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平五年(公元188年)四月十五日,公孫瓚在孟益率軍前來前與張舉等決戰於江東屬國石門。≧


    兩軍大戰一日一夜,天明張飛與典韋各率千騎擊張舉左右兩翼,張舉部大潰。


    公孫瓚趁勢追擊,一直追到管子城境地,被張純率領的遼西烏桓丘力局、右北平烏延、遼東蘇仆延烏桓騎兵包圍。


    公孫瓚兵疲馬乏被烏桓人大破,公孫瓚與張飛、典韋奮力殺出重圍,退入管子城內據守。


    孟益聞訊趕來相援,卻被張純圍殺。


    一時間遼西、江東屬國又成烏桓人的天下。


    右北平、漁陽岌岌可危,身在廣陽的劉虞如芒在背,忙召劉備迴軍。


    五月十日,鮮卑大汗魁頭手捧難樓級及鮮卑貴族牽牛羊、烏桓級勞邢舉軍。


    邢舉極盡羞辱魁頭,令魁頭為已牽馬,當日睡彈汗山汗帳,酒飽飯足乃去。


    五月十五日,邢舉與劉備會於高柳城,席間大肆宣揚自己的武功,劉備看著索頭的級默不作語,隻是把邢舉的戰功交給劉虞使者查驗。


    “劉侯,鮮卑、烏桓都已不成威脅,這下是否可迴軍廣陽?”


    田疇無心戳破邢舉的冒功,反而一心催促劉備迴軍。


    公孫瓚被圍,田疇的老家又處在張純的兵鋒下,由不得田疇不心急。


    “這個自然。”


    劉備自然也曉得,再拖延下去恐怕會讓覺得自己挾兵自重,這對劉備名聲可不太好,要知道徐邈、田豫、田疇、鮮於輔、鮮於銀這等名將都出自漁陽、廣陽、右北平三郡。


    五月十六日,劉備留下霍奴駐高柳監視鮮卑人,率大軍迴廣陽。


    五月二十四日,劉虞在廣陽城外迎接劉備,同樣還有劉備被晉升為護烏桓校尉的旨意。


    “玄德,遼西危急,吾也就不跟彎彎繞繞了,說吧,何時可出軍救公孫伯珪出來?”


    劉虞跟劉備並馬而入廣陽,雖然廣陽城已不複之前的繁榮,可劉虞這番舉動傳出的信號依然能震動整個幽州。


    劉備閹黨的名聲消散,轉而成為劉虞看重的宗室子弟,起碼宗室已接受劉備這個6城亭侯。


    劉虞在大堂內與劉備坦言。


    “明公,公孫伯珪向來善戰,又有吾麾下兩員大將相助,何需去救?”


    劉備一言出,公孫紀的臉色瞬間變得很難看,公孫瓚可是他們公孫氏的中流砥柱,若損失在管子城,公孫家將損失慘重。


    “劉侯,伯珪與你可是師出同門呐!”


    公孫紀苦口婆心勸說劉備,諸士族紛紛出言。


    劉備笑而不語,劉虞揮手:“休要再吵,且聽玄德說完。玄德,你也曉得,吾不通兵事,爾不妨說得通透些。”


    “諾!”


    劉虞目光切切的看著劉備,劉備道:“明公,伯珪兄在北方素有威望,烏桓人又不善攻城,隻要伯珪兄堅守管子城,烏桓人就奈何不得他?相反,伯珪兄在管子城牽製大量烏桓主力,反而有利於吾等逐一清除烏桓人在三郡的羽翼,待三郡厘清烏桓羽翼,吾便可與伯珪兄裏應外合大破烏桓人。”


    劉虞聽得連連點頭,公孫紀卻大急:“說得好聽,管子城城小牆薄,裏麵又無多餘糧草,如何撐得了那麽長時間?”


    徐邈等連連點頭,是啊!公孫瓚守不了那麽長時間,隻有死路一條,彼時烏桓人更難收拾,就算厘清三郡烏桓還不是想來就來。


    “諸君不知,其實管子城有糧,而且還有大量守城器械。”


    劉備笑著道。


    王鬆明顯不信:“劉侯莫非有未卜先知之能?”


    “非也!”


    劉備搖頭,管子城乃公孫瓚屯糧練兵之所,別人不知,他還不知嗎?


    “劉氏商隊正好避兵亂而誤入管子城。”


    劉氏商隊的信譽,諸人還是相信的。


    劉虞見眾人不再質疑,道:“那就依玄德之言,盡快厘清三郡烏桓殘兵,一定要快,吾持節來幽州平定戰事,如今將此節授予玄德,幽州一切軍政都聽爾調遣,一切有礙平定二張之亂的人,玄德都可憑持節殺之,不必告吾。”


    劉虞不愧是寬厚老者,他此舉無疑把他的權利全部交給劉備,這讓劉備心有揣揣。


    劉備出了劉虞府還心亂如麻、魂不守舍,劉虞這個外郡人為平定幽州之亂竭盡所能,他明明有能力快平定幽州之亂卻因別的心思拖延。


    “主公,可是心有不忍,自古以來一將功成萬骨枯,主公要想成就大業,就不能有婦人之仁。”


    戲誌才如此勸解道。


    一將功成萬骨枯的道理,劉備自然明白,可明白是一迴事,做起來又是另一迴事?


    將近六月了,靈帝去世不足一年,這一年的時光拖過去就是天下大亂,除非兵敗身死,否則誰也不能再威脅自己的性命?


    現在自己死了,日後被五胡亂華又會重現,比其以後上千萬人的死難,這數十萬的人死好像有意義。


    難道這就是為了大義而舍棄小我嗎?


    可我這個三無宅男真的能一統三國,滅盡五胡嗎?


    縱然有農場在手,劉備依然無時無刻不在質問自己,每一次答案都是不能。


    所以為了保命,他一次又一次的妥協,從來都不敢孤擲一注,任憑別人奪取屬於自己的榮光。


    “主公,不必如此悲痛,若心有不忍,待主公施政時多體恤體恤他們便是。”


    戲誌才明白心存仁慈的劉備很難在這樣的亂世出頭,不過劉備的信任讓他很難離去。


    希望天下會大亂,希望主公活的長久,那時或許會有一番功業。


    戲誌才看得不錯,劉備的仁義害了他一生,如果不是運氣好,不可能開創蜀漢基業。


    是啊!多體恤他們。


    自己在6城就做得不錯,如果跟劉虞結合,推劉虞為帝,劉虞在初平年間就能擁有河北大地,曹操還不成氣候,以劉虞的名聲平定天下是遲早的事,而且以劉虞的仁厚,自己也不用擔心被殺。


    劉備的心情瞬間變好。


    戲誌才卻對劉備天真不報希望,天下即將大亂,劉虞難道會沒有野心嗎?縱然劉虞容得下劉備,他的繼承人能容得了嗎?


    不過這道理還得劉備自己去悟。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迴到三國去種菜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夜色天王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夜色天王並收藏迴到三國去種菜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