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都尉,這樣的條件,是你,你能接受嗎?”
李傕聽說胡軫前來勸降,在李儒的授意下盛情款待胡軫,待聽到胡軫帶來的條件後不由勃然大怒,心中對朝廷僅存的一點僥幸徹底消散。
胡軫搖頭,其實他知道他此次前來就是王允用來拖延時間的,但他來卻有他的目的,胡軫看著李傕道:“文憂先生可在軍中?”
“文才,能想起某,想必主公在天之靈也會得到安慰。”
李儒突然掀帳而入,身邊還跟著滿臉憤怒的李氏將領跟張繡等西涼驍將。
胡軫看到李儒趕緊起身:“先生果無恙乎?”
“自然無恙。”
李儒最關心的還是長安城內的形勢。
胡軫便將王允將蔡邕下獄,關西士族士孫瑞、馬日磾辭官,皇甫嵩稱病不出,西涼降卒軍心不穩的事情一一說出。
李儒聞言對李傕諸將道:“別看王允等人對付主公時鐵板一塊,一旦主公身死他們的聯盟立刻就分崩離析,不過這也正好給了咱們一個機會,趁此時直接殺入長安為主公複仇。”
“殺入長安,為主公複仇。”
李傕諸將齊聲呐喊道。
胡軫帶來的談判條件非但沒有像王允想的那樣拖延住時間,反而讓李傕諸將士氣大振,迅速朝萬年縣進軍。
胡軫則帶著李儒的親筆書信趕迴長安,準備串聯那些惶惶不安的西涼降卒跟李傕幾人來個裏應外合。
然而胡軫剛剛到新豐就碰到李肅的大軍,李肅將胡軫劫下:“司徒公有令:請文才兄助某在新豐抵擋叛軍的攻勢,以待援軍的到來。”
胡軫原是董卓起家的老人,就連董旻都賣他幾分麵子,李肅是半路加入西涼軍的外來人,他平時見到胡軫都是文才公、胡公的叫著,如今卻舔著臉叫胡軫文才兄。
胡軫一臉的不屑,不過心裏卻嘀咕:原來自己被王允騙了,這下不但迴不了長安,完不成李儒的任務,反而替王允成功拖住了李傕大軍幾日。
胡軫很焦急,本想派人去通知李儒,怎奈李肅用兵平凡可做事卻極為細膩,胡軫身為西涼老將,李肅自然防著他跟李傕等人串通一氣。
原本李肅前往新豐是防備李傕等人從鄭縣方向殺來,後來見李傕等人不顧牛輔殘部徑直從萬年方向殺來,下一目標必定是高陵。
李肅當下棄新豐而殺向高陵,半路上正好碰到剛剛攻破萬年殺來的李傕軍,兩軍在高陵外數十裏的地方相遇。
當李儒被李傕、郭汜等西涼諸將擁簇著出現,李肅就知道大事不妙。
胡軫還沒等他下定決心就對他進行反戈一擊,許多西涼降卒紛紛隨胡軫反戈一擊,使得李肅陣腳大亂。
李儒趁機揮動令旗,李傕、郭汜、張濟親自上陣,從左右兩翼跟中間一同壓上。
李肅頓時落入四麵楚歌的境地,再加上李肅麾下本就西涼軍多,沒過半個時辰李肅軍大潰,李肅趁亂逃走。
李傕趁機直追,高陵、陽陵諸城不攻自破。
待李肅逃迴長安城,李傕已渡過渭水。
王允後悔已莫及,他想求皇甫嵩出山可又拉不下麵子,最終在侄子王淩的勸說下擬下一道聖旨,請劉備派兵入京勤王。
這當然是呂布不願意看到的,好不容易他手握朝廷兵權,又封溫侯,比劉備晉陽侯看著還威風,好不容易蓋過劉備的風頭,這才不到一個月就又要請劉備入京,這不還是說他不如劉備嗎?
