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絮點點頭,“姐今就搬迴來,不過我們不住這裏,搬迴剪刀胡同老宅住。”
小生子一愣,茫然望著柳絮,半天,低下頭,柳絮故意道;“小生子不高興姐搬迴來,還是不願意搬迴老宅住?”
小生子呐呐地道;“隻要姐跟我們住,住哪裏都行,就是我以後還能不能上學了?”
柳絮笑了,摸摸小生子的頭,肯定地道;“能,姐就是砸鍋賣鐵也供你上學。”
小生子高興起來,“隻要能上學就行。”
這時,柳家管事馮才媳婦進門,聽了一耳朵,懷疑自己是聽錯了,忘了行禮,問:“奴婢方才在門外好像聽大姑娘說要搬家,不是奴婢聽錯了?”
柳絮正想跟她打聲招唿,遂道:“你沒聽錯,我們要迴原來住的地方。”
馮才家的一時懵了,“姑娘說要搬走,那這院子和奴婢們怎麽辦?”
柳絮笑了,“你去王府迴,自然有地方安排你們。”
柳家老宅空了幾個月,柳絮和念琴商議二人先迴去打掃,拾掇幹淨再來接三個孩子。
柳家住的剪刀胡同離這裏稍遠,柳絮和念琴雇了一乘小轎子,坐到剪刀胡同口下轎子,付了轎子錢。
走到自家門口,柳絮嘩啦一聲開鎖,旁邊的門推開,三嬸子探頭往這廂看,看見柳絮很意外,驚喜地道;“柳絮,你迴來了,是迴來看看屋子?”
柳絮拿下大鎖,對三嬸子道;“我們姊弟要搬迴來住,嬸子屋裏坐。”
三嬸子詫異,“柳絮,你不住你舅家了?”
柳絮邊往裏走,早就想好說辭,“我舅家不寬敞,還是迴家住著便宜。”
婦道人家愛打聽,三嬸子跟著她進了院子,刨根問底道;“柳絮,是不是你舅母對你們姊弟不好,可也是,你算你舅對你姊弟好,外甥終究是外姓人,一下子帶進來四張嘴,擱誰都不高興。”
柳絮沒答話,算是默認,這倒好,不用自己費唇舌解釋。
柳絮和念琴進了東間屋,屋子空空的,柳絮搬走前不久新刷的房,看著潔淨,下晌,西照日頭,屋子亮堂堂的,柳絮看著熟悉的地方倍感親切。
三嬸子四周掃了一眼,有點不好意思地道:“柳絮,你看你們這一搬迴來,屋子裏就剩下一鋪炕,什麽家什都沒有,我把拿走的家什給你搬過來。”
說著,就要朝外走,喊她當家的,把拿走的家具再搬迴來,柳絮忙拉住三嬸子,“嬸子既然已搬走,就不用送迴來了,我正好要換新的,我去買好的來使。”
三嬸子才站住,遲疑道;“你嬸子幫你倆錢,你家裏什麽都置辦,需要不少銀子錢。”
“看嬸子說的,我還缺嬸子這倆錢嗎?”柳絮嗔道。
梁王府
絳雪樓上,對著王府大門八幅窗扇敞開,趙琛站在窗前,望著柳絮乘的轎子出了大門,上了官道,王府兩扇大門徐徐關上,趙琛的幽深明亮的雙眸隨之暗淡下來,久久地盯著王府兩扇緊閉的大門。
宮保悄無聲息地進來,窗外刮過一股寒風,帷幔飄蕩,宮保縮了一下肩,屋簷上的雪花隨著凜冽的寒風吹進窗子裏,落在趙琛錦袍上,趙琛恍若沒有知覺,宮保看王爺的背影蕭索,心裏湧起一股酸澀,昨晚絳雪樓裏王爺和表姑娘鬥酒,一幹人熱熱鬧鬧,轉眼人去樓空。
宮保不敢喚王爺,一旁侍女太監摒心靜氣,頷首垂目,連大氣都不敢出。
日影西斜,屋裏的光線暗淡下來,宮保小聲道;“王爺,該用晚膳了。”
沒有迴答,宮保懷疑王爺是否能聽見自己說話。
入夜,絳雪閣裏一團漆黑,空氣凝重壓抑,趙琛的身影被黑暗包圍,清冷孤淒。
