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章
“生母弑君弑父,佑哥兒即便登基為帝,也將無法麵對滿朝文武與天下臣民。”
迎春嚴厲的瞪視錦鯉:“我不想再聽見這話!”
“知道了!”
錦鯉撇撇嘴,心裏覺得做個凡人實在是太麻煩了。
卻有嘀咕道:“可是主人難道不覺得聖上對於秦家太過寬縱麽?”
這個迎春當然知道,秦家這一次不過得了個小小警告,乾元帝的處罰對於秦家可謂網開一麵,官位體麵毫無損傷。可以這般說,這一次乾元帝對於秦家的處罰,不僅沒有貶低秦家地位,反而讓有些朝臣看到了聖上對於秦家維護。
有心人難眠要想,這是不是代表皇上要抬舉秦家的秦昭儀跟榮國府出來的兩位娘娘抗衡呢?
一時間,滿朝文武都動起來。
當然,有人押寶秦家,更多的人卻是押寶榮國府,必定,眼下的情勢,榮國府占著優勢。
一時間,去往榮國府跟總督府套關係的人不知凡幾。不過也有不同,榮國府榮國候賈璉跟榮國府二老爺齊齊告病,榮國府閉門謝客,除了探病親眷與太醫院太醫,餘者一概謝絕登門。
唯一寶玉這個翰林還在日日點卯,卻是每當下朝便匆匆返府照應,同僚同年茶會詩會一概迴絕了。
秦家卻是門庭若市,據說,秦家校場上比武的世家公子王公子弟比之前增加了一倍有餘。
錦鯉迴報,乾元帝日日派遣侍衛去兩府門外探聽監督。
迎春聞言一顆懸心總算落地,兩家都監督說明乾元帝並不曾真正忌憚榮國府,不過是在暗中觀察兩府對於眼下謠言的反應。
當然,乾元帝做出的姿態雖然不偏不倚,並未打一個摸一個,且也說明他對榮國府起了防範之心。
至此敏感時刻,多做便多錯。
迎春以為,按照眼下情勢,自己應當處於優勢。放眼宮中,還沒有比佑哥兒更加尊貴的孩子,乾元帝沒有更加優秀的孩子作為替補,則不會對佑哥兒的位置有所撼動。
即便再出現一個董鄂妃這般讓乾元帝神魂顛倒的女人出現,也得她先生下兒子才能跟自己一較高下。
自己身居高位,上有太後娘娘撐著天,下有佑哥兒這個兒子傍身,中間還有錦鯉於空間,憑她新寵是妲己再生,武媚降世,自己都可以立於不敗之地。
大不了,一走了之。母子們上武當峨眉修仙去,又或者學習鄭和,駕船出海去尋海外安家落戶去,說不定運氣好,也能跟虯髯客一般,做島國之王去。
消息傳到宮中,元春不知端倪,急急忙忙安排了太醫上門診脈,迴來卻是語焉不詳,隻說是感染風寒,加上憂思過度,寢食難安,故而加重了病情,這才臥病不起了。
為何思慮過度,寢食難安,太醫這話不用深思,其意昭然,榮國府裏兩個男主人被嚇壞了,嚇病了。
元春想得通透,心中頓起一股邪火直衝頂門心,迴宮去就把秦昭儀禁足了,時限半年。
遠處倒也並非無的放矢,也是秦昭儀自己不檢點,因為伺候四皇子的奶嬤糾結一般子老嬤嬤賭牌,個四皇子瞧見了,嬤嬤為了不受責罰,竟然教唆四皇子擲骰子玩兒,她以為做得機密,結果卻被昭儀發覺四皇子跟太監們賭錢的場麵。
