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記住【.】,為您提供精彩小說閱讀。
有些事宜早不宜晚,秋兒的收徒方案正在運行。安路濤帶著秋兒去找皇上相商,這不,打聽到皇上在“永壽宮”,於是兩人正在宮門口等著皇上和淑妃的歸來。
雖然他們從來未提過,但秋兒知道安路濤有很多問題想問她,也許他們深愛對方,不希望因自己的懷疑而影響到彼此的感情。兩人站在宮門外,不交流。他們明顯有著心事。
對安路濤而言,他並不是懷疑秋兒,他也明白,宮外的一些東西一旦進宮就不要對任何人提起,越少人知道越好。當時間久了,自己都會忘了自己曾經懂些什麽。秋兒隻不過是懂得了如何保護自己。而他的私心告訴他:必須讓她親口說出來。
“秋兒……”安路濤欲言又止,心裏很矛盾。
“有什麽話就直說吧。”她亦知道他想說什麽。
“你還有多少事瞞著我?”安路濤不知如何開始詢問,沒有經過大腦地問出這樣一句話。
秋兒看著他,眼睛裏看不出波瀾。她就這樣看著他,緩緩地說道:“我有很多事還沒有告訴你。這些事牽扯甚大,機會合適之時,我自然會告訴你。如果你無法全心全意地相信我,仍會質疑我,那麽就請你在我們還沒有完全陷進去的時候放手。”
她雖然麵無表情,沒有太多的感情波瀾,但他明白,他已經讓她失望了。
“對不起。我知道這樣問你很不應該。”安路濤上前,拉起秋兒的雙手,放在自己的手心。“秋兒,不管你還有多少事沒有告訴我,以後我都不會再問,等你什麽時候想說,或是突然間表現出來,我聽著,看著,不會再多問一句,無論你隱瞞的是什麽事,我都會支持你。請以後不要再說還沒有完全陷進去,我已經陷進去了,我不敢失去你,不能失去你。你明白嗎?”安路濤的再次深情告白,秋兒感動不己。
我又何嚐不是呢?千不該萬不該,我不該在嫁給你皇叔之後再愛上你。路濤,我是罪人,正因為我在乎你,愛著你,才不敢把這件事告訴你。路濤,告訴我,你若是知道我曾與你皇叔拜過堂,你還會繼續相信我,支持我嗎?若你知道我是冷寒宮宮主,你還會繼續站在我這邊嗎?若你知道我是前朝皇帝的女兒,你還會繼續愛著我嗎?
因為有太多的不知道,秋兒的謊言才越來越多,有時因情況所迫,她不得不站出來,以至於她的謊言一一被拆穿。當初若是知道進宮後會有這麽多的改變,她寧可在山上守著師父的骨骸,無憂無慮地過一輩子。
可惜,一切都太遲了,她醒悟得太晚了。總以為自己掌握了一切,總以為自己不會動心愛上誰,總以為自己這輩子隻為複仇而活。秋兒開始後悔當初一個又一個的自以為是。
有人說:當你經曆後才會明白。秋兒如今的處境正是應了這句話。
再說說皇上和淑妃。他們在“莫亭”聊著個人看法,談論著他們心中難解的謎。皇上正把太後的意思告訴給淑妃。淑妃聽後開始坐立不安。
“愛妃,你怎麽了?臉色很差,是不是累了?朕送你迴宮。”聽完皇上的講訴,淑妃突然臉色大變,皇上誤以為出來太久,她身體受不了。
實則,淑妃開始懷疑太後是否是她?
