欽點榜首也是有些約定俗成的規矩的,狀元郎必須是應試士子之中文采見識最為出色的一位,探花郎在文采出色之外,相貌也必須十分好,而且年輕。至於夾在中央的榜眼,相比於上下兩人,通常就是當中相對不顯鋒芒的一位,往年科舉之中,十有*榜眼的位置都點的是三四十歲、甚至是五十來歲的老士子。
於是華苓看見莫杭心裏就想笑,這位郎君性情忸怩易羞,還古板得很,豈不是跟那些老頭兒差不多麽?
……
華苓看了大約兩刻鍾的熱鬧,覺得十分無趣了,便道:“其實也沒有什麽好看的,還是迴去吧。”
侍婢和侍衛們齊聲應了,正要護著華苓離開,他們後麵的人齊齊讓開了一條頗寬的通道,瞬間就安靜了一片。
衛羿著了身淺雲色的交領長袍,腰垂五蝠黃玉佩。這種淺淺的藍色襯得他立即多了幾分文雅氣,加上麵容俊朗、站姿如鬆,即使站在無數的人當中,也能叫人第一眼就看到他。衛羿身後跟著十來名殺氣騰騰的軍士,而且臉色很沉。
華苓才迴過身就看見了他,心裏一跳,立刻就覺得有點心虛,兩手背在身後笑道:“衛五,你怎麽來了。”
“這兩日方迴金陵。”衛羿兩道長眉攏得緊緊,說:“方要去尋你,出了門經過就聽手下說見到了丞公家的馬車。此處人多,易出危險,你如何能在此逗留?”
華苓癟癟嘴,說:“我也就是來看看熱鬧,這不是正要迴去麽。”
“有甚好看。”衛羿往人群圍觀的中心望了一眼,看見了莫杭,臉色更壞了。沉聲道:“迴罷。”
“好吧,反正我正好不想看了。”華苓乖乖地走到衛羿身邊,輕輕牽住他的袖角,一道往外走。有衛家軍士在一旁,這附近的圍觀百姓幾乎都大氣不敢出。謝家仆婢趕緊跟了上去。
感覺到袖角一重,衛羿往旁側一看,卻是小娘子素白的手牽住了他。他的麵色便好看了許多。
那蕭衡總算是在焦頭爛額之中看見了華苓這個角落,特別是發現了衛羿帶來的那一小群氣勢懾人的軍士,當機立斷地高聲喊道:“衛五郎君,衛五郎君!舊年一晤至今未見,衛五郎君依舊風采懾人也!我等方進士及第,便偶遇衛五郎君,真真緣分,若郎君不嫌棄,何不作一處吃一杯水酒,同喜一番?”
蕭衡這人還真機智。華苓當真驚訝,抬頭看一眼衛羿,又高高興興地迴頭去看蕭衡。
那頭蕭衡在高聲說:“區區不才出身邊地涼州,闔家多得衛家軍照拂,感念不盡。……老丈人,不才身上已有婚約,實在不能應你盛情之邀,心中慚愧。老丈人家的小娘子天姿國色,性情又如此溫嫻淑德,定能覓得良婿配之。在下言盡於此,就此別過!”
那富家翁原本也就是瞧著探花郎出身不太高,背後也沒有什麽人,才敢強要結親而已,這下一看蕭衡示意的衛羿、華苓那一邊,齊齊整整的十來名軍士各個腰佩長刀,眼神冷而嗜血,心中就先怕了。
誰都有眼看的,駐守金陵的禁軍軍士雖然裝備齊全,也個個身高七八尺,但一和衛家軍士一比,就如同拔了牙的老虎,壓根沒有多少威脅力。
衛家軍士便是什麽也不做,望那裏一站就是和金陵百姓格格不入的,那富家翁也不過做了點買賣、家中有些錢財而已,如何扛得住這樣的場麵。當下連帶著家丁們都是一縮,便讓蕭衡馭馬掙脫了圍困,趕緊地湊到了衛羿華苓這邊,下馬作揖寒暄。狀元榜眼兩人自然也是跟上。
衛羿拱了拱手算是迴禮,淩厲的眸子從蕭衡、莫杭身上劃過,淡淡道:“恭喜白狀元、莫榜眼、蕭探花金榜題名,今後定然前途無量。”
“多謝衛五郎了,承你貴言。”狀元郎白溯出身揚州小富之家,清高有才的人物,一朝得中狀元,正是春風得意的時候,絕不會折節交友。於是下馬與衛羿、華苓打了招唿,迴了謝,便不再多說。
莫杭發現了衛羿看他的眼神特別淩厲,當下就有些慌張,向兩人打了招唿之後,也不說話了,隻有蕭衡這位探花郎是個格外活躍多話的,就著前麵自己的話,春風滿麵地說道:“正所謂相請不如偶遇,衛五郎既然在此,不若由在下做東,與狀元郎、榜眼幾位一同小酌一杯?”又朝華苓笑道:“就不知謝家娘子是否方便,若是方便,也請同來才好。”
衛羿道:“不必了,汝等還待遊街,我需送謝九歸家。”
“如此卻也無法,隻得待來日再會。”白溯當即說,就預備要離開此處。對一個剛剛成為了狀元,出盡風頭的人來說,最不爽的地方大概就是被搶走風頭吧,衛羿的出現就是這麽一個角色,也難怪狀元郎心中不太爽快。
華苓眨眨眼睛,往那些禁軍軍士們看看。軍士們臉色可不太好,他們是負責開路讓三位郎君行走的,行的慢些也就罷了,若是半路裏郎君們轉去與衛家郎君吃酒,迴去了與上頭也不好交代。
華苓的視線又挪到蕭衡身上,唇邊露笑,歡快地道:“猶記得舊年一晤,探花郎當日在街邊酒肆上看街景,那已經是何等的玉樹臨風、風神俊朗,我當時就心想呢,探花郎定然是有大運道的。果不其然,今歲便得中探花!真乃大喜之事,探花郎何不叫雙喜臨門呢?我方才也在人群之中聆聽,那老丈人欲以萬貫家財、伶俐嬌女招婿於你,如此好條件探花郎也看不上,難道……難道探花郎日後想要尚公主郡主麽?”
