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睿正襟危坐,雖然看到夏小婉也覺得不可思議,但心裏想得更多的卻是,不愧是夏姐,夏姐真厲害,竟然是他們班的老師。
對於一個高三的學生來說,還不知道講師和助教的區別。
隨後,夏小婉的目光停滯了一下,落在一個一直低著頭看著書的女孩身上。
突然一種窒息感傳遍全身,甚至連身體都有些發抖。
但很快,她強壓著立馬想衝過去詢問的衝動,臉上帶著微笑說道:“大家好,我叫夏小婉,是西醫臨床係大二的學生,也是的助教,希望大家以後好好學習中醫。如果大家以後對西醫也感興趣的話,也可以問我。”
夏小婉的這番話,很簡短,卻在學生裏掀起了一片片的漣漪。
她的目光雖然看起來是全麵向大家,但她的視線卻一直注視著那個看書的女孩,隨後,估計是聽到夏小婉的話也覺得好奇,合上書,抬起頭。
夏小婉立馬把視線撇開,內心裏,卻有一股衝動促使她趕緊去查一查這個女孩的資料。
講完話,楊教授做了一個結束語,讓夏小婉把課程表發給大家。
楊教授,算是這個班的輔導員。
夏小婉也看了一下課程表,這個學期的課程不是特別費腦子,大都是最基礎的。切脈,中草藥知識,傷寒論(選修),楊教授甚至特意說明,雖然這學期傷寒論是選修,下學期估計傷寒論就是必修。
這個傷寒論,肯定是必修的,目前標注成選修,知識讓大家先了解一下傷寒論,到下學期的時候,就更容易得多。
說起來也就隻有三科,但夏小婉很清楚,就一個中草藥知識,肯定會把這些粉嫩嫩的學弟學妹們虐哭。當然,其他的還有什麽體育課,公共課,肯定也不會少一科。
切脈就不說了,在沒有人體試驗的情況下,學切脈不輕鬆,估計這些學生到時候得相互把脈。
畢竟朱校長他們對這個班的期望很大,市麵上又沒有純正的中醫教材,所以這個安排,全都是楊教授根據自身的經驗,以及幾十年前的中醫教材來安排編寫的。
幸好,燕京大學有自己的出版社,不然就那麽三十來本,不到四十本的書,哪個出版社願意印刷。
也可能,這批書用了之後,下一屆就不再用了。
夏小婉當然也拿到一套書,看著這麽一本厚厚的書,夏小婉覺得,直接給這些學生《本草綱目》算了,或者《華夏藥典》也行啊。
反正主要還是講課嘛,這些需要死記硬背的,就一邊聽課一邊理解。
不過夏小婉也知道,她的想法確實很想當然。
隨後,楊教授就說大家可以散了,明天記得上課就行。楊教授又給了夏小婉一份這些學生的資料,夏小婉心裏立馬興奮起來,不過現在也不是看學生資料的時候。
夏小婉留在教室門口,等張睿出來了,叫住張睿。
畢竟人家第一次來燕京醫學院,總得請一頓飯不是!
不過,夏小婉還有正事問張睿。
張睿看到夏小婉冷著一張臉,高興興奮勁兒頓時就蔫了。
“快到吃晚飯的時間了,咱們現在就去吃飯吧,等會兒人太多,也挺麻煩的!”夏小婉對張睿說道。
張睿不說話,就低著頭小幅度的點頭。
夏小婉無奈的搖搖頭。
隨便找了一個小店,點了幾個不錯的菜,坐在桌子這邊,夏小婉才問道:“你竟然也考了特招,之前不是說還要去參加高考麽!”
