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苓沒好氣地瞪金籮一眼,輕斥道:“就仗著我脾氣好賣乖。兩步路都使喚不動你了,皮子癢癢了是吧?我看,還是得打你一頓,鬆鬆筋骨才好。”
金籮嘻嘻笑著一縮脖頸告饒:“九娘子就饒了蘿兒吧,婢子知錯了。”討饒很迅速,但其實金籮還真是不怕華苓責罰她。
華苓哼一聲,沒再理她。
竹園諸位仆婢早就摸清了華苓的脾氣,隻要對她忠心,按照她的規矩去做事,大多數小節上她都不會在意,甚至其實還比較喜歡看到侍婢們有個性點,普通在九娘子跟前賣個乖兒、撒個小嬌要點什麽,九娘子都不會生怒,反而會覺得很有意思,多半能成。
所以竹園的侍婢們都覺得,在九娘子手下幹活兒,比起在府中別的娘子們手下要舒服一些。前麵的那些娘子們當然也各有各的好處,比如三娘,六娘,都是出了名溫柔嫻順事兒少的,手底下的人都過得很舒坦,又比如四娘八娘,雖然愛攀比愛折騰了些,但也因此對手下的人從來不吝嗇,領出來的小姑娘拾掇得比別家的要光鮮好看那麽一點點——就這一點對婢子們來說,就已經意味著很多好處了麽。
但竹園的婢子們依然覺得九娘子是最好的,她喜歡領著侍婢們春夏秋冬一路賞玩,在九娘子眼裏好像每一天都很新鮮很有趣,九娘子甚至允許婢子們偶爾撒個嬌,偷偷懶——雖然九娘子才八歲,但婢子們都覺得,九娘子是個“有主意”的人,誠心對她好的人,她就不會忘。跟著這樣的主人,不會錯的。
竹園的婢子們都對華苓很是死心塌地。
其實金籮還真沒有說錯。不出片刻,金瓶從小廚房親手端過來了一盅食物,打開來是燉得軟軟糯糯的銀耳蓮子羹,甜香四溢。
華苓立刻把筆和舊報紙都扔到一邊,眼睛閃閃發亮:“金瓶姐姐真厲害,我才想著要吃甜湯就有了。”
金瓶抿嘴兒笑,柔聲道:“早上九娘子起身的時候有些發熱,到午間都沒有用多少飯。婢子就想著九娘子半下午這會兒肯定要餓了呢。卻也不要用太多,再過一個時辰又該用晚食了。”說著手上給華苓盛出來一碗蓮子羹,精精細細地放了羹勺,擺在華苓手邊。
“嗯,好。”華苓乖乖地應了,捧著碗喝甜湯,金籮樂滋滋地得到了多出來的那一半。
嗬欠還沒有打,就送上了枕頭,分分毫毫都妥妥貼貼的。華苓現在很覺得,要是沒有了金瓶和金甌在身邊,她現在好多事情都玩不轉,實在是她們太能幹了。
“今夏的頭麵太太也派人送過來了,婢子看著,那裏麵有一套碧玉製的簪環很適合九娘子如今戴,卻沒有甚新衣可襯。婢子和金梳剛從庫房裏尋出了一匹碧色的輕紗羅,為九娘子趕製一兩套新衣可好?”金瓶含笑問。金梳是被金瓶帶著著重培養廚藝和繡藝的一個,現在手上功夫已經讓金瓶判定為可以出師了。
華苓向來不太看重衣飾,也懶得考慮搭配,她的打扮一直都是金瓶經手的,反正金瓶審美觀比她更細致秀氣許多,也從來沒有出過大錯。金瓶每年都要動手給她做好多新衣服,華苓都數不清了。所以她也隻是不在意地點頭:“嗯,你拿主意就好。夏天到了,也拿幾匹好布出來,你們自己裁新衣吧,也免得金籮迴去又和小丫鬟們說我的壞話兒呢。”
金瓶噗哧笑了:“九娘子,金籮把這話兒出去一學,我們竹園的石板地麵都要給小丫鬟們踏碎啦。”
金籮頓腳氣道:“婢子才不會亂學話兒呢,九娘子冤枉婢子。金瓶姐姐也不幫我,昨日我還幫你理清了好些個線頭兒,你就忘了。”
金瓶隻是笑,探身去看金籮站的腳下:“九娘子,蘿兒站的那處石板許是已經壞了,須得快快令人來修呢。”
“金瓶姐姐,你還來呢,我要發怒了,下迴再也不幫你的忙了。”金籮連連頓腳怒道。她是四個侍婢裏麵最活潑的一個,竹園裏包括辛嬤嬤都喜歡逗著她玩。
金瓶唬了一跳,裝模作樣地俯身下拜:“姐姐知錯了,蘿兒好妹妹,你就饒了我這一迴吧,要是那地磚真的壞了可怎生是好……”
“金瓶姐姐——!”金籮指著她向華苓告狀:“九娘子你看,你看,金瓶姐姐就是這樣欺負我的!”
