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大郎當真出事,二娘身為未嫁妹妹,至少應為哥哥服喪五個月,期滿才能出嫁。這又是一件打亂陣腳的事了。
金瓶適時地領著侍婢們端上來溫水巾帕等物,侍候著娘子們淨了麵,重新整理妝容,一個個看著倒是精神了些。諸人打起精神,就著各自拿到的簪子談論了一番,離開竹園時好歹不是一張張哭喪臉了。
也是,二娘將嫁,一府的人都哭著臉,怎能行?
送走了姐姐們,華苓看著七娘的茶花簪,輕輕歎息。
致遠堂裏,牟氏細細叮囑三郎說:“這些日子你隻依舊進學罷了,旁的事你都不需理會。學堂裏,別家的人問你什麽,好的壞的都不需答他。”又朝七娘說:“你也是,謹言慎行些,外麵的事與你們沒有絲毫關係。若是不願去芍園對著那些個的愁臉,便在園中作耍幾日。娘要看著你們好好的。”
三郎抬起黑嗔嗔的眼睛,望了母親一眼。母親高高的發髻下,一張皺紋漸生的麵容,看不見一絲不悅,倒是有些愉快。
三郎點了點頭,三兩句話應了母親的再三叮囑,領著七娘出了致遠堂。問她道:“可是想去九娘那看看?”
七娘抿了抿唇,搖頭道:“還是明日再去罷。該知道的都知道了,現下去,叫太太又惱我,她們也許也惱著我呢。”七娘自己很清楚,雖然和姐姐們關係不錯,但隔了太太,又出了大哥的事,姐姐們對她的態度隻會又差了些。她原也不是會湊熱鬧的人,知道自己的心意就是了。
三郎便不再說什麽,依舊將七娘送迴茶園。
七娘站在園子門口,攏著薄披風,看著自己的同胞哥哥,輕輕地問他:“三哥,三哥其實,是不是很惱父親,也很惱母親?”
三郎也不點頭,也不搖頭。現下七娘長得快些,倒比他這個哥哥還高了。他看著七娘笑了笑,說:“我有妹妹。”
七娘露出一個笑容,認真地點了點頭。“我有哥哥。”
作者有話要說:這情節好卡 蠢作者表示腦子不夠用啊
☆、第94章 丞公盛怒
94
三月八日清晨,謝丞公帶著三百謝氏兵丁,從城東丞公府快馬向西出城,到長江邊。
已經有三艘堅固的戰爭樓船從長江入海處連夜調入金陵,駐守長江入海處的朱家子朱謙濼,親自率領三百精銳水軍來協助謝丞公追查兇手。
朱謙濼在朱家海軍當中領四品副將之位,他與華邵、華苓等人同輩,也已經年近三十,年少有為。謝丞公率著這批殺氣騰騰的兵丁,從水路逆流而上,先往吉縣渡去了。
謝家子弟於長江上遇襲,船上上百人,連人帶船燒成了灰。出了這樣的事,聖上在朝上對謝家表示了深深的哀憫,允了謝丞公提出的暫從朝堂休退、追查疑兇的請求,還特特下了一道詔令,令淮南、江南二道諸州官吏盡力配合謝家追尋真兇的行動。
當然,聖上頒下這道詔令的時候,謝丞公早就從金陵出發了。
滿朝文武都讚天子有德。
清晨,大娘為王磐整理著衣著,兩夫妻麵上都殊無笑容,相對無言。謝家發生的事讓兩人心情都十分沉重。
搭乘那艘樓船下金陵的三名謝家子,對謝氏人來說到底有多重要,大娘很清楚。
正正選在謝氏族中選出了將繼任丞公之位的候選子弟之後,下手謀害,有這手段的人,定然對謝氏族中事極為了解。謝氏族中權力的平穩傳遞,會受到很大的影響。下手的人打亂了謝氏一族至少接下來二十年的布置。
這些損失並非無法彌補,更讓人擔憂的是,謀害了謝氏五郎、十三郎和謝華邵的,即使主謀不是謝族中人,也定然有族人裏外勾結,才可能這樣幹淨利落地把兄弟賣了!
