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琛冷笑,“是個女人家裏。”
柳旺德不出聲,默認。
“把他帶屋裏去。”趙琛吩咐左右。
趙琛進屋裏,侍衛們把癱在地上的柳旺德架起來,提到東屋裏。
趙琛坐在炕上,柳絮站一旁。
侍衛們把柳旺德往地上一扔,柳旺德恐懼,以為梁王又要剁了他的手指,嚇得叩頭求饒,“王爺,看在小人家中還有三個孩子的份上,繞了小人。”
趙琛嗤笑,“現在想起有三個孩子。”
柳旺德朝向柳絮哀求道;“柳絮,你救救爹,你跟王爺求求情,繞了爹,爹知道當初賣了你,是爹對不起你,看在父女一場的情分,你就救救爹。”
柳絮看這世的爹,猥瑣不堪,還是當著自己女兒的麵,替他害臊,扭過臉,不屑看他。
趙琛厲色道:“我問你,你如實迴答,若有一句假話,我讓人剁了你十個指頭。”
柳旺德急忙賭咒發誓道;“王爺問,小人若有一句假話,王爺別說剁了小人的手指,就是剁了小人整個手小人沒有怨言。”
“那我問你,你祖上是做什麽的,柳家從什麽地方搬來的?”
柳旺德聽趙琛問話,頓時,頭耷拉下來,人矮了一截子,蔫了,旁邊侍衛大喝一聲,“王爺問你話。”
柳旺德哆嗦一下,垂頭,“小人不敢提起,怕辱沒祖宗,小人家住京城,父親曾任翰林院學士,家父亡故,嫡母開宗祠,把小人從族譜裏除名,趕小人母子出府,從此跟柳家斷絕關係,柳家不認小人母子,小人母子被趕出府後,無處容身,流落到汝陽城,落腳。”
趙琛突然問;“你父親是翰林院學士柳敬。”
柳旺德垂頭,“正是家父。”
趙琛道;“柳敬的長子柳文龍現是當朝三品禮部侍郎,他是你親兄弟。”
柳旺德頭深深低下,“是,他乃是小人長兄,小人母親出身卑微,小人乃妾生庶出。”
柳絮和趙琛都驚愕不已,趙琛問:“你為何被柳家從宗族族譜裏除名?”
柳旺德頭垂得更低,“小人行為不妥,嫡母和兄長不容,把我夫妻趕出府。”
柳絮看著他,深深失望,行為不妥,一般犯小錯誤,能開宗祠除名嗎?除非犯了大的過失。
趙琛看他自己羞於出口,心中有數。
對左右道:“把他帶迴王府看起來。”
柳旺德對柳絮央求道;“柳絮,好歹你是我生養的,你不能看你爹落難不管,我知道你瞧不起你爹,你爹以後改過自新,好好做人,我這兩年在外麵吃了不少苦,算是對我的懲罰,你就原諒你爹吧!不看別的,看你三個弟妹還小,不能沒有爹。”
柳絮心裏話,他們沒有你活得更好,有你受連累,日後小生子和寶兒長大,有你這樣的爹在人前丟臉,柳芽兒將來嫁人一打聽,有這樣的爹,親事不順遂。
柳絮淡淡地道;“你跟他們去吧,他們不會要了你的命,你的命不值錢。”
侍衛們吆喝道;“快走,少囉嗦,一會多說,王爺惱了,沒有你好果子吃。”
柳旺德被一幹侍衛們連推帶搡帶走了。
柳絮覺得鬱悶,知道事情真相,更糟心,趙琛道;“這事先瞞下去,不能讓戶部知道,戶部若知道,皇上、太後哪裏就全知道了,柳家有這麽不光彩的過去,皇家斷然容不了,隻怕你我的親事成不了。”
柳絮理解趙琛,她父親行為不端,這是家醜,傳揚出去,被世人唾棄,難怪爹娘瞞著不說,別說是皇家不能跟這樣人結親,就是普通百姓,接受不了有這樣丟臉的親家,柳旺德毀了兒女,難怪母親早死,受他拖累,母親當年也一定是官宦人家小姐,嫁到翰林院學士府,可惜丈夫不爭氣,不用問,她那個祖母,在柳府做妾室,一定是不招人待見,才一塊趕出府的,不然,老爺死了,大婦不能輕易趕走小妾,何況翰林院學士祖父的嫡妻必定是個知書達理的婦人,這一樁家醜,出在名門清流一族,引以為恥。
柳絮坐在炕沿邊,低頭看著自己腳尖,“我這樣的家世背景是進不了皇家,王爺還是娶個家世清白的,好好過日子吧!我不願意耽誤王爺,讓王爺被世人取笑。”
趙琛一把抓過她的手,握住,佯作生氣地道;“休得渾說,娶你我就被世人笑話了嗎?若娶你被世人笑話,我寧願被世人笑話。”
