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行行,謝謝你咯。”那男人無奈道。說著就扛起筐子,將個臉大的紅薯遞給張銘,就大步朝張家走去。
迴到家裏,琳娘喜道:“相公,賺到了呀,這個筐子新的時候要十五文一個呢,現在這個雖然不新,我看結實的很,正好家裏的筐子不大好了,可以換了使。”
張銘微微笑了,和琳娘分食了紅薯,他一想到製作豆腐需要的各種工具又頭疼了起來,借口要在院子裏走幾步,讓琳娘獨自在屋裏做針線。
走到這家裏的地窖裏,他一看,還是很大的,隻是空落落的,沒什麽東西,隻有還堆著的一些陳年爛穀,已經不能吃了,地窖角落裏堆放著幾隻破舊的藤箱,他走近了看,裏麵一堆灰,也沒什麽稀奇的地方,完全沒發現有什麽可以用來做豆腐的木板、麻布。倒是藤箱的裏麵還有一個黑漆漆的小箱子,箱子落了鎖,鎖上已經鏽跡斑斑,一副至少幾十年沒動過的樣子,地窖太黑,張銘看不清楚,拿起了箱子就爬了出去。他掂量著箱子並不重,但能感覺出裏麵還是有東西的。
出去了之後,日頭還早,張銘走進他和琳娘的廂房,就著日光一看那隻箱子,已經厚厚一層灰了,忙招唿琳娘:“琳娘,去打些水來,我們看看這裏麵有什麽。”琳娘早就注意到張銘神秘兮兮的抱了隻黑漆漆的箱子進屋,手裏針線卻沒停,聽到張銘這句吩咐,連忙取了臉盆來,好在他們屋外就備有水缸,她舀了一大瓢,又拿了廚房的絲瓜筋,幹淨利落的幫忙擦洗起了箱子。
直到臉盆裏的水都發烏,箱子才逐漸顯出了真容,紋飾精致,木質細膩,又顯出了這張家當年的幾分底蘊來,張銘麵上不由露出幾分期待,雖然自己也有些計劃,但目前這沒錢的窘境對他來說實在是壓力太大了。
箱子的鎖當初雖然結實,但在陰暗潮濕的地窖呆了幾十年,銅芯早就鬆了,張銘伸手把芯子一抽,將箱子的蓋子輕輕一掀,裏麵的紅絨襯布還是簇簇新的,躺著一隻錦囊,繡了麒麟,十分華麗,打開一看,雖然心裏有數,張銘還是不由的高興。裏麵是一把渾圓漂亮的金豆子,還有一大一小兩枚碧綠的平安扣,十來顆光潔細膩的珍珠,一對白玉貔貅,兩支口銜寶石的金釵,一對蝴蝶金鈿,兩枚鑲著貓眼的赤金戒指,如果沒猜錯,這應當是原先張銘那位曾祖母的鎖麟囊。
在他的記憶裏,隻記得張父曾說過張銘的曾祖母出身高貴,雖然家裏亦是清流,家底還是有些的,陰差陽錯才不得不下嫁當年張家的庶子,那之後不久兩人就遷移到了這滄州郊縣,後來出了人命官司,張銘的曾祖父母二人一個才子一個佳人,不懂經營,才一路敗落下來。不過前事如何現在的張銘毫不在意,有了錢才能放開手腳賺更多的錢,他雖然疑惑為什麽張父張母沒發現這鎖麟囊,不過現在正好便宜了自己。
張銘轉頭看了看琳娘,小姑娘從沒見過這麽多的金銀珠寶,已經呆了,他收起箱子,將那鎖麟囊捧到炕上,牽著琳娘的手坐好,便道:“這應當是我曾祖母的嫁妝,按理是不能動的,不過咱們現在先借著這些金豆子用一用,度過了這一段再放迴去。”他又挑揀了一番,將那個大的平安扣掛到琳娘脖子裏,說道:“我現在沒錢給你置辦這些,暫且讓曾祖母保佑你平安吧。”
琳娘懵懂的點頭道:“那咱們可要努力些,早日還上才行。”張銘笑著點頭,將鎖麟囊裏的金豆數了出來,正好一百零八粒,差不多有十兩黃金,複將錦囊和箱子塞到了床板下的暗格裏,用銅鎖鎖了,這才安心。
有了這麽一樁喜事,兩人心裏都鬆快了不少,琳娘又去村頭磨坊那稱了幾斤麵粉和大米預備做晚上的飯蔬,張銘則拿了本《大學》在書房裏裝模作樣,心裏直盤算來錢的方法。
黃金雖然有十兩,但換算起來也就將將一百兩,哪裏夠花呢,何況這孫家村裏的人都知道張家已經敗的不能更敗了,總要有個來錢的渠道細水長流起來才行,他心裏還是偏向於做豆腐,隻需要打些器具,別的他心裏都有數,至於製玻璃、做葡萄酒什麽的他雖然想但是不會也沒辦法。
取了尺和毛筆,就著黃草紙就作起了圖紙,到黃昏時分就做的差不多了,可惜那一手軟塌塌的毛筆字,實在是不能看。張銘不由冷汗直流,被人知道張秀才的手書一下子變得這麽醜,不死也要脫層皮,他一貫謹慎,從來不覺得古人智商低。可是現在賺錢要緊,就先推脫成自己病愈未久,貧弱無力吧。
張銘畫成了圖紙之後,就擱在一旁晾幹,聞到一陣飯菜香,期待從心裏油然而生,吃了兩頓玉米、一頓紅薯,這下該吃上大米了吧!等過幾天他把豆腐做出來,配上魚頭做湯,想想都覺得十分美好。等到琳娘在廚房喚他吃飯,他都頗有點歡欣雀躍了。
看到桌上的三碟菜,還有兩碗大米粥,這些原本對於張銘來說很平常的東西讓他滿意的不得了,考慮到張銘久病初愈,琳娘把粥煮的很薄,米花一粒粒的爆開,配著天青色的碗底看起來很有韻味,三個菜分別是一碟拇指長的蒸小魚、炒青菜和醬燉蘿卜,因為暫時解決了經濟困難,琳娘也不迂腐,廚藝上很是花了一番心思,吃的張銘讚不絕口。
☆、琢磨出路(2)
作者有話要說: 一開始還挺卡的~後來就順了=a= 因為還有另一篇文在更【哎喲其實沒人看的啦你騙鬼啦】所以以後是隔日更,過幾天期末考試就隻能三四天一更了=a= 希望能有讀者收藏tut 我會努力寫完這篇文的
飯罷後,待琳娘收拾好家裏的一應事務,張銘將她拉到房裏,兩人又細細合計了起來。張銘說道;“你看這圖紙如何?”