張睿一張臉漲得通紅,“燕京大學這邊的老師打電話過來說,這個特招班很特別,雖然沒有怎麽介紹,但……我真的很想學中醫。就算沒有高考得分的那部分獎學金,我也不後悔,我也跟我媽說了,我媽同意了。”
夏小婉點頭,“隻要你不後悔就好,既然你已經在這裏了,那每周末的時候,你到老錢的診所來吧,就當是小學徒。學校裏認藥材,基本上都是書本上的,這學期肯定不可能讓你們直接接觸實物。老錢那裏一般的中藥還是有的,看著實物理解更容易。”
張睿一臉興奮,對於夏小婉,他有一種崇拜,覺得夏小婉說的一切,都是對的。當初他可是親眼看到自己母親的病是怎麽越來越重的。又是怎麽被夏小婉一兩副藥給治好的。那也是他第一次見識到中醫的厲害。
與其說是對夏小婉崇拜,還不如說對中醫的崇敬。
跟張睿吃過飯,夏小婉這才迴了寢室。
壓製著心裏的忐忑和激動,又略帶害怕的心緒,終於翻到那個女孩的資料。
姓名:張婉
籍貫:天津
父親:張琮,中醫
母親:劉莉,中醫
爺爺:張遜,中醫
夏小婉覺得自己的手發抖,這個女孩,看起來,完全就是中醫世家啊!
她的目光又挪到照片上,忍不住輕輕撫摸著照片。
這張臉,應該說,百年前,是屬於她的!
一模一樣的臉,隻差一個字。
她叫張小婉,這個女孩叫張婉,總有一種千絲萬縷的關聯。
照片上的女孩長相清秀,隻是從照片上來看,眉宇間帶著一股子傲氣,這一點倒是跟她沒有一點像的。
“張婉……”夏小婉呢喃了一句。
“小婉,你在說什麽?”趙寧突然聽到夏小婉說話,卻一點都沒聽清夏小婉在說什麽。
“哦,沒什麽,我就是看到這一批學生裏,有個叫張婉的,跟我的名差不多。”
“你的名字是爛大街好麽,估計連同名同姓的都一大堆。”趙寧吐槽了一下。
夏小婉沒有迴複,隻是默默的看著這張曾經天天見到的臉。
她長長的吐了一口濁氣,幸好她是這個班的助教,以後能接觸的機會多的是。
第二天,夏小婉上完課,就立馬去這學期才新開的中醫專業特招班,夏小婉之前完全沒想到,這個中草藥知識的課程,竟然直接安排給她了。
以楊教授的話來說,既然能用一味兩味藥就把患者治好,那肯定對藥材的理解度很高了。本來夏小婉還想拒絕的,結果楊教授直接把之前在網絡上的視頻翻出來,指著說道:“這裏邊的小姑娘是你吧,我也去過那邊,問了那個小孩的家屬,連藥方都看過了,真的開得很好。還有一個嚴重頸椎病患者家裏,我也去過,說你沒有用藥,隻用了針灸和推拿,還有……”
楊教授一一的說出來,最後說道:“要是不全都了解清楚,我怎麽敢跟老朱提出讓你做助教!”
夏小婉:“……”
合著,她做助教這事兒,竟然是楊教授提出來的。
所以,這也是夏小婉在這個世界裏的第一堂講課。
畢竟已經上過了一堂課,之前那堂課是楊教授講的,中醫切脈。這個單獨列為一個科目,挺不錯的。
不過,今天畢竟是第一堂中藥課程,夏小婉也算是生手,也沒有備課什麽的,好在她對於中藥材的理解度不低。第一堂課也不可能直接講中藥材知識。
夏小婉就直接找了一個例子講。
☆、第80章
“有很多同學肯定聽過中醫裏會把生石膏作為藥材,有時候,在開藥的時候,會考慮到生石膏的質重。質重,就有一個鎮的作用。比如隔三差五的才大便一次,大便並不幹燥。不能大便顯然有熱,清熱的藥很好,但這個時候,就可以用生石膏質重的特性,質量重,會下沉,所以生石膏對於大便不暢有不錯的效果。”
