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咱們是不是可以用蘇鋼造炮?這樣造出來的炮豈不是可以變得非常輕便?”
張天倫沒有計較朱弘棟外行說內行話,因為一個王爺了解到這種程度,已經是意外之喜了,總不能指望一個王爺比鐵匠還精通打鐵吧?
張天倫仔細為王爺解釋。
“王爺,咱們要造火炮,尤其是大型的紅衣火炮,需要火炮通體如一,但是用蘇鋼法,我們得到的是一個個鋼條,我們用這些鋼條才去拚接成火炮,性能反而不如一體鑄造的。”
朱弘棟聽了反而更加疑惑。
“既然已經有蘇鋼了,我們為什麽不把鋼條融化,然後直接用鋼水澆築火炮呢?”
張天倫笑了,這就是外行指導內行的通常弊病,外行往往隻知道一些關鍵點,但是常常連行業內的一些常識都不知道。
“王爺,鋼條我們是融化不了的,無論是炒鋼法還是灌鋼法,以及類似於蘇鋼那種淋鋼法,隻要把鋼製造出來以後,我們最多隻能把它加熱,但是想要融化完全做不到。”
“從古至今,就沒誰用過鋼水,一旦鋼形成,我們就隻能鍛打了,再也沒法用鑄造的辦法了。”
朱弘棟聽了張天倫的解釋,終於意識到,想要用鑄鋼火炮,最大的難題是溫度,古時候完全無法獲得能夠融化鋼的爐溫。
通常來說融化鐵需要一千一百到一千三百攝氏度,而融化鋼至少要一千五百攝氏度。
朱弘棟隨即意識到另外一個問題,古時候沒法得到鋼水,除了爐溫提升不上去之外,恐怕還有另外一個問題,那就是耐火磚抗高溫能力不夠。
朱弘棟仔細整理一下思路,然後開始在地上畫簡圖。
張天倫一看朱弘棟又開始畫簡圖,立刻激動興奮起來,趕緊招唿身邊的一個人,去將軍器監的那些夥伴們全部喊來。
然後自己全神貫注的觀察起朱弘棟的簡圖。
朱弘棟一邊迴憶,一邊在地上寫寫畫畫,很快畫出一個大煉鋼鐵時期的簡易平爐。
等朱弘棟畫完之後,一抬起頭嚇了一跳,發現周圍滿滿當當的圍著一群穿著官服的技術官員。
在這些軍器監的技術官員外麵,甚至圍滿了打著赤膊的鐵匠。
張天倫注意到朱弘弄的目光,抬起頭來一看,自己也被嚇了一跳,立刻下意識的喊道。
“都圍過來幹嘛?不要幹活嗎?沒事的人都迴去幹活?不好好幹活扣你們工資。”
聽到大匠發話,外圍的鐵匠們戀戀不舍的散去。
朱弘棟本來想喊住這些鐵匠,後來一想,現在是戰爭時期,這種關鍵的技術絕不能隨意擴散,否則一旦被清軍得去,肯定會反過來給自己造成大麻煩。
朱弘棟想到這裏,對張天倫說道。
“咱們這個火槍廠,技術保密的事情必須得做一下,這事我來安排,稍後你在工廠裏規定每個人的活動範圍,和接觸技術範圍;然後在火槍廠旁邊建家屬區,要求所有匠人和家眷必須住進家屬區,不得隨意外出,不得隨意交接他人。”
張天倫連忙答應下來,心裏開始琢磨,後麵在火槍廠裏怎麽加強保密措施。
朱弘棟見鐵匠都散去,隻留下軍器監的技術官員,立刻進入講課狀態。
“想要直接練出鋼來,關鍵點主要在兩個地方,一個是溫度,一個是耐火磚。”
“耐火磚稍後再說,我們先說這個溫度。想要提高爐內的溫度,就必須想法降低熱量損失,降低熱量損失其中的一個辦法是在這裏。”
朱弘棟指著自己畫的簡圖裏的一個位置。
“這個是熱交換室,平時我們建造的煉鐵爐,基本上是將冷空氣直接通入爐內,這種方式相當於是在不斷的降低爐內溫度。”
“所以采用了這個熱交換室之後,外界的空氣先經過熱交換室,被加熱到五六百度,再一進入爐內,經過燃燒,就可以進一步提高爐內溫度。”
“而爐內排出去的廢氣,是高溫氣體,帶著大量熱量,這些熱量白白排掉是巨大的浪費,我們反過來將這些廢氣導入熱交換室,讓廢氣將熱量傳遞給新鮮空氣,這樣就極大減少了熱量的浪費。”
眾多技術官員聽了朱弘棟的講解,頓時有種茅塞頓開的感覺。
這時有人問。
“王爺,您說的溫度,具體如何測算?”
