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瑾握瑜,豈能獨善


    豫征二年四月初始,時逢東朝靈壁大捷,北朝中原戰場上卻是烽火荼毒、敗報頻傳。


    早在三月末,自趙王司馬徽昭明立場、率雍州府兵攻入梁州後,北帝與朝中諸大臣躊躇滿誌,皆認為以姚融素來謹慎保守的行事,必然會命延奕退守渭水以西、迴防梁州,而朝廷恰也能借此有喘息的機會,稍待修養調整,便可傾舉大軍渡渭水西進涼、梁,與南方的雍州府兵、隴右的鮮卑鐵騎形成三麵合圍,扭轉敗勢、一舉得勝,本也不是什麽渺茫的憧憬。


    然而兵者詭道,戰場上形勢變幻萬象莫測,遠非紙上談兵的當權者所能預料。


    縱然姚融確因司馬徽的兵動而惱怒交加,星夜急發撤兵的軍令,然而延奕卻沒有全然遵從,帳下二十七萬大軍隻調迴七萬退守梁州,憑借危山急水、堅城險關,一度阻住司馬徽的攻勢。另二十萬大軍收縮戰線,齊集於扶風百裏之內,在渭水流域猛起一頓強攻。其麾下的烏桓精銳騎兵一如開國先祖橫掃宇內、勢不可擋的驍勇,所到之處,斬荊披靡,朝野為之震撼。


    戰事失利的消息接踵而至,年輕的帝王從不曾經受過如此考驗,隻努力維持住沉穩氣度,以此安撫臣子情緒。但在無人之際,孤身獨對空殿,手撫滿案敗報,本是暮春甜美的夜晚,他卻隻覺渾身冰涼,恍若身處素嚴寒冬。


    四月初一,陰雲晦深似海,細雨蒙蒙,透骨的濕冷彌漫著整個洛都。拂曉殿闕靜寂,宮門外卻忽起駿馬長嘶,伏案一宿的司馬豫霎那驚醒。抬目之際,隻見殿門已大開,值夜宮中的裴行冒雨急奔而至,不等內侍通傳,衣裳濕淋淋地趨步直入殿中,將前線戰報呈上禦案。


    “陛下,高陵失陷。”裴行的言詞仍是一貫地沉靜,麵容較之往常卻更為清冷,望著司馬豫,靜等他的決策。


    重鎮高陵失守――司馬豫驚怒難當,一時再難顧人君威儀,陰沉著臉色,狠狠將手中戰報撕得粉碎。要知扼守河東的屏障不過兩處,一旦高陵失陷,叛軍便可直抵馮翊城,兵指濟河北岸最後的險地潼關。


    “翼、並二州不下二十萬大軍,亦都是能征善戰的將士,為何就不敵延奕叛軍?”司馬豫豁然離榻,在殿中來迴急走,忿然道,“那黎陽侯董據不是號稱與延奕齊名的勇將?朕讓他堅守高陵……堅守!堅守!卻隻守了兩天就敗陣棄城?!”


    裴行看了他一眼,唇動了動,欲言又止。


    司馬豫自然瞥見他的猶豫,冷道:“說!”


    “是。”裴行垂首思了片刻,方道,“臣昨夜收到河西軍營的密折,折書上說,衛將軍謝澈在軍中協調不力,諸將各自為營、各為私利,軍令不從,且常有爭執暗鬥,不能一致對敵,因此才敗陣連連。”


    “各自為營?各為私利?”萬重憂慮至此終有了宣泄的缺口,司馬豫雷霆大怒,“危局之下,他們竟還有這樣的閑情逸致去勾心鬥角?”長吸一口氣,拂袖轉身,“傳大司馬、尚書令即刻入宮。”


    河西之虞已成刺背針芒,前線戰事令年輕的北帝寢食難安,文華殿裏,司馬豫與三輔臣商談了一整日,於夜色初落之際,終於拿定主意:“以當下局勢,撤將分兵等,怕隻是輕舉妄動。未免前線有嘩變之憂,如今唯有授一人節製之權,前往河西督軍。”


    裴行三人俱稱“是”。


    司馬豫又道:“此人不僅要通曉韜略,更要有德望,否則還是和車邪一般,對著前線一眾悍將隻會身處束手無策的尷尬境地。”言語略頓,望著禦案下的三人,“諸卿心中可有人選?”