“皇上,臣妾對太後的事不是很清楚,今日也是第一次聽皇上提及,難道說太後和皇上不是親母子?”淑妃從不問皇上不願說的事,從她進宮以來也隻偶爾聽婢女提過太後之名,然而,太後的事在皇宮就像一個很不願被人提起的記憶。一向不問世事的淑妃自然不會主動打聽太後的事。
“不是。其實太後是前朝太後。”淑妃的心跳不明的加速,她怕自己聽錯,她努力讓自己平靜,她不願錯過皇上接下來的一字一句。“十年前,朕大舉進軍前朝,那時兩軍實力相當,朕眼看就要敗陣,豈料前朝一名大將前來投誠,他帶來了十萬大軍,並把前朝的各大要道,秘密機關,重軍之地全部告訴了朕。因為這樣,朕才會大獲全勝。”皇上說的事是淑妃完全不知道的,原來之前她知道的不過是個大概。“當朕殺進前朝皇帝的寢宮時,竟發現皇後喝了毒酒已故,前朝皇帝守在皇後身邊,他告訴朕,從將軍背叛他開始,他便輸了人心,一個輸了人心的君主已經沒有資格繼續統治一個國家,他也不願見百姓活在戰爭中,他原意把天下交給朕。臨走前,他讓朕答應幾件事,一是放過後宮裏所有無辜的女眷,二是給百官留一官半職,他們都是國家的棟梁,三是好好照顧久居五華山的太後。”迴憶到往事,皇上心中便有一絲遺憾。
“皇上答應前朝皇帝的要求了嗎?”在淑妃心裏,皇上已經完成了兩件,至於第一件淑妃始終想不明白。在此之前,她不明白皇上可以留用前朝百官,為何要殺光後宮所有手無寸鐵的女流之輩?趁今日的機會,她一定要問個明白。
“這是朕這輩子最後悔的事。朕這個江山是靠叛徒得來的,本來就贏得不光彩,就算前朝皇帝在不得人心,朕既然奪位,就應為百姓著想,那些無辜的人朕原本也不想殺之。可朕不知道為什麽,幾天後,後宮突失大火,燒死了所有前朝女眷。那麽多條人命全在一夜之間離去,這些都是朕的疏忽。”
沒錯,當年淑妃就是在大火中被風叔救走的人,而當年她清晰的記得,那場大火不是意外,而是人為,而且還是傳的皇上的聖旨。
“皇上,天災人禍本來就不是我們能控製的,皇上已經做得很好了,不要太過自責。”
皇上搖了搖頭,繼續說:“原本朕打算等登基之後再送她們離開,若是她們無家可去,仍可留在宮裏。要是朕早些離她們離開,她們也就不會……”
皇上的聲音哽咽著,淑妃認識皇上多年,從未見皇上傷心掉過淚。她已經相信他是個仁君,所以不管他說的這些到底是不是真實的,淑妃都會相信他。
淑妃上前,平穩了自己的情緒,拍了拍皇上的後背,以示安慰他。“皇上,事情已經過去十年了,臣妾想,她們也不會怪您的,畢竟當年您也是一片好心。”
“這些年朕一直在後悔,辰逸曾提醒過朕,說那場大火很可能是人為,朕也派人調查過,卻一直一無所獲。朕答應過太後,一定要查出真兇,也還朕一個清白。”皇上為了十年前的奪位,讓很多人誤會了他。想必這些年他也一定在後悔中度過。淑妃憐他,也會更加珍惜他。
“皇上,人在做天在看,總有一天會真相大白,兇手會得到應有的報應。”淑妃知道了多年來圍繞在她心頭的不解之謎,同時她也更加相信,不是不報,是時候未到。兇手總有露出狐狸尾巴的時候。淑妃真想親眼看到兇手被繩之以法。
“君無戲言。朕答應太後的事就一定會辦到。”皇上出神地看著遠方,原來這些皇上過得並不開心。一個不解之謎困惑了他十年,他懊悔了十年,這十年他都在惡夢中驚醒,一次又一次經受著後悔之心的煎熬。
“皇上剛剛詢問臣妾的事,想聽聽臣妾的想法嗎?”淑妃轉移話題。
“說來聽聽。”
“太後為兒辦陰辰,皇上應該體諒一個母親對兒子的思念,況且太後連兒子最後一麵都未曾見到。皇上稱太後為母後,算是太後的半個兒子,皇上為自己的皇兄辦場法事也不足為奇。前朝皇帝也許不懂治國之道,但忠於他的人仍大有人在,或許皇上應該趁著這個機會,把當年的真相說出來,讓眾臣知道皇上的真性情,這樣皇上也不用擔心前朝官員會對皇上不利。皇上也不會因為擔心而不敢重用他們。遠的不說,就拿封太醫來說,皇上心裏其實非常相信封太醫的醫術,隻因他的前朝身份,放棄了一個有用之才。這樣是對皇上的損失,也是對天下的不負責。”淑妃凱凱而談,皇上聽得津津有道。“臣妾說得有不多的地方,還請皇上莫怪。”
“愛妃分析得很有道理。其實朕也有這樣的想法,是時候讓大家知道一些真相,正如愛妃所言,不能因為擔心害怕而放棄有用之才。”
此次通過淑妃的疾病,皇上更是意識到這點。前朝很多大將之才都被埋沒,這是對他們的不公平,也是對天下的損失。
在“莫亭”,皇上和淑妃聊了許久,開始起風,淑妃感覺不適,皇上這才陪同淑妃迴宮。待他們迴宮,遠遠便看到安路濤和秋兒站在宮門口等候。
“給父皇請安,給淑妃請安。”
“皇上吉祥,淑妃吉祥。”
“平身。”
“謝父皇(皇上)”
“濤兒在這兒所謂何事?”皇上詢問。
“兒臣來找父皇有事相商。”
“那就在淑妃這兒說吧。”皇上的如意算盤是,關鍵時刻也好讓淑妃出個主意。
迴到屋裏,皇上和淑妃上坐,安路濤和秋兒站於前方。
安路濤很快便切入正題,把秋兒的想法告訴了皇上。皇上和淑妃聽著頻頻點頭。
“秋大人的想法很不錯。”皇上聽完迫不及待地發表了意見。“果然是個人才。”皇上欣慰安國人才濟濟,就連這樣的小丫頭有些治國之道,真是英雄出少年。“愛妃怎麽看?”
