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餘澤北岸,匈奴騎兵正快速朝晉陽城推進。
本來右大將統率的四千匈奴騎兵是抄近路去晉陽,按理早該到晉陽城下,畢竟右賢王醯落連戰連敗黃忠已到達梗陽城,離晉陽城不足百裏。
然而實際情況並非如此,昭餘澤北岸的路並不是那麽好走,右大將征召的幾個本地向導都在領著右大將走遠路。
右大將斬殺數人後本想率軍與右賢王醯落匯合,可耿祉卻勸他道:“向導們不願領路,更說明北岸是有路直通晉陽的。”
右大將無奈,隻能率軍再搜索本地人前進,誘以重利,又拿其家人相逼,這次的向導靠譜許多,右大將終於能安心朝晉陽進軍。
然而至昭餘澤支流文水,昭餘澤內的水匪不斷來偷襲,害得右大將在文水旁丟下數百匈奴騎兵。
幸好隻是數百騎而已,右大將過了文水正要一口氣殺到晉陽城下,然而每走一步都要陷阱,每駐紮一地晚上都有遊騎偷襲,這裏損失數十騎,那裏損失十數騎,看著不明顯,匈奴騎兵卻在直線下降著。
右大將苦惱無比卻毫無辦法,又有耿祉在一旁勸道:“這麽明顯的襲擾之計,看來漢軍主力都在右賢王那邊,右大將隻要抵達晉陽,晉陽士族必定大駭,晉陽城又有祝智為內應,右大將定能一鼓而下晉陽。”
耿祉的話不無道理,右大將也隻能硬著頭皮朝晉陽城趕去。
右大將頭疼無比,黃敘卻在昭餘澤內悠哉悠哉的算計著右大將的行程,當然他還跟從介休來援的陳到所部匯合,有陳到帶來的三千精銳步卒,再加上他訓練的一千半吊子弓騎兵,與匈奴人決戰也有了幾分底氣,隻是不知父親那邊怎樣了?
昭餘澤南岸黃忠的連戰連敗也讓黃敘心有餘悸,雖然之前指定好了計劃,可他們父子都沒跟匈奴騎兵交過手,能翻越大河、呂梁山的匈奴騎兵定然是精銳,這成軍不足半載的新軍能擋住他們嗎?
眼看匈奴騎兵離晉陽越來越近,黃敘心中的擔憂也越來越嚴重,幸好晉陽城內祝智之亂平定的消息傳來,而後又有張燕黑山軍來援。
黃敘終於下定決心與匈奴決戰,決戰地點就在晉陽城外的龍山腳下,此地地勢平坦,有利於騎兵決戰,更重要的是龍山背後就是晉陽,他麾下士卒都是晉陽人,打著保衛家園的口號更能激發士卒的士氣。
陸城軍坐著戰船順著汾河直流而下,運輸士卒格外方便而且以逸待勞,這下地利、人和都在黃敘這邊,不贏好像也說不過去。
龍山腳下,陳到本部三千精銳士卒擺好陣列,等著匈奴騎兵趕來。
右大將正準備在龍山紮營卻碰到陳到的三千步卒,心中憋著的火終於有了發泄的地方,當即拔刀大唿:“給某踏平漢軍陣營。”
這一路上,右大將曾踏破不少漢軍陣勢,陳到這三千人的陣勢他還真沒放在心上。
白毦兵乃重裝步兵,各種武器齊全,可謂武裝到牙齒,陳到到新兵中自然不可能有這待遇,不過他還是根據新兵特點,特意取了三千根白蠟槍組成馬其頓方陣。
馬其頓方陣易練而對陣騎兵威力不小,關鍵是新兵已經過數月的訓練,紀律嚴明,但沒經曆過戰場,幾千人聚在一起無疑大大增加他們安全感。
因此三千餘匈奴鐵騎衝過來的時候,為首的漢軍雖然顫顫巍巍,不過還沒出現潰逃現象,一是漢軍軍紀嚴厲,二則一個人逃跑跑不過數千騎兵,左右是個死,不如戰死,家人還能得撫恤。
“風!風!大風!”
