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記住【.】,為您提供精彩小說閱讀。
夜幕降臨時,西裝革履的瞿恩走進了安徽會館。
江幫主在上海租界成立新華通訊社,本來是準備讓陳一枝當這個通訊社的主筆。隻是陳一枝一門心思是撲在《新青年》雜誌上,推薦了新青年會最年輕的瞿恩來當這個主筆。
但是江幫主在租界掛起《新華日報》地招牌,是打定了要起著振聾聵地作用出來,鐵了心要一鳴驚人。
瞿恩也是犯愁,雖然江幫主對他要錢要物的要求是有求必應,但是好文章基本都被陳一枝選進了《新青年》裏,剩下的文章瞿恩根本沒有把握能讓鐵了心要一鳴驚人的江幫主看得上眼,瞿恩一直在苦心尋找,到底什麽樣地時聞才能讓這個《新華日報》一炮打響!
所以第一份報紙還遠遠沒有辦出來。
遠遠的就看到江幫主的書房裏亮著燈光,瞿恩輕輕地走進去。
江幫主坐在那裏,正在看報紙,聽到腳步聲響,一看是瞿恩,揚揚手裏的報紙道:“瞿恩,你來啦,咱們的報紙什麽時候可以出版啊?”
江幫主拉開一張椅子給他坐。
瞿恩在他對麵坐下,微笑道:“一切都準備妥當,就差沒有一篇驚世文章了。我拿了一些文稿過來給你審核,你先看看。”
瞿恩從公文包裏拿出一摞文稿,放在江幫主麵前。同時看到江幫主所看報紙上醒目的標題。
“你也看到了報道?”瞿恩苦笑道:“這次新府、院之爭將是一場龍虎鬥!江哥認為,誰的贏麵大一點呢?還有,南方有沒有機會漁翁得利呢?”
“這隻是想當然,革命沒有巧可以取。但是我們隻要積蓄力量,腳踏實地的去幹,革命總有成功的一天。”
江哥手指有節奏地敲著桌麵,雖然沒有明說,但是已經表示對孫中山先生的廣州護法政府的不樂觀。他沉吟著又說道:
“馮國璋不是黎元洪,他有長江三督在背後撐腰,所以段祺瑞可能會在這次新府、院之爭會吃點虧,很可能會第二次下野。但是馮國璋的勢力不在北方,段祺瑞要是發狠,馮國璋最終還是不免要淪為黎元洪第二。”
江幫主侃侃說著,舒展地仰了一下身子,好像他在北京親眼目睹整個過程。
瞿恩聽著,覺得很有道理,頻頻點頭,陷入了沉思。
江幫主不再去談北洋秘史,拿起那一摞文稿看起來。
許久之後,瞿恩問道:“怎麽樣啊?”
江幫主低頭看著文稿,頭也不抬的說道:“什麽怎麽樣啊?”
瞿恩笑道:“我問你這些稿子怎樣?”
江幫主看著文稿,凝眉道:“不怎麽樣。”
果然!略一遲疑,瞿恩才迴過神來,急問道:“總有一兩份看得上眼的吧?”
江幫主雙手將文稿輕輕放在桌子上,點漆一樣的目光不滿地盯著瞿恩,說道:“就是沒有一份寫得好的。”
“我拿來這麽多文稿,就沒有一份看得上眼的!”瞿恩驚訝地問道。
江幫主歎息一聲,勉強笑道:“稿件是不少,但是真正能用得上的一篇也沒有。”
瞿恩聽著,臉上不禁有些發紅,隻低聲道:“這些文稿都是一枝先生和壽昌先生挑剩下的,質量也隻有這樣了……”
一時間,書房裏變得沉寂下來,江幫主閃著幽幽的目光,沉思半晌,說道:“你先迴去,今晚辛苦一下,在這裏麵盡量挑幾篇能用的文章,好好修改一下。所選的文章一定要表明《新華日報》以宣傳最新思潮為主旨,所選文章盡量還是要符合報紙的‘東方大事述評’、‘西方大事述評’、‘新華雜評’、‘世界雜評’、‘放言’、‘新文藝’等欄目,最重要的是全部必須用白話文。另外我今晚自己捉刀也寫一篇開刊詞和一篇頭條論文……”
瞿恩眼珠一轉,想不到江幫主還有這個魄力,敢自己捉刀。平時看到聽到的都是這位江幫主帶著一群暴徒四處“殺人放火”的,都忘了他還是一個可以和陳一枝、李壽昌坐而論道的角色。
瞿恩在吃驚之餘,已經冷靜下來,突然一笑,道:“好,我先迴去挑選稿子,修改稿子,明天再來拜讀大作!”
