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完這些需要使節傳達的外交辭令,夫差又苦笑著對楚隆說了一句私房話:


    快淹死的人,肯定會笑吧?21


    這笑,淒厲瘮人。


    唉,早知今日,何必當初!


    的確,夫差原本不會敗,吳國也原本不會亡,因為越國根本就不是對手。沒錯,在魯定公十四年(公元前496年)的槜李之戰(槜讀如醉,在今浙江省嘉興市)中,越王勾踐不但大敗吳軍,還讓闔閭受傷身亡,可謂第一次亮相就出手不凡。但是戰敗的吳人並沒有氣餒。接過闔閭戰劍的夫差甚至命令部下站在院子裏,隻要自己進出,就大喝一聲:夫差,你忘了殺父之仇嗎?


    夫差則一定肅然迴答:不敢!


    這時的夫差,是剛毅的,果敢的,奮發圖強和天天向上的,他又怎麽會亡國?


    驕狂放縱,剛愎自用,好大喜功。


    實際上夫差曾經兌現了自己的諾言。魯哀公元年(公元前494年),吳王夫差大敗越軍於夫椒(當在今浙江省紹興市境內),兵臨越國國都會稽城下,越王勾踐帶著甲士五千人退守會稽山,幾乎連招架之功都沒有。這個時候,隻要夫差再接再厲,亡國的就是越,不會是吳。


    然而夫差卻選擇了放手。他牛皮烘烘地對伍子胥說,如果滅了越國,將來寡人搞軍事演習,誰當觀眾?22


    這就是驕狂了。


    驕狂的結果必定是自我膨脹。在夫差看來,先王打敗了楚國,自己打敗了越國,吳國當然“老子天下第一”。要稱霸,就得經營北方,讓中原諸夏服服帖帖。蕞爾小邦越,不過大年三十的一盤涼菜,有沒有它都過年。


    於是,夫差不惜窮兵黷武大動幹戈,北上伐陳,伐魯,伐齊;又不惜勞民傷財大興土木,在邗江邊築城挖溝,連通了長江與淮河。23伐齊之後兩年,他甚至不肯等到莊稼成熟,就迫不及待地帶領三軍北上,與諸侯會盟於黃池(今河南省封丘縣)。為此,他在宋魯之間開通河道,連接起沂水和濟水。24夫差躊躇滿誌。


    但讓他萬萬沒有想到的是,螳螂捕蟬黃雀在後。此時的越國,早已完成了自己的複興計劃,單等夫差犯大錯誤。


    這一點,其實早就有人看出。夫差與越媾和時,伍子胥就說越國一定會“十年生聚,十年教訓”;伐齊時,伍子胥又告誡夫差“越在我,心腹之疾也”。可惜夫差聽不進去,還賜給伍子胥一柄寶劍讓他去死。25


    如此忘乎所以一意孤行,當然隻有死路一條。蓄謀已久的越王勾踐,也當然不會放過乘虛而入的大好機會。事實上,當夫差趾高氣揚前往黃池,與晉定公爭當盟主時,國內隻留下了守國的太子和老弱病殘。於是勾踐便在他背後狠狠地插了一刀。六月十一日,越軍兵分兩路,大舉伐吳。二十一日,越人大敗吳軍,俘虜了吳國太子。二十二日,攻入吳都。26


    這時的夫差,卻仍在做他的霸主夢。他甚至一連親手殺了七個國內前來報信的人,以防吳國兵敗的信息泄露。然而在七月六日的盟會上,晉國大夫還是從他的臉色上看出了問題,堅持不肯讓步。夫差的霸主夢,成了一枕黃粱。27


    稱霸不成的夫差匆匆迴國與越議和。


    勾踐放過了他。夫差也以為越人既已撈迴麵子,就應該心滿意足。於是黃池之會以後,夫差刀槍入庫,馬放南山,又做起和平夢來。這在夫差,也許是因為懺悔自己的好大喜功,要與民休息;或者是心灰意懶,要安享晚年。但越國君臣並不這麽看。在他們看來,夫差的放棄戰備,更是滅吳的大好機會。越國大夫文種甚至對勾踐說,臣不用占卜,就知時機已到。28


    越王勾踐笑了,他的心裏當然也很清楚。而且這一迴,他絕不會像夫差那樣貪圖虛名心慈手軟,一定要置吳國於死地。


    因為勾踐不是夫差。


    勾踐滅吳


    勾踐與夫差,有什麽不同?


    夫差天真,勾踐殘忍。


    越王勾踐的名字,在華人圈內可謂耳熟能詳,盡人皆知。他那“臥薪嚐膽”的故事,常常被當作勵誌的案例口口相傳。然而這是可疑的。不但《左傳》和《國語》均無記載,就連司馬遷也隻說了嚐膽,沒說臥薪。29事實上關於勾踐的可靠史料並不多。《左傳》中隻有寥寥幾筆,《國語》的記載便已多疑團,《呂氏春秋》是戰國末年書,《吳越春秋》更不靠譜。《左傳》、《國語》之後坊間流傳的種種故事,包括大名鼎鼎的色情間諜西施,姑妄聽之可也,信以為真不行。


