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英國政治製度的確立


    歐洲封建君主製國家有什麽特點呢?所謂的封建社會是什麽含義?


    “封建”就是封邦建國,按照這個解釋,中國的封建社會應該在先秦時代,秦始皇統一以前。秦始皇統一之後,中國變成了一個大一統的國家,就沒有封建了。歐洲是典型的封建製度,歐洲曆史上第一次大一統是在羅馬帝國時代,但它也沒有完成整個歐洲的統一。帝國極盛時500萬平方公裏,2000萬人口,它的疆域最西北到了今天的英格蘭,不包括蘇格蘭、愛爾蘭,東北隻到今天的萊茵河,就是德國、奧地利,西北歐、東歐都是蠻族的世界。


    後來,羅馬帝國被這些蠻族滅掉。蠻族原來就是一個個小部落,後來建立起一個個小國家。這些國家由於生產力水平落後,原始部落氏族結構沒有被打破,所以他們采取統治的方式基本上都跟中國先秦時代一樣,搞分封。國王隻不過是一個最大的封建領主,大概相當於我們的周天子。周天子是天下共主,但直轄地隻有王畿周圍,鎬京、洛邑周圍,別的地兒管不了,全分封出去了。法國國王領地也隻在巴黎周圍,政令不出巴黎。法國誰最有勢力?勃艮第公爵、諾曼底公爵、香檳伯爵、普羅旺斯伯爵,誰都比法國國王牛。


    歐洲封建君主製國家的特點首先是小國寡民。打出租車十塊錢不翻表,就到另一國家了。


    其次是有限的君主專製,它們沒有中國這種絕對君主的專製,君主權力是有限的,是受限製的。這其中一方麵是受教會的限製。德國皇帝亨利跟羅馬教皇格裏高利發生衝突,得罪教皇了,德皇乖乖地到卡爾莎城堡去向教皇認罪,在漫天大雪中在那兒站著,等著教皇出來,舔教皇的靴子。


    另一方麵是受貴族的限製。英國在13世紀出了一位國王叫約翰。約翰國王能征善戰,酷愛打仗,不幸的是每次他的對手都比他強大,屢戰屢敗。約翰要征稅打仗,一征稅就把貴族惹急了,貴族持刀威脅約翰,逼迫國王簽署了《自由大憲章》,不經貴族同意,國王不能征稅,限製了國王的權力。中國皇上要征稅有人敢管嗎?說征就征,誰不服剮了誰。


    再者,強調君權神授。中國皇上一發詔書就是“奉天承運”,但是上天真的能約束皇帝嗎?不能。歐洲國家宣揚君權神授,它的神可真能限製君權。所以,它宣揚君權神授,為君主專製奠定理論基礎。


    (一)革命前的英國是什麽樣的?


    講革命前的英國,實際上就是講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的背景。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的背景主要有四個方麵:1.英國資產階級革命前的政治特征是“王在議會中,王在法律下”。


    英國的國王必須依法行政,王權受法律和議會的製約,沒有議會的同意國王不能征稅,國王的所作所為不能跟法律相抵觸。曆代英王都要遵守法律,如果想挑戰法律,突破法律的限製,這種行為就是僭越行為,屬於違法。


    2.都鐸王朝的統治措施有利於資本主義的發展。


    有人說英國曆史最輝煌的時代是兩個女人統治的時代,一個是伊麗莎白一世,一個是維多利亞。伊麗莎白一世是輝煌之始,維多利亞是輝煌之終,維多利亞一死,大英帝國就開始走下坡路。


    都鐸王朝的統治措施有利於資本主義的發展首先體現在,伊麗莎白一世即位前,都鐸王朝建立國教會,把天主教會的土地和財產沒收了,加強了英國自身的實力。


    都鐸王朝打擊舊貴族,加強中央集權,建立起統一的國內市場,其實就跟秦始皇統一中國的作用有些相似。中國古代是統一的,所以越加強君主的權力,客觀上就越不利於個人自由的發展。明清時期為什麽從製度上比西方落後?那是因為中國的君權太強了,扼殺了這個國家一切自由發展的空間。歐洲的國家正好跟咱們相反,君權弱,地方貴族的勢力強。因此它加強君主的權力,客觀上就削弱了地方貴族的勢力。一削弱地方貴族的勢力,實際上就有利於打擊分裂,有利於形成統一的國內市場。


