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謝王妃能告訴我這麽多,讓我去徐州前心裏有個準備。”湖陽郡主答應嫁給尚喆時,就想到尚家的這潭水未必好趟,現在得了盧八娘的指點,比收到一大筆添妝還要感激,她不由得想到,先前陶夫人一直沒有養大兒子是不是有人從中做梗?自己嫁過去會不會也有人希望自己不要生子?蔣夫人能不能為難自己?


    就在這時,盧八娘似乎知道她在想什麽,笑道:“尚家人口雖雜,不過郡主去了倒也不必擔憂。畢竟是郡主身份,尚家並不敢怠慢,再者有十七郎在淮北,任誰也不敢對姐姐不敬的。”


    皇權不振,就是公主也有不受夫家待見的,郡主的頭銜能有什麽用?但是湖陽郡主卻明白,十七郎確實是自己的底氣,自己之所以嫁給尚喆,正是因為這個原因。她由衷地說:“女人在夫家過得好不好,不隻看自己,更要看娘家。隻要十七郎在淮北立得住,我在尚家自然過得好。”


    湖陽郡主過來原本是受尚喆所托,到盧八娘這裏吹吹風,想得到十七郎的支持,幫忙尚喆奪得尚家的大權。盧八娘的所言所行讓她相信,十七郎確實是肯幫自己的,這已經讓她十分歡欣鼓舞了。


    但湖陽郡主不是十幾歲的少女,生活已經教會了她很多知識,所以在京城時她理智地與十七郎保持不錯的關係,現在已經得到了迴報。但她明白,就是從父王母妃那裏,她也沒有得到過不計迴報的愛,而所謂的丈夫、婆家,更不可能真心為媳婦著想,至於十七郎,隻是她的異母弟弟,沒道理無緣無故地對她這樣好。


    想要保住自己的地位,生下嫡子,讓兒子繼承家業,這一切都要靠十七郎才行。於是湖陽郡主認真地問:“我畢竟是剛到淮北,對情況不熟,應該怎麽做才最好?”


    盧八娘早知道湖陽郡主是最明白不過的人,她鋪墊了這麽多,應該讓她完全想通了,便笑著說:“尚家這樣的局麵,本就很難再維持下去,若不是王爺到了淮北,尚家早晚要被羯人或陶家吞了。眼下尚爽老邁昏饋,尚將軍做為嫡長子應該擔起重任來,迴到徐州後應力主將尚家所控製的地盤獻給王爺。此事若成,王爺亦不會虧待尚將軍,一定會幫他保住家主之位,並給他郡守之職。”


    湖陽郡主雖然不懂政治,但她從小就在宗室的圈子裏長大,眼光還是有的。她很快也看懂了,眼下尚家所控製的不過是徐州的三個郡,隻憑尚喆的力量,還不可能全拿到手,還不如獻給淮北王,不但名聲好,而且還能保得住富貴。將來自己生下尚喆的嫡長子,自然也能繼承尚家。


    “幸得王妃提點,讓我矛塞頓開,”湖陽郡主點頭道:“尚家確實應該遵先皇遺詔,守道德仁義,奉十七郎為主,共同對抗胡人。”


    湖陽郡主就這樣帶著淮北王的囑托不久後和尚喆迴徐州去了。


    作者有話要說:謝謝大家的支持,在盜文橫行的時候能來支持作者是!


    這兩天卡文很嚴重,編輯又一直在催更,可就是寫過後不滿意隻得推翻重寫,通道是入了v有壓力了?自己也不知道。


    總之,還是請大家繼續支持!


    第163章 尚刺史臨終托徐州 十七郎整


    司馬十七郎得知盧八娘將那對玻璃壺送給了湖陽郡主做添妝,不禁心疼道:“那對玻璃壺非常難得,也隻有王妃才配得上用,所以我才特別給你帶迴來,怎麽就能送出去了呢?”


    其實盧八娘對於司馬十七郎送的東西一向都很重視,首飾經常佩戴,衣料做了衣服穿,小物件時常放在手邊用,隻是這對玻璃壺——她確實不想再看到了。且不說是不是別人曾經用過的,隻是讓她這個曾經生活在把晶瑩剔透的玻璃器皿隻當最尋常物品的時代的人,實在沒法麵對半透明,工藝不過爾爾的玻璃壺,並把它們當成至寶而已!