柳絮感動,低柔聲道;“你說怎麽辦?我父親的汙點怎麽能瞞住。”
趙琛思謀道;“我迴去跟歐陽先生和範先生商量一下。”
又唬著臉道;“你可不能打退堂鼓,一切都聽我的安排,你乖乖地等著我八抬大轎娶你,做我的新娘。”
柳絮溫順地點點頭。
☆、第144章
梁王府
書房裏,趙琛和歐陽先生、範先生,三人計議,範先生先開口說道;“王爺要三思而後行,柳家這種情況,柳絮姑娘做王妃不合適,柳絮姑娘的這種身份,不尷不尬,不說別的,王妃出身被世人詬病,在王府一幹眾姬妾麵前怎能服眾,王爺乃一方之主,封地的黎民百姓背後怎樣議論王爺,王爺若跟柳絮姑娘成婚,柳旺德就是王爺的嶽父,柳旺德本性難改,惹出事,影響王爺清譽。”
歐陽先生跟著勸道;“拋開這些都不說,皇上能答應嗎?太後能答應嗎?皇家結了這樣一門親家,臉上無光,即便皇上、太後答應了,朝臣怎麽看,禦史言官都能裝聾作啞,在下看王爺不能草率行事。”
“二位先生的善意提醒,本王都能明白,本王心意已定,萬難更改,本王費盡心思,已做到這一步,不能放棄,本王也根本沒想放下柳絮。”趙琛口氣堅決。
“兩位先生,現在幫我出出主意,怎樣解決這件事。”
歐陽先生和範先生對看看,梁王平常對兩位先生極其敬重,兩位先生可說是梁王的謀士,梁王凡事都聽聽二人意見,唯獨娶柳絮姑娘這件事上,梁王執意堅持。
歐陽先生道:“王爺若非要娶柳絮姑娘,不是一點辦法沒有,在下倒有個想法。”
趙琛眼睛一亮,“先生快說,有什麽法子?”
歐陽先生道;“為今之計,隻有說動柳侍郎,柳家宗族重新接納柳旺德,認祖歸宗,上族譜,才能把這件醜事遮掩過去,柳絮姑娘有一個好出身,皇上太後哪裏也好交代,外人麵前,體麵好看。”
趙琛喜笑顏開,“先生這個主意不錯,裏外都光。”
範先生擔憂地道:“柳府當年把柳旺德趕出柳家,柳旺德一定是做了什麽不可饒恕的事,柳敬乃翰林院學士,這些世家清流,是極要臉麵的,當時,必定是迫不得已而為之,要想接納柳旺德,這事還需費一番功夫。”
歐陽先生道;“此事王爺不便出頭,再說柳侍郎府邸在京城,王爺沒有聖上旨意,不得擅自離開封地,還是在下跑一趟,遊說柳府,王爺看怎麽樣?”
“這事先生出麵,最好不過,先生還要盡快動身,袁知府昨過來探信,不能拖太久,拖太久,走漏風聲,此事就棘手了。”趙琛催促他。
“在下馬上動身,保證不耽誤王爺的事。”
計議已定,歐陽先生當即收拾一下,動身趕往京城。
柳府
這日,朝廷休沐日,柳侍郎柳文龍閑著在家,聽下人報,說有一位中年男子求見,說這男子自報梁王府的,柳文龍麵上露出詫異神色,柳侍郎跟梁王府素無往來,梁王封地在江南,甚少見麵,梁王迴朝,偶爾見上一兩麵,柳侍郎都是尊臣子見王爺的禮節。
柳文龍趕緊命人請梁王府的人進來,柳文龍不識歐陽先生,歐陽先生自報家門,彼此見麵客套幾句,讓至書房。
賓主落座,柳文龍不肯上座,二人下首椅子上對坐,柳文龍吩咐下人捧茶,歐陽先生接過侍女呈上的茶水,啜了一口,潤潤喉嚨,朝左右掃了一眼,柳文龍立刻明白,遣退下人,二人關起房門說話。
門外下人聽裏麵沒有動靜,不知談什麽機密的事,足有半個時辰,書房的門從裏麵開了,哪位歐陽先生從裏麵出來,柳侍郎跟在身後相送,一直送到柳府大門口,歐陽先生上車走了。
柳侍郎看著歐陽先生車子沒了影子,返身迴去,沒去書房,直接奔內宅,進了中門,直奔老太太的上房去了。
柳老太太看大兒子進門,笑道:“不是說你見客,怎麽這會子進來了?”說完這話,注意到兒子麵色些許為難,行禮畢。
柳侍郎揮手,屏退屋裏人,屋裏就剩下娘倆,柳侍郎坐在挨著老太太的下首,壓低聲道;“母親,有一宗事情,兒子有些為難,想請母親示下。”
柳老太太看兒子臉色凝重,心裏忽悠一下,不知發生什麽大事,急忙道;“兒呀!現在這屋裏就咱們娘倆,有何為難的事跟娘說吧!”
