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用傷心,本王已經幫你複仇了,本王這次攻克應天府,已經殺了三百多個韃子,還有三千多清軍綠營。”
女孩兒聽了這話立刻注意問道。
“真的?你真的殺了三百多個韃子?”
朱弘棟點點頭。
“那能不能借我一個韃子的首級?我要祭奠我爹!”
朱弘棟不覺得把一個人頭交給一個女孩子是什麽好事兒,現在這女孩兒被仇恨支撐著,可能對此並不在意。
不過等此事過去之後,這女孩恐怕天天晚上都得做噩夢,後麵一輩子沒準就會因為此事被毀掉。
朱弘棟也沒有直接拒絕,而是說道。
“本王會在這孝陵建造一個英烈祠,專門祭奠為國捐軀的忠臣義士,到時本王會出門用一批韃子俘虜,活祭這些英烈,到時本王就梅春公的靈位請入英烈祠,一同享受活祭,足以告慰梅春公的在天之靈。”
這女孩兒聽到朱弘棟的介紹,感覺對方的辦法比自己的更好,立刻毫不猶豫的答應下來。
“行,到時你告訴我一聲,我也要給我爹上一炷香!”
朱弘棟見把這個女孩搞定了,抬起腿就要往裏走,結果這女孩伸手又攔住他。
“那個……這裏是孝陵衛,你不能隨便進的。”
“可是我不進去怎麽給你爹建造英烈祠啊?”
朱弘棟的反問立刻讓這女孩遲疑起來,腦中開始有兩個小人不停的打架,一個要求她堅守家族的職責,看守孝陵;另外一個則讓他放這些人進去,為爹爹建起英烈祠。
這女孩兒糾結了半天,最後決定妥協。
“那好吧,你可以進去,但是這些棺材不行,孝陵是太祖爺的陵墓,除了太祖爺指定的人之外,誰都不能葬在裏麵。”
朱弘棟輕聲慢氣的解釋道。
“可是這些戰士,全都是在攻克應天府的時候,在與韃子交戰的時候壯烈犧牲的,就像你爹一樣,全都是英烈。”
“他們都要和你爹一樣,一起入駐英烈祠,從此以後年年歲歲都可以享受香火,永遠有人祭祀,世世代代永不斷絕。”
聽了朱弘棟的話,得知棺材裏的那些人,都是像爹爹一樣,在與清軍作戰的時候身亡的,這女孩再次猶豫起來。
她腦海裏再次冒出兩個小人開始打架,最後被吵得不行,這個女孩兒捂住耳朵狂奔而去,一邊跑一邊大聲喊道。
“我沒看見!”
“我沒看見!”
朱弘棟看著女孩的背影覺得有些好笑,不過一想到這女孩兒死了父親,居然還知道堅守家族職責,卻又笑不出來。
朱弘棟默默目送女孩的背影遠去,重新收拾心情再次踏上前進的路途。
過了金門,拐過一個大彎兒,前麵隱約看到孝陵的大牌樓,旁邊一隊隊石像石馬排列兩旁,這就是紅門,進了紅門就正式進入太祖朱元璋的陵墓。
朱弘棟沒有拐進紅門,而是向四周掃視一眼,選中了一個青鬆翠綠的山頭。
朱弘棟來到山頭向陽的一麵,從山頭上俯視下去,左方不遠處就是兩個湖泊,兩個湖泊旁邊就是應天府的京城城牆,這兩個湖泊一個是前湖,一個是琵琶湖。
隔著湖泊和連續三道城牆,隱約可以看到遠處紫禁城內的奉天殿。
朱弘棟感覺這裏景致獨特,有山有水,向陽背陰,可以俯瞰整個應天府,正好可以作為英烈們安息的地方,讓他們可以默默的保佑應天府的興旺發達。
朱弘棟立刻開口下達命令。
“就在這裏,依據山勢,開鑿墓穴,讓我們的戰友可以一直默默注視和保佑我們,讓我們的事業始終興旺發達。”
朱弘棟拿起鐵鍬,選了一個合適的地方,立刻開始挖掘起來。
在朱弘棟周邊,一隊隊戰士,整齊的排列開來,測算好距離,以朱弘棟為中心,開始挖掘墓穴群。
一萬多個士兵,默不作聲地悶頭挖掘,動作很快,僅僅大半個時辰,八百多個墓穴全部挖掘完成。
朱弘棟親手將棺材放進墓穴,撒上第一把土,旁邊的戰士也都跟過來,每人撒了一把土下去。
朱弘棟一路走過去,在每個棺材上都撒上一把土,在他身後,所有戰士魚貫而行,親手為每一個陣亡的戰友蓋上一把土。
等所有墳墓全部埋葬好,朱弘棟帶領所有士兵站在這個墳墓群麵前,大聲頌誦祭文。
“痛哉!”