秦昭儀一氣之下將參賭的嬤嬤都驅趕了,首犯嬤嬤被秦昭儀胡亂指了她說偷竊禦賜之物,被當場杖斃在儲秀宮裏。
偏巧這事兒元春這個有人知道了,卻是隱忍不發以待時機。
如今,時機到了。
當初是元春做主把事情摁住了,如今,元春挑唆了嬤嬤的兒媳婦出首,順勢就把人證交給了內務府。
一時之間,後宮娘娘誣陷嬤嬤杖斃致死的消息就在宮中傳開了。
滿朝文武震驚不已。
隨即,宗令代表宗室出頭,要求嚴懲這等心狠手辣之人,竟敢在太上皇孝期,太後娘娘替太上皇祈福期間無故杖斃宮人,這可是血光之災,會衝撞太上皇英靈與福氣。
乾元帝剛剛含含糊糊繞過了請假,卻不料秦昭儀自己不爭氣,自己往槍口上來了。
即便聖上有意要抬舉秦昭儀跟迎春姐妹打個擂台,也不得不發作了秦昭儀,秦昭儀做了兩年昭儀之後又一個筋鬥跌迴去三級,從九嬪之首變成了秦婕妤了。
太後娘娘聞訊,心中惱怒,下命將秦婕妤遷出了儲秀宮,移居更加偏遠的慈寧宮偏殿靜庵齋清修思過。
事關太上皇,乾元帝有心也不能開口了。
元春趁機奏請太後娘娘,撤消了她儲秀宮主宮之位,改而施恩與另一位無寵的張修儀,命她做了一宮主位。
隨即,迎春暗中運作,太後娘娘便在機緣巧合之下得知了秦家陷害迎春的消息,經過一番探查,竟然發現秦家意在後位與太子,頓時震怒了,言稱無德之人,何顏腆為慈母?將四皇子改了玉碟,成了曾經失子驚風的張修儀之子。
太後娘娘的意思恨不得將秦家父子驅趕出京,卻是後宮不得幹政,這幾年乾元帝逐漸看重武將,太後娘娘不能給兒子添堵,隻得作罷。
迎春有了錦鯉這個耳報神,知道賈璉賈政並無病症,不過是裝病示弱弱逼謠言而已。
不過,迎春表現得跟迎春一般急切,日日派遣太監過府探病賜藥,反正迎春這裏不缺人參,皇宮中不缺燕窩,迎春幹脆人參論斤,燕窩論盒,一趟一趟往榮國府賞賜。
元春有樣學樣,也是一趟一趟的賞賜。
迎春為了減少榮國府磕頭的機會,索性更元春同時間賞賜,兩個太監一輛車,幾乎隔日一趟往榮國府賞賜。
一時間,榮國府可謂風光無二。
隻可惜,榮國府大門永遠關閉著,榮過府不僅男子養病不出,就連女眷也不出門應酬了,一概隻是隨禮,理到人情到,美其名曰,怕給主家過了病氣。
就在迎春姐妹來來往往吩咐太監奔波在皇宮與榮國府之時,時間悄不聲的到了年根兒了。
年到了,京都勳貴,各府誥命都要進宮朝拜謝恩,賈璉賈政這才哼哼唧唧慢慢痊愈了。
裝病避禍無傷大雅,卻不能不進宮朝君王,否則,一個欺君之罪的帽子壓下來,可就麻煩了。
臘八時節,榮國府攏共得到四份禦膳廚房所出臘八粥,賈璉身為侯爵一份兒,太後娘娘恩賜一份兒,再有元春迎春姐妹每人賞賜一份兒。
賈母受到賞賜笑眯眯的眼睛眯成一條縫兒,賈母是個圓臉,白皮兒,粉唇兒,高興地的時候,那滿臉的褶子也鮮活取來。活脫脫一朵迎風盛開開的菊花!