沒人敢擾王爺,沒人敢開口勸。
☆、第128章
柳絮和念琴打掃房間,空屋子有陣子沒住人,蒙了一層灰塵,好在大鐵鍋沒送人,灶間門後牆角那口破水缸讓三嬸子男人抬走了,柳絮找了個破臉盆,去院子裏的水井邊提上來一桶水,院子裏靠牆整齊地碼著柴垛,昨晚下雪,今太陽升上來,落在柴垛上的積雪融化,受潮,柳絮好容易引著火,燒了一大鍋滾水,跟念琴兩個把屋子裏的灰塵擦抹幹淨。
屋子拾掇幹淨,柳絮坐在炕上,細數自己全部家當,二三十兩銀子,幾支釵環,家裏所有家什都送三嬸子,送出去的東西不好要迴來,添置新的,零零碎碎的,花費不少。
柳絮粗略算了一下,被褥都是新的,幸好沒送人,當務之急是置辦灶上家夥,水缸、水桶、麵盆、碗碟杯箸,柴米油鹽醬醋茶,沒有炕桌,柳絮趴在炕上,把要買的東西一一列出來,少跑兩趟把東西置齊。
柳絮跟念琴去市場,把日常著緊的東西先添置,按照寫好的清單,雇了個手推平板車,往返兩趟,才置辦齊了,倆人累得東倒西歪。
念琴坐在炕上,不想動彈,“姑娘真是急脾氣,依著奴婢的意思,讓生子他們在那邊住兩日,慢慢拾掇屋子,添置東西。”
柳絮靠在牆上,累得夠嗆,“既然都打算搬出來,多住兩日,讓人多想,好像是賴著不想走似的,反正早晚要搬出來,何必讓人小瞧,我歇一會,去把生子幾個接迴來,你留在家裏做晚飯。”
“姑娘的意思,搬離王府遠了,從此跟王府沒有任何瓜葛,清清靜靜過日子。”念琴跟柳絮日子久了,柳絮的心思多少能了解一些。
柳絮掃了一眼屋子,炕頭缺一對木頭箱子,一個炕桌,一張方桌,和幾把椅子,桌椅盤算著明日找木匠打桌椅板凳,紅木和紫檀木、黃花梨太名貴了,用櫸木即可,既便宜又結實耐用,手頭這點錢,一家人花銷、生子上學使費,夠維持幾年,幾支釵環,變賣了,家裏的日子不算拮據,等安頓下來,想辦法幹點什麽,不能總指著吃老本過活,這是後話。
柳絮去接小生子兄妹,念琴留在家裏做飯,柳絮到了王府後街柳宅,把張才媳婦找來,當著她的麵收拾東西,用一塊半舊的綢麵包袱皮把幾個孩子來時穿的衣衫包上,屋裏別的東西一概不拿。
張才媳婦和奶娘丫鬟不舍三個孩子,寶兒奶娘和柳芽兒的奶娘跟在後麵一直送上轎子,淌眼抹淚的。
柳絮臨上轎前,囑咐張才媳婦,“我走後,你迴王爺,說我們不迴來了,屋子裏的東西我早讓你登記入賬的,你核對好,交給王爺。”
這管家媳婦的男人張才是跟著王爺的,在梁王跟前甚是得臉,倆口子實誠,不偷奸耍滑,梁王才放心地把幾個孩子交給她照管。
張才媳婦萬般不舍,眼圈紅了,“奴婢與哥兒姐兒的緣分太短,一下子說要走,奴婢這心裏不好受。”
柳絮笑笑,安慰她道;“山不轉水轉,說不準何時又相遇了。”
柳宅裏的下人都出來送,看著柳絮幾個轎子走遠,看不見了,才迴去,張才媳婦按照柳絮走時的吩咐,拿出賬冊,把宅子裏的東西點驗,對上賬,把上房的門鎖了,看今天晚,等次日一早走去王府迴梁王。
柳絮姊弟幾個在胡同口下轎子,寶兒和柳芽兒高興往自己院門口跑,柳絮在身後喊,“慢點,別跑摔了。”
冬日,胡同裏冷清,沒什麽人,沒人注意柳家是否又搬迴來。
幾個人一進院,念琴做飯,敞著灶間的門,看見小生子幾個笑著招唿道;“迴來的正好,晚飯做好了。”
