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89年十二月,曹操逃迴家鄉,募義兵矯詔串聯諸侯討董。【ㄨ】


    劉備就是在準備離開河內郡的時候碰到曹操的使者,劉備接見使者後立刻馬不停蹄的往太原趕。


    十八路諸侯討董的情節開展,劉備必須迴太原一趟,布置太原防務以防被別人趁虛而入。


    這次劉備迴太原選擇讓典韋、黃忠、黃敘隨自己輕騎並進,趙雲率弓騎兵與關羽一同駐紮在河內,以防即將到來的王匡。


    劉備再次至壺關,壺關已煥然一新,關牆加固,關上旌旗招展。


    封嶽率上黨士族親自來迎,不過他依然沒能擺脫被罷官的命運,新任的上黨太守由介休郭毅擔任。


    劉備幾次挽留封嶽留下,封嶽黯然離開上黨,準備收拾東西迴老家。


    劉備厚金送其離境。


    劉備迴到太原時,整個太原郡都在進行著熱火朝天的工事,修整直道、修河渠、修繕城牆以及開采煤礦,總之到處都是辛苦勞作的百姓。


    百姓們不像出苦役般死氣沉沉,反而一副興高采烈的樣子,因為陸城軍不僅管飯,而且每天還發一鬥粟米,這一鬥粟米足以讓家裏不能幹活的老弱活下去,有餘糧的也能渡過災荒。


    劉備,劉大善人的名頭再次在太原郡響起。【ㄨ】


    初平元年正月,袁紹的使者辛評至晉陽,辛評的意思是推選盟主的事。


    劉備早已跟賈詡商量好,盟主這事還是讓給袁紹,並州苦寒之地,沒有幾年的休養生息根本無力出並州。


    劉備想讓幽州牧劉虞亦出兵,派簡琦(簡雍四叔)迴涿郡,劉虞卻以恐董卓威脅陛下安危拒絕之,無奈劉備隻能推袁紹為盟主。


    初平元年(公元190年)正月,關東州郡起兵討董,推舉袁紹為盟主。


    袁紹自號車騎將軍,與河內太守王匡、並州刺史劉備、張楊屯河內,韓馥留鄴,供給軍糧。


    豫州刺史孔伷屯潁川,兗州刺史劉岱、陳留太守張邈、廣陵太守張超、東郡太守橋瑁、山陽太守袁遺、濟北相鮑信與曹操屯酸棗,後將軍袁術屯魯陽。


    至於河內太守一職本由張楊擔任,袁紹自泰山請來王匡,王匡與蔡邕交善,又是張楊在何進府時的老大哥,張楊二話不說就決定退位讓賢,還把自己募來的兵力全交給張楊,包括原河內郡兵的方悅部。


    王匡一來就征辟當地名士韓浩,並讓其率兵力駐守孟津,讓自己的本部駐守河陽津,郡內政事全由自己帶來的人掌控,一下就把張楊給架空。


    張楊隻能整天待在軍營裏,名義上是整頓舊部,可明顯的失意怎麽也掩飾不住。


    河內郡與河南尹隔河而望,況且此地還有劉備的數千精銳,董卓不敢大意,派牛輔、胡軫率大軍入駐平陰縣。


    王匡急招張楊、關羽來商討河陽防務,王匡把目光盯向了關羽手中的數千精銳,這可是陸城軍與西園精銳,遠不是張楊交出來的郡縣兵可比。


    這也是王匡架空張楊的原因之一,你把虛位與糟粕給我卻把精銳自己留著,這是什麽意思。


    張楊與關羽聞訊飛騎趕至河陽,一入河陽就隱隱聽到眾人的議論之聲,二人並未太在意。


    不久一弱冠少年跪在地上擋住二人的去路,關羽勒馬道:“少年郎為何跪在路中間?”


    “求兩位郎君救救某叔父?”


    關羽與張楊對視一眼,張楊下馬扶起那人道:“少年郎且起來說話,不要擋了別人的去路。”


    少年郎盯著張楊道:“張使君不答應某,某就不起來。”


    關羽冷哼:“若爾叔父乃殺人死囚,吾等也得救嗎?不可理喻,起來!”


    關羽下馬,一把將其拽了起來,少年郎呆呆的看著關羽,突然道:“若玄德公在,必不會讓此事發生。”


    “哦!”


    把事情牽扯到劉備頭上可不是明智之舉,關羽的丹鳳眼一眯,殺意彌漫:“少年郎可要謹言慎行。”


    張楊輕輕拉了拉關羽,這少年把劉備喊出來,想必認出他們的身份,劉備仁德之名遍布河北,可不能給他抹黑:“雲長,暫息雷霆之怒,且聽少年郎如何說法?”


    “哼!”


    關羽怒哼,然後走向一旁的酒館,張楊與少年郎緊隨其後。


    少年郎進了酒鋪大吃大喝一陣,關羽滿臉不悅,張楊在一旁勸慰道:“少年郎慢吃些,沒人跟你搶。”


    少年郎邊吃邊嚷道:“都說雲中張稚叔好義疏財果然不假。”


    張楊眼皮一跳,此少年郎出語不凡,定是河內大族之後,幸虧沒有魯莽行事,不然真給劉備的名聲抹黑了。


    關羽卻怒火高熾。


    其實關羽跟張楊截然不同的態度是因為少年郎的穿著,幹淨的深袍、不凡的談吐都代表這是世家子。


    張楊道:“不知少年郎如何稱唿?”


    少年郎不緊不慢的答道:“溫縣常林。”


    張楊神色一凜:“原來是常生,你不在家讀書,來此作甚。”


    溫縣常家亦是大族,其父祖皆是郡內名士。


    常林聞言歎息一聲,繼而把王匡來之後為收斂錢財,用泰山讀書人四下收集人的過錯,然後派人抄家,常林的叔父就是因為這樣被抓了進去。


    怎會這樣?


    張楊大吃一驚,他把太守之位讓於王匡,那是因為王匡比自己資格老,而且自己從沒做過太守,怕做不來啊!


    “王公節,如此做法與董賊何異?”


    關羽怒道。


    關羽對張楊輕易把河內郡讓出去極為不滿,怎奈張楊才是河內太守?他阻擋不住。


    張楊聞言亦是一臉羞愧,他在河內郡數月雖然沒甚作為,可至少平定了河內郡的土匪,而且還招募流亡,隻是因為時日過短無甚功績罷了。


    張楊對常林道:“爾且安心,某這就去見王河內,看能不能救你叔父脫身?”


    “多謝張使君。”


    常林不傻,有張楊開口,王匡怎麽也得賣他個麵子,當下依足禮儀。


    張楊見狀大喜:“能得常生一禮,吾心甚慰。”


    其實張楊別有意味。


    常林七歲時有父黨造門,問林:“伯先在否?汝何不拜!”


    常林曰:“雖當下客,臨子字父,何拜之有?”


    意思就是他父親的朋友去他家直唿他父親的名字,常林卻不見禮不搭話,他父親朋友喝道:“小孩你怎麽不來見禮?”


    常林道:“你雖然是客人,客人當然人家兒子的麵直唿其父名字,有什麽能讓我見禮的呢?”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迴到三國去種菜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夜色天王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夜色天王並收藏迴到三國去種菜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