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急吃不了熱豆腐,反正方法就在那,也不差這一個晚上。”
張天倫頗為遺憾的點點頭,隻好等明天再試驗這個想法。
兩人吃完飯,張天倫帶著朱弘棟,來到倉庫,隻見倉庫裏出現了幾門式樣新穎的火炮。
朱弘棟看到這些火炮,眼睛頓時一亮,因為這些火炮的樣子與他在電影裏見到的拿破侖炮非常相似。
這些火炮使用的炮車,與拿破侖炮幾乎完全一樣。兩個高高的車輪中間架著一門火炮,火炮後則是長長的牽引和止退架。
如果要說不同,就是這幾門火炮口徑要比拿破侖炮要小,並且這幾門火炮全都是鐵製的,而拿破侖炮則是青銅炮。
“王爺,這幾門炮就是按照您的要求,采用鍛造的方式製造的一斤、兩斤、四斤炮。”
“每個口徑的火炮製造了兩門,還有對應的各式炮彈。”
朱弘棟走近這幾門火炮,發現這些火炮做工精良,通體光潔,閃爍著熟鐵經過鍛造之後的銀亮光澤。
伸手摸上去,觸手冰涼,帶著一種奇特的工業製品的美感。
這幾門火炮,已經與朱弘棟印象中,那些黑沉沉的甚至帶著明顯鏽色的鑄鐵炮完全不同。
鑄鐵炮即使鑄造的再精良,仍然可以在炮身上看到用人可見的沙眼和不規整之處。
而現在他麵前的這幾門火炮,這個完全沒有這個缺點,不僅炮身反射著金屬的光芒,而且整個炮身上光滑平整,完全找不到沙眼。
這就是鍛造炮的獨特優勢,炮身更致密,材料性能更好,相應的重量更輕,更不容易炸膛。
朱弘棟摸著幾門新製造出來的大炮,愛不釋手,恨不得現在就找地方放上幾炮。
朱弘棟隨即想到張天倫剛剛的表現,不由得莞爾。
看來每個人都有自己熱愛的東西,往往為了它願意廢寢忘食,甚至拋棄一切。
朱弘棟估摸著東門外的棱堡應該建設得差不多了,現在新式火炮也有了,明天正好拿去用棱堡試炮。
朱弘棟立刻喊來跟在身後的方大陸,指著倉庫裏的火炮。
“這幾門帶炮車的火炮全部拉走,旁邊兒鍛造的虎蹲炮和弗朗機炮,每一樣帶上三門,記得各式炮彈都多拿一些。”
方大陸得了王爺的吩咐,趕緊指揮親衛們連拉帶拽,將王爺指定的火炮全部運走。
在張天倫將朱弘棟送出軍械廠的路上,朱弘棟問起了另外一件事。
“張大匠,咱們軍械廠既然已經有水利鏜床,你想法研究一下,在咱們現在生產的魯密銃上,看看能不能拉出來幾條膛線。”
膛線?
張天倫又一次在王爺這裏聽到了陌生的名詞,頓時明白王爺又開始傳授他不了解的知識了。
張天倫精神頭一下子就上來了,整個人頓時進入學習狀態。
“王爺,這個膛線是什麽?”
“簡單來說,就是在火銃的內壁上,挖出對稱的旋轉的凹槽。”
“王爺,這火銃的內壁不是應該越光滑越好嗎?”
朱弘棟聽到這一個問題連著一個問題,就知道對方馬上要進入十萬個為什麽的節奏。
沒辦法,誰讓九年義務教育還沒有普及下去,他隻能從頭到尾將整個原理講透。
“火銃的彈丸是球形的,發射距離一旦變遠,彈丸的散布麵積就會變得越來越大,最後能否擊中目標,完全看運氣。”
張天倫猛點頭。
確實是這麽迴事,無論鳥銃還是魯密銃,都有一段直射距離,一旦過了直射距離彈丸就開始發飄,具體飄到哪兒去完全無法預測。
這種事兒不僅在火銃上存在,就是在火炮上同樣存在,火炮的炮彈更容易觀察,甚至眼神好的人肉眼都能看得清楚。
火炮的炮彈飛過最初一段距離之後,後麵一段具體飛向哪裏,同樣完全無法預測。
而王爺既然講到這個問題,估計就是有解決方案,張天倫聚精會神的聽著,因為他知道自己又要聽到一個重大的技術訣竅。
“陀螺你應該知道吧?”
