須卜的目光投向北麵。


    既然東西南三麵同時出現了軍隊,他有理由相信,此時的北麵可能也有一支部曲在等待著匈奴,甚至正向著南方推進。


    四麵張網,八方合圍。


    黃巾軍這是不想給匈奴留下一條活路啊。


    此時的東西南,黃巾軍三路出擊的消息也已經傳開。


    消息的傳遞根本不是須卜能阻止了,那些規模稍大一點部族,都收到了來自部族內的消息。


    黃巾大軍壓境,勢如破竹,迫近王庭的消息早已經是被他們知曉。


    甚至於,還有人收到了比須卜更為詳盡的消息。


    須卜沉默的站在宮殿之中。


    那撐犁孤塗單於的寶座,他才坐了數日,難道就要放棄了嗎。


    敵軍正向王庭迫近,須卜的理智告訴他,王庭注定是無法堅守,堅守王庭隻會白白折損匈奴的軍力,一旦對方完成了合圍,南匈奴部隻有滅亡一途。


    從雁門、西河兩郡出擊黃巾軍的情報也送到了須卜的手上。


    帛書在須卜的手上彷佛重於千鈞。


    那些井然有序、訓練有素的重步兵,在太原郡之戰就已經證明了,就算是上萬匈奴騎兵的衝擊也是無濟於事。


    出自西河郡那四千多名白袍騎兵,更是讓須卜感到棘手非常。


    那支怪異的騎兵,無論是騎射還是近戰肉搏都遠遠勝過匈奴的騎兵。


    他們裝備著堅固的甲胄,手持強弓,手綽長槍,士氣更是高昂的嚇人的地步。


    雁門郡的那支驍騎營,更是勇猛異常,但有與之接戰的匈奴部眾,皆是不敵潰散。


    若隻是如此,若隻是黃巾軍,須卜覺得還是能應付的過來。


    但是就在西麵,還有一支規模龐大的羌族騎兵和鮮卑騎兵正向王庭的方向迫近。


    北麵雖然沒有傳來消息。


    但是黃巾軍既然能說動西麵的羌人,難保不會說動匈奴北方的勢力,若是在北方還有一支軍隊在等著他們。


    須卜不敢再想下去了。


    匈奴不知不覺已經身處在了萬丈懸崖之旁,將要走到了滅族了邊緣,已是走到了窮途末路。


    ……


    中平五年,三月七日。


    留守在美稷的最後一支匈奴部曲,也被白袍軍殲滅在了美稷的城下。


    黃巾軍在許安的指揮下進入了匈奴的王庭,土黃色的旌旗,就此飄揚在了匈奴王庭的上空。


    雖然俘虜了大量的匈奴人,還有牛羊牲畜。


    但是許安的臉上並沒有多少得勝的喜悅。


    因為,匈奴的主力已經遁走。


    須卜趕在黃巾軍到來之前,帶著大部分的匈奴人已經逃走。


    黃巾軍追丟了敵人。


    如何在草原上作戰的經驗,索敵的辦法並沒有人可以教給許安。


    而漢帝國自從熹平六年(177年)和鮮卑人作戰失敗後,損失了大批經驗豐富,善戰的將校,就此丟失了出塞的勇氣。


    那些歸順在許安麾下的將校,基本都是沒有任何出塞作戰經驗的年輕一輩。


    沒有多少塞外作戰的經驗。


    匈奴人故意布下的疑陣更是擾亂了許安的思緒。


    不過匈奴人逃竄的大致方向,許安還是清楚。


    如果匈奴部眾沒有想著想殲滅四路軍隊中的其中一支,那麽他們隻有往一條路而去。


    那就是並州的西北部——朔方郡。


    涼州軍進擊的路線是從上郡的北部切入,徐晃軍則是按著預定計劃攻取雲中郡,隔斷匈奴東撤的意圖。


    上穀烏桓也在黃巾軍進攻後的數天後,對五原郡的匈奴人發起了猛攻,五原郡北部的地區,還有匈奴的部眾都已經被上穀烏桓擊潰。


    許安製定的四麵張網、八方合圍之計,還是讓匈奴人抓住了其中的一線生機。


    朔方郡,就是這個計策唯一薄弱的地方。


    朔方郡的北部是鮮卑人的地盤,而許安和鮮卑人根本沒有任何聯係。


    上穀的烏桓和涼州軍都不願意作為匈奴的第一攻擊目標,這樣使得他們都選擇了拖延時間,在黃巾軍發起攻擊後,這才繼續進軍。


    而後果就是讓匈奴從其中的縫隙跑了出去。


    不過,這也在許安的預料之中。


    閻忠和許安早就商議過這件事。


    困獸猶鬥,更何況是滅族的危急,兔子急了還會咬人,更何況控弦之士十數萬的南匈奴部。


    實際上,涼州軍和上穀烏桓不會盡心盡力也是在常理之中。


    消滅南匈奴對涼州軍並沒有什麽好處,他們隻需要占據了並州的部分地盤,就可以有地方與黃巾軍可以交易。


    沒必要攔截一個狗急跳牆的南匈奴。


    現在南匈奴的主力,若是全部集結起來加起來也有也有近十萬人,臨死的反撲可不是那麽容易可以擋住的。


    涼州軍隻要拿到屬於他們的那一份,完成承諾就夠了。


    而難樓也是如此作想,驅逐匈奴,拿下水草豐美的居住地,俘虜那些來不及逃走的中小部族,就已經足夠了。


    上穀烏桓一共就這麽多人,為什麽要和匈奴主力死磕,許安能給他的東西,還不值得如此賣命。


    早就考慮到了這一點的許安,對此也早有對策。


    許安本來就沒有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上穀烏桓還有涼州軍的身上。


    根據鷹衛緹騎的探報,還有歸附的部落情報,許安也得知了南匈奴王庭附近,一共集結了十數萬的匈奴人,其中青壯的數量在三分之二,大約有六七萬人的樣子。


    許安的修正計劃,便是要集結騎軍,追擊出逃的南匈奴部。


    這也是許安為什麽要近乎瘋狂的擴建騎兵部曲的原因。


    白袍軍四千人,驍騎營七千人。


    在這期間,並州的工匠幾乎是夜以繼日的打造兵刃,打造盔甲。


    白袍軍和驍騎營幾乎被裝備著全軍最好的盔甲,還有最好的兵刃。


    許安還在軍中推廣騎馬,讓麾下直屬的軍卒也盡可能的學會騎馬,不需要他們騎術精湛,隻要他們能騎在馬上行軍即可。


    此戰許安幾乎集中了並州所有可用的馬匹,來作為軍卒行軍,以及作為後勤的保證。


    驍騎營、銳士營已經在徐晃的命令的南下,來到了南匈奴的王庭。


    驍騎營、白袍軍,共計一萬一千騎。


    武卒營、銳士營、陷陣營,三營包括黃天使者在內的步卒,可以騎馬行軍的一共有一萬兩千餘人。


    算上各部將校的親衛隊,共計兩萬四千餘人。


    剩餘不能騎馬的黃巾軍軍卒,則是被留下來,和原本駐守長城一線的軍卒一起防守已經占領了的城池。


    南匈奴部既然逃竄,那麽有一部分要護衛老弱婦孺,還有一部分要驅趕牛羊。


    那麽剩下來的最多兩倍於黃巾軍。


    而缺少武備,缺少強弓硬弩的匈奴人在草原之上,隻憑借著兩倍的兵力是不可能勝過黃巾軍的。


    這是太原郡之戰就已經證明的事。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黃天之世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羅小明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羅小明並收藏黃天之世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