第166章
臘八過後,元春被太後娘娘授權全權處理宮中過年準備事宜,太後娘娘則有迎春作陪,開始頻繁召見外命婦進宮說話。有時候太後娘娘乏了,恰逢外命婦進宮,太後娘娘則會讓迎春單獨接待外命婦。
迎春雖然沒有單獨接見過外命婦,不過朝廷對於外命婦的賞賜都有定例,又有桂嬤嬤與杜若兩個能幹助手襄助,迎春應付起來進退有度,毫不慌張。又因為之前做過詳細的功課,迎春每一位命婦的家世背景,品級,以及家中兒女如數家珍,使得一眾命婦對迎春的好感陡增。
隨著時間推移,外命婦們漸漸迴過味兒來了。貴婦們私下探聽之後發覺,這一次太後娘娘單獨讓迎春接待的外命婦,除了兩位上書房大成夫人,餘者便是六部堂官夫人。
一眾夫人不免打個突突。結合之前市井流言,外命婦心中都暗自思量起來,命婦進宮朝拜,原本是太後娘娘的懿旨,臨時卻換成皇貴妃接待,難道太後娘娘這是暗示什麽呢?
夫人的疑惑很快傳到各自夫君耳中,兩位宰相,六部尚書,除了兵部尚書之外,餘者全部是上一次上書皇帝選秀立後的文職官員。
八大文臣能夠做到萬人之上的位置,平日間皇帝哼哼一聲,他們也會替皇帝猜測十餘種可能,如今太後娘娘點名道姓了,八位大臣各自心中一個忽悠:太後娘娘如此安排,難道是在暗示什麽不成?
八位大臣平日相見雖然笑臉相迎打哈哈,實則心底亮堂堂的瞪著一雙大眼睛,無時不刻在猜測對手的心思,無時不刻在監督對方的行徑,隻要一旦有人行差踏錯,很快就會被禦史口水淹死,舌根子壓死。
臘月初十乾元帝叫大起之後,六部堂官除了兵部尚書王子騰之外,餘下五位陸續借口打茶圍,先後到了茗香苑。
六人卻是不知道,他們身後遠遠跟著三四撥人馬。
這日傍晚,首先是寧壽宮桂嬤嬤收到了飛鴿傳書,喜滋滋告訴太後娘娘:“有消息了,六部堂官除了並不出缺,餘下五人已經達成協議了。”
太後娘娘挑眉哼笑:“不肯就範?”
桂嬤嬤笑了,道:“太後娘娘神機妙算。”
卻是五位堂官接著打茶圍,密謀對策。他們商議很久,最終三對二達成協議,議定立後之事,不再違拗聖上的決議,卻也不肯自打嘴巴主動擁戴皇貴妃。
不過,他們幾乎全數通過一項決議,刑部吏部禮部戶工部五位堂官一直決議,讓都察院總憲胡大人帶領都察院禦史參奏秦家父子國孝期間飲宴嬉戲,結黨營私,收受賄賂,包攬詞訟,縱奴行兇幾款大罪。
卻是刑部尚書熊向武提議,打蛇掐七寸,要麽不做,要做就給他們致命一擊。
眾人一番追問,熊尚書語焉不詳,直說一次秦家家丁醉酒口誤,曾經冒出幾句,言稱自己主子十分幸運,好在沒有一條道走到黑,不然如今也跟傅家石家一般,家破人亡,他們這些家奴隻怕也是妻離子散,骨肉分離了。
眼跟前什麽是黑道?大家心裏都有數,最不過就是忠順王謀逆跟忠義郡王府附逆。這話含義便是秦家父子曾經黨附忠順親王父子。
風聞奏事本事禦史職責所在,隻是,胡朝烈其人雖然才高八鬥,卻是個膽小謹慎之人,黨附忠順親王罪同謀逆,莫說那些都察院禦史們不敢隨便開腔,就是他這個都察院總憲,也不敢輕易張口。
故而,都察院總憲胡朝烈已經答應參奏,隻是尚在猶豫要不要參奏秦家附逆這一罪行。
太後娘娘聞言頓時眼眸驟冷,正所謂無風不起浪,秦家自家家丁泄露風聲必定錯不了。
原本太後娘娘想要放過秦家算了,如今卻是容不得了。
吃了朝廷俸祿,竟然陰謀推翻朝廷?簡直豬狗不如,狼心狗肺!
