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千趙軍騎兵殺入燕軍之中,虎入羊群一般。
本來燕軍在人數之上有優勢,就算是單兵作戰能力不如趙軍士兵,但好歹也可以抵擋一陣。
可陳成如此輕易就死在樊於期刀下,對於燕軍士兵的衝擊力實在是太大了。很多能都沒能反應過來到底是怎麽一迴事,就已經被快馬衝過來的趙軍騎兵一刀揮於馬下了。
等到燕軍各中層將領反應過來,準備組織有效防禦作戰時,上萬燕軍士兵至少已經有一千多人倒在了地上,變成了一具屍體。甚至有一些人連屍首都沒能留下,早就被踩成了一團肉泥。
“擋住趙軍!”
“不準後退!”
“違令者,斬!”
燕軍中的千夫長、百夫長、牙將、裨將、副將等一係列中低層將領,紛紛揮舞著手中的刀劍,在亂軍之中高聲呐喊,希望可以遏製住燕軍早已大亂的陣腳,對趙軍形成有效的防禦。
可軍心已亂,覆水難收。本來這些燕軍士兵就是剛剛從攻城的戰場上退下來,沒有得到絲毫的修整,再加上趙軍騎兵的衝擊,燕軍士卒早已無心再戰。就算在各級將領的調配下,一些燕軍開始組織起防禦,但在趙軍騎兵強大的衝
擊力下,顯得那樣的不堪一擊。
燕軍之敗,似乎已成定局。
“將軍你看,燕軍亂了!”
桑丘城頭,一位普通的士兵站在女牆邊,看著趙軍騎兵衝入燕軍陣營大開殺戒,不由得歡喜的說道。
這一聲歡唿,仿佛就是導火索一般,一下子就把原本沉寂的桑丘城頭變得無比鬥誌昂揚,一個個守城的將士紛紛跪倒在劉仁的麵前,都說著同一句話。
“將軍!請下令吧!”
異口同聲,聲音直衝霄漢。這幾天以來,桑丘城眾將士受盡了燕軍的氣,更不知死傷了多少年,一個個心中早就憋著一股火呢。現在援軍殺到,燕軍式微,這些守城的將士們恨不能立刻殺出城去,將城下的燕軍盡數消滅,一吐連日
來心中的不快。
劉仁心中也是異常的激動。
既有即將消滅於燕軍的欣喜,又有身為趙國軍人的自毫。畢竟放眼天下,除了傲視天下的秦國,又有哪國兵馬可以如趙國騎兵這般鋒銳無敵?
不過劉仁可不是隻有一腔熱血的大頭兵,雖然心中同樣是想要剿滅燕軍,不過劉仁並沒有輕舉妄動,倉促間就下達了進攻命令,而是扶著女牆向下仔細觀瞧,看清楚燕趙兩軍的真正形勢。
畢竟燕軍有上萬之眾,趙軍隻有三千精騎,在人數上有著天然的劣勢。
別看現在趙軍是占有誘使,一般燕軍是故意示弱,誘使桑丘城守軍開城出戰,然後趁機攻占桑丘城的話,那後果簡直不堪設想。
所以。
劉仁身為桑丘城主將,身負守城之責,斷不敢輕舉妄動。
不過當劉仁看到燕軍士兵不但四散奔走,丟盔棄甲,甚至連“燕”字大旗都隨手丟在了一旁的時候,劉仁知道,燕軍是真的抵擋不住了,絕不是自己想象中的什麽詐敗誘敵。
畢竟軍旗是一軍氣勢凝聚之所在,軍旗不倒,將士們就可以血戰到最後。
可如今為了逃命,連軍旗、將旗都不顧了,那這一隻軍隊的靈魂也就喪失了,又何談還有多少戰鬥力呢?
劉仁的嘴角終於露出了發自內心的笑容,猛然間將自己腰間的寶劍抽出,高舉過頭,高聲喝道:“將士們,出城迎敵,助援軍一臂之力!”
