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喜妹經營方式也靈活,她跟村裏人說不必非拿錢來買,平可以拿豆子或者其他糧食換,日裏不給現成的也不要緊,記賬攢夠幾斤再收也成。但是不能太晚,否則豆腐坊就沒豆子做豆腐了。
作者有話要說:推文:狐美妞的搞笑網遊《絕色風流ol》
哈哈,又找到兩張圖片。
那個磨豆腐的和磨麥粉的磨是不一樣的。那個兩盤磨的主要磨帶水的,當然也可以磨麵粉。但是碾子的就一般隻能是壓碎磨粉了,就是上一章的個v5小驢哥。哈哈。
11
11、困難出現(抓蟲) ...
轉眼到秋收忙季,天氣也涼爽下來。大家都忙著收莊稼,幹活累體力消耗也大,便需要補養,除了賣肉生意好,賣豆腐也掀起一股小高/潮。
家裏地沒有增多,活兒便還是那些活兒,老謝頭說還跟以前一樣忙法兒,讓喜妹可以專心賣豆腐,不必管家裏的事情。可二嫂總要時不時地牢騷,每次農忙人都累得要脫層皮,賣豆腐可輕鬆多了。喜妹不想她唧唧歪歪,也怕她平日對謝重陽說更惡毒的話,每日隻要賣完豆腐就立刻迴家幹活。
為了能適當幫家裏幹點活兒,她和孫秀財商量著盡量不去遠的村子,隻讓他弟弟去,他們兩個在附近村子轉悠。而孫家那十多畝地給村裏本家弟兄們種著,他們也隻要點米麵的吃食就好所以農忙跟他們沒多大關係。
做豆腐忙的時候,喜妹也要幫忙。經常呆在孫家一忙就是通宵,第二天還要去送豆腐,如今大家都忙,如果能送到家裏,他們更加歡喜。為了方便送貨,她跟孫秀財改裝了孫家的地排車,套上驢,這樣腳程快,載重大。一天在自己村裏就能賣掉兩驢車,兩人數錢都手酸。
謝重陽告訴喜妹,讓他們把錢隨時放在布袋裏讓人家看不見,否則容易生事端。可孫秀財有時候懶,就把錢隨便扔在籃子裏,要不是喜妹看銅錢紙幣的厚厚一層,趕緊收起來,他還不動彈。
他們賣各種豆製品,上午賣本村,下午去其他村子,趕著驢車來迴跑。生意最好的一天喜妹分了一吊錢。孫秀財為了讓她感受感受,特意把銅錢全給她自己要紙幣。拎著那重重的十幾斤銅錢,她眼珠子差點掉出來。
正當她盤算著不如擴大規模,在別的村也建個營銷點的時候,麻煩也隨之而來。她覺得就是這點不好,看到有人做這個賺了錢,別的人就要跟著湊熱鬧。孫家賣了好多年豆腐,沒人摻和,可她才賣了幾個月他們就瞎摻和。
真是氣人。
如今榆樹村好幾家用自己家裏的磨做豆腐,東南西北數一下能有六七家,一夜之家冒出來的。他們除了自己吃,也分給鄰居親戚們。在喜妹這個現代人看來做豆腐這東西沒多少秘訣,點鹵的時候多摸索幾次掌握好的方法。豆漿、豆腐腦、油皮、豆腐皮統統沒有什麽秘訣可言,不過多摸索幾迴,所以她覺得這營生很快就不會那麽賺錢了,以後可以穩定銷量就算不錯。
秋收一過,大家也空起來,做豆腐的也多,附近幾個村也紛紛開起了豆腐坊。孫家的豆腐坊便也不那麽賺錢,而且很多人開始亂打價格戰,人情戰,甚至造謠詆毀孫家和謝家。為了不讓他們賣豆腐,說孫秀財和喜妹如何如何。雖然大家都不信,也知道有人造謠,甚至也曉得他的目的,可沒當麵聽到,也隻能幹生氣。