琳娘雖然識字,但對此類數字和幾何圖形還是一片茫然,揣測道:“爺可是要打器具?不消畫圖紙的,隻需同木匠細說要求,幾日便可做好。”
張銘麵露尷尬,嘿嘿笑道:“我從書上看來的,據說淮南道那裏已有用黃豆做羹湯的方法,姑且一試。”
琳娘奇道:“黃豆食之即腹脹,多食還會通氣,並不雅觀,難道是咱們滄州府的作法有問題嗎?”
張銘翻出一本地理誌來,指著上麵胡亂說道:“便是這本書說的。”
琳娘所受教育有限,她父親迂腐,隻讓她讀了《女書》、《女誡》,連千字文都未讀,也不懷疑,隻當相公說的全對。“若是爺想做新器具,還是畫了圖紙更妥帖。”
張銘知道她心裏對自己極是信任,心裏滿意,得意道:“且看我做出好吃的慰勞你。”
琳娘羞澀的笑笑,並不理會他,專心於自己手中針線,她手上戴的是張銘母親顧氏生前贈的銅頂針,頂針尺寸大了些,並不趁手,初時大拇指時常戳出血點,久而久之,她小心翼翼,針線功夫已經到了火候,現在正納著雙鞋底,看那樣子正是替張銘做的。張銘知她害羞,便自己琢磨起做豆腐的事情。
材料之類的還算便宜,鹵水可去鹽場上收,紅磚粉卻難得,要是弄的不幹淨,他自己也咽不下去。他想了想,有句老話叫做“鹵水點豆腐,一物降一物。”可見單用鹵水也是能點出豆腐的。他前世還算有點經驗,應該隻要分多次嚐試就行。
咳咳,至於自己那手破字的問題,還是得稍微練練。不過看琳娘的樣子,雖然識字,但懂的也不多,她父親就是教書匠,卻不樂意教自己女兒,其中道理無非是儒家那套女子無才便是德,可是張銘身為一個年輕的現代人,自認尊重女性,何況作為生活上的小夥伴,要是什麽都不懂,交流上也會有困難,還是帶著她兩人一起學習讀書寫字吧。
他心裏頭念起,便打量起琳娘,暗歎一口氣,這還是個孩子啊。張銘見她手裏鞋底隻差幾針就能納好,也就不著急同她說教她讀書寫字的事了。
白天隨手翻到的那本地理誌還算有意思,他拿出來全當睡前讀物,興許是原來的張銘不關心地理,一心八股,張銘現在腦子裏對於這周朝的風俗地理隻有大致概念,正好現在看看這本書補一補。“盤古開天,女媧造人……”嘿,原來到漢代曆史都是差不多的,隻是西漢末年王莽篡位成功,他後代還宰了劉秀,再沒東漢什麽事了。再往後是寰、楚、元、韓、周五朝,如今正是周朝,這本地理誌將周朝徐姓皇族吹的像天帝下凡一樣,前三十頁都是這些內容,可見無論到哪個時空,給百姓洗腦都是統治者的一貫手段。
張銘重點看了有關豆腐的寥寥數字,淮南王醉心煉丹,結果造出了豆腐,他為人宅心仁厚,特賜予淮南道百姓享用,其後他被當著皇帝的自家侄子迫至身死,嫡係一路逃往東瀛,在東瀛隱姓埋名,豆腐技藝也就失傳了。哈?失傳了,張銘恨不得撫掌大笑,這是要給他一個成為壟斷者的機會啊。
心裏一時激動,張銘忘了自己身體不太好,瞬時一張臉漲得通紅,連連咳嗽,琳娘忙遞水給他,拍背撫胸,忙的不亦樂乎,“相公開心歸開心,可別動了身體啊!”
咳了一通之後,張銘方知自己樂極生悲,心情也冷靜下來,連忙安慰琳娘:“是有喜事,我太高興了,一時忘形。以後不會了。”又看到她已經把鞋子納好,想著轉移話題,就道:“給我看看那個。”
琳娘將鞋底邊遞給他邊說:“我手藝不精,隻會這種,沒什麽花樣,以後再去同姐姐去學些別的迴來。”張銘看那鞋底,和他奶奶曾給他納過的棉鞋底有些類似,更厚實一些,興許是琳娘眼睛好,針線處理的更密,也沒有什麽可能硌腳的線頭,非常難得。
他珍惜的摸了摸,還給琳娘,想起自己剛才的正經事,就對琳娘說道:“你且過來,我同你說事。”
琳娘息了自己用的蠟燭,坐到張銘身邊,自張銘醒來少見他有這樣嚴肅的樣子,她也有些緊張,戰戰兢兢的,像個小學生一樣把腰挺的筆直,仰視張銘。
“我問你,願意同我一起讀書習字嗎?”張銘見她嚴肅,不由就單刀直入的問起來。
琳娘疑惑道:“讀書習字?這不是大官人才能做的嗎?”
張銘耐心答道:“你看,平日裏我要讀書習字,你除了做飯便是針線,閑的時候也多,如今我父母離世,我當守孝三年,也不能帶你外出遊山玩水,無不無聊?”
琳娘仍是不解,問道:“出嫁前我母親說女人家就是做這些的,將來給相公生了孩子,還要帶孩子,再將來要將孩子好好養大替他娶媳婦。不對嗎?”
看著麵前這麽一個十三歲的蘿莉說出生孩子養孩子的話,張銘心裏默默的落下幾根黑線,他心裏也知道古人大概是什麽想法,但真的身臨其境才覺得不妥起來,沉吟一番後他說道:“我問你,你相公我,將來可是要做大官的人?”
“是。”琳娘笑答。
“那麽,你將來就是大官的夫人了,對不對?”
“對。”聲音略低了些。
“你可曾聽我父母親說起我曾祖母?”張銘可謂循循善誘。
“聽過,公爹公婆在世時俱讚曾祖父母是人中龍鳳,乃、乃天作之合。”琳娘仔細迴憶,將當日所聽複述了出來。
張銘一聽有門兒了,就道:“你看,我曾祖母出身乃是燕京清流之家,她飽讀詩書,為人謙抑,才能和我曾祖父琴瑟和鳴。你將來是要成為大官夫人的,就得像曾祖母那樣,你現在可知讀書之重要?”