小娘子眼神清澈,笑容燦爛甜美,說出的話卻句句都是擠兌,都讓蕭衡感覺背後發涼。不不不,不是感覺,他是真的背後發涼,小娘子越說,衛五郎的眼神兒就越是可怕。而且那說的什麽,問他以後是不是要尚公主郡主?這種話可不好答啊,說了不嚴密的答案,說不準什麽時候被人斷章取義了,就是連串的話柄子。
這小娘子竟是還記著仇!
蕭衡僵著笑臉,又作了個揖道:“謝九娘子說笑了,區區不才在下,家資簡陋,又已有婚約,如何敢有尚主之心。”
華苓其實不太喜歡這位探花郎過於圓滑的為人處事風格,所以對他沒有什麽好氣。當下一臉‘原來是這樣嗎’的表情,又道:“原來如此麽?我卻依稀記得,舊年探花郎已然來了金陵,彼時聽探花郎言道,年方十八,並未娶妻,也並無婚約罷?是以難道,探花郎竟是在拿話哄那老丈人不成?”
衛羿勾了勾嘴角,凝視著華苓。小娘子真是調皮。這話說實了就是作風問題了,對於文官來說,作風不正,就是給了禦史台無數的彈劾理由。
莫杭、白溯兩人並未聽出華苓的意思,莫杭倒是道:“……想不到謝九娘子原來也認得蕭探花郎。”
“是呀,世界就這麽小。”華苓說,一雙黑白分明的眼眸笑盈盈將蕭衡一看。
蕭衡背後已經出了一身不大不小的冷汗,心裏哀歎,果然遇上了衛五、謝九這兩人就沒有好事!這謝九娘,不是才十來歲嗎,為何就像妖怪成了精一般聰明?
一咬牙,他倒也有點摸清楚了華苓的脾氣,不敢再放出半點取巧心思來,擺正臉色,苦笑著道:“叫謝九娘子見笑了,謝九娘子大人有大量,還請放過區區不才在下罷……在下實是並無婚約,隻是那老丈人死死相逼,在下不得已隻能略編名目,以求擺脫麻煩。”
華苓“噢”地應了一聲,笑道:“當然,人都有情急之時嘛,顧得了前便顧不得後,也沒辦法。”
蕭衡打定主意不再狡辯,當下肅容拱手一禮。襯著身前的大紅綢花,特別好笑。
對方正經道歉了,華苓就沒有什麽對著幹的心思了,於是華苓側身避了避,迴了半禮,然後看看衛羿,問他道:“你送我家去嗎?”
“嗯。”衛羿眼神微柔。
“好。”於是華苓朝幾位郎君福一福身,淺笑道:“謝九今日已出外甚長時間,須得返家去了,今日有緣在諸位郎君金榜題名,踏馬行街時遇到,心中十分歡喜。願諸位郎君日後前程遠大,步步高升。”她說話向來隻犬大方自若’四字。
女郎語意真誠,幾人趕緊迴禮,心中立即生出了受寵若驚之感。這位丞公家的女郎,裝扮、容貌、舉止、氣質樣樣都好,竟像是十全十美一般。
一場鬧劇就此落幕,兩方就此分別。
……
已經是半下午了,這個時間迴到家,大約剛好日落。
華苓不太情願地被衛羿送上了自己家的馬車,朝騎馬跟在外麵的衛羿道:“我也想騎馬行街。”
小娘子的語氣略帶了些撒嬌的意味,衛羿心尖尖一動,當下很想伸手去觸摸她柔嫩的麵頰,更想把她攬在懷裏。但他隻是凝視了她半晌,然後前言不搭後語地問:“可有想要之物?”
