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在北宮,你可看清楚了。 ”
董卓聽到張璋的報告心中大喜,一把抓住張璋的衣領,毫不費力的將張璋拉到自己麵前問道。
“迴主公,某跟吳校尉親眼所見絕錯不了。”
張璋不敢抗拒董卓的拉扯,一口咬定。
李儒道:“你之前可曾見過劉備。”
張璋道:“劉備巡街時北軍中不少人都曾見過他的模樣,絕對認不錯。”
“值此關鍵時刻,劉備不在府內待著應變,跑到北宮去作甚?這其中莫非有詐?”
董卓聽到張璋的話大喜,喜不自禁的看向李儒,如果劉備真的被困在北宮,那隻對付丁原,董卓的壓力無疑要小很多。
“文憂,說話呀!”
董卓眼巴巴的看著李儒,久不見李儒說話急得望眼欲穿,直想扒開李儒的腦袋,看看李儒到底在想些什麽?
李儒躊躇良久,道:“既然他願意待在宮裏,那就不要讓他從宮內出來。”
“諾!”
董卓看著李儒道:“文憂,真妙計也!”
李儒搖頭:“雖然某不知道劉備為何去北宮,不過某總覺得不對頭。”
李儒的感覺不錯,劉備此刻已出了北宮,正悄默的往劉府趕,劉備之所以前往北宮還不隱藏蹤跡,這就是賈詡的一計。
瞞天過海,偷梁換柱。
就算吳匡跟張璋不進攻北宮,賈詡也準備讓董卓的探子知道這件事,這樣董卓才能全心全意對付丁原,劉備的突襲才能給董卓最大傷害。
李儒又道:“且不管他為何去北宮,隻要他不搗亂,主公就能收拾丁原,收拾完丁原,主公必定威望大增,到時主公再議廢立之事何人敢反對?”
董卓連連點頭:“不錯,不錯,再說李傕、郭汜四人已率本部趕來,待他們到來,小小劉備又何足道哉!”
董卓想到即將到來的李傕等人,心中雄心一壯:“如果呂布不識抬舉亦不必管他,某派兵堆也能堆死他。”
李儒張了張嘴卻沒說什麽,一旦西涼軍受損過多,不說劉備,袁紹又豈會老實本分?
丁原大營,自從丁原迴來,整個大營都處在一片混亂中,因為丁原下令:明日搦戰西涼軍,所有人枕戈待旦。
入夜不久,許攸便潛入丁原大營。
丁原看著許攸一愣:“子遠為何而來?”
許攸道:“建陽公,袁太傅希望你能慎重一二,此刻跟董卓火並非明智之舉!”
丁原歎息一聲道:“子遠有所不知,不是某不聽太傅差遣,而是董卓大部已近在咫尺矣!”
許攸不在乎的道:“這不過是董卓的疑兵之計也!剛入京師時就用這手駭住了吳匡等人,此時再用是為了逼迫建陽公主公動手。”
許攸隻說嚇住了吳匡,他沒說連袁隗等人也心存疑慮,待探清底細,董卓已拉攏不少禁軍。
丁原搖頭:“此乃某心腹探馬親眼所見,不會有假。”
許攸見丁原如此慎重,心中一驚:“難道是真的?如果是那如今才是對付董卓的最佳時機。”
許攸道:“既然這樣,某要去稟告太傅,最後還有一言要告知建陽公。”
丁原道:“子遠請講,某定當洗耳恭聽。”
“呂布,此人見利忘義,建陽公想想當初他是怎樣背叛劉備的?焉知他不會背叛建陽公?”
許攸還沒說完,丁原便將其打斷:“子遠休要再言,吾與之有父子之情,他豈敢叛我?”
許攸見丁原一臉嚴肅,知道再說下去也是無用,當即作揖:“建陽公保重。”
許攸一走,丁原越想心裏越膈應,當初他把呂布拉走,的確做的不地道,俗話說:蒼蠅不叮無縫蛋。
如果不是呂布心存不滿,他又何至於離開劉備?
那呂布有對自己不滿嗎?
丁原仔細想想,沒有啊!自己一到並州就讓他收編度遼營,讓他的兵力大增,又收他為義子,帶他見並州士族,又幾次三番表他為騎都尉,可是朝廷不允呐!
自己隻能讓他先做主薄,然後再做一任縣令,然後再升遷太守,最後便可轉任校尉、中郎將等實職。
丁原忽然召心腹來見,問道:“今日可有人拜訪奉先?”
心腹道:“並不曾見。”
丁原這才放心。
然而丁原不知,這心腹已被呂布收買。
此刻呂布大營內,李肅正光明正大的坐在呂布對麵,隻見呂布滿臉紅光,顯然已喝的不少。
呂布道:“兄贈某寶馬,某無以為報啊!”