念琴蒸了一鍋二米飯,絲瓜炒雞蛋、羊肉蘿卜湯,灶台上放著一個大海碗,裏麵盛著上尖一碗燉小雞,念琴指著道:“這是三嬸子才送過來的,她說冬天沒啥好吃的,把自家喂養的雞殺了。”
柳絮感動,住在這裏的街坊鄰裏都是平常百姓,待人真誠,善良,王府裏鍾鳴鼎食,鎮日勾心鬥角,過得還不如窮日子輕鬆自在。
晚上睡覺時,念琴打熱水給幾個孩子洗腳,柳絮把炕燒得熱熱的,把孩子們脫下的衣裳放到炕頭,明早起來穿著熱乎。
小生子大了,自己睡西屋小火炕上,柳絮和念琴帶著柳芽兒和寶兒睡東屋。
熄燈,不一會,孩子和念琴發出輕微的鼾聲,柳絮卻怎麽也睡不著,腦子裏冷不丁冒出趙琛的身影,明朗炫目的笑容,柳絮心想,我這是怎麽了?無緣無故想起他,這好像還是頭一次夜裏睡不著,竟滿腦子是他的影子,不禁胡思亂想,若自己答應側妃封誥,上有嫡妃,與趙琛二人長相廝守,於理法不合,必遭後宅女人妒,勢必招來禍患,他跟她有緣無分,既然跟趙琛聲名有汙,斷了嫁人的念頭,從此清淨了,鼓打三更,柳絮迷迷糊糊睡去。
次日,張才家的不敢直接找梁王,先去找她男人,她男人尋到宮保,帶著他婆娘見宮保,把這事說了。
柳絮所為,令宮保對她刮目相看,柳家雖窮,柳姑娘有骨氣,不貪圖錢財,凡是屬於王府的東西,連一根針線都沒帶走,若換了別的女人,不用別的,就表姑娘屋裏的東西,就值萬金,挑幾樣拿走,就夠下半輩子過活。
宮保迴到絳雪閣,悄悄上樓,趴著門縫,看王爺和衣躺在臥榻上,天快亮才睡下,裏麵傳來趙琛的聲,“宮保,你進來。”
宮保推開隔扇門,輕手輕腳進去,趙琛坐起來,宮保瞄一眼,王爺眼窩深陷,形容憔悴,麵色不好,心裏直疼,“王爺,您剛睡怎麽就醒了?”
“我一閉上眼,眼前都是柳絮的影子,睡不著。”趙琛扶額,擰眉道。
“又有什麽事?”趙琛似無精打采,沒有往日意氣風發。
“柳家姊弟都搬走了,搬迴原來住的剪刀胡同去了。”宮保小心翼翼地道。
趙琛一愣,“幾時走的?”
“昨就搬走了,王府裏的東西一樣都沒拿,就來時穿的幾件衣物。”
趙琛聽完,神情沮喪,蹙眉闔眼,麵部表情似極度痛苦,宮保跟王爺這些年,從來沒看見王爺這樣苦過,不吃不喝不睡,折磨自己,他不能理解,這是怎麽的孽緣。
趙琛不再開口說話,宮保硬著頭皮道:“王爺,您老昨晚就沒吃東西,奴才叫禦膳房給王爺送點吃的來?”
趙琛搖搖頭,不說話。
柳家
念琴做早飯,柳絮幫寶兒穿衣,疊被,吃過早飯,柳絮對念琴道;“我去找個木工鋪,請木工打桌椅,小生子上官學道遠,一會給他叫個車子。”
“姑娘放心去吧!奴婢知道了。”念琴在灶台上洗碗筷,手腳麻利,也是個恨活的。
柳絮走後,小生子背書包準備上學,念琴把兩個熱乎乎的煮雞子放到她書本裏,囑咐,“餓了吃。”
“不用,我學裏管飯。”小生子不想拿,念琴硬是給他塞進書包裏,“半大小子,多吃,才能長粗實。”
念琴把小生子送到胡同口,替他叫了一輛車,看著車子上了官道,走遠,念琴剛想折迴,就見一乘小轎在她跟前落轎,紫霞從轎子裏走出來。
念琴驚喜,“你怎麽來了?”
“我就不能了看看姑娘和你。”二人見麵,親熱一番,紫霞扯著她的手,“走,帶路我去柳家拜見姑娘。”
念琴一邊帶路一邊道:“姑娘出門有事,等一會就迴來了,可是奇怪,你怎麽出得王府?”