華苓想了想,說:“自己倒是沒有。不過聽說城南有家很出名的點心鋪子,製的菊花餅、甘露餅、芙蓉餅味道都好,想買些迴家與姐姐們嚐嚐。”
“往城南去。”衛羿當即下令。
於是衛家軍士和謝家一行合起的隊伍先拐往城南,謝家侍衛見華苓就是這個意思,便沒有說話,反正出行時,大郎君隻說要護好娘子,其他並沒有限製。
馬蹄聲得得,馬車嶙嶙。衛羿就騎馬隨在馬車旁邊,一路與華苓說話,說些各自知道的新鮮事。先到城南買了糕點,再送華苓到家門口。
華苓發現衛羿確實不太愛說話,不問就不答。但是她說一句話,他就算不說話也總會點頭應她,一點敷衍都沒有。
就是因為對方聆聽的態度太好,她也不自覺變得很放鬆,好些雞毛蒜皮隻是自己覺得好笑的事也拿來說了,完了迴顧一下,居然想不起來一路上都說了什麽。
不過,與衛羿在一處很開心……
作者有話要說:劍三(它是個網遊)十一月要開新門派!
作為一個afk狗,作者表示很想迴去玩!
但是它是個埋葬了無數寫手、畫手、cv……的可怕吃人遊戲!
作者害怕玩了十一月你們就看不到作者了!
所以現在十分猶豫!
如何是好!
☆、第136章 南大旱
136
道慶元年四月五月間,朝堂之中發生了不少變化。今屆恩科取中的一百多名進士們在兩月內被迅速地分配了官職,小半是分往各部台、寺監,大半是直分至下麵各州縣去,從流內最低的九品縣令、縣丞做起。
狀元郎白溯以及五六名當科進士得了聖上青眼,進入了直屬於聖上的翰林院,一去就是七品翰林編撰、編修。
榜眼莫杭、探花蕭子衡卻並未得到這樣清貴的官職,莫杭入了專管刑罰案件的大理寺,成為一名小小從八品評事,而蕭子衡被分入了掌管水利的都水監,同樣是一名從八品主簿而已。
而相公王家的王磐,也終於在這時候辭去王氏族學的祭酒一職,入朝了。聖上親授從六品國子監丞一職,用華苓的理解就是,王磐從此由私立高校的校長,成為了公立高校的教授。
方入朝便是六品官職,這個起點在丹朝子弟之中已經是高得不能再高了,便是當朝丞公、相公,在當年入朝時,也隻是被授予七品官職而已。又像,今科榜眼莫杭之父,在朝中混了二三十年依然隻是一個從六品的秘書郎,這樣的官兒不要太多。
對王磐羨慕嫉妒恨的人自然極多,但是這也實在是羨慕不來的事。朱衛王謝四族是丹朝這座金字塔的頂層不說,王磐在天下寒門士子當中的名望實在太高了,可以說登高一唿,就有無數的人應和。他的入朝,也讓民間大量的中下層有誌之士對朝廷、對新皇的信心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峰。
連華苓都能在幾年裏,在閱覽瀾園書房的種種朝廷文書備案之中大致掌握朝廷上下的人員構成、權力分配,還有各地政事變化等信息,王磐所做的功課隻會比她更多數十倍、百倍。再加上王相公依然健朗,王磐在幾年之後接任相公之位,必然毫無阻礙。
但她也會感歎,文官係統裏麵,要升官說容易也真是容易,想想衛羿吧,在邊疆付出了多少努力,如今也才升到從六品而已。
不過這些現在都不是吸引朝堂上下眼光的最大的問題。
今歲中原北地開春開得極晚,統計起來,被大雪封了路,完全得不到糧物支援的州縣合起來,去冬凍餓死的子民竟有數萬。北地各州城的官員們隻是堪堪安置好了轄地之中的農耕事宜而已,謝丞公等人還沒有能喘上一口長氣,江南的旱情就已經漸漸露了端倪。
江南富庶,一直是丹朝人的大糧倉,每年所產的米糧能占到全國產出的三分之一以上。
但從四月到六月間,這正是田間稻穀成長最重要的一段時間,屬於江南道的大片地域雨量比往年減少了大半。鄉民們隻得盡量以腳踩水車抽取附近的河流溝渠水灌溉稻田,但水稻田需水極多,到了五月底,好些相對大的河流都幹涸到不能行船的地步了。
江南大旱意味著來年大量的百姓要挨餓,進了六月之後,金陵的米價已經悄然從一鬥五十文錢升到了一鬥五十五文錢,糧價帶升,金陵城內外,幾乎是所有其他的日常消耗品都漲價了。
對於糧米價格最敏感的就是平頭百姓,不要看一鬥隻是漲價十文錢,對於過上一年所需錢可能還不到三千文的百姓來說,每一文錢都有非常重的分量。
在謝丞公的默許下,華苓得以一直通過瀾園的種種備案文書密切關注著這些。娘子們對華苓的舉動並不理解,大家夥兒每日應付芍園的功課就已經占去了許多時間,對於糧米價這些東西,為了掌家學一學也就是了,而華苓不僅時常去瀾園翻閱文書,多數都是爹爹、大郎不在家的時候,還每日都要花上一段時間背醫書,為此在芍園的功課是越發不用心了,門門功課都隻有‘中規中矩’四字,教授們知道這小娘子誌不在此,也懶得說她。
“我們族裏的鋪子是不是也漲了價?”華苓問大郎。
