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節
易中天中華史第一部:中華根 作者:易中天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奠基者來了。
[第二卷 終]
* * *
[1]美國曆史學家伊佩霞著《劍橋插圖中國史》認為,由於沒有確定的夏遺址能與文獻記載相符,因此不能確定商以前是否有一個發育成熟的夏朝。但確定無疑的是,中國曆史上在這個時期發生著巨大的轉折。這個說法是科學的。
[2]《史記?夏本紀》稱:“禹子啟賢,天下屬意焉。及禹崩,雖授益,益之佐禹日淺,天下未治。故諸侯皆去益而朝啟,曰:吾君帝禹之子也。”
[3]中華文明能夠延續三千七百年不中斷,殷商的甲骨文和秦始皇的“書同文”,功莫大焉。事實上,現代漢語的語音,尤其是“普通話”,不要說跟商周,就是跟唐宋,也“不可同日而語”。但我們能夠欣賞唐詩宋詞,看懂《詩經》和《左傳》,甚至能夠解讀商周的卜辭和銘文,這就是漢字的功勞。
[4]請參看李澤厚《美的曆程》。
[5]“有虔秉鉞,如火烈烈”,見《詩經?商頌?長發》。
[6]關於“沙特恩節”,見恩格斯《家庭、所有製和國家的起源》及注。
[7]“夏道尊命,樸而不文;殷人尊神,蕩而不靜”,見《禮記?表記》。
[8]殷商卜辭中有“卜貞,臣在鬥”(前二?九)的記錄,呂振羽、翦伯讚兩先生均猜測有用奴隸的角鬥表演之事。
後記
巡航日誌
1.謎語
升到巡航高度後,在飛機上就多半隻能看到雲。
做一次全球的飛行是必需的。因為從本卷起,中華史就進入了國家時代。從部落到國家,是曆史的岔路口。在那裏,先前的同路人即世界各民族開始分道揚鑣,各自朝著自己認準的方向往前走。沒人知道前景如何,更不知道獅身人麵的斯芬克斯,正蹲在那路口冷笑。
是的,斯芬克斯。
岔路口上常有劫匪,但斯芬克斯與眾不同。她不要錢,卻賭命。這家夥從古埃及跑到古希臘後,不但變成了女妖,還從繆斯那裏學到一肚子謎語,專門為難過往的行人。誰要是猜不出謎底,她就把誰一口吞掉。直到忒拜的英雄俄狄浦斯一語中的,她才獅子般地咆哮了一聲,一頭摔下萬丈懸崖。
現在看來,希臘人是太樂觀了。斯芬克斯其實沒死,隻不過從岔路口來到了思想界。那可是智者雲集的地方,有層出不窮的主義可供飽食,也有眾多的謎團可供提問,不愁沒有俎上之肉,盤中之餐。
國家的邏輯,便是其中之一。
是啊,人類為什麽要有國家呢?為什麽一個民族要想告別史前進入文明,就得先把國家發明出來?如果說事出偶然,為什麽無一例外?如果說這是進步,又為什麽會有那麽多人懷念氏族和部落的時代?
這樣的難題,正合斯芬克斯的口味。
一個又一個的體係被吃掉了,學者們不得不選擇審慎的態度。他們在寫到這個曆史的重大轉折時,原則上都隻描述,不分析。他們會告訴我們,某某國家是由部落或部落聯盟轉變而來的,也會告訴我們是怎樣轉變甚至是通過誰來實現轉變的。但為什麽要變,鮮有深究。即便探究,也往往僅限於西方世界。
然而中華文明不能缺位。從西周到春秋,我們實行的是最獨特的國家製度;從秦漢到明清,建立的是最典型也最穩定的帝國。罔顧中華民族的經驗和邏輯,文明的大門前,曆史的岔路口,就隻能是波詭雲譎,迷霧重重。
斯芬克斯神閑氣定笑傲江湖。
我們怎麽辦?
2.辦法
1798年7月,拿破侖率領他所向披靡的遠征軍來到了埃及。他們在吉薩高地壯麗的晚霞下,看見了海一般遼闊、夜一般死寂的土地,看見了默默無言巍然矗立的金字塔,以及被希臘人稱為“斯芬克斯”的獅身人麵像。幾乎所有人都被震撼。拿破侖,這位“騎在白馬上的時代精神”莊嚴地說:士兵們,四千年的曆史正在看著你們!