“我新軍烈士諸君也!”
“壯懷激越,奉命遠征,別父母,拋妻孥,執幹戈衛社稷,挽長弓射天狼。”
“奇襲千裏,深入敵境,戰虜於應天,建奇勳,為世人矚目。”
“眾官兵同仇敵愾,奮勇爭先,殺敵無數。惜我中華健兒,屍歿城碟,血灑南都。”
“悲夫,精魂忠骨,永昭日月!”
“棟特臨山設祭,聊表寸心。”
“諸君安息!”
朱弘棟話音剛落,旁邊幾聲炮響,轟鳴的火炮聲,響徹周圍青山綠水,久久迴蕩不息... ...
... ... ... ...
朱弘棟迴到兵營之後,立刻找來全忠。
“全忠,你在應天府裏找一些善於營建的匠人,為咱們的戰士在孝陵建一個英烈祠,英烈祠就放在咱們戰士的墓園旁邊,讓匠人注意一體化設計,整個山頭以後都是咱們戰士的墓園。”
全忠點頭答應下來,轉身就去安排此事。
朱弘棟想了想,安排人將韓光興喊來。
韓光興出現在朱弘棟麵前的時候,明顯剛剛收拾過一遍,臉和頭發是剛剛洗過的,身上的衣服也換過了。
朱弘棟微微吸一口氣,隱約聞到一股血腥味兒和奇怪的臊臭味兒。
朱弘棟立刻屏住唿吸,不再關注此事,估計這韓光興剛剛從審訊室走出來,身上的味道都還沒有散去。
韓光興一走進門,立刻跪倒在地,姿勢要多恭敬就有多恭敬。
“世子殿下,您召喚奴婢是有什麽事嗎?”
“審的怎麽樣了?”
“奴婢已經審了二十多個,到目前為止已經挖出來各類金銀珠寶,總共將近六千餘萬兩。”
女孩兒聽了這話立刻注意問道。
“真的?你真的殺了三百多個韃子?”
朱弘棟點點頭。
“那能不能借我一個韃子的首級?我要祭奠我爹!”
朱弘棟不覺得把一個人頭交給一個女孩子是什麽好事兒,現在這女孩兒被仇恨支撐著,可能對此並不在意。
不過等此事過去之後,這女孩恐怕天天晚上都得做噩夢,後麵一輩子沒準就會因為此事被毀掉。
朱弘棟也沒有直接拒絕,而是說道。
“本王會在這孝陵建造一個英烈祠,專門祭奠為國捐軀的忠臣義士,到時本王會出門用一批韃子俘虜,活祭這些英烈,到時本王就梅春公的靈位請入英烈祠,一同享受活祭,足以告慰梅春公的在天之靈。”
這女孩兒聽到朱弘棟的介紹,感覺對方的辦法比自己的更好,立刻毫不猶豫的答應下來。
“行,到時你告訴我一聲,我也要給我爹上一炷香!”
朱弘棟見把這個女孩搞定了,抬起腿就要往裏走,結果這女孩伸手又攔住他。
“那個……這裏是孝陵衛,你不能隨便進的。”
“可是我不進去怎麽給你爹建造英烈祠啊?”
朱弘棟的反問立刻讓這女孩遲疑起來,腦中開始有兩個小人不停的打架,一個要求她堅守家族的職責,看守孝陵;另外一個則讓他放這些人進去,為爹爹建起英烈祠。
這女孩兒糾結了半天,最後決定妥協。
“那好吧,你可以進去,但是這些棺材不行,孝陵是太祖爺的陵墓,除了太祖爺指定的人之外,誰都不能葬在裏麵。”
朱弘棟輕聲慢氣的解釋道。
“可是這些戰士,全都是在攻克應天府的時候,在與韃子交戰的時候壯烈犧牲的,就像你爹一樣,全都是英烈。”
“他們都要和你爹一樣,一起入駐英烈祠,從此以後年年歲歲都可以享受香火,永遠有人祭祀,世世代代永不斷絕。”
聽了朱弘棟的話,得知棺材裏的那些人,都是像爹爹一樣,在與清軍作戰的時候身亡的,這女孩再次猶豫起來。
她腦海裏再次冒出兩個小人開始打架,最後被吵得不行,這個女孩兒捂住耳朵狂奔而去,一邊跑一邊大聲喊道。
“我沒看見!”