……
北京。
段祺瑞眼看自己的“武力統一”政策剛剛開了個頭便宣告失敗,心裏好生氣惱,於是他氣唿唿的找到大總統馮國璋:“王汝賢、範國璋兩人身為軍人,未經批準便擅自退兵,以至於湘省盡失,該以軍法從事!”
馮國璋卻心裏清楚王、範二人撤兵是怎麽迴事,於是淡淡的說道:“王、範固然有錯,但傅良佐棄省自逃,又該當何罪?”
段祺瑞憤憤的說道:“王、範二師,無故倒戈,傅良佐不走又能如何?”
馮國璋微笑道:“倘若能武力勘定,我又何必一意主和?想必是前方困難重重,王、範才有此無奈之舉。”
段祺瑞聽到這裏,沉默了……搞了半天,原來是馮國璋在背後給他們撐腰的!
王汝賢、範國璋的停戰通電,是馮國璋對段祺瑞的致命打擊。
當初段祺瑞要傅良佐前往督湘,實際上是深思熟慮且又是個一石二鳥的好計謀:一是可以據住長江中遊,打進馮國璋的贛鄂長江勢力圈;二是可以借湖南為入口,南征雲貴兩廣。此所謂,攘外必先安內,外戰固然可宣而不戰,但內戰卻是火燒眉毛,迫在眉睫。
在傅良佐抵達湖南之前,譚延闓以原辛亥革命黨劉建藩為零陵鎮守使,並將湘軍第1師第2旅林修海部移駐衡山。表麵上看,譚延闓是對傅良佐虛位以待,表示長沙不設防,但實際上為了保存實力,先行準備。
老段自己是軍人出身,他心裏也清楚,如果沒有軍隊在背後撐腰,傅良佐在湖南肯定是一事無成。於是,他隨後便調遣北洋軍第8師王汝賢部和第20師範國璋部隨傅入湘,協助控製湖南。在北洋軍的壓力之下,譚延闓隻好借口迴老家茶陵省親,不辭而別。
傅良佐帶著自己的衛隊營來到長沙走馬上任。新官伊始,傅良佐便給了湖南的小軍閥們來了個下馬威,他先是將林修海的旅長撤去,改派自己的隨從鄒序彬出任;緊接著,又將劉建藩調任外省,改陳邃章為零陵鎮守使。
林修海和劉建藩也是手裏有槍的小軍閥,他們豈會束手就擒,輕易買賬,隨後這二位便在衡陽、零陵同時宣布獨立。由此,戰爭爆發了。
傅良佐對林、劉二人的獨立早有預料,而且早有預案,隨後便請調北洋軍第8師和第20師前往清剿。戰爭是從10月6日開始的,由於湘軍的兵力單薄,實力太弱,北洋軍基本沒有遇到什麽大的抵抗,便相繼攻下了衡山、寶慶等地。
初戰告捷,傅良佐心裏樂開了花,隨即便打電報給老師段祺瑞報喜。老段聽後也十分高興,心情為之一鬆。認為湖南指日可平。他不但通電嘉勉,還命人采購了大宗物品送到前線犒賞士兵,以鼓勵他們乘勝南下,一舉平定西南。
但正當老段在北京喜滋滋掐著指頭算勝利日期的時候,怎知一個月過去了,卻什麽消息也沒有。就在前線戰況沉寂的時候,忽然晴天霹靂,前方一紙電報傳來:王汝賢和範國璋兩位師長竟然要求停戰議和,主張停戰撤兵!
第八師是段祺瑞討逆時的主力,這一師助段祺瑞削平複辟之亂,結果鳥盡弓藏,師長李長泰被解除了兵權,段祺瑞把旅長王汝賢升任師長,段祺瑞以為王汝賢會感恩圖報,怎知這一著之差而栽了跟鬥。
在張勳複辟的時候,段祺瑞在馬廠起兵討逆,他當時依靠的便是李長泰任師長的第8師。李長泰和段祺瑞都是小站出身,同袍多年,彼此關係很熟悉。據說在起兵前,李長泰的夫人就半開玩笑的對老段說:“總理啊,你看我們家老李當了半輩子官了,都老白了毛了,能幹多少年呢?總理你若不提拔他,還有誰能提拔他呢?這次你迴到北京,就把九門提督給他吧!”