——這一點,讓謝氏與其他諸世家的執掌者立刻深深地警惕、戒備了起來,一個家族越是勢大,起了異心的人就越可能多。這樣的叛族之人隱藏之深,組織之嚴密,幾乎讓人毛骨悚然,已經直接威脅到了執掌者的生命。如果不能將之連根拔起,偌大一個家族,很可能會逐步在這樣的一個隱藏勢力的逐步挑撥、暗害之下,分崩離析。
從外而來的壓力會讓一個勢力為了生存而越發擰成一股繩,但當外來的壓力消失,在它內部所產生的各種摩擦矛盾,隻會越來越多,越演越烈。
事情發生在江陵謝氏,但大丹凡是有些警醒的世家,都已經開始了一輪對族中勢力的梳理。
王磐見妻子麵色也這樣沉重,溫聲安慰她道:“蓉娘不必這樣憂愁。嶽父已經帶了大量人手往吉縣渡去,定能抽絲剝繭,查出真兇。”
大娘露出溫婉的笑容,但還是忍不住歎了一息:“爹爹今歲已經年五十一……”沒了大郎,雖然二郎也已經十六歲,但二郎資質平平,在官場上走不了多遠。謝熙和一脈是盛是衰,隻能看三郎和四郎長大後表現如何。
但謝丞公已經年紀不小,未必有精力再培養出一個像大郎那麽出色的孩子。
氣氛有些沉重的時候,兩人的女兒王倩跌跌撞撞地跑了進來,立刻帶來了一股歡樂活潑的氣息。這孩子已經四歲,穿一身鵝黃色的齊整襦裙,繼承了父母的長相優點,長得十分可愛。
“爹爹,娘娘……倩兒要與爹爹、哥哥上學去!”王倩撲在王磐腿上歡笑道。
王磐露出歡容,將小女兒一把抱起,朝大娘笑道:“倩兒呆在家中也是耍子,不若今日我就將倩兒領到族學中上學一日?”
大娘作勢瞪眼道:“就是你這當爹的老是寵著她,才叫她一丁點規矩都沒有了。”
王磐嗬嗬笑著,也不反駁,抱著女兒就這麽出去了,兩父女笑聲撒了一地。
.
主船頂層的甲板上,謝貴給謝丞公與朱謙濼搬來了兩張高椅坐著,然後和宋嬤嬤一道跪在了下麵。被從角落裏揪出來的華苓乖乖站在父親跟前,低眉順目,表情平靜。
她著一身青布的圓領袍子,頭發拿銅扣束起,渾身簡樸,活脫脫一個府中出來的三等僮仆。
謝丞公上下打量著小女兒,這個女兒腦子靈活,想法真真是不少。他這迴為緝兇而來,隻帶了宋嬤嬤一個中年女仆,竟就被華苓說服了宋嬤嬤,將她改裝作小僮仆,偷偷摸摸地帶了上來。
“你有何話說?”謝丞公緩緩地問。
“兒並無話要為自己辯解。兒的作為是不守規矩的。”華苓輕聲道。“兒隻是懇求爹爹,給兒一個機會,既然兒已經上了船,如今要將兒送迴家中處罰也是不易,何不先將兒賬上記上一筆,待此事塵埃落定之後,再行處罰。屆時,兒必不會有任何退縮。”
她端端正正地跪倒在地,雙手合在額前高高舉起,朝謝丞公大禮拜下,伏身在地,說道:“爹爹,兒愛戴兄長如同愛戴爹爹,兄長無端遇險,兒心中激憤難言,如何能坐在家中安靜等待迴音。望爹爹念在兒一段愛兄情分之上,網開一麵,先將兒放過一迴。”
朱家子朱謙濼坐在一旁,看著謝九娘,心裏不由有些驚訝。這是個神思非常清晰的小娘子,稚弱,作風卻頑強而坦蕩。她知道自己錯在哪裏,錯了能認錯認罰,絕不抵賴一個字,但錯了還是會做,她也能明明白白地告訴你,她的出發點是什麽,偏偏這個出發點叫人不自禁就會有些認可她。
為了長兄。
在任何一個家族裏麵,這也會是它的子弟當中最好的那一小撮,有膽識、有見地、維護兄弟姐妹,一個家族裏若全是這樣的孩子,要興旺當真不難。
這樣的孩子,若是好好教導,叫他保持了這樣精銳的心性長大,當真是所向披靡。
隻是年紀太小,依然過於稚弱了,又是女子。
這世上許多的事,都不是單憑一股心氣,就能有所建樹的。
看到謝丞公盛怒,一掌拍斷了高椅的扶手。朱謙濼搖了搖頭,眼觀鼻、鼻觀心地坐定,不準備摻和到這迴事裏麵去。
謝丞公看了一眼跪在一旁的宋嬤嬤,宋嬤嬤畏懼著他的憤怒,卻也有著幾分坦然。
