慶豐軍廬州大元帥府,被一層節日般的喜慶氣氛所籠罩,郝仁離家整整兩年時間,雖然還麵臨著陳友諒、朱重八兩路義軍的戰爭陰雲中,郝仁卻難得與家人團聚,闔家上下,無不歡喜。
郝仁端坐在正中間,四位夫人,楊芷玉、王夢晨、郭惠兒、陳小魚各著盛裝,陪坐在郝仁左右,各個麵帶幸福的微笑,一應奶媽、丫鬟,侍立在身後。
兩個小兒在郝仁的膝蓋下磨蹭,爭著往郝仁的懷中爬。
小男孩是陳小魚所生,名叫杭生,今年兩歲半,小女孩是王夢晨所生,今年一歲半,名叫‘有樣兒’。
郝仁第一次看見自己的女兒有樣兒,有一種想哭的衝動!
小女孩長的簡直跟郝仁一個模具刻出來的一般,郝仁並不是重男輕女,而是對自己的相貌不自信,甚至擔心自己的女兒日後出嫁困難。
不過根據遺傳因素,女孩遺傳父親的基因概率大,這也是沒有辦法的問題。畢竟是自己的孩子,郝仁看的久了習慣了,也感覺自己的女兒如同其他三個兒子一般,如同年畫上的娃娃一般的可愛。
郝仁本沒想抱他們,隻是拿著糖果逗引兩個小孩兒,不過見小女兒太小,動了心中的父愛,不禁將小女兒抱在懷中,熟料,剛將小女孩兒抱在懷中,本來爬膝蓋占據上風的杭生氣懷,哇的一聲,委屈的哭了。
郝仁雖然已經是四個孩子的父親,但是他也隻有二十剛出頭,孩子不哭還好玩,這一哭,把郝仁哭蒙了,隻能隻能又將小男孩也抱在懷中,一個臂彎下一個,孩子便不哭了。
大廳中間,兩個小男孩正在用稚嫩的身軀,像模像樣的扭做一團,用出吃奶的力氣,在玩摔跤的遊戲。
一個小男孩聽見身後的哭聲,迴頭奶聲奶氣的不削道:“男子漢流血不流淚,哭鼻子,不算男兒!”
郭惠兒輕聲嗬斥自己的兒子道:“濠生,不準這樣說你弟弟!”
濠生聽了母親的嗬斥,不敢反駁,隻是反身,又與廬生扭做一團,繼續他們的摔跤遊戲。
郝仁問懷中抹淚痕的杭生道:“你為什麽哭了?是想要父親手中的糖嗎?”杭生肯定的點了點頭,郝仁才將手中的糖果掰做兩半,分給懷中的兩個孩子,告誡道:“想要什麽,要說出來,不說出來,別人怎麽能了解你在想什麽,你又怎麽能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呢?”
陳小魚與王夢晨見小孩實在鬧人,去郝仁的懷中抱孩子,郝仁卻示意兩個夫人退下,自己還要繼續抱孩兒玩,卻聽得地上哭聲又起。
循聲看去,廬生已經亮開稚嫩的跤步,誇耀自己的勝利,而剛剛自詡為熱血男兒的濠生,已經四腳朝天被摔倒在地上。他感覺自己在父親麵前丟了臉,氣的哇哇大哭,且哭且訴道:“父親,你看廬生了!”仿佛受了無盡的委屈。
楊芷玉、郭惠兒兩位夫人,一個因為自己的兒子摔了,安慰自己的兒子,一個因為自己的兒子把別人的兒子摔了,數落自己的兒子,二人不約而同的去扶摔倒的濠生。
“不許哭!自己爬起來!”郝仁輕聲嗬斥,濠生便不敢耍賴,停止了哭聲,委屈的從地上爬起來。
“玩的起,也就能輸得起,不要指望世界上能有任何人為你主持公道!”郝仁斥責杭生,又安慰廬生道:“你是哥哥,你應該愛護弟弟妹妹們!”
