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錯誤章節,要訂閱正確章節的人,請來起點訂閱正確章節,一章隻要一角,不是很貴。請大家尊重我,尊重我的勞動成果,謝謝!下麵開始,今天的內容,今天我們要學習的是論語!)


    收藏


    問題反饋


    《論語》


    《論語》是儒家學派的經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傳弟子編撰而成。共二十篇,成書時間大約在春秋戰國時期。它以語錄體和對話文體為主,記錄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體現了孔子的政治主張、論理思想、道德觀念及教育原則等。與《大學》《中庸》《孟子》《詩經》《尚書》《禮記》《易經》《春秋》並稱“四書五經”。為後人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資料。全書共20篇、492章,首創“語錄體”。南宋時,朱熹將它與《孟子》《大學》《中庸》合為“四書”。《論語》與《易經》、《老子》,共為中華民族的幾部源頭性經籍,它們不僅是道德跟文化的重要載體,而且是古代聖哲修身明德、體道悟道、天人合一後的智慧結晶。


    命名來由


    正在加載《論語》


    《論語》一書記載著孔子的言語行事,也記載著孔子的著名學生的言語行事。班固的《漢書·藝文誌》說:“《論語》者,孔子應答弟子,時人及弟子相與言而接聞於夫子之語也。當時弟子各有所記,夫子既卒,門人相與輯而論纂,故謂之《論語》。”


    《文選·辨命論注》引《傅子》也說:“昔仲尼既沒,仲尼之徒追論夫子之言,謂之《論語》。”


    從這兩段話裏,得到兩點概念:(1)“論語”的“論”是“論纂”的意思,“論語”的“語”是“語言”的意思。“論語”就是把“接聞於夫子之語”“論纂”起來的意思。(2)“論語”的名字是當時就有的,不是後來別人給它的。


    關於“論語”命名的意義,後來還有些不同的說法,譬如劉熙在《釋名·釋典·藝》中說:“《論語》,記孔子與弟子所語之言也。論,倫也,有倫理也。語,敘也,敘己所欲說也。”那麽,“論語”的意義便是“有條理地敘述自己的話”。說到這裏,誰都不免會問一句:難道除孔子和他的弟子以外,別人說的話都不是“有條理的敘述”嗎?如果不是這樣,那麽“論語”這樣的命名有什麽意義呢?可見劉熙這一解釋是很牽強的。(《釋名》的訓詁名物,以音訓為主,其中不少牽強附會的地方。)還有把“論”解釋為“討論”的,說“論語”是“討論文義”的書,何異孫的《十一經問對》便是如是主張,更是後出的主觀看法了。


    關於《論語》命名的來由,也有不同的說法。王充在《論衡·正說篇》便說:“初,孔子孫孔安國以教魯人扶卿,官至荊州刺史,始曰《論語》。”似乎是《論語》之名要到漢武帝時才由孔安國、扶卿給它的。這一說法不但和劉歆、班固的說法不同,而且也未必與事實相合。


    《禮記·坊記》中有這樣一段話:“子雲:君子弛其親之過而敬其美。《論語》曰:‘三年無改於父之道,可謂孝矣。’”《坊記》的著作年代我們目前雖然還不能確定,但不會在漢武帝以後,是可以斷言的。因之,《論衡》的這一說法也未必可靠。


    由此可以得出結論:“論語”這一書名是當日的編纂者給它命名的,意義是語言的論纂。


    《論語》又是若幹斷片的篇章集合體。這些篇章的排列不一定有什麽道理;就是前後兩章間,也不一定有什麽關聯。而且這些斷片的篇章絕不是一個人的手筆。《論語》一書,篇幅不多,卻出現了不少次的重複的章節。其中有字句完全相同的,如“巧言令色鮮矣仁”一章,先見於《學而篇第一》,又重出於《陽貨篇第十七》;“博學於文”一章,先見於《雍也篇第六》,又重出於《顏淵篇第十二》。又有基本上是重複隻是詳略不同的,如“君子不重”章,《學而篇第一》多出十一字,《子罕篇第九》隻載“主忠信”以下的十四個字;“父在觀其誌”章,《學而篇第一》多出十字,《裏仁篇第四》隻載“三年”以下的十二字。還有一個意思,卻有各種記載的,如《裏仁篇第四》說:“不患莫己知,求可為也。”《憲問篇第十四》又說:“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衛靈公篇第十五》又說:“君子病無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如果加上《學而篇第一》的“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便是重複四次。這種現象隻能作一個合理的推論:孔子的言論,當時弟子各有記載,後來才匯集成書。所以《論語》一書絕不能看成某一個人的著作。


    那麽,《論語》的作者是一些什麽人呢?其中當然有孔子的學生。今天可以窺測得到的有兩章。一章在《子罕篇第九》:


    “牢曰:‘子雲:吾不試,故藝。’”


    “牢”是人名,相傳他姓琴,字子開,又字子張(這一說法最初見於王肅的偽《孔子家語》,因此王引之的《經義述聞》和劉寶楠的《論語正義》都對它懷疑,認為琴牢和琴張是不同的兩個人)。不論這一傳說是否可靠,但這裏不稱姓氏隻稱名,這種記述方式和《論語》的一般體例是不相吻合的。因此,便可以作這樣的推論,這一章是琴牢的本人的記載,編輯《論語》的人,“直取其所記而載之耳”(日本學者安井息軒《論語集說》中語)。另一章就是《憲問篇第十四》的第一章:


    “憲問恥。子曰:‘邦有道,穀;邦無道,穀,恥也。’”


    “憲”是原憲,字子思,也就是《雍也篇第六》的“原思之為宰”的原思。這裏也去姓稱名,不稱字,顯然和《論語》的一般體例不合,因此也可以推論,這是原憲自己的筆墨。


    《論語》的篇章不但出自孔子不同學生之手,而且還出自他不同的再傳弟子之手。這裏麵不少是曾參的學生的記載。象《泰伯篇第八》的第一章:


    “曾子有疾,召門弟子曰:‘啟予足!啟予手!《詩》雲,戰戰兢兢,如臨深淵,如覆薄冰。而今而後,吾知免夫!小子!’”


    不能不說是曾參的門弟子的記載。(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我的韓國前女友們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一枚爛芒果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一枚爛芒果並收藏我的韓國前女友們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