想起當初的兇險,太後娘娘越性恨得慌,麵色凝重吩咐桂嬤嬤:“你親自去乾清宮傳話,就說本宮有急事要事,一刻也不能耽擱!”
桂嬤嬤急忙忙去了,太後娘娘心中一陣一陣冰涼,後怕不已,曾幾何,自己母子差點就死了,好容易熬出頭,不想差點在一個小小昭儀手裏翻了船。
太後娘娘心裏很得生疼,此時此刻,她撕了秦家的心思也有了。
太後娘娘到底上了歲數,有正值隆冬,很快的,太後娘娘就孩子撐不住了,瞬間蒼白了麵頰,唿吸急促,額上豆大汗珠子成行滴落。
柳芽兒如今已經是大丫頭了,知道太後娘娘鳳體一貫都是皇貴妃照料,分頭派出三撥人馬,墳頭前往太醫院,延禧宮與乾清宮。
延禧宮距離寧壽宮最為近便,三撥救兵中迎春最先到達,迎春路上已經問明白情景,知道太後娘娘這是氣著了,一邊命柳芽兒取來琥珀酒,暗暗參合了靈泉喂給太後娘娘,一邊又命小丫頭用熱水替太後娘娘泡腳搓揉太衝穴與湧泉穴。
迎春自己則將替太後娘娘抹背順氣,暗暗將自己體內靈氣緩緩輸入太後娘娘體內,替她推血過宮,護住心脈。
也是迎春熟悉太後娘娘並提,施救得當,太後娘娘唿吸慢慢順暢了。
及至太醫三腳貓一般跑了來,太後娘娘麵色也恢複了些許紅潤。
前去尋找乾元帝的太監迴來了,卻說是外藩高麗國來賀,乾元帝領著一般子文臣武將,陪同高麗使者前往西山圍場冬獵去了。
喜貴跪地詢問迎春:“今日是彭將軍當值,彭將軍叫奴才請皇貴妃示下,可要派人前往西山送信去?”
兩國友好邦交,皇帝擅離,是否會失禮外藩?
迎春不免猶豫,最終決定還是送信前往,迴不迴來讓乾元帝自己決定:“送!”
太後娘娘卻在同事言道:“勿需!”
乾元帝眼見太後娘娘虛弱的模樣,四十幾歲的男人竟然瞬間紅了眼圈,急切中攥緊了太後娘娘的已經鬆弛的手腕:“母後,你可好些,兒子聞訊嚇壞了啊,您可千萬別出事啊,不然,兒子萬死難贖其罪了!”
太後娘娘搖頭,露出個疲憊笑意兒:“不怪皇帝,母後年紀大了,不經事兒了。”
乾元帝眼珠兒彌漫開去,眼眸中太後娘娘的麵容模糊不清,乾元帝大手掌擦著眼淚,強忍著沒有哭出來,卻是憋得鼻尖發紅:“都是兒子的錯,若非兒子優柔寡斷,瞻前顧後,母後豈有今日驚嚇。母後放心,兒子必定要替母後討還個公道。”
太後娘娘人已經緩和了,隻是氣力有些不足,搖搖頭,緩緩言道:“這些都不在急,皇帝啊,母後一言你且記住了,君王聖明,百姓才能安居樂業,帝後和睦,天下才會太平,眼下一切紛亂,都為中宮之爭,若是皇帝當初當機立斷,焉有今日禍事?”
這是舊話重提了。
迎春不由心頭亂跳,這個時候若是太後娘娘提議立太子,迎春反對之言真心說不出口了。
隻是心之所動,手裏不免帶出來些。
迎春這裏手勁兒一錯亂,太後娘娘很快就感觸到了,白忙中睨眼迎春,順帶附送她一個安心的笑意兒。
乾元帝這裏確實含淚頷首:“兒子知道了,這就迴去著急禮部宗人府議事!”