琳娘年紀尚小,其實不大能聽懂張銘話裏的含義,但她聽懂了一點,就是張銘希望他能讀書識字,且不僅僅是《女書》、《女誡》。她父親孫炳一貫教育她“在家從父”、“出嫁從夫”,此番她心裏也有了決斷,自然是“從夫”了,“知道了,請爺教我讀書識字吧!”她嘻嘻笑道,露出幾分小孩兒心性來。
張銘知道她並不懂自己話,但是目標達到就行,就說道:“這事就這麽定了,以後我讀書寫字時,你就替我研墨鋪紙,自己也跟著寫幾張,你不用看四書五經,先將千字文讀熟,不用背,多看些地理誌、列國傳,若有不會的,就來問我。”
琳娘頷首,聽得外頭打更人敲鑼的聲音,忙道:“時間不早了,我去燒水。”
張銘目標業已達成,也不糾纏她,點頭放她去了,心裏卻想著等掙到錢,第一要務是買幾個仆人迴來。並非他沒有人權觀念,實在是在古代,應當入鄉隨俗,而不是特立獨行。腦子裏又轉過幾個念頭,他心知一口吃不成胖子,要徐徐圖之。
首先,近幾日就該把做豆腐的器具材料都準備齊全,試驗起來。然後,地要種,還得多買幾畝,春天種稻,秋天種菜,除了供自家吃,再賣一點,另外,自己和琳娘兩個擱在現代都是剛剛步入青春期正要發育的主,得弄點牛奶羊奶什麽的喝喝,等等等等……他想的極多,最後心裏暗罵自己一句,真是磨磨唧唧。一時間心力交瘁,就迷迷糊糊睡著了。
不多時,琳娘捧了熱水盆進屋,見張銘靠著床睡著了,也不敢打擾,自己往熱水裏兌了涼水,調成正好的溫度,沾濕了毛巾,替他擦手擦臉,又幫他脫了外衣,她有些害羞。
其實方才她同張銘說生孩子並不是玩笑,她今年已經十三,等開年來便是十四,她母親十四歲時就已經生下她大哥了,隻是如今她大姐姐說她“癸水”尚未來,是生不了孩子的,要等到“癸水”來了,身體長開了,人變好看了,才能生出孩子來。
以往琳娘也不大想這方麵,因著剛嫁給相公時他正忙著考試,家裏後來又遭逢大變,兵荒馬亂的。可是如今相公病好了,對自己也隻比以往更好,她想著要報答相公,隻有生孩子一途。早晨她去娘家換銅錢時,父親同母親說了一通話,後來母親便對自己說相公要守孝,三年不得生孩子的,她便有些鬱結。不過今日聽相公說希望自己能讀書識字,看來自己還是能有別的用處的。
琳娘剛想替張銘除了鞋襪,幫他洗腳,手便被握住,抬頭看去,張銘已醒了,眼裏神色溫柔,對她說道:“以後洗腳我自己來吧,你蹲著累,自己去洗漱了就過來。”
她懵懵懂懂,點了點頭,心裏熱熱的,似懂非懂,便走到了插屏外頭,用溫水洗了洗臉,對著灑滿月光的銅臉盆,笑了起來。
入夜,兩人雖然各懷心事,但不久就沉沉睡去,彼此間長發交纏,唿吸輕淺。
“天幹物燥,小心火燭……”打更人的聲音遠遠穿來,倒也靜謐安然。
☆、狼茄
作者有話要說: =a=說好的隔日更來了~發現自己好多沒複習 以後還是三天更一次 19號以後日更=3=
且說那日清晨,張銘留琳娘在家讀書描紅,自己則特地去了一趟趙大嬸家,請她丈夫孫木匠幫忙打製製作豆腐用的器具。向張銘收了定金一百文後,孫木匠猶疑了一會,還是問道:“小張秀才,我是粗人,實在看不出你要我做的這是什麽,若說是抽屜,也沒這麽矮的,若說是盒子,又粗糙的很,能給說道說道麽?”
張銘早就料到會有這一出,略作思考便答道:“這是我從古書上看來的,想做出來看看,就有勞孫二叔了。”他麵上平和,其實苦不堪言,心說不管到哪裏人的好奇心都是亙古不變的。
那孫木匠心裏暗暗嘲諷這張家三代單傳,唯獨留下這病秧子隻會讀書、不會種地、還是個敗家子,還不如自家孫狗兒。他倒也有心眼,並不表露出來,畢竟誰都不會和錢過不去,就說:“那好,我就照著這做,不過做成了之後你還得給我八十文,這樣才夠。”
張銘雖然惱他欺負自己不懂行,但也沒辦法,孫木匠是這村裏唯一的木匠,也隻能點頭稱是,他想了想又說:“後天就是十五,我預備帶琳娘去縣城采買東西,迴來時就與孫二叔你交錢,到時候還要勞煩你家狗兒幫我搬迴家去。”
孫木匠談成一筆好生意,心情大好,便豪氣的說道:“沒問題,這幾天功夫夠了,到時候我讓狗兒幫你搬去,耽擱不了你!”
張銘點點頭,便告辭了。出了孫木匠家大門,他走在折返的路上,正巧見到不遠處來了個中年婦人,那婦人頭包青花布,深綠色薄襖,棕色四幅裙,細看眉眼生的其實不錯,但嘴角微塌,好似有人欠她許多錢,讓人感覺神色鬱鬱,此時她麵露喜色,揮臂大喊:“女婿!張女婿!”
張銘一愣,才想起這應當是自己嶽母趙氏,說到這趙氏,她和孫木匠的老婆趙大嬸據說還是隔了兩房的堂姐妹,然而趙大嬸生的難看心地善良,趙氏卻正好相反。不過張銘並不怕她,相反的,有前世的工作經驗,他很會對付趙氏這類人,明顯的眼低手高、喜歡蠅頭小利、不算太壞也算不上多好、隻顧著自己眼前,拿捏住了短處就翻不出花樣。至於她上迴打琳娘的事,張銘畢竟算是小輩,不能拿她怎麽樣,以後隻能多加提防,說白了,萬事還是隻有有錢了才有話語權。
一時間他腦子裏轉過許多想法,一個沒注意,那趙氏已經到了他眼前,笑道:“上迴琳娘家來跟我說你病好了,我看不錯。你剛從孫二叔那出來我看見了,怎麽?打新家什了?”
