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著丘力居的印信,一路向著西北方趕去,田仲最終在二月的上旬,抵達了上穀郡烏桓的王庭附近。
田仲穿過了太行山的山道,翻過了險山峻嶺,一路急行趕到了張舉所在的肥如城。
又從肥如城北上前去尋覓上穀郡的烏桓部族。
若不是田仲私下找尋丘力居,承諾黃巾軍會送其一批武備,換來了丘力居的印信,還有兩隊百人的騎兵隊。
隻怕是在去往上穀郡烏桓部族的途中,隻怕田仲早已是死在了路途之中。
許安親點護送田仲從並州前往幽州的四十多名鷹衛緹騎,此時隻剩下了十二人,而丘力居借給田仲的兩百騎,也死傷了有五六十騎。
田仲跟隨在身前一名穿著裘衣的烏桓人身後。
保護他的緹騎,還有烏桓的騎兵都被上穀郡烏桓給看管了起來。
上穀郡烏桓大人難樓隻允許田仲一人前去麵見。
沿途走過的烏桓人,皆是有些不善的看著束發右衽的田仲。
上穀郡烏桓的王庭已經有一段一時間沒有見過南方的漢人了。
漢帝國內部的叛亂不斷,烏桓部族名義上還是臣服於漢帝國,自然也被征派了許多騎士前去平叛。
涼州發生叛亂,張溫就從烏桓各部族調集了一批兵員。
但烏桓的起兵在涼州拚死搏殺,死傷的軍卒沒有得到撫恤卜算。
漢帝國甚至連承諾錢糧都不給予他們,這也使得烏桓各部族和漢帝國的關係迅速惡化。
而在張舉、張純還有丘力居一起發動叛亂後,上穀郡烏桓的地位就變得更加尷尬了。
代郡、上穀郡的漢帝國官吏直接將上穀郡的烏桓視作潛在了危險,上穀郡的烏桓隻能重新迴到了長城以北的地區。
隻是有幾個地方向著烏桓人開放,能夠讓烏桓人用牛羊等物換取一些諸如鹽之類的生活必需品。
在烏桓人打量著田仲時,田仲也在打量著四周的烏桓人。
這些烏桓人,多是穿著裘衣,腰間甚至別的還有青銅劍,武備看起來比較薄弱。
甚至在王庭的外圍,大多數的馬都沒有裝備馬鞍。
看起來上穀郡烏桓的日子其實也並不好過。
越接近王帳,越接近難樓的王旗,四周的烏桓人裝束也越來越華貴,環首刀,槍戟,這類漢軍的武備才慢慢出現。
四周的防衛越來越嚴密,數名身穿鐵甲的烏桓人按著腰間的環首刀攔住了田仲的去路。
田仲看著不遠處的旌旗,知道此處就是上穀郡烏桓大人難樓的王帳所在之處了。
引領著田仲的前來的烏桓人,用烏桓語和身前的人交流了一會後,那幾個烏桓人上下打量了一番了田仲。
為首一名統領打扮的烏桓人,更是上前仔細的搜查了田仲一番,確認田仲沒有攜帶任何兵刃、利器後,才讓開了道路,不過眼神依舊不太友善。
看到田仲有些發愣,引路的烏桓人還推了一把田仲。
田仲向兩邊看了一眼,緩步向前走去。
說不怕絕對是假話,之前麵見張舉、張純還有丘力居,田仲知道他的性命絕對無憂,所以並沒有感到一絲害怕。
但是這一路北行,來到上穀烏桓的王庭,卻是讓田仲有些膽顫心驚的感覺,幾乎當時進入西河郡軍兵的營寨一般。
不過田仲也算是經曆大風大浪,雖然這些烏桓人神色不善,但他還有任務在身,他代表著太平道的顏麵,他絕對不能露怯。
田仲緩緩吐出一口濁氣,邁步走向王帳。
“元氣自然,共為天地之性也。六合八方悅喜,則善應矣……”
田仲低聲念叨著太平經的經文,目光逐漸變得堅定了起來。
帳外的甲士掀開了帳簾,田仲深吸一口氣,邁步走入了其中。
王帳內首座的位置,一名披散著頭發,身穿著華服,蓄著短髯的中年男子映入了田仲的眼中。
除此之外,王帳之中再無一人。
田仲知道,此人定然就是上穀郡烏桓大人難樓。
隻不過,看難樓的裝束,除了沒有束發外,倒是更像南方的漢人,而不像是烏桓人。
難樓沒有繞彎子,直接了當的問道:“你們太平道不是在並州嗎,你們跑到幽州來做什麽?”