柳侍郎麵色陰沉,“三房的人,要認祖歸宗。”
柳老太太愣了一下,“兒呀!你這話從何說起,我們跟三房的人早就斷了聯係,把那孽子從門戶清理出去,好容易這幾年外頭的人淡忘了,沒有人背後嚼舌根,還提他做什麽,難道他哪裏又惹出什麽事了?”
柳老太太敏感地覺出兒子神色不對,不免猜測。
柳文龍淡淡地道;“事倒是沒惹,說來還算是件好事。”
柳老太太臉上現出反感,冷冷地道:“他好壞與我柳家無關。”
柳文龍為難地道;“母親,方才來訪的人是梁王府的人,他說柳旺德長女柳絮現在備選梁王妃,皇上責成戶部查柳家宗族,柳絮身份成為難題,梁王決心非柳絮不娶,皇上太後都答應了,在家世上出岔子,梁王讓方才哪位歐陽先生來說項,讓柳家重新認迴柳旺德,柳絮的身份就名正言順了。”
柳老太太聽完,蹙眉,思謀良久,柳文龍看著母親表情,他剛才已答應了歐陽先生勸說母親,母親若不點頭,這事就辦不成。
半晌,柳老太太開口道;“兒呀!這事你怎麽想的?”
柳文龍既然已答應梁王府的人,隻有盡力說服母親,於是進言道:“我們不答應,勢必得罪梁王,跟梁王結仇,現在朝堂紛亂,各個王爺各行其道,任何一位皇子我柳家都不敢得罪,兒子再朝為官,一向是恭謹小心,不敢對皇子們有絲毫怠慢,兒子自身安危事小,不能不考慮柳家闔府一大家人,若是答應梁王的要求,柳絮就能順利入主梁王府,皇家和柳家就是兒女親家,柳家臉上有光,兒子在朝中聲望提高了,這件事對柳家有百利無一弊,母親說兒子說的對不對?”
柳老太太認真聽兒子的話,不能不承認兒子說的有道理,可是理是這個理,心裏實在咽不下這口氣,柳老太太道;“娘知道,你說的話對,但娘心裏實在別不過這個勁,當初那個孽障惹了敬貴妃娘家人,當時,敬貴妃還是敬妃,正得寵,誰敢招惹,這孽障竟敢大著膽子招惹她娘家兄弟,夥同幾個紈絝子弟把人打了,自己躲起來,你當時不在府裏,你二弟出頭,預平息此事,讓敬貴妃娘家的人打斷了一條腿,你二弟書讀的好,本來考取了秀才,春闈應試,考個舉人不在話下,因為腿傷,生生把大好的前程斷送了。”
柳老太太想起來,恨恨地,“都是他那個生母,養不出好種,也是你爹糊塗,當年看重她美色,不聽我勸,執意娶迴家,那個妾自打娶迴家,幾時消停過,我看在老爺麵上忍了她,她母子二人不知收斂,那孽障吃酒賭錢包窯姐,他那娘糊塗蟲,包庇兒子,替他瞞著,把你爹給她的首飾變賣,給兒子縱容他出去胡鬧,當時你爹剛死,我為了柳府的臉麵,你們幾個前程,怕人笑話,不能忍硬生生忍了,誰知他鬧出更大的事,為爭個唱曲的丫鬟,跟敬妃娘家人結仇,害得你二弟傷了身體,這些年,你二弟憋屈,你也是看著的,你說娘現在答應認下他,讓他認祖歸宗,你二弟夫妻能咽下這口氣,能答應嗎?”
方才歐陽先生來訪,柳文龍把家裏這段往事糾葛跟歐陽先生說了,自古家醜不外揚,也是逼不得已,讓梁王了解他的難處,不敢滿口答應,不能保證能勸動母親,母親那裏其實還好說,關鍵是二弟倆口子,咽不下這口氣。
柳文龍隻能盡量先說服母親,在由母親出麵做主。
柳文龍官職能做到三品,他父親翰林院學士,官職不過五品,柳文龍除了自身才幹外,為人謙恭,頭腦敏銳,他壓低聲同母親道;“如今太子被廢黜,皇上心裏想什麽沒人知道,現在看對六皇子有意栽培,可是六皇子年幼,幾個成年兄長,早立府封王封地,覬覦皇位,即便有中宮皇後背後撐腰,皇後乃女流之輩,不能幹預朝政,六皇子顯然嫩了點,沒有外戚扶持,勢單力孤,將來若有一日皇上駕鶴西去,皇位必有一番爭奪,大皇子、三皇子、四皇子、五皇子鹿死誰手,不得而知,這種時候,不能得罪梁王,家裏的事怎麽都好辦,若母親答應讓他重新歸宗,母親是他嫡母,若他犯錯,母親大可家法懲治,現在一個柳旺德不算什麽,關鍵是柳絮得梁王青眼,實在可說是柳家之福。”
柳老太太被兒子說動,若現在抵死不答應,得罪梁王,萬一被梁王恨上,柳家難保來日就大禍臨頭了。
柳老太太道;“我叫人去叫你媳婦和老二夫妻。”
柳家大太太高氏,二爺柳文成和二太太馬氏,傳喚都到齊了。
幾個人神情緊張,不知老太太突然把大家找來,以為出了什麽大事。
柳老太太看看二兒子柳文成,柳文成腿疾,平常慢行,細看能看出來,快走明顯與常人有異,當年被敬貴妃娘家人下死手打一頓,抬迴來時,人事不醒,請醫調治,好容易命保住了,已屬萬幸,腿落下殘疾,不能參加科考,打擊不小,又極自尊,甚少出門,不出門應酬,平常悶在家裏捧著書本看。
柳老太太心疼二兒子,無奈以大局為重,狠狠心,開口道;“今找你們來,是有一事,方才梁王府的人來,說攆出府的老三那個孽障,生了個好女兒,如今被梁王相中,要娶做王妃,老三那孽畜被柳家從族譜除名,梁王的意思是重新認迴老三,保全他女兒順利坐上妃位,我跟你大哥商量了,把家裏的事先放一放,以大局為重,認下他,歸宗,你們幾個有什麽想法?”