“王妃派我來看看姑娘,順帶著送東西。”紫霞看有人經過就沒說下去。
二人進了柳家小院,紫霞四處看看,院子不大,東西擺放整齊。
邁進屋門,屋內空空的,一個擺設都沒有,連必要的待客桌椅都沒有,紫霞扯扯念琴,“這什麽都沒有怎麽住啊?”
念琴看兩個孩子在西屋裏玩,壓低聲道;“姑娘去置辦了,柳家本來就不寬綽,有個窩就不錯了,從王府空著手出來的,姑娘說了,儉省點,日後還要張羅生計。”
紫霞坐在炕沿邊,眼睛一掃,一目了然,家徒四壁,伸手從懷裏摸出一張銀票,遞給念琴,“拿著,這是王妃讓給表姑娘的。”
念琴看一眼銀票票麵兩千兩,唬了一跳,有點猶豫,這麽大一筆錢,不知該不該收下,想收下,又怕柳絮責怪,紫霞塞在她手裏,“我跟你說,這銀錢有說道,不是王府賬上的,是王妃的私房錢,王府裏的錢財表姑娘不要,這張銀票表姑娘該要,你聽我跟你說。”瞅瞅沒有人,小聲道:“王妃別說是從自己體己錢裏拿出二千兩,就是兩萬兩王妃也樂得願意,表姑娘收下王妃心裏才高興,表姑娘若不要,反倒讓人犯尋思。”
念琴聽她說得是這麽個理,收下銀票,放好,這樣安了王妃的心。
☆、第129章
柳絮在木工鋪訂下桌椅,順帶去布莊扯布,臨近年下,汝陽城大街小巷熱鬧起來,店鋪生意興隆,布莊買*平常好,上至達官貴人下至黎民百姓,上街購物,貧寒人家,每年節下,發狠置幾套新衣,走親戚穿出去體麵。
柳絮盤算著做幾套新被褥,扯幾塊料子,給小生子幾個縫製新衣裳,東西買齊了,往迴走。
柳絮抱著一堆料子和棉花,快走到胡同口,就看見一個女子上了轎子,一晃像是紫霞,沒等她招唿,小轎起轎跑走了。
柳絮進了小院,念琴正掃院子看見,忙扔下手裏的笤帚跑上前把柳絮手裏的東西接過去,邊往屋裏走邊道;“姑娘迴來晚一步,紫霞姐剛才來了,來送銀子。”
柳絮第一個反應是趙琛派她送的,轉念不對,趙琛支使人來該是宮保,“是王妃讓她來的?”
“是,姑娘猜得真準。”念琴進屋,把手上的東西放到炕上,伸出從被褥底下摸出銀票,遞給柳絮。
柳絮接過撩了一眼,心念一動,兩千兩銀票,王妃出手闊綽,不管出於什麽目的,行事為人上真挑不出錯來。
念琴怕柳絮怪罪,忙解釋道;“奴婢本來是不想收的,紫霞姐說這不是王府公中賬上的錢,是王妃的體己錢,姑娘不收下,王妃心難安,奴婢想既然送來了,姑娘日後有不少用錢的地方,替姑娘做主收下了。”
“既然送來了,收下就收下了。”柳絮這一次破例沒有推卻,王妃跟她之間彼此心知肚明,有的話不用擺在明麵上說出來,陳氏這張銀票不乏對她感激之情,八成出於真心,念琴說得對,日後用錢的地方多,生子上學,還有寶兒和柳芽兒將來都需要錢。
農曆臘月二十三,民間習俗祭灶,祭灶日又迎春日。
二十三這日,小生子官學放假一日,柳絮天一亮醒了,看念琴睡得香甜,沒叫醒她,躡手躡腳穿鞋下地,煮了一鍋玉米麵粥,熱了幾個白麵饃饃,有昨晚煮熟幾個鹹雞子,絆了一個鹹蘿卜條,這是三嬸子給的自家醃製的冬天下飯的醃鹹菜。
柳絮準備好早飯,東屋裏有了動靜,好像是念琴和幾個孩子醒了,念琴看旁邊柳絮鋪上空著,細聽灶間有動靜,趕緊穿衣起來,走出來,嗔怪道;“姑娘醒了,不喊奴婢一聲,自己忙活上了。”
小生子一愣,茫然望著柳絮,半天,低下頭,柳絮故意道;“小生子不高興姐搬迴來,還是不願意搬迴老宅住?”