和丘力居一樣,難樓長久和漢人打交道,也比較仰慕漢文化。
所以穿衣的裝束都和漢人相差無幾,而且難樓也會說漢話
不少的烏桓貴族其實也都會說漢話。
田仲默念著太平經的經義,也迴想起許安臨行前對他的囑托,他的脊背慢慢的挺直了起來。
“太平道符祝田仲,拜見大王。”
須臾之間,田仲的眼眸之中那些許畏懼的神色,已經全部被一掃而空了,他重新變得自信了起來。
田仲雙手作揖,微微昂頭,迎著難樓銳利的目光不卑不亢的言道。
“在下此番前來,是為了送給大王一樁富貴。”
“富貴?”
難樓笑了起來,彷佛聽到了什麽很好笑的事情。
“等你們有能力把北地的匈奴的解決了,再和我談富貴吧。”
難樓揮了揮手,藐視的看了一眼田仲,迴絕道。
“你們黃巾軍離上穀郡上千裏的距離,能送什麽富貴?看在丘力居的麵子我不殺你們,哪裏來的迴哪裏去吧。”
田仲不屑的冷哼了一聲,輕蔑的言道:“區區匈奴,覆滅隻在須臾之間,何足懼也?”
“不怕告訴大王,不日我軍便要揮師北伐,與涼州軍共討匈奴。”
“涼州羌亂,大王應該早就聽聞過吧,涼州羌亂就是響應我等起事。”
難樓雙目微眯,沉默的看著田仲。
涼州叛軍的情況難樓自然是知道一些,漢帝國內部的事情,他也聽過傳聞。
之前確實有傳言,涼州羌亂很大程度上是響應黃巾軍的起兵。
現在黃巾軍占據並州和涼州軍聯盟,這也並非沒有可能。
若田仲所言非虛,兩麵受敵的匈奴隻有臣服這一條路可走。
“繼續說。”
難樓停下了腳步,重新轉過了身來,饒有興趣的看著田仲。
可能。
黃巾軍確實給他送來了一樁富貴。
田仲穿過了太行山的山道,翻過了險山峻嶺,一路急行趕到了張舉所在的肥如城。
又從肥如城北上前去尋覓上穀郡的烏桓部族。
若不是田仲私下找尋丘力居,承諾黃巾軍會送其一批武備,換來了丘力居的印信,還有兩隊百人的騎兵隊。
隻怕是在去往上穀郡烏桓部族的途中,隻怕田仲早已是死在了路途之中。
許安親點護送田仲從並州前往幽州的四十多名鷹衛緹騎,此時隻剩下了十二人,而丘力居借給田仲的兩百騎,也死傷了有五六十騎。
田仲跟隨在身前一名穿著裘衣的烏桓人身後。
保護他的緹騎,還有烏桓的騎兵都被上穀郡烏桓給看管了起來。
上穀郡烏桓大人難樓隻允許田仲一人前去麵見。
沿途走過的烏桓人,皆是有些不善的看著束發右衽的田仲。
上穀郡烏桓的王庭已經有一段一時間沒有見過南方的漢人了。
漢帝國內部的叛亂不斷,烏桓部族名義上還是臣服於漢帝國,自然也被征派了許多騎士前去平叛。
涼州發生叛亂,張溫就從烏桓各部族調集了一批兵員。
但烏桓的起兵在涼州拚死搏殺,死傷的軍卒沒有得到撫恤卜算。
漢帝國甚至連承諾錢糧都不給予他們,這也使得烏桓各部族和漢帝國的關係迅速惡化。
而在張舉、張純還有丘力居一起發動叛亂後,上穀郡烏桓的地位就變得更加尷尬了。
代郡、上穀郡的漢帝國官吏直接將上穀郡的烏桓視作潛在了危險,上穀郡的烏桓隻能重新迴到了長城以北的地區。
隻是有幾個地方向著烏桓人開放,能夠讓烏桓人用牛羊等物換取一些諸如鹽之類的生活必需品。
在烏桓人打量著田仲時,田仲也在打量著四周的烏桓人。
這些烏桓人,多是穿著裘衣,腰間甚至別的還有青銅劍,武備看起來比較薄弱。
甚至在王庭的外圍,大多數的馬都沒有裝備馬鞍。
看起來上穀郡烏桓的日子其實也並不好過。