然而獨斷專行慣的王司徒怎會聽呂布的意見,當下令王淩出長安而去,自己的兒子卻一個不走,表示他堅守長安的決心。
李傕的進軍可謂神速,長陵、渭橋守軍都是西涼軍舊部,遇李傕便投降,等李傕趕到長安城下,已有軍十萬眾,十萬西涼舊軍將整個長安城圍得水泄不通。
王淩日夜不停地朝河東趕,待其帶著聖旨見到劉備時長安已傳來消息,呂布出城與郭汜戰,不三十合刺郭汜下馬,幸得軍士死戰得脫,由此李傕軍士氣衰弱,不得不等攻城器械打造好再出兵,麵對呂布的搦戰隻好高掛免戰牌。
長安的局勢早在劉備的掌握中,因此他早在四月初就已到河東安邑,麾下大將典韋、龐德、陳到、文聘、張郃、徐晃等都以各種名義調至河東。
自從劉備來到河東,白波之亂已是收尾階段,且陳震聯係徐榮反正之事也有了突破性的發展,王淩拿著聖旨而來更是給劉備收降徐榮錦上添花。
於是劉備親自率大軍前往大陽地區,如果徐榮再不反正,劉備就隻好忍痛將其擊敗後再行收服事宜。
虞城,徐榮前鋒部,自從白波之亂後徐榮就從大陽城移駐此城,此後陳震來往虞城頻繁,徐榮更是加派兵馬在此。
麵對劉備大軍,還有陳震冒死送來的聖旨,徐榮歎息一聲,對陳震道:“孝起先生,既然陛下命劉侯勤王,某自然願意追隨劉侯,隻是……”
陳震見有門,道:“隻是什麽,徐中郎不妨直言。”
徐榮道:“隻是某乃西涼軍出身,若跟西涼軍作戰,恐怕某麾下兒郎一時難以接受。”
徐榮的意思很明白,投靠劉備可以,當時某不想跟西涼軍血拚。
“這個,得劉侯才能定奪。”
陳震有些皺眉道,劉備為何要收降你這個西涼賊將,還不是為了早些拿下長安城嗎?
“那某就等先生的答複。”
徐榮看著陳震匆匆忙忙離去的背影悵然一歎:朝廷究竟是何人的朝廷,某又該為誰效忠呢?
“好。”
徐榮提的條件並不苛刻,劉備一口答應。
徐榮聽到陳震的迴複還有些發懵,不過他最終還是為劉備的胸襟折服,當下出城投降。
“徐中郎能來,吾心甚慰。”
劉備既不說徐榮棄暗投明,又不說來降,隻說能來,仿佛徐榮是來投靠他一般,徐榮有些暖心,道:“劉侯,某之前的提議……”
陳震不由想拉徐榮一下:有你這樣說話的嗎?本來收降你就是為了更快的攻下長安,如今不願為打仗就算了,又當眾給主公上眼藥,難道還怕主公會出爾反爾嗎?
“自然有效,”
劉備拍著徐榮肩膀道:“函穀關的重要性,徐中郎應該曉得,某既然要出兵勤王,就不想關東諸侯入關亂某後方,徐中郎,能為某守函穀關否?”
徐榮見劉備言而有信,心頭一熱道:“劉侯放心,隻要某還活著,諸侯一兵一卒休想入關。”
劉備笑了:“徐中郎,你要活著,活著才能更好的效忠朝廷。”
“喏!”
解決徐榮這隻攔路虎,劉備順利的接收大陽地區,整個河東都落入劉備之手,接著劉備從茅津渡過黃河。
河對岸是牛輔的大營,隨著牛輔的死亡,大營內的西涼軍要不逃走,要不渡河投靠徐榮,剩下的都是些老弱病殘。
劉備命後麵的學子處理這些事,自己飛快派兵奪取陝縣、陝陌、澠池、弘農城,以勢若破竹之勢席卷大半個弘農郡。
李傕聽說胡軫前來勸降,在李儒的授意下盛情款待胡軫,待聽到胡軫帶來的條件後不由勃然大怒,心中對朝廷僅存的一點僥幸徹底消散。
胡軫搖頭,其實他知道他此次前來就是王允用來拖延時間的,但他來卻有他的目的,胡軫看著李傕道:“文憂先生可在軍中?”
