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是普通人家,這些事務也並不至於這麽複雜,但這是當朝丞公家,丞公在大丹的影響力極大,到時候會來謝家喝一杯水酒慶賀的人定然極多。
這時候人家在娘子出嫁時擺的酒席就講究一個來者不拒,到時候丞公府內會開設招待貴客的宴席,也會有流水酒席從丞公府大門口一直擺到大街上,當天凡是來的人,都可以坐下來喝幾杯酒,吃些酒菜,沾沾喜氣。
華苓對這場將會有個大場麵的婚禮期待得很。預備為二娘添妝的一整套頭麵她已經準備好了。相熟人家的婚禮她前幾年倒也跟著府裏的人們去吃過一二迴,但是還沒有以一個娘家人的身份去參與過呢。
而進了三月,清明節過去,叫華苓更期待的是——大郎很快就會迴家來了!
大郎在清明節前後趕迴了江陵族地祭祖,祭祖之後就能迴金陵。江陵和金陵都是長江邊的繁榮城市,從江陵往金陵,坐船順流而下隻要兩日而已。
大郎到底會在哪一日到家呢?
大郎這個大哥對她來說是很重要的,華苓把身邊最重要的男性排了一個等級序列,大哥排第一位,丞公爹隻能排到第二,衛五也許能有第三,其他的兄弟和王家的那幾個哥哥就都在後麵了。
雖然謝丞公對她也很好,她也很喜歡爹爹,但始終,那曾經是需要她去爭取,才得來的情分。而華苓始終記得,從一開始大郎就對她十分好,大郎一直做著一個大哥應該做的。曾經有過計較,那便比油然而生的情分淡了一絲,這也是很正常的事。
過了三月初七的清明節之後,華苓每天起床都會想到這個問題,然後遣人去前院問,或者自己親自去。
謝丞公都被她問得煩了,佯怒道:“爹爹日日教苓娘,怎也不見苓娘日日念著爹爹。”
華苓聽了這話在心裏翻了個白眼,然後笑眯眯地溜達過去給丞公爹捏肩膀:“哎呀,爹爹,這可不一樣,女兒這不是日日見著你嘛,就不必將爹爹掛在嘴邊。大哥已經兩三年不見,所以女兒才特別念著大哥,若是二三年不見爹爹,女兒定然更是想的。”
這樣的比較還是叫謝丞公心裏比較舒坦的,享受著小女兒的服侍,淡淡地“唔”了一聲,似乎是對華苓的話不置可否的意思。
從謝貴的角度,照樣是能清楚看到謝丞公的表情。看著丞公是板著臉,但其實謝貴知道主人家心裏十分得意。這人呢,在什麽年紀就會喜歡什麽樣的事。小時候是沒日沒夜地耍子,年輕時愛看美色,但到中老年時,目光就會越來越多地轉向小輩了,總是想要兒女繞膝,小輩時常來纏纏人、撒撒嬌的。
隻不過謝丞公位高權重,事務繁忙,處事又求謹求精,麵對家裏的郎君娘子們時,麵上總有積年的威嚴,玩笑的時候少,問功課的時候多。這樣的家長誰不怕?所以郎君娘子們真沒有幾個敢親近丞公的。
謝貴在丞公身邊看了這許多年,除了第一個孩子蓉娘得丞公手把手教導過之外,其他的,便是四娘和九娘出彩些了。
謝貴冷眼旁觀,心想像九娘子這樣的小娘子,竟是幾萬個小娘子裏也尋不出第二個的了。比她秀麗的,沒有她那份聰慧,九娘子可是小小年紀便能為丞公出謀劃策的了。比她聰慧的,沒有她那份恰到好處,比她體貼的軟和的,氣性又差了些。
至於家世更好的娘子,在這大丹還有幾個?
謝貴心想,九娘子身上的這股子氣質,就應該稱為靈氣。人是天生地養,能生得這樣好,也隻能說是天地所鍾了罷?