“那麽,生石膏用來熬藥,重的是藥渣,藥汁裏怎麽會有生石膏的質重呢?這就是中醫的一個奇特!如果大家想知道為什麽的話,中藥材知識就得紮實,我這學期就負責給你們講中藥材知識,期末考試基本上都是我講的,希望大家都能通過考試。”
夏小婉舉的這個例子在生活中都能看到,生石膏這味藥,也經常開在感冒藥裏,就算之前從來都沒有接觸過中醫,也因為這東西實在是太常見,所以很容易理解。
學生們聽得津津有味,特別是對於生石膏的質重怎麽會融入藥中,對下墜有用處。
夏小婉繼續說道:“另一個,生石膏有收斂的作用,這個也很好理解,做豆腐的時候,生石膏可以凝固豆腐。這種現象,雖然是自然的反應,但對於中醫來說,卻能取生石膏的收斂作用。而清熱瀉火,微寒。怎樣理解生石膏是微寒呢?你把手伸到生石膏裏,或者生石膏水裏,並沒有覺得有多麽冷,怎麽會得來微寒的理論呢?所以,對於中藥材的理解,其實並不是隻看書本上的,書本上的東西,看了之後根本就沒法理解為什麽,但大家卻可以根據一種藥的自然現象,來理解藥材的作用,其實說白了,大家需要在生活中多觀察……”
“老師,我有個疑惑,您說的生石膏,微寒?但我聽過很多中醫,還有中醫資料上,都說生石膏是大寒,雖然《傷寒論》裏說生石膏微寒,但這個理論,早已經被後來的知識和經驗推翻。您別說,您連這個都不知道。”
夏小婉的話突然被一個女孩打斷。
她看著女孩,看到女孩眼中帶著淡淡的鄙夷。
“您自己也是個學生吧,果然……燕京醫學院雖然開了中醫係,但缺老師。我會給學校領導提意見,讓學校請一個厲害的老中醫來教咱們。畢竟,咱們來這裏學中醫,也是想學好的,大家要不是真的對中醫感興趣,估計根本就沒有人來考這個專業。”
迴想了一下昨天晚上看的資料,笑著說道:“陳婷同學,你這個問題問得很好,確實有些醫書上寫著,生石膏,大寒,或是生石膏,寒。還有生石膏,微寒!不過……咱們先得聊聊,什麽叫做三人行必有我師,什麽叫做達者為師,什麽叫做術業有專攻!意思就是,幾個人一起,總會發現有比自己厲害的,能做老師的。不管年齡,性別,隻要知識豐富的,就是老師。就算是工匠、士兵,在我麵前,也是老師,因為我不是學工匠的,沒有打過仗,我隻學了很久的中醫。如果你覺得我講的,是誤人子弟的話,您盡管向學校提出要求。”
夏小婉的態度其實不算好,但……這個女孩的態度也不好。
女孩氣急,“什麽態度,就你這態度,根本就不配做老師!”
還沒等夏小婉說話,她就看到張婉淡淡的說道:“雖然作為一個學生,應該質疑書本,質疑老師,不然就沒有什麽進步,但,那也是在基礎紮實,知道了所以然後,再來用審定的目光來看。生石膏,確實是微寒!”
“仲景的《傷寒論》裏寫的,沒有錯!”
陳婷嗤笑,她本來是覺得這個講師太年輕,不管怎麽樣,肯定不靠譜,所以才發出質問。沒想到,竟然會有人跟她辯論。
“你的意思就是《神農本草經》裏記載的生石膏氣味辛甘大寒,就是錯的咯!”陳婷反駁。
張婉說道:“對!”
陳婷又嗤笑,“你以前有學中醫麽?”
“一直在學!”
張婉一出口,教室裏嘩然一片,竟然真有自帶中醫來燕京醫學院的啊。都是同齡人啊,這成績得拉開多遠。
陳婷咯咯咯的笑了起來,推了推眼鏡,“既然你以前有學中醫,那應該知道為什麽吧!”