“我不想陪他們這幫小孩兒玩,我要跟父親上戰場殺敵!”廬生隻有三歲半,卻稚氣而鑒定的冒出這樣一句。
“哈哈!”滿座屋子的人都被孩子逗笑了。
三歲半,上陣殺敵?隻能說孩子勇氣可嘉!摔倒三歲的稚子,到能夠上陣砍殺敵人,還有很大的距離呢!
“主公,大人們都到了!”陳達挎著腰刀,徑直走進來匯報道。
“請各位大人進來吧!”
郝仁安慰長子道:“你現在還小,等你長到十四歲,父親就帶你上戰場,不過,你要把殺敵的本領學好了!去吧!都帶下去吧!”
奶媽丫鬟們不敢怠慢,趕緊帶著屋內的稚子退了出去,隻剩下四位夫人,翠袖兒小姐,和陳小二帶刀宿衛,一應大人們,卻已經魚貫而入,一應恭維後紛紛落座。
左手邊第一位,安慶太守施耐庵,江南總製廖永安、壽州太守餘闕、歙州太守劉伯溫、廬州太守羅本、元帥府長史穆有才,馬鐵等一應參軍,列作其後。
右手邊第一位,揚州太守付友德,前軍統帥徒單鈞,後軍統帥楊通知、火器營總管焦祿、步兵總管俞通淵、安慶軍總管李宗可、車兵萬戶徒單斛、騎兵萬戶俞通河、騎兵總管胡大海等,列坐其後。
郝仁與江北的各鎮守大員已經接觸過,對江北的情況已經全麵了解,廖永安作為江南總治,也是江南過來的鎮守大元,廖永安第一個發言,將江南的情況,向郝仁進行詳細的匯報,其次是劉伯溫匯報歙州情況。
廖永安、劉伯溫所說的大體情況,郝仁都已經聽江北的付友德講述過,廖永安、劉伯溫說的與付友德說的大體一致,隻是具體的詳細了些。
“自本帥東擊扶桑半年有餘,慶豐軍全賴諸位大人勠力同心,慶豐軍的地盤得以穩固和擴大,如今朱重八攻破宿州,如今督兵圍攻我蒙城,今日召集各位大人遠道而來,勞煩諸位大人隨我北上救援蒙城,徹底擊敗朱重八這頭虎狼,諸位大人有什麽意見?”郝仁朗聲道。
施耐庵、廖永安等人久鎮地方,不知道郝仁為何要召集他們一同出征,他們可都是文人,打一個朱重八,他們文人能起到什麽作用呢?眾位文人目目相覷,不知隨軍目的何在。
眾人卻一同起身,異口同聲抱拳道:“願隨主公一道破敵。”
“廬州已經動員四萬輔兵,隨時可跟隨主公一同出征!”廬州太守羅本起身道。
“運兵車已經集結完畢,可以隨時出發!”車兵總管徒單斛匯報道。
“壽州經過三年的屯墾,潦草充足,大軍的潦草可直接從壽州的府庫調撥,保證供應充足!”壽州太守餘闕道。
徒單鈞、李宗可等駐紮江南的將領起身告罪,主將先到,兵馬尚且兩日才能集結完畢。
“蒙城有吳六玖堅守,蒙城一時半刻,敵人難以攻破,這一點,我有信心,怕就怕敵人分路進兵!”郝仁分析道:“三日後,本帥親自都帥大軍,從廬州出發,擊敗朱重八大軍!”
“今天我的夫人們也都在,我還有一事與大家商議!”郝仁客氣道。
“主公有事盡管吩咐,何必如此客氣!”施耐庵抱拳道。
郝仁直接切入正題道:“自慶豐軍大元帥開府以來,本帥時常征戰在外,我雖分別設置江南之手和江北之手替我管轄,其中難免有掣肘的地方,我想跟各位大人商議,由政績和功勳卓著的將領中,挑選幾位大員,組織內閣,替我管理事物,不知諸位大人們有什麽意見?”