丞公爹不是很買賬,於是華苓不得不趕緊搜腸刮肚地甜言蜜語,還要一邊絞盡腦汁地迴想糅捏肩頸穴-位、舒緩神經的各種要訣,務必要將丞公爹侍候得舒舒服服的。
哎,丞公爹這是她的米飯班主,這是不能怠慢的。
殷勤地給丞公爹捏了十來分鍾肩膀,華苓倒把自己折騰出一身汗來。謝丞公也知她必有些累了,說:“且歇歇罷,上迴叫謝貴給你送去治的玉送迴來了,令謝貴取來與你。”
“好的爹爹。多謝爹爹,已經雕好啦。”
“丞公、九娘子略等片刻,這便去取。”謝貴樂嗬嗬地趕緊出去了。
華苓有些驚喜,丞公爹說的就是一年多以前,衛五送給她的那塊白玉。她去年年頭的時候拿過來前院,原本是想叫陳執事拿去尋手藝上好的治玉師父解出來,雕琢成八樣花簪,照著姐姐們的庭院名字一人一樣。
不過這事就給謝丞公聽見了,正好心情不錯,看過玉是好的,糟蹋了也可惜,便令謝貴派人去尋大玉匠魯高崖……的徒弟魯大利,為華苓雕玉。
有這個結果華苓就很高興了。
至於大匠魯高崖本身,那可是在治玉界的地位跟藥叟在醫藥界差不多的老人,如今已經上了古稀年歲,早已封刀隱居,華苓是不會奢望請他的。
謝貴很快托著一大一小兩個紅木盒子迴來了,放到華苓麵前的桌案上。
華苓先打開了大盒,裏麵是八個長條盒子。打開一個盒子,就是深藍色綢布裹著絲絮,將一支光澤瑩潤的白玉花簪托著。這是一支茶花簪,一大一小兩朵比拇指稍大的茶花盛放在簪頭。原玉嫣紅色的玉皮被雕琢者巧妙地留下了一絲,正好是在花瓣的邊沿,動人極了。
八支花簪分別是雕了含笑、桂、梔、菊、紫藤花、茶花、萱草,都是對應娘子們的園子中栽種的花種。
華苓打開最後一個盒子,是一支將簪身雕成微彎的細竹節段,簪頭鏤空成一小叢精細竹葉的花簪,遠遠一看倒似一朵花多些。她笑了一陣。自己的園子沒有花,要雕竹簪連自己都不知道怎麽下手,好在人家治玉的師傅有巧思。
謝丞公隻是休息了片刻,便又坐在他那擺放了許多文書的案幾之後,開始工作了,抬頭看到華苓手上拿的竹簪,也是好笑。
“九娘此簪倒不常見些。”謝丞公道。
“爹爹不早說過我是竹林中人麽。此是正好。辛苦大掌事了,都很好看。那位治玉師傅是叫魯大利嗎?果真是魯高崖大師的高徒。”華苓笑眯眯地稱讚。
這事是謝貴經手的,得了華苓的滿口稱讚叫他也頗有成就感,好像腰板也直了幾分。笑嗬嗬地道:“應分的,還請九娘子不必言謝。”
華苓再打開旁邊的小盒子,裏麵並排放了兩個五蝠玉佩,是她順便從庫房裏另尋出來的一小塊和田黃玉所製。玉佩為圓形,內裏對稱分成五個小扇麵,每麵是一隻朝著圓心展翅的小蝙蝠。
古人喻蝠即為福,這是製給衛五的平安佩。
華苓不由有些感慨,當真是有錢有權辦事不難,有爹爹在,她想要什麽說一聲就是,自會有人妥妥貼貼為她辦好。
華苓謝過了爹爹和謝貴,叫來金釧給她捧著兩盒子玉件,剛剛走到瀾園門口,有一名仆役麵色驚惶地騎著馬直衝到了瀾園門口,撲下馬,跪倒在門口嘶聲稟告道:“丞公!大郎君今日清晨在水路遇刺!”
作者有話要說:今天是中秋…… 唔 一切都是能被原諒的對伐= =
今天還有一更 但是會在晚上8點以後
妹子們 中秋快樂
☆、第91章 慘烈遇襲
91
繼在廣州逗留數月之後,大郎和諸清延一路北上,到郴州、永州都停留了若幹日子。永州是曆史悠久的古城,前唐大家柳宗元曾經被貶之地,柳大家還曾在此處作了《永州八記》。
到大丹朝時,永州並沒有勢力太大的世家大族存在,所以名聲並不如江陵、宣州、並州等城大。但永州有中小家族聯辦的浩明學堂,這所學堂在大丹卻也聞名遐邇,隻因自丹朝立朝以來,它已經出了十來名同進士以上出身的學子。
自永州後,兩人往西南入黔,略作停留便經涪州、渝州一路從三峽溯流而上,到蜀地的錦官城。之後聯合了兩名蜀地學子,一同向北出蜀,進入陝地,遊曆秦州、岐州、鳳州、隴州,再入前唐的都城長安。
在長安駐留數月,大郎已經增長到四人的遊學團體時常在市井當中行走,觀察世人民情。又與當地學社、學堂教授、學子坐而論道,切磋學養,以當朝丞公之長子為首的這個年輕學子團體名聲漸顯。
長安畢竟是曾經的數朝都城,如今依然是中原與西域陸上絲綢路的重要一站,胡人、胡商與中原人混居,民風活潑開放,很能叫人開眼界。
直到顯聖二十二年正月十五之後,大郎和諸清延兩人才再次結伴順漢水南下,往長江中遊的江陵城趕迴去。
顯聖二十二年的清明節在三月六日。
江陵謝氏的族地謝村就在江陵城東三十裏外。江陵謝氏繁榮已久,代代香火綿延,村中謝氏祠堂裏所供著的先祖牌位,已經從上至下形成了一座足足一丈高的塔。
謝大郎身穿玄色深衣,發束白玉扣,腰佩白玉祥雲佩,腳踏緞紋朝靴,上下裝束齊整,站在族中一眾同樣著玄色深衣的年輕同輩子弟之中,在堂叔父、代族長謝熙清的帶領下祭拜先祖。
江陵謝氏已經綿延了許多代,如今每年謝氏子孫祭祖,也要分成三日進行,第一日可以踏入祠堂的,自然是謝氏嫡傳五房的子弟,並且,隻限男丁。
諸子弟上香、誦祭文、奉飯羹、奉茶、獻帛、獻酒、獻饌盒、獻胙肉、獻福辭、焚祭文、辭神叩拜,議程一一過去,所有人都是沐浴焚香靜心後來的,三拜上香,九叩恭送,庭院中氣氛肅穆。
代族長謝熙清是謝熙和的堂弟,嫡係二房之主,在族中除丞公謝熙和外,謝熙清的聲望是最高的。這位代族長隻比謝熙和小上一歲,麵相也有些相似,但要略蒼老幾分,身著莊重的滾白邊玄色深衣,十分威嚴。
待所有子弟都將手中的一柱香插入祠堂堂前一人高的銅香爐之後,祭祖禮畢,謝熙清背著手轉過身來,麵對著謝氏最核心的這群子弟,肅容誡道:
“祭祖乃為告誡我江陵謝氏子弟諸人,你我乃同根同源而生,切勿忘本忘宗,切勿與同族離心離德!生為我江陵謝氏子弟,理當互相扶持,攜手共進,不可有異族之心,不可互相傾軋,闔族之榮耀方是我族子弟之榮耀,切記!切記!”