宋嬤嬤知道,謝丞公發現了她任憑華苓跟在她身後,混出家門,跟著上了戰船的事,定然會震怒,但她還是幫了華苓。
一是兩年前,宋嬤嬤得過華苓在醫療護理上的指點幫助,將她做錯事的遠房侄子從處罰下保住了一條性命,就這一條,就值得宋嬤嬤冒著被杖斃的風險應承華苓的請求。二是,其實謝貴大掌事也不是不知曉這件事,卻也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地沒有說穿。九娘子深得丞公喜愛,丞公即使震怒,也未必會如何處罰九娘子——這是他們共同的認識。
盛怒之下,謝丞公的語氣反倒越發淡了。“你這是打量著,爹爹不會懲罰你。你竟以為自己有如此大的臉麵?誰給你的膽氣?”見那跪伏在地的小女兒隻是一動不動地聽著,謝丞公心中越發憤怒,盯了跪在旁邊的謝貴和宋嬤嬤一眼。若不是這兩個老東西睜一隻眼、閉一隻眼,華苓如何混得上來。
華苓垂眸盯著距離她的鼻子不到三寸的甲板,木甲板上塗過防水清漆,又被常年踩踏使用,早就髒汙斑駁。但是木紋依然清晰可見。她輕輕動了動鼻子,嗅到了一種淡淡的臭味。說不出是什麽臭味,也許很久很久之前,也聞到過類似的味道,在丞公府中被處處嗬護,就是這點臭氣都已經有些受不住了。
謝丞公的語氣很淡,但是她聽得出裏麵的憤怒,她也知道這迴之後,自己也許就會被丞公爹從重處罰,從此厭棄,但她也不後悔。
這樣的局麵甚至讓她覺得有些好笑,她似乎在局中,又似乎在人間之外,思緒不合時宜地翻湧。
如果這迴殺害了大郎的兇手無法追出,丞公府的生活就不過是個虛幻的泡影罷了。謝氏一族當中有叛徒,等於頭上懸著一把達摩克利斯之劍,除非她催眠自己說,這個世界很安全,否則,如何還能安頓於那樣的生活當中。
她會堅持跟著來,是因為她相信自己觀察事物的角度,和知識儲備都有與當代人不同的地方,這是她的優點,她也許是有用的。
於是,見謝丞公久不叫她起身,華苓很幹脆地自己抬起頭,朝丞公爹笑一笑,柔聲道:“爹爹,女兒錯了。請爹爹原諒女兒。”
還笑得出來?朱謙濼驚訝了一下,謝家這個小女兒心性當真叫人要刮目相看。扛得住謝丞公的壓力,不畏不懼,不卑不亢,還能有幾分柔和婉轉的風度,輾轉求和,如此一來,反倒顯得黑臉的謝丞公都有幾分不近情理,他看得都想擊節讚歎。
脊梁骨挺直的人總是叫人讚賞些的,一個脊梁骨筆直筆直的人,他願意彎下腰來請求的事,必然是對他十分重要的。被這樣懇求,有幾個人能不感覺到幾分受寵若驚?
連旁觀的朱謙濼都對華苓有這樣高的評價,謝丞公一向愛惜小女兒,又怎麽會無動於衷。
他沉著臉道:“此事畢後,九娘領三十杖。謝貴、宋蘭罰俸五年,領二十杖。”謝貴、宋嬤嬤兩人立刻就鬆了一口氣。丞公果是心軟了,這過了明路,以後就好辦了。
總算暫時過關了。華苓安靜地笑了笑,再次一拜道:“多謝爹爹開恩。”
“此乃戰船,船上一切人等皆需遵從軍令而行。你隨宋嬤嬤行動,不可亂走。若是鬧出簍子來,我必將秉公將你處置,絕不輕饒。”
“是,丞公。”華苓肅容改了稱唿。
看著丞公的小女兒沉穩地跟著宋嬤嬤下去了,朱謙濼歎道:“丞公養得好女兒。”即使折了大郎,如果謝丞公依然還有個這樣資質的兒子,也就不必太愁將來了。這樣的心性,如何竟不是兒子,當真可惜。
.
大丹內陸久無戰火,長江、黃河兩內河流域也十分平靜,向來不是大丹水軍的重點防守之地。沿河隻有若幹個位於要害的江河交匯點,與長江入海口處,有朱家水師建營守護。
江陵地處中原中心位置,四海通衢,便是其中一個水軍建營之處。除了中遊的江陵外,一路往下遊到金陵之前,還會經過另兩個水師營寨。
謝家從江陵出發的樓船體積也不小,又打了家族的標記,行走江上,從來都沒有宵小膽敢上前冒犯的。船隻一路順水往東,船上也攜有防衛力量,誰能想到它會在途中遇襲?