張婉神色複雜,“我不知道。”
“那我告訴你,生石膏的化學方程式,是caso4·2h2o,微溶於水,這個,大家高中化學應該學過。如果作為湯劑的藥的話,應該說溶於水的那部分,才起了藥性。大部分都沒有溶於水。如果要2錢生石膏全溶於水的話,大家可以算算需要多少水,但湯劑最多一副也就三碗,所以2錢生石膏,都不可能完全溶於水中,卻能起到很大的效果。”
“倘若同樣熬出來的藥是三碗,就算加再多的生石膏,也沒有用處,藥性根本就沒法溶到湯藥裏!”陳婷臉上帶著自信。
夏小婉隻是微笑的看著陳婷,“所以你的結論是……”
“古書上的記載,都沒有錯!”陳婷認真道。
夏小婉點點頭,“用化學實驗來認證生石膏的溶解性,從而判斷生石膏的用處,有這個想法是好的。畢竟,你有認真的思考過。如果你以後把這種研究精神全放在每種藥材的藥性融合,或者單一藥材的藥性上,會很厲害。”
她掃了一眼在座的所有同學,“大家有這樣的探究精神,確實很好。不過我還是要叮囑大家,千萬不要把曾經學過的化學、物理等知識搬到對中草藥的認知中。可以用此來感受中草藥的性狀,但絕對不能拿來解釋中草藥的藥性。如果能解釋的話,化學、物理都出現了那麽多年,國外對中草藥的接觸也有好幾百年,難道真以為沒有人用此來解析過麽?”
“中醫最終還是依附與傳承許久的文化,咱們華夏,很多時候,說隻可意會不可言傳。其實中醫也有這麽個意思。哪怕是同一個師傅教出來的,同樣都是名醫,開的藥方完全是兩個不同方向的,都能治療一種病。不能說誰對誰錯。咱們繼續拿生石膏作為例子,以前我做過這樣的實驗,同一種病,同樣都是傷寒重病患者,在用2錢和2兩,4兩,6兩等不同劑量作用於人體,但事實卻是,藥效完全不一樣。用了4兩的,比用了2錢的效果要好很多很多。如果按照陳婷同學以化學生石膏的溶解度來講,效果應該是一樣的,但事實就是,不一樣。”
“張婉同學說不知道,其實也可能不是不知道,隻是講不出來。因為知道效果,也無所謂是否知道其所以然,她隻是說不出口。就是所謂的隻可意會不可言傳。中醫跟古代文字傳承也是一樣的,主要是意境和思路。哪怕是同一個字,如果仔細的去想,去品味的話,每個人的看法也是不同的……”
夏小婉前麵講得很清晰,但後麵所講的,給人的感覺卻玄得很。
“以我自己作為例子,除了看中醫書外,我還得看《道德經》《易經》,雖然不一定非得看,但我不得不承認,看了這些書後,對於中醫上的很多理解,更快更清晰。”
夏小婉的聲音平緩,“或許又有同學說了,照這樣說,古代很多中醫都精通周易八卦?當然不是……很多醫生在古代,也沒有讀書的機會,更多的,是從學徒開始做,做學徒的時候才開始認字,根本就沒有條件,也很難理解這些。但他們還是照樣成了醫生。我想說的是,古代有名點的中醫,都會對周逸八卦以及其他道家學說有所涉獵。”
“說道這裏,可能大家又開始疑惑了,既然很多醫生都沒看過那些書,甚至隻處於能認字的水平,怎麽能成為醫生,怎麽給人看病?這也有中醫的一個特性在裏麵。中醫……跟西醫有部分相同的,那就是症狀。中醫也有很清晰的症狀描述,興許大夥兒小時候,爺爺奶奶那一輩的人,在你們生病的時候,第一反應就是,刮痧。吃了涼的東西,把手窩的地方使勁的刮。普通人,刮四五下,隻會發紅,但肚子受涼的人,刮了四五下是紫紅色的,刮久了,會變成紫黑色。正常的人需要刮很久,皮膚才會出現這種反應。爺爺奶奶輩的也不是醫生,他們卻知道怎麽治病。甚至我還見過有人看了醫書後,發現症狀跟自家親人的相似,救了性命的。他們都不懂中醫,卻能隻看一點就知道如何救人。古代的醫生,大多數,大抵是這個道理。所以說起來,古時候的名醫,不多,卻能治病救人。哪怕是你們,死記硬背幾年,不忘記背過的東西,也能治病,但是……”
