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占山在抗大的人生修煉從此就開始了。
他像變了個人似的,脾氣收斂了,髒話狠話也少了,一副文縐縐的樣子。他雖然生得人高馬大,麵容卻極是白淨,於是被一幫糙漢子戲稱為“小白臉”。
任誰也沒有想到,這個小白臉居然像藏在布袋裏的錐子一樣,漸漸露出了鋒芒……
上幹隊實行教員駐隊製,隊幹部兼任軍政教員,或是軍政教員兼任隊幹部,上課時也是全副武裝,槍支、子彈、手榴彈隨身攜帶,完全是學習、戰鬥、生活一體化。
負責文化課的隊長兼教員杜平齋最近有點煩……
這批隊員的底子極差,大部分一天學也沒上過,對他們來說,上文化課簡直比抱著炸藥包炸碉堡都難。
深秋的陽光懶洋洋地灑在大地上,身著灰棉軍裝的上幹隊隊員,在已收割完畢的田野上席地而坐,他們剛剛完成了20裏急行軍,隨即開始上文化課。
杜平齋在黑板上工工整整地寫下兩行大字,隨即開始教大家詠讀……
“同誌們!請跟我念……八路軍——”
“八路軍——”
“共產主義——”
“共產主義——”
眾人伸長脖子,認認真真地跟著詠讀,唯獨孟占山卻耷拉著腦袋,偷看著一本小冊子。
這段時間的教學,效果極不理想,尤其是兩個老大難讓杜平齋深感頭痛,一個是郭勝利,另一個就是孟占山。
郭勝利還好,至少態度積極,總是坐在第一排,上課也目不轉睛,就是記憶力差點,今天學五個,明天能忘掉三個。
那個叫孟占山的就讓人無語了,總是坐在最後一排,或神遊天外,或低頭打量著什麽,完全不求上進。
可杜平齋卻不便批評二人,畢竟都是營團級幹部,自尊心強,而且班上有一條不成文的規矩,每次小測的最後兩名都要負責搬運教具——黑板和書箱。
為了適應教學,黑板都是能拆裝的,平時拆開攜帶,拚起來就能上課。還特別製作了活動書箱,平時放開就是書架,一有情況馬上就能合成書箱。
而這兩樣,總是雷打不動的由千年老二郭勝利和倒數第一孟占山搬運,人家已經在受罰了,而且幹的挺好,怎麽好意思再批評人家呢?
杜平齋平時給兩人補習過多次,可昰收效甚微,他在哀歎之餘隻能徒唿無奈。
他做夢也沒有想到,有一天,這兩個人會成為他的神兵利器……
一段時間以後,學校為了檢驗教學效果,組織上幹隊和第五大隊進行了一場教學比賽,幾位校領導都親臨校閱。
杜平齋和幾個隊幹部心裏直打鼓,第五大隊是由連排級幹部組成的大隊,隊伍年輕,人也多,上幹隊能扛得住嗎?
深秋的打穀場上,抗大校歌和抗戰歌曲此起彼伏,校領導在大隊領導的陪同下魚貫而入,在臨時搭建的主席台上一一落座,隊員們大聲鼓掌,熱鬧非凡。
誰也沒有想到,比賽竟會進行的異常膠著……
在武裝越野比賽中,上幹隊輸給了第五大隊,可在拚刺比賽中,上幹隊卻憑著孟占山和郭勝利的高超身手戰勝了對手。
接下來的文化課比賽,上幹隊在寫字比賽中敗給了對手,卻在識字比賽中又扳迴一城。
二比二平,雙方都可接受,幾個隊幹部都長長地出了一口氣。
可出乎意料的是,校領導卻推出了一道加試題——
比拚“殺敵報國”詩句。
此題頗有難度,雙方都誌在必得,題目一出,雙方就擦出了火花,你來我往的爭得好不熱鬧——
第五大隊:“僵臥孤村不自哀,尚思為國戍輪台。”
上幹隊:“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第五大隊:“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上幹隊:“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
……
兩隊都有能人,不斷有學員昂然而起,大聲詠出詩句,雙反你來我往一連戰了十幾個迴合。每詠出一句,畢業於燕大的政教科科長鄭文卿就大聲點評……
“好!這是宋代陸遊的詩,老人家年邁之時,尚思為國戍守邊疆,這是何等的愛國熱忱和拳拳赤子之心……”
“好!這首詩是宋代的文天祥寫的,詩人欲用自己的鮮血和生命來報效國家,以求流芳史冊,這是何等的壯懷激烈和感天動地……”
“好!這首詩是唐代的王昌齡寫的,字裏行間流露出一種超然的勇氣和強烈的報國之誌……”
”好!這首詩也是王昌齡寫的,戰士們金甲磨破,報國之心卻絲毫末減,在大漠裏誓破樓蘭,這是何等的壯誌淩雲!……”
所有學員都激動地聆聽著鄭科長的點評,這些詩句以雷霆火燃之筆,不斷激發著學員們的愛國熱情,讓他們熱血沸騰……
“好!”