朱謙濼率來的三百水師十分精銳,對長江流域也熟悉,可以在夜間行船,第二日清晨,便趕到了吉縣渡。
吉縣縣丞領著縣衙中所有人,不知提前多久,候在了簡陋的碼頭附近,被燒毀了大半的那艘樓船的殘骸,已經被吉縣縣丞領著人,拖上了岸邊。
華苓跟在謝丞公身邊,下船便看到了數十米外那艘樓船的殘骸。
以殘骸唿之並不貼切,它應是被火舌舔噬之後,殘存的半個殼。
她的眼淚忍不住湧了出來。
作者有話要說:我好卡啊 打我吧 隻要不打臉 下午那章很可能也不能準時發!因為作者她很卡!
☆、第95章 謝族之矛盾
95
江陵距離吉縣渡比金陵要近了接近半日的時間,謝丞公的兩名嫡係堂弟,三房謝熙正、四房謝熙鄲,在謝丞公一行人到達吉縣渡的前日傍晚,就已經帶著幾名華字輩的子弟趕到了吉縣渡,謝氏族兵將整個吉縣接管。
謝丞公等人到達時,華苓的這兩名堂叔也都帶著人在碼頭迎接,滿麵哀戚。
遇難的十三郎是謝熙鄲的長子。謝熙鄲一見謝熙和,老淚縱橫而下:“大哥,大哥,我兒我孫死得冤屈哪……”相比謝丞公,謝熙鄲是長子連帶著兒媳、三個孫兒和兩個孫女都被害死,都是心中最出色的孩子,如何經得起這樣一番打擊。
謝熙和麵色凜冽鐵青,扶著謝熙鄲的手,慢慢地說道:“此事定能水落石出。那加害之人,定將挫骨揚灰,永世不得超生。”
謝熙正勸慰了兩人幾句,拱手向謝熙和稟告:“大哥,熙清鎮守族中,已經將當時隨五郎、十三出行的仆婢、侍衛家人全數控製盤問。是我和熙鄲領幾個小的,先行到吉縣渡來。此縣人口共九百八十四,已經循著戶籍名單排查了一輪,有二三可疑者,已經都抓了起來。當晚在碼頭附近的所有人都扣起盤問,據看守碼頭的一老叟所言,當晚五郎、十三郎並未下船,隻有兩名赭衣兵丁下過船,與吉縣渡碼頭諸人接洽,並沒有看到過其他人等。”
謝熙和頷首。加害者既然將謀害之事控製在了船上範圍,岸上吉縣渡便定然尋不到多少痕跡,大家對此心知肚明,也並不指望這樣大範圍的搜查能夠得出什麽有用的信息。
誰都無心多言,將視線投向了數十米外那觸目驚心的樓船殘骸。
遇襲的樓船原本就停泊在吉縣渡碼頭,是這個碼頭上近期停泊過的,最大的船。
清晨整艘船起火之初,火勢實在燒得太大,如同一支熊熊燃燒的火炬,灰黑的濃煙從樓船上滾滾升起,十幾裏外都能看到,根本無法靠近。樓船本身船舷又高,火勢又大,人們嚐試了許多迴,才成功將船從碼頭上把木板架到船舷,吉縣縣丞組織起了全縣的兩百來名壯丁,連同那可憐巴巴的七八十名兵丁,人人拿著水桶麵盆,拚命從長江裏舀水,輪流潑到船上去滅火。
杯水車薪。無補於事。
吉縣的小個子劉縣丞戰戰兢兢地講述救火過程的時候,華苓隻想到了這八個字。她麵無表情地站在謝丞公身邊,江邊清晨的風中,似乎還留著淡淡的燃燒的焦味。
朱謝兩家察蹤追跡的仵作好手已經迅速進入樓船遺骸當中檢查,三艘戰船上隻留下了極少的兵丁看守,其他十人一組,將整個吉縣接管了。
船是浸在浩蕩的長江水裏,火焰卻能在數米之外肆虐得如此諷刺。
直到船上的火勢已經到了後半程,逐漸減弱,吉縣諸人的救火努力才慢慢有了成果,到底是一點一點將樓船剩下的一個底殼子澆的濕透,搶救了下來,最後拖上了岸。
但是這艘曾經擁有兩層樓艙、甲板下還有一層艙室的大船,三層艙室幾乎全部燒通,許多未燃盡的木頭和骨灰泡過了水,在龐大的船殼子裏堆積成厚厚的、黑乎乎的一層。
金瓶適時地領著侍婢們端上來溫水巾帕等物,侍候著娘子們淨了麵,重新整理妝容,一個個看著倒是精神了些。諸人打起精神,就著各自拿到的簪子談論了一番,離開竹園時好歹不是一張張哭喪臉了。
也是,二娘將嫁,一府的人都哭著臉,怎能行?
