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麽事,把你嚇成這個樣?別著急,慢慢說。”
“老板,毛驢……把把把小孩的眼睛……”
“眼睛怎麽啦?”
“踢踢……踢瞎……啦!”
“哪來的孩子?”
“就是……你家親親那個小小子。”
大家這才注意到誌國不在。
呆時間長了,上上下下都混熟了,誌國哪都跑。他最願去的地方還是磨房。他從小就喜歡牲口,到姨媽家不久他就和磨房裏的那頭小毛驢發生了興趣。他開始蹲在磨房的門口看毛驢拉磨,管磨房的夥計怎麽攆他也不走。一來二去,他和這個小夥計混熟了,知道他是老板的親外甥,也就不硬攆他了。為什麽小毛驢總圍著磨盤轉?為什麽非蒙上牠的眼睛?這些都是誌國小心眼裏的疑問。他想問小夥計,他眼珠轉了轉又沒問。開始他不敢靠近毛驢,時間長了,他見毛驢總是不停地轉呀轉呀,老實的很,他漸漸地敢和毛驢接近了。小夥計怕毛驢踢著他,不讓他到跟前來。又過了一段時間,誌國和小夥計混得更熟了,習以為常了,他來不來走不走,都不以為然了。有時小夥計出去辦私事,不敢和老板說,還偷偷地委托誌國給他照看磨房。小夥計一走,誌國可高興極了!他開始實行他的權力了。他找來一把小鞭子,跟在小毛驢的屁股後,學著小老板的架式,一邊吆喝,一邊抽打小毛驢。小毛驢開始還挺順從,可不知哪鞭子把牠打疼了,牠尥起了蹶子,好險沒彈著誌國,把他嚇的再不敢打驢了。不打是不打了,毛驢臉上的蒙眼他可總想揭開看看。今天他乘爸爸和姨父喝酒,大人不注意他的時候,他又偷偷地溜進了磨房。誰知這時小夥計上了廁所,他用小棍去挑毛驢的蒙眼,被毛驢尥蹶子踢到了眼睛上,眼睛立時淌出了血,眼眶腫起來老高。小夥計迴來時見誌國捂著眼睛倒在了磨房門口,不敢動他,急忙跑來報告。
聽到誌國的眼睛讓毛驢踢瞎了的壞消息,嚇的兩家人什麽也顧不得了,都跑到磨房來了。
亭玉嚇的腿有點不聽使喚,沒等把誌國抱在懷裏,自己就倒在了誌國的身邊。舒琴急忙把媽媽攙起來,急切地召喚:“媽!媽!你怎麽啦?”亭玉強打起精神,忙說:“我沒什麽,快看誌國呀!”
庶民把誌國抱進了屋裏,大家也跟了進來。仔細看了看誌國的眼睛,是左眼睛,血肉模糊,已經腫的老高了,已經睜不開了。因此,也就搞不清是怎麽迴事了。大家最擔心的是眼球踢壞了,將來誌國成了瞎子。
就是這麽疼,誌國也沒哭一聲。
這裏離醫院不遠,大家決定馬上上醫院,讓大夫給看看。
到了醫院,大夫看完,讓護士給處置處置,說眼球沒傷著,眼睛瞎不了,大家懸著的心才落下了。
大約過了一個星期,誌國腫逢喉的眼睛才漸漸地消了。
怕再出什麽事,鑫發同意了庶民搬家的意見。
這天早晨,沒用顧車,禦下磨,套了個小驢車,拉了兩趟,家就算搬完了。
還有些不著不備的,鑫發家有的,又給拉去一些,比如煤、木柈子之類的。亭碧見妹妹家六口人扯三床破被,她還忍痛割愛,送給了一床被子。你別看一床不值多少錢的舊被,可在亭玉的眼裏,是件很了不起的事情,解決了好大的問題。在姐姐家足足住了一年多,搬家時又送這又送那,怎麽能讓亭玉、庶民不感激呢?尤其是庶民,一直把姐姐姐夫的恩情掛在心上。後來過了好多年,一提起那段艱苦的歲月,他總是當著孩子們的麵說:“當時多虧了你姨和姨父,要不是撲奔人家來,要不是人家那麽關照咱們,日子可沒法過呀!吃水不忘打井人。你們可不能忘了你姨父他們哪!”