她也不笨,上次琳娘來換錢,特意昧下一百個錢,就是要打探打探女婿如今的經濟狀況,在她看來,要是真的沒錢,也不會拆銀子用,誰家有了銀子不都是藏著掖著,拿出來用的都大小是個財主。上次張銘發喪時辦酒席的境況她也看了,用了足足二兩銀,心疼的她是直跳腳,就估摸著或許還有錢,後來張銘病的神誌不清,她也不敢上門,怕沾晦氣,心裏又有些後悔將二女兒嫁給他,她生了兩個兒子三個女兒,屬二女兒長的最不體麵,眉淡鼻塌,雖然不喜歡,可也是親生的呢。
張銘擰出一張苦瓜臉小聲答道:“何來新家什,我這是要還趙大嬸玉米錢,前幾日將家裏東西賣了幾件,將將得了一兩銀子,琳娘已經和您換了的。”
趙氏一聽,暗自心驚,忙壓下聲音道:“家裏沒錢何必急著還她!你那家裏的東西件件值錢,怎麽才賣一兩,唉,我說,賣東西可丟臉極了,被你嶽丈知道,你可要仔細了!下次要賣,你叫琳娘同我說便是,我幫你賣。”
聽聽,前半句還像話,後半句又露了馬腳。張銘又道:“琳娘同我說上迴同您換錢隻得了一千一百文,她說母親你手頭差了些許,剩下一百文下迴把我們,我看母親現在買了好菜好肉,”他朝趙氏手邊籃子虛點一下,“想來是有錢了,不若今天就把我罷,本來應當孝敬您,可是如今手頭緊,我也隻能同您厚臉皮一迴了。”
這話聽得趙氏老臉紅一陣白一陣,倉皇道:“我哪來錢,都被你爹拿去喝酒了,這魚你拿去,一百文的話休要再提了。”言畢將籃子裏的最不打眼的鯉魚往張銘手裏一塞,轉過身就腳底抹油跑路了。
張銘看了看手裏的魚,輕聲笑了起來,雖然他不怎麽吃這種魚,據說做湯不錯,也算收獲了,他本來就沒打算討那一百文,今天算是一箭雙雕,至少一段時間內她應當隻會怕自己上門打秋風去,再不會來揩油了。
將魚拎迴家後,琳娘正在晾她的描紅,張銘遠遠看去,雖然筆畫跟自己的一樣軟塌塌的,但是清晰明白,可謂進步神速,她見張銘迴來,很是高興,一路跑到他跟前,連說:“你迴來啦,
這魚是哪來的?”
張銘摸摸她的頭,笑著說道:“路上碰到你母親,她知咱們窮,特地送給咱們吃的。”琳娘一呆,她可不知道自己母親還有這一麵。
張銘怕她因那一百文的事情生出什麽憂慮,於是故作神秘,隻道:“母親對咱們慈愛,不好麽?”
琳娘隻得點頭,接過那魚,高興的說道:“我在娘家慣會做這鯉魚,這魚雖然不大,夠咱們吃了。”說罷就掉頭去了廚房收拾起來,手裏有了餘錢,又有張銘的囑咐,現在他們二人平日都是吃三餐了。
張銘看琳娘走遠,才轉頭繼續去看她的描紅。
看了不久,他深覺自己應該再努力些,不然被個小女孩迎頭趕上就丟臉了。這幾日他勤於練習,可能是身體有記憶的緣故,和原主寫的筆跡已經七七八八相似,不過帶有他自己的性格,雖然不及原主的中規中矩,但他自己的字顯得更圓融一些,隻是力有不足,不過那是多年練習才能有的結果,他也並不強求。
伏案看了會書,張銘思維便發散開了。自從去散市那迴到今天已經過去四五天了,張銘籌謀了挺久,趁兩日前他和琳娘去鹽場買鹽的時候順便拖了一缸鹵水迴家,他自己家裏就有石磨,就在家裏試做了兩迴嫩豆腐,還算成功,已經能入口了,興許是古代汙染少化肥少的緣故,他覺得還挺香,比前世在現代吃的更強一些,有點小時候吃豆花的滋味。後來他覺得前期工作差不多,要用的桶、板、罩子都做好了圖紙,這才今天去拜托孫木匠做起來。
那期間他有空,還去了趟自家田裏,一看,區區兩三畝地裏雜七雜八種了許多種作物,他隻能認出麥和稻,都東倒西歪的,幾乎不會有收益了。便請了相鄰田裏正勞作的壯丁孫大剛幫忙全拔了,又用了三十文。張銘長歎一口氣,錢不經用,上次叫琳娘換來的一千一百文已經隻剩三四百了,主要是菜蔬糧食都是買迴來做著吃,他又替琳娘添了些筆墨紙硯,隻能安慰自己過幾日去把黃金兌成銀票和銅板,至於買地之類,什麽都要一樣樣的來。
張銘將琳娘看成個小妹妹,以前她有多麽苦他管不著,以後既然歸他管,有些糟心事就少說幾句,還是等她長大了點再慢慢教。
待到午飯時分,張銘才領教到琳娘做鯉魚湯的手藝,盡管他現在的身體情況應該是虛不進補,鯉魚雖好也不宜多吃,還是忍不住多夾了幾筷子,配著鹹菜豆腐下飯,很有滋味。這幾日,琳娘在張銘的教導下,學會了許多種豆腐菜品,當然,主要是張銘說,她實驗。
兩人吃吃說說,時間倒很快就過去了。
飯後,張銘繞著院子轉了幾圈權當消食,看到天井那種了一排辣椒和一排西紅柿,辣椒紅的可愛,像一個個燈籠,西紅柿則半青半紅,正是中吃的時候。伸手各摘了幾個,他將辣椒用棉線穿起來掛到屋簷下,倒也中看。又打了半桶井水,將西紅柿洗幹淨,咬了一口,酸酸甜甜的,忙喚琳娘:“琳娘快來,我給你吃個好東西。”
琳娘這幾日被張銘寵的找迴了些小女孩的感覺,走路也輕快了很多,一路小跑過來,見張銘在吃西紅柿,忙道:“這東西不是狼茄麽,說是隻能看看,不能吃的麽?”
張銘笑笑,說道:“誰說的,酸酸甜甜,可好吃了,你嚐嚐。”說著就將個大紅的西紅柿遞到她手裏,琳娘總將張銘的話奉為真理,咬了一口,嚼了幾下,待嚐到了滋味,就連連點頭,大口吃了起來。
等到午間日頭上來,陽光刺眼,兩人迴了房裏,一個看書一個練字,憊懶時就說起了話,張銘翻了翻手邊地理誌,裝作漫不經心的問道:“這附近人家可還有種狼茄的嗎?”
“好像沒有,這種番邦的東西,一般人家是沒的,我也是今年三月三過了以後才知道有這個。”三月初五,正是琳娘嫁來張家的日子。
張銘又問:“咱們家裏可有種子?”
琳娘答道:“有的,娘說過她以前將果子曬幹了後留下了許多種子,就在柴房裏。”
張銘心裏暗喜,將琳娘一把從書案旁提起來,“咱們今天下午不練字了,去田上看看!”
