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郎,李傕、郭汜率羌騎三萬沿河朝大允穀圍殺而來。”
禦林軍本就是斥候屯跟特種屯合並而來,文聘又是斥候屯的主將,此番入燒當羌地自然要加強對身邊近百裏的探查。
文聘得到消息後,道:“如今燒當羌地已沒有什麽值得攻擊,咱們當攻擊下一個目標就是木乘穀。”
李傕沿路收集燒當羌潰兵,待至大允穀時已有人馬近五萬,雖然多老幼然聲勢極大,陸城軍望風而降。
李傕得到繈褓中的燒當羌王幼子大喜,隨即挾其繼任燒當羌王之位,命自己為燒當羌攝政,以郭汜為將軍,又置百官拉攏燒當各部落,燒當羌國由此而始。
兩日後,李傕就命帶著燒當羌王的令諭的郭汜再次趕往西海木乘穀,命其接掌西海一切事物。
郭汜再次率羌騎近萬人前往木乘穀,木乘穀已然經曆一番大戰,之前木乘穀的守將見潰敗的羌騎太慘而收留之,不料雷定跟文聘已扮作潰兵混入木乘穀。
木乘穀守將大意下被文聘偷襲得手,燒當羌最後一處要隘已落入陸城軍之手,但文聘沒得意太久,郭汜就率萬人而來。
文聘隻能再次放棄木乘穀,朝西平亭而去。
漢武帝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漢軍西進湟水流域,漢將霍去病修建軍事據點西平亭,至此湟水流域納入大漢版圖。
西平鞠氏就是在跟羌胡征伐中逐漸崛起,前有鞠義威震河北,現有鞠演威震湟中,可以說西平鞠氏就是湟水流域最大的將門世家。
西平亭雖然隻是亭,可曆經數百年,由塢堡漸漸演變成一個小城,後來西平鞠氏崛起,鞠氏利用軍械換燒當羌的漁鹽,又用漁鹽來換各種物資。
羌胡叛亂這些年是西平鞠氏發展最快的這些年,尤其是鞠義隨皇甫嵩以後,西平鞠氏得到大量的甲械,繼而成為金城西部首屈一指的大豪族。
自從鞠演率萬餘大軍前往金城聯盟後,鞠氏族長鞠陽一直心有不安,西平一直是中原王朝一個重要的邊境點,如今陸城軍雄據三晉三輔、巴蜀,鞠演實不該因鞠義而與陸城軍對抗。
果不然,不久後得到鞠演兵敗的消息,鞠陽聞言幾乎一病不起,鞠演帶走西平鞠氏大部分精銳,一旦鞠演兵敗,那西平鞠氏近百年積攢的財富就毀於一旦。
隨著陸城軍突然出現在西平城下,鞠陽更是在驚駭中死去。
鞠陽一死,鞠演不知生死,鞠氏能決斷之人都隨鞠演出征,於是城內鞠氏旁族眾說紛紜,最終一鞠氏私生子打開城門迎陸城軍入城。
文聘入城後,對漢人士族倒也優待,隻是征集一部分糧草,又令那鞠氏私生子鞠興中為西平長。
鞠興中早年多受鞠氏虐待,初掌大權處處針對西平鞠氏,從西平鞠氏手中強取豪奪不少財物及田產、房產。
鞠興中將一大半財物、田產、房產都交給文聘,文聘將財貨跟田產什麽的都退還給鞠興中,又嗬斥其:不許再肆意妄為。
借寒族之手來壓製豪族乃劉備推行的強力政策,隻有讓更多人的成為士才能抑製土地兼並,才能減緩地主跟農民的矛盾,才能迫使人把目光投向更遠的地方,當國內矛盾衝突不可避免,不要僅僅靠內部消化,也可靠開疆拓土來解決。
文聘在西平城略停,郭汜大軍在木乘穀稍作停留,隨即率軍朝西平城圍攏而來。
文聘正想舍棄西平城,蔣石與鞠演迴到臨羌,隨他們而來的還有張掖張進、和鸞、武威治元多以及陸城軍張既與張繡部。
隨著蔣石跟鞠演來到臨羌,湟水流域士族紛紛朝臨羌聚集,大有在西平一戰解決郭汜的意思,郭汜見狀不得不退兵返迴大允穀一代。
劉備之所以放蔣石跟鞠演迴來,就是希望他們在湟水一代起兵,與陸城軍一起合擊韓遂殘部。