小生子呐呐地道;“隻要姐跟我們住,住哪裏都行,就是我以後還能不能上學了?”
柳絮笑了,摸摸小生子的頭,肯定地道;“能,姐就是砸鍋賣鐵也供你上學。”
小生子高興起來,“隻要能上學就行。”
這時,柳家管事馮才媳婦進門,聽了一耳朵,懷疑自己是聽錯了,忘了行禮,問:“奴婢方才在門外好像聽大姑娘說要搬家,不是奴婢聽錯了?”
柳絮正想跟她打聲招唿,遂道:“你沒聽錯,我們要迴原來住的地方。”
馮才家的一時懵了,“姑娘說要搬走,那這院子和奴婢們怎麽辦?”
柳絮笑了,“你去王府迴,自然有地方安排你們。”
柳家老宅空了幾個月,柳絮和念琴商議二人先迴去打掃,拾掇幹淨再來接三個孩子。
柳家住的剪刀胡同離這裏稍遠,柳絮和念琴雇了一乘小轎子,坐到剪刀胡同口下轎子,付了轎子錢。
走到自家門口,柳絮嘩啦一聲開鎖,旁邊的門推開,三嬸子探頭往這廂看,看見柳絮很意外,驚喜地道;“柳絮,你迴來了,是迴來看看屋子?”
柳絮拿下大鎖,對三嬸子道;“我們姊弟要搬迴來住,嬸子屋裏坐。”
三嬸子詫異,“柳絮,你不住你舅家了?”
柳絮邊往裏走,早就想好說辭,“我舅家不寬敞,還是迴家住著便宜。”
婦道人家愛打聽,三嬸子跟著她進了院子,刨根問底道;“柳絮,是不是你舅母對你們姊弟不好,可也是,你算你舅對你姊弟好,外甥終究是外姓人,一下子帶進來四張嘴,擱誰都不高興。”
柳絮沒答話,算是默認,這倒好,不用自己費唇舌解釋。
柳絮和念琴進了東間屋,屋子空空的,柳絮搬走前不久新刷的房,看著潔淨,下晌,西照日頭,屋子亮堂堂的,柳絮看著熟悉的地方倍感親切。
三嬸子四周掃了一眼,有點不好意思地道:“柳絮,你看你們這一搬迴來,屋子裏就剩下一鋪炕,什麽家什都沒有,我把拿走的家什給你搬過來。”
說著,就要朝外走,喊她當家的,把拿走的家具再搬迴來,柳絮忙拉住三嬸子,“嬸子既然已搬走,就不用送迴來了,我正好要換新的,我去買好的來使。”
三嬸子才站住,遲疑道;“你嬸子幫你倆錢,你家裏什麽都置辦,需要不少銀子錢。”
“看嬸子說的,我還缺嬸子這倆錢嗎?”柳絮嗔道。
梁王府
絳雪樓上,對著王府大門八幅窗扇敞開,趙琛站在窗前,望著柳絮乘的轎子出了大門,上了官道,王府兩扇大門徐徐關上,趙琛的幽深明亮的雙眸隨之暗淡下來,久久地盯著王府兩扇緊閉的大門。
宮保悄無聲息地進來,窗外刮過一股寒風,帷幔飄蕩,宮保縮了一下肩,屋簷上的雪花隨著凜冽的寒風吹進窗子裏,落在趙琛錦袍上,趙琛恍若沒有知覺,宮保看王爺的背影蕭索,心裏湧起一股酸澀,昨晚絳雪樓裏王爺和表姑娘鬥酒,一幹人熱熱鬧鬧,轉眼人去樓空。
宮保不敢喚王爺,一旁侍女太監摒心靜氣,頷首垂目,連大氣都不敢出。
日影西斜,屋裏的光線暗淡下來,宮保小聲道;“王爺,該用晚膳了。”
沒有迴答,宮保懷疑王爺是否能聽見自己說話。
入夜,絳雪閣裏一團漆黑,空氣凝重壓抑,趙琛的身影被黑暗包圍,清冷孤淒。
沒人敢擾王爺,沒人敢開口勸。
☆、第128章
