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誌良導演的“雙簧”,可以說取得了恰到好處的效果。曾雲飛接到三連黨支部的報告後,認為不錯,於是交給了團黨委。經過團黨委常委會的討論,決定對李狗蛋的問題不作追究,即不給予黨內、行政的處分,但是,李狗蛋被調離三連指導員崗位,到遠離部隊數百裏的留守處工作。
有人說,部隊的留守處與地方的養老院差不多。將李狗蛋調離第一線的施工連隊,許多人為他抱不平。這個決定是兩個月以後下的。
張誌良在接到李狗蛋調離的命令後,顯得十分惆悵,對狗蛋說:“這不行,說的不處分,可這跟處分不是一碼事兒嗎?不行,不行,我得找曾主任去!”張誌良說著就要走。
李狗蛋一把拽住張誌良:“連長,我的好兄弟!你的情我領了,但萬萬不能再給老連長添麻煩了!”
“狗蛋,說句掏心窩子的話。我舍不得你呀!”張誌良有點動情,“雖然咱倆在一起連頭帶尾才一年零三個月,可我覺得吧,咱倆吧,無論性格、脾氣,還是工作作風,都合得來,配合的既默契又穩妥,連隊的工作也很有起色。你一走,再換個人,萬一我和他尿不到一個壺裏,咋辦?”
李狗蛋說:“我說連長,咱都是組織上的人,上麵既然已經決定了,咱就是有想法,也得服從,有一句話怎麽說來著?對了,叫思想不通,行動服從。是不是?好啦,好啦,別婆婆媽媽的了。有空時,來看看老夥計,我也就知足了!”
李狗蛋不是拖泥帶水的那號人,調離命令下達的第二天,就到留守處報道了。
留守處一共8個人,一個幹部,原來是8連的連長,叫胡誌敏,是1946年入伍的老同誌,在留守處已經呆了10來年了。其餘的是7個戰士,2個老兵,5個新兵。他來了,一共9個人。留守處的主要任務是,種地、管理家屬院。李狗蛋在這裏的職務是助理員,留守處的工作由他負責。
中午,胡誌敏就在留守處的食堂為李狗蛋接風。說是接風,其實,充其量也就是一頓便飯。胡誌敏叫炊事員小劉炒了一盤西紅柿雞蛋、一盤絲瓜肉絲、一盤茄子、一盤青菜,外加一個冬瓜海帶湯,典型的4菜1湯,3素1葷,沒有酒。大家夥一邊吃飯,一邊互相介紹,就這麽幾個人,很快大家都熟悉了。
當天下午,胡誌敏又帶李狗蛋到處走走,說是熟悉一下環境。留守處有15畝地,其中,10畝地種水稻,一年兩茬的雙季稻,大概每年總產量在20000斤左右,產下來的稻穀,碾成米後,交給團後勤處,由他們再分給各個施工連隊。這是新米,每個連隊每次雖然分得不多,但是這米新、鮮,還略微帶一點糯味,好吃,戰士們挺喜歡的;1畝地種各種蔬菜,中午他們吃的菜,就是自己種的;還有4畝,分給30多戶隨軍家屬,這些家屬大部分是從農村來的,所以,巴掌大的一塊“自留地”,被“經營”的花花綠綠,茂茂盛盛,油油旺旺。她們基本上不要買菜,除了在家屬工廠上班外,業餘時間就泡在巴掌田裏,細心地伺弄著“自留地”,悠閑地過著“自給自足”的生活,嗨,滿愜意的哩!
李狗蛋原來在連隊時,過得是“打眼放炮,吃飯睡覺”“兩眼一睜,忙到熄燈”“抬頭看山頭,低頭看石頭”的日子,尤其是當了幹部後,成天價把一根心弦繃得緊緊的,不是擔心安全問題,就是擔心工程進度問題,還要做好戰士們的思想政治工作。其實是滿累的。現在,放眼望去,一片蔥蘢,微風吹過,綠色的田野裏蕩起一陣陣起伏的“漣漪”,再加上田地邊上就是小河,河邊有蘆葦,河裏有鴨子,還有那漂生的水葫蘆,這使他想起了革命樣板戲《沙家浜》裏郭建光的著名唱段:“朝霞映在陽澄湖上,蘆花放稻穀香岸柳成行。全憑著勞動人民一雙手,畫出了錦繡江南魚米鄉。”
“不錯,這裏簡直就是世外桃源!”李狗蛋心裏感慨良多。
在迴來的路上,李狗蛋心裏不知咋地,忽然想起他那遠在數千裏之外的父親母親來了。祖祖輩輩在黃土高原上生活的兩個老人現在究竟怎麽樣了?他們不要說沒有坐過火車、飛機、輪船,就連像樣的汽車也沒有坐過。現在到了這裏,肯定比在施工連隊要清閑些,要不寫封信,讓妹妹花花將二老送來,讓他們見識見識這綠油油的錦繡江南魚米鄉?對了,花花長這麽大,不是也沒有出過門嗎?