“生母弑君弑父,佑哥兒即便登基為帝,也將無法麵對滿朝文武與天下臣民。”
迎春嚴厲的瞪視錦鯉:“我不想再聽見這話!”
“知道了!”
錦鯉撇撇嘴,心裏覺得做個凡人實在是太麻煩了。
卻有嘀咕道:“可是主人難道不覺得聖上對於秦家太過寬縱麽?”
這個迎春當然知道,秦家這一次不過得了個小小警告,乾元帝的處罰對於秦家可謂網開一麵,官位體麵毫無損傷。可以這般說,這一次乾元帝對於秦家的處罰,不僅沒有貶低秦家地位,反而讓有些朝臣看到了聖上對於秦家維護。
有心人難眠要想,這是不是代表皇上要抬舉秦家的秦昭儀跟榮國府出來的兩位娘娘抗衡呢?
一時間,滿朝文武都動起來。
當然,有人押寶秦家,更多的人卻是押寶榮國府,必定,眼下的情勢,榮國府占著優勢。
一時間,去往榮國府跟總督府套關係的人不知凡幾。不過也有不同,榮國府榮國候賈璉跟榮國府二老爺齊齊告病,榮國府閉門謝客,除了探病親眷與太醫院太醫,餘者一概謝絕登門。
唯一寶玉這個翰林還在日日點卯,卻是每當下朝便匆匆返府照應,同僚同年茶會詩會一概迴絕了。
秦家卻是門庭若市,據說,秦家校場上比武的世家公子王公子弟比之前增加了一倍有餘。
錦鯉迴報,乾元帝日日派遣侍衛去兩府門外探聽監督。
迎春聞言一顆懸心總算落地,兩家都監督說明乾元帝並不曾真正忌憚榮國府,不過是在暗中觀察兩府對於眼下謠言的反應。
當然,乾元帝做出的姿態雖然不偏不倚,並未打一個摸一個,且也說明他對榮國府起了防範之心。
至此敏感時刻,多做便多錯。
迎春以為,按照眼下情勢,自己應當處於優勢。放眼宮中,還沒有比佑哥兒更加尊貴的孩子,乾元帝沒有更加優秀的孩子作為替補,則不會對佑哥兒的位置有所撼動。
即便再出現一個董鄂妃這般讓乾元帝神魂顛倒的女人出現,也得她先生下兒子才能跟自己一較高下。
自己身居高位,上有太後娘娘撐著天,下有佑哥兒這個兒子傍身,中間還有錦鯉於空間,憑她新寵是妲己再生,武媚降世,自己都可以立於不敗之地。
大不了,一走了之。母子們上武當峨眉修仙去,又或者學習鄭和,駕船出海去尋海外安家落戶去,說不定運氣好,也能跟虯髯客一般,做島國之王去。
消息傳到宮中,元春不知端倪,急急忙忙安排了太醫上門診脈,迴來卻是語焉不詳,隻說是感染風寒,加上憂思過度,寢食難安,故而加重了病情,這才臥病不起了。
為何思慮過度,寢食難安,太醫這話不用深思,其意昭然,榮國府裏兩個男主人被嚇壞了,嚇病了。
元春想得通透,心中頓起一股邪火直衝頂門心,迴宮去就把秦昭儀禁足了,時限半年。
遠處倒也並非無的放矢,也是秦昭儀自己不檢點,因為伺候四皇子的奶嬤糾結一般子老嬤嬤賭牌,個四皇子瞧見了,嬤嬤為了不受責罰,竟然教唆四皇子擲骰子玩兒,她以為做得機密,結果卻被昭儀發覺四皇子跟太監們賭錢的場麵。