    三人互視一眼,皆有些為難。一時放眼朝中大將,除卻坐鎮洛都的大司馬慕容虔外,唯有統領北陵營的將軍裴倫有此聲威。但北陵營身負拱衛京師的重任,卻不可隨意調譴。至於其他大臣――


    三人竟不約而同地,垂首緘默。


    司馬豫等了半天不聞對答,執盞抿了一口茶,狀似隨意道:“雲中王如何?”


    其實事已至此,對於那唯一合適的人選,君臣早已心知肚明。裴行望了望身旁毫不動容的二人,無可奈何,隻得率先打破僵局,頷首道:“確非尚王爺莫屬。”


    苻景略遲疑了一刻,心中暗歎數聲,方道:“雲中王能征善戰一如其父,不僅具備謀略,且有親王之尊,定能安穩住前線諸將。”


    此言一落,殿中猛然沉寂了一瞬。慕容虔眉心緊蹙,轉眸看了眼苻景略,才在最後開口道:“臣亦讚同。”


    總算議定了此事,心頭急患本該也隨之散去,然而司馬豫胸前卻沉懣如堵棉絮,再提不起一絲精神,放下茶盞,淡淡道:“夜深了,諸卿迴府歇息罷。”一時人散茶涼,司馬豫踱步至窗旁,望向夜空。


    不知陰雨何時歇住,清風撥雲,洗淨的夜空愈發澄澈,九霄上殘月細如流線,懶洋洋地倒垂天河,無數星子與之爭輝,卻不如它萬分之一的寒光。


    清粲的光澤拂麵生涼,司馬豫揚起唇微微而笑,手指略張,對著空中的殘月緊緊一握。心中的豪情頓時漫溢猶如月色飛泄,流聚於緊攢的五指,就如同他握著的,是冷月籠罩下的萬裏山河。


    自己的山河--


    他心境複歸清朗,迴坐禦案,凝神思索頃刻,親自寫下那道旨意。


    .


    四月初三,商之奉旨前往潼關。


    至軍營見過謝澈,寥寥數句道明了目前形勢,便命擊鼓讓眾將至中軍商議軍情。一番調命等過了半個時辰才見諸將齊聚,翼州大將董據更是姍姍來遲,至帥帳不但不見任何歉意悔過,反大放厥詞,言語中分明是嘲弄中軍無權枉升堂。


    “黎陽侯果然是威風八麵,在陛下的天子劍前,還敢如此咆哮放肆?”商之淡淡一笑,將目光從戰圖上挪開。飄動的燭影映入那雙鳳眸,更顯得其間靜謐至幽邃,深刻得已透出股異常的凜冽。


    董據與他對視的一霎,不禁一個寒噤自滅七分氣焰:“你……”臉色發青,聲音亦止不住地顫抖。


    “董將軍何故這般驚訝,你我並非第一次見麵了,”商之以指尖敲打著帥案,連日趕路令他的麵容十分疲倦,唇露微笑,慢慢道,“九年前濟水之上,將軍箭雨連波,倒是甚為遵從朝廷的命令。當時將軍既有對朝廷誓死效忠的心腸,為何如今卻對陛下的旨意推三阻四?”


    董據緊抿住唇,盯著商之望了片刻,青色的麵孔漸漸透出一絲灰白,一聲不發,於一側緩緩落座。


    商之這才輕聲對謝澈道:“車將軍,請頒軍令。”


    帳中有並、翼兩係將軍共十六位,並州諸將多為鮮卑部屬,眼見商之坐在帥案一側,自是不敢多言。等謝澈道出策略布署時,皆恭謹領過軍令。翼州一半將軍亦知商之乃主公苻景略的學生,默默聽罷軍命,縱是心頭不服,此刻也不敢顯露出任何異樣來。


    隻唯有董據在最後聽聞要自己領軍孤身入險地去行誘敵之策,垂首沉默良久,突低聲冷笑道:“末將若不從呢?”