迴到家裏,琳娘喜道:“相公,賺到了呀,這個筐子新的時候要十五文一個呢,現在這個雖然不新,我看結實的很,正好家裏的筐子不大好了,可以換了使。”
張銘微微笑了,和琳娘分食了紅薯,他一想到製作豆腐需要的各種工具又頭疼了起來,借口要在院子裏走幾步,讓琳娘獨自在屋裏做針線。
走到這家裏的地窖裏,他一看,還是很大的,隻是空落落的,沒什麽東西,隻有還堆著的一些陳年爛穀,已經不能吃了,地窖角落裏堆放著幾隻破舊的藤箱,他走近了看,裏麵一堆灰,也沒什麽稀奇的地方,完全沒發現有什麽可以用來做豆腐的木板、麻布。倒是藤箱的裏麵還有一個黑漆漆的小箱子,箱子落了鎖,鎖上已經鏽跡斑斑,一副至少幾十年沒動過的樣子,地窖太黑,張銘看不清楚,拿起了箱子就爬了出去。他掂量著箱子並不重,但能感覺出裏麵還是有東西的。
出去了之後,日頭還早,張銘走進他和琳娘的廂房,就著日光一看那隻箱子,已經厚厚一層灰了,忙招唿琳娘:“琳娘,去打些水來,我們看看這裏麵有什麽。”琳娘早就注意到張銘神秘兮兮的抱了隻黑漆漆的箱子進屋,手裏針線卻沒停,聽到張銘這句吩咐,連忙取了臉盆來,好在他們屋外就備有水缸,她舀了一大瓢,又拿了廚房的絲瓜筋,幹淨利落的幫忙擦洗起了箱子。
直到臉盆裏的水都發烏,箱子才逐漸顯出了真容,紋飾精致,木質細膩,又顯出了這張家當年的幾分底蘊來,張銘麵上不由露出幾分期待,雖然自己也有些計劃,但目前這沒錢的窘境對他來說實在是壓力太大了。
箱子的鎖當初雖然結實,但在陰暗潮濕的地窖呆了幾十年,銅芯早就鬆了,張銘伸手把芯子一抽,將箱子的蓋子輕輕一掀,裏麵的紅絨襯布還是簇簇新的,躺著一隻錦囊,繡了麒麟,十分華麗,打開一看,雖然心裏有數,張銘還是不由的高興。裏麵是一把渾圓漂亮的金豆子,還有一大一小兩枚碧綠的平安扣,十來顆光潔細膩的珍珠,一對白玉貔貅,兩支口銜寶石的金釵,一對蝴蝶金鈿,兩枚鑲著貓眼的赤金戒指,如果沒猜錯,這應當是原先張銘那位曾祖母的鎖麟囊。
在他的記憶裏,隻記得張父曾說過張銘的曾祖母出身高貴,雖然家裏亦是清流,家底還是有些的,陰差陽錯才不得不下嫁當年張家的庶子,那之後不久兩人就遷移到了這滄州郊縣,後來出了人命官司,張銘的曾祖父母二人一個才子一個佳人,不懂經營,才一路敗落下來。不過前事如何現在的張銘毫不在意,有了錢才能放開手腳賺更多的錢,他雖然疑惑為什麽張父張母沒發現這鎖麟囊,不過現在正好便宜了自己。
張銘轉頭看了看琳娘,小姑娘從沒見過這麽多的金銀珠寶,已經呆了,他收起箱子,將那鎖麟囊捧到炕上,牽著琳娘的手坐好,便道:“這應當是我曾祖母的嫁妝,按理是不能動的,不過咱們現在先借著這些金豆子用一用,度過了這一段再放迴去。”他又挑揀了一番,將那個大的平安扣掛到琳娘脖子裏,說道:“我現在沒錢給你置辦這些,暫且讓曾祖母保佑你平安吧。”
琳娘懵懂的點頭道:“那咱們可要努力些,早日還上才行。”張銘笑著點頭,將鎖麟囊裏的金豆數了出來,正好一百零八粒,差不多有十兩黃金,複將錦囊和箱子塞到了床板下的暗格裏,用銅鎖鎖了,這才安心。
有了這麽一樁喜事,兩人心裏都鬆快了不少,琳娘又去村頭磨坊那稱了幾斤麵粉和大米預備做晚上的飯蔬,張銘則拿了本《大學》在書房裏裝模作樣,心裏直盤算來錢的方法。
黃金雖然有十兩,但換算起來也就將將一百兩,哪裏夠花呢,何況這孫家村裏的人都知道張家已經敗的不能更敗了,總要有個來錢的渠道細水長流起來才行,他心裏還是偏向於做豆腐,隻需要打些器具,別的他心裏都有數,至於製玻璃、做葡萄酒什麽的他雖然想但是不會也沒辦法。
取了尺和毛筆,就著黃草紙就作起了圖紙,到黃昏時分就做的差不多了,可惜那一手軟塌塌的毛筆字,實在是不能看。張銘不由冷汗直流,被人知道張秀才的手書一下子變得這麽醜,不死也要脫層皮,他一貫謹慎,從來不覺得古人智商低。可是現在賺錢要緊,就先推脫成自己病愈未久,貧弱無力吧。
張銘畫成了圖紙之後,就擱在一旁晾幹,聞到一陣飯菜香,期待從心裏油然而生,吃了兩頓玉米、一頓紅薯,這下該吃上大米了吧!等過幾天他把豆腐做出來,配上魚頭做湯,想想都覺得十分美好。等到琳娘在廚房喚他吃飯,他都頗有點歡欣雀躍了。
看到桌上的三碟菜,還有兩碗大米粥,這些原本對於張銘來說很平常的東西讓他滿意的不得了,考慮到張銘久病初愈,琳娘把粥煮的很薄,米花一粒粒的爆開,配著天青色的碗底看起來很有韻味,三個菜分別是一碟拇指長的蒸小魚、炒青菜和醬燉蘿卜,因為暫時解決了經濟困難,琳娘也不迂腐,廚藝上很是花了一番心思,吃的張銘讚不絕口。
☆、琢磨出路(2)
作者有話要說: 一開始還挺卡的~後來就順了=a= 因為還有另一篇文在更【哎喲其實沒人看的啦你騙鬼啦】所以以後是隔日更,過幾天期末考試就隻能三四天一更了=a= 希望能有讀者收藏tut 我會努力寫完這篇文的
飯罷後,待琳娘收拾好家裏的一應事務,張銘將她拉到房裏,兩人又細細合計了起來。張銘說道;“你看這圖紙如何?”