秦昭儀一氣之下將參賭的嬤嬤都驅趕了,首犯嬤嬤被秦昭儀胡亂指了她說偷竊禦賜之物,被當場杖斃在儲秀宮裏。
偏巧這事兒元春這個有人知道了,卻是隱忍不發以待時機。
如今,時機到了。
當初是元春做主把事情摁住了,如今,元春挑唆了嬤嬤的兒媳婦出首,順勢就把人證交給了內務府。
一時之間,後宮娘娘誣陷嬤嬤杖斃致死的消息就在宮中傳開了。
滿朝文武震驚不已。
隨即,宗令代表宗室出頭,要求嚴懲這等心狠手辣之人,竟敢在太上皇孝期,太後娘娘替太上皇祈福期間無故杖斃宮人,這可是血光之災,會衝撞太上皇英靈與福氣。
乾元帝剛剛含含糊糊繞過了請假,卻不料秦昭儀自己不爭氣,自己往槍口上來了。
即便聖上有意要抬舉秦昭儀跟迎春姐妹打個擂台,也不得不發作了秦昭儀,秦昭儀做了兩年昭儀之後又一個筋鬥跌迴去三級,從九嬪之首變成了秦婕妤了。
太後娘娘聞訊,心中惱怒,下命將秦婕妤遷出了儲秀宮,移居更加偏遠的慈寧宮偏殿靜庵齋清修思過。
事關太上皇,乾元帝有心也不能開口了。
元春趁機奏請太後娘娘,撤消了她儲秀宮主宮之位,改而施恩與另一位無寵的張修儀,命她做了一宮主位。
隨即,迎春暗中運作,太後娘娘便在機緣巧合之下得知了秦家陷害迎春的消息,經過一番探查,竟然發現秦家意在後位與太子,頓時震怒了,言稱無德之人,何顏腆為慈母?將四皇子改了玉碟,成了曾經失子驚風的張修儀之子。
太後娘娘的意思恨不得將秦家父子驅趕出京,卻是後宮不得幹政,這幾年乾元帝逐漸看重武將,太後娘娘不能給兒子添堵,隻得作罷。
迎春有了錦鯉這個耳報神,知道賈璉賈政並無病症,不過是裝病示弱弱逼謠言而已。
不過,迎春表現得跟迎春一般急切,日日派遣太監過府探病賜藥,反正迎春這裏不缺人參,皇宮中不缺燕窩,迎春幹脆人參論斤,燕窩論盒,一趟一趟往榮國府賞賜。
元春有樣學樣,也是一趟一趟的賞賜。
迎春為了減少榮國府磕頭的機會,索性更元春同時間賞賜,兩個太監一輛車,幾乎隔日一趟往榮國府賞賜。
一時間,榮國府可謂風光無二。
隻可惜,榮國府大門永遠關閉著,榮過府不僅男子養病不出,就連女眷也不出門應酬了,一概隻是隨禮,理到人情到,美其名曰,怕給主家過了病氣。
就在迎春姐妹來來往往吩咐太監奔波在皇宮與榮國府之時,時間悄不聲的到了年根兒了。
年到了,京都勳貴,各府誥命都要進宮朝拜謝恩,賈璉賈政這才哼哼唧唧慢慢痊愈了。
裝病避禍無傷大雅,卻不能不進宮朝君王,否則,一個欺君之罪的帽子壓下來,可就麻煩了。
臘八時節,榮國府攏共得到四份禦膳廚房所出臘八粥,賈璉身為侯爵一份兒,太後娘娘恩賜一份兒,再有元春迎春姐妹每人賞賜一份兒。
賈母受到賞賜笑眯眯的眼睛眯成一條縫兒,賈母是個圓臉,白皮兒,粉唇兒,高興地的時候,那滿臉的褶子也鮮活取來。活脫脫一朵迎風盛開開的菊花!
