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妃殿下的妝奩從隴州千裏運入金陵城來,當時最後一段路程是順水路到達金陵的,竟需要三條大船來運送,其中當真是珍寶無數,無法形容。


    金陵的百姓們看著身穿暗紅衣袍、身披銀亮鎧甲、軍容齊整的禁軍隊伍,保護著太子妃的妝奩從船上卸下,運入澤帝特意分撥、作為太子妃殿下成婚之前暫居的大宅之中,迴去之後就紛紛交口相傳,讚歎不已。


    等十數日後的吉日吉時,太子妃殿下的嫁妝再一次從大宅中運出,一抬一抬地被抬入皇宮之中,紅妝不止十裏,百姓們對去歲曾經發生的那些個,金陵花開之類的祥瑞之事就忘得差不多了。


    太子大婚三日後,東宮依禮製擺宴,太子宴群臣,太子妃宴內外命婦,華苓也跟著丞公府的一家大小,第一迴進了皇宮去吃酒。


    作者有話要說:下午5點後更另一半


    ☆、第67章 東宮之宴


    66


    大丹的皇宮輝煌壯美,坐北朝南,方方正正,形如展翼之鳥。中為皇帝親政、起居的太極宮,麵積最大,東邊是太子所居的東宮,西邊是聚集了內廷十二監的內侍省。


    這迴宴請東家是剛剛新婚的太子和太子妃,所以宴席自然是擺在東宮的。


    丞公府的馬車直駛到皇宮東側南邊的延喜門才被叫停,華苓下了溫暖的馬車,立刻就被二月初的冷風吹得一個哆嗦。皇宮這地方宮牆高、大路寬敞,寒風唿啦啦的吹得不知多暢快。隨後下車的金甌趕緊將小暖手爐捧給華苓:“九娘子,快快捧上手爐,將手籠在袖裏,莫要著了寒意。”在皇宮裏辦的宴會規矩比較多,賓客隨行的仆婢一般是不能隨主人進入宮城,隻能呆在馬車上等待的。


    華苓接過暖暖的手爐子抱在懷裏,總算覺得好了些,跟著牟氏和姐妹們,在兩個土黃袍子的寺人引導下,穿過東宮的永春門、永福門,一路往東宮後半部走。一路上時不時有其他家族的夫人迎上來與牟氏打招唿,態度熱情。


    太子妃今日宴請外命婦,是擺宴在東宮後半部的麗正殿,而謝丞公領著二郎,已經往東宮最前端的明德殿去了,那裏是太子宴請群臣之處。


    東宮建築黃瓦紅牆,每座殿堂都建築在一米來高的台子上,形製精巧,美輪美奐。華苓邊走邊四處看,想起書房裏的記載裏麵提到,這座皇宮是大丹立朝前後,在前麵六朝古都的廢墟上建起的,經過幾代皇帝修繕,如今已經十分恢弘完善了。


    皇宮外圍開鑿了一道小型護城河,引淮水環繞,東宮的永福門就是架在水道上的,一座石橋被建造得如同玉如意一般細長優雅,華苓經過的時候就多看了兩眼,心下讚歎。


    四娘籠著手,看到華苓好像沒見過世麵一樣的舉止,很是看不上地甩了她一個眼風。華苓看四娘一眼,微微一笑。


    這一次太子和太子妃宴請的隻有朝中三品官及以上的官員家眷。通常官員們隻能領著妻子前來而已,但皇家素來極看重輔弼相丞四公,在請帖上就特意提了一筆,願四公領著家人來赴宴,彼此間關係親厚,到底是與其他家族不同的雲雲。


    對王謝家的人,其實來皇宮吃個宴席也跟到別家吃沒有什麽分別,頂多是宴席的規製高一點而已。要是往年,王家也會像謝家一般,能來的都會來露個麵,以示對皇家的重視,但今年,王霏還在武當山上吃苦呢,王家人心裏也不知多膈應,就隻有王相公夫妻領著長子王磐夫妻來作個數。