朱弘棟想了想,雖然覺得現在進行大範圍測溫不現實,但是測溫的原理可以跟他們講一下。
“通常來說我們可以把結冰的溫度設定為零攝氏度,水沸騰的溫度設定為一百攝氏度,中間進行一百等分。”
“以這種方式標定溫度的高低,比如說咱們經常用的生鐵,當生鐵化為鐵水的時候,通常溫度在一千一百到一千三百攝氏度之間。”
“而我們所說的鋼,想要把鋼化成鋼水,所需要的溫度通常在一千五百到一千六百攝氏度之間。”
“低溫比較好測定,但是高溫的時候,我們往往沒法測定具體溫度,其實這個也有個簡便方法,就是觀察爐火的顏色,隻要仔細觀察就能發現,不同溫度的爐火顏色是不同的。”
“王爺,您為什麽把溫度叫做攝氏度?難道這個溫度是某個姓攝的大家發明的?”
朱弘棟嘴角一抽,就沒法解釋呀,隻好順著對方的話說道。
“確實如此,溫度的體係是一位姓攝的大匠設計出來的。”
“王爺,這位姓攝的大匠叫什麽名字?是咱們大明的,還是哪個朝代的?”
朱弘棟心中哀歎,果然,一個謊言需要無數個謊言去彌補。
朱弘棟沒法解釋,隻能胡編亂造。
“這個姓攝的大匠,具體的情況我已經不記得了,迴頭你們也許會在某些古書上看到他的名字。”
朱弘棟生怕這些技術官員們又問出什麽稀奇古怪的問題,趕緊將話題轉迴來。
“有了這個熱交換室,溫度就可以提高到融化鋼水的地步,但僅僅如此還不行。”
張天倫沒有計較朱弘棟外行說內行話,因為一個王爺了解到這種程度,已經是意外之喜了,總不能指望一個王爺比鐵匠還精通打鐵吧?
張天倫仔細為王爺解釋。
“王爺,咱們要造火炮,尤其是大型的紅衣火炮,需要火炮通體如一,但是用蘇鋼法,我們得到的是一個個鋼條,我們用這些鋼條才去拚接成火炮,性能反而不如一體鑄造的。”
朱弘棟聽了反而更加疑惑。
“既然已經有蘇鋼了,我們為什麽不把鋼條融化,然後直接用鋼水澆築火炮呢?”
張天倫笑了,這就是外行指導內行的通常弊病,外行往往隻知道一些關鍵點,但是常常連行業內的一些常識都不知道。
“王爺,鋼條我們是融化不了的,無論是炒鋼法還是灌鋼法,以及類似於蘇鋼那種淋鋼法,隻要把鋼製造出來以後,我們最多隻能把它加熱,但是想要融化完全做不到。”
“從古至今,就沒誰用過鋼水,一旦鋼形成,我們就隻能鍛打了,再也沒法用鑄造的辦法了。”
朱弘棟聽了張天倫的解釋,終於意識到,想要用鑄鋼火炮,最大的難題是溫度,古時候完全無法獲得能夠融化鋼的爐溫。
通常來說融化鐵需要一千一百到一千三百攝氏度,而融化鋼至少要一千五百攝氏度。
朱弘棟隨即意識到另外一個問題,古時候沒法得到鋼水,除了爐溫提升不上去之外,恐怕還有另外一個問題,那就是耐火磚抗高溫能力不夠。
朱弘棟仔細整理一下思路,然後開始在地上畫簡圖。
張天倫一看朱弘棟又開始畫簡圖,立刻激動興奮起來,趕緊招唿身邊的一個人,去將軍器監的那些夥伴們全部喊來。
然後自己全神貫注的觀察起朱弘棟的簡圖。
朱弘棟一邊迴憶,一邊在地上寫寫畫畫,很快畫出一個大煉鋼鐵時期的簡易平爐。
等朱弘棟畫完之後,一抬起頭嚇了一跳,發現周圍滿滿當當的圍著一群穿著官服的技術官員。
在這些軍器監的技術官員外麵,甚至圍滿了打著赤膊的鐵匠。
張天倫注意到朱弘弄的目光,抬起頭來一看,自己也被嚇了一跳,立刻下意識的喊道。