送走了姐姐們,華苓看著七娘的茶花簪,輕輕歎息。
致遠堂裏,牟氏細細叮囑三郎說:“這些日子你隻依舊進學罷了,旁的事你都不需理會。學堂裏,別家的人問你什麽,好的壞的都不需答他。”又朝七娘說:“你也是,謹言慎行些,外麵的事與你們沒有絲毫關係。若是不願去芍園對著那些個的愁臉,便在園中作耍幾日。娘要看著你們好好的。”
三郎抬起黑嗔嗔的眼睛,望了母親一眼。母親高高的發髻下,一張皺紋漸生的麵容,看不見一絲不悅,倒是有些愉快。
三郎點了點頭,三兩句話應了母親的再三叮囑,領著七娘出了致遠堂。問她道:“可是想去九娘那看看?”
七娘抿了抿唇,搖頭道:“還是明日再去罷。該知道的都知道了,現下去,叫太太又惱我,她們也許也惱著我呢。”七娘自己很清楚,雖然和姐姐們關係不錯,但隔了太太,又出了大哥的事,姐姐們對她的態度隻會又差了些。她原也不是會湊熱鬧的人,知道自己的心意就是了。
三郎便不再說什麽,依舊將七娘送迴茶園。
七娘站在園子門口,攏著薄披風,看著自己的同胞哥哥,輕輕地問他:“三哥,三哥其實,是不是很惱父親,也很惱母親?”
三郎也不點頭,也不搖頭。現下七娘長得快些,倒比他這個哥哥還高了。他看著七娘笑了笑,說:“我有妹妹。”
七娘露出一個笑容,認真地點了點頭。“我有哥哥。”
作者有話要說:這情節好卡 蠢作者表示腦子不夠用啊
☆、第94章 丞公盛怒
94
三月八日清晨,謝丞公帶著三百謝氏兵丁,從城東丞公府快馬向西出城,到長江邊。
已經有三艘堅固的戰爭樓船從長江入海處連夜調入金陵,駐守長江入海處的朱家子朱謙濼,親自率領三百精銳水軍來協助謝丞公追查兇手。
朱謙濼在朱家海軍當中領四品副將之位,他與華邵、華苓等人同輩,也已經年近三十,年少有為。謝丞公率著這批殺氣騰騰的兵丁,從水路逆流而上,先往吉縣渡去了。
謝家子弟於長江上遇襲,船上上百人,連人帶船燒成了灰。出了這樣的事,聖上在朝上對謝家表示了深深的哀憫,允了謝丞公提出的暫從朝堂休退、追查疑兇的請求,還特特下了一道詔令,令淮南、江南二道諸州官吏盡力配合謝家追尋真兇的行動。
當然,聖上頒下這道詔令的時候,謝丞公早就從金陵出發了。
滿朝文武都讚天子有德。
清晨,大娘為王磐整理著衣著,兩夫妻麵上都殊無笑容,相對無言。謝家發生的事讓兩人心情都十分沉重。
搭乘那艘樓船下金陵的三名謝家子,對謝氏人來說到底有多重要,大娘很清楚。
正正選在謝氏族中選出了將繼任丞公之位的候選子弟之後,下手謀害,有這手段的人,定然對謝氏族中事極為了解。謝氏族中權力的平穩傳遞,會受到很大的影響。下手的人打亂了謝氏一族至少接下來二十年的布置。
這些損失並非無法彌補,更讓人擔憂的是,謀害了謝氏五郎、十三郎和謝華邵的,即使主謀不是謝族中人,也定然有族人裏外勾結,才可能這樣幹淨利落地把兄弟賣了!