    但是原因自然不能這樣說,盧八娘笑道:“姐姐又不是別人,何況我們姑嫂一向談得來,這樣好的東西給她帶到尚家也會讓她更有底氣。”


    “好在姐姐是個明白人,她一直讚你賢良。”東西畢竟送給了自己的家人,司馬十七郎心疼歸心疼,便也不在意了,隻是說:“檾兒把夫人接了過來,你也該多挑些好東西送過去。”


    盧檾到淮北時,陸氏正懷著身孕,便沒有跟過來,現在孩子已經生下來幾個月了。前些天,他趁著政事輕鬆時迴盧家將陸氏接了過來,盧八娘隻拿了幾匹淮北產的新絹送他們裁衣,如同其他新到淮北的夫人一般,比起對司馬十七郎的兄弟姐妹們可差得遠了。這時她笑著說:“他們小夫妻哪裏比得了王爺的姐姐姐夫呢?”


    盧八娘對自己嫡親的弟弟很平常,從不特別關照,這讓司馬十七郎和淮北軍上下人等都十分地敬佩,他們不知道的是盧四老爺夫妻每季都會從盧八娘石炭礦的盈利中得到一筆數目不小的錢,盧檾自然是間接受益者,所以她根本沒有必要在眾目睽睽之下多給盧檾些財物,就像對司馬十七郎的兄弟們那樣。


    雖說司馬十七郎就是知道了也不會說什麽,但是不知道不是更好嗎?至少這樣會讓司馬十七郎對盧檾更加關心。


    而盧檾的表現也讓盧八娘很欣慰。雖然資質很一般,但親弟弟卻是個聽話懂事的青年,加上畢竟從小認真教養長大,該學的都學過,又有司馬十七郎用心栽培,現在把蘭台的工作做得很好,在淮北飛快地成長起來,將來會是自己和兩個兒子的堅強支持者。


    就是司馬十七郎也會時常表揚他,特別是在司馬氏不成器的兄弟們做對比的情況下,更是顯出盧檾的好了。果然司馬十七郎說:“要是都像檾兒這般懂事就好了,我也不必替他們擔憂。”


    盧檾最近將妻兒都接到淮北,隻留下剛出生幾個月的小女兒交給盧四夫人撫養,這並不隻是家事,而更是一種態度,表明要與淮北軍共存亡。畢竟現在來淮北的人,很多都沒有把家人帶來,生活條件差些是一方麵,另一方麵考慮最多的就是安全問題。


    以前朝廷也有過數次北伐,也曾占據過淮北一些土地,但維持時間都不太長,大家心裏有顧慮也是正常。


    對於這樣的置疑,司馬十七郎從不說些什麽,但做為淮北軍的統帥,他心裏卻完全清楚手下人的想法,自然會對帶頭將家小搬來的盧檾愈加重視。


    於是盧檾有更多的機會接觸處理淮北高層的事務,水平自然不斷地提高,在淮北逐漸發揮越來越大的作用,這都是後話了。


    就在尚喆和湖陽郡主離開淮北軍大營沒幾天,尚頡竟然單人匹馬地來投奔司馬十七郎。


    司馬十七郎大喜,尚頡前來投奔,不隻是為淮北軍增加一員虎將,更是促使尚家軍投奔淮北王的前奏。因此他在營中為尚頡擺下酒宴,熱情地歡迎他的到來。


    酒罷,他還將尚頡帶到了盧八娘的麵前,笑著說:“王妃,尚兄弟同我自己的親兄弟都是一樣的,我特別帶他來給你行個禮。”


    尚頡趕緊給盧八娘行了大禮,盧八娘受了禮,細看一下這個傳奇少年:身高九尺有餘,魁梧健壯,隻是畢竟才十五歲,一張臉卻還稚嫩,劍眉下的一雙眼睛,分外清澈。盧八娘笑道:“我早聽王爺說過尚家的五郎,天生神力,兩軍陣前,胡人莫敢爭鋒,今日一見,果然名不虛傳。”


    尚頡被引見給王妃,聽到眼前這位儀態萬方的貴婦讚揚自己,緊張得漲紅了臉,趕緊又是一禮道:“我不過空有些力氣,哪裏有什麽用?先前尚家每年都被胡人搶糧,我帶兵出去也不能止住。隻有淮北王帶著我們將胡人打出青徐二州,才是真英雄!”