“喏!”城中守軍早就按捺不住,全都在等劉仁的命令。如今命令以下,這些士卒哪裏還忍耐的住,紛紛那起兵刃,在幾位副將的帶領下,打開了桑丘城門,好似一股鋼鐵洪流般衝向了與趙軍騎兵纏鬥在一起的燕
軍。
腹背受敵,乃軍中大忌。
本來趙軍騎兵的攻勢就已經非常猛烈了,上萬燕軍都隻能勉強抵擋,最多也就在這些騎兵的身上留下幾道傷痕,根本無法傷其筋骨。
而如今城內如狼似虎的守軍殺了出來,對於這萬餘燕軍來說,無疑是索命的閻羅一般。
也不知道是哪個眼尖的燕軍士兵率先看到衝過來桑丘守軍,下意識驚恐的喊道:“不好了,桑丘城守軍也殺出來了!”聽到消息的燕軍先是一驚,結果發現真的是城內守軍殺過來,心中紛紛被驚恐所充滿,下意識就相對身邊的人分享。結果一傳十,十傳百,在很短的時間內,整個燕國上萬大軍差不多都知道了,一時間人
心惶惶,驚恐萬狀,哪裏還有再戰之心?
結果還沒等桑丘城內的守軍殺到近前,這些燕軍士兵的心中率先就崩潰了。
事實證明,當一支軍隊的軍心可以徹底摧毀時,那這支軍隊的戰鬥力已經與人數沒有多大關係了。
灌木叢中的兩萬燕軍如是。
如今桑丘城下的近兩萬的燕軍亦如是。
在三千趙軍士兵近乎單方麵屠殺,以及桑丘城守軍背後夾擊的雙重衝擊下,燕軍之中還有一戰之心的士卒,早已所剩無幾。
主將陳成早已戰死,上萬燕軍在沒有主心骨的情況下,又要腹背受敵,麵對如此強大的敵人。不要說本就戰鬥力底下的燕軍,就算是號稱天下無敵的赳赳老秦,恐怕也未必能頂得過這一關。
潰敗開始大麵積的出現。
原本還能勉強抵禦的那些燕軍士兵,也頂住不如此強烈的心理壓力,抽個冷子轉身就跑,不再有意識的去阻攔那些衝進來趙軍。
而就在燕軍處於徹底崩潰邊緣的時候,桑丘城內的守軍殺到了。
雖然這些守軍也是剛剛經曆完一場慘烈的攻城之戰,體力也沒有得到良好的恢複,但這些守軍的心中卻有一顆必勝的決心。
桑丘城守軍的到來,就好似壓倒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使燕國的攻城大軍徹底崩潰,再無可戰之兵,上萬將士,完全淪為了砧板上的魚肉,屠刀下的羔羊,等待他們的,隻有血腥無情的殺戮!除此之外,別無他途。
本來燕軍在人數之上有優勢,就算是單兵作戰能力不如趙軍士兵,但好歹也可以抵擋一陣。
可陳成如此輕易就死在樊於期刀下,對於燕軍士兵的衝擊力實在是太大了。很多能都沒能反應過來到底是怎麽一迴事,就已經被快馬衝過來的趙軍騎兵一刀揮於馬下了。
等到燕軍各中層將領反應過來,準備組織有效防禦作戰時,上萬燕軍士兵至少已經有一千多人倒在了地上,變成了一具屍體。甚至有一些人連屍首都沒能留下,早就被踩成了一團肉泥。
“擋住趙軍!”
“不準後退!”
“違令者,斬!”
燕軍中的千夫長、百夫長、牙將、裨將、副將等一係列中低層將領,紛紛揮舞著手中的刀劍,在亂軍之中高聲呐喊,希望可以遏製住燕軍早已大亂的陣腳,對趙軍形成有效的防禦。
可軍心已亂,覆水難收。本來這些燕軍士兵就是剛剛從攻城的戰場上退下來,沒有得到絲毫的修整,再加上趙軍騎兵的衝擊,燕軍士卒早已無心再戰。就算在各級將領的調配下,一些燕軍開始組織起防禦,但在趙軍騎兵強大的衝
擊力下,顯得那樣的不堪一擊。
燕軍之敗,似乎已成定局。
“將軍你看,燕軍亂了!”
桑丘城頭,一位普通的士兵站在女牆邊,看著趙軍騎兵衝入燕軍陣營大開殺戒,不由得歡喜的說道。
這一聲歡唿,仿佛就是導火索一般,一下子就把原本沉寂的桑丘城頭變得無比鬥誌昂揚,一個個守城的將士紛紛跪倒在劉仁的麵前,都說著同一句話。
“將軍!請下令吧!”
異口同聲,聲音直衝霄漢。這幾天以來,桑丘城眾將士受盡了燕軍的氣,更不知死傷了多少年,一個個心中早就憋著一股火呢。現在援軍殺到,燕軍式微,這些守城的將士們恨不能立刻殺出城去,將城下的燕軍盡數消滅,一吐連日
來心中的不快。
劉仁心中也是異常的激動。
既有即將消滅於燕軍的欣喜,又有身為趙國軍人的自毫。畢竟放眼天下,除了傲視天下的秦國,又有哪國兵馬可以如趙國騎兵這般鋒銳無敵?