“我沒看見!”
朱弘棟看著女孩的背影覺得有些好笑,不過一想到這女孩兒死了父親,居然還知道堅守家族職責,卻又笑不出來。
朱弘棟默默目送女孩的背影遠去,重新收拾心情再次踏上前進的路途。
過了金門,拐過一個大彎兒,前麵隱約看到孝陵的大牌樓,旁邊一隊隊石像石馬排列兩旁,這就是紅門,進了紅門就正式進入太祖朱元璋的陵墓。
朱弘棟沒有拐進紅門,而是向四周掃視一眼,選中了一個青鬆翠綠的山頭。
朱弘棟來到山頭向陽的一麵,從山頭上俯視下去,左方不遠處就是兩個湖泊,兩個湖泊旁邊就是應天府的京城城牆,這兩個湖泊一個是前湖,一個是琵琶湖。
隔著湖泊和連續三道城牆,隱約可以看到遠處紫禁城內的奉天殿。
朱弘棟感覺這裏景致獨特,有山有水,向陽背陰,可以俯瞰整個應天府,正好可以作為英烈們安息的地方,讓他們可以默默的保佑應天府的興旺發達。
朱弘棟立刻開口下達命令。
“就在這裏,依據山勢,開鑿墓穴,讓我們的戰友可以一直默默注視和保佑我們,讓我們的事業始終興旺發達。”
朱弘棟拿起鐵鍬,選了一個合適的地方,立刻開始挖掘起來。
在朱弘棟周邊,一隊隊戰士,整齊的排列開來,測算好距離,以朱弘棟為中心,開始挖掘墓穴群。
一萬多個士兵,默不作聲地悶頭挖掘,動作很快,僅僅大半個時辰,八百多個墓穴全部挖掘完成。
朱弘棟親手將棺材放進墓穴,撒上第一把土,旁邊的戰士也都跟過來,每人撒了一把土下去。
朱弘棟一路走過去,在每個棺材上都撒上一把土,在他身後,所有戰士魚貫而行,親手為每一個陣亡的戰友蓋上一把土。
等所有墳墓全部埋葬好,朱弘棟帶領所有士兵站在這個墳墓群麵前,大聲頌誦祭文。
“痛哉!”
“我新軍烈士諸君也!”
“壯懷激越,奉命遠征,別父母,拋妻孥,執幹戈衛社稷,挽長弓射天狼。”
“奇襲千裏,深入敵境,戰虜於應天,建奇勳,為世人矚目。”
“眾官兵同仇敵愾,奮勇爭先,殺敵無數。惜我中華健兒,屍歿城碟,血灑南都。”
“悲夫,精魂忠骨,永昭日月!”
“棟特臨山設祭,聊表寸心。”
“諸君安息!”
朱弘棟話音剛落,旁邊幾聲炮響,轟鳴的火炮聲,響徹周圍青山綠水,久久迴蕩不息... ...
... ... ... ...
朱弘棟迴到兵營之後,立刻找來全忠。
“全忠,你在應天府裏找一些善於營建的匠人,為咱們的戰士在孝陵建一個英烈祠,英烈祠就放在咱們戰士的墓園旁邊,讓匠人注意一體化設計,整個山頭以後都是咱們戰士的墓園。”
全忠點頭答應下來,轉身就去安排此事。
朱弘棟想了想,安排人將韓光興喊來。
韓光興出現在朱弘棟麵前的時候,明顯剛剛收拾過一遍,臉和頭發是剛剛洗過的,身上的衣服也換過了。
朱弘棟微微吸一口氣,隱約聞到一股血腥味兒和奇怪的臊臭味兒。
朱弘棟立刻屏住唿吸,不再關注此事,估計這韓光興剛剛從審訊室走出來,身上的味道都還沒有散去。
韓光興一走進門,立刻跪倒在地,姿勢要多恭敬就有多恭敬。
“世子殿下,您召喚奴婢是有什麽事嗎?”
“審的怎麽樣了?”
“奴婢已經審了二十多個,到目前為止已經挖出來各類金銀珠寶,總共將近六千餘萬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