——這一點,讓謝氏與其他諸世家的執掌者立刻深深地警惕、戒備了起來,一個家族越是勢大,起了異心的人就越可能多。這樣的叛族之人隱藏之深,組織之嚴密,幾乎讓人毛骨悚然,已經直接威脅到了執掌者的生命。如果不能將之連根拔起,偌大一個家族,很可能會逐步在這樣的一個隱藏勢力的逐步挑撥、暗害之下,分崩離析。
從外而來的壓力會讓一個勢力為了生存而越發擰成一股繩,但當外來的壓力消失,在它內部所產生的各種摩擦矛盾,隻會越來越多,越演越烈。
事情發生在江陵謝氏,但大丹凡是有些警醒的世家,都已經開始了一輪對族中勢力的梳理。
王磐見妻子麵色也這樣沉重,溫聲安慰她道:“蓉娘不必這樣憂愁。嶽父已經帶了大量人手往吉縣渡去,定能抽絲剝繭,查出真兇。”
大娘露出溫婉的笑容,但還是忍不住歎了一息:“爹爹今歲已經年五十一……”沒了大郎,雖然二郎也已經十六歲,但二郎資質平平,在官場上走不了多遠。謝熙和一脈是盛是衰,隻能看三郎和四郎長大後表現如何。
但謝丞公已經年紀不小,未必有精力再培養出一個像大郎那麽出色的孩子。
氣氛有些沉重的時候,兩人的女兒王倩跌跌撞撞地跑了進來,立刻帶來了一股歡樂活潑的氣息。這孩子已經四歲,穿一身鵝黃色的齊整襦裙,繼承了父母的長相優點,長得十分可愛。
“爹爹,娘娘……倩兒要與爹爹、哥哥上學去!”王倩撲在王磐腿上歡笑道。
王磐露出歡容,將小女兒一把抱起,朝大娘笑道:“倩兒呆在家中也是耍子,不若今日我就將倩兒領到族學中上學一日?”
大娘作勢瞪眼道:“就是你這當爹的老是寵著她,才叫她一丁點規矩都沒有了。”
王磐嗬嗬笑著,也不反駁,抱著女兒就這麽出去了,兩父女笑聲撒了一地。
.
主船頂層的甲板上,謝貴給謝丞公與朱謙濼搬來了兩張高椅坐著,然後和宋嬤嬤一道跪在了下麵。被從角落裏揪出來的華苓乖乖站在父親跟前,低眉順目,表情平靜。
她著一身青布的圓領袍子,頭發拿銅扣束起,渾身簡樸,活脫脫一個府中出來的三等僮仆。
謝丞公上下打量著小女兒,這個女兒腦子靈活,想法真真是不少。他這迴為緝兇而來,隻帶了宋嬤嬤一個中年女仆,竟就被華苓說服了宋嬤嬤,將她改裝作小僮仆,偷偷摸摸地帶了上來。
“你有何話說?”謝丞公緩緩地問。
“兒並無話要為自己辯解。兒的作為是不守規矩的。”華苓輕聲道。“兒隻是懇求爹爹,給兒一個機會,既然兒已經上了船,如今要將兒送迴家中處罰也是不易,何不先將兒賬上記上一筆,待此事塵埃落定之後,再行處罰。屆時,兒必不會有任何退縮。”
她端端正正地跪倒在地,雙手合在額前高高舉起,朝謝丞公大禮拜下,伏身在地,說道:“爹爹,兒愛戴兄長如同愛戴爹爹,兄長無端遇險,兒心中激憤難言,如何能坐在家中安靜等待迴音。望爹爹念在兒一段愛兄情分之上,網開一麵,先將兒放過一迴。”
朱家子朱謙濼坐在一旁,看著謝九娘,心裏不由有些驚訝。這是個神思非常清晰的小娘子,稚弱,作風卻頑強而坦蕩。她知道自己錯在哪裏,錯了能認錯認罰,絕不抵賴一個字,但錯了還是會做,她也能明明白白地告訴你,她的出發點是什麽,偏偏這個出發點叫人不自禁就會有些認可她。
為了長兄。
在任何一個家族裏麵,這也會是它的子弟當中最好的那一小撮,有膽識、有見地、維護兄弟姐妹,一個家族裏若全是這樣的孩子,要興旺當真不難。
這樣的孩子,若是好好教導,叫他保持了這樣精銳的心性長大,當真是所向披靡。
隻是年紀太小,依然過於稚弱了,又是女子。
這世上許多的事,都不是單憑一股心氣,就能有所建樹的。
看到謝丞公盛怒,一掌拍斷了高椅的扶手。朱謙濼搖了搖頭,眼觀鼻、鼻觀心地坐定,不準備摻和到這迴事裏麵去。
謝丞公看了一眼跪在一旁的宋嬤嬤,宋嬤嬤畏懼著他的憤怒,卻也有著幾分坦然。