喜妹幫老孫想辦法,常買豆腐的幾家,平日也捎點豆漿和豆腐腦免費送他們。老孫頭覺得吃虧,喜妹勸他想開點,“大叔,這個時候不是想賺錢的問題,而是想保住我們的作坊繼續賣豆腐。如果降價就沒什麽賺頭,而且你便宜了他們也不覺得如何,反而是送點東西,大家更開心。”
老孫頭夫婦一想也是,便要麽送小豆腐,要麽送豆漿和豆腐腦,主要賣豆腐和油皮、豆腐皮、腐竹。村裏其他幾家都是自己家小打小鬧,間歇做做,技術一般,那油皮隻能自己吃吃,所以他們也隻能賣豆腐。而且那豆腐的質量參差不齊,比起孫家來差得多。大家比較之下覺得還是孫家的好。如此孫家豆腐坊的客戶量基本穩定下來,加上外村的,基本能賣四百斤左右。
喜妹還跟老孫頭摸索自己做豆腐幹,用各種調料煮水泡,做成可口的五香幹,放在宋寡婦的貨棧賣,她和孫氏兄弟也趕著驢車叫賣,生意不錯。經過再加工的東西,便需要配方,所以其他人一時半會也學不去,就算能做,可各人口味不同,出來的產品也不一樣,所以他們也不怕。
喜妹有了錢便固定每天讓謝重陽喝一碗薑湯雞蛋花,三天給他熬一碗鯽魚豆腐湯,五天喝一次骨頭湯。她的下一步目標是攢錢請大夫專門給他調理,拿出個方子來買補藥。之前她沒錢,覺得請大夫也是白請,所以就沒往那上麵想。
轉眼入冬,天氣冷起來,喜妹又張羅著做凍豆腐,雖然還是豆腐,可口感不同。冬天大白菜凍豆腐炒粉條和肉,是村民的家常菜。
這日他們轉完自己村,發現北村的西南、南村的西北一片竟然都異口同聲不要她的豆腐,甚至北村的東南也有人家這樣說。這些戶有的往日買很多,有的不怎麽買,可斷然不會如此。
她和孫秀財分頭打聽,什麽都沒打聽到,隻好懊惱地去外村。孫秀財覺得賣不掉,就想迴家,“喜妹,你好幾天沒正經休息了,快家去吧。別讓重陽哥擔心。”
喜妹不同意,“兩個村子賣不掉就轉五個。”
他們終於在天黑之前把豆腐賣光,點著燈籠迴村已經月上中庭,遠遠地她看到謝重陽提著一盞燈籠站在路口等她。
孫秀財勒住驢,坐在車盤裏的喜妹立刻跳下車,跟秀財告辭迫不及待地朝謝重陽跑去。
月光裏,霧氣彌漫上來一切都朦朦朧朧的,他俊秀的臉因為寒冷蒼白得泛青。她心疼地握住他的手,“小九哥,你幹嘛出來,怪冷的。”
謝重陽定定地看著她,她身上的棉襖估計是幾年前的,很是單薄,去年成親隻給她做了一件新夾襖,如今她凍得渾身哆嗦,卻笑得那般燦爛。
他有一種衝動,感覺從心底驀地湧上來,讓他抵擋不住,伸出手臂的時候,他強迫自己往後退了一步,穩了穩聲音淡淡道:“家去吧,娘和爹挺擔心你。”
喜妹伸手扶住他,“夜黑天冷的,你別出門。”
謝重陽沒掙紮,任由她挽著他,“以後別這麽晚,賣不掉就明天,反正日子也不是一天過完的。”
喜妹笑了笑,突然驚唿道:“呀,忘記跟秀財說少做點了。”
謝重陽終於笑起來,柔聲道:“快迴去暖和吧,別管那麽多了。”