華苓笑得不住地揉淚花兒,把碗放下,擺擺手道:“好了好了別鬧了,這些邸報都看完了,待會兒就送迴前院去吧。今日爹爹在家中,我還順便要去看看大哥有沒有送信迴來。”
“是,九娘子。”華苓既發了話,金瓶和金籮都正經了起來,各歸各位。
晚膳前,華苓讓金籮給捧著看完的舊報堆,踏進瀾圓。瀾園是丞公府很少見的兩層建築,整個就是個大書房,除了丞公日常起居的那三間屋子外,全都是各種舊籍和存檔的公文備份等物。
華苓一直覺得瀾園絕對是整個丞公府最重要的地方,若是一把火燒了這裏,謝氏苦苦積累上百年的優勢就要丟了一小半去了。不論是什麽秘密資料,都隻有紙質存檔,也許連備份都沒有的時代,要毀滅一個勢力的積累,其實很簡單。
謝丞公正在書房裏看奏章,眉峰緊皺。見華苓笑眯眯的跟著謝貴進來,他的麵色鬆了些,和聲問:“小九這迴的邸報已經看完了?”打量小女兒兩眼,見她著一身淺紫色襦裙,拾掇得清爽文雅,謝丞公頗感滿意地點頭。
“是的爹爹。小九已經看完照帝八年到十八年的啦,這迴來取最後一批。”華苓隨意地在旁邊的椅子上坐下。時常來拿各種書和邸報看,進出丞公的書房多了,華苓在這裏自在得很。
瀾園裏的書籍,除了少部分機密文件外,其他的丞公都不禁兒女翻看。但他是個很不好糊弄的爹,隻要兒女來取書看,迴頭他必會在某個時間問對方從裏麵看出了什麽東西,學到了什麽東西,若是答不出個所以然來,必定是要挨罵的。所以次數多了,還會堅持來取書看的就剩下了華苓,還有四娘。
當然,進進出出的,和父親見麵的時間自然就多了,交流多了,感情自然也相對會深一點。
謝丞公道:“方才你四姐才來了一趟,也取了一些邸報迴去看,也說是上迴那些已經看完。爹爹也沒想到,除了你之外,你四姐也有這點恆心。”言語間對四娘頗有幾分讚賞。
華苓微微一笑:“嗯,四姐姐總是很努力的,樣樣都學得好。我比不得她,我隻看感興趣的東西。”
華苓自己看邸報是有著自己的想法的,她不知道四娘是什麽想法,但四娘也會偶爾取些邸報迴去看,迴頭丞公問起來,也能說得頭頭是道。
所以華苓以前隻覺得四娘身段兒柔軟,現在確實覺得她是很厲害的女孩子,似乎隻要姐妹們能做到的事,她都能做得一樣好,甚至更好些。活到這個份上,這份毅力也實在是了不得了。
謝丞公深深看這個女兒一眼,微笑不語。九娘從小就不顯山不露水,但是要說到心靈敏慧,穩重大氣,其實連大郎都比不得她。大郎的出色是教出來的,小女兒的出色卻更像天生的,若是這個小女兒是個男孩兒,也許將比大郎更適合繼承他的位置。
謝丞公搖搖頭,隨手從袖裏摸出一塊光潤可愛的羊脂玉佩遞給小女兒,眼神溫和道:“拿著玩吧。你四姐也算得上冰雪聰明,隻你也沒有必要學她。”
“多謝爹爹。”華苓笑眯眯地收了。爹爹和大哥差不多,隔三岔五就喜歡給她帶點好東西,她都習慣了。看父親臉上還有未褪的幾分不愉,她好奇地問:“爹爹遇到了不好處理的事麽?”
謝丞公神色不愉,頷首道:“最近鬆江周近有些個豪商,辦起了棉紗紡織廠,他們有一批新式的織機,工效比如今使用最廣的水力織機還要好些。新技術原是好事,但這些豪商出布甚快,卻擠得許多織房無以為繼。”
華苓微微一愣,超前的技術什麽的……她不禁問:“新織機,可是長公主的那個西式工坊的出品?”
“小九你如何得知?”謝丞公眉一攏,眼神驚異。
☆、第43章 兩方之爭
43
對於謝丞公的驚訝,華苓很自然地迴答道:“晏河長公主的西市工坊連我竹園的灑掃仆婢都知道。女兒沒有記錯的話,她是去年初大婚的吧?在那之後,就不時的有些有關她那家工坊的消息流傳開來。她手下的工匠也是厲害,從棉膠輪套、到築路的技巧、到馬車的輪軸和到釀酒的技巧都能有所建樹。所以女兒覺得,如果不是長公主的西市工坊,別家也做不到這般快的改進。”當然,她其實根本用不著猜。
謝丞公頷首:“長公主……如今卻也可謂譽滿金陵了。皇家子弟中,她的手腕當屬第一,極能斂財。”
這也算得上對長公主的讚語,但謝丞公的臉色卻並不好。
華苓很清楚這是為什麽。長公主弄出新技術向市場投放,就像在一潭平靜的水裏投進一塊大石。長遠來看,這當然是對大丹、對中原很好的事,技術改進帶來的生產力發展會刺激社會的進程,會有越來越多的人受惠。
但長公主工坊弄出的那些技術,除了三年前那份築路的技術在丞公生辰宴上贈給了丞公之外,其他的,多半是和皇家子弟一同經營。這是個家族最大的時代,幾乎所有人都認為,異性人怎麽親都比不上同姓、同家族的人要親,皇家也是個大家族而已,長公主這樣做其實也無可厚非。
而且皇家子弟在產業經營上又有許多便利——最大的便利就是皇家產業不許抽稅,因為,皇家血脈雖然每一代都隻有嫡係一人能登上帝位,其他大多數都無法入朝為官,但隻要他們屬於皇家子弟,上了玉牒,他們名下的產業就是不抽稅的。
所以長公主每一次弄出新東西來,就會把那個行業的許多小手工作坊擠得無以為繼。
皇家是賺得盤滿缽滿,主持弄出了這許多新技術的長公主也會得到不少讚譽,但對朝廷,對掌管農商二事的丞公來說,長公主的動作等於是在把他們耕好的田地挖開一個又一個大坑,種上些屬於她自己的作物,收割了之後留下一攤狼藉,卻要朝廷來收拾。
商業競爭是最殘酷的,失去競爭力的小作坊隻能關門大吉,沒有了收入的小作坊主、那些被雇傭的工人無處可去,又沒有收入,很可能也沒有積蓄沒有田地,為了生存,有很大一部分人會變成流民乞丐,可能還會打家劫舍。
朝廷官員們怎麽可能喜歡看到這樣的局麵?