“太好了!”
“寫的好!”
學員們激動地歡唿著,喝彩聲此起彼伏……
隊幹部們忽然就意識到了校領導加試此題的意圖,這些詩句或激情悲壯,或慷慨激昂,令人對先賢們肅然起敬,最大限度地激發了學員們的愛國熱情,實在是用意深遠。
每出一句,現場都掌聲雷動,比賽完全進入到白熱化階段……
然而,雙方的對戰,也己到了分勝負的時候——
輪到第五大隊了,一眾學員交頭接耳,足足有兩分鍾,終於有一個學員站了起來:
“壯誌饑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
“好!——”
現場歡聲雷動。
“好,很好!”鄭科長大聲點評,“這是我們嶽武穆的遺篇,字裏行間透露著將軍殺敵報國的雄心壯誌和杠杠的軍人血性,令人肅然起敬。”
輪到上幹隊了,隊員們一個個苦思冥想,卻沒有任何動靜……
“還有一分鍾!”
鄭科長的倒計時聲,讓杜平齋緊張的快要喘不過氣來。
終於有一名學員“唰”的一下站了起來,朗聲道:
“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薦軒轅。”
眾人一愣,上幹隊的幹部更是一驚,眼前昂立的居然是千年老二郭勝利,這家夥突然冒出這麽一句,聽起來相當耳生,不知是對是錯。
一旦錯了,可就輸掉比賽了。
就在這扣人心弦的時刻,耳邊突然傳來鄭科長洪亮的叫好聲:
“好!好一個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薦軒轅!……
這位同學,看來你涉獵非常廣啊!這是魯迅先生的《自提小像》,軒轅是指中華民族……
我以我血薦軒轅,這是何等的慷慨激昂,何等的震耳發聵!
魯迅先生同帝國主義做鬥爭的勇氣和為國捐軀的大無畏精神躍然紙上。”
“好——”
“厲害!”
“牛氣!郭勝利!”
台下滿堂喝彩!
掌聲如雷!
郭勝利立正敬禮,得意的一塌糊塗。
壓力,又迴到了第五大隊身上……
第五大隊的學員陷入了長考,然而,一直到鄭科長宣布超時,他們再也沒有再發一聲。
第五大隊的幹部們又是失望又是搖頭。
鄭科長的聲音再次響起:
“下麵,就看上幹隊的了,如果對不出,雙方就打平……
如果再多對一句,上幹隊就能獲得勝利!”
現場的氣氛突然就緊張到了極點,所有目光都集中到了上幹隊身上,隊員們全都屏氣凝神,全神貫注地陷入了思考。
然而,卻久久無人作答。
難不成,又成了平局?
連觀眾都看急了:
“加油!上幹隊!”
“上幹隊!加油!”
“還有最後十秒鍾……”鄭科長的聲音緩緩響起。
忽然,一人洵洵而起,長身而立,利劍般的濃眉一挑,字正腔圓地吐出了一句:
“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
在場的眾人,
忽然就楞住了……
視死忽如歸,聽起來耳熟,可是整個詩句聽起來卻是陌生的……
“這是什麽詩?”
“沒聽說過啊……”
“就是,有這樣的詩嗎?”