    但即使眼看著王家是態度怠慢的,皇家如今也不會說什麽。


    至於朱衛二家,雖然皇家是這樣殷切,這兩家也隻有一名旁支的子弟攜妻室,代替家族來露個臉而已。衛弼公夫婦在年前就離開了金陵,至於朱輔公夫妻,更是一直駐守廣州,已經四五年不曾迴歸。


    華苓知道這是為什麽——兩年前她和大郎曾經提出了一個想法,如果大丹能夠控製那東南海域中的素可泰國(後世的泰國),就可以嚐試在泰國南部那條細長的陸地上選擇合適的地方開鑿運河,連通泰國灣和緬甸海,如果這個計劃成功,大丹對外的海運貿易將會被推到一個極盛的地步。


    朱輔公即使原本有迴歸金陵的計劃,如今也是不可能成行的,大丹海軍在東南海域中的部署現在正是重要的時刻。


    對世界的認識越是清楚,了解得越多,也就越知道自己的渺小。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人有沒有見過的東西也很正常,要是打腫臉充胖子,什麽時候牛皮被戳穿了就難受了。


    況且,人的地位高低也不在於她是否特別矜持,隻要家族繁盛,這宮殿裏的人依然會像這兩個領路的寺人一樣,引著她們進去,腰彎的跟垂楊柳一樣。隻要家族繁盛,她們家的娘子們在穿衣打扮上所有的愛好,都會很快地被金陵城中的年輕娘子們看好、複製,傳播開來。若是江陵謝氏衰落了,她們也就不會再被誰看在眼裏。


    牟氏帶著七娘走在前麵,二三五六在中間,四娘領著八娘,見到華苓還在一臉好奇、沒心沒肺地觀賞風景,警告道:“不要四處亂看,失了我們家顏麵。”


    這會兒四娘還挺有家族榮譽感的……華苓笑起來,細聲應了:“我知道了。”


    四娘瞪華苓一眼,她最厭華苓身上這種淡然勁兒,就好象一切都在她的規則上理所當然似的,偏偏家裏的人都很吃這一套,什麽都叫她得著好,真討厭。


    麗正殿很大,謝家的人被引入距離太子妃的主位很近的地方入座。


    華苓在長條案幾後麵跪坐下,抬眼就看見了妝容齊整的謝大娘謝華蓉,隨著王相公夫人在對麵差不多的位置坐著。大娘是去年年中的時候生了第二個孩子,是個女孩兒,王磐高興得很。為了養孩子,大娘極少出外,就連去年仲秋夜也沒有隨著王家人出外遊玩,現在看著珠圓玉潤了不少。


    見著娘家人,大娘十分高興,稟告過了婆婆,就親自過來與母親和七娘說話,又一一問候過諸位妹妹,笑道:“這兩年為了修兒和倩兒,我是忙得腳不沾地,都不能來見母親,不知妹妹們都已經如此大了。”把著七娘的手細看了看她,欣慰道:“七妹如今顏色好了,身子骨強起來,真真比什麽都要好。”又拉著二娘歉道:“二妹笄禮的時候我身子不便,竟沒有來觀禮,還望妹妹恕罪。”


    二娘忙擺手道:“大姐姐當真不能這樣說,那會兒正是大姐姐緊要的時候,怎能車馬勞動呢。”


    “就知道二妹妹是體貼人兒。”大娘挽著二娘的手笑歎。


    這麽一圈下來,大娘竟是周到齊全地把娘家人們都關照了一迴,也笑意融融地問過華苓去歲大病一場之後,如今身子骨可好全了,語意誠懇,叫人聽了就挑不出一個不好來。


    華苓看了一陣,這才想,果然不愧是王家挑中的承重子媳婦,這心性、手腕都大氣得很,嫁為王家媳好幾年,為人處事是越發圓和了。大娘還在家中的時候,有很長一段時間丞公府裏隻有她一個孩子,定然是受謝丞公和牟氏精心教導的。