越接近王帳,越接近難樓的王旗,四周的烏桓人裝束也越來越華貴,環首刀,槍戟,這類漢軍的武備才慢慢出現。
四周的防衛越來越嚴密,數名身穿鐵甲的烏桓人按著腰間的環首刀攔住了田仲的去路。
田仲看著不遠處的旌旗,知道此處就是上穀郡烏桓大人難樓的王帳所在之處了。
引領著田仲的前來的烏桓人,用烏桓語和身前的人交流了一會後,那幾個烏桓人上下打量了一番了田仲。
為首一名統領打扮的烏桓人,更是上前仔細的搜查了田仲一番,確認田仲沒有攜帶任何兵刃、利器後,才讓開了道路,不過眼神依舊不太友善。
看到田仲有些發愣,引路的烏桓人還推了一把田仲。
田仲向兩邊看了一眼,緩步向前走去。
說不怕絕對是假話,之前麵見張舉、張純還有丘力居,田仲知道他的性命絕對無憂,所以並沒有感到一絲害怕。
但是這一路北行,來到上穀烏桓的王庭,卻是讓田仲有些膽顫心驚的感覺,幾乎當時進入西河郡軍兵的營寨一般。
不過田仲也算是經曆大風大浪,雖然這些烏桓人神色不善,但他還有任務在身,他代表著太平道的顏麵,他絕對不能露怯。
田仲緩緩吐出一口濁氣,邁步走向王帳。
“元氣自然,共為天地之性也。六合八方悅喜,則善應矣……”
田仲低聲念叨著太平經的經文,目光逐漸變得堅定了起來。
帳外的甲士掀開了帳簾,田仲深吸一口氣,邁步走入了其中。
王帳內首座的位置,一名披散著頭發,身穿著華服,蓄著短髯的中年男子映入了田仲的眼中。
除此之外,王帳之中再無一人。
田仲知道,此人定然就是上穀郡烏桓大人難樓。
隻不過,看難樓的裝束,除了沒有束發外,倒是更像南方的漢人,而不像是烏桓人。
難樓沒有繞彎子,直接了當的問道:“你們太平道不是在並州嗎,你們跑到幽州來做什麽?”
和丘力居一樣,難樓長久和漢人打交道,也比較仰慕漢文化。
所以穿衣的裝束都和漢人相差無幾,而且難樓也會說漢話
不少的烏桓貴族其實也都會說漢話。
田仲默念著太平經的經義,也迴想起許安臨行前對他的囑托,他的脊背慢慢的挺直了起來。
“太平道符祝田仲,拜見大王。”
須臾之間,田仲的眼眸之中那些許畏懼的神色,已經全部被一掃而空了,他重新變得自信了起來。
田仲雙手作揖,微微昂頭,迎著難樓銳利的目光不卑不亢的言道。
“在下此番前來,是為了送給大王一樁富貴。”
“富貴?”
難樓笑了起來,彷佛聽到了什麽很好笑的事情。
“等你們有能力把北地的匈奴的解決了,再和我談富貴吧。”
難樓揮了揮手,藐視的看了一眼田仲,迴絕道。
“你們黃巾軍離上穀郡上千裏的距離,能送什麽富貴?看在丘力居的麵子我不殺你們,哪裏來的迴哪裏去吧。”
田仲不屑的冷哼了一聲,輕蔑的言道:“區區匈奴,覆滅隻在須臾之間,何足懼也?”
“不怕告訴大王,不日我軍便要揮師北伐,與涼州軍共討匈奴。”
“涼州羌亂,大王應該早就聽聞過吧,涼州羌亂就是響應我等起事。”
難樓雙目微眯,沉默的看著田仲。
涼州叛軍的情況難樓自然是知道一些,漢帝國內部的事情,他也聽過傳聞。
之前確實有傳言,涼州羌亂很大程度上是響應黃巾軍的起兵。
現在黃巾軍占據並州和涼州軍聯盟,這也並非沒有可能。
若田仲所言非虛,兩麵受敵的匈奴隻有臣服這一條路可走。
“繼續說。”
難樓停下了腳步,重新轉過了身來,饒有興趣的看著田仲。
可能。
黃巾軍確實給他送來了一樁富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