琳娘雖然識字,但對此類數字和幾何圖形還是一片茫然,揣測道:“爺可是要打器具?不消畫圖紙的,隻需同木匠細說要求,幾日便可做好。”
張銘麵露尷尬,嘿嘿笑道:“我從書上看來的,據說淮南道那裏已有用黃豆做羹湯的方法,姑且一試。”
琳娘奇道:“黃豆食之即腹脹,多食還會通氣,並不雅觀,難道是咱們滄州府的作法有問題嗎?”
張銘翻出一本地理誌來,指著上麵胡亂說道:“便是這本書說的。”
琳娘所受教育有限,她父親迂腐,隻讓她讀了《女書》、《女誡》,連千字文都未讀,也不懷疑,隻當相公說的全對。“若是爺想做新器具,還是畫了圖紙更妥帖。”
張銘知道她心裏對自己極是信任,心裏滿意,得意道:“且看我做出好吃的慰勞你。”
琳娘羞澀的笑笑,並不理會他,專心於自己手中針線,她手上戴的是張銘母親顧氏生前贈的銅頂針,頂針尺寸大了些,並不趁手,初時大拇指時常戳出血點,久而久之,她小心翼翼,針線功夫已經到了火候,現在正納著雙鞋底,看那樣子正是替張銘做的。張銘知她害羞,便自己琢磨起做豆腐的事情。
材料之類的還算便宜,鹵水可去鹽場上收,紅磚粉卻難得,要是弄的不幹淨,他自己也咽不下去。他想了想,有句老話叫做“鹵水點豆腐,一物降一物。”可見單用鹵水也是能點出豆腐的。他前世還算有點經驗,應該隻要分多次嚐試就行。
咳咳,至於自己那手破字的問題,還是得稍微練練。不過看琳娘的樣子,雖然識字,但懂的也不多,她父親就是教書匠,卻不樂意教自己女兒,其中道理無非是儒家那套女子無才便是德,可是張銘身為一個年輕的現代人,自認尊重女性,何況作為生活上的小夥伴,要是什麽都不懂,交流上也會有困難,還是帶著她兩人一起學習讀書寫字吧。
他心裏頭念起,便打量起琳娘,暗歎一口氣,這還是個孩子啊。張銘見她手裏鞋底隻差幾針就能納好,也就不著急同她說教她讀書寫字的事了。
白天隨手翻到的那本地理誌還算有意思,他拿出來全當睡前讀物,興許是原來的張銘不關心地理,一心八股,張銘現在腦子裏對於這周朝的風俗地理隻有大致概念,正好現在看看這本書補一補。“盤古開天,女媧造人……”嘿,原來到漢代曆史都是差不多的,隻是西漢末年王莽篡位成功,他後代還宰了劉秀,再沒東漢什麽事了。再往後是寰、楚、元、韓、周五朝,如今正是周朝,這本地理誌將周朝徐姓皇族吹的像天帝下凡一樣,前三十頁都是這些內容,可見無論到哪個時空,給百姓洗腦都是統治者的一貫手段。
張銘重點看了有關豆腐的寥寥數字,淮南王醉心煉丹,結果造出了豆腐,他為人宅心仁厚,特賜予淮南道百姓享用,其後他被當著皇帝的自家侄子迫至身死,嫡係一路逃往東瀛,在東瀛隱姓埋名,豆腐技藝也就失傳了。哈?失傳了,張銘恨不得撫掌大笑,這是要給他一個成為壟斷者的機會啊。
心裏一時激動,張銘忘了自己身體不太好,瞬時一張臉漲得通紅,連連咳嗽,琳娘忙遞水給他,拍背撫胸,忙的不亦樂乎,“相公開心歸開心,可別動了身體啊!”
咳了一通之後,張銘方知自己樂極生悲,心情也冷靜下來,連忙安慰琳娘:“是有喜事,我太高興了,一時忘形。以後不會了。”又看到她已經把鞋子納好,想著轉移話題,就道:“給我看看那個。”
琳娘將鞋底邊遞給他邊說:“我手藝不精,隻會這種,沒什麽花樣,以後再去同姐姐去學些別的迴來。”張銘看那鞋底,和他奶奶曾給他納過的棉鞋底有些類似,更厚實一些,興許是琳娘眼睛好,針線處理的更密,也沒有什麽可能硌腳的線頭,非常難得。
他珍惜的摸了摸,還給琳娘,想起自己剛才的正經事,就對琳娘說道:“你且過來,我同你說事。”
琳娘息了自己用的蠟燭,坐到張銘身邊,自張銘醒來少見他有這樣嚴肅的樣子,她也有些緊張,戰戰兢兢的,像個小學生一樣把腰挺的筆直,仰視張銘。
“我問你,願意同我一起讀書習字嗎?”張銘見她嚴肅,不由就單刀直入的問起來。
琳娘疑惑道:“讀書習字?這不是大官人才能做的嗎?”
張銘耐心答道:“你看,平日裏我要讀書習字,你除了做飯便是針線,閑的時候也多,如今我父母離世,我當守孝三年,也不能帶你外出遊山玩水,無不無聊?”
琳娘仍是不解,問道:“出嫁前我母親說女人家就是做這些的,將來給相公生了孩子,還要帶孩子,再將來要將孩子好好養大替他娶媳婦。不對嗎?”
看著麵前這麽一個十三歲的蘿莉說出生孩子養孩子的話,張銘心裏默默的落下幾根黑線,他心裏也知道古人大概是什麽想法,但真的身臨其境才覺得不妥起來,沉吟一番後他說道:“我問你,你相公我,將來可是要做大官的人?”
“是。”琳娘笑答。
“那麽,你將來就是大官的夫人了,對不對?”
“對。”聲音略低了些。
“你可曾聽我父母親說起我曾祖母?”張銘可謂循循善誘。
“聽過,公爹公婆在世時俱讚曾祖父母是人中龍鳳,乃、乃天作之合。”琳娘仔細迴憶,將當日所聽複述了出來。
張銘一聽有門兒了,就道:“你看,我曾祖母出身乃是燕京清流之家,她飽讀詩書,為人謙抑,才能和我曾祖父琴瑟和鳴。你將來是要成為大官夫人的,就得像曾祖母那樣,你現在可知讀書之重要?”