喜妹想張臂抱住他,可看他雖然溫柔卻若即若離的又不敢,又想反正他倆是夫妻,他也跑不掉。
到了家裏,喜妹把情況跟大家說了說,謝婆子有點擔心,覺得以後會不會虧本,要是那樣,可得提醒老孫家,別讓他們賠了。
喜妹說不會,就算賺不那麽多,也能穩定下來。
謝重陽一直垂眼沉思,半晌才道:“我倒覺得有人在搗鬼,否則不可能一下子那麽多人一起不吃豆腐,或者吃別家的。”
老謝頭道:“我出去走走,現在也還不晚,都沒睡呢。”
謝婆子讓他披件大襖出去。
喜妹棉襖太單薄,她抱著棉被哆嗦了一會暖和過來,又覺得犯困,一天在外麵實在太累了。夏天帶了飯還能吃,冬天那飯就是冷的,後來幸虧在一戶常來往的人家搭夥,否則冬天可難熬。
謝重陽目光落在她的身上,對謝婆子道:“娘,我看喜妹的襖有點薄,是不是做件新的。”
謝婆子伸手摸了摸,“可不是怎麽的。我去問問你大嫂,家裏還有多少棉花。給喜妹做件大的吧,這樣直接套在外麵。”
喜妹聽說要給自己做新衣服,心裏那個感動,來到這裏她可是一直灰頭土臉的,紅頭繩還是宋寡婦給的。等謝婆子出去,喜妹朝謝重陽笑了笑,“小九哥真好。”
謝重陽臉頰一熱,迴身去翻騰炕櫥,半晌從裏麵掏出一根新的木簪子,很普通,但是新的,結實。
喜妹立刻撲上來,“哇,給我的嗎?是新的呢。你買的嗎?”
謝重陽看她孩子一樣,歎了口氣,“小河村的邱貨郎來賣,我買的。不過是花了你的錢。”
喜妹抬頭瞅他,“什麽你的我的,我的不就是你的嗎?你的也是我的。”
謝重陽心尖一顫,又猛地揪緊,咬了咬舌尖,終是笑道:“好,早點睡吧,明兒你還得早起呢。”
作者有話要說:推文:狐美妞的搞笑網遊《絕色風流ol》
哈哈,又找到兩張圖片。
那個磨豆腐的和磨麥粉的磨是不一樣的。那個兩盤磨的主要磨帶水的,當然也可以磨麵粉。但是碾子的就一般隻能是壓碎磨粉了,就是上一章的個v5小驢哥。哈哈。
11
11、困難出現(抓蟲) ...
轉眼到秋收忙季,天氣也涼爽下來。大家都忙著收莊稼,幹活累體力消耗也大,便需要補養,除了賣肉生意好,賣豆腐也掀起一股小高/潮。
家裏地沒有增多,活兒便還是那些活兒,老謝頭說還跟以前一樣忙法兒,讓喜妹可以專心賣豆腐,不必管家裏的事情。可二嫂總要時不時地牢騷,每次農忙人都累得要脫層皮,賣豆腐可輕鬆多了。喜妹不想她唧唧歪歪,也怕她平日對謝重陽說更惡毒的話,每日隻要賣完豆腐就立刻迴家幹活。
為了能適當幫家裏幹點活兒,她和孫秀財商量著盡量不去遠的村子,隻讓他弟弟去,他們兩個在附近村子轉悠。而孫家那十多畝地給村裏本家弟兄們種著,他們也隻要點米麵的吃食就好所以農忙跟他們沒多大關係。
做豆腐忙的時候,喜妹也要幫忙。經常呆在孫家一忙就是通宵,第二天還要去送豆腐,如今大家都忙,如果能送到家裏,他們更加歡喜。為了方便送貨,她跟孫秀財改裝了孫家的地排車,套上驢,這樣腳程快,載重大。一天在自己村裏就能賣掉兩驢車,兩人數錢都手酸。