三千步卒大唿著來減輕自己心中的恐懼。
匈奴騎兵百步內放一輪箭矢,箭矢射進步卒內,但都被步卒身上甲胄格擋住,隻有幾個倒黴蛋被射傷,如此精良的甲胄也讓新軍步卒心中安全感增加不少。
三千餘匈奴鐵騎撞在三千步卒組成的馬其頓方陣上,步卒手中的長槍率先將馬上的匈奴騎兵刺落下馬,狂暴的戰馬依舊衝進步卒陣中卻被後麵的親卒長槍刺中。
前麵有死傷,後麵的步卒就自動補上,數月的訓練讓這幫新軍還不如熟練的殺敵,不過簡單的防禦還是不成問題。
騎兵一旦沒了速度,威力還不如步卒,何況匈奴騎兵奔跑了一夜,人不累馬也累,要知道這可是沒有高橋馬鞍與雙馬鐙的時代,騎軍行軍一天有多累。
右大將的衝鋒,匈奴騎兵隻是在機械的衝鋒,此刻縱然他們腦袋再靈敏,體力也跟不上了。
隻能騎在馬上跟手持長槍的漢軍步卒激戰,兵器、甲胄、體力、士氣都不如漢軍的匈奴人,在漢軍的攻擊下,戰況可想而知。
匈奴騎兵一個接一個的倒下,右大將殺了幾個漢軍後也覺得身邊乏累,而漢軍見匈奴騎兵不過如此,反而越戰越勇。
右大將又費力殺死一人,看著鬥誌昂揚的漢軍心有退意,還沒等他做決定,漢軍已經幫他做了決定,他的兩翼都出現大股漢軍騎兵。
漢軍少馬,因此騎兵少,然而每一支騎兵都是精銳中的精銳,比如大漢鐵騎、三河騎兵、並州狼騎、幽州鐵騎、西涼鐵騎,每一支都殺得胡人聞風喪膽。
“撤!”
右大將毫不猶豫的吼道。
然而這才是真正的為時已晚,張燕跟黃敘包抄而來,二支騎兵甲械精良、人人悍不畏死,頓時殺得匈奴騎兵人仰馬翻。
張燕更是一刀將右大將斬首,匈奴騎兵頓時大潰,亂軍中護匈奴中郎將耿祉被射殺。
至此匈奴人在太原的兵力全部瓦解。
張燕看著戰場上留下的匈奴屍體感歎道:“不過癮呐!不過癮。”
正好被拍馬趕來的黃敘聽到,黃敘道:“張平難覺得不過癮,可敢與某一起去雁門,哪裏的匈奴人可多的是,一定能讓張平難殺過癮。”
“這,好!”
張燕略一猶豫便答應,太原郡戰事已了,去雁門也未嚐不可,至於黑山,下山前他已經把所有事情都見過張寧處理,何況那裏還有劉備派去的使者,正好讓黑山諸將都知道知道,黑山已經是過去式,未來將是跟隨劉備打天下了。
本來右大將統率的四千匈奴騎兵是抄近路去晉陽,按理早該到晉陽城下,畢竟右賢王醯落連戰連敗黃忠已到達梗陽城,離晉陽城不足百裏。
然而實際情況並非如此,昭餘澤北岸的路並不是那麽好走,右大將征召的幾個本地向導都在領著右大將走遠路。
右大將斬殺數人後本想率軍與右賢王醯落匯合,可耿祉卻勸他道:“向導們不願領路,更說明北岸是有路直通晉陽的。”
右大將無奈,隻能率軍再搜索本地人前進,誘以重利,又拿其家人相逼,這次的向導靠譜許多,右大將終於能安心朝晉陽進軍。
然而至昭餘澤支流文水,昭餘澤內的水匪不斷來偷襲,害得右大將在文水旁丟下數百匈奴騎兵。
幸好隻是數百騎而已,右大將過了文水正要一口氣殺到晉陽城下,然而每走一步都要陷阱,每駐紮一地晚上都有遊騎偷襲,這裏損失數十騎,那裏損失十數騎,看著不明顯,匈奴騎兵卻在直線下降著。
右大將苦惱無比卻毫無辦法,又有耿祉在一旁勸道:“這麽明顯的襲擾之計,看來漢軍主力都在右賢王那邊,右大將隻要抵達晉陽,晉陽士族必定大駭,晉陽城又有祝智為內應,右大將定能一鼓而下晉陽。”
耿祉的話不無道理,右大將也隻能硬著頭皮朝晉陽城趕去。
右大將頭疼無比,黃敘卻在昭餘澤內悠哉悠哉的算計著右大將的行程,當然他還跟從介休來援的陳到所部匯合,有陳到帶來的三千精銳步卒,再加上他訓練的一千半吊子弓騎兵,與匈奴人決戰也有了幾分底氣,隻是不知父親那邊怎樣了?
昭餘澤南岸黃忠的連戰連敗也讓黃敘心有餘悸,雖然之前指定好了計劃,可他們父子都沒跟匈奴騎兵交過手,能翻越大河、呂梁山的匈奴騎兵定然是精銳,這成軍不足半載的新軍能擋住他們嗎?