你別看在一起時表姐表妹表弟之間發生點衝突,鬧點小意見,一分開,又都你想我,我想你的啦!熱心腸的舒範,不記前嫌,有空就跑去看大表姐,感動的大表姐不知說什麽好。有好吃的,好戴的,什麽都舍得給舒範。
看到孩子們和睦相處,兩家大人自然高興。
搬出來後,沒有依靠了,什麽都得操心了,柴米油鹽少一樣也不行。庶民每天挑著挑子出去焊銅盆洋鐵盆,一天不知要走多少裏路!上磨肩膀子,下磨腳掌子,晚上迴到家,已經累得精疲力盡了。亭玉從來也不忍心讓他幫助幹啥。家裏家外除了舒琴、舒範能幫幹點的,其餘她都自己承擔起來。生活困難是困難,可一家人忙忙道道的過的還挺有勁。
秋天眼看就要過去了,可怕的冬天就要來臨了。
北方的冬天可不像南方的冬天,冷的很!確實是千裏冰封,萬裏雪飄。最冷的時候,小孩在外邊尿尿,沒等尿完,就凍成了冰溜子,嚇的小孩趕緊往屋跑。說這話可能現在北方的孩子也不相信了。由於人口增加,生態失去平衡,還有一些其它原因,整個地球都變暖了。如今北方的冬天也不像四五十年前那麽冷了。
說冬天可怕,確實可怕!尤其是像庶民這樣的窮人,最害怕冬天。怕是怕, 可嚴寒的冬天也是要過的。
從穿的來說,春夏秋差一不三都好對付,就是光著露著也沒啥,可到數久嚴冬就不行了。穿的太薄,就出不去屋。就是你敢出去,時間長了,凍不死,也得凍傷,棉鞋、棉褲、棉襖、棉帽子、棉手捂子,沒有手捂子的也得整個狗皮套袖,差一樣也不行。孩子多,買不起現成的,就得靠亭玉一針一線地縫。要是東西應手還好說,哪有那麽現成的東西啊!補破連亂,一樣一樣窮對付,花費的時間要比正常做一件棉襖、棉褲不知要多花費上幾倍的功夫啊!亭玉就是沒白沒夜的縫,孩子們還是不能應時穿上啊!沒有辦法,隻好分輕重緩急來處理。當然,首先要保證庶民。隻有他能出去屋,掙來錢,才能保證這一家人鋨不死。盡管如此,庶民的穿戴也是極儉樸、極普通的。一頂戴了多少年的狗皮帽子,一套穿了好幾冬,拆洗好幾次,補了多少迴的青棉襖、青棉褲,一雙從屯子穿來的牛皮靰鞡。說起靰鞡,對於現代的孩子來說恐怕就是古董了。靰鞡的外型像條船,前麵的鞋底蹺起,鞋臉打著好多道褶,左右和後麵都有鼻,是穿繩用的。穿靰鞡必須打腿繃,絮靰鞡草。俗話說關東山三件寶:人參貂皮靰鞡草(實際是鹿茸角)。靰鞡草也可說是一種寶。這種草與一般的草不一樣,用木頭錘子錘孰了,絮在鞋裏,可以升溫保暖,卸寒能力非常強,又特別便宜。一般穿不起好鞋的人都買這種草絮鞋。由於腳出汗,或鞋緩霜,得晚上抖拉開,涼幹,早上再絮鞋裏。當誌國、誌強稍大一點的時候,就開始用靰鞡草絮鞋。一到晚上,爸爸、誌國、誌強每人頭上一堆,潮氣、臭氣充滿了整個屋子。時間長了,都習慣了,沒人再覺得這種氣味怎麽難聞了。不管鞋多麽破,隻要能兜住靰鞡草,腳就凍不壞。穿不起新鞋的誌強,自幼就學會了掌鞋。撿人家的膠皮靰鞡,破了就掌,一穿就是好幾年。誌國、誌強他們隻所以腳沒有凍傷,是應該感謝大自然為他們長出來的這種神奇的草的!
