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郎且留步。”
長安太學某地,一群學子高談闊論的走過,另有一人落寞的在一旁看著,突然聽到有人似在喊自己,一迴頭,異相頓生,方頤大口,碧眼紫髯。
這位被喚作孫郎的年輕人四處張望,才發現一個黑臉壯漢立在不遠處,他僅僅是在那一立就有無限的威勢。
孫郎微微作揖,方不緊不慢的走過去,道:“典將軍,您叫我?”
“孫郎,王上召見。”
“喏!”
長安就隻有一位典將軍,絕沒有第二位,那就是劉備貼身大將典韋。
孫權眼皮一跳,他來長安乃是為質,莫非劉備因周瑜攻徐之事,終於要降罪於他了嗎?
其實孫權早有所感,麵生異相的人生在太平時則被人認為有出息,可在亂世這就是取禍之源。
故孫權人在太學,又拜在蔡邕門下,按理說該是太學風雲人物,可太學生卻見其如見蛇蠍,尤其是周瑜攻徐後,欲將他下獄處死的言論越來越大。
晉王劉備向來以仁德聞名於世,可是那個君主希望自己麾下有異相人出現,起碼孫權不樂意,有周瑜攻徐之事,正可借此事殺了他。
孫權跟著典韋走,腦中卻在胡思亂想,走著走著卻發現走到一處很熟悉的地方,後來才發現這不是蔡邕在太學的府邸嗎?
數個月的時間,泰山郡屢易其手,雖然蔡邕沒鬆口讓蔡玨入宮,可是把蔡玨嫁給羊衜的事卻再也不提。
泰山爭奪戰,出名的是於禁、呂虔,至於羊衜事實證明他隻是個單純儒生,在這個亂世,單純的儒生實在不是擇婿的第一選擇。
“仲謀來了,王上在裏麵,快請進吧!”
孫權見到顧雍守在門口,還沒見禮顧雍就上前一把攙扶住他,道。
“嗯!”
孫權縱然再少年老成,如今不過十七八歲,在後世這隻是愛幻想的高中生而已,哪怕孫權飽受亂世摧殘,還能治理過一縣,然都抵不過他還是個未及冠的少年,再加上心裏有些忐忑,難免會有失禮的地方。
孫權進去的時候,劉備正跟蔡邕手談。
雖然二人因為蔡玨的事鬧得有些不可開交,可那畢竟是小事,蔡邕還沒頑固到那種地步,不然曆史上豈會受董卓的脅迫而出仕?
這一世雖然沒有,可是文人的脊梁從來都沒有真正挺直過,加上蔡玨每日茶飯不思,眼看著自己的女兒消瘦下去,蔡邕已有動搖。
拿下他,讓蔡玨入宮隻是時間問題。
劉備跟蔡邕下棋隻是無聊,遠不如蔡邕用心,看到孫權進來才正兒八經下,每一步都要經過許久的時間,看得蔡邕都替劉備焦急。
劉備一直下到自己敗勢難掩,才棄子認輸。
劉備轉頭,似剛發現孫權一般,道:“仲謀來了,快坐,元歎怎麽不提醒孤一聲。”
孫權忙作揖道:“王上,這是某的意思,某觀大王與老師棋逢對手不願打擾。”
“哼!”
蔡邕聽完孫權的恭維極不買賬,當下冷哼一聲,起身:“你們年輕人聊吧!老朽看書去了,元歎,你替某做東吧!”
“喏!”
顧雍忙道。
蔡邕離去,劉備跟孫權都起身恭送。
蔡邕走後,劉備才一指棋盤道:“仲謀啊!伯喈公經常說你棋藝高超,你我手談一局。”
“喏!”
顧雍替二人整理好棋盤,劉備跟孫權各坐一側,劉備下棋向來是大開大闔,一味進攻,結果卻落入精心布局的孫權轂中。
劉備爽快的棄子,道:“仲謀棋藝果然非凡啊!”
“臣惶恐。”
孫權亦是滿頭大汗,不是劉備棋藝太高,而是他在猶豫該不該贏劉備,最終還是決定表現出自己真實的棋藝。
劉備曾封孫權為虎賁中郎將,然虎賁軍早已不存在,這注定是個虛職。
孫權一麵在棋藝贏劉備,說明自己乃真誠之輩,一麵自稱臣,其實在告訴劉備,我並沒有異心,願一輩子在王上治下做一個虛職臣僚。
孫權少年老成不假,可是權謀痕跡太重,不過這也難為他這個未及冠的少年了。
“哈哈!下棋嗎?沒有王上、臣屬,仲謀快起來。”
劉備虛手一抬,顧雍便把孫權扶起來,劉備看著抽空擦汗的孫權道:“仲謀想家了沒?想不想迴江東?”