段祺瑞聽後,嘴裏也沒說什麽,隻是點頭默認了。討逆成功後,各將論功行賞,段祺瑞便將李長泰調為步軍統領,所謂“九門提督”是也,算是對其助軍討逆的迴報。但是,段祺瑞有個條件,那就是要將李長泰第8師的師長職務免去。李長泰是希望兼任第8師師長的,於是找人到段祺瑞那裏去說情:“李師長在馬廠有首義之功,步軍統領又不是封疆大吏,要是不讓他兼任師長的話,恐怕會讓人有德薄之譏。”
段祺瑞聽後很不高興,說:“步軍統領一職,是我剛到馬廠的時候李太太要求的,當時李師長也在座。李身為軍人,又與我有桃園之義,功未成而先要酬庸,形同要挾,這是他不該做的。而且,李師長暮氣沉沉,第8師將要擔任重任,他不能勝任。”
由此,李長泰最終被免去第8師的師長職務,而改由原旅長王汝賢接任。段祺瑞原本以為,王汝賢被提拔為師長,想必會感恩戴德,屆時派他去平定西南一定肯出力,這也是老段前麵說的“第8師將要擔任重任”的意思。
但事與願違的是,王汝賢也有自己的小九九。老段對他固然有提拔之恩,但他與範國璋帶著弟兄們入湖南,不過是幫傅良佐抬轎子,就算打了勝仗,他們又能得到什麽好處呢?打贏了還好辦,要是打輸了,把自己的老本折掉,自己上哪喊冤去?所以,小戰輒止,若要再去打苦仗硬仗,吃力不討好,此非吾輩所為也。
王汝賢和範國璋當時發出停戰通電有兩個原因,一來是因為西南軍閥的援軍已經開進湖南北上,而且勢頭很猛,一旦交戰,必然要拚個你死我活;二來則是北京那邊有人給他們撐腰,並主張和平統一。
這主張和平統一的人不是別人,正是大總統馮國璋。和馮國璋一樣,王汝賢和範國璋都是直隸人,鄉誼紐帶加上利害關係,他們當然願意聽從馮國璋的“和平統一”而不是老段的“武力統一”,他們總不至於傻到要去幹些為他人火中取栗的事情罷?
王、範二人說到做到,他們不等北京政府的批準,在發出停戰通電的當天便率領自己的隊伍北撤了。
夜幕降臨時,西裝革履的瞿恩走進了安徽會館。
江幫主在上海租界成立新華通訊社,本來是準備讓陳一枝當這個通訊社的主筆。隻是陳一枝一門心思是撲在《新青年》雜誌上,推薦了新青年會最年輕的瞿恩來當這個主筆。
但是江幫主在租界掛起《新華日報》地招牌,是打定了要起著振聾聵地作用出來,鐵了心要一鳴驚人。
瞿恩也是犯愁,雖然江幫主對他要錢要物的要求是有求必應,但是好文章基本都被陳一枝選進了《新青年》裏,剩下的文章瞿恩根本沒有把握能讓鐵了心要一鳴驚人的江幫主看得上眼,瞿恩一直在苦心尋找,到底什麽樣地時聞才能讓這個《新華日報》一炮打響!
所以第一份報紙還遠遠沒有辦出來。
遠遠的就看到江幫主的書房裏亮著燈光,瞿恩輕輕地走進去。
江幫主坐在那裏,正在看報紙,聽到腳步聲響,一看是瞿恩,揚揚手裏的報紙道:“瞿恩,你來啦,咱們的報紙什麽時候可以出版啊?”
江幫主拉開一張椅子給他坐。
瞿恩在他對麵坐下,微笑道:“一切都準備妥當,就差沒有一篇驚世文章了。我拿了一些文稿過來給你審核,你先看看。”
瞿恩從公文包裏拿出一摞文稿,放在江幫主麵前。同時看到江幫主所看報紙上醒目的標題。
“你也看到了報道?”瞿恩苦笑道:“這次新府、院之爭將是一場龍虎鬥!江哥認為,誰的贏麵大一點呢?還有,南方有沒有機會漁翁得利呢?”