李肅道:“某為情義而來,豈敢望報?某與兄少見,卻與令尊常常來往。”
呂布一愣:“兄說笑啦!家父已死二十多年,兄豈能相見?”
李肅道:“某說乃丁並州是也!”
呂布一臉尷尬,當初離開劉備去丁原,原以為能平步青雲,沒想到還是蹉跎歲月,丁原並不想自己想的那樣有本事,到不像劉備次第為執金吾,又深受先帝跟太後恩寵,連不如自己的關羽都做了下軍校尉,如果他在,恐怕不會低於關羽。
若此時再讓呂布主動投靠劉備,他又拉不下臉去。
“某在丁原處,亦事出無奈啊!”
李肅道:“兄有擎天架柱之能,何言事出無奈?”
“哎!不說這了,不知兄現居何職?”
李肅笑道:“某不才,現任虎賁中郎將之職。”
呂布驚道:“兄高就啊!”
李肅道:“良臣擇主而侍,良禽擇木而棲,奉先不遇明主,自然有蹉跎歲月之感。”
呂布眼前一亮:“誰為明主?”
“某覺得董將軍乃是。”
“董卓老賊。”
呂布聽到董卓的名字,眉目一挑極為不屑,雖然最近董卓名望大增,可在黃巾時董卓還不如劉備,呂布跟劉備又有兄弟之稱,同娶嚴家女,他何必舍近求遠?
呂布的反應亦在李肅意料之內,又道:“奉先兄,可知先帝密詔之事?”
呂布想起早晨董卓的問話,反道:“真有密詔?”
李肅點頭:“此乃長公主親口所言。”
呂布聽完一臉猶豫,李肅又道:“兄可是想說劉執金吾為何不自己行廢立之事嗎?”
呂布點頭。
李肅道:“奉先兄想想劉執金吾以前的名聲,如果他行廢立之事,必然天下人群起而攻之,而董將軍則不然。”
李肅把董卓說的如伊尹、霍光般,呂布有些嗤之以鼻。
李肅又道:“奉先想想,如果劉執金吾不同意,又豈會把陳留王跟長公主,完好無缺的送還董公處。”
呂布點頭,這倒也是,誰會把自己最大的底牌資助敵人?
“恨無門路。”
呂布終於鬆口,李肅大喜,然後跟呂布一路談條件,二人各取所需,各自離開。
董卓聽到張璋的報告心中大喜,一把抓住張璋的衣領,毫不費力的將張璋拉到自己麵前問道。
“迴主公,某跟吳校尉親眼所見絕錯不了。”
張璋不敢抗拒董卓的拉扯,一口咬定。
李儒道:“你之前可曾見過劉備。”
張璋道:“劉備巡街時北軍中不少人都曾見過他的模樣,絕對認不錯。”
“值此關鍵時刻,劉備不在府內待著應變,跑到北宮去作甚?這其中莫非有詐?”
董卓聽到張璋的話大喜,喜不自禁的看向李儒,如果劉備真的被困在北宮,那隻對付丁原,董卓的壓力無疑要小很多。
“文憂,說話呀!”
董卓眼巴巴的看著李儒,久不見李儒說話急得望眼欲穿,直想扒開李儒的腦袋,看看李儒到底在想些什麽?
李儒躊躇良久,道:“既然他願意待在宮裏,那就不要讓他從宮內出來。”
“諾!”
董卓看著李儒道:“文憂,真妙計也!”
李儒搖頭:“雖然某不知道劉備為何去北宮,不過某總覺得不對頭。”
李儒的感覺不錯,劉備此刻已出了北宮,正悄默的往劉府趕,劉備之所以前往北宮還不隱藏蹤跡,這就是賈詡的一計。
瞞天過海,偷梁換柱。
就算吳匡跟張璋不進攻北宮,賈詡也準備讓董卓的探子知道這件事,這樣董卓才能全心全意對付丁原,劉備的突襲才能給董卓最大傷害。
李儒又道:“且不管他為何去北宮,隻要他不搗亂,主公就能收拾丁原,收拾完丁原,主公必定威望大增,到時主公再議廢立之事何人敢反對?”
董卓連連點頭:“不錯,不錯,再說李傕、郭汜四人已率本部趕來,待他們到來,小小劉備又何足道哉!”
董卓想到即將到來的李傕等人,心中雄心一壯:“如果呂布不識抬舉亦不必管他,某派兵堆也能堆死他。”
李儒張了張嘴卻沒說什麽,一旦西涼軍受損過多,不說劉備,袁紹又豈會老實本分?
丁原大營,自從丁原迴來,整個大營都處在一片混亂中,因為丁原下令:明日搦戰西涼軍,所有人枕戈待旦。
入夜不久,許攸便潛入丁原大營。
丁原看著許攸一愣:“子遠為何而來?”