孫權一懵,不過他知道真正的考驗到了,心裏一沉,道:“迴王上,權尚幼,德才淺薄,如今長安博儒深多,正是權學習的好地方。”
劉備見孫權差點說出此間樂不思吳的話,忙挑開正題,道:“前方傳來軍情戰報,吳侯於龍舒打獵時被刺客刺殺,如今病重,汝兄特派使來請你迴轉東吳,不知汝意何?”
“啊?”
孫權一驚,他不是沒想過要孫策死,隻不過那是愁悶時的發泄而已,畢竟周瑜攻徐沒有提前提醒他,幾乎致使他死在長安,他怎會沒有怨言。
孫權不知,周瑜跟孫策都派過使者秘密召孫權迴,可是晉軍細作厲害,他二人派的使者都死在晉軍細作手中。
可乍一聽到孫策身死的消息,孫權真的懵圈,本以為劉備在試探自己,可是看劉備神色不想,再說劉備將是統一天下的人,沒必要騙自己。
孫權很快恢複過來,跪下表忠心道:“王上曾與某父有袍澤之情,於吾孫氏亦有援手之恩,前番周公瑾攻徐,王上明明可以選擇殺某卻沒有殺,於某有活命之恩,某這條命不論是為孫家,為某自己,都是王上的,王上讓某迴江東,某就迴江東,他日王上南下,某定舉江東而降。”
“好,希望仲謀記得今天說過的話。”
劉備當即撫掌而笑,又安撫幾句才能孫權離去。
孫權走後,劉備笑容凝固,其實孫權表現的太好,幾乎沒有一絲破綻除了尚稚嫩,可越是如此他越不願放孫權離去。
“主公,這雖是一條真龍,但卻是一條幼龍,隻要主公數年來平定中原、淮汝、荊州,江東又有何為?”
郭嘉從後麵的屏風中走出。
郭嘉一向看人極準,而且深得劉備之心,劉備試探孫權,自然要把郭嘉帶上,好給自己做判斷。
長安太學某地,一群學子高談闊論的走過,另有一人落寞的在一旁看著,突然聽到有人似在喊自己,一迴頭,異相頓生,方頤大口,碧眼紫髯。
這位被喚作孫郎的年輕人四處張望,才發現一個黑臉壯漢立在不遠處,他僅僅是在那一立就有無限的威勢。
孫郎微微作揖,方不緊不慢的走過去,道:“典將軍,您叫我?”
“孫郎,王上召見。”
“喏!”
長安就隻有一位典將軍,絕沒有第二位,那就是劉備貼身大將典韋。
孫權眼皮一跳,他來長安乃是為質,莫非劉備因周瑜攻徐之事,終於要降罪於他了嗎?
其實孫權早有所感,麵生異相的人生在太平時則被人認為有出息,可在亂世這就是取禍之源。
故孫權人在太學,又拜在蔡邕門下,按理說該是太學風雲人物,可太學生卻見其如見蛇蠍,尤其是周瑜攻徐後,欲將他下獄處死的言論越來越大。
晉王劉備向來以仁德聞名於世,可是那個君主希望自己麾下有異相人出現,起碼孫權不樂意,有周瑜攻徐之事,正可借此事殺了他。
孫權跟著典韋走,腦中卻在胡思亂想,走著走著卻發現走到一處很熟悉的地方,後來才發現這不是蔡邕在太學的府邸嗎?
數個月的時間,泰山郡屢易其手,雖然蔡邕沒鬆口讓蔡玨入宮,可是把蔡玨嫁給羊衜的事卻再也不提。
泰山爭奪戰,出名的是於禁、呂虔,至於羊衜事實證明他隻是個單純儒生,在這個亂世,單純的儒生實在不是擇婿的第一選擇。
“仲謀來了,王上在裏麵,快請進吧!”
孫權見到顧雍守在門口,還沒見禮顧雍就上前一把攙扶住他,道。
“嗯!”
孫權縱然再少年老成,如今不過十七八歲,在後世這隻是愛幻想的高中生而已,哪怕孫權飽受亂世摧殘,還能治理過一縣,然都抵不過他還是個未及冠的少年,再加上心裏有些忐忑,難免會有失禮的地方。
孫權進去的時候,劉備正跟蔡邕手談。
雖然二人因為蔡玨的事鬧得有些不可開交,可那畢竟是小事,蔡邕還沒頑固到那種地步,不然曆史上豈會受董卓的脅迫而出仕?
