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杜將軍麾下兵丁的晚飯,一天兩頓。”
“現在兩位大人,明白為什麽我的兵丁明明技不如人,偏偏最後打勝了吧?”
朱大典和張國維對視一眼,朱大典臉上浮現出一絲尷尬。
因為張國維是剛到金華,而他則一直在主持金華的軍務,現在金華的士兵居然每天吃不飽飯,這事兒如果非要追究的話,最終的責任肯定會落到他頭上。
倆人都是兵部尚書,雖然這是朝局紊亂造成的,非常之時用非常之法,倒也說得過去。
但是對於兩個當事人來說,兩上同為一職轄一城,難免就會有競爭比較之心。
就算他們倆自己心裏風情雲了,不在意這些事兒,也難免周圍的人,難免文武百官會在暗地裏把兩個人放在一起進行比較。
現在突然冒出這麽一檔子事兒,在張國維眼皮子底下,眼睜睜的看到,自己這個兵部尚書居然讓麾下的士兵吃不飽飯,這事兒無論是怎麽發生的,終歸是非常丟臉。
偏偏六王子就在眼前,朱大典又不好發作,隻能厚著臉皮站在那裏,看六王子接下來怎麽說。
“我相信,北麵的清兵,尤其那些真正的滿洲大兵,吃的肯定會比我麾下的士兵還好,他們很可能頓頓肉食管夠,並且這些滿洲大兵是從山海關一直打過長江的,都是征戰了十幾年的老兵。”
“這種情況下,我們的戰技不如人,體力不如人,如何能打過清兵?”
朱弘棟提出一個嚴峻的問題,讓朱大典一時顧不得尷尬,臉上浮現出濃濃的憂色。
張國維同樣歎了一口氣,如果說朱大典起複之前一直在家鄉,沒有在陣前見過真正的滿洲大兵,那麽他這個兵部尚書,幾乎是被滿洲大兵追著屁股,一路從長江以北逃過來的。
清軍此時的主要戰力分成兩大塊,一塊兒是作為核心的主要由滿洲韃子組成的滿洲大兵。
另一塊兒,則是由吳三桂、孔有德、耿精忠這類投降的漢軍組成的綠營。
遇到這些漢軍,還能抵抗一二,時不時還能打贏幾場,那麽對上滿洲大兵,往往是十戰九敗,經常一觸即潰。
有些時候,一見到滿洲大兵,明軍這邊都會出現望風而逃的情況。
女真滿萬不可敵!這句話經過幾十年的明清戰爭,已經在大江南北傳播的人盡皆知。
無數的戰例一次又一次強化這句話,讓這句話變成鐵一般的事實,被所有人從心底裏承認。
所以明軍在麵對真正的滿洲大兵時有一種強烈的恐懼感。
現在朱弘棟指出明軍與滿洲大兵在食物上的差別,讓張國維想起雙方戰力的差別,更是感覺壓力如泰山一般,壓的人喘不過氣來。
這時就聽朱大典語氣誠懇的請教。
“請問六王子,我們如何是好?”
朱弘棟並沒有迴答這句話,而是將目光投向站在校場上,眼巴巴的瞅著他的那些軍兵,大聲吼道。
“你們幹的不錯,沒給本王丟臉,今天每人晚飯都可以加一條魚!”
“喔!!!”
校場上頓時爆發出強烈的歡唿聲。
杜學紳麾下的那些士兵紛紛黯然失色,沒有辦法,誰讓自家打輸了呢,認賭服輸,隻能流著口水,眼睜睜看這個人家大魚大肉的隨便吃。
這時就聽朱弘棟再次說道。
“你們雖然打輸了,但原因不在你們,你們隻是平時沒有吃飽,體力跟不上,現在你們每人同樣可以得到一條魚,一碗幹飯。”
這些士兵,驚訝地望向朱弘棟,隨即爆發出更大的歡唿聲。
“王爺威武!”
“王爺千歲!”