“文才,能想起某,想必主公在天之靈也會得到安慰。”
李儒突然掀帳而入,身邊還跟著滿臉憤怒的李氏將領跟張繡等西涼驍將。
胡軫看到李儒趕緊起身:“先生果無恙乎?”
“自然無恙。”
李儒最關心的還是長安城內的形勢。
胡軫便將王允將蔡邕下獄,關西士族士孫瑞、馬日磾辭官,皇甫嵩稱病不出,西涼降卒軍心不穩的事情一一說出。
李儒聞言對李傕諸將道:“別看王允等人對付主公時鐵板一塊,一旦主公身死他們的聯盟立刻就分崩離析,不過這也正好給了咱們一個機會,趁此時直接殺入長安為主公複仇。”
“殺入長安,為主公複仇。”
李傕諸將齊聲呐喊道。
胡軫帶來的談判條件非但沒有像王允想的那樣拖延住時間,反而讓李傕諸將士氣大振,迅速朝萬年縣進軍。
胡軫則帶著李儒的親筆書信趕迴長安,準備串聯那些惶惶不安的西涼降卒跟李傕幾人來個裏應外合。
然而胡軫剛剛到新豐就碰到李肅的大軍,李肅將胡軫劫下:“司徒公有令:請文才兄助某在新豐抵擋叛軍的攻勢,以待援軍的到來。”
胡軫原是董卓起家的老人,就連董旻都賣他幾分麵子,李肅是半路加入西涼軍的外來人,他平時見到胡軫都是文才公、胡公的叫著,如今卻舔著臉叫胡軫文才兄。
胡軫一臉的不屑,不過心裏卻嘀咕:原來自己被王允騙了,這下不但迴不了長安,完不成李儒的任務,反而替王允成功拖住了李傕大軍幾日。
胡軫很焦急,本想派人去通知李儒,怎奈李肅用兵平凡可做事卻極為細膩,胡軫身為西涼老將,李肅自然防著他跟李傕等人串通一氣。
原本李肅前往新豐是防備李傕等人從鄭縣方向殺來,後來見李傕等人不顧牛輔殘部徑直從萬年方向殺來,下一目標必定是高陵。
李肅當下棄新豐而殺向高陵,半路上正好碰到剛剛攻破萬年殺來的李傕軍,兩軍在高陵外數十裏的地方相遇。
當李儒被李傕、郭汜等西涼諸將擁簇著出現,李肅就知道大事不妙。
胡軫還沒等他下定決心就對他進行反戈一擊,許多西涼降卒紛紛隨胡軫反戈一擊,使得李肅陣腳大亂。
李儒趁機揮動令旗,李傕、郭汜、張濟親自上陣,從左右兩翼跟中間一同壓上。
李肅頓時落入四麵楚歌的境地,再加上李肅麾下本就西涼軍多,沒過半個時辰李肅軍大潰,李肅趁亂逃走。
李傕趁機直追,高陵、陽陵諸城不攻自破。
待李肅逃迴長安城,李傕已渡過渭水。
王允後悔已莫及,他想求皇甫嵩出山可又拉不下麵子,最終在侄子王淩的勸說下擬下一道聖旨,請劉備派兵入京勤王。
這當然是呂布不願意看到的,好不容易他手握朝廷兵權,又封溫侯,比劉備晉陽侯看著還威風,好不容易蓋過劉備的風頭,這才不到一個月就又要請劉備入京,這不還是說他不如劉備嗎?