像其他大族一樣,謝族族人多,也擁有許多良田,每年產的糧米不少。除了供與族人嚼用,謝族在各大州城中也開設了糧店賣糧。
大郎揉了揉眉心,說:“還未漲。我族糧米鋪牽涉甚多,若是輕易漲價,怕是其他各家越發跟風。”
“若是不漲,我們家的糧店很快要清倉了。這也不行。”
若是在大家都漲價的當口上,謝族的糧店不漲價,要購糧的百姓自然都奔著謝族的糧店買糧。又是這樣大旱的關口,人們一定都想著要多屯些糧食,所以購買的分量會比往常要多些。於是一家糧店存貨告罄,暫且關門,還需購糧的百姓便隻得轉向售價更高的糧店,心中很容易產生危機感——大家都在搶著屯糧,我若是不屯,往後等糧食賣光了,豈不是全家都要餓肚子了?——為了保證家中的糧米儲量,大部分的人隻會越發想多買些,便是糧價貴了也咬咬牙認了。
一個控製不好,在百姓當中出現屯糧風潮,糧價會在短時間內升得更高,部分糧商甚至會開始屯糧待價而沽,兩相影響,隻會讓百姓心理恐慌,越發想要在糧價漲的更高以前,將手上的閑錢都換成糧食屯起來。
任由如此,等大旱過後,百姓手中閑錢也不會剩多少了,隻能守著一倉陳米過,自然不會有閑錢再去市麵上買什麽東西,街市的蕭條是可以預見的,百姓生活水平的下降也是可以預見的。
這對中原的經濟將是一個很大的打擊。
兩兄妹都是皺著眉看對方,大郎說:“江南旱怕是要到七月。如今越州、饒州、宣州等地,糧價已至六十文一鬥。今歲江南早稻產量許是不到往年一成。我們家糧倉倒是依然豐足,熬過這年景不成問題,隻怕來年旱澇也不定景,絕不能在今歲將存糧都放出。是以我已令江南諸地糧店,每日隻售定額糧米,售完關店。”
謝家不在這時候屯糧待沽,不提糧價,反而盡力幫助朝廷平抑糧價,這已經是很有良心的行為,其他數家也是如此,有這些頂梁大族作為標杆,民間市麵交易並未亂起來。
華苓沉默了一陣。但最可怕的是,朝堂吏治清明,下麵所有人也都在努力的時候,老天爺卻不作美,依然要帶走許多性命。
她問道:“朝廷要怎麽辦呢,江南受旱諸地,總得要大量糧米支援。往年江南糧米總有二三成要北運至關內諸州,今春北地才從嚴寒中掙脫出來,春耕晚,糧食也定然減產。今歲若不盡早籌謀,有許多人要受苦了。”
江南地帶稻米是能一年兩熟的,春種夏收,夏種秋收。進了六月,已經是早稻準備收割,再種下晚稻的時候。
便是自認為十分理智的華苓,也忍不住要反複期盼,老天爺多下些雨吧,多下些雨,中原人的日子就會好過不少。
大郎說:“如今朝廷隻得從嶺南、山南道調糧,隻是路途畢竟遙遠,途中種種消耗也太多了。隻不過,便是大旱,也比苦寒要好辦些,不至大雪封路,無可奈何。小九你也不必太憂慮,如今正是朱家船隊派上用場的時候,從嶺南走水路運糧上江南也甚便宜,或直運至黃河,逆流而上送進北地,總能緩解一二。”
華苓心中一動,想起了前幾日看見的奏章。“我前幾日看見了一份建議朝廷從東南海域諸國購糧的奏章。東南海域雨量大、日光充足,隻要耕作得好,糧米產量比嶺南更高。”
大郎頷首道:“ 此法倒也可想。隻是東南諸小國人少力弱,民風懶散,每年產出除國內消耗外,大部分都已經被我朝收購囤積。素可泰國中部的那運河還未挖通,那批糧食大部分都需留作軍用,不能往中原調來太多。”
華苓抿了抿唇,抬頭說:“如此,便令東南諸國子民多種稻米罷。嶺南、東南皆能一年三熟,隻需我等仔細打算,讓中原撐過小半年,南方稻米收割運來,便能緩燃眉之急了。”
大郎一愣,看看小妹妹一臉堅決的表情,笑了起來。這樣魄力十足的話,便是兒郎也不一定能說出來。華苓的想法,大郎也不是不曾想過,朝中許多官員都想過。但是屬國畢竟是屬國,中原人自古以來,對屬國都有種特別優待的心理,屬國隻需表示臣服,每年進貢特產,中原朝廷反而會賜下二三倍甚至是二三十倍價值的東西,以示大國風度。隻要願意依附於中原,周近小國還能得到源源不斷的技術、財力支持,活得十分滋潤。
若是明著將東南諸小國納入掌控之中,朝廷中很有一部分的朝臣就要上書斥責丞公、相公等人貪心不足、妄動刀兵以致民不聊生了。
華苓繼續道:“我知道,我們總有些古怪的矜持,但是我們都快要死許多人了,還守著這些規矩幹什麽?東南諸小國幾乎可以說是未曾開化,納入我們的版圖,其實與現在比,差很多麽?成為我們的同族,中原先進的種種技術文化都可以傳到東南去,對他們是利大於弊。不然再過一二百年,他們也不過是大字不識的蠻夷。”
“還有東北之地,東北也是河網密布、千裏沃野,隻將之留作畜牧林區太浪費了,好些河穀平原,都可以嚐試開辟為稻田。”
於是華苓看見莫杭心裏就想笑,這位郎君性情忸怩易羞,還古板得很,豈不是跟那些老頭兒差不多麽?
