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裏,我想讓同學們明白,高分不是天生的,高分是可以煉成的。隻要備考策略正確,複習到位,你就一樣可以考高分。我為同學們製定的高效備考策略為:
一、突出自主複習,領先確立備考優勢。
因為,考生在校複習是“以校為本”的齊步走模式,無論能力高低,所有的考生都是一個複習模式。
因為,學校隻能照顧大多數考生的共性,這已經是極其艱巨的任務了。
因為,要求學校完全按照以“考生為本”的原則進行個性化的高效備考,是一相情願的。
所以,學校提供的是一種標準化的齊步走模式,同一個班裏的學生存在共性問題,老師能在課堂上解決。對於同學們的個性問題,學校是做不到的。在這個時候,你一定不要盲從,一定要首先分清自己各科目的學習情況,要知道自己哪一科比較強,哪一科比較弱,弱在哪些知識點上,有重點地製訂適合自己的複習計劃。要注意合理分配複習時間,不做重複勞動,不浪費時間。
我有一個學生現在在北大讀書,學校的老師們評價她都是如何用功,如何努力,可她母親並不這麽說。孩子去上大學後,她母親給她收拾房間時,找出了很多一筆沒寫的練習冊和卷子。後來我打電話向她詢問緣由,她說:“袁老師,我是自主學習,自己製訂了有取舍的複習計劃,用的是明確體現考綱能力要求的試卷和突出主幹知識點的試題。”
二、以考綱為標準——突出能力達標。
高考命題的依據是什麽?《考試大綱》。那什麽是考綱呢?考綱就是高考命題的基本依據,它規定了高考要考查的知識範圍和能力要求,因此考綱就相當於高考的憲法,無論哪個省、市,再怎麽出題都跑不出這個範圍。如果考生在複習過程中偏離或沒有達到這個能力標準,不管你平時學習再怎麽用功,成績也很難上去。另外,即使同學們手裏有考綱,也很難準確理解,為什麽呢?考綱用專業術語對命題要求進行描述,是高考命題專家們的命題依據。裏麵的內容專業性強、概括性強,對考生來說,即使手捧考綱,也不具備準確理解考綱具體要求的能力,更不具備把考綱要求轉變為具體複習計劃的能力。
那我們怎樣在複習的過程中不偏離考綱的要求,怎樣判斷是否達到了考綱的標準呢?這就要求同學們要以能力達標為核心,這裏的能力是指高考大綱所要求知識的運用能力。這種能力主要表現在:(一)知識運用能力:對考綱所要求的知識點要做到完全理解、準確記憶,並且可以遷移相關知識,解決具體問題。
(二)綜合應試能力:應對高考所必須具備的解題技巧、答題規範、心理準備等方麵的能力。
以上兩種能力是否達到考綱要求,直接決定你在高考時能否解得了題,能否拿得到分!
三、充分了解《考試大綱》規定的學科能力。
考綱對於要求考查的知識點都作出了明確的能力要求。而這些能力要求如何解讀,在哪些高考題型中體現,難易程度如何,這些都是對你能力考查的重中之重。
現在高考對能力考查所占的比重越來越大,這種能力考查的特點是:和生產生活結合緊密,發散性強。但很多同學沒有這種意識,不會主動訓練能力,更達不到能力要求。遇到考題,直接反應就是“這是課本上的嗎?是做過的練習題嗎”,如果都不是,那就無從下手。這恰恰是很多同學在答高考能力題時得分低的原因。現在的學科能力訓練既是學生的難點,也是老師的難點,甚至很多老師也不知道如何訓練。其實,隻要訓練方法正確,不僅可以讓你明確方向,甚至可以大大降低難度。反之,則誤入歧途!
四、如何提升能力以達到考綱要求?
明確了《考試大綱》規定的學科能力,就得進行有針對性、科學高效的能力訓練!怎樣才能做到科學高效呢?那就是以主幹知識為重點,突出高效複習。
一、突出自主複習,領先確立備考優勢。
因為,考生在校複習是“以校為本”的齊步走模式,無論能力高低,所有的考生都是一個複習模式。
因為,學校隻能照顧大多數考生的共性,這已經是極其艱巨的任務了。
因為,要求學校完全按照以“考生為本”的原則進行個性化的高效備考,是一相情願的。
所以,學校提供的是一種標準化的齊步走模式,同一個班裏的學生存在共性問題,老師能在課堂上解決。對於同學們的個性問題,學校是做不到的。在這個時候,你一定不要盲從,一定要首先分清自己各科目的學習情況,要知道自己哪一科比較強,哪一科比較弱,弱在哪些知識點上,有重點地製訂適合自己的複習計劃。要注意合理分配複習時間,不做重複勞動,不浪費時間。
我有一個學生現在在北大讀書,學校的老師們評價她都是如何用功,如何努力,可她母親並不這麽說。孩子去上大學後,她母親給她收拾房間時,找出了很多一筆沒寫的練習冊和卷子。後來我打電話向她詢問緣由,她說:“袁老師,我是自主學習,自己製訂了有取舍的複習計劃,用的是明確體現考綱能力要求的試卷和突出主幹知識點的試題。”
二、以考綱為標準——突出能力達標。
高考命題的依據是什麽?《考試大綱》。那什麽是考綱呢?考綱就是高考命題的基本依據,它規定了高考要考查的知識範圍和能力要求,因此考綱就相當於高考的憲法,無論哪個省、市,再怎麽出題都跑不出這個範圍。如果考生在複習過程中偏離或沒有達到這個能力標準,不管你平時學習再怎麽用功,成績也很難上去。另外,即使同學們手裏有考綱,也很難準確理解,為什麽呢?考綱用專業術語對命題要求進行描述,是高考命題專家們的命題依據。裏麵的內容專業性強、概括性強,對考生來說,即使手捧考綱,也不具備準確理解考綱具體要求的能力,更不具備把考綱要求轉變為具體複習計劃的能力。
那我們怎樣在複習的過程中不偏離考綱的要求,怎樣判斷是否達到了考綱的標準呢?這就要求同學們要以能力達標為核心,這裏的能力是指高考大綱所要求知識的運用能力。這種能力主要表現在:(一)知識運用能力:對考綱所要求的知識點要做到完全理解、準確記憶,並且可以遷移相關知識,解決具體問題。
(二)綜合應試能力:應對高考所必須具備的解題技巧、答題規範、心理準備等方麵的能力。
以上兩種能力是否達到考綱要求,直接決定你在高考時能否解得了題,能否拿得到分!
三、充分了解《考試大綱》規定的學科能力。
考綱對於要求考查的知識點都作出了明確的能力要求。而這些能力要求如何解讀,在哪些高考題型中體現,難易程度如何,這些都是對你能力考查的重中之重。
現在高考對能力考查所占的比重越來越大,這種能力考查的特點是:和生產生活結合緊密,發散性強。但很多同學沒有這種意識,不會主動訓練能力,更達不到能力要求。遇到考題,直接反應就是“這是課本上的嗎?是做過的練習題嗎”,如果都不是,那就無從下手。這恰恰是很多同學在答高考能力題時得分低的原因。現在的學科能力訓練既是學生的難點,也是老師的難點,甚至很多老師也不知道如何訓練。其實,隻要訓練方法正確,不僅可以讓你明確方向,甚至可以大大降低難度。反之,則誤入歧途!
四、如何提升能力以達到考綱要求?
明確了《考試大綱》規定的學科能力,就得進行有針對性、科學高效的能力訓練!怎樣才能做到科學高效呢?那就是以主幹知識為重點,突出高效複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