“後生小輩敬領祖訓!”謝氏子孫皆是麵容肅穆,齊聲而應。
看到族中子弟如此精神齊整,謝熙清麵露愉色,頷首道:“我族子弟精神不墮,祖宗們在天之靈今日有知,定然心下甚慰。”他看向了大郎,緩聲道:“祭祖事既畢,邵郎即日便收拾行裝下金陵罷。此迴下金陵,族中五郎、十三郎將與你同行。”
謝熙和生育晚的緣故,大郎在族中同輩當中,排行已經到了三十九。謝熙清所說的五郎、十三郎,都是大郎的堂兄,五郎是二房謝熙清的長子,十三郎是四房家長謝熙鄲的長子,如今一個三十歲,一個二十八歲,都已成家立業,育有下一代。
這兩名族兄,可以說,已經是大郎這一輩中方方麵麵最出色的兩人。兩人都已經入朝為官,在地方從小小下八品縣丞、監丞做起,兢兢業業,數經升遷,已經做著正七品上的實權官職。
不過在族中的意思之下,兩人都是年前離了任,在迴鄉過年、祭祖之後,便會東下金陵,到謝丞公跟前聽訓,重入朝堂為官,也會是在金陵了。
這便是預備讓當代丞公領在身邊培養,日後將會在其中產生下一任丞公的意思。江陵謝氏嫡傳五房家人,不論是哪一房的子弟,隻要足夠出色,都是有可能成為族長,執丞公之位的。
謝熙和年五十一,如今已是知命之年,不出數年就會卸任。
大郎雖然生為長房長子,卻晚生了十數年,族中兄弟輩優秀子弟不少,在族老們眼中,他在丞公一位上的競爭力已經幾乎沒有了——掌握一公之權並非兒戲,都說嘴上無毛、辦事不牢,往年上任的丞公都是在三十五歲上下的。
這個年紀的人閱曆已經頗為豐富,心性也沉澱下來,通常在官途上也有了不錯的建樹,又正是年富力強的時候,隻要闔族全力培養一番,對‘大丹丞公’這一份沉甸甸的責任,也就大致能負擔起來了。
大郎很清楚堂叔父的意思,他沉穩地拱手一禮,道:“是,華邵謹遵叔父命。”五郎、十三郎也沉穩地步出隊列,沉聲拱手應命。
次日清晨,謝五郎、謝十三郎攜家人與大郎、諸清延一同登船,順長江東下往金陵去。
這迴往金陵,五郎、十三郎極有可能在金陵呆上七八年之久,所以妻子兒女自然是要帶上的,再加上侍衛、仆婢、箱籠等物,竟擠滿了一艘有三層艙室的大樓船。
五郎十三郎兩人的子女加起來共九人,孩子們在大船的甲板上奔跑來往,歡笑不停。來族中做客的諸清延麵貌俊美之極,氣質、談吐、學識皆上品,遊學兩年下來,已經在各地都有了些名氣。
還在江陵的時候,諸清延就很被謝氏族人喜愛,孩子們更是愛戴諸家大郎到了一種狂熱的地步,在船上隻要一有機會便纏著他不放,叫諸清延簡直不勝其擾。
對諸清延的遭遇,大郎和五郎、十三郎都覺得十分有趣,五郎大笑道:“阿延,我家長幼皆如此愛你,不若便取我家族妹為妻,親上加親罷?反正你未曾定親,我家美貌族妹並不少,便是你欲要一妻四媵,說不定我家也有族妹願意,補齊了與你,享盡齊人之福。”
“正是此理。”謝華邵一拍掌,道:“阿延,你未曾定親,家中也是三代單傳,正是該多多為家族開枝散葉、綿延血脈的時候,何不應了五哥所言罷了!”