這一世雖然沒有,可是文人的脊梁從來都沒有真正挺直過,加上蔡玨每日茶飯不思,眼看著自己的女兒消瘦下去,蔡邕已有動搖。
拿下他,讓蔡玨入宮隻是時間問題。
劉備跟蔡邕下棋隻是無聊,遠不如蔡邕用心,看到孫權進來才正兒八經下,每一步都要經過許久的時間,看得蔡邕都替劉備焦急。
劉備一直下到自己敗勢難掩,才棄子認輸。
劉備轉頭,似剛發現孫權一般,道:“仲謀來了,快坐,元歎怎麽不提醒孤一聲。”
孫權忙作揖道:“王上,這是某的意思,某觀大王與老師棋逢對手不願打擾。”
“哼!”
蔡邕聽完孫權的恭維極不買賬,當下冷哼一聲,起身:“你們年輕人聊吧!老朽看書去了,元歎,你替某做東吧!”
“喏!”
顧雍忙道。
蔡邕離去,劉備跟孫權都起身恭送。
蔡邕走後,劉備才一指棋盤道:“仲謀啊!伯喈公經常說你棋藝高超,你我手談一局。”
“喏!”
顧雍替二人整理好棋盤,劉備跟孫權各坐一側,劉備下棋向來是大開大闔,一味進攻,結果卻落入精心布局的孫權轂中。
劉備爽快的棄子,道:“仲謀棋藝果然非凡啊!”
“臣惶恐。”
孫權亦是滿頭大汗,不是劉備棋藝太高,而是他在猶豫該不該贏劉備,最終還是決定表現出自己真實的棋藝。
劉備曾封孫權為虎賁中郎將,然虎賁軍早已不存在,這注定是個虛職。
孫權一麵在棋藝贏劉備,說明自己乃真誠之輩,一麵自稱臣,其實在告訴劉備,我並沒有異心,願一輩子在王上治下做一個虛職臣僚。
孫權少年老成不假,可是權謀痕跡太重,不過這也難為他這個未及冠的少年了。
“哈哈!下棋嗎?沒有王上、臣屬,仲謀快起來。”
劉備虛手一抬,顧雍便把孫權扶起來,劉備看著抽空擦汗的孫權道:“仲謀想家了沒?想不想迴江東?”
孫權一懵,不過他知道真正的考驗到了,心裏一沉,道:“迴王上,權尚幼,德才淺薄,如今長安博儒深多,正是權學習的好地方。”
劉備見孫權差點說出此間樂不思吳的話,忙挑開正題,道:“前方傳來軍情戰報,吳侯於龍舒打獵時被刺客刺殺,如今病重,汝兄特派使來請你迴轉東吳,不知汝意何?”
“啊?”
孫權一驚,他不是沒想過要孫策死,隻不過那是愁悶時的發泄而已,畢竟周瑜攻徐沒有提前提醒他,幾乎致使他死在長安,他怎會沒有怨言。
孫權不知,周瑜跟孫策都派過使者秘密召孫權迴,可是晉軍細作厲害,他二人派的使者都死在晉軍細作手中。
可乍一聽到孫策身死的消息,孫權真的懵圈,本以為劉備在試探自己,可是看劉備神色不想,再說劉備將是統一天下的人,沒必要騙自己。
孫權很快恢複過來,跪下表忠心道:“王上曾與某父有袍澤之情,於吾孫氏亦有援手之恩,前番周公瑾攻徐,王上明明可以選擇殺某卻沒有殺,於某有活命之恩,某這條命不論是為孫家,為某自己,都是王上的,王上讓某迴江東,某就迴江東,他日王上南下,某定舉江東而降。”
“好,希望仲謀記得今天說過的話。”
劉備當即撫掌而笑,又安撫幾句才能孫權離去。
孫權走後,劉備笑容凝固,其實孫權表現的太好,幾乎沒有一絲破綻除了尚稚嫩,可越是如此他越不願放孫權離去。
“主公,這雖是一條真龍,但卻是一條幼龍,隻要主公數年來平定中原、淮汝、荊州,江東又有何為?”
郭嘉從後麵的屏風中走出。
郭嘉一向看人極準,而且深得劉備之心,劉備試探孫權,自然要把郭嘉帶上,好給自己做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