    不過這麽一對比,牟氏現在的風格和那時候可不太像吧,現在的牟氏,將一雙小兒女攏在羽翼下,風吹雨打都怕折了……華苓看看一身華貴,卻難掩蒼老的牟氏,輕輕歎息。


    赴宴的官眷們漸漸都入了座,一名寺人甩著拂塵在主位旁高聲唱喏道:“太子妃殿下到——。晏河大長公主殿下到——。”


    兩名美人把臂從殿外步進,一著正紅宮裙,一著明黃宮裙,正是太子妃李氏和晏河大長公主。這兩姑嫂看著感情十分好。


    太子妃李氏成長在隴州。隴州所在,乃是比曾經的西安都城更往西數百裏之處,內陸地區總沒有江南那麽山清水秀的,養出來的女孩兒比起江南的女孩兒便要多幾分高挑健美。


    李氏身材高挑,比晏河還要高上一個拳頭,已經比大丹一半的男人要高了。她的麵容是端莊的鵝蛋臉,臉盤子比較寬,但是五官是很好看的,以華苓的角度來說,這是個十分耐看的女孩兒,氣質穩重安和,以後成為一國之母應該是很勝任的。


    隻不過,一想到原本王霏差一點點就要被弄到這個位子上,華苓就覺得對太子妃喜歡不起來。


    李氏滿麵笑容,和聲對站起來迎接她和晏河的女客們說道:“諸位還請不必多禮,都請入座吧。妾才初到金陵,對金陵諸事全無熟悉,深感惶恐。日後若是有機會,是必要多多請命婦們進宮來與妾說說話的,向來定能讓妾受益良多。”


    命婦們連道不敢,太子妃又舉杯勸女客們喝酒,於是命婦們齊齊喝了好幾小杯的水酒,這下是都熟悉太子妃的麵貌和說話方式了。


    太子妃又著意殷勤地朝王相公夫人和牟氏說了些話,一堂氣氛融融。


    華苓歪著頭看了幾眼晏河長公主,這大半年,晏河的工坊易手之後,在趙王的手上折騰得不成樣子,但即使這樣,澤帝竟還是沒有把工坊交迴到她手上,而是又另交給了一名地位比較高的皇室子弟去打理。


    晏河也就沉寂了許多。這麽打眼一看,這位美豔的公主雖然依然妝容灼豔,但相比起華苓曾見的那種神采飛揚是差許多了。


    華苓想起來,除了事業不順之外,晏河長公主據說和趙駙馬不和,但至今似乎一直沒有和離?既然不喜歡,趕緊散了罷了,這是作甚麽?


    華苓暗自搖搖頭。套一句後世常說的話,勉強沒有幸福,晏河這樣子作,是要把自己的福氣都折騰掉吧……


    作者有話要說:明天見


    ☆、第68章 華苓與晏河


    67


    麗正殿裏燒了地暖,暖的發燥。七娘隨著牟氏坐,華苓和姐妹們被安排坐在後麵的幾張小案,一個個都是規規矩矩地陪著。


    這些場合是中年婦女的天下,談氣候、談飲食、談各家子女、琴棋書畫……樣樣都能說得熱熱鬧鬧的。


    不過這些談話基本沒有實質性的內容,華苓垂下頭,掩著嘴偷偷打了個嗬欠,心想是不是借尿遁到外麵放放風?室內人多的地方二氧化碳濃度高,很容易讓人昏昏欲睡。


    三娘與她同一張幾案,看見她打嗬欠,輕輕擰她一下,低聲問道:“小九勿要失儀。這便沒精神了?”