第166章
臘八過後,元春被太後娘娘授權全權處理宮中過年準備事宜,太後娘娘則有迎春作陪,開始頻繁召見外命婦進宮說話。有時候太後娘娘乏了,恰逢外命婦進宮,太後娘娘則會讓迎春單獨接待外命婦。
迎春雖然沒有單獨接見過外命婦,不過朝廷對於外命婦的賞賜都有定例,又有桂嬤嬤與杜若兩個能幹助手襄助,迎春應付起來進退有度,毫不慌張。又因為之前做過詳細的功課,迎春每一位命婦的家世背景,品級,以及家中兒女如數家珍,使得一眾命婦對迎春的好感陡增。
隨著時間推移,外命婦們漸漸迴過味兒來了。貴婦們私下探聽之後發覺,這一次太後娘娘單獨讓迎春接待的外命婦,除了兩位上書房大成夫人,餘者便是六部堂官夫人。
一眾夫人不免打個突突。結合之前市井流言,外命婦心中都暗自思量起來,命婦進宮朝拜,原本是太後娘娘的懿旨,臨時卻換成皇貴妃接待,難道太後娘娘這是暗示什麽呢?
夫人的疑惑很快傳到各自夫君耳中,兩位宰相,六部尚書,除了兵部尚書之外,餘者全部是上一次上書皇帝選秀立後的文職官員。
八大文臣能夠做到萬人之上的位置,平日間皇帝哼哼一聲,他們也會替皇帝猜測十餘種可能,如今太後娘娘點名道姓了,八位大臣各自心中一個忽悠:太後娘娘如此安排,難道是在暗示什麽不成?
八位大臣平日相見雖然笑臉相迎打哈哈,實則心底亮堂堂的瞪著一雙大眼睛,無時不刻在猜測對手的心思,無時不刻在監督對方的行徑,隻要一旦有人行差踏錯,很快就會被禦史口水淹死,舌根子壓死。
臘月初十乾元帝叫大起之後,六部堂官除了兵部尚書王子騰之外,餘下五位陸續借口打茶圍,先後到了茗香苑。
六人卻是不知道,他們身後遠遠跟著三四撥人馬。
這日傍晚,首先是寧壽宮桂嬤嬤收到了飛鴿傳書,喜滋滋告訴太後娘娘:“有消息了,六部堂官除了並不出缺,餘下五人已經達成協議了。”
太後娘娘挑眉哼笑:“不肯就範?”
桂嬤嬤笑了,道:“太後娘娘神機妙算。”
卻是五位堂官接著打茶圍,密謀對策。他們商議很久,最終三對二達成協議,議定立後之事,不再違拗聖上的決議,卻也不肯自打嘴巴主動擁戴皇貴妃。
不過,他們幾乎全數通過一項決議,刑部吏部禮部戶工部五位堂官一直決議,讓都察院總憲胡大人帶領都察院禦史參奏秦家父子國孝期間飲宴嬉戲,結黨營私,收受賄賂,包攬詞訟,縱奴行兇幾款大罪。
卻是刑部尚書熊向武提議,打蛇掐七寸,要麽不做,要做就給他們致命一擊。
眾人一番追問,熊尚書語焉不詳,直說一次秦家家丁醉酒口誤,曾經冒出幾句,言稱自己主子十分幸運,好在沒有一條道走到黑,不然如今也跟傅家石家一般,家破人亡,他們這些家奴隻怕也是妻離子散,骨肉分離了。
眼跟前什麽是黑道?大家心裏都有數,最不過就是忠順王謀逆跟忠義郡王府附逆。這話含義便是秦家父子曾經黨附忠順親王父子。
風聞奏事本事禦史職責所在,隻是,胡朝烈其人雖然才高八鬥,卻是個膽小謹慎之人,黨附忠順親王罪同謀逆,莫說那些都察院禦史們不敢隨便開腔,就是他這個都察院總憲,也不敢輕易張口。
故而,都察院總憲胡朝烈已經答應參奏,隻是尚在猶豫要不要參奏秦家附逆這一罪行。
太後娘娘聞言頓時眼眸驟冷,正所謂無風不起浪,秦家自家家丁泄露風聲必定錯不了。
原本太後娘娘想要放過秦家算了,如今卻是容不得了。
吃了朝廷俸祿,竟然陰謀推翻朝廷?簡直豬狗不如,狼心狗肺!