許攸道:“建陽公,袁太傅希望你能慎重一二,此刻跟董卓火並非明智之舉!”
丁原歎息一聲道:“子遠有所不知,不是某不聽太傅差遣,而是董卓大部已近在咫尺矣!”
許攸不在乎的道:“這不過是董卓的疑兵之計也!剛入京師時就用這手駭住了吳匡等人,此時再用是為了逼迫建陽公主公動手。”
許攸隻說嚇住了吳匡,他沒說連袁隗等人也心存疑慮,待探清底細,董卓已拉攏不少禁軍。
丁原搖頭:“此乃某心腹探馬親眼所見,不會有假。”
許攸見丁原如此慎重,心中一驚:“難道是真的?如果是那如今才是對付董卓的最佳時機。”
許攸道:“既然這樣,某要去稟告太傅,最後還有一言要告知建陽公。”
丁原道:“子遠請講,某定當洗耳恭聽。”
“呂布,此人見利忘義,建陽公想想當初他是怎樣背叛劉備的?焉知他不會背叛建陽公?”
許攸還沒說完,丁原便將其打斷:“子遠休要再言,吾與之有父子之情,他豈敢叛我?”
許攸見丁原一臉嚴肅,知道再說下去也是無用,當即作揖:“建陽公保重。”
許攸一走,丁原越想心裏越膈應,當初他把呂布拉走,的確做的不地道,俗話說:蒼蠅不叮無縫蛋。
如果不是呂布心存不滿,他又何至於離開劉備?
那呂布有對自己不滿嗎?
丁原仔細想想,沒有啊!自己一到並州就讓他收編度遼營,讓他的兵力大增,又收他為義子,帶他見並州士族,又幾次三番表他為騎都尉,可是朝廷不允呐!
自己隻能讓他先做主薄,然後再做一任縣令,然後再升遷太守,最後便可轉任校尉、中郎將等實職。
丁原忽然召心腹來見,問道:“今日可有人拜訪奉先?”
心腹道:“並不曾見。”
丁原這才放心。
然而丁原不知,這心腹已被呂布收買。
此刻呂布大營內,李肅正光明正大的坐在呂布對麵,隻見呂布滿臉紅光,顯然已喝的不少。
呂布道:“兄贈某寶馬,某無以為報啊!”
李肅道:“某為情義而來,豈敢望報?某與兄少見,卻與令尊常常來往。”
呂布一愣:“兄說笑啦!家父已死二十多年,兄豈能相見?”
李肅道:“某說乃丁並州是也!”
呂布一臉尷尬,當初離開劉備去丁原,原以為能平步青雲,沒想到還是蹉跎歲月,丁原並不想自己想的那樣有本事,到不像劉備次第為執金吾,又深受先帝跟太後恩寵,連不如自己的關羽都做了下軍校尉,如果他在,恐怕不會低於關羽。
若此時再讓呂布主動投靠劉備,他又拉不下臉去。
“某在丁原處,亦事出無奈啊!”
李肅道:“兄有擎天架柱之能,何言事出無奈?”
“哎!不說這了,不知兄現居何職?”
李肅笑道:“某不才,現任虎賁中郎將之職。”
呂布驚道:“兄高就啊!”
李肅道:“良臣擇主而侍,良禽擇木而棲,奉先不遇明主,自然有蹉跎歲月之感。”
呂布眼前一亮:“誰為明主?”
“某覺得董將軍乃是。”
“董卓老賊。”
呂布聽到董卓的名字,眉目一挑極為不屑,雖然最近董卓名望大增,可在黃巾時董卓還不如劉備,呂布跟劉備又有兄弟之稱,同娶嚴家女,他何必舍近求遠?
呂布的反應亦在李肅意料之內,又道:“奉先兄,可知先帝密詔之事?”
呂布想起早晨董卓的問話,反道:“真有密詔?”
李肅點頭:“此乃長公主親口所言。”
呂布聽完一臉猶豫,李肅又道:“兄可是想說劉執金吾為何不自己行廢立之事嗎?”
呂布點頭。
李肅道:“奉先兄想想劉執金吾以前的名聲,如果他行廢立之事,必然天下人群起而攻之,而董將軍則不然。”
李肅把董卓說的如伊尹、霍光般,呂布有些嗤之以鼻。
李肅又道:“奉先想想,如果劉執金吾不同意,又豈會把陳留王跟長公主,完好無缺的送還董公處。”
呂布點頭,這倒也是,誰會把自己最大的底牌資助敵人?
“恨無門路。”
呂布終於鬆口,李肅大喜,然後跟呂布一路談條件,二人各取所需,各自離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