……
華苓看了大約兩刻鍾的熱鬧,覺得十分無趣了,便道:“其實也沒有什麽好看的,還是迴去吧。”
侍婢和侍衛們齊聲應了,正要護著華苓離開,他們後麵的人齊齊讓開了一條頗寬的通道,瞬間就安靜了一片。
衛羿著了身淺雲色的交領長袍,腰垂五蝠黃玉佩。這種淺淺的藍色襯得他立即多了幾分文雅氣,加上麵容俊朗、站姿如鬆,即使站在無數的人當中,也能叫人第一眼就看到他。衛羿身後跟著十來名殺氣騰騰的軍士,而且臉色很沉。
華苓才迴過身就看見了他,心裏一跳,立刻就覺得有點心虛,兩手背在身後笑道:“衛五,你怎麽來了。”
“這兩日方迴金陵。”衛羿兩道長眉攏得緊緊,說:“方要去尋你,出了門經過就聽手下說見到了丞公家的馬車。此處人多,易出危險,你如何能在此逗留?”
華苓癟癟嘴,說:“我也就是來看看熱鬧,這不是正要迴去麽。”
“有甚好看。”衛羿往人群圍觀的中心望了一眼,看見了莫杭,臉色更壞了。沉聲道:“迴罷。”
“好吧,反正我正好不想看了。”華苓乖乖地走到衛羿身邊,輕輕牽住他的袖角,一道往外走。有衛家軍士在一旁,這附近的圍觀百姓幾乎都大氣不敢出。謝家仆婢趕緊跟了上去。
感覺到袖角一重,衛羿往旁側一看,卻是小娘子素白的手牽住了他。他的麵色便好看了許多。
那蕭衡總算是在焦頭爛額之中看見了華苓這個角落,特別是發現了衛羿帶來的那一小群氣勢懾人的軍士,當機立斷地高聲喊道:“衛五郎君,衛五郎君!舊年一晤至今未見,衛五郎君依舊風采懾人也!我等方進士及第,便偶遇衛五郎君,真真緣分,若郎君不嫌棄,何不作一處吃一杯水酒,同喜一番?”
蕭衡這人還真機智。華苓當真驚訝,抬頭看一眼衛羿,又高高興興地迴頭去看蕭衡。
那頭蕭衡在高聲說:“區區不才出身邊地涼州,闔家多得衛家軍照拂,感念不盡。……老丈人,不才身上已有婚約,實在不能應你盛情之邀,心中慚愧。老丈人家的小娘子天姿國色,性情又如此溫嫻淑德,定能覓得良婿配之。在下言盡於此,就此別過!”
那富家翁原本也就是瞧著探花郎出身不太高,背後也沒有什麽人,才敢強要結親而已,這下一看蕭衡示意的衛羿、華苓那一邊,齊齊整整的十來名軍士各個腰佩長刀,眼神冷而嗜血,心中就先怕了。
誰都有眼看的,駐守金陵的禁軍軍士雖然裝備齊全,也個個身高七八尺,但一和衛家軍士一比,就如同拔了牙的老虎,壓根沒有多少威脅力。
衛家軍士便是什麽也不做,望那裏一站就是和金陵百姓格格不入的,那富家翁也不過做了點買賣、家中有些錢財而已,如何扛得住這樣的場麵。當下連帶著家丁們都是一縮,便讓蕭衡馭馬掙脫了圍困,趕緊地湊到了衛羿華苓這邊,下馬作揖寒暄。狀元榜眼兩人自然也是跟上。
衛羿拱了拱手算是迴禮,淩厲的眸子從蕭衡、莫杭身上劃過,淡淡道:“恭喜白狀元、莫榜眼、蕭探花金榜題名,今後定然前途無量。”
“多謝衛五郎了,承你貴言。”狀元郎白溯出身揚州小富之家,清高有才的人物,一朝得中狀元,正是春風得意的時候,絕不會折節交友。於是下馬與衛羿、華苓打了招唿,迴了謝,便不再多說。
莫杭發現了衛羿看他的眼神特別淩厲,當下就有些慌張,向兩人打了招唿之後,也不說話了,隻有蕭衡這位探花郎是個格外活躍多話的,就著前麵自己的話,春風滿麵地說道:“正所謂相請不如偶遇,衛五郎既然在此,不若由在下做東,與狀元郎、榜眼幾位一同小酌一杯?”又朝華苓笑道:“就不知謝家娘子是否方便,若是方便,也請同來才好。”
衛羿道:“不必了,汝等還待遊街,我需送謝九歸家。”
“如此卻也無法,隻得待來日再會。”白溯當即說,就預備要離開此處。對一個剛剛成為了狀元,出盡風頭的人來說,最不爽的地方大概就是被搶走風頭吧,衛羿的出現就是這麽一個角色,也難怪狀元郎心中不太爽快。
華苓眨眨眼睛,往那些禁軍軍士們看看。軍士們臉色可不太好,他們是負責開路讓三位郎君行走的,行的慢些也就罷了,若是半路裏郎君們轉去與衛家郎君吃酒,迴去了與上頭也不好交代。
華苓的視線又挪到蕭衡身上,唇邊露笑,歡快地道:“猶記得舊年一晤,探花郎當日在街邊酒肆上看街景,那已經是何等的玉樹臨風、風神俊朗,我當時就心想呢,探花郎定然是有大運道的。果不其然,今歲便得中探花!真乃大喜之事,探花郎何不叫雙喜臨門呢?我方才也在人群之中聆聽,那老丈人欲以萬貫家財、伶俐嬌女招婿於你,如此好條件探花郎也看不上,難道……難道探花郎日後想要尚公主郡主麽?”