“這樣的中醫大夫,在我眼裏根本就不是中醫大夫,不過是知道很多中醫知識的普通人罷了!”最後一句話,夏小婉說得很重。
對於一個高三的學生來說,還不知道講師和助教的區別。
隨後,夏小婉的目光停滯了一下,落在一個一直低著頭看著書的女孩身上。
突然一種窒息感傳遍全身,甚至連身體都有些發抖。
但很快,她強壓著立馬想衝過去詢問的衝動,臉上帶著微笑說道:“大家好,我叫夏小婉,是西醫臨床係大二的學生,也是的助教,希望大家以後好好學習中醫。如果大家以後對西醫也感興趣的話,也可以問我。”
夏小婉的這番話,很簡短,卻在學生裏掀起了一片片的漣漪。
她的目光雖然看起來是全麵向大家,但她的視線卻一直注視著那個看書的女孩,隨後,估計是聽到夏小婉的話也覺得好奇,合上書,抬起頭。
夏小婉立馬把視線撇開,內心裏,卻有一股衝動促使她趕緊去查一查這個女孩的資料。
講完話,楊教授做了一個結束語,讓夏小婉把課程表發給大家。
楊教授,算是這個班的輔導員。
夏小婉也看了一下課程表,這個學期的課程不是特別費腦子,大都是最基礎的。切脈,中草藥知識,傷寒論(選修),楊教授甚至特意說明,雖然這學期傷寒論是選修,下學期估計傷寒論就是必修。
這個傷寒論,肯定是必修的,目前標注成選修,知識讓大家先了解一下傷寒論,到下學期的時候,就更容易得多。
說起來也就隻有三科,但夏小婉很清楚,就一個中草藥知識,肯定會把這些粉嫩嫩的學弟學妹們虐哭。當然,其他的還有什麽體育課,公共課,肯定也不會少一科。
切脈就不說了,在沒有人體試驗的情況下,學切脈不輕鬆,估計這些學生到時候得相互把脈。
畢竟朱校長他們對這個班的期望很大,市麵上又沒有純正的中醫教材,所以這個安排,全都是楊教授根據自身的經驗,以及幾十年前的中醫教材來安排編寫的。
幸好,燕京大學有自己的出版社,不然就那麽三十來本,不到四十本的書,哪個出版社願意印刷。
也可能,這批書用了之後,下一屆就不再用了。
夏小婉當然也拿到一套書,看著這麽一本厚厚的書,夏小婉覺得,直接給這些學生《本草綱目》算了,或者《華夏藥典》也行啊。
反正主要還是講課嘛,這些需要死記硬背的,就一邊聽課一邊理解。
不過夏小婉也知道,她的想法確實很想當然。
隨後,楊教授就說大家可以散了,明天記得上課就行。楊教授又給了夏小婉一份這些學生的資料,夏小婉心裏立馬興奮起來,不過現在也不是看學生資料的時候。
夏小婉留在教室門口,等張睿出來了,叫住張睿。
畢竟人家第一次來燕京醫學院,總得請一頓飯不是!
不過,夏小婉還有正事問張睿。
張睿看到夏小婉冷著一張臉,高興興奮勁兒頓時就蔫了。
“快到吃晚飯的時間了,咱們現在就去吃飯吧,等會兒人太多,也挺麻煩的!”夏小婉對張睿說道。
張睿不說話,就低著頭小幅度的點頭。
夏小婉無奈的搖搖頭。
隨便找了一個小店,點了幾個不錯的菜,坐在桌子這邊,夏小婉才問道:“你竟然也考了特招,之前不是說還要去參加高考麽!”