柳絮和念琴打掃房間,空屋子有陣子沒住人,蒙了一層灰塵,好在大鐵鍋沒送人,灶間門後牆角那口破水缸讓三嬸子男人抬走了,柳絮找了個破臉盆,去院子裏的水井邊提上來一桶水,院子裏靠牆整齊地碼著柴垛,昨晚下雪,今太陽升上來,落在柴垛上的積雪融化,受潮,柳絮好容易引著火,燒了一大鍋滾水,跟念琴兩個把屋子裏的灰塵擦抹幹淨。
屋子拾掇幹淨,柳絮坐在炕上,細數自己全部家當,二三十兩銀子,幾支釵環,家裏所有家什都送三嬸子,送出去的東西不好要迴來,添置新的,零零碎碎的,花費不少。
柳絮粗略算了一下,被褥都是新的,幸好沒送人,當務之急是置辦灶上家夥,水缸、水桶、麵盆、碗碟杯箸,柴米油鹽醬醋茶,沒有炕桌,柳絮趴在炕上,把要買的東西一一列出來,少跑兩趟把東西置齊。
柳絮跟念琴去市場,把日常著緊的東西先添置,按照寫好的清單,雇了個手推平板車,往返兩趟,才置辦齊了,倆人累得東倒西歪。
念琴坐在炕上,不想動彈,“姑娘真是急脾氣,依著奴婢的意思,讓生子他們在那邊住兩日,慢慢拾掇屋子,添置東西。”
柳絮靠在牆上,累得夠嗆,“既然都打算搬出來,多住兩日,讓人多想,好像是賴著不想走似的,反正早晚要搬出來,何必讓人小瞧,我歇一會,去把生子幾個接迴來,你留在家裏做晚飯。”
“姑娘的意思,搬離王府遠了,從此跟王府沒有任何瓜葛,清清靜靜過日子。”念琴跟柳絮日子久了,柳絮的心思多少能了解一些。
柳絮掃了一眼屋子,炕頭缺一對木頭箱子,一個炕桌,一張方桌,和幾把椅子,桌椅盤算著明日找木匠打桌椅板凳,紅木和紫檀木、黃花梨太名貴了,用櫸木即可,既便宜又結實耐用,手頭這點錢,一家人花銷、生子上學使費,夠維持幾年,幾支釵環,變賣了,家裏的日子不算拮據,等安頓下來,想辦法幹點什麽,不能總指著吃老本過活,這是後話。
柳絮去接小生子兄妹,念琴留在家裏做飯,柳絮到了王府後街柳宅,把張才媳婦找來,當著她的麵收拾東西,用一塊半舊的綢麵包袱皮把幾個孩子來時穿的衣衫包上,屋裏別的東西一概不拿。
張才媳婦和奶娘丫鬟不舍三個孩子,寶兒奶娘和柳芽兒的奶娘跟在後麵一直送上轎子,淌眼抹淚的。
柳絮臨上轎前,囑咐張才媳婦,“我走後,你迴王爺,說我們不迴來了,屋子裏的東西我早讓你登記入賬的,你核對好,交給王爺。”
這管家媳婦的男人張才是跟著王爺的,在梁王跟前甚是得臉,倆口子實誠,不偷奸耍滑,梁王才放心地把幾個孩子交給她照管。
張才媳婦萬般不舍,眼圈紅了,“奴婢與哥兒姐兒的緣分太短,一下子說要走,奴婢這心裏不好受。”
柳絮笑笑,安慰她道;“山不轉水轉,說不準何時又相遇了。”
柳宅裏的下人都出來送,看著柳絮幾個轎子走遠,看不見了,才迴去,張才媳婦按照柳絮走時的吩咐,拿出賬冊,把宅子裏的東西點驗,對上賬,把上房的門鎖了,看今天晚,等次日一早走去王府迴梁王。
柳絮姊弟幾個在胡同口下轎子,寶兒和柳芽兒高興往自己院門口跑,柳絮在身後喊,“慢點,別跑摔了。”
冬日,胡同裏冷清,沒什麽人,沒人注意柳家是否又搬迴來。
幾個人一進院,念琴做飯,敞著灶間的門,看見小生子幾個笑著招唿道;“迴來的正好,晚飯做好了。”
念琴蒸了一鍋二米飯,絲瓜炒雞蛋、羊肉蘿卜湯,灶台上放著一個大海碗,裏麵盛著上尖一碗燉小雞,念琴指著道:“這是三嬸子才送過來的,她說冬天沒啥好吃的,把自家喂養的雞殺了。”