安排好賭鬥的事兒,朱弘棟這才將目光轉向朱大典和張國維兩人,繼續剛才的話題。
“兵貴精而不貴多,戰場上的崩潰往往是從最弱的一環開始的。”
“十個吃不飽飯的營頭,去跟清軍對陣,往往其中一個營頭崩潰,就會導致全軍潰敗。”
“有這功夫,我們還不如拿著十個營頭的糧草,培育出一個營頭的精兵,這個營頭體力足意誌堅定,對清軍的殺傷甚至要遠超那十個吃不飽飯的營頭。”
“兩位大人,我覺得咱們必須得整軍,汰弱留強,重新整訓,盡快把我們軍兵的戰鬥力拉起來。”
說到這裏,朱弘棟歎息一聲。
“我們的時間不多了……”
…………
第二天一早,魯王召開了大朝會,紹興追隨過來的文武班底,加上金華這邊的眾多官員,大家聚集一堂,開始討論魯王監國朝廷今後的行止。
朝會剛剛召開沒多久,就見熊汝霖走出。
“啟稟監國魯王殿下,殿下派往福建封鄭芝龍兄弟為公爵的使者裘兆錦、林必達、來福京等人已經被隆武扣押,後來派去的陳謙總兵則已經遇害。”
熊汝霖的話立刻在朝堂上引來一片義憤填膺,魯王的臉色當時就陰沉下來。
這事是一筆爛賬,當初隆武先於魯王稱帝,魯王當時隻是進位監國,還沒等稱帝就發現已經有了個皇帝,就很尷尬。
後來隆武開出條件,可以接受魯王這邊所有官員官職不變,魯王憤而去監國號,自己迴台州過小日子去了。
結果隆武的詔書在魯王朝廷這邊引起分裂,支持反對者一半一半,後來在張國維和熊汝霖的堅持下,最終拒絕了隆武政權的招攬,迎迴了魯王。
魯王倒是沒有選擇稱帝,仍然自任監國,不過兩邊雖然沒打起來,各種大小摩擦不斷。
隆武挖魯王的牆角,派大臣帶著十萬兩白銀去魯王地盤犒師,魯王同樣不甘示弱,派使者去隆武地盤,封鄭誌龍兄弟為公爵。
隆武主要依靠的就是鄭誌龍兄弟,魯王明目張膽的挖自己的根,當然不能忍,當場扣押了使者,還把後續的使者給砍了。
現在事情鬧出來了,魯王心裏堵得慌。
主辱臣死,立刻有人站出來。
“臣張明振願意提兵為我主討迴公道。”
張明振的話沒人願意接茬。
俗話說師出有名,魯王派兵打隆武,以監國打皇帝,怎麽打?
那叫以下犯上!那叫謀逆!
十惡不赦的大罪!
“現在兩位大人,明白為什麽我的兵丁明明技不如人,偏偏最後打勝了吧?”
朱大典和張國維對視一眼,朱大典臉上浮現出一絲尷尬。
因為張國維是剛到金華,而他則一直在主持金華的軍務,現在金華的士兵居然每天吃不飽飯,這事兒如果非要追究的話,最終的責任肯定會落到他頭上。
倆人都是兵部尚書,雖然這是朝局紊亂造成的,非常之時用非常之法,倒也說得過去。
但是對於兩個當事人來說,兩上同為一職轄一城,難免就會有競爭比較之心。
就算他們倆自己心裏風情雲了,不在意這些事兒,也難免周圍的人,難免文武百官會在暗地裏把兩個人放在一起進行比較。
現在突然冒出這麽一檔子事兒,在張國維眼皮子底下,眼睜睜的看到,自己這個兵部尚書居然讓麾下的士兵吃不飽飯,這事兒無論是怎麽發生的,終歸是非常丟臉。
偏偏六王子就在眼前,朱大典又不好發作,隻能厚著臉皮站在那裏,看六王子接下來怎麽說。
“我相信,北麵的清兵,尤其那些真正的滿洲大兵,吃的肯定會比我麾下的士兵還好,他們很可能頓頓肉食管夠,並且這些滿洲大兵是從山海關一直打過長江的,都是征戰了十幾年的老兵。”
“這種情況下,我們的戰技不如人,體力不如人,如何能打過清兵?”