也就在這時,一個不識好歹的家夥貿然開炮,還一炮便打歪了獅身人麵像那一米七五的鼻子。這一炮,不知是心慌意亂,還是擦槍走火。
反正,斯芬克斯的鼻子沒了,這讓它的微笑更加冷峻而傲然。
炮打斯芬克斯的故事,二百年間在埃及廣泛流傳,也不斷被曆史學家們辯誣。有人說,讓它失去了王冠、聖蛇、長須、鬃毛和鼻子的,其實是幾千年的日曬雨淋,風吹沙襲。也有人說,砍掉它鼻子的,是一位名叫沙依姆?台赫爾的人,原因是反對偶像崇拜。還有人說,拿它眼睛和鼻子當靶子練習射擊的,其實是埃及瑪穆魯克王麾下的士兵。
但無論真相如何,這些經驗對我都不適用。因為我寫“中華史”,是要審視“世界文明中的中華文明”,找到“中華文明中的共同價值”,最終迴答“我們是誰,從哪裏來,到哪裏去”這三大問題。
這就必須直麵“斯芬克斯之謎”。隻有弄清楚“國家的邏輯”,才知道“文明的軌跡”,也才能破譯中華文明的密碼。隻不過,迎麵而上是不行的,繞道而行也是不行的,裝作沒看見就更不行。
唯一的辦法是升空。
因此,在完成史前文化的“破冰之旅”後,有必要來一次“全球巡航”,以便看清楚全人類的“國家邏輯”,而且是“共同邏輯”。
知道“共同邏輯”,才能找到“共同價值”。
3.鑰匙
升空的感覺很好。
沒錯,升到巡航高度後,多半隻能看到雲。但雲和雲是不一樣的。不同的雲下麵,有的是山,有的是河,有的是草原,有的是森林。更何況,一旦雲開霧散,我們還能像李賀說的那樣:遙望齊州九點煙,一泓海水杯中瀉。
那“九點煙”是什麽?
城市。
城市是國家的象征,文明的界碑。任何一個民族,隻要建立了城市,就同時建立了國家;建立了國家,也就進入了文明。以此為界,之前叫“史前”,也是神話和傳說的時代,之後才是“曆史”。
[第二卷 終]
* * *
[1]美國曆史學家伊佩霞著《劍橋插圖中國史》認為,由於沒有確定的夏遺址能與文獻記載相符,因此不能確定商以前是否有一個發育成熟的夏朝。但確定無疑的是,中國曆史上在這個時期發生著巨大的轉折。這個說法是科學的。
[2]《史記?夏本紀》稱:“禹子啟賢,天下屬意焉。及禹崩,雖授益,益之佐禹日淺,天下未治。故諸侯皆去益而朝啟,曰:吾君帝禹之子也。”
[3]中華文明能夠延續三千七百年不中斷,殷商的甲骨文和秦始皇的“書同文”,功莫大焉。事實上,現代漢語的語音,尤其是“普通話”,不要說跟商周,就是跟唐宋,也“不可同日而語”。但我們能夠欣賞唐詩宋詞,看懂《詩經》和《左傳》,甚至能夠解讀商周的卜辭和銘文,這就是漢字的功勞。
[4]請參看李澤厚《美的曆程》。
[5]“有虔秉鉞,如火烈烈”,見《詩經?商頌?長發》。
[6]關於“沙特恩節”,見恩格斯《家庭、所有製和國家的起源》及注。
[7]“夏道尊命,樸而不文;殷人尊神,蕩而不靜”,見《禮記?表記》。
[8]殷商卜辭中有“卜貞,臣在鬥”(前二?九)的記錄,呂振羽、翦伯讚兩先生均猜測有用奴隸的角鬥表演之事。
後記
巡航日誌
1.謎語
升到巡航高度後,在飛機上就多半隻能看到雲。
做一次全球的飛行是必需的。因為從本卷起,中華史就進入了國家時代。從部落到國家,是曆史的岔路口。在那裏,先前的同路人即世界各民族開始分道揚鑣,各自朝著自己認準的方向往前走。沒人知道前景如何,更不知道獅身人麵的斯芬克斯,正蹲在那路口冷笑。
是的,斯芬克斯。
岔路口上常有劫匪,但斯芬克斯與眾不同。她不要錢,卻賭命。這家夥從古埃及跑到古希臘後,不但變成了女妖,還從繆斯那裏學到一肚子謎語,專門為難過往的行人。誰要是猜不出謎底,她就把誰一口吞掉。直到忒拜的英雄俄狄浦斯一語中的,她才獅子般地咆哮了一聲,一頭摔下萬丈懸崖。
現在看來,希臘人是太樂觀了。斯芬克斯其實沒死,隻不過從岔路口來到了思想界。那可是智者雲集的地方,有層出不窮的主義可供飽食,也有眾多的謎團可供提問,不愁沒有俎上之肉,盤中之餐。
國家的邏輯,便是其中之一。
是啊,人類為什麽要有國家呢?為什麽一個民族要想告別史前進入文明,就得先把國家發明出來?如果說事出偶然,為什麽無一例外?如果說這是進步,又為什麽會有那麽多人懷念氏族和部落的時代?