小娘子眼神清澈,笑容燦爛甜美,說出的話卻句句都是擠兌,都讓蕭衡感覺背後發涼。不不不,不是感覺,他是真的背後發涼,小娘子越說,衛五郎的眼神兒就越是可怕。而且那說的什麽,問他以後是不是要尚公主郡主?這種話可不好答啊,說了不嚴密的答案,說不準什麽時候被人斷章取義了,就是連串的話柄子。
這小娘子竟是還記著仇!
蕭衡僵著笑臉,又作了個揖道:“謝九娘子說笑了,區區不才在下,家資簡陋,又已有婚約,如何敢有尚主之心。”
華苓其實不太喜歡這位探花郎過於圓滑的為人處事風格,所以對他沒有什麽好氣。當下一臉‘原來是這樣嗎’的表情,又道:“原來如此麽?我卻依稀記得,舊年探花郎已然來了金陵,彼時聽探花郎言道,年方十八,並未娶妻,也並無婚約罷?是以難道,探花郎竟是在拿話哄那老丈人不成?”
衛羿勾了勾嘴角,凝視著華苓。小娘子真是調皮。這話說實了就是作風問題了,對於文官來說,作風不正,就是給了禦史台無數的彈劾理由。
莫杭、白溯兩人並未聽出華苓的意思,莫杭倒是道:“……想不到謝九娘子原來也認得蕭探花郎。”
“是呀,世界就這麽小。”華苓說,一雙黑白分明的眼眸笑盈盈將蕭衡一看。
蕭衡背後已經出了一身不大不小的冷汗,心裏哀歎,果然遇上了衛五、謝九這兩人就沒有好事!這謝九娘,不是才十來歲嗎,為何就像妖怪成了精一般聰明?
一咬牙,他倒也有點摸清楚了華苓的脾氣,不敢再放出半點取巧心思來,擺正臉色,苦笑著道:“叫謝九娘子見笑了,謝九娘子大人有大量,還請放過區區不才在下罷……在下實是並無婚約,隻是那老丈人死死相逼,在下不得已隻能略編名目,以求擺脫麻煩。”
華苓“噢”地應了一聲,笑道:“當然,人都有情急之時嘛,顧得了前便顧不得後,也沒辦法。”
蕭衡打定主意不再狡辯,當下肅容拱手一禮。襯著身前的大紅綢花,特別好笑。
對方正經道歉了,華苓就沒有什麽對著幹的心思了,於是華苓側身避了避,迴了半禮,然後看看衛羿,問他道:“你送我家去嗎?”
“嗯。”衛羿眼神微柔。
“好。”於是華苓朝幾位郎君福一福身,淺笑道:“謝九今日已出外甚長時間,須得返家去了,今日有緣在諸位郎君金榜題名,踏馬行街時遇到,心中十分歡喜。願諸位郎君日後前程遠大,步步高升。”她說話向來隻犬大方自若’四字。
女郎語意真誠,幾人趕緊迴禮,心中立即生出了受寵若驚之感。這位丞公家的女郎,裝扮、容貌、舉止、氣質樣樣都好,竟像是十全十美一般。
一場鬧劇就此落幕,兩方就此分別。
……
已經是半下午了,這個時間迴到家,大約剛好日落。
華苓不太情願地被衛羿送上了自己家的馬車,朝騎馬跟在外麵的衛羿道:“我也想騎馬行街。”
小娘子的語氣略帶了些撒嬌的意味,衛羿心尖尖一動,當下很想伸手去觸摸她柔嫩的麵頰,更想把她攬在懷裏。但他隻是凝視了她半晌,然後前言不搭後語地問:“可有想要之物?”
華苓想了想,說:“自己倒是沒有。不過聽說城南有家很出名的點心鋪子,製的菊花餅、甘露餅、芙蓉餅味道都好,想買些迴家與姐姐們嚐嚐。”
“往城南去。”衛羿當即下令。
於是衛家軍士和謝家一行合起的隊伍先拐往城南,謝家侍衛見華苓就是這個意思,便沒有說話,反正出行時,大郎君隻說要護好娘子,其他並沒有限製。
馬蹄聲得得,馬車嶙嶙。衛羿就騎馬隨在馬車旁邊,一路與華苓說話,說些各自知道的新鮮事。先到城南買了糕點,再送華苓到家門口。
華苓發現衛羿確實不太愛說話,不問就不答。但是她說一句話,他就算不說話也總會點頭應她,一點敷衍都沒有。
就是因為對方聆聽的態度太好,她也不自覺變得很放鬆,好些雞毛蒜皮隻是自己覺得好笑的事也拿來說了,完了迴顧一下,居然想不起來一路上都說了什麽。
不過,與衛羿在一處很開心……
作者有話要說:劍三(它是個網遊)十一月要開新門派!