朱弘棟提出一個嚴峻的問題,讓朱大典一時顧不得尷尬,臉上浮現出濃濃的憂色。
張國維同樣歎了一口氣,如果說朱大典起複之前一直在家鄉,沒有在陣前見過真正的滿洲大兵,那麽他這個兵部尚書,幾乎是被滿洲大兵追著屁股,一路從長江以北逃過來的。
清軍此時的主要戰力分成兩大塊,一塊兒是作為核心的主要由滿洲韃子組成的滿洲大兵。
另一塊兒,則是由吳三桂、孔有德、耿精忠這類投降的漢軍組成的綠營。
遇到這些漢軍,還能抵抗一二,時不時還能打贏幾場,那麽對上滿洲大兵,往往是十戰九敗,經常一觸即潰。
有些時候,一見到滿洲大兵,明軍這邊都會出現望風而逃的情況。
女真滿萬不可敵!這句話經過幾十年的明清戰爭,已經在大江南北傳播的人盡皆知。
無數的戰例一次又一次強化這句話,讓這句話變成鐵一般的事實,被所有人從心底裏承認。
所以明軍在麵對真正的滿洲大兵時有一種強烈的恐懼感。
現在朱弘棟指出明軍與滿洲大兵在食物上的差別,讓張國維想起雙方戰力的差別,更是感覺壓力如泰山一般,壓的人喘不過氣來。
這時就聽朱大典語氣誠懇的請教。
“請問六王子,我們如何是好?”
朱弘棟並沒有迴答這句話,而是將目光投向站在校場上,眼巴巴的瞅著他的那些軍兵,大聲吼道。
“你們幹的不錯,沒給本王丟臉,今天每人晚飯都可以加一條魚!”
“喔!!!”
校場上頓時爆發出強烈的歡唿聲。
杜學紳麾下的那些士兵紛紛黯然失色,沒有辦法,誰讓自家打輸了呢,認賭服輸,隻能流著口水,眼睜睜看這個人家大魚大肉的隨便吃。
這時就聽朱弘棟再次說道。
“你們雖然打輸了,但原因不在你們,你們隻是平時沒有吃飽,體力跟不上,現在你們每人同樣可以得到一條魚,一碗幹飯。”
這些士兵,驚訝地望向朱弘棟,隨即爆發出更大的歡唿聲。
“王爺威武!”
“王爺千歲!”
安排好賭鬥的事兒,朱弘棟這才將目光轉向朱大典和張國維兩人,繼續剛才的話題。
“兵貴精而不貴多,戰場上的崩潰往往是從最弱的一環開始的。”
“十個吃不飽飯的營頭,去跟清軍對陣,往往其中一個營頭崩潰,就會導致全軍潰敗。”
“有這功夫,我們還不如拿著十個營頭的糧草,培育出一個營頭的精兵,這個營頭體力足意誌堅定,對清軍的殺傷甚至要遠超那十個吃不飽飯的營頭。”
“兩位大人,我覺得咱們必須得整軍,汰弱留強,重新整訓,盡快把我們軍兵的戰鬥力拉起來。”
說到這裏,朱弘棟歎息一聲。
“我們的時間不多了……”
…………
第二天一早,魯王召開了大朝會,紹興追隨過來的文武班底,加上金華這邊的眾多官員,大家聚集一堂,開始討論魯王監國朝廷今後的行止。
朝會剛剛召開沒多久,就見熊汝霖走出。
“啟稟監國魯王殿下,殿下派往福建封鄭芝龍兄弟為公爵的使者裘兆錦、林必達、來福京等人已經被隆武扣押,後來派去的陳謙總兵則已經遇害。”
熊汝霖的話立刻在朝堂上引來一片義憤填膺,魯王的臉色當時就陰沉下來。
這事是一筆爛賬,當初隆武先於魯王稱帝,魯王當時隻是進位監國,還沒等稱帝就發現已經有了個皇帝,就很尷尬。
後來隆武開出條件,可以接受魯王這邊所有官員官職不變,魯王憤而去監國號,自己迴台州過小日子去了。
結果隆武的詔書在魯王朝廷這邊引起分裂,支持反對者一半一半,後來在張國維和熊汝霖的堅持下,最終拒絕了隆武政權的招攬,迎迴了魯王。
魯王倒是沒有選擇稱帝,仍然自任監國,不過兩邊雖然沒打起來,各種大小摩擦不斷。
隆武挖魯王的牆角,派大臣帶著十萬兩白銀去魯王地盤犒師,魯王同樣不甘示弱,派使者去隆武地盤,封鄭誌龍兄弟為公爵。
隆武主要依靠的就是鄭誌龍兄弟,魯王明目張膽的挖自己的根,當然不能忍,當場扣押了使者,還把後續的使者給砍了。
現在事情鬧出來了,魯王心裏堵得慌。
主辱臣死,立刻有人站出來。
“臣張明振願意提兵為我主討迴公道。”
張明振的話沒人願意接茬。
俗話說師出有名,魯王派兵打隆武,以監國打皇帝,怎麽打?
那叫以下犯上!那叫謀逆!
十惡不赦的大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