柳家大太太高氏素來賢淑,聽丈夫答應,自然沒什麽說的,不管怎麽說對柳家是好事。
二爺柳文成臉色鐵青,一言不發,二太太馬氏伶牙俐齒,是極厲害的人,當即說道;“論理母親和大哥做主,當媳婦的這話不該說,可是媳婦是柳家人,有的話還是有必要提醒母親和大哥,老三那個混賬,若認迴來,柳家今後還能消停了嗎?夫君的腿是怎麽傷的?當初差點連命都保不住,那時媳婦跟夫君成婚沒幾年,哭得死去活來,差點成了寡婦,幸好命保住了,夫君這些年心裏有多憋屈,媳婦知道,害群之馬好容易清理出去,柳家還要把他請迴來,媳婦不同意。”
馬氏的話義正言辭,柳文龍繞過弟妹,看看二弟,二弟柳文成黑著臉,不說話,意思就是跟他媳婦想法一致,柳文龍明知故問,“二弟,你說說,你心裏是個什麽想法,是跟你媳婦一樣嗎?”
柳文成冷聲道;“這個家是大哥做主,大哥決定的事,兄弟哪還有資格說什麽。”聽話音是不願意,且對自己兄長不滿,柳文龍瞅瞅母親。
老太太會意,慈愛地望著二兒子道;“我知道你心裏的委屈,這些年我看著你委屈,我心裏也不好受。”柳老太太歎口氣,話鋒一轉,“柳家的恩怨,是柳家的家務事,比起外麵大事,家裏的事不算什麽事,我柳家若不答應,勢必得罪梁王,母親老了,倒是沒什麽,怕為兒孫們將來招禍。”
柳老太太說完,柳文成臉色略緩和,低沉聲道;“兒子受點委屈沒什麽,為了柳家闔府人,認迴老三兒子沒意見。”
柳文龍鬆了口氣,馬氏突然道;“不行,不能這樣便宜了老三,他好好沒事,在外麵轉悠一圈又迴來了,可我男人的腿,白白受傷。當年他惹的事,自己跑了,讓別人替他遭殃,那還有天理。”
馬氏咽不下這口氣,丈夫當年是京城有名的才子,嫁給柳學士府,是她夢寐以求的,不出意外,丈夫定能中個進士,那樣就不會像現在依附著兄長過日子,凡事跟在大嫂後麵,看人家臉色行事,馬氏生來要強的性子,跟著丈夫受委屈,雖然現在兒女長大,一想起這件事心裏堵得慌。
柳文龍想起歐陽先生的話,你柳家隻要能認下柳家三房,有什麽要求,盡管提出來。
柳文龍開口道;“弟妹,這樣就認下他,別說兄弟和弟妹不甘心,做大哥的也不甘心,太便宜了老三,為兄有個提議說出來你們看行不行,認下可以,但活罪不能免,家法懲治,後來攆出他以後,為兄打聽過他們娘倆,據說老三很不堪,這也算給他點教訓,省得認下日後胡鬧,劣性不改,給柳家丟臉。”
馬氏杏目圓瞪,“打斷他一條腿,給他點教訓,也算我夫妻這些年委屈出口怨氣。”
柳老太太望著大兒子,“我看老二媳婦說的有理,他好手好腳,一個大活人,又不能拴住他,萬一又出去捅簍子,惹出大禍,無法收場,丟的是柳家的臉。”
“好,那兒子就告訴歐陽先生,柳家的意思。”
商量妥了,柳文龍親自去客棧,找歐陽先生,把柳家的意思說了,歐陽先生滿口答應,說好了,歐陽先生一刻不耽誤,當即,坐船下江南。
一路順風順水,不出幾日,便迴到梁王府,把事情經過報告給梁王。
趙琛總算放了心,派人把柳旺德押來。
柳旺德不出聲,默認。
“把他帶屋裏去。”趙琛吩咐左右。
趙琛進屋裏,侍衛們把癱在地上的柳旺德架起來,提到東屋裏。
趙琛坐在炕上,柳絮站一旁。
侍衛們把柳旺德往地上一扔,柳旺德恐懼,以為梁王又要剁了他的手指,嚇得叩頭求饒,“王爺,看在小人家中還有三個孩子的份上,繞了小人。”
趙琛嗤笑,“現在想起有三個孩子。”
柳旺德朝向柳絮哀求道;“柳絮,你救救爹,你跟王爺求求情,繞了爹,爹知道當初賣了你,是爹對不起你,看在父女一場的情分,你就救救爹。”
柳絮看這世的爹,猥瑣不堪,還是當著自己女兒的麵,替他害臊,扭過臉,不屑看他。
趙琛厲色道:“我問你,你如實迴答,若有一句假話,我讓人剁了你十個指頭。”
柳旺德急忙賭咒發誓道;“王爺問,小人若有一句假話,王爺別說剁了小人的手指,就是剁了小人整個手小人沒有怨言。”
“那我問你,你祖上是做什麽的,柳家從什麽地方搬來的?”