謝家郎君們齊聲大笑,諸清延勢單力孤,分外無奈,拚命地搖頭擺手拒絕:“實是並無此意,無福消受,你們勿要再戲耍於我。”
眾人說這些話的時候,正是謝家大船從江陵開出不久,三月的午後,江上陽光明媚,風勢也不大,頗有幾分風雅的郎君們便在甲板上擺設出東西來品茶論道。
謝華邵摸著下巴看了諸清延幾眼,評價道:“阿延你也勿要自視太高。雖說品性為人、學識談吐,你都是不錯的,但若是要配我家九娘,你也就是勉強可以罷了,年歲也還大了些。不過我家九娘已經聘與衛家五子,你是趕不上了。”
五郎和十三郎指著華邵哈哈笑:“敝帚自珍如此,阿邵也是十分了得。”
大郎淡定自若道:“我說的竟是實話。我家九妹冰雪聰明、秀容靈姿,識見不讓男子。若她身為男子,你們竟未必能比得過她。便是她身為女子,也不是這天下一般男子能配的。”
諸清延笑而不語。老實說,這類話在一路遊學旅途上,大郎已經與他說了不下百遍。諸大郎心想謝華邵也是可憐,嚴父主母都沒有什麽好念叨的,在外想念家人的時候,竟隻有念叨弟弟妹妹可做。在這些弟弟妹妹裏麵,又是謝九娘出現的頻率最高,兩年結伴遊曆下來,倒是叫諸清延聽了不少謝九娘的事跡,比如四歲能誦,五歲就懂得關照大哥,如何乖巧伶俐雲雲,直聽得耳朵生繭。
華邵的話叫五郎不太樂意,一拍桌道:“若說冰雪聰明的女兒,我大娘是極好的,兩歲我便教她詩詞,至今八歲,已經能詩能賦了。女工也是精到的。”
“說的似乎天下竟隻有你家女兒十分優秀,也忒自大了些。”十三郎憤而起,直接從妻子處把四歲的女兒抱了過來,炫耀道:“我家女郎才是頂頂好,看這眉眼,秉承我謝氏精粹,日後定是絕色美人、傾國傾城。”
說到這裏,三個謝氏郎君才驟然發現,爭論誰家的女兒更好,不都是他們家族的女郎?也沒必要分出個高下,於是再次將火力對準了諸清延,力求在大船到達金陵之前,說服他娶一名謝氏女為妻罷了。
十三郎四歲的女兒著一身淺粉色的小襦裙,薄薄的頭發梳成兩個小鬏鬏,麵容稚嫩可愛。大郎一看她便想起了小時候的華苓,眼神柔和下來,翻箱倒櫃地尋出一個黃玉活環福壽如意長命鎖,贈給了這個小侄女。
船上諸人之間氣氛極好,一切井然有序。
長江水流湍急,行船不走夜路,所以入夜之後,謝家大船是在一個不大不小的渡口停駐過夜,等候天亮後再啟程。
卻不料,一夜過去,清晨將至,在人們警惕心最低點時候,大船上變故徒生——
追隨著謝家郎君們登船的護衛力量共有四十名謝氏族兵,竟有一半忽然反戈暴起!
這些反叛者先是從背後對同僚刀刃相向,將守夜的族兵全數擊殺,而後訓練有素地取出火種,將樓船四處引燃,而樓船各處隱蔽的角落,不知何時,已經澆遍了易燃的桐油,隻需火星子一引,便是火苗大作。
忠仆謝定護著大郎的後背,一主一仆,兩人各執一把從敵人手上搶來的長刀,慢慢被四名反戈的族兵逼到了最上層艙室的死角。
這些反戈的族兵每一個臂上都綁著青色布條,眼神狠辣,動作淩厲,口唇緊閉,絕沒有人說一句話。他們手中的刀都是江陵謝氏族兵的製式裝備,黑身白刃,現在上麵已經沾滿了血。大郎身邊的其他兩名仆役武藝並不佳,已經被殺了。
樓船全是木質材料所建,火焰已經從最下層蔓延上來,大郎看見了,這些反叛的兵丁沒有一個有離開樓船逃生的意向,他們將船上的人都壓製住,不讓任何人逃離,明顯意在等待熊熊火焰大作,將整船的人燒死在船中,包括他們自己——作風如此狠辣不畏死,這些,都是死士!
大郎聽到了幾聲慘烈的哭嚎,而後戛然而止。他眼神一厲,狠狠握住了刀,他麵沉如水,沉聲開口:“你們是誰的屬下?”
