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記住【.】,為您提供精彩小說閱讀。
太極思維是講易有太極,易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這就是太極的次序。
這種分法,被後來邵雍詮釋為“一分為二”,所以,“一分為二”這個思想中國古來就有。比如說“一尺之椎,日取其半,萬世不竭”,就是說可以不斷地“一分為二”。
從零到二到四到八,是一種超越直觀的抽象思維,是一種符號的思維,是在於追究宇宙萬物之所以然之故的思維。什麽叫“所以然之故”?
到宋代融儒釋道三教思想而和合為宋代理學,形成了太極思維係統,《伊洛淵源錄》記載,邵伯溫在《易學辨惑》中講:有一天,程頤到他家與他父親邵雍談論天地萬物,程頤指著麵前的桌子說,這個桌子放在地上,不知天地放在何處?他們就是在討論這些宇宙萬物最後的、所以然之故的問題。這就是一個哲學問題,就是現象背後的那個隱蔽的存在是什麽的問題,在哪裏的問題。
我們可以看出來,中國思想家對於這些問題的追究,其實是非常深刻的,是關於形而上學問題的追究。再比如說陸九淵,他還很小的時候就問他的父親,“天地何所窮際”,父親笑而不答,他便“深思至忘寢食”。像這些問題的迴答,你怎麽迴答,這就是追究所以然之故的那個存在,就是現象背後的那個不顯現的隱蔽的存在,也就是說不在場的東西是什麽的問題。
這個追究便是太極思維,到了周敦頤作《太極圖》,他從無極到太極,太極動靜,而生陰陽,由陰陽而五行,由五行而男女,由男女而化生萬物。
我們不要把太極圖看簡單了,太極圖中的s曲線像中國古代的龍的圖形,是龍的抽象的表征;太極圖的圓,象征中國天道無限循環的圓,這個圓是由陰陽魚互動為其變化的源動力。
如果把中、西、印的思維方式做一比較,就可發現:西方的思維是非此即彼,不是陰就是陽,是二元對立,結果是一方克服一方,一方消滅一方,一方吃掉一方;中國的思想是太極圖的陰陽魚,陰中有陽,陽中有陰,陰陽魚互動,互相交合,相輔相承;而印度的思想是空,是沒有,這就是中、西、印思維的比較。
萊布尼茨
《易經》對二進製的啟發:二進製的重要性世人皆知,沒有二進製就沒有當代的數理邏輯,就沒有數字化技術,沒有電腦、網絡技術等。
二進製的發明人是德國思想家萊布尼茨(1646-1716年),他大約在20歲時就已經知道了最初由歐洲來華傳教士所介紹的中國《易經》。後來他雖然率先發明出二進製,但由於沒有找到對其可靠性及意義的有力支持,因此遲遲沒有發表其論文,直到1697年他與法國傳教士白晉相識、隨後通信交流對《易經》的看法之後,才使他看到古老《易經》的六十四卦和二進製的數碼相對應,給予他極大的啟發和鼓舞,並於1705年把論文發表出來,題為《關於僅用0和1兩個符號的二進製算術的說明,並以此解釋古代中國伏羲圖的探討》。
二進製這一劃時代的發明終於被世人所知。
太極思維是講易有太極,易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這就是太極的次序。
這種分法,被後來邵雍詮釋為“一分為二”,所以,“一分為二”這個思想中國古來就有。比如說“一尺之椎,日取其半,萬世不竭”,就是說可以不斷地“一分為二”。
從零到二到四到八,是一種超越直觀的抽象思維,是一種符號的思維,是在於追究宇宙萬物之所以然之故的思維。什麽叫“所以然之故”?
到宋代融儒釋道三教思想而和合為宋代理學,形成了太極思維係統,《伊洛淵源錄》記載,邵伯溫在《易學辨惑》中講:有一天,程頤到他家與他父親邵雍談論天地萬物,程頤指著麵前的桌子說,這個桌子放在地上,不知天地放在何處?他們就是在討論這些宇宙萬物最後的、所以然之故的問題。這就是一個哲學問題,就是現象背後的那個隱蔽的存在是什麽的問題,在哪裏的問題。
我們可以看出來,中國思想家對於這些問題的追究,其實是非常深刻的,是關於形而上學問題的追究。再比如說陸九淵,他還很小的時候就問他的父親,“天地何所窮際”,父親笑而不答,他便“深思至忘寢食”。像這些問題的迴答,你怎麽迴答,這就是追究所以然之故的那個存在,就是現象背後的那個不顯現的隱蔽的存在,也就是說不在場的東西是什麽的問題。
這個追究便是太極思維,到了周敦頤作《太極圖》,他從無極到太極,太極動靜,而生陰陽,由陰陽而五行,由五行而男女,由男女而化生萬物。
我們不要把太極圖看簡單了,太極圖中的s曲線像中國古代的龍的圖形,是龍的抽象的表征;太極圖的圓,象征中國天道無限循環的圓,這個圓是由陰陽魚互動為其變化的源動力。
如果把中、西、印的思維方式做一比較,就可發現:西方的思維是非此即彼,不是陰就是陽,是二元對立,結果是一方克服一方,一方消滅一方,一方吃掉一方;中國的思想是太極圖的陰陽魚,陰中有陽,陽中有陰,陰陽魚互動,互相交合,相輔相承;而印度的思想是空,是沒有,這就是中、西、印思維的比較。
萊布尼茨
《易經》對二進製的啟發:二進製的重要性世人皆知,沒有二進製就沒有當代的數理邏輯,就沒有數字化技術,沒有電腦、網絡技術等。
二進製的發明人是德國思想家萊布尼茨(1646-1716年),他大約在20歲時就已經知道了最初由歐洲來華傳教士所介紹的中國《易經》。後來他雖然率先發明出二進製,但由於沒有找到對其可靠性及意義的有力支持,因此遲遲沒有發表其論文,直到1697年他與法國傳教士白晉相識、隨後通信交流對《易經》的看法之後,才使他看到古老《易經》的六十四卦和二進製的數碼相對應,給予他極大的啟發和鼓舞,並於1705年把論文發表出來,題為《關於僅用0和1兩個符號的二進製算術的說明,並以此解釋古代中國伏羲圖的探討》。
二進製這一劃時代的發明終於被世人所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