柳旺德聽趙琛問話,頓時,頭耷拉下來,人矮了一截子,蔫了,旁邊侍衛大喝一聲,“王爺問你話。”
柳旺德哆嗦一下,垂頭,“小人不敢提起,怕辱沒祖宗,小人家住京城,父親曾任翰林院學士,家父亡故,嫡母開宗祠,把小人從族譜裏除名,趕小人母子出府,從此跟柳家斷絕關係,柳家不認小人母子,小人母子被趕出府後,無處容身,流落到汝陽城,落腳。”
趙琛突然問;“你父親是翰林院學士柳敬。”
柳旺德垂頭,“正是家父。”
趙琛道;“柳敬的長子柳文龍現是當朝三品禮部侍郎,他是你親兄弟。”
柳旺德頭深深低下,“是,他乃是小人長兄,小人母親出身卑微,小人乃妾生庶出。”
柳絮和趙琛都驚愕不已,趙琛問:“你為何被柳家從宗族族譜裏除名?”
柳旺德頭垂得更低,“小人行為不妥,嫡母和兄長不容,把我夫妻趕出府。”
柳絮看著他,深深失望,行為不妥,一般犯小錯誤,能開宗祠除名嗎?除非犯了大的過失。
趙琛看他自己羞於出口,心中有數。
對左右道:“把他帶迴王府看起來。”
柳旺德對柳絮央求道;“柳絮,好歹你是我生養的,你不能看你爹落難不管,我知道你瞧不起你爹,你爹以後改過自新,好好做人,我這兩年在外麵吃了不少苦,算是對我的懲罰,你就原諒你爹吧!不看別的,看你三個弟妹還小,不能沒有爹。”
柳絮心裏話,他們沒有你活得更好,有你受連累,日後小生子和寶兒長大,有你這樣的爹在人前丟臉,柳芽兒將來嫁人一打聽,有這樣的爹,親事不順遂。
柳絮淡淡地道;“你跟他們去吧,他們不會要了你的命,你的命不值錢。”
侍衛們吆喝道;“快走,少囉嗦,一會多說,王爺惱了,沒有你好果子吃。”
柳旺德被一幹侍衛們連推帶搡帶走了。
柳絮覺得鬱悶,知道事情真相,更糟心,趙琛道;“這事先瞞下去,不能讓戶部知道,戶部若知道,皇上、太後哪裏就全知道了,柳家有這麽不光彩的過去,皇家斷然容不了,隻怕你我的親事成不了。”
柳絮理解趙琛,她父親行為不端,這是家醜,傳揚出去,被世人唾棄,難怪爹娘瞞著不說,別說是皇家不能跟這樣人結親,就是普通百姓,接受不了有這樣丟臉的親家,柳旺德毀了兒女,難怪母親早死,受他拖累,母親當年也一定是官宦人家小姐,嫁到翰林院學士府,可惜丈夫不爭氣,不用問,她那個祖母,在柳府做妾室,一定是不招人待見,才一塊趕出府的,不然,老爺死了,大婦不能輕易趕走小妾,何況翰林院學士祖父的嫡妻必定是個知書達理的婦人,這一樁家醜,出在名門清流一族,引以為恥。
柳絮坐在炕沿邊,低頭看著自己腳尖,“我這樣的家世背景是進不了皇家,王爺還是娶個家世清白的,好好過日子吧!我不願意耽誤王爺,讓王爺被世人取笑。”
趙琛一把抓過她的手,握住,佯作生氣地道;“休得渾說,娶你我就被世人笑話了嗎?若娶你被世人笑話,我寧願被世人笑話。”
柳絮感動,低柔聲道;“你說怎麽辦?我父親的汙點怎麽能瞞住。”
趙琛思謀道;“我迴去跟歐陽先生和範先生商量一下。”
又唬著臉道;“你可不能打退堂鼓,一切都聽我的安排,你乖乖地等著我八抬大轎娶你,做我的新娘。”
柳絮溫順地點點頭。
☆、第144章
梁王府
書房裏,趙琛和歐陽先生、範先生,三人計議,範先生先開口說道;“王爺要三思而後行,柳家這種情況,柳絮姑娘做王妃不合適,柳絮姑娘的這種身份,不尷不尬,不說別的,王妃出身被世人詬病,在王府一幹眾姬妾麵前怎能服眾,王爺乃一方之主,封地的黎民百姓背後怎樣議論王爺,王爺若跟柳絮姑娘成婚,柳旺德就是王爺的嶽父,柳旺德本性難改,惹出事,影響王爺清譽。”