想起當初的兇險,太後娘娘越性恨得慌,麵色凝重吩咐桂嬤嬤:“你親自去乾清宮傳話,就說本宮有急事要事,一刻也不能耽擱!”
桂嬤嬤急忙忙去了,太後娘娘心中一陣一陣冰涼,後怕不已,曾幾何,自己母子差點就死了,好容易熬出頭,不想差點在一個小小昭儀手裏翻了船。
太後娘娘心裏很得生疼,此時此刻,她撕了秦家的心思也有了。
太後娘娘到底上了歲數,有正值隆冬,很快的,太後娘娘就孩子撐不住了,瞬間蒼白了麵頰,唿吸急促,額上豆大汗珠子成行滴落。
柳芽兒如今已經是大丫頭了,知道太後娘娘鳳體一貫都是皇貴妃照料,分頭派出三撥人馬,墳頭前往太醫院,延禧宮與乾清宮。
延禧宮距離寧壽宮最為近便,三撥救兵中迎春最先到達,迎春路上已經問明白情景,知道太後娘娘這是氣著了,一邊命柳芽兒取來琥珀酒,暗暗參合了靈泉喂給太後娘娘,一邊又命小丫頭用熱水替太後娘娘泡腳搓揉太衝穴與湧泉穴。
迎春自己則將替太後娘娘抹背順氣,暗暗將自己體內靈氣緩緩輸入太後娘娘體內,替她推血過宮,護住心脈。
也是迎春熟悉太後娘娘並提,施救得當,太後娘娘唿吸慢慢順暢了。
及至太醫三腳貓一般跑了來,太後娘娘麵色也恢複了些許紅潤。
前去尋找乾元帝的太監迴來了,卻說是外藩高麗國來賀,乾元帝領著一般子文臣武將,陪同高麗使者前往西山圍場冬獵去了。
喜貴跪地詢問迎春:“今日是彭將軍當值,彭將軍叫奴才請皇貴妃示下,可要派人前往西山送信去?”
兩國友好邦交,皇帝擅離,是否會失禮外藩?
迎春不免猶豫,最終決定還是送信前往,迴不迴來讓乾元帝自己決定:“送!”
太後娘娘卻在同事言道:“勿需!”
乾元帝眼見太後娘娘虛弱的模樣,四十幾歲的男人竟然瞬間紅了眼圈,急切中攥緊了太後娘娘的已經鬆弛的手腕:“母後,你可好些,兒子聞訊嚇壞了啊,您可千萬別出事啊,不然,兒子萬死難贖其罪了!”
太後娘娘搖頭,露出個疲憊笑意兒:“不怪皇帝,母後年紀大了,不經事兒了。”
乾元帝眼珠兒彌漫開去,眼眸中太後娘娘的麵容模糊不清,乾元帝大手掌擦著眼淚,強忍著沒有哭出來,卻是憋得鼻尖發紅:“都是兒子的錯,若非兒子優柔寡斷,瞻前顧後,母後豈有今日驚嚇。母後放心,兒子必定要替母後討還個公道。”
太後娘娘人已經緩和了,隻是氣力有些不足,搖搖頭,緩緩言道:“這些都不在急,皇帝啊,母後一言你且記住了,君王聖明,百姓才能安居樂業,帝後和睦,天下才會太平,眼下一切紛亂,都為中宮之爭,若是皇帝當初當機立斷,焉有今日禍事?”
這是舊話重提了。
迎春不由心頭亂跳,這個時候若是太後娘娘提議立太子,迎春反對之言真心說不出口了。
隻是心之所動,手裏不免帶出來些。
迎春這裏手勁兒一錯亂,太後娘娘很快就感觸到了,白忙中睨眼迎春,順帶附送她一個安心的笑意兒。
乾元帝這裏確實含淚頷首:“兒子知道了,這就迴去著急禮部宗人府議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