“都圍過來幹嘛?不要幹活嗎?沒事的人都迴去幹活?不好好幹活扣你們工資。”
聽到大匠發話,外圍的鐵匠們戀戀不舍的散去。
朱弘棟本來想喊住這些鐵匠,後來一想,現在是戰爭時期,這種關鍵的技術絕不能隨意擴散,否則一旦被清軍得去,肯定會反過來給自己造成大麻煩。
朱弘棟想到這裏,對張天倫說道。
“咱們這個火槍廠,技術保密的事情必須得做一下,這事我來安排,稍後你在工廠裏規定每個人的活動範圍,和接觸技術範圍;然後在火槍廠旁邊建家屬區,要求所有匠人和家眷必須住進家屬區,不得隨意外出,不得隨意交接他人。”
張天倫連忙答應下來,心裏開始琢磨,後麵在火槍廠裏怎麽加強保密措施。
朱弘棟見鐵匠都散去,隻留下軍器監的技術官員,立刻進入講課狀態。
“想要直接練出鋼來,關鍵點主要在兩個地方,一個是溫度,一個是耐火磚。”
“耐火磚稍後再說,我們先說這個溫度。想要提高爐內的溫度,就必須想法降低熱量損失,降低熱量損失其中的一個辦法是在這裏。”
朱弘棟指著自己畫的簡圖裏的一個位置。
“這個是熱交換室,平時我們建造的煉鐵爐,基本上是將冷空氣直接通入爐內,這種方式相當於是在不斷的降低爐內溫度。”
“所以采用了這個熱交換室之後,外界的空氣先經過熱交換室,被加熱到五六百度,再一進入爐內,經過燃燒,就可以進一步提高爐內溫度。”
“而爐內排出去的廢氣,是高溫氣體,帶著大量熱量,這些熱量白白排掉是巨大的浪費,我們反過來將這些廢氣導入熱交換室,讓廢氣將熱量傳遞給新鮮空氣,這樣就極大減少了熱量的浪費。”
眾多技術官員聽了朱弘棟的講解,頓時有種茅塞頓開的感覺。
這時有人問。
“王爺,您說的溫度,具體如何測算?”
朱弘棟想了想,雖然覺得現在進行大範圍測溫不現實,但是測溫的原理可以跟他們講一下。
“通常來說我們可以把結冰的溫度設定為零攝氏度,水沸騰的溫度設定為一百攝氏度,中間進行一百等分。”
“以這種方式標定溫度的高低,比如說咱們經常用的生鐵,當生鐵化為鐵水的時候,通常溫度在一千一百到一千三百攝氏度之間。”
“而我們所說的鋼,想要把鋼化成鋼水,所需要的溫度通常在一千五百到一千六百攝氏度之間。”
“低溫比較好測定,但是高溫的時候,我們往往沒法測定具體溫度,其實這個也有個簡便方法,就是觀察爐火的顏色,隻要仔細觀察就能發現,不同溫度的爐火顏色是不同的。”
“王爺,您為什麽把溫度叫做攝氏度?難道這個溫度是某個姓攝的大家發明的?”
朱弘棟嘴角一抽,就沒法解釋呀,隻好順著對方的話說道。
“確實如此,溫度的體係是一位姓攝的大匠設計出來的。”
“王爺,這位姓攝的大匠叫什麽名字?是咱們大明的,還是哪個朝代的?”
朱弘棟心中哀歎,果然,一個謊言需要無數個謊言去彌補。
朱弘棟沒法解釋,隻能胡編亂造。
“這個姓攝的大匠,具體的情況我已經不記得了,迴頭你們也許會在某些古書上看到他的名字。”
朱弘棟生怕這些技術官員們又問出什麽稀奇古怪的問題,趕緊將話題轉迴來。
“有了這個熱交換室,溫度就可以提高到融化鋼水的地步,但僅僅如此還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