謝重陽告訴喜妹,讓他們把錢隨時放在布袋裏讓人家看不見,否則容易生事端。可孫秀財有時候懶,就把錢隨便扔在籃子裏,要不是喜妹看銅錢紙幣的厚厚一層,趕緊收起來,他還不動彈。
他們賣各種豆製品,上午賣本村,下午去其他村子,趕著驢車來迴跑。生意最好的一天喜妹分了一吊錢。孫秀財為了讓她感受感受,特意把銅錢全給她自己要紙幣。拎著那重重的十幾斤銅錢,她眼珠子差點掉出來。
正當她盤算著不如擴大規模,在別的村也建個營銷點的時候,麻煩也隨之而來。她覺得就是這點不好,看到有人做這個賺了錢,別的人就要跟著湊熱鬧。孫家賣了好多年豆腐,沒人摻和,可她才賣了幾個月他們就瞎摻和。
真是氣人。
如今榆樹村好幾家用自己家裏的磨做豆腐,東南西北數一下能有六七家,一夜之家冒出來的。他們除了自己吃,也分給鄰居親戚們。在喜妹這個現代人看來做豆腐這東西沒多少秘訣,點鹵的時候多摸索幾次掌握好的方法。豆漿、豆腐腦、油皮、豆腐皮統統沒有什麽秘訣可言,不過多摸索幾迴,所以她覺得這營生很快就不會那麽賺錢了,以後可以穩定銷量就算不錯。
秋收一過,大家也空起來,做豆腐的也多,附近幾個村也紛紛開起了豆腐坊。孫家的豆腐坊便也不那麽賺錢,而且很多人開始亂打價格戰,人情戰,甚至造謠詆毀孫家和謝家。為了不讓他們賣豆腐,說孫秀財和喜妹如何如何。雖然大家都不信,也知道有人造謠,甚至也曉得他的目的,可沒當麵聽到,也隻能幹生氣。
喜妹幫老孫想辦法,常買豆腐的幾家,平日也捎點豆漿和豆腐腦免費送他們。老孫頭覺得吃虧,喜妹勸他想開點,“大叔,這個時候不是想賺錢的問題,而是想保住我們的作坊繼續賣豆腐。如果降價就沒什麽賺頭,而且你便宜了他們也不覺得如何,反而是送點東西,大家更開心。”
老孫頭夫婦一想也是,便要麽送小豆腐,要麽送豆漿和豆腐腦,主要賣豆腐和油皮、豆腐皮、腐竹。村裏其他幾家都是自己家小打小鬧,間歇做做,技術一般,那油皮隻能自己吃吃,所以他們也隻能賣豆腐。而且那豆腐的質量參差不齊,比起孫家來差得多。大家比較之下覺得還是孫家的好。如此孫家豆腐坊的客戶量基本穩定下來,加上外村的,基本能賣四百斤左右。
喜妹還跟老孫頭摸索自己做豆腐幹,用各種調料煮水泡,做成可口的五香幹,放在宋寡婦的貨棧賣,她和孫氏兄弟也趕著驢車叫賣,生意不錯。經過再加工的東西,便需要配方,所以其他人一時半會也學不去,就算能做,可各人口味不同,出來的產品也不一樣,所以他們也不怕。
喜妹有了錢便固定每天讓謝重陽喝一碗薑湯雞蛋花,三天給他熬一碗鯽魚豆腐湯,五天喝一次骨頭湯。她的下一步目標是攢錢請大夫專門給他調理,拿出個方子來買補藥。之前她沒錢,覺得請大夫也是白請,所以就沒往那上麵想。
轉眼入冬,天氣冷起來,喜妹又張羅著做凍豆腐,雖然還是豆腐,可口感不同。冬天大白菜凍豆腐炒粉條和肉,是村民的家常菜。
這日他們轉完自己村,發現北村的西南、南村的西北一片竟然都異口同聲不要她的豆腐,甚至北村的東南也有人家這樣說。這些戶有的往日買很多,有的不怎麽買,可斷然不會如此。