張天倫腦海中立刻出現陀螺的形象,但是他有點不太理解,陀螺與解決槍彈和炮彈發飄的問題有關係嗎?
“陀螺旋轉的越快,就越穩定,這個原理叫陀螺的軸定向原理。”
“就是說陀螺一旦快速旋轉起來,想要改變陀螺的軸向就需要額外的施加力量,如果沒有外力改變,陀螺轉軸的方向將是固定的。”
在張天倫疑惑不解的目光中,朱弘棟揭開了謎底。
“如果我們在槍管中拉出膛線,這樣子彈在飛出槍膛的過程中,就會不由自主的沿著膛線的方向旋轉。”
“當子彈射出槍口以後,就會變成一個陀螺,而陀螺又擁有軸向穩定特性,那麽它就不會再亂飄了。”
張天倫呆立半晌,就好像突然接通電源的燈泡,電火花閃過,腦海中各種想法突然貫通,一切豁然開朗。
“天哪!原來是這麽迴事!”
“我明白了!我明白了!”
張天倫高興的手舞足蹈,興奮的大喊大叫,仿佛發現了世間終極真理。
朱弘棟默默看著張天倫欣喜若狂的樣子,心中油然感歎。
人類的前進往往就是靠著這些癡迷於技術的人,可是偏偏在大明朝,這些真正代表人類進步力量的人,往往不受尊重。
那些尋章摘句皓首窮經的人,整天鑽進故紙堆裏,琢磨迴字有幾個寫法的人,反而最受尊重,掌握著最大的社會資源。
隻能說科舉製度經過一千年的發展,與儒家相互配合,已經牢固的占據了社會主流,成為阻礙社會發展的頑固勢力。
就在朱弘棟感慨莫名的目光中,張天倫慢慢平靜下來,衝著朱弘棟深深一禮。
“感謝王爺,傳道授業解惑,恩莫大焉!”
朱弘棟聽了張天倫的話,心中突然湧動一股戲謔之意,便順著張天倫的話問道。
“那你打算怎麽報答本王呢?”
張天倫完全沒有聽出朱弘棟語氣中開玩笑的成分,再次鄭重的深深一揖。
“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張天倫頗為遺憾的點點頭,隻好等明天再試驗這個想法。
兩人吃完飯,張天倫帶著朱弘棟,來到倉庫,隻見倉庫裏出現了幾門式樣新穎的火炮。
朱弘棟看到這些火炮,眼睛頓時一亮,因為這些火炮的樣子與他在電影裏見到的拿破侖炮非常相似。
這些火炮使用的炮車,與拿破侖炮幾乎完全一樣。兩個高高的車輪中間架著一門火炮,火炮後則是長長的牽引和止退架。
如果要說不同,就是這幾門火炮口徑要比拿破侖炮要小,並且這幾門火炮全都是鐵製的,而拿破侖炮則是青銅炮。
“王爺,這幾門炮就是按照您的要求,采用鍛造的方式製造的一斤、兩斤、四斤炮。”
“每個口徑的火炮製造了兩門,還有對應的各式炮彈。”
朱弘棟走近這幾門火炮,發現這些火炮做工精良,通體光潔,閃爍著熟鐵經過鍛造之後的銀亮光澤。
伸手摸上去,觸手冰涼,帶著一種奇特的工業製品的美感。
這幾門火炮,已經與朱弘棟印象中,那些黑沉沉的甚至帶著明顯鏽色的鑄鐵炮完全不同。
鑄鐵炮即使鑄造的再精良,仍然可以在炮身上看到用人可見的沙眼和不規整之處。
而現在他麵前的這幾門火炮,這個完全沒有這個缺點,不僅炮身反射著金屬的光芒,而且整個炮身上光滑平整,完全找不到沙眼。
這就是鍛造炮的獨特優勢,炮身更致密,材料性能更好,相應的重量更輕,更不容易炸膛。
朱弘棟摸著幾門新製造出來的大炮,愛不釋手,恨不得現在就找地方放上幾炮。
朱弘棟隨即想到張天倫剛剛的表現,不由得莞爾。
看來每個人都有自己熱愛的東西,往往為了它願意廢寢忘食,甚至拋棄一切。
朱弘棟估摸著東門外的棱堡應該建設得差不多了,現在新式火炮也有了,明天正好拿去用棱堡試炮。
朱弘棟立刻喊來跟在身後的方大陸,指著倉庫裏的火炮。
“這幾門帶炮車的火炮全部拉走,旁邊兒鍛造的虎蹲炮和弗朗機炮,每一樣帶上三門,記得各式炮彈都多拿一些。”
方大陸得了王爺的吩咐,趕緊指揮親衛們連拉帶拽,將王爺指定的火炮全部運走。
在張天倫將朱弘棟送出軍械廠的路上,朱弘棟問起了另外一件事。
“張大匠,咱們軍械廠既然已經有水利鏜床,你想法研究一下,在咱們現在生產的魯密銃上,看看能不能拉出來幾條膛線。”
膛線?