    都鐸王朝還鼓勵海外貿易和殖民掠奪,這完成了資本的原始積累。伊麗莎白一世時英國的海盜很厲害,專搶西班牙。西班牙滿載金銀的寶船從美洲一離開,英國海盜就跟獵狗似的撲了上去。西班牙很憤怒,想征服英國。一支龐大的無敵艦隊出發了,這支艦隊包含133艘戰船,23000名士兵。如果強大的西班牙步兵在英國登陸,那英國就完了。英國兩位爵士霍華德和德雷克率領大英皇家海盜奮勇出擊,把西班牙艦隊打得稀裏嘩啦,再加之西班牙艦隊遭遇了台風,這兩種情況幾乎使西班牙艦隊全軍覆沒,於是英國皇家海盜被改編成了皇家海軍。基於這些原因,所以說都鐸王朝統治時期有利於資本主義的發展。


    3.英國資產階級和新貴族力量慢慢壯大了起來。


    所謂的新貴族就是資產階級化的貴族,用資本主義的方式經營農場和牧場。收租子的就是舊貴族,給農民發工資的就屬於新貴族。他們的力量一壯大,自然就希望自己能夠掌握政權。而這個時期,英國在經濟上,工場手工業興起,另外通過圈地運動,農村變成了資本主義的農場和牧場,農業資本主義也發展了起來。這樣,英國資產階級的力量就壯大了起來。


    4.英國資本主義的發展受到了斯圖亞特王朝的阻礙。


    伊麗莎白一世是都鐸王朝的末代國王,終生未婚,她死後都鐸王朝絕嗣。外國的改朝換代跟中國不一樣,中國的改朝換代往往伴隨著戰爭、血腥、屠殺,怎麽著也得弄個宮廷政變。歐洲改朝換代一般都是因為王朝絕嗣。天主教徒一夫一妻,王後不能生育,王朝就絕嗣了。王朝絕嗣後就得找跟這個家族血緣最密切的家族來繼位,甭管這個家族在哪國。


    伊麗莎白一世一死,由她堂姐的兒子、蘇格蘭國王詹姆斯繼承王位,這就是英格蘭曆史上的詹姆斯一世,斯圖亞特王朝的統治開始了。詹姆斯一世從落後的蘇格蘭來到英格蘭,他把落後地區的很多習慣也帶來了。


    首先是宗教專製和君主專製。詹姆斯一世公開宣稱君主是上帝在人間的總督,除上帝外國王不對任何人負責。另外他到了英格蘭之後,覺得英國國教實在是個好東西,因為國王是教宗,相當於教皇,政教大權集於一身,所以他極力維護英國國教的地位。而英國的資產階級和新貴族主張在英國純潔教會,進行清教革命。所以,詹姆斯一世跟他的繼承人查理一世就迫害清教徒。


    其次是無議會統治。詹姆斯一世跟他的繼承人查理一世爺倆常年不召開議會,這使得資產階級和新貴族的利益受到了侵害,因為國王要依照法律來行政,議會監督法律的落實和實施,可是不召開議會資產階級和新貴族就沒地兒說理,於是雙方的矛盾尖銳到了一觸即發的地步。這時,爆發了蘇格蘭人民起義,這成為英國革命的導火索。


    為什麽蘇格蘭人民的起義成為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的導火索呢?