    華苓點點頭,小聲說:“我想到外麵透透氣。”


    三娘抿了抿嘴,看看前麵主母在和太子妃說話,正在一個歡樂的話頭上,便道:“再略等等罷,太太在談話,不好插嘴的。”


    “好吧。”


    這邊兩姐妹說小話兒,前麵二娘迴過頭看,一眼就知道是華苓想往外跑,三娘最是文靜的,不喜歡做引人注目的事。她輕輕瞪一眼華苓,華苓無辜地笑。


    二娘無奈地扭迴了頭去,算了,離席一會兒也不是大事,她知道九娘會有分寸。


    華苓看看身邊的姐妹們,覺得他們家在天家跟前的待遇已經不能再好了。


    雖說世家中多子多女的不少,但除了相公家之外,再也沒有別家能像謝丞公一樣,理所當然地把所有的孩子都塞上馬車,帶到皇宮來吃酒了——總之,還是家族的繁榮決定了謝家女的地位,地位又決定了她們受到的待遇。


    江陵謝氏,如今是鮮花著錦、烈火烹油。


    宴席氣氛漸好,太子妃和地位最高的幾位女客都聊得很融洽,下麵的命婦們話說得少些,但在太子妃的引導下也時不時會插一兩句話,都很捧場。


    世家若要繁盛,家族就必須有人在朝為官,隻有權力才能讓一個家族保住財富和地位。麗正殿中這四十來位的外命婦夫人,丈夫的家族基本上涵蓋了丹朝如今枝繁葉茂的諸姓世家,王、謝、姚、楊、陳、陰、李……


    而且若是論起來,彼此的家族還多半在幾代之內聯姻過,所以都是沾親帶故的。可以說,太子妃隻要處理好了和這三四十位夫人的關係,也就等於和整個金陵的世家後院處好了關係。


    隻聽這位太子妃說了一會兒話,華苓就明白到她情商極高。去歲中金陵花開的那一件事,她根本不可能不曾耳聞,實際上,如果說得難聽些,皇家求娶王家女而不得,改選了她,在大部分人的眼中,她天然就是比王家女要不如了些。


    但她在外命婦們跟前自稱為妾,和王相公夫人相處沒有半點隔閡,姿態是和帝後一脈相承的低,這無疑是最容易取得人好感的一種態度。


    這樣的交際手腕,當真是了不得呀。


    太子妃身邊,晏河長公主的神色有些懨懨,興致不太高的樣子。


    但這是她弟媳在大婚後的第一場宮宴,她來就是助陣用的,太子妃每次提起新話題,她也會笑著接一兩句。


    命婦們個個都是人精子,雖然心下也許都不太喜歡這位一直張揚的長公主,麵上也依然能一點不顯,對下一任的皇後更是親熱,看上去各個都是笑容滿麵、一團和氣。


    華苓跪坐在幾案後,默默啜完一盞清甜的蜜水。


    對這些個厲害的女人,她是徹底服氣了,也覺得越發無聊,看準牟氏略住了口,便趕緊起身,彎著腰輕巧地走過去,福一福身,恭謹地低聲稟告道:“太太,女兒有些內急……”


    牟氏撇華苓一眼,眼不見為淨地揮揮手。她十分不喜九娘,但還不至於連如廁都不叫人去。若是叫這小孩子忍到忍不住了,當眾出醜什麽的,她還丟不起那個臉。


    得了準許,華苓總算鬆了口氣,朝安靜坐在牟氏身邊的七娘彎彎眼睛,輕快地在寺人的引導下溜出了麗正殿的大殿。


    殿外的空氣冰冷,華苓精神一振,深深吸了一口氣。


    領路的年輕寺人見華苓住了腳,臉色輕快,就知道她是專門出來放風的,意不在如廁。不過寺人還是半彎腰,小心地問了一句:“謝九娘子,更衣處就在左近。”


    華苓站在廊下,朝他擺擺手,淺笑道:“我實是出來透一透氣者,你且退下罷。”