四個壓製著主仆二人的死士並不打算迴答,他們互相交換了個神色,忽然有兩人揮舞長刀朝大郎攻了上來,刀勢凜然腥辣。
幸好大郎不曾疏忽武藝,拚著狠勁揮刀抵擋,竟也能敵住一人,加上武藝高強的謝貴互為犄角,以傷換傷,兩人竟也支撐了下來。
一時不能殺死兩人,這幾個死士卻也不戀戰,隻是略退開去,將他們逼迫在船倉一角。
大郎感覺得到空氣裏越來越燥熱了。
這時候人家在娘子出嫁時擺的酒席就講究一個來者不拒,到時候丞公府內會開設招待貴客的宴席,也會有流水酒席從丞公府大門口一直擺到大街上,當天凡是來的人,都可以坐下來喝幾杯酒,吃些酒菜,沾沾喜氣。
華苓對這場將會有個大場麵的婚禮期待得很。預備為二娘添妝的一整套頭麵她已經準備好了。相熟人家的婚禮她前幾年倒也跟著府裏的人們去吃過一二迴,但是還沒有以一個娘家人的身份去參與過呢。
而進了三月,清明節過去,叫華苓更期待的是——大郎很快就會迴家來了!
大郎在清明節前後趕迴了江陵族地祭祖,祭祖之後就能迴金陵。江陵和金陵都是長江邊的繁榮城市,從江陵往金陵,坐船順流而下隻要兩日而已。
大郎到底會在哪一日到家呢?
大郎這個大哥對她來說是很重要的,華苓把身邊最重要的男性排了一個等級序列,大哥排第一位,丞公爹隻能排到第二,衛五也許能有第三,其他的兄弟和王家的那幾個哥哥就都在後麵了。
雖然謝丞公對她也很好,她也很喜歡爹爹,但始終,那曾經是需要她去爭取,才得來的情分。而華苓始終記得,從一開始大郎就對她十分好,大郎一直做著一個大哥應該做的。曾經有過計較,那便比油然而生的情分淡了一絲,這也是很正常的事。
過了三月初七的清明節之後,華苓每天起床都會想到這個問題,然後遣人去前院問,或者自己親自去。
謝丞公都被她問得煩了,佯怒道:“爹爹日日教苓娘,怎也不見苓娘日日念著爹爹。”
華苓聽了這話在心裏翻了個白眼,然後笑眯眯地溜達過去給丞公爹捏肩膀:“哎呀,爹爹,這可不一樣,女兒這不是日日見著你嘛,就不必將爹爹掛在嘴邊。大哥已經兩三年不見,所以女兒才特別念著大哥,若是二三年不見爹爹,女兒定然更是想的。”
這樣的比較還是叫謝丞公心裏比較舒坦的,享受著小女兒的服侍,淡淡地“唔”了一聲,似乎是對華苓的話不置可否的意思。
從謝貴的角度,照樣是能清楚看到謝丞公的表情。看著丞公是板著臉,但其實謝貴知道主人家心裏十分得意。這人呢,在什麽年紀就會喜歡什麽樣的事。小時候是沒日沒夜地耍子,年輕時愛看美色,但到中老年時,目光就會越來越多地轉向小輩了,總是想要兒女繞膝,小輩時常來纏纏人、撒撒嬌的。
隻不過謝丞公位高權重,事務繁忙,處事又求謹求精,麵對家裏的郎君娘子們時,麵上總有積年的威嚴,玩笑的時候少,問功課的時候多。這樣的家長誰不怕?所以郎君娘子們真沒有幾個敢親近丞公的。
謝貴在丞公身邊看了這許多年,除了第一個孩子蓉娘得丞公手把手教導過之外,其他的,便是四娘和九娘出彩些了。
謝貴冷眼旁觀,心想像九娘子這樣的小娘子,竟是幾萬個小娘子裏也尋不出第二個的了。比她秀麗的,沒有她那份聰慧,九娘子可是小小年紀便能為丞公出謀劃策的了。比她聰慧的,沒有她那份恰到好處,比她體貼的軟和的,氣性又差了些。
至於家世更好的娘子,在這大丹還有幾個?
謝貴心想,九娘子身上的這股子氣質,就應該稱為靈氣。人是天生地養,能生得這樣好,也隻能說是天地所鍾了罷?