這樣的難題,正合斯芬克斯的口味。
一個又一個的體係被吃掉了,學者們不得不選擇審慎的態度。他們在寫到這個曆史的重大轉折時,原則上都隻描述,不分析。他們會告訴我們,某某國家是由部落或部落聯盟轉變而來的,也會告訴我們是怎樣轉變甚至是通過誰來實現轉變的。但為什麽要變,鮮有深究。即便探究,也往往僅限於西方世界。
然而中華文明不能缺位。從西周到春秋,我們實行的是最獨特的國家製度;從秦漢到明清,建立的是最典型也最穩定的帝國。罔顧中華民族的經驗和邏輯,文明的大門前,曆史的岔路口,就隻能是波詭雲譎,迷霧重重。
斯芬克斯神閑氣定笑傲江湖。
我們怎麽辦?
2.辦法
1798年7月,拿破侖率領他所向披靡的遠征軍來到了埃及。他們在吉薩高地壯麗的晚霞下,看見了海一般遼闊、夜一般死寂的土地,看見了默默無言巍然矗立的金字塔,以及被希臘人稱為“斯芬克斯”的獅身人麵像。幾乎所有人都被震撼。拿破侖,這位“騎在白馬上的時代精神”莊嚴地說:士兵們,四千年的曆史正在看著你們!
也就在這時,一個不識好歹的家夥貿然開炮,還一炮便打歪了獅身人麵像那一米七五的鼻子。這一炮,不知是心慌意亂,還是擦槍走火。
反正,斯芬克斯的鼻子沒了,這讓它的微笑更加冷峻而傲然。
炮打斯芬克斯的故事,二百年間在埃及廣泛流傳,也不斷被曆史學家們辯誣。有人說,讓它失去了王冠、聖蛇、長須、鬃毛和鼻子的,其實是幾千年的日曬雨淋,風吹沙襲。也有人說,砍掉它鼻子的,是一位名叫沙依姆?台赫爾的人,原因是反對偶像崇拜。還有人說,拿它眼睛和鼻子當靶子練習射擊的,其實是埃及瑪穆魯克王麾下的士兵。
但無論真相如何,這些經驗對我都不適用。因為我寫“中華史”,是要審視“世界文明中的中華文明”,找到“中華文明中的共同價值”,最終迴答“我們是誰,從哪裏來,到哪裏去”這三大問題。
這就必須直麵“斯芬克斯之謎”。隻有弄清楚“國家的邏輯”,才知道“文明的軌跡”,也才能破譯中華文明的密碼。隻不過,迎麵而上是不行的,繞道而行也是不行的,裝作沒看見就更不行。
唯一的辦法是升空。
因此,在完成史前文化的“破冰之旅”後,有必要來一次“全球巡航”,以便看清楚全人類的“國家邏輯”,而且是“共同邏輯”。
知道“共同邏輯”,才能找到“共同價值”。
3.鑰匙
升空的感覺很好。
沒錯,升到巡航高度後,多半隻能看到雲。但雲和雲是不一樣的。不同的雲下麵,有的是山,有的是河,有的是草原,有的是森林。更何況,一旦雲開霧散,我們還能像李賀說的那樣:遙望齊州九點煙,一泓海水杯中瀉。
那“九點煙”是什麽?
城市。
城市是國家的象征,文明的界碑。任何一個民族,隻要建立了城市,就同時建立了國家;建立了國家,也就進入了文明。以此為界,之前叫“史前”,也是神話和傳說的時代,之後才是“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