郝仁曾經在江南和江北,采取兩種不同的管理方式。
江南之地,采取廖永安一言堂方式,由廖永安一人總督江南一切軍政。
江北之地,采用施耐庵、餘闕、付友德、羅本四人互相製約的機製,由四人進行協調管理。
兩相政績以比較,還是北方治理的頗的章法,隻不過四人分散各地,政令執行起來,太過費力,所以郝仁想采取江北的模式,分調幾個政績突出的大員,組織內閣,商議管理慶豐軍所有的軍政,如此一來,就算郝仁在與不在,慶豐軍的軍政都能夠對下麵形成有效管理。
而且郝仁幾個鎮守大員,都是做過慶豐軍的參軍,如今分鎮四方,有足夠充足的基層經驗,一旦抽調迴來組織內閣,各個都能了解下麵的情況,政令能夠更貼近現實,至少不會出現拍腦門的政令。
徒單鈞起身道:“主公,征戰曆來乃武將之事,主公隻需坐鎮廬州,遣我們這些武將四處征戰就是了,無須勞動主公長途遠征。”
“我們的敵人多而且請打,有些時候,本帥是必須親自去砍掉敵人的腦殼,何況我正值壯年,我出現在軍陣前,會大大提振我方士氣,挫敗敵人的銳氣!”郝仁反駁道。
“主公已有三位公子,主公何不在公子中選出有賢德者立為世子,世子雖然年幼,隻需派幾位幹練的大臣輔佐,就算主公長期征戰在外,有世子坐鎮後方,可保後方穩固,早立世子,乃是慶豐軍長治久安的基礎也!”施耐庵進言道。
郝仁本意是想,讓幾個鎮守地方的大員,組織一個中央機構,對慶豐軍進行精細化管理,加強中央集權,不能再對下邊進行粗放型管理,時間久了,容易形成新的割據勢力,搞不好容易造成內部分裂。
結果被施耐庵曲解為父傳子的家天下製度,這一點,是郝仁始料不及的。
慶豐軍最終走向什麽體製,郝仁自己也拿不定主意,但是,他本心不想這樣!
不過,按照施耐庵等儒士的思想,父子相傳,乃是正統,倘若提出一些後世的思想,恐怕這些儒士也未必接受得下。
(未完待續。)
郝仁端坐在正中間,四位夫人,楊芷玉、王夢晨、郭惠兒、陳小魚各著盛裝,陪坐在郝仁左右,各個麵帶幸福的微笑,一應奶媽、丫鬟,侍立在身後。
兩個小兒在郝仁的膝蓋下磨蹭,爭著往郝仁的懷中爬。
小男孩是陳小魚所生,名叫杭生,今年兩歲半,小女孩是王夢晨所生,今年一歲半,名叫‘有樣兒’。
郝仁第一次看見自己的女兒有樣兒,有一種想哭的衝動!
小女孩長的簡直跟郝仁一個模具刻出來的一般,郝仁並不是重男輕女,而是對自己的相貌不自信,甚至擔心自己的女兒日後出嫁困難。
不過根據遺傳因素,女孩遺傳父親的基因概率大,這也是沒有辦法的問題。畢竟是自己的孩子,郝仁看的久了習慣了,也感覺自己的女兒如同其他三個兒子一般,如同年畫上的娃娃一般的可愛。
郝仁本沒想抱他們,隻是拿著糖果逗引兩個小孩兒,不過見小女兒太小,動了心中的父愛,不禁將小女兒抱在懷中,熟料,剛將小女孩兒抱在懷中,本來爬膝蓋占據上風的杭生氣懷,哇的一聲,委屈的哭了。
郝仁雖然已經是四個孩子的父親,但是他也隻有二十剛出頭,孩子不哭還好玩,這一哭,把郝仁哭蒙了,隻能隻能又將小男孩也抱在懷中,一個臂彎下一個,孩子便不哭了。
大廳中間,兩個小男孩正在用稚嫩的身軀,像模像樣的扭做一團,用出吃奶的力氣,在玩摔跤的遊戲。
一個小男孩聽見身後的哭聲,迴頭奶聲奶氣的不削道:“男子漢流血不流淚,哭鼻子,不算男兒!”