同時成立西平郡,轄下有臨羌、破羌、安夷、西平四縣,以張既為西平太守,以鞠演為西部都尉,以蔣石為安夷校尉,楊阜為護羌校尉督雷定部。
令張繡與文聘合兵一處,匯合武威治元多、張掖張進、和鸞部合圍顏俊、閻行部於武威。
當即張繡與文聘合兵,在治元多、蔣石的帶領下於閣門河下遊渡河,隨即強襲令居。
令居乃湟中月氏胡的主要聚集地之一。
治元多引陸城軍入,湟中義從附者數千,令居不戰而下。
接著文聘、張繡在治元多的引到下沿古浪河直奔張掖縣,張掖境內欲投皇甫酈而無門的湟中義從亦歸附之,待張繡占據張掖(非張掖郡,乃武威郡轄下張掖縣,別問我為何張掖縣不隸屬張掖郡,作者也沒查到)縣後,兵馬已有上萬人。
正在姑臧圍城的顏俊聞聽消息後大驚,深恐張繡襲其後,忙令閻行迴軍,閻行無奈隻能從日勒城迴來。
迴來時未防突襲,被張進、和鸞率部突襲,閻行部大敗,隨即與顏俊合兵一處。
與此同時朔方太守命休屠各胡沿賈詡之路找到休屠澤,從休屠澤到武威,又糾集武威、宣威敗兵收複宣威,自宣威南下。
北有休屠各胡,西有張進、和鸞部,南有張繡等人的一萬多人馬,北有長城,顏俊已成甕中之鱉。
“怎會變成如此局勢?”
顏俊不明白為何一夜之間從處處大勝的局麵變成甕中之鱉的局麵,在有心人的挑撥下,閻行成為最好的替罪羊,然而閻行代表韓遂,顏俊一時不好拿他下手。
有謀士勸道:“主公,秦公心胸寬廣,如鞠演、蔣石、治元多等屢戰之輩都開赦,主公並無太大過錯,何不降之?”
顏俊聞言大為動心,道:“可惜無有聯係之人,又無覲見之禮。”
陸城軍大勢所趨,人人都想錦上添花,那謀士道:“秘不才,願為主公效勞,至於覲見之禮,閻行不就正是嗎?”
顏俊聞言連忙點頭,韓遂水淹金城,陸城軍損失非小,如果拿閻行的人頭做覲見禮,必然可保無虞。
禦林軍本就是斥候屯跟特種屯合並而來,文聘又是斥候屯的主將,此番入燒當羌地自然要加強對身邊近百裏的探查。
文聘得到消息後,道:“如今燒當羌地已沒有什麽值得攻擊,咱們當攻擊下一個目標就是木乘穀。”
李傕沿路收集燒當羌潰兵,待至大允穀時已有人馬近五萬,雖然多老幼然聲勢極大,陸城軍望風而降。
李傕得到繈褓中的燒當羌王幼子大喜,隨即挾其繼任燒當羌王之位,命自己為燒當羌攝政,以郭汜為將軍,又置百官拉攏燒當各部落,燒當羌國由此而始。
兩日後,李傕就命帶著燒當羌王的令諭的郭汜再次趕往西海木乘穀,命其接掌西海一切事物。
郭汜再次率羌騎近萬人前往木乘穀,木乘穀已然經曆一番大戰,之前木乘穀的守將見潰敗的羌騎太慘而收留之,不料雷定跟文聘已扮作潰兵混入木乘穀。
木乘穀守將大意下被文聘偷襲得手,燒當羌最後一處要隘已落入陸城軍之手,但文聘沒得意太久,郭汜就率萬人而來。
文聘隻能再次放棄木乘穀,朝西平亭而去。
漢武帝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漢軍西進湟水流域,漢將霍去病修建軍事據點西平亭,至此湟水流域納入大漢版圖。
西平鞠氏就是在跟羌胡征伐中逐漸崛起,前有鞠義威震河北,現有鞠演威震湟中,可以說西平鞠氏就是湟水流域最大的將門世家。
西平亭雖然隻是亭,可曆經數百年,由塢堡漸漸演變成一個小城,後來西平鞠氏崛起,鞠氏利用軍械換燒當羌的漁鹽,又用漁鹽來換各種物資。
羌胡叛亂這些年是西平鞠氏發展最快的這些年,尤其是鞠義隨皇甫嵩以後,西平鞠氏得到大量的甲械,繼而成為金城西部首屈一指的大豪族。