歐陽先生跟著勸道;“拋開這些都不說,皇上能答應嗎?太後能答應嗎?皇家結了這樣一門親家,臉上無光,即便皇上、太後答應了,朝臣怎麽看,禦史言官都能裝聾作啞,在下看王爺不能草率行事。”
“二位先生的善意提醒,本王都能明白,本王心意已定,萬難更改,本王費盡心思,已做到這一步,不能放棄,本王也根本沒想放下柳絮。”趙琛口氣堅決。
“兩位先生,現在幫我出出主意,怎樣解決這件事。”
歐陽先生和範先生對看看,梁王平常對兩位先生極其敬重,兩位先生可說是梁王的謀士,梁王凡事都聽聽二人意見,唯獨娶柳絮姑娘這件事上,梁王執意堅持。
歐陽先生道:“王爺若非要娶柳絮姑娘,不是一點辦法沒有,在下倒有個想法。”
趙琛眼睛一亮,“先生快說,有什麽法子?”
歐陽先生道;“為今之計,隻有說動柳侍郎,柳家宗族重新接納柳旺德,認祖歸宗,上族譜,才能把這件醜事遮掩過去,柳絮姑娘有一個好出身,皇上太後哪裏也好交代,外人麵前,體麵好看。”
趙琛喜笑顏開,“先生這個主意不錯,裏外都光。”
範先生擔憂地道:“柳府當年把柳旺德趕出柳家,柳旺德一定是做了什麽不可饒恕的事,柳敬乃翰林院學士,這些世家清流,是極要臉麵的,當時,必定是迫不得已而為之,要想接納柳旺德,這事還需費一番功夫。”
歐陽先生道;“此事王爺不便出頭,再說柳侍郎府邸在京城,王爺沒有聖上旨意,不得擅自離開封地,還是在下跑一趟,遊說柳府,王爺看怎麽樣?”
“這事先生出麵,最好不過,先生還要盡快動身,袁知府昨過來探信,不能拖太久,拖太久,走漏風聲,此事就棘手了。”趙琛催促他。
“在下馬上動身,保證不耽誤王爺的事。”
計議已定,歐陽先生當即收拾一下,動身趕往京城。
柳府
這日,朝廷休沐日,柳侍郎柳文龍閑著在家,聽下人報,說有一位中年男子求見,說這男子自報梁王府的,柳文龍麵上露出詫異神色,柳侍郎跟梁王府素無往來,梁王封地在江南,甚少見麵,梁王迴朝,偶爾見上一兩麵,柳侍郎都是尊臣子見王爺的禮節。
柳文龍趕緊命人請梁王府的人進來,柳文龍不識歐陽先生,歐陽先生自報家門,彼此見麵客套幾句,讓至書房。
賓主落座,柳文龍不肯上座,二人下首椅子上對坐,柳文龍吩咐下人捧茶,歐陽先生接過侍女呈上的茶水,啜了一口,潤潤喉嚨,朝左右掃了一眼,柳文龍立刻明白,遣退下人,二人關起房門說話。
門外下人聽裏麵沒有動靜,不知談什麽機密的事,足有半個時辰,書房的門從裏麵開了,哪位歐陽先生從裏麵出來,柳侍郎跟在身後相送,一直送到柳府大門口,歐陽先生上車走了。
柳侍郎看著歐陽先生車子沒了影子,返身迴去,沒去書房,直接奔內宅,進了中門,直奔老太太的上房去了。
柳老太太看大兒子進門,笑道:“不是說你見客,怎麽這會子進來了?”說完這話,注意到兒子麵色些許為難,行禮畢。
柳侍郎揮手,屏退屋裏人,屋裏就剩下娘倆,柳侍郎坐在挨著老太太的下首,壓低聲道;“母親,有一宗事情,兒子有些為難,想請母親示下。”
柳老太太看兒子臉色凝重,心裏忽悠一下,不知發生什麽大事,急忙道;“兒呀!現在這屋裏就咱們娘倆,有何為難的事跟娘說吧!”