“這隻是想當然,革命沒有巧可以取。但是我們隻要積蓄力量,腳踏實地的去幹,革命總有成功的一天。”
江哥手指有節奏地敲著桌麵,雖然沒有明說,但是已經表示對孫中山先生的廣州護法政府的不樂觀。他沉吟著又說道:
“馮國璋不是黎元洪,他有長江三督在背後撐腰,所以段祺瑞可能會在這次新府、院之爭會吃點虧,很可能會第二次下野。但是馮國璋的勢力不在北方,段祺瑞要是發狠,馮國璋最終還是不免要淪為黎元洪第二。”
江幫主侃侃說著,舒展地仰了一下身子,好像他在北京親眼目睹整個過程。
瞿恩聽著,覺得很有道理,頻頻點頭,陷入了沉思。
江幫主不再去談北洋秘史,拿起那一摞文稿看起來。
許久之後,瞿恩問道:“怎麽樣啊?”
江幫主低頭看著文稿,頭也不抬的說道:“什麽怎麽樣啊?”
瞿恩笑道:“我問你這些稿子怎樣?”
江幫主看著文稿,凝眉道:“不怎麽樣。”
果然!略一遲疑,瞿恩才迴過神來,急問道:“總有一兩份看得上眼的吧?”
江幫主雙手將文稿輕輕放在桌子上,點漆一樣的目光不滿地盯著瞿恩,說道:“就是沒有一份寫得好的。”
“我拿來這麽多文稿,就沒有一份看得上眼的!”瞿恩驚訝地問道。
江幫主歎息一聲,勉強笑道:“稿件是不少,但是真正能用得上的一篇也沒有。”
瞿恩聽著,臉上不禁有些發紅,隻低聲道:“這些文稿都是一枝先生和壽昌先生挑剩下的,質量也隻有這樣了……”
一時間,書房裏變得沉寂下來,江幫主閃著幽幽的目光,沉思半晌,說道:“你先迴去,今晚辛苦一下,在這裏麵盡量挑幾篇能用的文章,好好修改一下。所選的文章一定要表明《新華日報》以宣傳最新思潮為主旨,所選文章盡量還是要符合報紙的‘東方大事述評’、‘西方大事述評’、‘新華雜評’、‘世界雜評’、‘放言’、‘新文藝’等欄目,最重要的是全部必須用白話文。另外我今晚自己捉刀也寫一篇開刊詞和一篇頭條論文……”
瞿恩眼珠一轉,想不到江幫主還有這個魄力,敢自己捉刀。平時看到聽到的都是這位江幫主帶著一群暴徒四處“殺人放火”的,都忘了他還是一個可以和陳一枝、李壽昌坐而論道的角色。
瞿恩在吃驚之餘,已經冷靜下來,突然一笑,道:“好,我先迴去挑選稿子,修改稿子,明天再來拜讀大作!”
……
北京。
段祺瑞眼看自己的“武力統一”政策剛剛開了個頭便宣告失敗,心裏好生氣惱,於是他氣唿唿的找到大總統馮國璋:“王汝賢、範國璋兩人身為軍人,未經批準便擅自退兵,以至於湘省盡失,該以軍法從事!”
馮國璋卻心裏清楚王、範二人撤兵是怎麽迴事,於是淡淡的說道:“王、範固然有錯,但傅良佐棄省自逃,又該當何罪?”
段祺瑞憤憤的說道:“王、範二師,無故倒戈,傅良佐不走又能如何?”
馮國璋微笑道:“倘若能武力勘定,我又何必一意主和?想必是前方困難重重,王、範才有此無奈之舉。”
段祺瑞聽到這裏,沉默了……搞了半天,原來是馮國璋在背後給他們撐腰的!