    一旁親兵已將令箭遞出,聞言怔在當地。滿帳將軍亦是一驚,私下與董據交好的將軍更是止不住暗拉他的衣袖。董據振臂甩袖,抬起頭,目光崢嶸,直對商之:“尚王爺若要公報私讎,明說便是,不必這般暗行陰招。”


    “令你佯動誘敵,這便是公報私讎?”商之放聲笑道,“戰場本就是生死之地,為國為家,誰人不是擔著喪命的危險?”他目色流轉,淩厲奪人的冷毅,“軍中軍令如山,不從軍令者,依軍法處置。”


    話語從容無溫,卻如冰流飛泄悄然,激得滿帳人心為之一顫。


    董據顫聲道:“誰敢動我?”一言發出,他勉強有了些底氣,聲色俱厲道:“本將軍馳騁沙場數十年,功臣之後,世襲侯爵,便是朝中輔臣見我也要禮讓三分!誰敢動我?”


    見商之劍眉緊皺不再做聲,董據更是迸發出幾聲刺耳的嗤笑,臉上傲氣已是不可一世的張揚,重重哼了哼,冷冷環顧過帳中麵麵相覷的諸將,一撩衣袍,起身便要離開帥帳。


    “石勒。”身後的商之不知何故一聲歎息。


    “是。”


    董據撥開帳簾的時候,忽覺有寒風旋繞周身,殺氣凜冽直浸骨髓,刹那便知自己已身處險境。想要逃開的念頭剛起,卻伴隨著錚嚀刀鳴倏然就煙消雲散。三尺白刃掠過他全身豎起的汗毛,猛地橫劈脖頸。


    “撲”地一聲,連掙紮也沒有,頭顱已滾飛出帳外。血肉噴薄飛濺,將雪白的帳簾染出的猙獰的殷紅。


    帳中盡管都是叱詫風雲、殺人如麻的沙場驍將,但目睹那強壯的身軀瞬間如臨風枯樹,伏倒在地後,四肢卻仍在艱難地抽搐,不由皆在惻然中驚出了一身冷汗。


    .


    此事過後,謝澈收服董據餘部,親自統掌兩萬大軍。如此既明了軍令,又得了軍權,謝澈再發布號令時,帳下諸將再無明言駁斥、咆哮軍前者。


    而對馮翊一戰,正如商之先前所料,延奕數戰得勝,早已生出驕心,一時眼高於頂,隻圖謀攻克潼關,從來都視馮翊為雞肋,得知北軍軍動,便令城中守軍連夜退出馮翊。


    四月初六深夜,北軍兵不血刃,奪迴第一座城池。


    商之深知被司馬豫視為命脈者唯有高陵,馮翊雖得,卻命全軍上下不得停歇、繼續推進。在延奕還未有所防備的時候,北軍兵分三路,兩翼在左右夾擊高陵城,商之與謝澈率領中軍,於四月初七清晨攻入高陵城南十裏外的梁州軍大營。


    當時晨光未露,天地尚暗,梁州軍仍在睡夢中,北軍馬裹蹄、人銜佩,卻已悄然潛入梁軍營寨前的壕溝。連拔四道防哨後,謝澈高揚天子所賜的佩劍,戰鼓轟隆而震,梁軍自渾渾噩噩的夢中驚醒,睜開眼,隻望見奔騰洶湧的鐵騎攜來北軍彎刀下的一片血雨腥風。措手不及的殺戮恰如滅頂洪浪,梁軍倉惶不敵,四處逃亡。


    延奕在中軍將士的掩護下好不容易衝出重圍,欲退守高陵,豈料狂奔數裏後,卻見遠處圍攏在城牆四周的盡是黑沉沉的北軍甲衣,而城中留守兵力不足一萬,難抵北軍左右夾擊的猛攻。適時日已高升,卻被烽煙血色遮住光華,漫野陰瘴間,依稀可望城門已是搖搖欲墜。


    延奕跺腳大恨,再懊惱後悔,卻也迴天乏力,隻得狼狽領著剩餘殘軍,淌過渭水,奔赴扶風軍營。


    一日間北軍連奪兩城,捷報飛傳洛都,司馬豫一掃連日陰霾,大喜不已。


    而此時司馬徽亦在梁州南方傳來戰報,雍州府兵血戰五日五夜,已奪下險地子午穀,逼近沈嶺。隔著一條渭水,延奕唯有一座斜穀關可稍擋雍州府兵的攻勢,而一旦司馬徽強奪斜穀,便可兵臨陳倉,占據整個隴西。屆時不但延奕命不保夕,便是遠在隴右的姚融,亦會是束手無策地坐以待斃。