不過劉仁可不是隻有一腔熱血的大頭兵,雖然心中同樣是想要剿滅燕軍,不過劉仁並沒有輕舉妄動,倉促間就下達了進攻命令,而是扶著女牆向下仔細觀瞧,看清楚燕趙兩軍的真正形勢。
畢竟燕軍有上萬之眾,趙軍隻有三千精騎,在人數上有著天然的劣勢。
別看現在趙軍是占有誘使,一般燕軍是故意示弱,誘使桑丘城守軍開城出戰,然後趁機攻占桑丘城的話,那後果簡直不堪設想。
所以。
劉仁身為桑丘城主將,身負守城之責,斷不敢輕舉妄動。
不過當劉仁看到燕軍士兵不但四散奔走,丟盔棄甲,甚至連“燕”字大旗都隨手丟在了一旁的時候,劉仁知道,燕軍是真的抵擋不住了,絕不是自己想象中的什麽詐敗誘敵。
畢竟軍旗是一軍氣勢凝聚之所在,軍旗不倒,將士們就可以血戰到最後。
可如今為了逃命,連軍旗、將旗都不顧了,那這一隻軍隊的靈魂也就喪失了,又何談還有多少戰鬥力呢?
劉仁的嘴角終於露出了發自內心的笑容,猛然間將自己腰間的寶劍抽出,高舉過頭,高聲喝道:“將士們,出城迎敵,助援軍一臂之力!”
“喏!”城中守軍早就按捺不住,全都在等劉仁的命令。如今命令以下,這些士卒哪裏還忍耐的住,紛紛那起兵刃,在幾位副將的帶領下,打開了桑丘城門,好似一股鋼鐵洪流般衝向了與趙軍騎兵纏鬥在一起的燕
軍。
腹背受敵,乃軍中大忌。
本來趙軍騎兵的攻勢就已經非常猛烈了,上萬燕軍都隻能勉強抵擋,最多也就在這些騎兵的身上留下幾道傷痕,根本無法傷其筋骨。
而如今城內如狼似虎的守軍殺了出來,對於這萬餘燕軍來說,無疑是索命的閻羅一般。
也不知道是哪個眼尖的燕軍士兵率先看到衝過來桑丘守軍,下意識驚恐的喊道:“不好了,桑丘城守軍也殺出來了!”聽到消息的燕軍先是一驚,結果發現真的是城內守軍殺過來,心中紛紛被驚恐所充滿,下意識就相對身邊的人分享。結果一傳十,十傳百,在很短的時間內,整個燕國上萬大軍差不多都知道了,一時間人
心惶惶,驚恐萬狀,哪裏還有再戰之心?
結果還沒等桑丘城內的守軍殺到近前,這些燕軍士兵的心中率先就崩潰了。
事實證明,當一支軍隊的軍心可以徹底摧毀時,那這支軍隊的戰鬥力已經與人數沒有多大關係了。
灌木叢中的兩萬燕軍如是。
如今桑丘城下的近兩萬的燕軍亦如是。
在三千趙軍士兵近乎單方麵屠殺,以及桑丘城守軍背後夾擊的雙重衝擊下,燕軍之中還有一戰之心的士卒,早已所剩無幾。
主將陳成早已戰死,上萬燕軍在沒有主心骨的情況下,又要腹背受敵,麵對如此強大的敵人。不要說本就戰鬥力底下的燕軍,就算是號稱天下無敵的赳赳老秦,恐怕也未必能頂得過這一關。
潰敗開始大麵積的出現。
原本還能勉強抵禦的那些燕軍士兵,也頂住不如此強烈的心理壓力,抽個冷子轉身就跑,不再有意識的去阻攔那些衝進來趙軍。
而就在燕軍處於徹底崩潰邊緣的時候,桑丘城內的守軍殺到了。
雖然這些守軍也是剛剛經曆完一場慘烈的攻城之戰,體力也沒有得到良好的恢複,但這些守軍的心中卻有一顆必勝的決心。
桑丘城守軍的到來,就好似壓倒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使燕國的攻城大軍徹底崩潰,再無可戰之兵,上萬將士,完全淪為了砧板上的魚肉,屠刀下的羔羊,等待他們的,隻有血腥無情的殺戮!除此之外,別無他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