    但可以肯定,勾踐非同凡響。


    勾踐是第一位越王,甚至可以說是唯一的越王。因為勾踐之前,越君並未稱王;勾踐之後,諸王毫無業績。從這個意義上講,越國的曆史,就是勾踐的曆史;越國的故事,就是勾踐的故事。


    實際上勾踐之前的越國,其曆史幾乎一片空白;勾踐之前的越軍,在世人眼裏也隻算小股土匪。所謂“允常之時,與吳王闔閭戰而相怨伐”,30不過相互摩擦。就連越軍趁吳人伐楚之機襲吳,估計也就是搔擾了一把,所以《春秋》和《左傳》都隻一筆帶過。然而允常去世後,勾踐的亮相,就讓天下刮目了。


    亮相是在槜李之戰。


    這是勾踐即位後的第一戰,也是越國對吳的第一次勝仗。正是由於這一仗,越國君主的名字也才得以第一次出現在正史,開始引起中原諸夏的注意。其實這時的越國,根本就不是吳國的對手。剛剛戰勝了霸權大國楚的吳王闔閭,也沒把他們放在眼裏。他之所以趁越國新喪之機伐越,大約是想把這些搗亂分子一舉剿滅,從此落個清靜吧!


    可惜闔閭看錯了人。


    是的,勾踐根本就不按牌理出牌。前麵說過,春秋的戰爭,是兩軍對壘,列陣而戰。像宋襄公那樣的,還要遵守規則,講究禮儀。這種打法,越軍當然不行。勾踐的第一招,是先發製人,組織敢死隊衝鋒陷陣,一再挑戰,結果訓練有素的吳軍陣營嚴整,紋絲不動。勾踐便使出第二招,讓罪人們在陣前排成三行,每個人都把劍架在脖子上,一齊向吳軍喊話說:兩國君王交戰,我等觸犯軍令,不敢逃避刑罰,謹此自裁謝罪!說完,齊刷刷地集體自殺於吳軍陣前。


    吳軍哪裏見過這種陣仗,當時就看呆看傻了。越軍趁著吳軍發愣,唿唿啦啦衝了過去。吳軍猝不及防,當場潰敗,稀裏糊塗就輸了戰爭。31


    如此狠招,也就勾踐使得出吧?


    也許,作為弱國和小國,勾踐隻能打“超限戰”。但,作為禮儀之邦的華夏邦國,再小再弱,恐怕也想都不敢想。這是隻有心狠手辣之人才做得出的。實際上勾踐的所謂“罪人三行”,很可能就像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期日本軍國主義的神風隊員,是真正的敢死隊。墨子就說,勾踐訓練軍隊時,為了考驗他們的勇猛,故意放火燒船,同時擂鼓命令前進。結果,越軍將士前赴後繼赴湯蹈火,死在火裏水裏的不計其數。32墨子距離勾踐時間並不久,他的話應該多少有些根據。


    勾踐也很懂得恩威並用。在滅吳戰爭中,他是這樣帶兵的:第一天,三軍將士列隊完畢,勾踐在軍鼓聲中走到陣前,先將犯罪分子斬首示眾,然後宣布父母年邁又沒有兄弟的,迴家贍養父母。第二天,又殺一批罪犯,然後宣布兄弟數人都在軍中的,自己挑選一人迴家。第三天,又殺一批罪犯,然後宣布眼睛不好的迴家養病。第四天,又殺一批罪犯,然後宣布體力不支智力不高的統統迴家,不必報告。第五天,再殺一批罪犯,然後宣布如果有人要他迴家他不迴,留在軍中又不安心,上了戰場有令不行有禁不止,本人殺無赦,妻子為妾為奴。於是全軍將士,人人都有必死的決心。33越國的虎狼之師,就是這樣煉成的。


    這樣看,勾踐在報仇雪恨之前一直對夫差卑躬屈膝,並不奇怪。他把吳都整整圍了三年,也不奇怪。拒絕吳國投降,毫不留情地滅國,就更不奇怪。據說,吳王夫差曾派人向勾踐求和。夫差說,當年寡人聽從君上您的命令,沒敢斷了越國的祭祀,現在能不能也不要毀了敝國的宗廟和社稷呢?勾踐卻冷笑一聲迴答說,當年上天把越國賜給吳國,吳國不肯接受,如今寡人又豈敢對抗天命?君上如果需要養老,寡人倒是把地方準備好了。34


    心高氣傲的夫差隻好自殺。


    夫差死了,吳國亡了。勾踐要殺的,就隻有自己人。這一點,他的得力助手範蠡(讀如李)比誰都清楚。於是範蠡大夫逃離了越國。臨走前,範蠡寫信給同事文種大夫說: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先生快走。


    可是文種沒有走。


    果然,勾踐送去了自己的佩劍,一臉無恥地對文種大夫說,先生教給寡人伐吳之術一共七種,寡人隻用了三種就滅亡了吳國,還有四種在先生手裏,要不要到先王那裏在自己身上試試?


    文種也隻好自殺。


    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證,高尚是高尚者的墓誌銘。35這句名言,用在勾踐身上,或者用在勾踐的時代,難道果真是應驗的?


    是。因為禮壞樂崩。


    ◎南方崛起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易中天中華史第一部:中華根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易中天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易中天並收藏易中天中華史第一部:中華根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