柳侍郎麵色陰沉,“三房的人,要認祖歸宗。”
柳老太太愣了一下,“兒呀!你這話從何說起,我們跟三房的人早就斷了聯係,把那孽子從門戶清理出去,好容易這幾年外頭的人淡忘了,沒有人背後嚼舌根,還提他做什麽,難道他哪裏又惹出什麽事了?”
柳老太太敏感地覺出兒子神色不對,不免猜測。
柳文龍淡淡地道;“事倒是沒惹,說來還算是件好事。”
柳老太太臉上現出反感,冷冷地道:“他好壞與我柳家無關。”
柳文龍為難地道;“母親,方才來訪的人是梁王府的人,他說柳旺德長女柳絮現在備選梁王妃,皇上責成戶部查柳家宗族,柳絮身份成為難題,梁王決心非柳絮不娶,皇上太後都答應了,在家世上出岔子,梁王讓方才哪位歐陽先生來說項,讓柳家重新認迴柳旺德,柳絮的身份就名正言順了。”
柳老太太聽完,蹙眉,思謀良久,柳文龍看著母親表情,他剛才已答應了歐陽先生勸說母親,母親若不點頭,這事就辦不成。
半晌,柳老太太開口道;“兒呀!這事你怎麽想的?”
柳文龍既然已答應梁王府的人,隻有盡力說服母親,於是進言道:“我們不答應,勢必得罪梁王,跟梁王結仇,現在朝堂紛亂,各個王爺各行其道,任何一位皇子我柳家都不敢得罪,兒子再朝為官,一向是恭謹小心,不敢對皇子們有絲毫怠慢,兒子自身安危事小,不能不考慮柳家闔府一大家人,若是答應梁王的要求,柳絮就能順利入主梁王府,皇家和柳家就是兒女親家,柳家臉上有光,兒子在朝中聲望提高了,這件事對柳家有百利無一弊,母親說兒子說的對不對?”
柳老太太認真聽兒子的話,不能不承認兒子說的有道理,可是理是這個理,心裏實在咽不下這口氣,柳老太太道;“娘知道,你說的話對,但娘心裏實在別不過這個勁,當初那個孽障惹了敬貴妃娘家人,當時,敬貴妃還是敬妃,正得寵,誰敢招惹,這孽障竟敢大著膽子招惹她娘家兄弟,夥同幾個紈絝子弟把人打了,自己躲起來,你當時不在府裏,你二弟出頭,預平息此事,讓敬貴妃娘家的人打斷了一條腿,你二弟書讀的好,本來考取了秀才,春闈應試,考個舉人不在話下,因為腿傷,生生把大好的前程斷送了。”
柳老太太想起來,恨恨地,“都是他那個生母,養不出好種,也是你爹糊塗,當年看重她美色,不聽我勸,執意娶迴家,那個妾自打娶迴家,幾時消停過,我看在老爺麵上忍了她,她母子二人不知收斂,那孽障吃酒賭錢包窯姐,他那娘糊塗蟲,包庇兒子,替他瞞著,把你爹給她的首飾變賣,給兒子縱容他出去胡鬧,當時你爹剛死,我為了柳府的臉麵,你們幾個前程,怕人笑話,不能忍硬生生忍了,誰知他鬧出更大的事,為爭個唱曲的丫鬟,跟敬妃娘家人結仇,害得你二弟傷了身體,這些年,你二弟憋屈,你也是看著的,你說娘現在答應認下他,讓他認祖歸宗,你二弟夫妻能咽下這口氣,能答應嗎?”
方才歐陽先生來訪,柳文龍把家裏這段往事糾葛跟歐陽先生說了,自古家醜不外揚,也是逼不得已,讓梁王了解他的難處,不敢滿口答應,不能保證能勸動母親,母親那裏其實還好說,關鍵是二弟倆口子,咽不下這口氣。
柳文龍隻能盡量先說服母親,在由母親出麵做主。
柳文龍官職能做到三品,他父親翰林院學士,官職不過五品,柳文龍除了自身才幹外,為人謙恭,頭腦敏銳,他壓低聲同母親道;“如今太子被廢黜,皇上心裏想什麽沒人知道,現在看對六皇子有意栽培,可是六皇子年幼,幾個成年兄長,早立府封王封地,覬覦皇位,即便有中宮皇後背後撐腰,皇後乃女流之輩,不能幹預朝政,六皇子顯然嫩了點,沒有外戚扶持,勢單力孤,將來若有一日皇上駕鶴西去,皇位必有一番爭奪,大皇子、三皇子、四皇子、五皇子鹿死誰手,不得而知,這種時候,不能得罪梁王,家裏的事怎麽都好辦,若母親答應讓他重新歸宗,母親是他嫡母,若他犯錯,母親大可家法懲治,現在一個柳旺德不算什麽,關鍵是柳絮得梁王青眼,實在可說是柳家之福。”
柳老太太被兒子說動,若現在抵死不答應,得罪梁王,萬一被梁王恨上,柳家難保來日就大禍臨頭了。
柳老太太道;“我叫人去叫你媳婦和老二夫妻。”
柳家大太太高氏,二爺柳文成和二太太馬氏,傳喚都到齊了。
幾個人神情緊張,不知老太太突然把大家找來,以為出了什麽大事。
柳老太太看看二兒子柳文成,柳文成腿疾,平常慢行,細看能看出來,快走明顯與常人有異,當年被敬貴妃娘家人下死手打一頓,抬迴來時,人事不醒,請醫調治,好容易命保住了,已屬萬幸,腿落下殘疾,不能參加科考,打擊不小,又極自尊,甚少出門,不出門應酬,平常悶在家裏捧著書本看。
柳老太太心疼二兒子,無奈以大局為重,狠狠心,開口道;“今找你們來,是有一事,方才梁王府的人來,說攆出府的老三那個孽障,生了個好女兒,如今被梁王相中,要娶做王妃,老三那孽畜被柳家從族譜除名,梁王的意思是重新認迴老三,保全他女兒順利坐上妃位,我跟你大哥商量了,把家裏的事先放一放,以大局為重,認下他,歸宗,你們幾個有什麽想法?”