琳娘年紀尚小,其實不大能聽懂張銘話裏的含義,但她聽懂了一點,就是張銘希望他能讀書識字,且不僅僅是《女書》、《女誡》。她父親孫炳一貫教育她“在家從父”、“出嫁從夫”,此番她心裏也有了決斷,自然是“從夫”了,“知道了,請爺教我讀書識字吧!”她嘻嘻笑道,露出幾分小孩兒心性來。
張銘知道她並不懂自己話,但是目標達到就行,就說道:“這事就這麽定了,以後我讀書寫字時,你就替我研墨鋪紙,自己也跟著寫幾張,你不用看四書五經,先將千字文讀熟,不用背,多看些地理誌、列國傳,若有不會的,就來問我。”
琳娘頷首,聽得外頭打更人敲鑼的聲音,忙道:“時間不早了,我去燒水。”
張銘目標業已達成,也不糾纏她,點頭放她去了,心裏卻想著等掙到錢,第一要務是買幾個仆人迴來。並非他沒有人權觀念,實在是在古代,應當入鄉隨俗,而不是特立獨行。腦子裏又轉過幾個念頭,他心知一口吃不成胖子,要徐徐圖之。
首先,近幾日就該把做豆腐的器具材料都準備齊全,試驗起來。然後,地要種,還得多買幾畝,春天種稻,秋天種菜,除了供自家吃,再賣一點,另外,自己和琳娘兩個擱在現代都是剛剛步入青春期正要發育的主,得弄點牛奶羊奶什麽的喝喝,等等等等……他想的極多,最後心裏暗罵自己一句,真是磨磨唧唧。一時間心力交瘁,就迷迷糊糊睡著了。
不多時,琳娘捧了熱水盆進屋,見張銘靠著床睡著了,也不敢打擾,自己往熱水裏兌了涼水,調成正好的溫度,沾濕了毛巾,替他擦手擦臉,又幫他脫了外衣,她有些害羞。
其實方才她同張銘說生孩子並不是玩笑,她今年已經十三,等開年來便是十四,她母親十四歲時就已經生下她大哥了,隻是如今她大姐姐說她“癸水”尚未來,是生不了孩子的,要等到“癸水”來了,身體長開了,人變好看了,才能生出孩子來。
以往琳娘也不大想這方麵,因著剛嫁給相公時他正忙著考試,家裏後來又遭逢大變,兵荒馬亂的。可是如今相公病好了,對自己也隻比以往更好,她想著要報答相公,隻有生孩子一途。早晨她去娘家換銅錢時,父親同母親說了一通話,後來母親便對自己說相公要守孝,三年不得生孩子的,她便有些鬱結。不過今日聽相公說希望自己能讀書識字,看來自己還是能有別的用處的。
琳娘剛想替張銘除了鞋襪,幫他洗腳,手便被握住,抬頭看去,張銘已醒了,眼裏神色溫柔,對她說道:“以後洗腳我自己來吧,你蹲著累,自己去洗漱了就過來。”
她懵懵懂懂,點了點頭,心裏熱熱的,似懂非懂,便走到了插屏外頭,用溫水洗了洗臉,對著灑滿月光的銅臉盆,笑了起來。
入夜,兩人雖然各懷心事,但不久就沉沉睡去,彼此間長發交纏,唿吸輕淺。
“天幹物燥,小心火燭……”打更人的聲音遠遠穿來,倒也靜謐安然。
☆、狼茄
作者有話要說: =a=說好的隔日更來了~發現自己好多沒複習 以後還是三天更一次 19號以後日更=3=
且說那日清晨,張銘留琳娘在家讀書描紅,自己則特地去了一趟趙大嬸家,請她丈夫孫木匠幫忙打製製作豆腐用的器具。向張銘收了定金一百文後,孫木匠猶疑了一會,還是問道:“小張秀才,我是粗人,實在看不出你要我做的這是什麽,若說是抽屜,也沒這麽矮的,若說是盒子,又粗糙的很,能給說道說道麽?”
張銘早就料到會有這一出,略作思考便答道:“這是我從古書上看來的,想做出來看看,就有勞孫二叔了。”他麵上平和,其實苦不堪言,心說不管到哪裏人的好奇心都是亙古不變的。
那孫木匠心裏暗暗嘲諷這張家三代單傳,唯獨留下這病秧子隻會讀書、不會種地、還是個敗家子,還不如自家孫狗兒。他倒也有心眼,並不表露出來,畢竟誰都不會和錢過不去,就說:“那好,我就照著這做,不過做成了之後你還得給我八十文,這樣才夠。”
張銘雖然惱他欺負自己不懂行,但也沒辦法,孫木匠是這村裏唯一的木匠,也隻能點頭稱是,他想了想又說:“後天就是十五,我預備帶琳娘去縣城采買東西,迴來時就與孫二叔你交錢,到時候還要勞煩你家狗兒幫我搬迴家去。”
孫木匠談成一筆好生意,心情大好,便豪氣的說道:“沒問題,這幾天功夫夠了,到時候我讓狗兒幫你搬去,耽擱不了你!”
張銘點點頭,便告辭了。出了孫木匠家大門,他走在折返的路上,正巧見到不遠處來了個中年婦人,那婦人頭包青花布,深綠色薄襖,棕色四幅裙,細看眉眼生的其實不錯,但嘴角微塌,好似有人欠她許多錢,讓人感覺神色鬱鬱,此時她麵露喜色,揮臂大喊:“女婿!張女婿!”
張銘一愣,才想起這應當是自己嶽母趙氏,說到這趙氏,她和孫木匠的老婆趙大嬸據說還是隔了兩房的堂姐妹,然而趙大嬸生的難看心地善良,趙氏卻正好相反。不過張銘並不怕她,相反的,有前世的工作經驗,他很會對付趙氏這類人,明顯的眼低手高、喜歡蠅頭小利、不算太壞也算不上多好、隻顧著自己眼前,拿捏住了短處就翻不出花樣。至於她上迴打琳娘的事,張銘畢竟算是小輩,不能拿她怎麽樣,以後隻能多加提防,說白了,萬事還是隻有有錢了才有話語權。
一時間他腦子裏轉過許多想法,一個沒注意,那趙氏已經到了他眼前,笑道:“上迴琳娘家來跟我說你病好了,我看不錯。你剛從孫二叔那出來我看見了,怎麽?打新家什了?”