郭惠兒輕聲嗬斥自己的兒子道:“濠生,不準這樣說你弟弟!”
濠生聽了母親的嗬斥,不敢反駁,隻是反身,又與廬生扭做一團,繼續他們的摔跤遊戲。
郝仁問懷中抹淚痕的杭生道:“你為什麽哭了?是想要父親手中的糖嗎?”杭生肯定的點了點頭,郝仁才將手中的糖果掰做兩半,分給懷中的兩個孩子,告誡道:“想要什麽,要說出來,不說出來,別人怎麽能了解你在想什麽,你又怎麽能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呢?”
陳小魚與王夢晨見小孩實在鬧人,去郝仁的懷中抱孩子,郝仁卻示意兩個夫人退下,自己還要繼續抱孩兒玩,卻聽得地上哭聲又起。
循聲看去,廬生已經亮開稚嫩的跤步,誇耀自己的勝利,而剛剛自詡為熱血男兒的濠生,已經四腳朝天被摔倒在地上。他感覺自己在父親麵前丟了臉,氣的哇哇大哭,且哭且訴道:“父親,你看廬生了!”仿佛受了無盡的委屈。
楊芷玉、郭惠兒兩位夫人,一個因為自己的兒子摔了,安慰自己的兒子,一個因為自己的兒子把別人的兒子摔了,數落自己的兒子,二人不約而同的去扶摔倒的濠生。
“不許哭!自己爬起來!”郝仁輕聲嗬斥,濠生便不敢耍賴,停止了哭聲,委屈的從地上爬起來。
“玩的起,也就能輸得起,不要指望世界上能有任何人為你主持公道!”郝仁斥責杭生,又安慰廬生道:“你是哥哥,你應該愛護弟弟妹妹們!”
“我不想陪他們這幫小孩兒玩,我要跟父親上戰場殺敵!”廬生隻有三歲半,卻稚氣而鑒定的冒出這樣一句。
“哈哈!”滿座屋子的人都被孩子逗笑了。
三歲半,上陣殺敵?隻能說孩子勇氣可嘉!摔倒三歲的稚子,到能夠上陣砍殺敵人,還有很大的距離呢!
“主公,大人們都到了!”陳達挎著腰刀,徑直走進來匯報道。
“請各位大人進來吧!”
郝仁安慰長子道:“你現在還小,等你長到十四歲,父親就帶你上戰場,不過,你要把殺敵的本領學好了!去吧!都帶下去吧!”
奶媽丫鬟們不敢怠慢,趕緊帶著屋內的稚子退了出去,隻剩下四位夫人,翠袖兒小姐,和陳小二帶刀宿衛,一應大人們,卻已經魚貫而入,一應恭維後紛紛落座。
左手邊第一位,安慶太守施耐庵,江南總製廖永安、壽州太守餘闕、歙州太守劉伯溫、廬州太守羅本、元帥府長史穆有才,馬鐵等一應參軍,列作其後。
右手邊第一位,揚州太守付友德,前軍統帥徒單鈞,後軍統帥楊通知、火器營總管焦祿、步兵總管俞通淵、安慶軍總管李宗可、車兵萬戶徒單斛、騎兵萬戶俞通河、騎兵總管胡大海等,列坐其後。
郝仁與江北的各鎮守大員已經接觸過,對江北的情況已經全麵了解,廖永安作為江南總治,也是江南過來的鎮守大元,廖永安第一個發言,將江南的情況,向郝仁進行詳細的匯報,其次是劉伯溫匯報歙州情況。
廖永安、劉伯溫所說的大體情況,郝仁都已經聽江北的付友德講述過,廖永安、劉伯溫說的與付友德說的大體一致,隻是具體的詳細了些。
“自本帥東擊扶桑半年有餘,慶豐軍全賴諸位大人勠力同心,慶豐軍的地盤得以穩固和擴大,如今朱重八攻破宿州,如今督兵圍攻我蒙城,今日召集各位大人遠道而來,勞煩諸位大人隨我北上救援蒙城,徹底擊敗朱重八這頭虎狼,諸位大人有什麽意見?”郝仁朗聲道。