觀眾們議論紛紛,都是一臉的茫然。很快,大家的目光都集中到了鄭科長身上……
感受到眾人灼灼的目光,鄭科長卻一反常態,沉思了好一會兒,卻苦笑著搖了搖頭:
“很抱歉,同誌們……
這句詩聽起來耳熟,可我卻想不起它們的出處……
但是,我覺得這句詩雖然用詞簡單,卻是於無聲處聽驚雷,已經達到了返璞歸真的效果。”
“啊?——”
眾人一片驚唿,臉上滿是震驚和質疑……
“我想,還是讓這位同誌親自來說說吧。”
鄭科長此言一出,大夥詫異的同時,又紛紛把目光轉向孟占山。
眼見大家瞧向自己,孟占山隻好開口,他說的很快,也很平和:
“同誌們,我詠讀的是三國時曹植的《白馬篇》,全詩很長,我也背不下來,但是我卻獨獨記住了最後四句……
名編壯士籍,不得中顧私,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
意思是說,既然被編入了壯士的行列,就不應該有什麽私心,要隨時準備為國獻身,把死看作是迴家一樣從容。
我之所以喜歡它,是因為它很直白……作為軍人,殺敵報國乃是份內之事,我們應該把死看作是迴家一樣從容。
此詩很好,好就好在它的直白和淡定,我個人認為,從容淡定比慷慨激昂更為重要,它能使我們臨敵不亂,更好地發揮自身的戰鬥力。
我的話完了……”
孟占山說的很快,也很平靜,人們沒有鼓掌,也沒有歡唿,而是陷入了一片沉思……
他的話太仙了,和剛才的氣氛格格不入……
隨之而來的是一片低低的討論聲,人們或是皺眉,或是點頭,或是交頭接耳……
“啪啪啪——啪啪啪——”
主席台上忽然傳來清脆的掌聲,放眼望去,何大校長居然親自站了起來,他不但自顧自地鼓起掌來,而且目光灼灼。
“……”
眾人都驚呆了,大家你望望我,我望望你,全是一副不解的神情。
“嗯,嗯嗯。”
何校長清了清嗓子,聲音異常清晰:
“同誌們,我以為,剛才這位同誌說的非常好……好都好到出乎我的預料……
同誌們,我們泱泱華夏,古往今來多少仁人誌士為了保家衛國拋頭顱灑熱血,他們或慷慨激昂,或氣壯山河,或英勇無畏,或一往無前……
這些,從剛才的那些詩句裏我們就能體會到,而且,也是我們應該學習的……
可是同誌們,我們是軍人,更是指揮員!我們需要激情,需要勇敢,卻更需要沉著和鎮定!……
勇敢不是魯莽,隻有頭腦冷靜的勇敢,才是最有效的勇敢!……
我希望,從我們分校走出去的學員,將來都能成為一名大智大勇的人,而不是一名莽夫……
隻有做到視死如歸,才能在戰場上保持從容和鎮定,才能多打勝仗!……
從這一點上來說,剛才那位學員帶給了大家更多的東西,甚至超出了我們的預期!……
讓我們以掌聲謝謝他!……”
“嘩嘩嘩——”
台下掌聲雷動,而且經久不息……
他像變了個人似的,脾氣收斂了,髒話狠話也少了,一副文縐縐的樣子。他雖然生得人高馬大,麵容卻極是白淨,於是被一幫糙漢子戲稱為“小白臉”。
任誰也沒有想到,這個小白臉居然像藏在布袋裏的錐子一樣,漸漸露出了鋒芒……
上幹隊實行教員駐隊製,隊幹部兼任軍政教員,或是軍政教員兼任隊幹部,上課時也是全副武裝,槍支、子彈、手榴彈隨身攜帶,完全是學習、戰鬥、生活一體化。
負責文化課的隊長兼教員杜平齋最近有點煩……
這批隊員的底子極差,大部分一天學也沒上過,對他們來說,上文化課簡直比抱著炸藥包炸碉堡都難。
深秋的陽光懶洋洋地灑在大地上,身著灰棉軍裝的上幹隊隊員,在已收割完畢的田野上席地而坐,他們剛剛完成了20裏急行軍,隨即開始上文化課。
杜平齋在黑板上工工整整地寫下兩行大字,隨即開始教大家詠讀……
“同誌們!請跟我念……八路軍——”
“八路軍——”
“共產主義——”
“共產主義——”
眾人伸長脖子,認認真真地跟著詠讀,唯獨孟占山卻耷拉著腦袋,偷看著一本小冊子。
這段時間的教學,效果極不理想,尤其是兩個老大難讓杜平齋深感頭痛,一個是郭勝利,另一個就是孟占山。
郭勝利還好,至少態度積極,總是坐在第一排,上課也目不轉睛,就是記憶力差點,今天學五個,明天能忘掉三個。
那個叫孟占山的就讓人無語了,總是坐在最後一排,或神遊天外,或低頭打量著什麽,完全不求上進。
可杜平齋卻不便批評二人,畢竟都是營團級幹部,自尊心強,而且班上有一條不成文的規矩,每次小測的最後兩名都要負責搬運教具——黑板和書箱。
為了適應教學,黑板都是能拆裝的,平時拆開攜帶,拚起來就能上課。還特別製作了活動書箱,平時放開就是書架,一有情況馬上就能合成書箱。
而這兩樣,總是雷打不動的由千年老二郭勝利和倒數第一孟占山搬運,人家已經在受罰了,而且幹的挺好,怎麽好意思再批評人家呢?