宋嬤嬤知道,謝丞公發現了她任憑華苓跟在她身後,混出家門,跟著上了戰船的事,定然會震怒,但她還是幫了華苓。
一是兩年前,宋嬤嬤得過華苓在醫療護理上的指點幫助,將她做錯事的遠房侄子從處罰下保住了一條性命,就這一條,就值得宋嬤嬤冒著被杖斃的風險應承華苓的請求。二是,其實謝貴大掌事也不是不知曉這件事,卻也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地沒有說穿。九娘子深得丞公喜愛,丞公即使震怒,也未必會如何處罰九娘子——這是他們共同的認識。
盛怒之下,謝丞公的語氣反倒越發淡了。“你這是打量著,爹爹不會懲罰你。你竟以為自己有如此大的臉麵?誰給你的膽氣?”見那跪伏在地的小女兒隻是一動不動地聽著,謝丞公心中越發憤怒,盯了跪在旁邊的謝貴和宋嬤嬤一眼。若不是這兩個老東西睜一隻眼、閉一隻眼,華苓如何混得上來。
華苓垂眸盯著距離她的鼻子不到三寸的甲板,木甲板上塗過防水清漆,又被常年踩踏使用,早就髒汙斑駁。但是木紋依然清晰可見。她輕輕動了動鼻子,嗅到了一種淡淡的臭味。說不出是什麽臭味,也許很久很久之前,也聞到過類似的味道,在丞公府中被處處嗬護,就是這點臭氣都已經有些受不住了。
謝丞公的語氣很淡,但是她聽得出裏麵的憤怒,她也知道這迴之後,自己也許就會被丞公爹從重處罰,從此厭棄,但她也不後悔。
這樣的局麵甚至讓她覺得有些好笑,她似乎在局中,又似乎在人間之外,思緒不合時宜地翻湧。
如果這迴殺害了大郎的兇手無法追出,丞公府的生活就不過是個虛幻的泡影罷了。謝氏一族當中有叛徒,等於頭上懸著一把達摩克利斯之劍,除非她催眠自己說,這個世界很安全,否則,如何還能安頓於那樣的生活當中。
她會堅持跟著來,是因為她相信自己觀察事物的角度,和知識儲備都有與當代人不同的地方,這是她的優點,她也許是有用的。
於是,見謝丞公久不叫她起身,華苓很幹脆地自己抬起頭,朝丞公爹笑一笑,柔聲道:“爹爹,女兒錯了。請爹爹原諒女兒。”
還笑得出來?朱謙濼驚訝了一下,謝家這個小女兒心性當真叫人要刮目相看。扛得住謝丞公的壓力,不畏不懼,不卑不亢,還能有幾分柔和婉轉的風度,輾轉求和,如此一來,反倒顯得黑臉的謝丞公都有幾分不近情理,他看得都想擊節讚歎。
脊梁骨挺直的人總是叫人讚賞些的,一個脊梁骨筆直筆直的人,他願意彎下腰來請求的事,必然是對他十分重要的。被這樣懇求,有幾個人能不感覺到幾分受寵若驚?
連旁觀的朱謙濼都對華苓有這樣高的評價,謝丞公一向愛惜小女兒,又怎麽會無動於衷。
他沉著臉道:“此事畢後,九娘領三十杖。謝貴、宋蘭罰俸五年,領二十杖。”謝貴、宋嬤嬤兩人立刻就鬆了一口氣。丞公果是心軟了,這過了明路,以後就好辦了。
總算暫時過關了。華苓安靜地笑了笑,再次一拜道:“多謝爹爹開恩。”
“此乃戰船,船上一切人等皆需遵從軍令而行。你隨宋嬤嬤行動,不可亂走。若是鬧出簍子來,我必將秉公將你處置,絕不輕饒。”
“是,丞公。”華苓肅容改了稱唿。
看著丞公的小女兒沉穩地跟著宋嬤嬤下去了,朱謙濼歎道:“丞公養得好女兒。”即使折了大郎,如果謝丞公依然還有個這樣資質的兒子,也就不必太愁將來了。這樣的心性,如何竟不是兒子,當真可惜。
.
大丹內陸久無戰火,長江、黃河兩內河流域也十分平靜,向來不是大丹水軍的重點防守之地。沿河隻有若幹個位於要害的江河交匯點,與長江入海口處,有朱家水師建營守護。
江陵地處中原中心位置,四海通衢,便是其中一個水軍建營之處。除了中遊的江陵外,一路往下遊到金陵之前,還會經過另兩個水師營寨。
謝家從江陵出發的樓船體積也不小,又打了家族的標記,行走江上,從來都沒有宵小膽敢上前冒犯的。船隻一路順水往東,船上也攜有防衛力量,誰能想到它會在途中遇襲?