張睿一張臉漲得通紅,“燕京大學這邊的老師打電話過來說,這個特招班很特別,雖然沒有怎麽介紹,但……我真的很想學中醫。就算沒有高考得分的那部分獎學金,我也不後悔,我也跟我媽說了,我媽同意了。”
夏小婉點頭,“隻要你不後悔就好,既然你已經在這裏了,那每周末的時候,你到老錢的診所來吧,就當是小學徒。學校裏認藥材,基本上都是書本上的,這學期肯定不可能讓你們直接接觸實物。老錢那裏一般的中藥還是有的,看著實物理解更容易。”
張睿一臉興奮,對於夏小婉,他有一種崇拜,覺得夏小婉說的一切,都是對的。當初他可是親眼看到自己母親的病是怎麽越來越重的。又是怎麽被夏小婉一兩副藥給治好的。那也是他第一次見識到中醫的厲害。
與其說是對夏小婉崇拜,還不如說對中醫的崇敬。
跟張睿吃過飯,夏小婉這才迴了寢室。
壓製著心裏的忐忑和激動,又略帶害怕的心緒,終於翻到那個女孩的資料。
姓名:張婉
籍貫:天津
父親:張琮,中醫
母親:劉莉,中醫
爺爺:張遜,中醫
夏小婉覺得自己的手發抖,這個女孩,看起來,完全就是中醫世家啊!
她的目光又挪到照片上,忍不住輕輕撫摸著照片。
這張臉,應該說,百年前,是屬於她的!
一模一樣的臉,隻差一個字。
她叫張小婉,這個女孩叫張婉,總有一種千絲萬縷的關聯。
照片上的女孩長相清秀,隻是從照片上來看,眉宇間帶著一股子傲氣,這一點倒是跟她沒有一點像的。
“張婉……”夏小婉呢喃了一句。
“小婉,你在說什麽?”趙寧突然聽到夏小婉說話,卻一點都沒聽清夏小婉在說什麽。
“哦,沒什麽,我就是看到這一批學生裏,有個叫張婉的,跟我的名差不多。”
“你的名字是爛大街好麽,估計連同名同姓的都一大堆。”趙寧吐槽了一下。
夏小婉沒有迴複,隻是默默的看著這張曾經天天見到的臉。
她長長的吐了一口濁氣,幸好她是這個班的助教,以後能接觸的機會多的是。
第二天,夏小婉上完課,就立馬去這學期才新開的中醫專業特招班,夏小婉之前完全沒想到,這個中草藥知識的課程,竟然直接安排給她了。
以楊教授的話來說,既然能用一味兩味藥就把患者治好,那肯定對藥材的理解度很高了。本來夏小婉還想拒絕的,結果楊教授直接把之前在網絡上的視頻翻出來,指著說道:“這裏邊的小姑娘是你吧,我也去過那邊,問了那個小孩的家屬,連藥方都看過了,真的開得很好。還有一個嚴重頸椎病患者家裏,我也去過,說你沒有用藥,隻用了針灸和推拿,還有……”
楊教授一一的說出來,最後說道:“要是不全都了解清楚,我怎麽敢跟老朱提出讓你做助教!”
夏小婉:“……”
合著,她做助教這事兒,竟然是楊教授提出來的。
所以,這也是夏小婉在這個世界裏的第一堂講課。
畢竟已經上過了一堂課,之前那堂課是楊教授講的,中醫切脈。這個單獨列為一個科目,挺不錯的。
不過,今天畢竟是第一堂中藥課程,夏小婉也算是生手,也沒有備課什麽的,好在她對於中藥材的理解度不低。第一堂課也不可能直接講中藥材知識。
夏小婉就直接找了一個例子講。
☆、第80章
“有很多同學肯定聽過中醫裏會把生石膏作為藥材,有時候,在開藥的時候,會考慮到生石膏的質重。質重,就有一個鎮的作用。比如隔三差五的才大便一次,大便並不幹燥。不能大便顯然有熱,清熱的藥很好,但這個時候,就可以用生石膏質重的特性,質量重,會下沉,所以生石膏對於大便不暢有不錯的效果。”