丞公爹不是很買賬,於是華苓不得不趕緊搜腸刮肚地甜言蜜語,還要一邊絞盡腦汁地迴想糅捏肩頸穴-位、舒緩神經的各種要訣,務必要將丞公爹侍候得舒舒服服的。
哎,丞公爹這是她的米飯班主,這是不能怠慢的。
殷勤地給丞公爹捏了十來分鍾肩膀,華苓倒把自己折騰出一身汗來。謝丞公也知她必有些累了,說:“且歇歇罷,上迴叫謝貴給你送去治的玉送迴來了,令謝貴取來與你。”
“好的爹爹。多謝爹爹,已經雕好啦。”
“丞公、九娘子略等片刻,這便去取。”謝貴樂嗬嗬地趕緊出去了。
華苓有些驚喜,丞公爹說的就是一年多以前,衛五送給她的那塊白玉。她去年年頭的時候拿過來前院,原本是想叫陳執事拿去尋手藝上好的治玉師父解出來,雕琢成八樣花簪,照著姐姐們的庭院名字一人一樣。
不過這事就給謝丞公聽見了,正好心情不錯,看過玉是好的,糟蹋了也可惜,便令謝貴派人去尋大玉匠魯高崖……的徒弟魯大利,為華苓雕玉。
有這個結果華苓就很高興了。
至於大匠魯高崖本身,那可是在治玉界的地位跟藥叟在醫藥界差不多的老人,如今已經上了古稀年歲,早已封刀隱居,華苓是不會奢望請他的。
謝貴很快托著一大一小兩個紅木盒子迴來了,放到華苓麵前的桌案上。
華苓先打開了大盒,裏麵是八個長條盒子。打開一個盒子,就是深藍色綢布裹著絲絮,將一支光澤瑩潤的白玉花簪托著。這是一支茶花簪,一大一小兩朵比拇指稍大的茶花盛放在簪頭。原玉嫣紅色的玉皮被雕琢者巧妙地留下了一絲,正好是在花瓣的邊沿,動人極了。
八支花簪分別是雕了含笑、桂、梔、菊、紫藤花、茶花、萱草,都是對應娘子們的園子中栽種的花種。
華苓打開最後一個盒子,是一支將簪身雕成微彎的細竹節段,簪頭鏤空成一小叢精細竹葉的花簪,遠遠一看倒似一朵花多些。她笑了一陣。自己的園子沒有花,要雕竹簪連自己都不知道怎麽下手,好在人家治玉的師傅有巧思。
謝丞公隻是休息了片刻,便又坐在他那擺放了許多文書的案幾之後,開始工作了,抬頭看到華苓手上拿的竹簪,也是好笑。
“九娘此簪倒不常見些。”謝丞公道。
“爹爹不早說過我是竹林中人麽。此是正好。辛苦大掌事了,都很好看。那位治玉師傅是叫魯大利嗎?果真是魯高崖大師的高徒。”華苓笑眯眯地稱讚。
這事是謝貴經手的,得了華苓的滿口稱讚叫他也頗有成就感,好像腰板也直了幾分。笑嗬嗬地道:“應分的,還請九娘子不必言謝。”
華苓再打開旁邊的小盒子,裏麵並排放了兩個五蝠玉佩,是她順便從庫房裏另尋出來的一小塊和田黃玉所製。玉佩為圓形,內裏對稱分成五個小扇麵,每麵是一隻朝著圓心展翅的小蝙蝠。
古人喻蝠即為福,這是製給衛五的平安佩。
華苓不由有些感慨,當真是有錢有權辦事不難,有爹爹在,她想要什麽說一聲就是,自會有人妥妥貼貼為她辦好。
華苓謝過了爹爹和謝貴,叫來金釧給她捧著兩盒子玉件,剛剛走到瀾園門口,有一名仆役麵色驚惶地騎著馬直衝到了瀾園門口,撲下馬,跪倒在門口嘶聲稟告道:“丞公!大郎君今日清晨在水路遇刺!”
作者有話要說:今天是中秋…… 唔 一切都是能被原諒的對伐= =
今天還有一更 但是會在晚上8點以後
妹子們 中秋快樂
☆、第91章 慘烈遇襲
91
繼在廣州逗留數月之後,大郎和諸清延一路北上,到郴州、永州都停留了若幹日子。永州是曆史悠久的古城,前唐大家柳宗元曾經被貶之地,柳大家還曾在此處作了《永州八記》。
到大丹朝時,永州並沒有勢力太大的世家大族存在,所以名聲並不如江陵、宣州、並州等城大。但永州有中小家族聯辦的浩明學堂,這所學堂在大丹卻也聞名遐邇,隻因自丹朝立朝以來,它已經出了十來名同進士以上出身的學子。
自永州後,兩人往西南入黔,略作停留便經涪州、渝州一路從三峽溯流而上,到蜀地的錦官城。之後聯合了兩名蜀地學子,一同向北出蜀,進入陝地,遊曆秦州、岐州、鳳州、隴州,再入前唐的都城長安。
在長安駐留數月,大郎已經增長到四人的遊學團體時常在市井當中行走,觀察世人民情。又與當地學社、學堂教授、學子坐而論道,切磋學養,以當朝丞公之長子為首的這個年輕學子團體名聲漸顯。
長安畢竟是曾經的數朝都城,如今依然是中原與西域陸上絲綢路的重要一站,胡人、胡商與中原人混居,民風活潑開放,很能叫人開眼界。
直到顯聖二十二年正月十五之後,大郎和諸清延兩人才再次結伴順漢水南下,往長江中遊的江陵城趕迴去。
顯聖二十二年的清明節在三月六日。
江陵謝氏的族地謝村就在江陵城東三十裏外。江陵謝氏繁榮已久,代代香火綿延,村中謝氏祠堂裏所供著的先祖牌位,已經從上至下形成了一座足足一丈高的塔。
謝大郎身穿玄色深衣,發束白玉扣,腰佩白玉祥雲佩,腳踏緞紋朝靴,上下裝束齊整,站在族中一眾同樣著玄色深衣的年輕同輩子弟之中,在堂叔父、代族長謝熙清的帶領下祭拜先祖。
江陵謝氏已經綿延了許多代,如今每年謝氏子孫祭祖,也要分成三日進行,第一日可以踏入祠堂的,自然是謝氏嫡傳五房的子弟,並且,隻限男丁。
諸子弟上香、誦祭文、奉飯羹、奉茶、獻帛、獻酒、獻饌盒、獻胙肉、獻福辭、焚祭文、辭神叩拜,議程一一過去,所有人都是沐浴焚香靜心後來的,三拜上香,九叩恭送,庭院中氣氛肅穆。
代族長謝熙清是謝熙和的堂弟,嫡係二房之主,在族中除丞公謝熙和外,謝熙清的聲望是最高的。這位代族長隻比謝熙和小上一歲,麵相也有些相似,但要略蒼老幾分,身著莊重的滾白邊玄色深衣,十分威嚴。
待所有子弟都將手中的一柱香插入祠堂堂前一人高的銅香爐之後,祭祖禮畢,謝熙清背著手轉過身來,麵對著謝氏最核心的這群子弟,肅容誡道:
“祭祖乃為告誡我江陵謝氏子弟諸人,你我乃同根同源而生,切勿忘本忘宗,切勿與同族離心離德!生為我江陵謝氏子弟,理當互相扶持,攜手共進,不可有異族之心,不可互相傾軋,闔族之榮耀方是我族子弟之榮耀,切記!切記!”