    這是因為蘇格蘭起義國王要鎮壓,鎮壓就要招募軍隊,招募軍隊需要花錢,而國王沒錢,沒錢就得征稅,收稅得經過議會的同意,所以國王被迫召開議會。議會多年沒開了,議員們很激動,要求限製王權,開始了議會鬥爭。這是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的第一個迴合,國王跟議會的第一次交鋒。


    (二)英國爆發了資產階級革命


    既然英國爆發了資產階級革命,那革命的經過是怎樣的?總體來說,英國資產階級革命分為四個階段。


    1.英國爆發內戰。


    國王跑迴自己老家蘇格蘭的首府愛丁堡,召集士兵,宣布討伐議會,內戰隨之爆發。自耕農出身的清教徒克倫威爾,指揮議會軍,通過納西比戰役、馬斯頓荒原戰役打敗了國王,國王經議會審判被處死。


    2.克倫威爾實行獨裁。


    國王一死,英國成立了共和國,但這個共和國並不是今天意義上真正的共和國,而是由克倫威爾進行軍事獨裁。克倫威爾出任護國公,除了沒戴王冠,其他的跟國王一樣。資產階級推翻了一個戴王冠的國王,迎來了一個不戴王冠的國王,為什麽克倫威爾獨裁,資產階級能接受呢?因為他維護的是資產階級的利益。克倫威爾一死就出問題了,王位能夠世襲,護國公不能世襲,克倫威爾的兒子接班,別人都不幹。高級將領爭權奪利,克倫威爾的兒子隻好辭職。高級將領們爭來爭去,我幹你不服,你幹他不服,怎麽辦?找一個大家都服的,把被殺的國王的兒子從法國請迴來吧,舊秩序也比沒秩序強。於是,王朝複辟。


    3.斯圖亞特王朝複辟。


    查理二世迴國複辟後,兇相畢露,瘋狂反攻倒算。資產階級和新貴族腸子都悔青了,日夜盼著查理二世駕崩。查理二世駕崩後,他弟弟詹姆斯二世即位。更了不得了,他要在英國恢複天主教,這下不僅是資產階級和新貴族,連舊貴族都不幹了。如果恢複天主教,那麽天主教會的土地、財產都得歸還(注:當年天主教會的土地、財產主要分給了這些貴族)。如果歸還,不但資產階級革命的成果蕩然無存,連宗教改革的成果都沒了,那樣就迴到了亨利八世英國國教改革之前。因此,把國王轟走成了共識。


    4.光榮革命是怎麽迴事?


    大家認識到要珍惜人類的鮮血,讓國王流血的事不能再幹。於是,邀請詹姆斯二世的女兒瑪麗、女婿威廉來英國執政,推翻了詹姆斯二世的統治。瑪麗和威廉信奉新教,不會在英國恢複天主教。把這兩口子請迴來執政,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算是告一段落。


    (三)英國確立了君主立憲製


    1.《權利法案》確立君主立憲政體該法案一頒布,標誌著英國確立了君主立憲政體。當然,這個時候的英國君主立憲政體是典型的二元君主立憲製。國王和議會是兩個權力中心。國王不是沒權,而是國王的權力受議會限製。革命前就是這樣,但革命前國王可以不召開議會,革命後議會必須定期召開。


    2.《王位繼承法》限製國王權力


    《王位繼承法》頒布的意義,不亞於《權利法案》。為什麽這麽說呢?因為國王不經議會同意不能養兵、不能立法、不能征稅,現在王位的傳承都有法律限製,王室的最後一點兒私事都被議會限製住了。


    3.兩黨製和內閣製保障英國民主製度本來英國國王是有權力的,他要召開內閣,內閣對國王負責。但因為威廉、瑪麗相繼去世,斯圖亞特王朝絕嗣,於是找了個德國人來當英國國王。喬治一世、喬治二世、喬治三世,仨喬治,自動把權力放棄了。內閣首相遇事也不跟國王商量,自己開會,行政權從國王手裏到了內閣手裏。司法權很早就獨立出去了,以後的內閣就對議會負責,而不再對國王負責了。內閣首相由議員來選舉產生。一開始是輝格黨、托利黨兩黨,後來是保守黨跟自由黨,今天是保守黨跟工黨,兩黨輪流執政。英國民主製度最終確立。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袁騰飛講曆史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袁騰飛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袁騰飛並收藏袁騰飛講曆史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