杜平齋平時給兩人補習過多次,可昰收效甚微,他在哀歎之餘隻能徒唿無奈。
他做夢也沒有想到,有一天,這兩個人會成為他的神兵利器……
一段時間以後,學校為了檢驗教學效果,組織上幹隊和第五大隊進行了一場教學比賽,幾位校領導都親臨校閱。
杜平齋和幾個隊幹部心裏直打鼓,第五大隊是由連排級幹部組成的大隊,隊伍年輕,人也多,上幹隊能扛得住嗎?
深秋的打穀場上,抗大校歌和抗戰歌曲此起彼伏,校領導在大隊領導的陪同下魚貫而入,在臨時搭建的主席台上一一落座,隊員們大聲鼓掌,熱鬧非凡。
誰也沒有想到,比賽竟會進行的異常膠著……
在武裝越野比賽中,上幹隊輸給了第五大隊,可在拚刺比賽中,上幹隊卻憑著孟占山和郭勝利的高超身手戰勝了對手。
接下來的文化課比賽,上幹隊在寫字比賽中敗給了對手,卻在識字比賽中又扳迴一城。
二比二平,雙方都可接受,幾個隊幹部都長長地出了一口氣。
可出乎意料的是,校領導卻推出了一道加試題——
比拚“殺敵報國”詩句。
此題頗有難度,雙方都誌在必得,題目一出,雙方就擦出了火花,你來我往的爭得好不熱鬧——
第五大隊:“僵臥孤村不自哀,尚思為國戍輪台。”
上幹隊:“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第五大隊:“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上幹隊:“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
……
兩隊都有能人,不斷有學員昂然而起,大聲詠出詩句,雙反你來我往一連戰了十幾個迴合。每詠出一句,畢業於燕大的政教科科長鄭文卿就大聲點評……
“好!這是宋代陸遊的詩,老人家年邁之時,尚思為國戍守邊疆,這是何等的愛國熱忱和拳拳赤子之心……”
“好!這首詩是宋代的文天祥寫的,詩人欲用自己的鮮血和生命來報效國家,以求流芳史冊,這是何等的壯懷激烈和感天動地……”
“好!這首詩是唐代的王昌齡寫的,字裏行間流露出一種超然的勇氣和強烈的報國之誌……”
”好!這首詩也是王昌齡寫的,戰士們金甲磨破,報國之心卻絲毫末減,在大漠裏誓破樓蘭,這是何等的壯誌淩雲!……”
所有學員都激動地聆聽著鄭科長的點評,這些詩句以雷霆火燃之筆,不斷激發著學員們的愛國熱情,讓他們熱血沸騰……
“好!”
“太好了!”
“寫的好!”
學員們激動地歡唿著,喝彩聲此起彼伏……
隊幹部們忽然就意識到了校領導加試此題的意圖,這些詩句或激情悲壯,或慷慨激昂,令人對先賢們肅然起敬,最大限度地激發了學員們的愛國熱情,實在是用意深遠。
每出一句,現場都掌聲雷動,比賽完全進入到白熱化階段……
然而,雙方的對戰,也己到了分勝負的時候——
輪到第五大隊了,一眾學員交頭接耳,足足有兩分鍾,終於有一個學員站了起來:
“壯誌饑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
“好!——”
現場歡聲雷動。
“好,很好!”鄭科長大聲點評,“這是我們嶽武穆的遺篇,字裏行間透露著將軍殺敵報國的雄心壯誌和杠杠的軍人血性,令人肅然起敬。”
輪到上幹隊了,隊員們一個個苦思冥想,卻沒有任何動靜……
“還有一分鍾!”
鄭科長的倒計時聲,讓杜平齋緊張的快要喘不過氣來。
終於有一名學員“唰”的一下站了起來,朗聲道:
“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薦軒轅。”
眾人一愣,上幹隊的幹部更是一驚,眼前昂立的居然是千年老二郭勝利,這家夥突然冒出這麽一句,聽起來相當耳生,不知是對是錯。
一旦錯了,可就輸掉比賽了。
就在這扣人心弦的時刻,耳邊突然傳來鄭科長洪亮的叫好聲:
“好!好一個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薦軒轅!……
這位同學,看來你涉獵非常廣啊!這是魯迅先生的《自提小像》,軒轅是指中華民族……
我以我血薦軒轅,這是何等的慷慨激昂,何等的震耳發聵!