她和孫秀財分頭打聽,什麽都沒打聽到,隻好懊惱地去外村。孫秀財覺得賣不掉,就想迴家,“喜妹,你好幾天沒正經休息了,快家去吧。別讓重陽哥擔心。”
喜妹不同意,“兩個村子賣不掉就轉五個。”
他們終於在天黑之前把豆腐賣光,點著燈籠迴村已經月上中庭,遠遠地她看到謝重陽提著一盞燈籠站在路口等她。
孫秀財勒住驢,坐在車盤裏的喜妹立刻跳下車,跟秀財告辭迫不及待地朝謝重陽跑去。
月光裏,霧氣彌漫上來一切都朦朦朧朧的,他俊秀的臉因為寒冷蒼白得泛青。她心疼地握住他的手,“小九哥,你幹嘛出來,怪冷的。”
謝重陽定定地看著她,她身上的棉襖估計是幾年前的,很是單薄,去年成親隻給她做了一件新夾襖,如今她凍得渾身哆嗦,卻笑得那般燦爛。
他有一種衝動,感覺從心底驀地湧上來,讓他抵擋不住,伸出手臂的時候,他強迫自己往後退了一步,穩了穩聲音淡淡道:“家去吧,娘和爹挺擔心你。”
喜妹伸手扶住他,“夜黑天冷的,你別出門。”
謝重陽沒掙紮,任由她挽著他,“以後別這麽晚,賣不掉就明天,反正日子也不是一天過完的。”
喜妹笑了笑,突然驚唿道:“呀,忘記跟秀財說少做點了。”
謝重陽終於笑起來,柔聲道:“快迴去暖和吧,別管那麽多了。”
喜妹想張臂抱住他,可看他雖然溫柔卻若即若離的又不敢,又想反正他倆是夫妻,他也跑不掉。
到了家裏,喜妹把情況跟大家說了說,謝婆子有點擔心,覺得以後會不會虧本,要是那樣,可得提醒老孫家,別讓他們賠了。
喜妹說不會,就算賺不那麽多,也能穩定下來。
謝重陽一直垂眼沉思,半晌才道:“我倒覺得有人在搗鬼,否則不可能一下子那麽多人一起不吃豆腐,或者吃別家的。”
老謝頭道:“我出去走走,現在也還不晚,都沒睡呢。”
謝婆子讓他披件大襖出去。
喜妹棉襖太單薄,她抱著棉被哆嗦了一會暖和過來,又覺得犯困,一天在外麵實在太累了。夏天帶了飯還能吃,冬天那飯就是冷的,後來幸虧在一戶常來往的人家搭夥,否則冬天可難熬。
謝重陽目光落在她的身上,對謝婆子道:“娘,我看喜妹的襖有點薄,是不是做件新的。”
謝婆子伸手摸了摸,“可不是怎麽的。我去問問你大嫂,家裏還有多少棉花。給喜妹做件大的吧,這樣直接套在外麵。”
喜妹聽說要給自己做新衣服,心裏那個感動,來到這裏她可是一直灰頭土臉的,紅頭繩還是宋寡婦給的。等謝婆子出去,喜妹朝謝重陽笑了笑,“小九哥真好。”
謝重陽臉頰一熱,迴身去翻騰炕櫥,半晌從裏麵掏出一根新的木簪子,很普通,但是新的,結實。
喜妹立刻撲上來,“哇,給我的嗎?是新的呢。你買的嗎?”
謝重陽看她孩子一樣,歎了口氣,“小河村的邱貨郎來賣,我買的。不過是花了你的錢。”
喜妹抬頭瞅他,“什麽你的我的,我的不就是你的嗎?你的也是我的。”
謝重陽心尖一顫,又猛地揪緊,咬了咬舌尖,終是笑道:“好,早點睡吧,明兒你還得早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