“後生小輩敬領祖訓!”謝氏子孫皆是麵容肅穆,齊聲而應。
看到族中子弟如此精神齊整,謝熙清麵露愉色,頷首道:“我族子弟精神不墮,祖宗們在天之靈今日有知,定然心下甚慰。”他看向了大郎,緩聲道:“祭祖事既畢,邵郎即日便收拾行裝下金陵罷。此迴下金陵,族中五郎、十三郎將與你同行。”
謝熙和生育晚的緣故,大郎在族中同輩當中,排行已經到了三十九。謝熙清所說的五郎、十三郎,都是大郎的堂兄,五郎是二房謝熙清的長子,十三郎是四房家長謝熙鄲的長子,如今一個三十歲,一個二十八歲,都已成家立業,育有下一代。
這兩名族兄,可以說,已經是大郎這一輩中方方麵麵最出色的兩人。兩人都已經入朝為官,在地方從小小下八品縣丞、監丞做起,兢兢業業,數經升遷,已經做著正七品上的實權官職。
不過在族中的意思之下,兩人都是年前離了任,在迴鄉過年、祭祖之後,便會東下金陵,到謝丞公跟前聽訓,重入朝堂為官,也會是在金陵了。
這便是預備讓當代丞公領在身邊培養,日後將會在其中產生下一任丞公的意思。江陵謝氏嫡傳五房家人,不論是哪一房的子弟,隻要足夠出色,都是有可能成為族長,執丞公之位的。
謝熙和年五十一,如今已是知命之年,不出數年就會卸任。
大郎雖然生為長房長子,卻晚生了十數年,族中兄弟輩優秀子弟不少,在族老們眼中,他在丞公一位上的競爭力已經幾乎沒有了——掌握一公之權並非兒戲,都說嘴上無毛、辦事不牢,往年上任的丞公都是在三十五歲上下的。
這個年紀的人閱曆已經頗為豐富,心性也沉澱下來,通常在官途上也有了不錯的建樹,又正是年富力強的時候,隻要闔族全力培養一番,對‘大丹丞公’這一份沉甸甸的責任,也就大致能負擔起來了。
大郎很清楚堂叔父的意思,他沉穩地拱手一禮,道:“是,華邵謹遵叔父命。”五郎、十三郎也沉穩地步出隊列,沉聲拱手應命。
次日清晨,謝五郎、謝十三郎攜家人與大郎、諸清延一同登船,順長江東下往金陵去。
這迴往金陵,五郎、十三郎極有可能在金陵呆上七八年之久,所以妻子兒女自然是要帶上的,再加上侍衛、仆婢、箱籠等物,竟擠滿了一艘有三層艙室的大樓船。
五郎十三郎兩人的子女加起來共九人,孩子們在大船的甲板上奔跑來往,歡笑不停。來族中做客的諸清延麵貌俊美之極,氣質、談吐、學識皆上品,遊學兩年下來,已經在各地都有了些名氣。
還在江陵的時候,諸清延就很被謝氏族人喜愛,孩子們更是愛戴諸家大郎到了一種狂熱的地步,在船上隻要一有機會便纏著他不放,叫諸清延簡直不勝其擾。
對諸清延的遭遇,大郎和五郎、十三郎都覺得十分有趣,五郎大笑道:“阿延,我家長幼皆如此愛你,不若便取我家族妹為妻,親上加親罷?反正你未曾定親,我家美貌族妹並不少,便是你欲要一妻四媵,說不定我家也有族妹願意,補齊了與你,享盡齊人之福。”
“正是此理。”謝華邵一拍掌,道:“阿延,你未曾定親,家中也是三代單傳,正是該多多為家族開枝散葉、綿延血脈的時候,何不應了五哥所言罷了!”