作為一個afk狗,作者表示很想迴去玩!
但是它是個埋葬了無數寫手、畫手、cv……的可怕吃人遊戲!
作者害怕玩了十一月你們就看不到作者了!
所以現在十分猶豫!
如何是好!
☆、第136章 南大旱
136
道慶元年四月五月間,朝堂之中發生了不少變化。今屆恩科取中的一百多名進士們在兩月內被迅速地分配了官職,小半是分往各部台、寺監,大半是直分至下麵各州縣去,從流內最低的九品縣令、縣丞做起。
狀元郎白溯以及五六名當科進士得了聖上青眼,進入了直屬於聖上的翰林院,一去就是七品翰林編撰、編修。
榜眼莫杭、探花蕭子衡卻並未得到這樣清貴的官職,莫杭入了專管刑罰案件的大理寺,成為一名小小從八品評事,而蕭子衡被分入了掌管水利的都水監,同樣是一名從八品主簿而已。
而相公王家的王磐,也終於在這時候辭去王氏族學的祭酒一職,入朝了。聖上親授從六品國子監丞一職,用華苓的理解就是,王磐從此由私立高校的校長,成為了公立高校的教授。
方入朝便是六品官職,這個起點在丹朝子弟之中已經是高得不能再高了,便是當朝丞公、相公,在當年入朝時,也隻是被授予七品官職而已。又像,今科榜眼莫杭之父,在朝中混了二三十年依然隻是一個從六品的秘書郎,這樣的官兒不要太多。
對王磐羨慕嫉妒恨的人自然極多,但是這也實在是羨慕不來的事。朱衛王謝四族是丹朝這座金字塔的頂層不說,王磐在天下寒門士子當中的名望實在太高了,可以說登高一唿,就有無數的人應和。他的入朝,也讓民間大量的中下層有誌之士對朝廷、對新皇的信心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峰。
連華苓都能在幾年裏,在閱覽瀾園書房的種種朝廷文書備案之中大致掌握朝廷上下的人員構成、權力分配,還有各地政事變化等信息,王磐所做的功課隻會比她更多數十倍、百倍。再加上王相公依然健朗,王磐在幾年之後接任相公之位,必然毫無阻礙。
但她也會感歎,文官係統裏麵,要升官說容易也真是容易,想想衛羿吧,在邊疆付出了多少努力,如今也才升到從六品而已。
不過這些現在都不是吸引朝堂上下眼光的最大的問題。
今歲中原北地開春開得極晚,統計起來,被大雪封了路,完全得不到糧物支援的州縣合起來,去冬凍餓死的子民竟有數萬。北地各州城的官員們隻是堪堪安置好了轄地之中的農耕事宜而已,謝丞公等人還沒有能喘上一口長氣,江南的旱情就已經漸漸露了端倪。
江南富庶,一直是丹朝人的大糧倉,每年所產的米糧能占到全國產出的三分之一以上。
但從四月到六月間,這正是田間稻穀成長最重要的一段時間,屬於江南道的大片地域雨量比往年減少了大半。鄉民們隻得盡量以腳踩水車抽取附近的河流溝渠水灌溉稻田,但水稻田需水極多,到了五月底,好些相對大的河流都幹涸到不能行船的地步了。
江南大旱意味著來年大量的百姓要挨餓,進了六月之後,金陵的米價已經悄然從一鬥五十文錢升到了一鬥五十五文錢,糧價帶升,金陵城內外,幾乎是所有其他的日常消耗品都漲價了。
對於糧米價格最敏感的就是平頭百姓,不要看一鬥隻是漲價十文錢,對於過上一年所需錢可能還不到三千文的百姓來說,每一文錢都有非常重的分量。
在謝丞公的默許下,華苓得以一直通過瀾園的種種備案文書密切關注著這些。娘子們對華苓的舉動並不理解,大家夥兒每日應付芍園的功課就已經占去了許多時間,對於糧米價這些東西,為了掌家學一學也就是了,而華苓不僅時常去瀾園翻閱文書,多數都是爹爹、大郎不在家的時候,還每日都要花上一段時間背醫書,為此在芍園的功課是越發不用心了,門門功課都隻有‘中規中矩’四字,教授們知道這小娘子誌不在此,也懶得說她。
“我們族裏的鋪子是不是也漲了價?”華苓問大郎。
像其他大族一樣,謝族族人多,也擁有許多良田,每年產的糧米不少。除了供與族人嚼用,謝族在各大州城中也開設了糧店賣糧。
大郎揉了揉眉心,說:“還未漲。我族糧米鋪牽涉甚多,若是輕易漲價,怕是其他各家越發跟風。”
“若是不漲,我們家的糧店很快要清倉了。這也不行。”