王汝賢、範國璋的停戰通電,是馮國璋對段祺瑞的致命打擊。
當初段祺瑞要傅良佐前往督湘,實際上是深思熟慮且又是個一石二鳥的好計謀:一是可以據住長江中遊,打進馮國璋的贛鄂長江勢力圈;二是可以借湖南為入口,南征雲貴兩廣。此所謂,攘外必先安內,外戰固然可宣而不戰,但內戰卻是火燒眉毛,迫在眉睫。
在傅良佐抵達湖南之前,譚延闓以原辛亥革命黨劉建藩為零陵鎮守使,並將湘軍第1師第2旅林修海部移駐衡山。表麵上看,譚延闓是對傅良佐虛位以待,表示長沙不設防,但實際上為了保存實力,先行準備。
老段自己是軍人出身,他心裏也清楚,如果沒有軍隊在背後撐腰,傅良佐在湖南肯定是一事無成。於是,他隨後便調遣北洋軍第8師王汝賢部和第20師範國璋部隨傅入湘,協助控製湖南。在北洋軍的壓力之下,譚延闓隻好借口迴老家茶陵省親,不辭而別。
傅良佐帶著自己的衛隊營來到長沙走馬上任。新官伊始,傅良佐便給了湖南的小軍閥們來了個下馬威,他先是將林修海的旅長撤去,改派自己的隨從鄒序彬出任;緊接著,又將劉建藩調任外省,改陳邃章為零陵鎮守使。
林修海和劉建藩也是手裏有槍的小軍閥,他們豈會束手就擒,輕易買賬,隨後這二位便在衡陽、零陵同時宣布獨立。由此,戰爭爆發了。
傅良佐對林、劉二人的獨立早有預料,而且早有預案,隨後便請調北洋軍第8師和第20師前往清剿。戰爭是從10月6日開始的,由於湘軍的兵力單薄,實力太弱,北洋軍基本沒有遇到什麽大的抵抗,便相繼攻下了衡山、寶慶等地。
初戰告捷,傅良佐心裏樂開了花,隨即便打電報給老師段祺瑞報喜。老段聽後也十分高興,心情為之一鬆。認為湖南指日可平。他不但通電嘉勉,還命人采購了大宗物品送到前線犒賞士兵,以鼓勵他們乘勝南下,一舉平定西南。
但正當老段在北京喜滋滋掐著指頭算勝利日期的時候,怎知一個月過去了,卻什麽消息也沒有。就在前線戰況沉寂的時候,忽然晴天霹靂,前方一紙電報傳來:王汝賢和範國璋兩位師長竟然要求停戰議和,主張停戰撤兵!
第八師是段祺瑞討逆時的主力,這一師助段祺瑞削平複辟之亂,結果鳥盡弓藏,師長李長泰被解除了兵權,段祺瑞把旅長王汝賢升任師長,段祺瑞以為王汝賢會感恩圖報,怎知這一著之差而栽了跟鬥。
在張勳複辟的時候,段祺瑞在馬廠起兵討逆,他當時依靠的便是李長泰任師長的第8師。李長泰和段祺瑞都是小站出身,同袍多年,彼此關係很熟悉。據說在起兵前,李長泰的夫人就半開玩笑的對老段說:“總理啊,你看我們家老李當了半輩子官了,都老白了毛了,能幹多少年呢?總理你若不提拔他,還有誰能提拔他呢?這次你迴到北京,就把九門提督給他吧!”
段祺瑞聽後,嘴裏也沒說什麽,隻是點頭默認了。討逆成功後,各將論功行賞,段祺瑞便將李長泰調為步軍統領,所謂“九門提督”是也,算是對其助軍討逆的迴報。但是,段祺瑞有個條件,那就是要將李長泰第8師的師長職務免去。李長泰是希望兼任第8師師長的,於是找人到段祺瑞那裏去說情:“李師長在馬廠有首義之功,步軍統領又不是封疆大吏,要是不讓他兼任師長的話,恐怕會讓人有德薄之譏。”
段祺瑞聽後很不高興,說:“步軍統領一職,是我剛到馬廠的時候李太太要求的,當時李師長也在座。李身為軍人,又與我有桃園之義,功未成而先要酬庸,形同要挾,這是他不該做的。而且,李師長暮氣沉沉,第8師將要擔任重任,他不能勝任。”
由此,李長泰最終被免去第8師的師長職務,而改由原旅長王汝賢接任。段祺瑞原本以為,王汝賢被提拔為師長,想必會感恩戴德,屆時派他去平定西南一定肯出力,這也是老段前麵說的“第8師將要擔任重任”的意思。
但事與願違的是,王汝賢也有自己的小九九。老段對他固然有提拔之恩,但他與範國璋帶著弟兄們入湖南,不過是幫傅良佐抬轎子,就算打了勝仗,他們又能得到什麽好處呢?打贏了還好辦,要是打輸了,把自己的老本折掉,自己上哪喊冤去?所以,小戰輒止,若要再去打苦仗硬仗,吃力不討好,此非吾輩所為也。
王汝賢和範國璋當時發出停戰通電有兩個原因,一來是因為西南軍閥的援軍已經開進湖南北上,而且勢頭很猛,一旦交戰,必然要拚個你死我活;二來則是北京那邊有人給他們撐腰,並主張和平統一。
這主張和平統一的人不是別人,正是大總統馮國璋。和馮國璋一樣,王汝賢和範國璋都是直隸人,鄉誼紐帶加上利害關係,他們當然願意聽從馮國璋的“和平統一”而不是老段的“武力統一”,他們總不至於傻到要去幹些為他人火中取栗的事情罷?
王、範二人說到做到,他們不等北京政府的批準,在發出停戰通電的當天便率領自己的隊伍北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