然而獨斷專行慣的王司徒怎會聽呂布的意見,當下令王淩出長安而去,自己的兒子卻一個不走,表示他堅守長安的決心。
李傕的進軍可謂神速,長陵、渭橋守軍都是西涼軍舊部,遇李傕便投降,等李傕趕到長安城下,已有軍十萬眾,十萬西涼舊軍將整個長安城圍得水泄不通。
王淩日夜不停地朝河東趕,待其帶著聖旨見到劉備時長安已傳來消息,呂布出城與郭汜戰,不三十合刺郭汜下馬,幸得軍士死戰得脫,由此李傕軍士氣衰弱,不得不等攻城器械打造好再出兵,麵對呂布的搦戰隻好高掛免戰牌。
長安的局勢早在劉備的掌握中,因此他早在四月初就已到河東安邑,麾下大將典韋、龐德、陳到、文聘、張郃、徐晃等都以各種名義調至河東。
自從劉備來到河東,白波之亂已是收尾階段,且陳震聯係徐榮反正之事也有了突破性的發展,王淩拿著聖旨而來更是給劉備收降徐榮錦上添花。
於是劉備親自率大軍前往大陽地區,如果徐榮再不反正,劉備就隻好忍痛將其擊敗後再行收服事宜。
虞城,徐榮前鋒部,自從白波之亂後徐榮就從大陽城移駐此城,此後陳震來往虞城頻繁,徐榮更是加派兵馬在此。
麵對劉備大軍,還有陳震冒死送來的聖旨,徐榮歎息一聲,對陳震道:“孝起先生,既然陛下命劉侯勤王,某自然願意追隨劉侯,隻是……”
陳震見有門,道:“隻是什麽,徐中郎不妨直言。”
徐榮道:“隻是某乃西涼軍出身,若跟西涼軍作戰,恐怕某麾下兒郎一時難以接受。”
徐榮的意思很明白,投靠劉備可以,當時某不想跟西涼軍血拚。
“這個,得劉侯才能定奪。”
陳震有些皺眉道,劉備為何要收降你這個西涼賊將,還不是為了早些拿下長安城嗎?
“那某就等先生的答複。”
徐榮看著陳震匆匆忙忙離去的背影悵然一歎:朝廷究竟是何人的朝廷,某又該為誰效忠呢?
“好。”
徐榮提的條件並不苛刻,劉備一口答應。
徐榮聽到陳震的迴複還有些發懵,不過他最終還是為劉備的胸襟折服,當下出城投降。
“徐中郎能來,吾心甚慰。”
劉備既不說徐榮棄暗投明,又不說來降,隻說能來,仿佛徐榮是來投靠他一般,徐榮有些暖心,道:“劉侯,某之前的提議……”
陳震不由想拉徐榮一下:有你這樣說話的嗎?本來收降你就是為了更快的攻下長安,如今不願為打仗就算了,又當眾給主公上眼藥,難道還怕主公會出爾反爾嗎?
“自然有效,”
劉備拍著徐榮肩膀道:“函穀關的重要性,徐中郎應該曉得,某既然要出兵勤王,就不想關東諸侯入關亂某後方,徐中郎,能為某守函穀關否?”
徐榮見劉備言而有信,心頭一熱道:“劉侯放心,隻要某還活著,諸侯一兵一卒休想入關。”
劉備笑了:“徐中郎,你要活著,活著才能更好的效忠朝廷。”
“喏!”
解決徐榮這隻攔路虎,劉備順利的接收大陽地區,整個河東都落入劉備之手,接著劉備從茅津渡過黃河。
河對岸是牛輔的大營,隨著牛輔的死亡,大營內的西涼軍要不逃走,要不渡河投靠徐榮,剩下的都是些老弱病殘。
劉備命後麵的學子處理這些事,自己飛快派兵奪取陝縣、陝陌、澠池、弘農城,以勢若破竹之勢席卷大半個弘農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