    眼下腹背受敵,延奕焦頭爛額之際,卻仍想不明白,何以幾日前還意氣風發地橫行中原戰場,不過退出了馮翊城,竟就不明不白演變成如今摧枯拉朽般的頹然敗勢。但任憑他如何絞盡腦汁地思索,北軍的鐵騎風頭正勁,那些先前還在為私利爭鬥不休的並、翼兩軍恍若是煥然一新,三日內又接連收複涇陽、池陽,所到之處,士氣如虹,迫得梁州烏桓騎兵無不潰散逃亡。


    .


    四月初十,商之正與謝澈商討下一戰欲攻奪的鹹陽地勢,軍中卻來了位不速之客。


    中常侍黎敬數十年不離都城,此番卻為北帝犒軍北上,攜一道諭旨隨石勒入了帥帳,笑容滿麵望著商之與謝澈,趨前彎腰行過禮,讚道:“車將軍帳下威嚴,北軍聲勢正隆,黎敬此番奉旨前來犒軍,倒是長了不少眼界。”


    “蠻軍野寨,豈敢勞黎公公大駕至此?”謝澈含笑展臂道,“公公請上座。”


    “車將軍客氣,”黎敬並不落座,細目微斜,望著商之,微笑著奉上一卷明黃帛書,“陛下給王爺的旨意。”待商之接過,便袖手站在一旁,靜等他閱罷,不動聲色道,“尚王爺以為如何?”


    商之並無思慮,合起諭旨道:“臣交付完軍中諸事,明日便動身迴朝。”


    黎敬笑道:“陛下說,朝廷中諸事都離不開王爺,隻能勞煩王爺來迴奔波了。”


    商之淡淡道:“是陛下厚愛了。”


    三人寒暄的功夫,石勒已命侍衛傳來膳食為黎敬接風,不料黎敬卻辭道:“老奴身上還有一道旨意,要去一趟翼州黎陽,不能在此多耽擱。”言罷便揖手落袖,退出帥帳,領著十幾名宮中禁衛,飛馬快奔,揚鞭徑往北方。


    “黎陽?”眼見那一縷煙塵在夕陽下杳然遠去,謝澈落下帳簾,冷笑道,“黎敬此行想必是去撫慰董據的族人了。”迴頭看向商之,歎了口氣,“戰事才剛安定,陛下就迫不及待廣施恩澤、籠絡人心。看來這軍前嗜殺大將的罪名,得要你我來背負了。”


    商之卻似是無動於衷,微微笑道:“替君分憂,不是臣子該做的麽?再者,烏桓貴族和鮮卑的仇恨素來深刻,得此一罪,少此一恩,並不會帶來什麽改變。而你車邪,不過徒有其名,卻無其人。待事成功定,遁跡南歸,日後找你尋仇的人就是尋遍天涯海角,怕也難有所收獲。”


    謝澈何嚐是為自己而煩惱,見他是這般漫不經心的模樣,不由怒道:“你倒如此想得開!如今大勝在望,他卻在這個時候調你迴洛都,無非是忌憚你聲名因此愈發隆盛,這樣的多疑和提防,難道就是好兆頭?”


    話衝口而出,望見商之瞬間暗冷的目色,謝澈心中這才一突,暗悔失言。然而那一道連天垣牆已然橫越於君臣之間,誰也不能避而不見。他苦聲一笑,慢慢坐在案邊,低聲歎道:“不必怨我言詞魯莽,你應該心知肚明,如此自欺欺人,最終又能留下什麽念想?”


    商之沉默,靠在榻上,靜靜望著映著簾帳的日色一點點淪沉西邊。


    謝澈道:“九年前的事距今未遠,前車之鑒,鮮血淋漓。你還想讓鮮卑族人再承受一次流亡之苦麽?”


    眼見他今日一反常態的咄咄逼人,商之被迫無奈,隻得出聲道:“還不至於到那個地步。”


    謝澈盯著他道:“難道你連準備也沒有?”