柳家大太太高氏素來賢淑,聽丈夫答應,自然沒什麽說的,不管怎麽說對柳家是好事。
二爺柳文成臉色鐵青,一言不發,二太太馬氏伶牙俐齒,是極厲害的人,當即說道;“論理母親和大哥做主,當媳婦的這話不該說,可是媳婦是柳家人,有的話還是有必要提醒母親和大哥,老三那個混賬,若認迴來,柳家今後還能消停了嗎?夫君的腿是怎麽傷的?當初差點連命都保不住,那時媳婦跟夫君成婚沒幾年,哭得死去活來,差點成了寡婦,幸好命保住了,夫君這些年心裏有多憋屈,媳婦知道,害群之馬好容易清理出去,柳家還要把他請迴來,媳婦不同意。”
馬氏的話義正言辭,柳文龍繞過弟妹,看看二弟,二弟柳文成黑著臉,不說話,意思就是跟他媳婦想法一致,柳文龍明知故問,“二弟,你說說,你心裏是個什麽想法,是跟你媳婦一樣嗎?”
柳文成冷聲道;“這個家是大哥做主,大哥決定的事,兄弟哪還有資格說什麽。”聽話音是不願意,且對自己兄長不滿,柳文龍瞅瞅母親。
老太太會意,慈愛地望著二兒子道;“我知道你心裏的委屈,這些年我看著你委屈,我心裏也不好受。”柳老太太歎口氣,話鋒一轉,“柳家的恩怨,是柳家的家務事,比起外麵大事,家裏的事不算什麽事,我柳家若不答應,勢必得罪梁王,母親老了,倒是沒什麽,怕為兒孫們將來招禍。”
柳老太太說完,柳文成臉色略緩和,低沉聲道;“兒子受點委屈沒什麽,為了柳家闔府人,認迴老三兒子沒意見。”
柳文龍鬆了口氣,馬氏突然道;“不行,不能這樣便宜了老三,他好好沒事,在外麵轉悠一圈又迴來了,可我男人的腿,白白受傷。當年他惹的事,自己跑了,讓別人替他遭殃,那還有天理。”
馬氏咽不下這口氣,丈夫當年是京城有名的才子,嫁給柳學士府,是她夢寐以求的,不出意外,丈夫定能中個進士,那樣就不會像現在依附著兄長過日子,凡事跟在大嫂後麵,看人家臉色行事,馬氏生來要強的性子,跟著丈夫受委屈,雖然現在兒女長大,一想起這件事心裏堵得慌。
柳文龍想起歐陽先生的話,你柳家隻要能認下柳家三房,有什麽要求,盡管提出來。
柳文龍開口道;“弟妹,這樣就認下他,別說兄弟和弟妹不甘心,做大哥的也不甘心,太便宜了老三,為兄有個提議說出來你們看行不行,認下可以,但活罪不能免,家法懲治,後來攆出他以後,為兄打聽過他們娘倆,據說老三很不堪,這也算給他點教訓,省得認下日後胡鬧,劣性不改,給柳家丟臉。”
馬氏杏目圓瞪,“打斷他一條腿,給他點教訓,也算我夫妻這些年委屈出口怨氣。”
柳老太太望著大兒子,“我看老二媳婦說的有理,他好手好腳,一個大活人,又不能拴住他,萬一又出去捅簍子,惹出大禍,無法收場,丟的是柳家的臉。”
“好,那兒子就告訴歐陽先生,柳家的意思。”
商量妥了,柳文龍親自去客棧,找歐陽先生,把柳家的意思說了,歐陽先生滿口答應,說好了,歐陽先生一刻不耽誤,當即,坐船下江南。
一路順風順水,不出幾日,便迴到梁王府,把事情經過報告給梁王。
趙琛總算放了心,派人把柳旺德押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