這是多麽尖銳的利益矛盾啊。
所以晏河長公主,這是在拈著皇家和全大丹的世家、整個朝廷較勁哪。
華苓籲口氣,輕聲道:“爹爹,女兒有個想法,但在這之前,女兒一個問題想問你。”
“說吧,爹爹聽著。”謝丞公來了些興趣,這個小女兒雖然年紀小,但偶爾總會說出些不凡的見解來,讓他也有耳目一新的感覺。
“女兒看完了書房裏的邸報,卻沒有得到答案的是,為什麽我們大丹和前唐、前漢甚至許多朝都不一樣呢?那些朝代裏麵,皇帝的權柄可是很高很高的。”
華苓已經興奮得手心出汗,這個問題她按在心裏很久了。
邸報上絕不會告訴大家,丹朝為什麽分立四公,軍.權.政.權還大半都分到了四公手上,但丞公爹爹肯定是知道的。這應該算得上大丹朝廷最大的機密了吧?
謝丞公眼中厲光一閃,深深看了華苓一眼。能看到這個問題,說明她對整個丹朝、整個朝廷都有自己的思考,不曾滿足於“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境地。聰慧至此,不是兒子當真可惜了。
看著女兒純澈、清亮的眼睛,謝丞公鄭重地道:“開國之初,乃是我朱衛王謝錢五家共同舉旗,綏靖中原各地戰火,重令天下一統。天下卻不可一日無皇,而彼時五姓勢力旗鼓相當,爭執不下。我謝氏先祖謝肅立議,五姓共治,五家各分一角權利。”
華苓聽得屏息,雙眸亮如明星,接道:“於是,朱家取海軍,衛家取陸軍,王謝二家分取朝廷政事,而錢家擇了龍位。五家互相製肘,唇齒共存——女兒講的可有錯?”
“便是如此。”
“皇家子弟少有入朝為官者,爹爹,這可是不是當初五家約定的內容?那皇家子弟手中經營產業不必入稅,也是同樣開國初約定的內容?”
“確實如此。”
謝丞公第一次在華苓麵前露出了笑容,真正開懷的笑容,眼裏帶著很深的滿意。“那一人之上,萬人之下的位置的分量,豈不比些微官位要重得多。”
“是呢,皇帝可是天上地下唯我獨尊呢。全大丹唯一的,高高在上的皇帝。四境小國都知道的,大丹唯一的皇帝是姓錢的。”華苓笑眯眯地點頭,暗想不論換到別的哪個朝代都好,兩父女要這麽愉快地議論皇家都不太可能呢,好在這裏是丹朝。
“嗬嗬,我家小九甚慧黠。”丞公被華苓格外愉快的語氣逗笑了。這位眼角已經有了深深魚尾紋的爹伸出手,輕輕按了按女兒的小頭顱,和聲笑道:“爹爹如今覺得,將苓娘許與衛家子,許得太過於輕率了。若苓娘生為爹爹的兒子豈不是好,可為你大哥左膀右臂。”唿苓娘,算是父親對女兒比較正式、比較尊重的一種稱唿了。
華苓嬉笑著蹭蹭父親的手掌,搖頭道:“女兒生性散漫,還是如今這樣好。男子有男子要擔的許多責,女兒如何做得來。”
“這般小就知道男子要擔多少責了?”謝丞公好笑,不過華苓人小鬼大也不是第一天了,他隻是搖搖頭,道:“如此你的問題問完了,方才你說有想法,是什麽?”