眼看匈奴騎兵離晉陽越來越近,黃敘心中的擔憂也越來越嚴重,幸好晉陽城內祝智之亂平定的消息傳來,而後又有張燕黑山軍來援。
黃敘終於下定決心與匈奴決戰,決戰地點就在晉陽城外的龍山腳下,此地地勢平坦,有利於騎兵決戰,更重要的是龍山背後就是晉陽,他麾下士卒都是晉陽人,打著保衛家園的口號更能激發士卒的士氣。
陸城軍坐著戰船順著汾河直流而下,運輸士卒格外方便而且以逸待勞,這下地利、人和都在黃敘這邊,不贏好像也說不過去。
龍山腳下,陳到本部三千精銳士卒擺好陣列,等著匈奴騎兵趕來。
右大將正準備在龍山紮營卻碰到陳到的三千步卒,心中憋著的火終於有了發泄的地方,當即拔刀大唿:“給某踏平漢軍陣營。”
這一路上,右大將曾踏破不少漢軍陣勢,陳到這三千人的陣勢他還真沒放在心上。
白毦兵乃重裝步兵,各種武器齊全,可謂武裝到牙齒,陳到到新兵中自然不可能有這待遇,不過他還是根據新兵特點,特意取了三千根白蠟槍組成馬其頓方陣。
馬其頓方陣易練而對陣騎兵威力不小,關鍵是新兵已經過數月的訓練,紀律嚴明,但沒經曆過戰場,幾千人聚在一起無疑大大增加他們安全感。
因此三千餘匈奴鐵騎衝過來的時候,為首的漢軍雖然顫顫巍巍,不過還沒出現潰逃現象,一是漢軍軍紀嚴厲,二則一個人逃跑跑不過數千騎兵,左右是個死,不如戰死,家人還能得撫恤。
“風!風!大風!”
三千步卒大唿著來減輕自己心中的恐懼。
匈奴騎兵百步內放一輪箭矢,箭矢射進步卒內,但都被步卒身上甲胄格擋住,隻有幾個倒黴蛋被射傷,如此精良的甲胄也讓新軍步卒心中安全感增加不少。
三千餘匈奴鐵騎撞在三千步卒組成的馬其頓方陣上,步卒手中的長槍率先將馬上的匈奴騎兵刺落下馬,狂暴的戰馬依舊衝進步卒陣中卻被後麵的親卒長槍刺中。
前麵有死傷,後麵的步卒就自動補上,數月的訓練讓這幫新軍還不如熟練的殺敵,不過簡單的防禦還是不成問題。
騎兵一旦沒了速度,威力還不如步卒,何況匈奴騎兵奔跑了一夜,人不累馬也累,要知道這可是沒有高橋馬鞍與雙馬鐙的時代,騎軍行軍一天有多累。
右大將的衝鋒,匈奴騎兵隻是在機械的衝鋒,此刻縱然他們腦袋再靈敏,體力也跟不上了。
隻能騎在馬上跟手持長槍的漢軍步卒激戰,兵器、甲胄、體力、士氣都不如漢軍的匈奴人,在漢軍的攻擊下,戰況可想而知。
匈奴騎兵一個接一個的倒下,右大將殺了幾個漢軍後也覺得身邊乏累,而漢軍見匈奴騎兵不過如此,反而越戰越勇。
右大將又費力殺死一人,看著鬥誌昂揚的漢軍心有退意,還沒等他做決定,漢軍已經幫他做了決定,他的兩翼都出現大股漢軍騎兵。
漢軍少馬,因此騎兵少,然而每一支騎兵都是精銳中的精銳,比如大漢鐵騎、三河騎兵、並州狼騎、幽州鐵騎、西涼鐵騎,每一支都殺得胡人聞風喪膽。
“撤!”
右大將毫不猶豫的吼道。
然而這才是真正的為時已晚,張燕跟黃敘包抄而來,二支騎兵甲械精良、人人悍不畏死,頓時殺得匈奴騎兵人仰馬翻。
張燕更是一刀將右大將斬首,匈奴騎兵頓時大潰,亂軍中護匈奴中郎將耿祉被射殺。
至此匈奴人在太原的兵力全部瓦解。
張燕看著戰場上留下的匈奴屍體感歎道:“不過癮呐!不過癮。”
正好被拍馬趕來的黃敘聽到,黃敘道:“張平難覺得不過癮,可敢與某一起去雁門,哪裏的匈奴人可多的是,一定能讓張平難殺過癮。”
“這,好!”
張燕略一猶豫便答應,太原郡戰事已了,去雁門也未嚐不可,至於黑山,下山前他已經把所有事情都見過張寧處理,何況那裏還有劉備派去的使者,正好讓黑山諸將都知道知道,黑山已經是過去式,未來將是跟隨劉備打天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