施耐庵、廖永安等人久鎮地方,不知道郝仁為何要召集他們一同出征,他們可都是文人,打一個朱重八,他們文人能起到什麽作用呢?眾位文人目目相覷,不知隨軍目的何在。
眾人卻一同起身,異口同聲抱拳道:“願隨主公一道破敵。”
“廬州已經動員四萬輔兵,隨時可跟隨主公一同出征!”廬州太守羅本起身道。
“運兵車已經集結完畢,可以隨時出發!”車兵總管徒單斛匯報道。
“壽州經過三年的屯墾,潦草充足,大軍的潦草可直接從壽州的府庫調撥,保證供應充足!”壽州太守餘闕道。
徒單鈞、李宗可等駐紮江南的將領起身告罪,主將先到,兵馬尚且兩日才能集結完畢。
“蒙城有吳六玖堅守,蒙城一時半刻,敵人難以攻破,這一點,我有信心,怕就怕敵人分路進兵!”郝仁分析道:“三日後,本帥親自都帥大軍,從廬州出發,擊敗朱重八大軍!”
“今天我的夫人們也都在,我還有一事與大家商議!”郝仁客氣道。
“主公有事盡管吩咐,何必如此客氣!”施耐庵抱拳道。
郝仁直接切入正題道:“自慶豐軍大元帥開府以來,本帥時常征戰在外,我雖分別設置江南之手和江北之手替我管轄,其中難免有掣肘的地方,我想跟各位大人商議,由政績和功勳卓著的將領中,挑選幾位大員,組織內閣,替我管理事物,不知諸位大人們有什麽意見?”
郝仁曾經在江南和江北,采取兩種不同的管理方式。
江南之地,采取廖永安一言堂方式,由廖永安一人總督江南一切軍政。
江北之地,采用施耐庵、餘闕、付友德、羅本四人互相製約的機製,由四人進行協調管理。
兩相政績以比較,還是北方治理的頗的章法,隻不過四人分散各地,政令執行起來,太過費力,所以郝仁想采取江北的模式,分調幾個政績突出的大員,組織內閣,商議管理慶豐軍所有的軍政,如此一來,就算郝仁在與不在,慶豐軍的軍政都能夠對下麵形成有效管理。
而且郝仁幾個鎮守大員,都是做過慶豐軍的參軍,如今分鎮四方,有足夠充足的基層經驗,一旦抽調迴來組織內閣,各個都能了解下麵的情況,政令能夠更貼近現實,至少不會出現拍腦門的政令。
徒單鈞起身道:“主公,征戰曆來乃武將之事,主公隻需坐鎮廬州,遣我們這些武將四處征戰就是了,無須勞動主公長途遠征。”
“我們的敵人多而且請打,有些時候,本帥是必須親自去砍掉敵人的腦殼,何況我正值壯年,我出現在軍陣前,會大大提振我方士氣,挫敗敵人的銳氣!”郝仁反駁道。
“主公已有三位公子,主公何不在公子中選出有賢德者立為世子,世子雖然年幼,隻需派幾位幹練的大臣輔佐,就算主公長期征戰在外,有世子坐鎮後方,可保後方穩固,早立世子,乃是慶豐軍長治久安的基礎也!”施耐庵進言道。
郝仁本意是想,讓幾個鎮守地方的大員,組織一個中央機構,對慶豐軍進行精細化管理,加強中央集權,不能再對下邊進行粗放型管理,時間久了,容易形成新的割據勢力,搞不好容易造成內部分裂。
結果被施耐庵曲解為父傳子的家天下製度,這一點,是郝仁始料不及的。
慶豐軍最終走向什麽體製,郝仁自己也拿不定主意,但是,他本心不想這樣!
不過,按照施耐庵等儒士的思想,父子相傳,乃是正統,倘若提出一些後世的思想,恐怕這些儒士也未必接受得下。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