華苓收起笑容,認真地說道:“爹爹,那長公主的西市工坊所出的技術,也許大部分都是不完備的,你看著像是小打小鬧,也許不曾很在意。但是創新的東西,放遠些去看,更新的,更好的技術,總是會在將來某一個時間成為主流。就好象大家都走不同的路,但總有一個時候,要過同一個橋。到那個時候,若是走得快的,就能先過橋,走得慢的,也許就在橋上擠成一堆,橋麵又小又脆弱,就要掉下水裏了。”
“此譬喻甚有意思。”謝丞公手指輕輕敲著桌麵,道:“苓娘繼續說。”
“既然那些是重要的東西,就不能不重視,也不要生生站在一邊看著人家把菜吃完了才預備上去喝剩湯嘛。”華苓看看爹爹慢慢嚴肅起來的臉色,續道:“女兒覺得,一是我們手上也要有這樣的工坊,研究更新更好的東西,不能被落下太多,二是,那些新出來的貨物,全無規矩地湧入市麵,這才是讓大量小作坊無以為繼的罪魁禍首,為何不能限製些許,讓大家都有個喘口氣的機會?就如同豐年饑年的米價,不也是要限製著,不許糧米傾銷囤積麽。”
謝丞公慢慢沉思,華苓見爹爹一時不會再與她說話了,便輕輕地起身去隔壁取邸報。
丞公爹爹是很厲害的人,能掌管半個朝廷的男人,又怎麽會沒有足夠的閱曆和思維能力。但華苓認為爹爹以及他身邊的那些客卿、屬下,對長公主所做的事,並沒有足夠的重視,雖然知道長公主以一些創新的技術賺了不少的銀子,但畢竟依然隻是商事,那就還在他可以掌控的範圍裏。
但有時候“無作為”本身就是最大的過失,如果對手已經邁出了許多步,而本方還沒有對策,累積下去就會成為再也拉不近的差距。
放任長公主繼續下去,她很可能會幫助皇家在很短的時間內積累下大量的財富,金錢對一個勢力的發育加成是實實在在的,也許長公主的動作,最終會讓皇家的實力高出另外四家許多。
那樣的話,如今丹朝五姓共治的局麵說不定會被打破,畢竟,有前麵那麽多朝代的例子在前,那一個皇帝會願意本應捏在自己手裏的權利被分散到四個家族手裏?
至少華苓就不相信當今聖上心裏完全沒有起過除掉另外四家的心思。
所以必須要讓他們江陵謝的家主對這件事重視起來。
她心裏的建議其實有很多,畢竟多了一輩子記憶,在很多事情上都可以借鑒。但她現在的年紀和閱曆是很大的限製,她可以在對一件事的看法上表現得聰明,但不能說一些所有人都知道她不會看過、了解過的東西。
像這一次說給爹爹聽的話,她也不能將自己對整件事的看法說完整,她隻能盡力用最簡單的話點一個開頭,長公主所圖不小,不收稅也依然有許多辦法可以限製對方積累金錢的速度等等,反正以丞公的見識,隻要給個勾子,他自然就會自己推論下去。
就這些話,也還是她認為這三年來她已經在爹爹心裏種下了一個“聰慧近妖”、又“極愛閱讀”、“極愛思考”的印象,才敢說出來。
隻是想起那位美貌之極的長公主,她依然會有小小的遺憾。雖然來處可能相同,但現在兩人天然就處在不同的陣營裏,本質上是對立的,也許以後能當朋友,但很難交心。
取好了邸報之後,華苓正準備去跟爹爹告退迴後院的時候,謝貴捧著兩封信和一個漂亮而沉重的漆盒匆匆過來,躬身道:“九娘子,此是大郎君昨日寄迴府予你的信,另有一封請帖,乃是晏河長公主請府中小娘子們出席賞花宴的,丞公說了,小娘子們若是願去便去,不願去也無甚大事。丞公另有吩咐,兩刻鍾後便會有幾位客卿來瀾院中與丞公商討事宜,九娘子便迴去吧。”說著謝貴打開了那盒子,裏麵是一滿盒的漂亮粉色珍珠。
華苓接過信,讓金籮接過那盒子,微笑道:“告訴爹爹我知道了。也勞煩你了大掌事。”
“不敢。”謝貴十分恭敬地躬一躬腰,轉身去了。
金籮捧著一疊邸報又要捧著那漆盒,咂舌道:“九娘子,婢子第一迴見到這麽多的好珍珠。”
華苓淺淺一笑,悠閑地往竹園走:“爹爹喜歡我嘛。”丞公爹爹就是這點好,對看重的人從來都不吝嗇呢。
丞公老爺一定是很喜歡九娘子,金籮高興地想。
☆、第44章 金甌的來曆
44
“九娘見信如晤……”
華苓看完大郎寄迴的信,才知道他和諸清延出了金陵之後一路往南,遊山玩水,現在到了宣州,出產上好宣紙的宣州。宣州在金陵的正南方向,距離約有四五百裏,馬車行幾日就到了。宣州不算大城,但那裏是世家秦氏世代居住之地。