保證庶民之後,就是舒琴、舒範了。媽總是這麽認為:她們是女孩,和男孩子不一樣,總要多少穿的囫圇些、體麵點,不能光著露著。忙完了她們的,才是誌國、誌強他們的。盡管媽媽沒黑沒白的忙,等到誌國、誌強他們穿棉衣的時候,已經是天很冷了。有時為了等著穿棉襖,或棉褲,他們和媽媽一樣熬夜等著。等媽媽最後一針縫完,讓他們起來試穿的時候,別提心情多高興了!
孩子們不能及時穿上棉衣,出了人口多而外,就是沒錢買新東西。無論做什麽都得補破連爛,有時一條棉褲裏子就得補十幾塊或二十幾塊補丁,一針一線的,是多麽費功啊!這時,他們不能不想起那首“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的詩來。所有的母愛,都在這一針一線中體現出來。
褲裏、褲外全是補丁,沒有襯衣襯褲,又好長好長時間不能洗澡,哪能不生蟣子虱子呢?最能生蟣子、虱子的要數誌國和誌強。大姐抓虱子有癮,每當晚上脫下棉襖棉褲時,她就搶著把裏子翻過來,用手指甲掐不過癮時,就用牙咬。咬的嘎嘣嘎嘣響,讓人頭皮直發麻,他才覺得過癮。有時誌國、誌強自己也抓,二姐也幫著抓。冬天的夜裏,抓虱子拿蟣子是每天不可少的事。可惜,今天拿完了,明天又生出來。窮生虱子富長疥,這話是一點也不假。拿不盡的虱子抓不盡的賊,現在看來這話就值得商榷了。生活提高了,講衛生了,勤洗澡、勤換衣服了,誰還生虱子呢?改革——把虱子都給改沒嘍!
“老板,毛驢……把把把小孩的眼睛……”
“眼睛怎麽啦?”
“踢踢……踢瞎……啦!”
“哪來的孩子?”
“就是……你家親親那個小小子。”
大家這才注意到誌國不在。
呆時間長了,上上下下都混熟了,誌國哪都跑。他最願去的地方還是磨房。他從小就喜歡牲口,到姨媽家不久他就和磨房裏的那頭小毛驢發生了興趣。他開始蹲在磨房的門口看毛驢拉磨,管磨房的夥計怎麽攆他也不走。一來二去,他和這個小夥計混熟了,知道他是老板的親外甥,也就不硬攆他了。為什麽小毛驢總圍著磨盤轉?為什麽非蒙上牠的眼睛?這些都是誌國小心眼裏的疑問。他想問小夥計,他眼珠轉了轉又沒問。開始他不敢靠近毛驢,時間長了,他見毛驢總是不停地轉呀轉呀,老實的很,他漸漸地敢和毛驢接近了。小夥計怕毛驢踢著他,不讓他到跟前來。又過了一段時間,誌國和小夥計混得更熟了,習以為常了,他來不來走不走,都不以為然了。有時小夥計出去辦私事,不敢和老板說,還偷偷地委托誌國給他照看磨房。小夥計一走,誌國可高興極了!他開始實行他的權力了。他找來一把小鞭子,跟在小毛驢的屁股後,學著小老板的架式,一邊吆喝,一邊抽打小毛驢。小毛驢開始還挺順從,可不知哪鞭子把牠打疼了,牠尥起了蹶子,好險沒彈著誌國,把他嚇的再不敢打驢了。不打是不打了,毛驢臉上的蒙眼他可總想揭開看看。今天他乘爸爸和姨父喝酒,大人不注意他的時候,他又偷偷地溜進了磨房。誰知這時小夥計上了廁所,他用小棍去挑毛驢的蒙眼,被毛驢尥蹶子踢到了眼睛上,眼睛立時淌出了血,眼眶腫起來老高。小夥計迴來時見誌國捂著眼睛倒在了磨房門口,不敢動他,急忙跑來報告。
聽到誌國的眼睛讓毛驢踢瞎了的壞消息,嚇的兩家人什麽也顧不得了,都跑到磨房來了。
亭玉嚇的腿有點不聽使喚,沒等把誌國抱在懷裏,自己就倒在了誌國的身邊。舒琴急忙把媽媽攙起來,急切地召喚:“媽!媽!你怎麽啦?”亭玉強打起精神,忙說:“我沒什麽,快看誌國呀!”
