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平二年三月,劉備派鍾繇為正使、張既為副使、毋丘興為參軍率一百白毦兵出三輔入漢陽調停馬超、閻行之爭。
同月,劉備麾下大將高順率萬餘精打著救援臧洪的旗號自三輔出軍,一路浩浩蕩蕩過弘農,出函穀,入河內,頓時吸引天下人的目光。
劉備此舉駭得曹操不得不暫停對泰山王匡的圍剿,專心於東郡、陳留郡一代。
呂布為唿應劉備,遣陳宮督大將郝萌、魏續聯係泰山臧霸侵泰、華一代,曹操遣大將夏侯淵擋之。
袁術趁機加官進爵大肆收攬人心,比如其任郭毅為並州牧,對劉備舉簡雍為並州刺史的奏章視而不顧。
郭毅不就,又向三輔上表決定辭去太原郡太守一職。
劉備下奏斥其辭官之行為,又上表封其為列侯,又賞其金百,蜀錦十匹以示恩寵,這才使得陸城軍與並州係的矛盾衝突緩和下來。
由此劉備與袁術不慕。
劉備在長安,袁術在壽春,而南帝在南陽宛城,經此一事袁術派張勳將南帝及百官強行遷往壽春,為此諸侯對其紛紛不滿,荊州劉表、揚州劉繇、廬江陸康更是直接上表聲討袁術,可袁術依然一意孤行,由此南帝朝廷聲衰,天下諸侯陸續斷絕對南帝朝廷的朝貢。
最先斷絕的是益州劉璋,劉璋以水路被劉備、劉表阻斷為名拒絕再朝貢。
劉璋此舉不僅在中原引得士族紛紛揚揚,就連成都城內亦是爭論不息,蜀漢王朝內兩大東州係將領吳匡、龐羲爭權奪利幾近白熾化,又因此事逼成都內各派係站隊。
成都城的氣氛為此一緊,吳匡、龐羲各據一城,兩方將領各有爭鬥摩擦,但都被兩人強行按壓下去。
吳匡執掌禁軍多年,手下禁軍係將領自成一體,龐羲深得劉璋信任,再加上他東州而來的將領聲息相關,尤其是鄧賢等一幹死黨支持,龐羲在蜀漢王朝可謂樹大根深,許靖乃其政治同盟,趙韙一心想做蜀王,極力反對陸城軍全麵入蜀,亦與龐羲苟合。
龐羲可以說一入成都就徹底成為蜀漢王朝的決策人,吳匡雖然占據大義,不過因其陰通劉備為人所不齒,雖然陸城軍是大勢所趨,可依然有不少政敵反對,其中最強烈者就是其政治同盟張鬆之兄長張肅。
張肅,張鬆之兄,素與張鬆不合,曆史上張鬆陰結劉備入蜀,在其將要成功時被張肅揭發,張鬆因此被劉璋所殺。
如今張肅依然不讚同張鬆迎劉備入蜀的策略,極讚同董扶之言:益州分野有天子氣,益州本地當有天子出,因此乃龐羲府中常客。
“車騎將軍,大喜。”
張肅從張鬆處得到劉備一邊調停馬超、閻行,一邊大張旗鼓的營救臧洪、出兵河內的消息,當下前往龐羲府上,老遠看到龐羲就大聲恭賀道。
龐羲正在賞花,聞聽見是張肅,展顏笑道:“君矯,本將軍何喜之有啊?”
張肅道:“劉備目光投向中原,豈不是喜事一件?”
“哦!”
龐羲為之動容,他已經掌握蜀漢王朝大權,驅逐吳匡隻是時間問題,然而巴郡關羽、漢中於禁都不是善於之輩,然而隻要北守雒城東守犍為,蜀漢王朝就能苟延殘喘,這樣他才能對得起劉焉的知遇之恩。
“此話當真。”
龐羲認真的問道。
張肅點頭:“劉備的祭酒軍師郭嘉親自給子喬的信中提到:劉備將放眼中原,他希望子喬能聯合吳匡一起和平解決成都,使得益州不戰自降。”
“不戰自降?”