    寺人再次半彎腰,無聲退下了。


    東宮殿外遍鋪青石板,處處平整寬廣,隻有四角留出一小塊土地,栽種幾株瓊花。不過才是二月初,積雪才化不久,這幾株高達三米的瓊花枝葉光禿禿的黑乎乎的,還看不到一點新芽。


    袖著手立在廊下,華苓唿吸著冰冷的空氣四處看了看,歎了口氣,覺得住在皇宮裏的人都挺不容易。


    從麗正殿的廊下走到那刷了暗紅塗料的宮牆不過三十步,高高的宮牆隔開了一切。一並器用當然是極好的,但是每天都要對著這麽幾堵牆——在別處的話,新綠是到處都有了,但這裏用潔淨齊整的青石板掩去了大片大片不上台麵的泥土地。


    大致上,從後妃到最低等的雜役寺人,皇宮中的絕大部分人都是進來之後就極少能有出外的機會。其實在丞公府中居住,作為女孩兒出外的機會也很少,但比起皇宮還是要好一些的,至少不必這麽端著。選擇了更高的地位,便要放棄更多低在凡俗中的東西。


    也實在沒什麽好看的,華苓轉過身,準備迴到殿中去。


    晏河長公主身著明黃宮裙,臂上挽著長長的、飄逸的淡紫色羅帶,步履如蓮,從殿裏行了出來。她帶來的兩名寺人不敢走在前,隻躬身跟在後麵。


    這位長公主的表情略有幾分疏懶,朝華苓睨了一眼。華苓站在廊邊,淺笑著朝她福一福身:“晏河大長公主萬安。”


    晏河長公主停住腳步,漫不經心地道:“聽聞謝九娘與衛家五子定了婚事,真是恭喜了。”說是恭喜,聽起來可一點那個意思都沒有。


    晏河身材高挑,現在快要一米四高的華苓依然要抬頭仰望她。


    華苓站直腰,將雙手攏在厚厚的襖袖裏。她微笑道:“多謝公主。我真沒想到,晏河大長公主貴人事忙,也能關注到小小的一個謝九。”她側頭想了想,又道:“去歲我重病之後,家父轉告說,長公主曾在我病中之時來探過一迴,直到此時才有機會當麵答謝公主呢。”她粲然一笑。


    她才不相信長公主那種時候來看她有安什麽好心。居然是在她病得起不了身的時候來的,大概是來確認她還能活多久吧?


    還真是可惜,她命大,又有爹爹、衛五和藥叟諸多人幫她,結果熬過來了。華苓看看晏河,笑容簡直真心誠意。論生活的幸福度,她必須比晏河要高多了。


    晏河不冷不熱地從鼻子裏哼了一聲,當作迴答。她仔細盯著華苓看了幾眼。


    這女孩兒雙眸黑白分明,靈動而清澈,膚色白皙,雙頰泛著淡淡的粉色,唇更是紅豔豔的,可見生活優渥,被養得極好。腰板挺得筆直,就好象滿身都是驕傲。


    雖然還不到十歲,這個謝華苓身上卻有著一種難以忽視的東西,在她身上根本尋不著普通這個年紀的孩子該有的、因為閱曆和知識不夠而來的著急忙慌。簡直就好像,大浪淘沙之後剩下的那一丁點最好的東西都聚集在了她身上,她是稚弱的,卻也是清雅的,更是淡然的,神采飛揚的,種種最好的東西都聚集在了她的身邊,雜揉成一種難言的氣質。


    雖然她還很小,但誰不知道,她未來的路一定會走得很好,因為她備受寵愛,她就像站在光明之中。


    晏河心底竟破天荒地生出了幾絲妒意。是的,她隱隱感覺到了,謝華苓過的日子,就是她極想要而不可得的那一種——一切都很順遂,一切都很光明,沒有糟心事纏繞周身,相比之下,現在除了母後和太子,還有誰真正是像表現出來的一樣,對她恭恭敬敬的?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盛世重生之苓娘傳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煌灼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煌灼並收藏盛世重生之苓娘傳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