若是在大家都漲價的當口上,謝族的糧店不漲價,要購糧的百姓自然都奔著謝族的糧店買糧。又是這樣大旱的關口,人們一定都想著要多屯些糧食,所以購買的分量會比往常要多些。於是一家糧店存貨告罄,暫且關門,還需購糧的百姓便隻得轉向售價更高的糧店,心中很容易產生危機感——大家都在搶著屯糧,我若是不屯,往後等糧食賣光了,豈不是全家都要餓肚子了?——為了保證家中的糧米儲量,大部分的人隻會越發想多買些,便是糧價貴了也咬咬牙認了。
一個控製不好,在百姓當中出現屯糧風潮,糧價會在短時間內升得更高,部分糧商甚至會開始屯糧待價而沽,兩相影響,隻會讓百姓心理恐慌,越發想要在糧價漲的更高以前,將手上的閑錢都換成糧食屯起來。
任由如此,等大旱過後,百姓手中閑錢也不會剩多少了,隻能守著一倉陳米過,自然不會有閑錢再去市麵上買什麽東西,街市的蕭條是可以預見的,百姓生活水平的下降也是可以預見的。
這對中原的經濟將是一個很大的打擊。
兩兄妹都是皺著眉看對方,大郎說:“江南旱怕是要到七月。如今越州、饒州、宣州等地,糧價已至六十文一鬥。今歲江南早稻產量許是不到往年一成。我們家糧倉倒是依然豐足,熬過這年景不成問題,隻怕來年旱澇也不定景,絕不能在今歲將存糧都放出。是以我已令江南諸地糧店,每日隻售定額糧米,售完關店。”
謝家不在這時候屯糧待沽,不提糧價,反而盡力幫助朝廷平抑糧價,這已經是很有良心的行為,其他數家也是如此,有這些頂梁大族作為標杆,民間市麵交易並未亂起來。
華苓沉默了一陣。但最可怕的是,朝堂吏治清明,下麵所有人也都在努力的時候,老天爺卻不作美,依然要帶走許多性命。
她問道:“朝廷要怎麽辦呢,江南受旱諸地,總得要大量糧米支援。往年江南糧米總有二三成要北運至關內諸州,今春北地才從嚴寒中掙脫出來,春耕晚,糧食也定然減產。今歲若不盡早籌謀,有許多人要受苦了。”
江南地帶稻米是能一年兩熟的,春種夏收,夏種秋收。進了六月,已經是早稻準備收割,再種下晚稻的時候。
便是自認為十分理智的華苓,也忍不住要反複期盼,老天爺多下些雨吧,多下些雨,中原人的日子就會好過不少。
大郎說:“如今朝廷隻得從嶺南、山南道調糧,隻是路途畢竟遙遠,途中種種消耗也太多了。隻不過,便是大旱,也比苦寒要好辦些,不至大雪封路,無可奈何。小九你也不必太憂慮,如今正是朱家船隊派上用場的時候,從嶺南走水路運糧上江南也甚便宜,或直運至黃河,逆流而上送進北地,總能緩解一二。”
華苓心中一動,想起了前幾日看見的奏章。“我前幾日看見了一份建議朝廷從東南海域諸國購糧的奏章。東南海域雨量大、日光充足,隻要耕作得好,糧米產量比嶺南更高。”
大郎頷首道:“ 此法倒也可想。隻是東南諸小國人少力弱,民風懶散,每年產出除國內消耗外,大部分都已經被我朝收購囤積。素可泰國中部的那運河還未挖通,那批糧食大部分都需留作軍用,不能往中原調來太多。”
華苓抿了抿唇,抬頭說:“如此,便令東南諸國子民多種稻米罷。嶺南、東南皆能一年三熟,隻需我等仔細打算,讓中原撐過小半年,南方稻米收割運來,便能緩燃眉之急了。”
大郎一愣,看看小妹妹一臉堅決的表情,笑了起來。這樣魄力十足的話,便是兒郎也不一定能說出來。華苓的想法,大郎也不是不曾想過,朝中許多官員都想過。但是屬國畢竟是屬國,中原人自古以來,對屬國都有種特別優待的心理,屬國隻需表示臣服,每年進貢特產,中原朝廷反而會賜下二三倍甚至是二三十倍價值的東西,以示大國風度。隻要願意依附於中原,周近小國還能得到源源不斷的技術、財力支持,活得十分滋潤。
若是明著將東南諸小國納入掌控之中,朝廷中很有一部分的朝臣就要上書斥責丞公、相公等人貪心不足、妄動刀兵以致民不聊生了。
華苓繼續道:“我知道,我們總有些古怪的矜持,但是我們都快要死許多人了,還守著這些規矩幹什麽?東南諸小國幾乎可以說是未曾開化,納入我們的版圖,其實與現在比,差很多麽?成為我們的同族,中原先進的種種技術文化都可以傳到東南去,對他們是利大於弊。不然再過一二百年,他們也不過是大字不識的蠻夷。”
“還有東北之地,東北也是河網密布、千裏沃野,隻將之留作畜牧林區太浪費了,好些河穀平原,都可以嚐試開辟為稻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