宣州秦氏,和王謝一樣是綿延昌盛了許多代的世家,族中人人習詩書,戶戶知禮儀,每代都出學者。但秦氏族人極少入仕,倒是常常有優秀的族人被各地世家延請擔當族學的教授,比如曾在謝丞公府芍園任教的秦夫人,和王氏族學中曾教導大郎的秦教授,他們是族兄妹。秦氏族人桃李滿天下,所以即使這個家族極少有人出仕,在大丹的眾多世家中地位依然很高。
大郎信裏說,他和諸清延在秦家停留了數日,拜見過秦氏家長,也和秦氏族學當中的教授、學生們談天論道,暢快淋漓。正好秦夫人依然在娘家,他便代妹妹們去拜見了一迴,秦夫人氣色良好,也問起過丞公府的娘子們。
在宣州停留數日之後,大郎和諸清延接下來將會繼續往南,往兩廣地區去,也看看嶺南風光。
金籮嘻嘻笑著一縮脖頸告饒:“九娘子就饒了蘿兒吧,婢子知錯了。”討饒很迅速,但其實金籮還真是不怕華苓責罰她。
華苓哼一聲,沒再理她。
竹園諸位仆婢早就摸清了華苓的脾氣,隻要對她忠心,按照她的規矩去做事,大多數小節上她都不會在意,甚至其實還比較喜歡看到侍婢們有個性點,普通在九娘子跟前賣個乖兒、撒個小嬌要點什麽,九娘子都不會生怒,反而會覺得很有意思,多半能成。
所以竹園的侍婢們都覺得,在九娘子手下幹活兒,比起在府中別的娘子們手下要舒服一些。前麵的那些娘子們當然也各有各的好處,比如三娘,六娘,都是出了名溫柔嫻順事兒少的,手底下的人都過得很舒坦,又比如四娘八娘,雖然愛攀比愛折騰了些,但也因此對手下的人從來不吝嗇,領出來的小姑娘拾掇得比別家的要光鮮好看那麽一點點——就這一點對婢子們來說,就已經意味著很多好處了麽。
但竹園的婢子們依然覺得九娘子是最好的,她喜歡領著侍婢們春夏秋冬一路賞玩,在九娘子眼裏好像每一天都很新鮮很有趣,九娘子甚至允許婢子們偶爾撒個嬌,偷偷懶——雖然九娘子才八歲,但婢子們都覺得,九娘子是個“有主意”的人,誠心對她好的人,她就不會忘。跟著這樣的主人,不會錯的。
竹園的婢子們都對華苓很是死心塌地。
其實金籮還真沒有說錯。不出片刻,金瓶從小廚房親手端過來了一盅食物,打開來是燉得軟軟糯糯的銀耳蓮子羹,甜香四溢。
華苓立刻把筆和舊報紙都扔到一邊,眼睛閃閃發亮:“金瓶姐姐真厲害,我才想著要吃甜湯就有了。”
金瓶抿嘴兒笑,柔聲道:“早上九娘子起身的時候有些發熱,到午間都沒有用多少飯。婢子就想著九娘子半下午這會兒肯定要餓了呢。卻也不要用太多,再過一個時辰又該用晚食了。”說著手上給華苓盛出來一碗蓮子羹,精精細細地放了羹勺,擺在華苓手邊。
“嗯,好。”華苓乖乖地應了,捧著碗喝甜湯,金籮樂滋滋地得到了多出來的那一半。
嗬欠還沒有打,就送上了枕頭,分分毫毫都妥妥貼貼的。華苓現在很覺得,要是沒有了金瓶和金甌在身邊,她現在好多事情都玩不轉,實在是她們太能幹了。
“今夏的頭麵太太也派人送過來了,婢子看著,那裏麵有一套碧玉製的簪環很適合九娘子如今戴,卻沒有甚新衣可襯。婢子和金梳剛從庫房裏尋出了一匹碧色的輕紗羅,為九娘子趕製一兩套新衣可好?”金瓶含笑問。金梳是被金瓶帶著著重培養廚藝和繡藝的一個,現在手上功夫已經讓金瓶判定為可以出師了。
華苓向來不太看重衣飾,也懶得考慮搭配,她的打扮一直都是金瓶經手的,反正金瓶審美觀比她更細致秀氣許多,也從來沒有出過大錯。金瓶每年都要動手給她做好多新衣服,華苓都數不清了。所以她也隻是不在意地點頭:“嗯,你拿主意就好。夏天到了,也拿幾匹好布出來,你們自己裁新衣吧,也免得金籮迴去又和小丫鬟們說我的壞話兒呢。”
金瓶噗哧笑了:“九娘子,金籮把這話兒出去一學,我們竹園的石板地麵都要給小丫鬟們踏碎啦。”
金籮頓腳氣道:“婢子才不會亂學話兒呢,九娘子冤枉婢子。金瓶姐姐也不幫我,昨日我還幫你理清了好些個線頭兒,你就忘了。”
金瓶隻是笑,探身去看金籮站的腳下:“九娘子,蘿兒站的那處石板許是已經壞了,須得快快令人來修呢。”
“金瓶姐姐,你還來呢,我要發怒了,下迴再也不幫你的忙了。”金籮連連頓腳怒道。她是四個侍婢裏麵最活潑的一個,竹園裏包括辛嬤嬤都喜歡逗著她玩。
金瓶唬了一跳,裝模作樣地俯身下拜:“姐姐知錯了,蘿兒好妹妹,你就饒了我這一迴吧,要是那地磚真的壞了可怎生是好……”
“金瓶姐姐——!”金籮指著她向華苓告狀:“九娘子你看,你看,金瓶姐姐就是這樣欺負我的!”