“那麽,生石膏用來熬藥,重的是藥渣,藥汁裏怎麽會有生石膏的質重呢?這就是中醫的一個奇特!如果大家想知道為什麽的話,中藥材知識就得紮實,我這學期就負責給你們講中藥材知識,期末考試基本上都是我講的,希望大家都能通過考試。”
夏小婉舉的這個例子在生活中都能看到,生石膏這味藥,也經常開在感冒藥裏,就算之前從來都沒有接觸過中醫,也因為這東西實在是太常見,所以很容易理解。
學生們聽得津津有味,特別是對於生石膏的質重怎麽會融入藥中,對下墜有用處。
夏小婉繼續說道:“另一個,生石膏有收斂的作用,這個也很好理解,做豆腐的時候,生石膏可以凝固豆腐。這種現象,雖然是自然的反應,但對於中醫來說,卻能取生石膏的收斂作用。而清熱瀉火,微寒。怎樣理解生石膏是微寒呢?你把手伸到生石膏裏,或者生石膏水裏,並沒有覺得有多麽冷,怎麽會得來微寒的理論呢?所以,對於中藥材的理解,其實並不是隻看書本上的,書本上的東西,看了之後根本就沒法理解為什麽,但大家卻可以根據一種藥的自然現象,來理解藥材的作用,其實說白了,大家需要在生活中多觀察……”
“老師,我有個疑惑,您說的生石膏,微寒?但我聽過很多中醫,還有中醫資料上,都說生石膏是大寒,雖然《傷寒論》裏說生石膏微寒,但這個理論,早已經被後來的知識和經驗推翻。您別說,您連這個都不知道。”
夏小婉的話突然被一個女孩打斷。
她看著女孩,看到女孩眼中帶著淡淡的鄙夷。
“您自己也是個學生吧,果然……燕京醫學院雖然開了中醫係,但缺老師。我會給學校領導提意見,讓學校請一個厲害的老中醫來教咱們。畢竟,咱們來這裏學中醫,也是想學好的,大家要不是真的對中醫感興趣,估計根本就沒有人來考這個專業。”
迴想了一下昨天晚上看的資料,笑著說道:“陳婷同學,你這個問題問得很好,確實有些醫書上寫著,生石膏,大寒,或是生石膏,寒。還有生石膏,微寒!不過……咱們先得聊聊,什麽叫做三人行必有我師,什麽叫做達者為師,什麽叫做術業有專攻!意思就是,幾個人一起,總會發現有比自己厲害的,能做老師的。不管年齡,性別,隻要知識豐富的,就是老師。就算是工匠、士兵,在我麵前,也是老師,因為我不是學工匠的,沒有打過仗,我隻學了很久的中醫。如果你覺得我講的,是誤人子弟的話,您盡管向學校提出要求。”
夏小婉的態度其實不算好,但……這個女孩的態度也不好。
女孩氣急,“什麽態度,就你這態度,根本就不配做老師!”
還沒等夏小婉說話,她就看到張婉淡淡的說道:“雖然作為一個學生,應該質疑書本,質疑老師,不然就沒有什麽進步,但,那也是在基礎紮實,知道了所以然後,再來用審定的目光來看。生石膏,確實是微寒!”
“仲景的《傷寒論》裏寫的,沒有錯!”
陳婷嗤笑,她本來是覺得這個講師太年輕,不管怎麽樣,肯定不靠譜,所以才發出質問。沒想到,竟然會有人跟她辯論。
“你的意思就是《神農本草經》裏記載的生石膏氣味辛甘大寒,就是錯的咯!”陳婷反駁。
張婉說道:“對!”
陳婷又嗤笑,“你以前有學中醫麽?”
“一直在學!”
張婉一出口,教室裏嘩然一片,竟然真有自帶中醫來燕京醫學院的啊。都是同齡人啊,這成績得拉開多遠。
陳婷咯咯咯的笑了起來,推了推眼鏡,“既然你以前有學中醫,那應該知道為什麽吧!”