庶民把誌國抱進了屋裏,大家也跟了進來。仔細看了看誌國的眼睛,是左眼睛,血肉模糊,已經腫的老高了,已經睜不開了。因此,也就搞不清是怎麽迴事了。大家最擔心的是眼球踢壞了,將來誌國成了瞎子。
就是這麽疼,誌國也沒哭一聲。
這裏離醫院不遠,大家決定馬上上醫院,讓大夫給看看。
到了醫院,大夫看完,讓護士給處置處置,說眼球沒傷著,眼睛瞎不了,大家懸著的心才落下了。
大約過了一個星期,誌國腫逢喉的眼睛才漸漸地消了。
怕再出什麽事,鑫發同意了庶民搬家的意見。
這天早晨,沒用顧車,禦下磨,套了個小驢車,拉了兩趟,家就算搬完了。
還有些不著不備的,鑫發家有的,又給拉去一些,比如煤、木柈子之類的。亭碧見妹妹家六口人扯三床破被,她還忍痛割愛,送給了一床被子。你別看一床不值多少錢的舊被,可在亭玉的眼裏,是件很了不起的事情,解決了好大的問題。在姐姐家足足住了一年多,搬家時又送這又送那,怎麽能讓亭玉、庶民不感激呢?尤其是庶民,一直把姐姐姐夫的恩情掛在心上。後來過了好多年,一提起那段艱苦的歲月,他總是當著孩子們的麵說:“當時多虧了你姨和姨父,要不是撲奔人家來,要不是人家那麽關照咱們,日子可沒法過呀!吃水不忘打井人。你們可不能忘了你姨父他們哪!”
你別看在一起時表姐表妹表弟之間發生點衝突,鬧點小意見,一分開,又都你想我,我想你的啦!熱心腸的舒範,不記前嫌,有空就跑去看大表姐,感動的大表姐不知說什麽好。有好吃的,好戴的,什麽都舍得給舒範。
看到孩子們和睦相處,兩家大人自然高興。
搬出來後,沒有依靠了,什麽都得操心了,柴米油鹽少一樣也不行。庶民每天挑著挑子出去焊銅盆洋鐵盆,一天不知要走多少裏路!上磨肩膀子,下磨腳掌子,晚上迴到家,已經累得精疲力盡了。亭玉從來也不忍心讓他幫助幹啥。家裏家外除了舒琴、舒範能幫幹點的,其餘她都自己承擔起來。生活困難是困難,可一家人忙忙道道的過的還挺有勁。
秋天眼看就要過去了,可怕的冬天就要來臨了。
北方的冬天可不像南方的冬天,冷的很!確實是千裏冰封,萬裏雪飄。最冷的時候,小孩在外邊尿尿,沒等尿完,就凍成了冰溜子,嚇的小孩趕緊往屋跑。說這話可能現在北方的孩子也不相信了。由於人口增加,生態失去平衡,還有一些其它原因,整個地球都變暖了。如今北方的冬天也不像四五十年前那麽冷了。
說冬天可怕,確實可怕!尤其是像庶民這樣的窮人,最害怕冬天。怕是怕, 可嚴寒的冬天也是要過的。
從穿的來說,春夏秋差一不三都好對付,就是光著露著也沒啥,可到數久嚴冬就不行了。穿的太薄,就出不去屋。就是你敢出去,時間長了,凍不死,也得凍傷,棉鞋、棉褲、棉襖、棉帽子、棉手捂子,沒有手捂子的也得整個狗皮套袖,差一樣也不行。孩子多,買不起現成的,就得靠亭玉一針一線地縫。要是東西應手還好說,哪有那麽現成的東西啊!補破連亂,一樣一樣窮對付,花費的時間要比正常做一件棉襖、棉褲不知要多花費上幾倍的功夫啊!