華苓笑得不住地揉淚花兒,把碗放下,擺擺手道:“好了好了別鬧了,這些邸報都看完了,待會兒就送迴前院去吧。今日爹爹在家中,我還順便要去看看大哥有沒有送信迴來。”
“是,九娘子。”華苓既發了話,金瓶和金籮都正經了起來,各歸各位。
晚膳前,華苓讓金籮給捧著看完的舊報堆,踏進瀾圓。瀾園是丞公府很少見的兩層建築,整個就是個大書房,除了丞公日常起居的那三間屋子外,全都是各種舊籍和存檔的公文備份等物。
華苓一直覺得瀾園絕對是整個丞公府最重要的地方,若是一把火燒了這裏,謝氏苦苦積累上百年的優勢就要丟了一小半去了。不論是什麽秘密資料,都隻有紙質存檔,也許連備份都沒有的時代,要毀滅一個勢力的積累,其實很簡單。
謝丞公正在書房裏看奏章,眉峰緊皺。見華苓笑眯眯的跟著謝貴進來,他的麵色鬆了些,和聲問:“小九這迴的邸報已經看完了?”打量小女兒兩眼,見她著一身淺紫色襦裙,拾掇得清爽文雅,謝丞公頗感滿意地點頭。
“是的爹爹。小九已經看完照帝八年到十八年的啦,這迴來取最後一批。”華苓隨意地在旁邊的椅子上坐下。時常來拿各種書和邸報看,進出丞公的書房多了,華苓在這裏自在得很。
瀾園裏的書籍,除了少部分機密文件外,其他的丞公都不禁兒女翻看。但他是個很不好糊弄的爹,隻要兒女來取書看,迴頭他必會在某個時間問對方從裏麵看出了什麽東西,學到了什麽東西,若是答不出個所以然來,必定是要挨罵的。所以次數多了,還會堅持來取書看的就剩下了華苓,還有四娘。
當然,進進出出的,和父親見麵的時間自然就多了,交流多了,感情自然也相對會深一點。
謝丞公道:“方才你四姐才來了一趟,也取了一些邸報迴去看,也說是上迴那些已經看完。爹爹也沒想到,除了你之外,你四姐也有這點恆心。”言語間對四娘頗有幾分讚賞。
華苓微微一笑:“嗯,四姐姐總是很努力的,樣樣都學得好。我比不得她,我隻看感興趣的東西。”
華苓自己看邸報是有著自己的想法的,她不知道四娘是什麽想法,但四娘也會偶爾取些邸報迴去看,迴頭丞公問起來,也能說得頭頭是道。
所以華苓以前隻覺得四娘身段兒柔軟,現在確實覺得她是很厲害的女孩子,似乎隻要姐妹們能做到的事,她都能做得一樣好,甚至更好些。活到這個份上,這份毅力也實在是了不得了。
謝丞公深深看這個女兒一眼,微笑不語。九娘從小就不顯山不露水,但是要說到心靈敏慧,穩重大氣,其實連大郎都比不得她。大郎的出色是教出來的,小女兒的出色卻更像天生的,若是這個小女兒是個男孩兒,也許將比大郎更適合繼承他的位置。
謝丞公搖搖頭,隨手從袖裏摸出一塊光潤可愛的羊脂玉佩遞給小女兒,眼神溫和道:“拿著玩吧。你四姐也算得上冰雪聰明,隻你也沒有必要學她。”
“多謝爹爹。”華苓笑眯眯地收了。爹爹和大哥差不多,隔三岔五就喜歡給她帶點好東西,她都習慣了。看父親臉上還有未褪的幾分不愉,她好奇地問:“爹爹遇到了不好處理的事麽?”
謝丞公神色不愉,頷首道:“最近鬆江周近有些個豪商,辦起了棉紗紡織廠,他們有一批新式的織機,工效比如今使用最廣的水力織機還要好些。新技術原是好事,但這些豪商出布甚快,卻擠得許多織房無以為繼。”
華苓微微一愣,超前的技術什麽的……她不禁問:“新織機,可是長公主的那個西式工坊的出品?”
“小九你如何得知?”謝丞公眉一攏,眼神驚異。
☆、第43章 兩方之爭
43
對於謝丞公的驚訝,華苓很自然地迴答道:“晏河長公主的西市工坊連我竹園的灑掃仆婢都知道。女兒沒有記錯的話,她是去年初大婚的吧?在那之後,就不時的有些有關她那家工坊的消息流傳開來。她手下的工匠也是厲害,從棉膠輪套、到築路的技巧、到馬車的輪軸和到釀酒的技巧都能有所建樹。所以女兒覺得,如果不是長公主的西市工坊,別家也做不到這般快的改進。”當然,她其實根本用不著猜。
謝丞公頷首:“長公主……如今卻也可謂譽滿金陵了。皇家子弟中,她的手腕當屬第一,極能斂財。”
這也算得上對長公主的讚語,但謝丞公的臉色卻並不好。
華苓很清楚這是為什麽。長公主弄出新技術向市場投放,就像在一潭平靜的水裏投進一塊大石。長遠來看,這當然是對大丹、對中原很好的事,技術改進帶來的生產力發展會刺激社會的進程,會有越來越多的人受惠。
但長公主工坊弄出的那些技術,除了三年前那份築路的技術在丞公生辰宴上贈給了丞公之外,其他的,多半是和皇家子弟一同經營。這是個家族最大的時代,幾乎所有人都認為,異性人怎麽親都比不上同姓、同家族的人要親,皇家也是個大家族而已,長公主這樣做其實也無可厚非。
而且皇家子弟在產業經營上又有許多便利——最大的便利就是皇家產業不許抽稅,因為,皇家血脈雖然每一代都隻有嫡係一人能登上帝位,其他大多數都無法入朝為官,但隻要他們屬於皇家子弟,上了玉牒,他們名下的產業就是不抽稅的。
所以長公主每一次弄出新東西來,就會把那個行業的許多小手工作坊擠得無以為繼。
皇家是賺得盤滿缽滿,主持弄出了這許多新技術的長公主也會得到不少讚譽,但對朝廷,對掌管農商二事的丞公來說,長公主的動作等於是在把他們耕好的田地挖開一個又一個大坑,種上些屬於她自己的作物,收割了之後留下一攤狼藉,卻要朝廷來收拾。
商業競爭是最殘酷的,失去競爭力的小作坊隻能關門大吉,沒有了收入的小作坊主、那些被雇傭的工人無處可去,又沒有收入,很可能也沒有積蓄沒有田地,為了生存,有很大一部分人會變成流民乞丐,可能還會打家劫舍。
朝廷官員們怎麽可能喜歡看到這樣的局麵?