謝家郎君們齊聲大笑,諸清延勢單力孤,分外無奈,拚命地搖頭擺手拒絕:“實是並無此意,無福消受,你們勿要再戲耍於我。”
眾人說這些話的時候,正是謝家大船從江陵開出不久,三月的午後,江上陽光明媚,風勢也不大,頗有幾分風雅的郎君們便在甲板上擺設出東西來品茶論道。
謝華邵摸著下巴看了諸清延幾眼,評價道:“阿延你也勿要自視太高。雖說品性為人、學識談吐,你都是不錯的,但若是要配我家九娘,你也就是勉強可以罷了,年歲也還大了些。不過我家九娘已經聘與衛家五子,你是趕不上了。”
五郎和十三郎指著華邵哈哈笑:“敝帚自珍如此,阿邵也是十分了得。”
大郎淡定自若道:“我說的竟是實話。我家九妹冰雪聰明、秀容靈姿,識見不讓男子。若她身為男子,你們竟未必能比得過她。便是她身為女子,也不是這天下一般男子能配的。”
諸清延笑而不語。老實說,這類話在一路遊學旅途上,大郎已經與他說了不下百遍。諸大郎心想謝華邵也是可憐,嚴父主母都沒有什麽好念叨的,在外想念家人的時候,竟隻有念叨弟弟妹妹可做。在這些弟弟妹妹裏麵,又是謝九娘出現的頻率最高,兩年結伴遊曆下來,倒是叫諸清延聽了不少謝九娘的事跡,比如四歲能誦,五歲就懂得關照大哥,如何乖巧伶俐雲雲,直聽得耳朵生繭。
華邵的話叫五郎不太樂意,一拍桌道:“若說冰雪聰明的女兒,我大娘是極好的,兩歲我便教她詩詞,至今八歲,已經能詩能賦了。女工也是精到的。”
“說的似乎天下竟隻有你家女兒十分優秀,也忒自大了些。”十三郎憤而起,直接從妻子處把四歲的女兒抱了過來,炫耀道:“我家女郎才是頂頂好,看這眉眼,秉承我謝氏精粹,日後定是絕色美人、傾國傾城。”
說到這裏,三個謝氏郎君才驟然發現,爭論誰家的女兒更好,不都是他們家族的女郎?也沒必要分出個高下,於是再次將火力對準了諸清延,力求在大船到達金陵之前,說服他娶一名謝氏女為妻罷了。
十三郎四歲的女兒著一身淺粉色的小襦裙,薄薄的頭發梳成兩個小鬏鬏,麵容稚嫩可愛。大郎一看她便想起了小時候的華苓,眼神柔和下來,翻箱倒櫃地尋出一個黃玉活環福壽如意長命鎖,贈給了這個小侄女。
船上諸人之間氣氛極好,一切井然有序。
長江水流湍急,行船不走夜路,所以入夜之後,謝家大船是在一個不大不小的渡口停駐過夜,等候天亮後再啟程。
卻不料,一夜過去,清晨將至,在人們警惕心最低點時候,大船上變故徒生——
追隨著謝家郎君們登船的護衛力量共有四十名謝氏族兵,竟有一半忽然反戈暴起!
這些反叛者先是從背後對同僚刀刃相向,將守夜的族兵全數擊殺,而後訓練有素地取出火種,將樓船四處引燃,而樓船各處隱蔽的角落,不知何時,已經澆遍了易燃的桐油,隻需火星子一引,便是火苗大作。
忠仆謝定護著大郎的後背,一主一仆,兩人各執一把從敵人手上搶來的長刀,慢慢被四名反戈的族兵逼到了最上層艙室的死角。
這些反戈的族兵每一個臂上都綁著青色布條,眼神狠辣,動作淩厲,口唇緊閉,絕沒有人說一句話。他們手中的刀都是江陵謝氏族兵的製式裝備,黑身白刃,現在上麵已經沾滿了血。大郎身邊的其他兩名仆役武藝並不佳,已經被殺了。
樓船全是木質材料所建,火焰已經從最下層蔓延上來,大郎看見了,這些反叛的兵丁沒有一個有離開樓船逃生的意向,他們將船上的人都壓製住,不讓任何人逃離,明顯意在等待熊熊火焰大作,將整船的人燒死在船中,包括他們自己——作風如此狠辣不畏死,這些,都是死士!
大郎聽到了幾聲慘烈的哭嚎,而後戛然而止。他眼神一厲,狠狠握住了刀,他麵沉如水,沉聲開口:“你們是誰的屬下?”
四個壓製著主仆二人的死士並不打算迴答,他們互相交換了個神色,忽然有兩人揮舞長刀朝大郎攻了上來,刀勢凜然腥辣。
幸好大郎不曾疏忽武藝,拚著狠勁揮刀抵擋,竟也能敵住一人,加上武藝高強的謝貴互為犄角,以傷換傷,兩人竟也支撐了下來。
一時不能殺死兩人,這幾個死士卻也不戀戰,隻是略退開去,將他們逼迫在船倉一角。
大郎感覺得到空氣裏越來越燥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