張天倫又一次在王爺這裏聽到了陌生的名詞,頓時明白王爺又開始傳授他不了解的知識了。
張天倫精神頭一下子就上來了,整個人頓時進入學習狀態。
“王爺,這個膛線是什麽?”
“簡單來說,就是在火銃的內壁上,挖出對稱的旋轉的凹槽。”
“王爺,這火銃的內壁不是應該越光滑越好嗎?”
朱弘棟聽到這一個問題連著一個問題,就知道對方馬上要進入十萬個為什麽的節奏。
沒辦法,誰讓九年義務教育還沒有普及下去,他隻能從頭到尾將整個原理講透。
“火銃的彈丸是球形的,發射距離一旦變遠,彈丸的散布麵積就會變得越來越大,最後能否擊中目標,完全看運氣。”
張天倫猛點頭。
確實是這麽迴事,無論鳥銃還是魯密銃,都有一段直射距離,一旦過了直射距離彈丸就開始發飄,具體飄到哪兒去完全無法預測。
這種事兒不僅在火銃上存在,就是在火炮上同樣存在,火炮的炮彈更容易觀察,甚至眼神好的人肉眼都能看得清楚。
火炮的炮彈飛過最初一段距離之後,後麵一段具體飛向哪裏,同樣完全無法預測。
而王爺既然講到這個問題,估計就是有解決方案,張天倫聚精會神的聽著,因為他知道自己又要聽到一個重大的技術訣竅。
“陀螺你應該知道吧?”
張天倫腦海中立刻出現陀螺的形象,但是他有點不太理解,陀螺與解決槍彈和炮彈發飄的問題有關係嗎?
“陀螺旋轉的越快,就越穩定,這個原理叫陀螺的軸定向原理。”
“就是說陀螺一旦快速旋轉起來,想要改變陀螺的軸向就需要額外的施加力量,如果沒有外力改變,陀螺轉軸的方向將是固定的。”
在張天倫疑惑不解的目光中,朱弘棟揭開了謎底。
“如果我們在槍管中拉出膛線,這樣子彈在飛出槍膛的過程中,就會不由自主的沿著膛線的方向旋轉。”
“當子彈射出槍口以後,就會變成一個陀螺,而陀螺又擁有軸向穩定特性,那麽它就不會再亂飄了。”
張天倫呆立半晌,就好像突然接通電源的燈泡,電火花閃過,腦海中各種想法突然貫通,一切豁然開朗。
“天哪!原來是這麽迴事!”
“我明白了!我明白了!”
張天倫高興的手舞足蹈,興奮的大喊大叫,仿佛發現了世間終極真理。
朱弘棟默默看著張天倫欣喜若狂的樣子,心中油然感歎。
人類的前進往往就是靠著這些癡迷於技術的人,可是偏偏在大明朝,這些真正代表人類進步力量的人,往往不受尊重。
那些尋章摘句皓首窮經的人,整天鑽進故紙堆裏,琢磨迴字有幾個寫法的人,反而最受尊重,掌握著最大的社會資源。
隻能說科舉製度經過一千年的發展,與儒家相互配合,已經牢固的占據了社會主流,成為阻礙社會發展的頑固勢力。
就在朱弘棟感慨莫名的目光中,張天倫慢慢平靜下來,衝著朱弘棟深深一禮。
“感謝王爺,傳道授業解惑,恩莫大焉!”
朱弘棟聽了張天倫的話,心中突然湧動一股戲謔之意,便順著張天倫的話問道。
“那你打算怎麽報答本王呢?”
張天倫完全沒有聽出朱弘棟語氣中開玩笑的成分,再次鄭重的深深一揖。
“鞠躬盡瘁,死而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