龐羲聞言手中一用勁竟然撇下一花枝,當下棄花枝於地,怒哼道:“不戰自降,他劉備也太看不起某了。”
張肅奉承道:“是啊!車騎將軍,大耳賊竟視吾蜀中人物如草芥,真是欺人太甚。”
龐羲聞言收起怒容道:“君矯兄,若你所言乃真事,此番驅逐吳匡後,某定有重酬。”
張肅聞言大喜,道:“多謝車騎將軍提攜,若車騎將軍沒有別的吩咐,某先告退。”
張肅雖然是張鬆之兄,不過長的卻與張鬆不一樣,兄弟倆一個醜一個美,因此許多人都說他們不是親兄弟,張鬆天資聰穎,這就導致張肅別人說道最多,因此張肅深恨張鬆。
張肅明進退知計議,因此做官比張鬆爬的不慢。
龐羲看著張肅離去的身影,因為疑慮甚多,包括張肅本人他都懷疑,沒辦法誰叫張鬆、張肅是親兄弟呢?現在的一切或許隻是他倆做給外人看的呢?
“來人,去請文休先生來。”
龐羲不能決斷,隻能請人來決斷,他最信任的當然是汝南名士許靖許文休。
許靖得到消息,快速趕到龐羲府上,龐羲正等著他,二人寒暄婚後。
許靖直言道:“車騎將軍,吾正在組織春耕,何事非得把吾叫來?”
龐羲道:“張君矯剛剛來,言劉備欲東顧中原,某想請文休先生幫某決斷一下真假。”
許靖聞言思慮良久,道:“不論真假,劉備若東顧中原必定瞞不住人,何況如今袁術退卻壽春,正是劉備逐鹿中原際,隻是雍涼、巴蜀未定,劉備這麽早東顧中原,恐怕有些心急了。”
龐羲聞言點頭:“先生所言極是,劉備麾下謀士甚多,不會看不到這點,難道他這聲東擊西之計?明著東顧中原,實在欲平蜀中。”
許靖搖頭:“如此拙劣之計,劉備不會傻到如此,吾建議車騎將軍不如派人去三輔打探清楚,再議其他。”
“還是文休先生老成持重,某這就派人去打探。”
龐羲道。
許靖又提醒道:“車騎將軍一邊打探三輔形勢一邊暗自準備,以防劉備真的東顧中原,吳匡狗急跳牆下先下手為強,打車騎將軍個措手不及。”
“先生所言甚是。”
龐羲麵色沉重的道。想到吳匡竟然敢廢劉誕而立劉璋,劉璋又意向不明,若吳匡真的先下手為強他真的就栽在吳匡手上,劉焉基業也將不保。
同月,劉備麾下大將高順率萬餘精打著救援臧洪的旗號自三輔出軍,一路浩浩蕩蕩過弘農,出函穀,入河內,頓時吸引天下人的目光。
劉備此舉駭得曹操不得不暫停對泰山王匡的圍剿,專心於東郡、陳留郡一代。
呂布為唿應劉備,遣陳宮督大將郝萌、魏續聯係泰山臧霸侵泰、華一代,曹操遣大將夏侯淵擋之。
袁術趁機加官進爵大肆收攬人心,比如其任郭毅為並州牧,對劉備舉簡雍為並州刺史的奏章視而不顧。
郭毅不就,又向三輔上表決定辭去太原郡太守一職。
劉備下奏斥其辭官之行為,又上表封其為列侯,又賞其金百,蜀錦十匹以示恩寵,這才使得陸城軍與並州係的矛盾衝突緩和下來。
由此劉備與袁術不慕。
劉備在長安,袁術在壽春,而南帝在南陽宛城,經此一事袁術派張勳將南帝及百官強行遷往壽春,為此諸侯對其紛紛不滿,荊州劉表、揚州劉繇、廬江陸康更是直接上表聲討袁術,可袁術依然一意孤行,由此南帝朝廷聲衰,天下諸侯陸續斷絕對南帝朝廷的朝貢。
最先斷絕的是益州劉璋,劉璋以水路被劉備、劉表阻斷為名拒絕再朝貢。
劉璋此舉不僅在中原引得士族紛紛揚揚,就連成都城內亦是爭論不息,蜀漢王朝內兩大東州係將領吳匡、龐羲爭權奪利幾近白熾化,又因此事逼成都內各派係站隊。
成都城的氣氛為此一緊,吳匡、龐羲各據一城,兩方將領各有爭鬥摩擦,但都被兩人強行按壓下去。
吳匡執掌禁軍多年,手下禁軍係將領自成一體,龐羲深得劉璋信任,再加上他東州而來的將領聲息相關,尤其是鄧賢等一幹死黨支持,龐羲在蜀漢王朝可謂樹大根深,許靖乃其政治同盟,趙韙一心想做蜀王,極力反對陸城軍全麵入蜀,亦與龐羲苟合。
龐羲可以說一入成都就徹底成為蜀漢王朝的決策人,吳匡雖然占據大義,不過因其陰通劉備為人所不齒,雖然陸城軍是大勢所趨,可依然有不少政敵反對,其中最強烈者就是其政治同盟張鬆之兄長張肅。
張肅,張鬆之兄,素與張鬆不合,曆史上張鬆陰結劉備入蜀,在其將要成功時被張肅揭發,張鬆因此被劉璋所殺。
如今張肅依然不讚同張鬆迎劉備入蜀的策略,極讚同董扶之言:益州分野有天子氣,益州本地當有天子出,因此乃龐羲府中常客。
“車騎將軍,大喜。”
張肅從張鬆處得到劉備一邊調停馬超、閻行,一邊大張旗鼓的營救臧洪、出兵河內的消息,當下前往龐羲府上,老遠看到龐羲就大聲恭賀道。
龐羲正在賞花,聞聽見是張肅,展顏笑道:“君矯,本將軍何喜之有啊?”