這是多麽尖銳的利益矛盾啊。
所以晏河長公主,這是在拈著皇家和全大丹的世家、整個朝廷較勁哪。
華苓籲口氣,輕聲道:“爹爹,女兒有個想法,但在這之前,女兒一個問題想問你。”
“說吧,爹爹聽著。”謝丞公來了些興趣,這個小女兒雖然年紀小,但偶爾總會說出些不凡的見解來,讓他也有耳目一新的感覺。
“女兒看完了書房裏的邸報,卻沒有得到答案的是,為什麽我們大丹和前唐、前漢甚至許多朝都不一樣呢?那些朝代裏麵,皇帝的權柄可是很高很高的。”
華苓已經興奮得手心出汗,這個問題她按在心裏很久了。
邸報上絕不會告訴大家,丹朝為什麽分立四公,軍.權.政.權還大半都分到了四公手上,但丞公爹爹肯定是知道的。這應該算得上大丹朝廷最大的機密了吧?
謝丞公眼中厲光一閃,深深看了華苓一眼。能看到這個問題,說明她對整個丹朝、整個朝廷都有自己的思考,不曾滿足於“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境地。聰慧至此,不是兒子當真可惜了。
看著女兒純澈、清亮的眼睛,謝丞公鄭重地道:“開國之初,乃是我朱衛王謝錢五家共同舉旗,綏靖中原各地戰火,重令天下一統。天下卻不可一日無皇,而彼時五姓勢力旗鼓相當,爭執不下。我謝氏先祖謝肅立議,五姓共治,五家各分一角權利。”
華苓聽得屏息,雙眸亮如明星,接道:“於是,朱家取海軍,衛家取陸軍,王謝二家分取朝廷政事,而錢家擇了龍位。五家互相製肘,唇齒共存——女兒講的可有錯?”
“便是如此。”
“皇家子弟少有入朝為官者,爹爹,這可是不是當初五家約定的內容?那皇家子弟手中經營產業不必入稅,也是同樣開國初約定的內容?”
“確實如此。”
謝丞公第一次在華苓麵前露出了笑容,真正開懷的笑容,眼裏帶著很深的滿意。“那一人之上,萬人之下的位置的分量,豈不比些微官位要重得多。”
“是呢,皇帝可是天上地下唯我獨尊呢。全大丹唯一的,高高在上的皇帝。四境小國都知道的,大丹唯一的皇帝是姓錢的。”華苓笑眯眯地點頭,暗想不論換到別的哪個朝代都好,兩父女要這麽愉快地議論皇家都不太可能呢,好在這裏是丹朝。
“嗬嗬,我家小九甚慧黠。”丞公被華苓格外愉快的語氣逗笑了。這位眼角已經有了深深魚尾紋的爹伸出手,輕輕按了按女兒的小頭顱,和聲笑道:“爹爹如今覺得,將苓娘許與衛家子,許得太過於輕率了。若苓娘生為爹爹的兒子豈不是好,可為你大哥左膀右臂。”唿苓娘,算是父親對女兒比較正式、比較尊重的一種稱唿了。
華苓嬉笑著蹭蹭父親的手掌,搖頭道:“女兒生性散漫,還是如今這樣好。男子有男子要擔的許多責,女兒如何做得來。”
“這般小就知道男子要擔多少責了?”謝丞公好笑,不過華苓人小鬼大也不是第一天了,他隻是搖搖頭,道:“如此你的問題問完了,方才你說有想法,是什麽?”