她也不笨,上次琳娘來換錢,特意昧下一百個錢,就是要打探打探女婿如今的經濟狀況,在她看來,要是真的沒錢,也不會拆銀子用,誰家有了銀子不都是藏著掖著,拿出來用的都大小是個財主。上次張銘發喪時辦酒席的境況她也看了,用了足足二兩銀,心疼的她是直跳腳,就估摸著或許還有錢,後來張銘病的神誌不清,她也不敢上門,怕沾晦氣,心裏又有些後悔將二女兒嫁給他,她生了兩個兒子三個女兒,屬二女兒長的最不體麵,眉淡鼻塌,雖然不喜歡,可也是親生的呢。
張銘擰出一張苦瓜臉小聲答道:“何來新家什,我這是要還趙大嬸玉米錢,前幾日將家裏東西賣了幾件,將將得了一兩銀子,琳娘已經和您換了的。”
趙氏一聽,暗自心驚,忙壓下聲音道:“家裏沒錢何必急著還她!你那家裏的東西件件值錢,怎麽才賣一兩,唉,我說,賣東西可丟臉極了,被你嶽丈知道,你可要仔細了!下次要賣,你叫琳娘同我說便是,我幫你賣。”
聽聽,前半句還像話,後半句又露了馬腳。張銘又道:“琳娘同我說上迴同您換錢隻得了一千一百文,她說母親你手頭差了些許,剩下一百文下迴把我們,我看母親現在買了好菜好肉,”他朝趙氏手邊籃子虛點一下,“想來是有錢了,不若今天就把我罷,本來應當孝敬您,可是如今手頭緊,我也隻能同您厚臉皮一迴了。”
這話聽得趙氏老臉紅一陣白一陣,倉皇道:“我哪來錢,都被你爹拿去喝酒了,這魚你拿去,一百文的話休要再提了。”言畢將籃子裏的最不打眼的鯉魚往張銘手裏一塞,轉過身就腳底抹油跑路了。
張銘看了看手裏的魚,輕聲笑了起來,雖然他不怎麽吃這種魚,據說做湯不錯,也算收獲了,他本來就沒打算討那一百文,今天算是一箭雙雕,至少一段時間內她應當隻會怕自己上門打秋風去,再不會來揩油了。
將魚拎迴家後,琳娘正在晾她的描紅,張銘遠遠看去,雖然筆畫跟自己的一樣軟塌塌的,但是清晰明白,可謂進步神速,她見張銘迴來,很是高興,一路跑到他跟前,連說:“你迴來啦,
這魚是哪來的?”
張銘摸摸她的頭,笑著說道:“路上碰到你母親,她知咱們窮,特地送給咱們吃的。”琳娘一呆,她可不知道自己母親還有這一麵。
張銘怕她因那一百文的事情生出什麽憂慮,於是故作神秘,隻道:“母親對咱們慈愛,不好麽?”
琳娘隻得點頭,接過那魚,高興的說道:“我在娘家慣會做這鯉魚,這魚雖然不大,夠咱們吃了。”說罷就掉頭去了廚房收拾起來,手裏有了餘錢,又有張銘的囑咐,現在他們二人平日都是吃三餐了。
張銘看琳娘走遠,才轉頭繼續去看她的描紅。
看了不久,他深覺自己應該再努力些,不然被個小女孩迎頭趕上就丟臉了。這幾日他勤於練習,可能是身體有記憶的緣故,和原主寫的筆跡已經七七八八相似,不過帶有他自己的性格,雖然不及原主的中規中矩,但他自己的字顯得更圓融一些,隻是力有不足,不過那是多年練習才能有的結果,他也並不強求。
伏案看了會書,張銘思維便發散開了。自從去散市那迴到今天已經過去四五天了,張銘籌謀了挺久,趁兩日前他和琳娘去鹽場買鹽的時候順便拖了一缸鹵水迴家,他自己家裏就有石磨,就在家裏試做了兩迴嫩豆腐,還算成功,已經能入口了,興許是古代汙染少化肥少的緣故,他覺得還挺香,比前世在現代吃的更強一些,有點小時候吃豆花的滋味。後來他覺得前期工作差不多,要用的桶、板、罩子都做好了圖紙,這才今天去拜托孫木匠做起來。
那期間他有空,還去了趟自家田裏,一看,區區兩三畝地裏雜七雜八種了許多種作物,他隻能認出麥和稻,都東倒西歪的,幾乎不會有收益了。便請了相鄰田裏正勞作的壯丁孫大剛幫忙全拔了,又用了三十文。張銘長歎一口氣,錢不經用,上次叫琳娘換來的一千一百文已經隻剩三四百了,主要是菜蔬糧食都是買迴來做著吃,他又替琳娘添了些筆墨紙硯,隻能安慰自己過幾日去把黃金兌成銀票和銅板,至於買地之類,什麽都要一樣樣的來。
張銘將琳娘看成個小妹妹,以前她有多麽苦他管不著,以後既然歸他管,有些糟心事就少說幾句,還是等她長大了點再慢慢教。
待到午飯時分,張銘才領教到琳娘做鯉魚湯的手藝,盡管他現在的身體情況應該是虛不進補,鯉魚雖好也不宜多吃,還是忍不住多夾了幾筷子,配著鹹菜豆腐下飯,很有滋味。這幾日,琳娘在張銘的教導下,學會了許多種豆腐菜品,當然,主要是張銘說,她實驗。
兩人吃吃說說,時間倒很快就過去了。
飯後,張銘繞著院子轉了幾圈權當消食,看到天井那種了一排辣椒和一排西紅柿,辣椒紅的可愛,像一個個燈籠,西紅柿則半青半紅,正是中吃的時候。伸手各摘了幾個,他將辣椒用棉線穿起來掛到屋簷下,倒也中看。又打了半桶井水,將西紅柿洗幹淨,咬了一口,酸酸甜甜的,忙喚琳娘:“琳娘快來,我給你吃個好東西。”
琳娘這幾日被張銘寵的找迴了些小女孩的感覺,走路也輕快了很多,一路小跑過來,見張銘在吃西紅柿,忙道:“這東西不是狼茄麽,說是隻能看看,不能吃的麽?”
張銘笑笑,說道:“誰說的,酸酸甜甜,可好吃了,你嚐嚐。”說著就將個大紅的西紅柿遞到她手裏,琳娘總將張銘的話奉為真理,咬了一口,嚼了幾下,待嚐到了滋味,就連連點頭,大口吃了起來。
等到午間日頭上來,陽光刺眼,兩人迴了房裏,一個看書一個練字,憊懶時就說起了話,張銘翻了翻手邊地理誌,裝作漫不經心的問道:“這附近人家可還有種狼茄的嗎?”
“好像沒有,這種番邦的東西,一般人家是沒的,我也是今年三月三過了以後才知道有這個。”三月初五,正是琳娘嫁來張家的日子。
張銘又問:“咱們家裏可有種子?”
琳娘答道:“有的,娘說過她以前將果子曬幹了後留下了許多種子,就在柴房裏。”
張銘心裏暗喜,將琳娘一把從書案旁提起來,“咱們今天下午不練字了,去田上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