亭玉就是沒白沒夜的縫,孩子們還是不能應時穿上啊!沒有辦法,隻好分輕重緩急來處理。當然,首先要保證庶民。隻有他能出去屋,掙來錢,才能保證這一家人鋨不死。盡管如此,庶民的穿戴也是極儉樸、極普通的。一頂戴了多少年的狗皮帽子,一套穿了好幾冬,拆洗好幾次,補了多少迴的青棉襖、青棉褲,一雙從屯子穿來的牛皮靰鞡。說起靰鞡,對於現代的孩子來說恐怕就是古董了。靰鞡的外型像條船,前麵的鞋底蹺起,鞋臉打著好多道褶,左右和後麵都有鼻,是穿繩用的。穿靰鞡必須打腿繃,絮靰鞡草。俗話說關東山三件寶:人參貂皮靰鞡草(實際是鹿茸角)。靰鞡草也可說是一種寶。這種草與一般的草不一樣,用木頭錘子錘孰了,絮在鞋裏,可以升溫保暖,卸寒能力非常強,又特別便宜。一般穿不起好鞋的人都買這種草絮鞋。由於腳出汗,或鞋緩霜,得晚上抖拉開,涼幹,早上再絮鞋裏。當誌國、誌強稍大一點的時候,就開始用靰鞡草絮鞋。一到晚上,爸爸、誌國、誌強每人頭上一堆,潮氣、臭氣充滿了整個屋子。時間長了,都習慣了,沒人再覺得這種氣味怎麽難聞了。不管鞋多麽破,隻要能兜住靰鞡草,腳就凍不壞。穿不起新鞋的誌強,自幼就學會了掌鞋。撿人家的膠皮靰鞡,破了就掌,一穿就是好幾年。誌國、誌強他們隻所以腳沒有凍傷,是應該感謝大自然為他們長出來的這種神奇的草的!
保證庶民之後,就是舒琴、舒範了。媽總是這麽認為:她們是女孩,和男孩子不一樣,總要多少穿的囫圇些、體麵點,不能光著露著。忙完了她們的,才是誌國、誌強他們的。盡管媽媽沒黑沒白的忙,等到誌國、誌強他們穿棉衣的時候,已經是天很冷了。有時為了等著穿棉襖,或棉褲,他們和媽媽一樣熬夜等著。等媽媽最後一針縫完,讓他們起來試穿的時候,別提心情多高興了!
孩子們不能及時穿上棉衣,出了人口多而外,就是沒錢買新東西。無論做什麽都得補破連爛,有時一條棉褲裏子就得補十幾塊或二十幾塊補丁,一針一線的,是多麽費功啊!這時,他們不能不想起那首“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的詩來。所有的母愛,都在這一針一線中體現出來。
褲裏、褲外全是補丁,沒有襯衣襯褲,又好長好長時間不能洗澡,哪能不生蟣子虱子呢?最能生蟣子、虱子的要數誌國和誌強。大姐抓虱子有癮,每當晚上脫下棉襖棉褲時,她就搶著把裏子翻過來,用手指甲掐不過癮時,就用牙咬。咬的嘎嘣嘎嘣響,讓人頭皮直發麻,他才覺得過癮。有時誌國、誌強自己也抓,二姐也幫著抓。冬天的夜裏,抓虱子拿蟣子是每天不可少的事。可惜,今天拿完了,明天又生出來。窮生虱子富長疥,這話是一點也不假。拿不盡的虱子抓不盡的賊,現在看來這話就值得商榷了。生活提高了,講衛生了,勤洗澡、勤換衣服了,誰還生虱子呢?改革——把虱子都給改沒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