華苓收起笑容,認真地說道:“爹爹,那長公主的西市工坊所出的技術,也許大部分都是不完備的,你看著像是小打小鬧,也許不曾很在意。但是創新的東西,放遠些去看,更新的,更好的技術,總是會在將來某一個時間成為主流。就好象大家都走不同的路,但總有一個時候,要過同一個橋。到那個時候,若是走得快的,就能先過橋,走得慢的,也許就在橋上擠成一堆,橋麵又小又脆弱,就要掉下水裏了。”
“此譬喻甚有意思。”謝丞公手指輕輕敲著桌麵,道:“苓娘繼續說。”
“既然那些是重要的東西,就不能不重視,也不要生生站在一邊看著人家把菜吃完了才預備上去喝剩湯嘛。”華苓看看爹爹慢慢嚴肅起來的臉色,續道:“女兒覺得,一是我們手上也要有這樣的工坊,研究更新更好的東西,不能被落下太多,二是,那些新出來的貨物,全無規矩地湧入市麵,這才是讓大量小作坊無以為繼的罪魁禍首,為何不能限製些許,讓大家都有個喘口氣的機會?就如同豐年饑年的米價,不也是要限製著,不許糧米傾銷囤積麽。”
謝丞公慢慢沉思,華苓見爹爹一時不會再與她說話了,便輕輕地起身去隔壁取邸報。
丞公爹爹是很厲害的人,能掌管半個朝廷的男人,又怎麽會沒有足夠的閱曆和思維能力。但華苓認為爹爹以及他身邊的那些客卿、屬下,對長公主所做的事,並沒有足夠的重視,雖然知道長公主以一些創新的技術賺了不少的銀子,但畢竟依然隻是商事,那就還在他可以掌控的範圍裏。
但有時候“無作為”本身就是最大的過失,如果對手已經邁出了許多步,而本方還沒有對策,累積下去就會成為再也拉不近的差距。
放任長公主繼續下去,她很可能會幫助皇家在很短的時間內積累下大量的財富,金錢對一個勢力的發育加成是實實在在的,也許長公主的動作,最終會讓皇家的實力高出另外四家許多。
那樣的話,如今丹朝五姓共治的局麵說不定會被打破,畢竟,有前麵那麽多朝代的例子在前,那一個皇帝會願意本應捏在自己手裏的權利被分散到四個家族手裏?
至少華苓就不相信當今聖上心裏完全沒有起過除掉另外四家的心思。
所以必須要讓他們江陵謝的家主對這件事重視起來。
她心裏的建議其實有很多,畢竟多了一輩子記憶,在很多事情上都可以借鑒。但她現在的年紀和閱曆是很大的限製,她可以在對一件事的看法上表現得聰明,但不能說一些所有人都知道她不會看過、了解過的東西。
像這一次說給爹爹聽的話,她也不能將自己對整件事的看法說完整,她隻能盡力用最簡單的話點一個開頭,長公主所圖不小,不收稅也依然有許多辦法可以限製對方積累金錢的速度等等,反正以丞公的見識,隻要給個勾子,他自然就會自己推論下去。
就這些話,也還是她認為這三年來她已經在爹爹心裏種下了一個“聰慧近妖”、又“極愛閱讀”、“極愛思考”的印象,才敢說出來。
隻是想起那位美貌之極的長公主,她依然會有小小的遺憾。雖然來處可能相同,但現在兩人天然就處在不同的陣營裏,本質上是對立的,也許以後能當朋友,但很難交心。
取好了邸報之後,華苓正準備去跟爹爹告退迴後院的時候,謝貴捧著兩封信和一個漂亮而沉重的漆盒匆匆過來,躬身道:“九娘子,此是大郎君昨日寄迴府予你的信,另有一封請帖,乃是晏河長公主請府中小娘子們出席賞花宴的,丞公說了,小娘子們若是願去便去,不願去也無甚大事。丞公另有吩咐,兩刻鍾後便會有幾位客卿來瀾院中與丞公商討事宜,九娘子便迴去吧。”說著謝貴打開了那盒子,裏麵是一滿盒的漂亮粉色珍珠。
華苓接過信,讓金籮接過那盒子,微笑道:“告訴爹爹我知道了。也勞煩你了大掌事。”
“不敢。”謝貴十分恭敬地躬一躬腰,轉身去了。
金籮捧著一疊邸報又要捧著那漆盒,咂舌道:“九娘子,婢子第一迴見到這麽多的好珍珠。”
華苓淺淺一笑,悠閑地往竹園走:“爹爹喜歡我嘛。”丞公爹爹就是這點好,對看重的人從來都不吝嗇呢。
丞公老爺一定是很喜歡九娘子,金籮高興地想。
☆、第44章 金甌的來曆
44
“九娘見信如晤……”
華苓看完大郎寄迴的信,才知道他和諸清延出了金陵之後一路往南,遊山玩水,現在到了宣州,出產上好宣紙的宣州。宣州在金陵的正南方向,距離約有四五百裏,馬車行幾日就到了。宣州不算大城,但那裏是世家秦氏世代居住之地。
宣州秦氏,和王謝一樣是綿延昌盛了許多代的世家,族中人人習詩書,戶戶知禮儀,每代都出學者。但秦氏族人極少入仕,倒是常常有優秀的族人被各地世家延請擔當族學的教授,比如曾在謝丞公府芍園任教的秦夫人,和王氏族學中曾教導大郎的秦教授,他們是族兄妹。秦氏族人桃李滿天下,所以即使這個家族極少有人出仕,在大丹的眾多世家中地位依然很高。
大郎信裏說,他和諸清延在秦家停留了數日,拜見過秦氏家長,也和秦氏族學當中的教授、學生們談天論道,暢快淋漓。正好秦夫人依然在娘家,他便代妹妹們去拜見了一迴,秦夫人氣色良好,也問起過丞公府的娘子們。
在宣州停留數日之後,大郎和諸清延接下來將會繼續往南,往兩廣地區去,也看看嶺南風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