魯迅先生同帝國主義做鬥爭的勇氣和為國捐軀的大無畏精神躍然紙上。”
“好——”
“厲害!”
“牛氣!郭勝利!”
台下滿堂喝彩!
掌聲如雷!
郭勝利立正敬禮,得意的一塌糊塗。
壓力,又迴到了第五大隊身上……
第五大隊的學員陷入了長考,然而,一直到鄭科長宣布超時,他們再也沒有再發一聲。
第五大隊的幹部們又是失望又是搖頭。
鄭科長的聲音再次響起:
“下麵,就看上幹隊的了,如果對不出,雙方就打平……
如果再多對一句,上幹隊就能獲得勝利!”
現場的氣氛突然就緊張到了極點,所有目光都集中到了上幹隊身上,隊員們全都屏氣凝神,全神貫注地陷入了思考。
然而,卻久久無人作答。
難不成,又成了平局?
連觀眾都看急了:
“加油!上幹隊!”
“上幹隊!加油!”
“還有最後十秒鍾……”鄭科長的聲音緩緩響起。
忽然,一人洵洵而起,長身而立,利劍般的濃眉一挑,字正腔圓地吐出了一句:
“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
在場的眾人,
忽然就楞住了……
視死忽如歸,聽起來耳熟,可是整個詩句聽起來卻是陌生的……
“這是什麽詩?”
“沒聽說過啊……”
“就是,有這樣的詩嗎?”
觀眾們議論紛紛,都是一臉的茫然。很快,大家的目光都集中到了鄭科長身上……
感受到眾人灼灼的目光,鄭科長卻一反常態,沉思了好一會兒,卻苦笑著搖了搖頭:
“很抱歉,同誌們……
這句詩聽起來耳熟,可我卻想不起它們的出處……
但是,我覺得這句詩雖然用詞簡單,卻是於無聲處聽驚雷,已經達到了返璞歸真的效果。”
“啊?——”
眾人一片驚唿,臉上滿是震驚和質疑……
“我想,還是讓這位同誌親自來說說吧。”
鄭科長此言一出,大夥詫異的同時,又紛紛把目光轉向孟占山。
眼見大家瞧向自己,孟占山隻好開口,他說的很快,也很平和:
“同誌們,我詠讀的是三國時曹植的《白馬篇》,全詩很長,我也背不下來,但是我卻獨獨記住了最後四句……
名編壯士籍,不得中顧私,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
意思是說,既然被編入了壯士的行列,就不應該有什麽私心,要隨時準備為國獻身,把死看作是迴家一樣從容。
我之所以喜歡它,是因為它很直白……作為軍人,殺敵報國乃是份內之事,我們應該把死看作是迴家一樣從容。
此詩很好,好就好在它的直白和淡定,我個人認為,從容淡定比慷慨激昂更為重要,它能使我們臨敵不亂,更好地發揮自身的戰鬥力。
我的話完了……”
孟占山說的很快,也很平靜,人們沒有鼓掌,也沒有歡唿,而是陷入了一片沉思……
他的話太仙了,和剛才的氣氛格格不入……
隨之而來的是一片低低的討論聲,人們或是皺眉,或是點頭,或是交頭接耳……
“啪啪啪——啪啪啪——”
主席台上忽然傳來清脆的掌聲,放眼望去,何大校長居然親自站了起來,他不但自顧自地鼓起掌來,而且目光灼灼。
“……”
眾人都驚呆了,大家你望望我,我望望你,全是一副不解的神情。
“嗯,嗯嗯。”
何校長清了清嗓子,聲音異常清晰:
“同誌們,我以為,剛才這位同誌說的非常好……好都好到出乎我的預料……
同誌們,我們泱泱華夏,古往今來多少仁人誌士為了保家衛國拋頭顱灑熱血,他們或慷慨激昂,或氣壯山河,或英勇無畏,或一往無前……
這些,從剛才的那些詩句裏我們就能體會到,而且,也是我們應該學習的……
可是同誌們,我們是軍人,更是指揮員!我們需要激情,需要勇敢,卻更需要沉著和鎮定!……
勇敢不是魯莽,隻有頭腦冷靜的勇敢,才是最有效的勇敢!……
我希望,從我們分校走出去的學員,將來都能成為一名大智大勇的人,而不是一名莽夫……
隻有做到視死如歸,才能在戰場上保持從容和鎮定,才能多打勝仗!……
從這一點上來說,剛才那位學員帶給了大家更多的東西,甚至超出了我們的預期!……
讓我們以掌聲謝謝他!……”
“嘩嘩嘩——”
台下掌聲雷動,而且經久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