    商之靜默不語,緩緩鬆開手中一直緊握的禦旨,揉著額角,忽覺一陣涼透身心的疲憊與乏力。幾日幾夜的不眠不休,讓他容色倦累蒼白,晚霞穿過簾帳照上他臉龐的一刻,素來堅毅的神色在暖光下消逝不見,眉梢眼底,柔和的溫潤中,斂盡一切索然冰涼的意味。


    .


    雖橫空降下一道奪人心誌的旨意,兩人還是秉燭商談,連夜定妥行軍路線,預備攻下鹹陽之後,先棄武功城不顧,分兵南下支援司馬徽,一舉奪下斜穀關,再以兩軍合兵強攻扶風,而後包圍延奕老巢陳倉,以此控製住隴西局勢。


    次日一早,前往斜穀關聯絡司馬徽的使者剛離營而去,兩人正要鬆口氣時,卻見沐青執一根細竹管走入帳中:“公子,鄴都急信。”


    謝澈取出竹管裏的絲綃,看罷卻朝商之笑道:“阿公甚為偏心,是寫給你的。”


    商之接過信函,閱完思慮良久,才揚臂將絲綃引火燃盡。


    謝澈道:“沈太後雖是病重,但看起來,阿公卻不願夭紹就此隨敬公公南歸。”他瞥著商之,笑得意味深長,“你應該有辦法留下我那個妹妹,是不是?”


    “我沒有辦法,”商之神色冷淡,“去與留,但憑她自己。”說罷撩袍起身,離案出帳。


    眼望著那襲黑袍飄然遠去,拂曉晨光與搖晃的燭影在麵前相映浮動,或明或暗的光色間,謝澈忽有片刻的恍惚。


    “四叔,”他低聲道,“我一直以為夭紹這輩子定然是和阿彥在一起的,他們青梅竹馬,又有婚約,才貌亦是相當,確實是天作之合。隻可惜美中有缺,阿彥的身體卻……”他心中傷感,輕輕歎了口氣,望著帳外漸漸鋪泄遍地的溫暖霞暉,唇邊淡淡漾起一絲笑意,“如今夭紹卻肯留在北朝,待在尚身邊,那麽即便她一輩子不迴東朝,我其實也是高興的。”


    事情要當真這麽簡單就好了。沐青想起先前沐奇說起在柔然的諸事,卻是無法樂觀。默默盛出一盞熱茶湯,遞給謝澈,問道:“公子隻關心郡主,那麽你自己呢?”


    “我?”謝澈愣了愣。


    沐青望著他,心中不忍,卻還是低聲稟道:“洛都傳來消息,苻景略大人已接下裴太後的聘禮,子緋姑娘不日將嫁與北帝為妃了。”


    “是麽?”謝澈的目光驟然幽深下去,握著茶盞的手指也緊緊攥起,直至森白見骨。


    “那也是好事。”他微笑著,喃喃出聲。然而吹在身上的晨風不知何時變得寒涼徹骨,麵前茶湯卻兀自熱氣氤氳著,數縷白霧嫋然升起,惘然中卻慢慢幻化出那人貞靜的容顏。他咬了咬牙,猛地放下茶盞,披上鬥篷,大步出帳。


    .


    在商之最初的打算中,本沒有以禁軍挾製敬公公、幹涉夭紹去留的想法。雖然謝昶在信函中婉轉道出了他的懇求,商之心頭卻隻覺難言的苦澀和尷尬――她留下是為阿彥,去是為了沈太後,何談一絲與自己有關的因素?他又憑什麽去約束她的行蹤?於是心不甘情不願,自高陵返迴洛都時,最初的一段行程有意走得緩慢無比,至當日黃昏,不過也才抵達潼關。


    深夜歇在潼關驛站,一夜未眠。手執書卷看到曙光乍現,他才覺疲累難當。微闔雙目養神時,一隻飛鷹卻“簌簌”拍著雙翅自半開的窗扇間飛入,落在書案上。


    飛鷹攜來的信函,千裏迢迢,來自東朝江州。字跡飄灑不羈,乃出於阮靳之手。信中所書不過寥寥數十字,卻讓商之覺得驚心怵目、悲怒橫生。


    夭紹絕不能迴鄴都――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蒼壁書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慕時涵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慕時涵並收藏蒼壁書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