    司馬十七郎自己坐了,又向尚頡擺手讓他坐下,笑道:“你不知道,我的王妃雖然不會上陣殺敵,可功勞卻也不遜於我們呢。你一向最羨慕淮北軍的兵器,就都是王妃使人督造的。今日我們請王妃幫忙,專門給你鑄一把合手的長刀,再加上一對重劍如何?”


    這類話盧八娘也算聽慣了,司馬十七郎自身強大,更不晦言王妃的能力。當然盧八娘確實成功地改造了冶鐵工藝,提高了兵器的水平,加之她一向大力推廣的標準化,淮北軍普通軍士所用兵器已經達到了本時代最高水平,這也是淮北軍戰鬥力超強的一個加分項。


    嗜武的尚頡聽到這話,趕緊起來又是一個大禮,“多謝王妃!”


    盧八娘一笑,“這算什麽,你能深明大義,前來淮北軍效力,我自然會讓人給你鑄一套最好的刀劍,助你將來在陣上斬殺胡人,複我中原。”


    尚頡之所以能離開自己的父親來到淮北軍,就是因為司馬十七郎打敗了胡人讓他真心敬服,又被他的收複故國的大義感招。無怪司馬十七郎特別重視尚頡,隻看到這樣的熱血少年,隻要是漢人都會凝起更強的信念去北上複國。


    尚頡畢竟是外男,也不好久坐,說了幾句話,司馬十七郎便帶他出去了,盧八娘果然讓打造兵器的老匠人專門為尚頡鑄了加了重量的兵器不提。


    等司馬十七郎迴來時,她免不了要問:“將來你支持尚喆做尚家家主,尚頡會不會有所不滿呢?”


    “我給他講過我的出身和出仕的過程,鼓勵他不要拘泥於一個小小的尚家家主,天地如此廣闊,我們又生逢亂世,男子漢就應該手提三尺之劍創立衛青霍去病那樣的功業。尚頡已經完全明白了。”


    尚頡雖然是嫡子,但卻是繼室所出,他的身份根本比不得他的嫡長兄尚喆,就是有尚爽的支持,也很難爭得尚家家主的位置。司馬十七郎用自己的例子提醒他,男兒應該有鴻鵠之誌。


    司馬十七郎本就是尚頡的偶像,他的成功曆程鼓舞著尚頡,讓他的眼光跳出了尚爽尚喆的局限性。這本沒有什麽,但盧八娘特別注意到了一點,那就是司馬十七郎很平淡地說起了自己的出身,沒有過去的迴避,看來他的內心已經更強大成熟了。


    這一年的初秋,司馬十七郎再次帶著淮北軍出征了。以往都是胡人在秋收時來搶糧,現在他不僅不會給胡人搶糧的機會,還會去搶胡人的糧食。


    在淮北王的邀請下,尚喆、蔣歆分別帶兵跟從淮北軍出征,而陶耀光也親率陶家軍北上。羯人雖然嚴陣以待,但淮北漢人的軍隊用了兩個月還是合力攻下了兩座城,依據地理位置,陶家得到一座,淮北軍也得到一座,尚家得到了豐厚的戰利品。


    就在這時,尚爽病重的消息傳來了。


    司馬十七郎便決定退兵,然後他直接去徐州看尚爽。


    尚爽最終在病榻前將手中的三郡獻給了淮北王,又將尚家托付給他,並囑咐尚家所有子弟皆尊淮北王之命。


    淮北王幾番推辭後便答應下來,並向尚老將軍保證,他一定會好好照應尚家,又為自己的弟弟和尚三娘子約定了婚姻,進一步加強了聯姻。


    幾天後尚爽病故,尚爽的嫡子,尚家的下任家主尚喆在眾人麵前再次宣布要率軍軍歸於淮北王麾下。於是淮北王主持尚喆升任下一任尚家家主,帶領尚家子弟為老將軍守孝。而尚家所有田畝、塢堡等私產完全保留,就連州府庫裏曆年積累的財物也全都留給了尚家。


    對於尚家原有的地盤,他重新劃分成四郡,並從青州調集糧食絹帛,按戶籍發放,解民之困頓。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浮生小記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金波灩灩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金波灩灩並收藏浮生小記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