張婉神色複雜,“我不知道。”
“那我告訴你,生石膏的化學方程式,是caso4·2h2o,微溶於水,這個,大家高中化學應該學過。如果作為湯劑的藥的話,應該說溶於水的那部分,才起了藥性。大部分都沒有溶於水。如果要2錢生石膏全溶於水的話,大家可以算算需要多少水,但湯劑最多一副也就三碗,所以2錢生石膏,都不可能完全溶於水中,卻能起到很大的效果。”
“倘若同樣熬出來的藥是三碗,就算加再多的生石膏,也沒有用處,藥性根本就沒法溶到湯藥裏!”陳婷臉上帶著自信。
夏小婉隻是微笑的看著陳婷,“所以你的結論是……”
“古書上的記載,都沒有錯!”陳婷認真道。
夏小婉點點頭,“用化學實驗來認證生石膏的溶解性,從而判斷生石膏的用處,有這個想法是好的。畢竟,你有認真的思考過。如果你以後把這種研究精神全放在每種藥材的藥性融合,或者單一藥材的藥性上,會很厲害。”
她掃了一眼在座的所有同學,“大家有這樣的探究精神,確實很好。不過我還是要叮囑大家,千萬不要把曾經學過的化學、物理等知識搬到對中草藥的認知中。可以用此來感受中草藥的性狀,但絕對不能拿來解釋中草藥的藥性。如果能解釋的話,化學、物理都出現了那麽多年,國外對中草藥的接觸也有好幾百年,難道真以為沒有人用此來解析過麽?”
“中醫最終還是依附與傳承許久的文化,咱們華夏,很多時候,說隻可意會不可言傳。其實中醫也有這麽個意思。哪怕是同一個師傅教出來的,同樣都是名醫,開的藥方完全是兩個不同方向的,都能治療一種病。不能說誰對誰錯。咱們繼續拿生石膏作為例子,以前我做過這樣的實驗,同一種病,同樣都是傷寒重病患者,在用2錢和2兩,4兩,6兩等不同劑量作用於人體,但事實卻是,藥效完全不一樣。用了4兩的,比用了2錢的效果要好很多很多。如果按照陳婷同學以化學生石膏的溶解度來講,效果應該是一樣的,但事實就是,不一樣。”
“張婉同學說不知道,其實也可能不是不知道,隻是講不出來。因為知道效果,也無所謂是否知道其所以然,她隻是說不出口。就是所謂的隻可意會不可言傳。中醫跟古代文字傳承也是一樣的,主要是意境和思路。哪怕是同一個字,如果仔細的去想,去品味的話,每個人的看法也是不同的……”
夏小婉前麵講得很清晰,但後麵所講的,給人的感覺卻玄得很。
“以我自己作為例子,除了看中醫書外,我還得看《道德經》《易經》,雖然不一定非得看,但我不得不承認,看了這些書後,對於中醫上的很多理解,更快更清晰。”
夏小婉的聲音平緩,“或許又有同學說了,照這樣說,古代很多中醫都精通周易八卦?當然不是……很多醫生在古代,也沒有讀書的機會,更多的,是從學徒開始做,做學徒的時候才開始認字,根本就沒有條件,也很難理解這些。但他們還是照樣成了醫生。我想說的是,古代有名點的中醫,都會對周逸八卦以及其他道家學說有所涉獵。”
“說道這裏,可能大家又開始疑惑了,既然很多醫生都沒看過那些書,甚至隻處於能認字的水平,怎麽能成為醫生,怎麽給人看病?這也有中醫的一個特性在裏麵。中醫……跟西醫有部分相同的,那就是症狀。中醫也有很清晰的症狀描述,興許大夥兒小時候,爺爺奶奶那一輩的人,在你們生病的時候,第一反應就是,刮痧。吃了涼的東西,把手窩的地方使勁的刮。普通人,刮四五下,隻會發紅,但肚子受涼的人,刮了四五下是紫紅色的,刮久了,會變成紫黑色。正常的人需要刮很久,皮膚才會出現這種反應。爺爺奶奶輩的也不是醫生,他們卻知道怎麽治病。甚至我還見過有人看了醫書後,發現症狀跟自家親人的相似,救了性命的。他們都不懂中醫,卻能隻看一點就知道如何救人。古代的醫生,大多數,大抵是這個道理。所以說起來,古時候的名醫,不多,卻能治病救人。哪怕是你們,死記硬背幾年,不忘記背過的東西,也能治病,但是……”
“這樣的中醫大夫,在我眼裏根本就不是中醫大夫,不過是知道很多中醫知識的普通人罷了!”最後一句話,夏小婉說得很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