柳絮感動,住在這裏的街坊鄰裏都是平常百姓,待人真誠,善良,王府裏鍾鳴鼎食,鎮日勾心鬥角,過得還不如窮日子輕鬆自在。
晚上睡覺時,念琴打熱水給幾個孩子洗腳,柳絮把炕燒得熱熱的,把孩子們脫下的衣裳放到炕頭,明早起來穿著熱乎。
小生子大了,自己睡西屋小火炕上,柳絮和念琴帶著柳芽兒和寶兒睡東屋。
熄燈,不一會,孩子和念琴發出輕微的鼾聲,柳絮卻怎麽也睡不著,腦子裏冷不丁冒出趙琛的身影,明朗炫目的笑容,柳絮心想,我這是怎麽了?無緣無故想起他,這好像還是頭一次夜裏睡不著,竟滿腦子是他的影子,不禁胡思亂想,若自己答應側妃封誥,上有嫡妃,與趙琛二人長相廝守,於理法不合,必遭後宅女人妒,勢必招來禍患,他跟她有緣無分,既然跟趙琛聲名有汙,斷了嫁人的念頭,從此清淨了,鼓打三更,柳絮迷迷糊糊睡去。
次日,張才家的不敢直接找梁王,先去找她男人,她男人尋到宮保,帶著他婆娘見宮保,把這事說了。
柳絮所為,令宮保對她刮目相看,柳家雖窮,柳姑娘有骨氣,不貪圖錢財,凡是屬於王府的東西,連一根針線都沒帶走,若換了別的女人,不用別的,就表姑娘屋裏的東西,就值萬金,挑幾樣拿走,就夠下半輩子過活。
宮保迴到絳雪閣,悄悄上樓,趴著門縫,看王爺和衣躺在臥榻上,天快亮才睡下,裏麵傳來趙琛的聲,“宮保,你進來。”
宮保推開隔扇門,輕手輕腳進去,趙琛坐起來,宮保瞄一眼,王爺眼窩深陷,形容憔悴,麵色不好,心裏直疼,“王爺,您剛睡怎麽就醒了?”
“我一閉上眼,眼前都是柳絮的影子,睡不著。”趙琛扶額,擰眉道。
“又有什麽事?”趙琛似無精打采,沒有往日意氣風發。
“柳家姊弟都搬走了,搬迴原來住的剪刀胡同去了。”宮保小心翼翼地道。
趙琛一愣,“幾時走的?”
“昨就搬走了,王府裏的東西一樣都沒拿,就來時穿的幾件衣物。”
趙琛聽完,神情沮喪,蹙眉闔眼,麵部表情似極度痛苦,宮保跟王爺這些年,從來沒看見王爺這樣苦過,不吃不喝不睡,折磨自己,他不能理解,這是怎麽的孽緣。
趙琛不再開口說話,宮保硬著頭皮道:“王爺,您老昨晚就沒吃東西,奴才叫禦膳房給王爺送點吃的來?”
趙琛搖搖頭,不說話。
柳家
念琴做早飯,柳絮幫寶兒穿衣,疊被,吃過早飯,柳絮對念琴道;“我去找個木工鋪,請木工打桌椅,小生子上官學道遠,一會給他叫個車子。”
“姑娘放心去吧!奴婢知道了。”念琴在灶台上洗碗筷,手腳麻利,也是個恨活的。
柳絮走後,小生子背書包準備上學,念琴把兩個熱乎乎的煮雞子放到她書本裏,囑咐,“餓了吃。”
“不用,我學裏管飯。”小生子不想拿,念琴硬是給他塞進書包裏,“半大小子,多吃,才能長粗實。”
念琴把小生子送到胡同口,替他叫了一輛車,看著車子上了官道,走遠,念琴剛想折迴,就見一乘小轎在她跟前落轎,紫霞從轎子裏走出來。
念琴驚喜,“你怎麽來了?”
“我就不能了看看姑娘和你。”二人見麵,親熱一番,紫霞扯著她的手,“走,帶路我去柳家拜見姑娘。”
念琴一邊帶路一邊道:“姑娘出門有事,等一會就迴來了,可是奇怪,你怎麽出得王府?”