“李助理,在想什麽哪?是不是想媳婦了?要想了,就讓她來嘛,這也是人之常情啊!況且,部隊也有家屬探親的規定不是?”胡誌敏看見李狗蛋在那裏楞楞的走神,便以長者的口氣說。
有人說,部隊的留守處與地方的養老院差不多。將李狗蛋調離第一線的施工連隊,許多人為他抱不平。這個決定是兩個月以後下的。
張誌良在接到李狗蛋調離的命令後,顯得十分惆悵,對狗蛋說:“這不行,說的不處分,可這跟處分不是一碼事兒嗎?不行,不行,我得找曾主任去!”張誌良說著就要走。
李狗蛋一把拽住張誌良:“連長,我的好兄弟!你的情我領了,但萬萬不能再給老連長添麻煩了!”
“狗蛋,說句掏心窩子的話。我舍不得你呀!”張誌良有點動情,“雖然咱倆在一起連頭帶尾才一年零三個月,可我覺得吧,咱倆吧,無論性格、脾氣,還是工作作風,都合得來,配合的既默契又穩妥,連隊的工作也很有起色。你一走,再換個人,萬一我和他尿不到一個壺裏,咋辦?”
李狗蛋說:“我說連長,咱都是組織上的人,上麵既然已經決定了,咱就是有想法,也得服從,有一句話怎麽說來著?對了,叫思想不通,行動服從。是不是?好啦,好啦,別婆婆媽媽的了。有空時,來看看老夥計,我也就知足了!”
李狗蛋不是拖泥帶水的那號人,調離命令下達的第二天,就到留守處報道了。
留守處一共8個人,一個幹部,原來是8連的連長,叫胡誌敏,是1946年入伍的老同誌,在留守處已經呆了10來年了。其餘的是7個戰士,2個老兵,5個新兵。他來了,一共9個人。留守處的主要任務是,種地、管理家屬院。李狗蛋在這裏的職務是助理員,留守處的工作由他負責。
中午,胡誌敏就在留守處的食堂為李狗蛋接風。說是接風,其實,充其量也就是一頓便飯。胡誌敏叫炊事員小劉炒了一盤西紅柿雞蛋、一盤絲瓜肉絲、一盤茄子、一盤青菜,外加一個冬瓜海帶湯,典型的4菜1湯,3素1葷,沒有酒。大家夥一邊吃飯,一邊互相介紹,就這麽幾個人,很快大家都熟悉了。
當天下午,胡誌敏又帶李狗蛋到處走走,說是熟悉一下環境。留守處有15畝地,其中,10畝地種水稻,一年兩茬的雙季稻,大概每年總產量在20000斤左右,產下來的稻穀,碾成米後,交給團後勤處,由他們再分給各個施工連隊。這是新米,每個連隊每次雖然分得不多,但是這米新、鮮,還略微帶一點糯味,好吃,戰士們挺喜歡的;1畝地種各種蔬菜,中午他們吃的菜,就是自己種的;還有4畝,分給30多戶隨軍家屬,這些家屬大部分是從農村來的,所以,巴掌大的一塊“自留地”,被“經營”的花花綠綠,茂茂盛盛,油油旺旺。她們基本上不要買菜,除了在家屬工廠上班外,業餘時間就泡在巴掌田裏,細心地伺弄著“自留地”,悠閑地過著“自給自足”的生活,嗨,滿愜意的哩!
李狗蛋原來在連隊時,過得是“打眼放炮,吃飯睡覺”“兩眼一睜,忙到熄燈”“抬頭看山頭,低頭看石頭”的日子,尤其是當了幹部後,成天價把一根心弦繃得緊緊的,不是擔心安全問題,就是擔心工程進度問題,還要做好戰士們的思想政治工作。其實是滿累的。現在,放眼望去,一片蔥蘢,微風吹過,綠色的田野裏蕩起一陣陣起伏的“漣漪”,再加上田地邊上就是小河,河邊有蘆葦,河裏有鴨子,還有那漂生的水葫蘆,這使他想起了革命樣板戲《沙家浜》裏郭建光的著名唱段:“朝霞映在陽澄湖上,蘆花放稻穀香岸柳成行。全憑著勞動人民一雙手,畫出了錦繡江南魚米鄉。”
“不錯,這裏簡直就是世外桃源!”李狗蛋心裏感慨良多。
在迴來的路上,李狗蛋心裏不知咋地,忽然想起他那遠在數千裏之外的父親母親來了。祖祖輩輩在黃土高原上生活的兩個老人現在究竟怎麽樣了?他們不要說沒有坐過火車、飛機、輪船,就連像樣的汽車也沒有坐過。現在到了這裏,肯定比在施工連隊要清閑些,要不寫封信,讓妹妹花花將二老送來,讓他們見識見識這綠油油的錦繡江南魚米鄉?對了,花花長這麽大,不是也沒有出過門嗎?
“李助理,在想什麽哪?是不是想媳婦了?要想了,就讓她來嘛,這也是人之常情啊!況且,部隊也有家屬探親的規定不是?”胡誌敏看見李狗蛋在那裏楞楞的走神,便以長者的口氣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