張肅道:“劉備目光投向中原,豈不是喜事一件?”
“哦!”
龐羲為之動容,他已經掌握蜀漢王朝大權,驅逐吳匡隻是時間問題,然而巴郡關羽、漢中於禁都不是善於之輩,然而隻要北守雒城東守犍為,蜀漢王朝就能苟延殘喘,這樣他才能對得起劉焉的知遇之恩。
“此話當真。”
龐羲認真的問道。
張肅點頭:“劉備的祭酒軍師郭嘉親自給子喬的信中提到:劉備將放眼中原,他希望子喬能聯合吳匡一起和平解決成都,使得益州不戰自降。”
“不戰自降?”
龐羲聞言手中一用勁竟然撇下一花枝,當下棄花枝於地,怒哼道:“不戰自降,他劉備也太看不起某了。”
張肅奉承道:“是啊!車騎將軍,大耳賊竟視吾蜀中人物如草芥,真是欺人太甚。”
龐羲聞言收起怒容道:“君矯兄,若你所言乃真事,此番驅逐吳匡後,某定有重酬。”
張肅聞言大喜,道:“多謝車騎將軍提攜,若車騎將軍沒有別的吩咐,某先告退。”
張肅雖然是張鬆之兄,不過長的卻與張鬆不一樣,兄弟倆一個醜一個美,因此許多人都說他們不是親兄弟,張鬆天資聰穎,這就導致張肅別人說道最多,因此張肅深恨張鬆。
張肅明進退知計議,因此做官比張鬆爬的不慢。
龐羲看著張肅離去的身影,因為疑慮甚多,包括張肅本人他都懷疑,沒辦法誰叫張鬆、張肅是親兄弟呢?現在的一切或許隻是他倆做給外人看的呢?
“來人,去請文休先生來。”
龐羲不能決斷,隻能請人來決斷,他最信任的當然是汝南名士許靖許文休。
許靖得到消息,快速趕到龐羲府上,龐羲正等著他,二人寒暄婚後。
許靖直言道:“車騎將軍,吾正在組織春耕,何事非得把吾叫來?”
龐羲道:“張君矯剛剛來,言劉備欲東顧中原,某想請文休先生幫某決斷一下真假。”
許靖聞言思慮良久,道:“不論真假,劉備若東顧中原必定瞞不住人,何況如今袁術退卻壽春,正是劉備逐鹿中原際,隻是雍涼、巴蜀未定,劉備這麽早東顧中原,恐怕有些心急了。”
龐羲聞言點頭:“先生所言極是,劉備麾下謀士甚多,不會看不到這點,難道他這聲東擊西之計?明著東顧中原,實在欲平蜀中。”
許靖搖頭:“如此拙劣之計,劉備不會傻到如此,吾建議車騎將軍不如派人去三輔打探清楚,再議其他。”
“還是文休先生老成持重,某這就派人去打探。”
龐羲道。
許靖又提醒道:“車騎將軍一邊打探三輔形勢一邊暗自準備,以防劉備真的東顧中原,吳匡狗急跳牆下先下手為強,打車騎將軍個措手不及。”
“先生所言甚是。”
龐羲麵色沉重的道。想到吳匡竟然敢廢劉誕而立劉璋,劉璋又意向不明,若吳匡真的先下手為強他真的就栽在吳匡手上,劉焉基業也將不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