“王妃派我來看看姑娘,順帶著送東西。”紫霞看有人經過就沒說下去。
二人進了柳家小院,紫霞四處看看,院子不大,東西擺放整齊。
邁進屋門,屋內空空的,一個擺設都沒有,連必要的待客桌椅都沒有,紫霞扯扯念琴,“這什麽都沒有怎麽住啊?”
念琴看兩個孩子在西屋裏玩,壓低聲道;“姑娘去置辦了,柳家本來就不寬綽,有個窩就不錯了,從王府空著手出來的,姑娘說了,儉省點,日後還要張羅生計。”
紫霞坐在炕沿邊,眼睛一掃,一目了然,家徒四壁,伸手從懷裏摸出一張銀票,遞給念琴,“拿著,這是王妃讓給表姑娘的。”
念琴看一眼銀票票麵兩千兩,唬了一跳,有點猶豫,這麽大一筆錢,不知該不該收下,想收下,又怕柳絮責怪,紫霞塞在她手裏,“我跟你說,這銀錢有說道,不是王府賬上的,是王妃的私房錢,王府裏的錢財表姑娘不要,這張銀票表姑娘該要,你聽我跟你說。”瞅瞅沒有人,小聲道:“王妃別說是從自己體己錢裏拿出二千兩,就是兩萬兩王妃也樂得願意,表姑娘收下王妃心裏才高興,表姑娘若不要,反倒讓人犯尋思。”
念琴聽她說得是這麽個理,收下銀票,放好,這樣安了王妃的心。
☆、第129章
柳絮在木工鋪訂下桌椅,順帶去布莊扯布,臨近年下,汝陽城大街小巷熱鬧起來,店鋪生意興隆,布莊買*平常好,上至達官貴人下至黎民百姓,上街購物,貧寒人家,每年節下,發狠置幾套新衣,走親戚穿出去體麵。
柳絮盤算著做幾套新被褥,扯幾塊料子,給小生子幾個縫製新衣裳,東西買齊了,往迴走。
柳絮抱著一堆料子和棉花,快走到胡同口,就看見一個女子上了轎子,一晃像是紫霞,沒等她招唿,小轎起轎跑走了。
柳絮進了小院,念琴正掃院子看見,忙扔下手裏的笤帚跑上前把柳絮手裏的東西接過去,邊往屋裏走邊道;“姑娘迴來晚一步,紫霞姐剛才來了,來送銀子。”
柳絮第一個反應是趙琛派她送的,轉念不對,趙琛支使人來該是宮保,“是王妃讓她來的?”
“是,姑娘猜得真準。”念琴進屋,把手上的東西放到炕上,伸出從被褥底下摸出銀票,遞給柳絮。
柳絮接過撩了一眼,心念一動,兩千兩銀票,王妃出手闊綽,不管出於什麽目的,行事為人上真挑不出錯來。
念琴怕柳絮怪罪,忙解釋道;“奴婢本來是不想收的,紫霞姐說這不是王府公中賬上的錢,是王妃的體己錢,姑娘不收下,王妃心難安,奴婢想既然送來了,姑娘日後有不少用錢的地方,替姑娘做主收下了。”
“既然送來了,收下就收下了。”柳絮這一次破例沒有推卻,王妃跟她之間彼此心知肚明,有的話不用擺在明麵上說出來,陳氏這張銀票不乏對她感激之情,八成出於真心,念琴說得對,日後用錢的地方多,生子上學,還有寶兒和柳芽兒將來都需要錢。
農曆臘月二十三,民間習俗祭灶,祭灶日又迎春日。
二十三這日,小生子官學放假一日,柳絮天一亮醒了,看念琴睡得香甜,沒叫醒她,躡手躡腳穿鞋下地,煮了一鍋玉米麵粥,熱了幾個白麵饃饃,有昨晚煮熟幾個鹹雞子,絆了一個鹹蘿卜條,這是三嬸子給的自家醃製的冬天下飯的醃鹹菜。
柳絮準備好早飯,東屋裏有了動靜,好像是念琴和幾個孩子醒了,念琴看旁邊柳絮鋪上空著,細聽灶間有動靜,趕緊穿衣起來,走出來,嗔怪道;“姑娘醒了,不喊奴婢一聲,自己忙活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