自從鞠演率萬餘大軍前往金城聯盟後,鞠氏族長鞠陽一直心有不安,西平一直是中原王朝一個重要的邊境點,如今陸城軍雄據三晉三輔、巴蜀,鞠演實不該因鞠義而與陸城軍對抗。
果不然,不久後得到鞠演兵敗的消息,鞠陽聞言幾乎一病不起,鞠演帶走西平鞠氏大部分精銳,一旦鞠演兵敗,那西平鞠氏近百年積攢的財富就毀於一旦。
隨著陸城軍突然出現在西平城下,鞠陽更是在驚駭中死去。
鞠陽一死,鞠演不知生死,鞠氏能決斷之人都隨鞠演出征,於是城內鞠氏旁族眾說紛紜,最終一鞠氏私生子打開城門迎陸城軍入城。
文聘入城後,對漢人士族倒也優待,隻是征集一部分糧草,又令那鞠氏私生子鞠興中為西平長。
鞠興中早年多受鞠氏虐待,初掌大權處處針對西平鞠氏,從西平鞠氏手中強取豪奪不少財物及田產、房產。
鞠興中將一大半財物、田產、房產都交給文聘,文聘將財貨跟田產什麽的都退還給鞠興中,又嗬斥其:不許再肆意妄為。
借寒族之手來壓製豪族乃劉備推行的強力政策,隻有讓更多人的成為士才能抑製土地兼並,才能減緩地主跟農民的矛盾,才能迫使人把目光投向更遠的地方,當國內矛盾衝突不可避免,不要僅僅靠內部消化,也可靠開疆拓土來解決。
文聘在西平城略停,郭汜大軍在木乘穀稍作停留,隨即率軍朝西平城圍攏而來。
文聘正想舍棄西平城,蔣石與鞠演迴到臨羌,隨他們而來的還有張掖張進、和鸞、武威治元多以及陸城軍張既與張繡部。
隨著蔣石跟鞠演來到臨羌,湟水流域士族紛紛朝臨羌聚集,大有在西平一戰解決郭汜的意思,郭汜見狀不得不退兵返迴大允穀一代。
劉備之所以放蔣石跟鞠演迴來,就是希望他們在湟水一代起兵,與陸城軍一起合擊韓遂殘部。
同時成立西平郡,轄下有臨羌、破羌、安夷、西平四縣,以張既為西平太守,以鞠演為西部都尉,以蔣石為安夷校尉,楊阜為護羌校尉督雷定部。
令張繡與文聘合兵一處,匯合武威治元多、張掖張進、和鸞部合圍顏俊、閻行部於武威。
當即張繡與文聘合兵,在治元多、蔣石的帶領下於閣門河下遊渡河,隨即強襲令居。
令居乃湟中月氏胡的主要聚集地之一。
治元多引陸城軍入,湟中義從附者數千,令居不戰而下。
接著文聘、張繡在治元多的引到下沿古浪河直奔張掖縣,張掖境內欲投皇甫酈而無門的湟中義從亦歸附之,待張繡占據張掖(非張掖郡,乃武威郡轄下張掖縣,別問我為何張掖縣不隸屬張掖郡,作者也沒查到)縣後,兵馬已有上萬人。
正在姑臧圍城的顏俊聞聽消息後大驚,深恐張繡襲其後,忙令閻行迴軍,閻行無奈隻能從日勒城迴來。
迴來時未防突襲,被張進、和鸞率部突襲,閻行部大敗,隨即與顏俊合兵一處。
與此同時朔方太守命休屠各胡沿賈詡之路找到休屠澤,從休屠澤到武威,又糾集武威、宣威敗兵收複宣威,自宣威南下。
北有休屠各胡,西有張進、和鸞部,南有張繡等人的一萬多人馬,北有長城,顏俊已成甕中之鱉。
“怎會變成如此局勢?”
顏俊不明白為何一夜之間從處處大勝的局麵變成甕中之鱉的局麵,在有心人的挑撥下,閻行成為最好的替罪羊,然而閻行代表韓遂,顏俊一時不好拿他下手。
有謀士勸道:“主公,秦公心胸寬廣,如鞠演、蔣石、治元多等屢戰之輩都開赦,主公並無太大過錯,何不降之?”
顏俊聞言大為動心,道:“可惜無有聯係之人,又無覲見之禮。”
陸城軍大勢所趨,人人都想錦上添花,那謀士道:“秘不才,願為主公效勞,至於覲見之禮,閻行不就正是嗎?”
顏俊聞言連忙點頭,韓遂水淹金城,陸城軍損失非小,如果拿閻行的人頭做覲見禮,必然可保無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