朱謙濼率來的三百水師十分精銳,對長江流域也熟悉,可以在夜間行船,第二日清晨,便趕到了吉縣渡。
吉縣縣丞領著縣衙中所有人,不知提前多久,候在了簡陋的碼頭附近,被燒毀了大半的那艘樓船的殘骸,已經被吉縣縣丞領著人,拖上了岸邊。
華苓跟在謝丞公身邊,下船便看到了數十米外那艘樓船的殘骸。
以殘骸唿之並不貼切,它應是被火舌舔噬之後,殘存的半個殼。
她的眼淚忍不住湧了出來。
作者有話要說:我好卡啊 打我吧 隻要不打臉 下午那章很可能也不能準時發!因為作者她很卡!
☆、第95章 謝族之矛盾
95
江陵距離吉縣渡比金陵要近了接近半日的時間,謝丞公的兩名嫡係堂弟,三房謝熙正、四房謝熙鄲,在謝丞公一行人到達吉縣渡的前日傍晚,就已經帶著幾名華字輩的子弟趕到了吉縣渡,謝氏族兵將整個吉縣接管。
謝丞公等人到達時,華苓的這兩名堂叔也都帶著人在碼頭迎接,滿麵哀戚。
遇難的十三郎是謝熙鄲的長子。謝熙鄲一見謝熙和,老淚縱橫而下:“大哥,大哥,我兒我孫死得冤屈哪……”相比謝丞公,謝熙鄲是長子連帶著兒媳、三個孫兒和兩個孫女都被害死,都是心中最出色的孩子,如何經得起這樣一番打擊。
謝熙和麵色凜冽鐵青,扶著謝熙鄲的手,慢慢地說道:“此事定能水落石出。那加害之人,定將挫骨揚灰,永世不得超生。”
謝熙正勸慰了兩人幾句,拱手向謝熙和稟告:“大哥,熙清鎮守族中,已經將當時隨五郎、十三出行的仆婢、侍衛家人全數控製盤問。是我和熙鄲領幾個小的,先行到吉縣渡來。此縣人口共九百八十四,已經循著戶籍名單排查了一輪,有二三可疑者,已經都抓了起來。當晚在碼頭附近的所有人都扣起盤問,據看守碼頭的一老叟所言,當晚五郎、十三郎並未下船,隻有兩名赭衣兵丁下過船,與吉縣渡碼頭諸人接洽,並沒有看到過其他人等。”
謝熙和頷首。加害者既然將謀害之事控製在了船上範圍,岸上吉縣渡便定然尋不到多少痕跡,大家對此心知肚明,也並不指望這樣大範圍的搜查能夠得出什麽有用的信息。
誰都無心多言,將視線投向了數十米外那觸目驚心的樓船殘骸。
遇襲的樓船原本就停泊在吉縣渡碼頭,是這個碼頭上近期停泊過的,最大的船。
清晨整艘船起火之初,火勢實在燒得太大,如同一支熊熊燃燒的火炬,灰黑的濃煙從樓船上滾滾升起,十幾裏外都能看到,根本無法靠近。樓船本身船舷又高,火勢又大,人們嚐試了許多迴,才成功將船從碼頭上把木板架到船舷,吉縣縣丞組織起了全縣的兩百來名壯丁,連同那可憐巴巴的七八十名兵丁,人人拿著水桶麵盆,拚命從長江裏舀水,輪流潑到船上去滅火。
杯水車薪。無補於事。
吉縣的小個子劉縣丞戰戰兢兢地講述救火過程的時候,華苓隻想到了這八個字。她麵無表情地站在謝丞公身邊,江邊清晨的風中,似乎還留著淡淡的燃燒的焦味。
朱謝兩家察蹤追跡的仵作好手已經迅速進入樓船遺骸當中檢查,三艘戰船上隻留下了極少的兵丁看守,其他十人一組,將整個吉縣接管了。
船是浸在浩蕩的長江水裏,火焰卻能在數米之外肆虐得如此諷刺。
直到船上的火勢已經到了後半程,逐漸減弱,吉縣諸人的救火努力才慢慢有了成果,到底是一點一點將樓船剩下的一個底殼子澆的濕透,搶救了下來,最後拖上了岸。
但是這艘曾經擁有兩層樓艙、甲板下還有一層艙室的大船,三層艙室幾乎全部燒通,許多未燃盡的木頭和骨灰泡過了水,在龐大的船殼子裏堆積成厚厚的、黑乎乎的一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