“臣妾和皇上的想法一樣,難得秋大人有這份心,願意把自己所學傾囊相授,頗有大將之風。”
“娘娘謬讚。”秋兒談吐不凡,一看就是非等閑之輩。“臣自知不是當官的料,但皇上信任,委於重任,臣不敢不從,故而想出兩全其美之方,既可保全醫術,又不會為難臣。還望皇上成全。”
“皇上,秋大人畢竟是有史以來的首位女官,難免會有些不適應。既然秋大人想出如此良計,皇上倒不如答應她的請求。臣妾的身子還需秋大人照料,不如皇上把秋大人留在臣妾身邊可好?”
“愛妃言之有理。朕準奏。”
“謝皇上,謝娘娘。”秋兒甚喜,安路濤也佩服這丫頭想法不錯,運氣也不錯。
“那秋大人以後就留在本宮這兒,殿下舍得嗎?”
淑妃也許是真心喜歡秋兒,想把她留在身邊,至於安路濤,他怎麽可能同意呀。“迴父皇,娘娘,兒臣宮裏本來宮女就不多,而且秋兒本身就是東宮的宮女,這有現成的禦醫,兒臣何苦再去訓練一個。娘娘,請恕兒臣不忍割愛。”
“愛妃,這可如何是好?”一方是愛妃,一方是愛子,為了一女官相爭,皇上舉棋不定。
安路濤和淑妃相持不下,皇上不知如何是好,秋兒為了兩邊不得罪,又想到兩全其美地方法。“皇上,娘娘的病還未完全康複,臣理應前來照料,但臣進宮以來就在東宮當差,對於東宮的一切難免有些不舍。其實永壽宮和東宮相距不遠,臣既可以顧到娘娘,也可照料到東宮上下。”
“好一個秋兒。”皇上像是拾到寶貝似的,喜上眉稍。“王喜,傳朕旨意,即刻起在各宮挑選幾名聰慧的宮女進行醫術培訓,太醫院上下全體配合秋大人安排。”
“遵旨。”
本書由瀟湘書院首發,請勿轉載!
有些事宜早不宜晚,秋兒的收徒方案正在運行。安路濤帶著秋兒去找皇上相商,這不,打聽到皇上在“永壽宮”,於是兩人正在宮門口等著皇上和淑妃的歸來。
雖然他們從來未提過,但秋兒知道安路濤有很多問題想問她,也許他們深愛對方,不希望因自己的懷疑而影響到彼此的感情。兩人站在宮門外,不交流。他們明顯有著心事。
對安路濤而言,他並不是懷疑秋兒,他也明白,宮外的一些東西一旦進宮就不要對任何人提起,越少人知道越好。當時間久了,自己都會忘了自己曾經懂些什麽。秋兒隻不過是懂得了如何保護自己。而他的私心告訴他:必須讓她親口說出來。
“秋兒……”安路濤欲言又止,心裏很矛盾。
“有什麽話就直說吧。”她亦知道他想說什麽。
“你還有多少事瞞著我?”安路濤不知如何開始詢問,沒有經過大腦地問出這樣一句話。
秋兒看著他,眼睛裏看不出波瀾。她就這樣看著他,緩緩地說道:“我有很多事還沒有告訴你。這些事牽扯甚大,機會合適之時,我自然會告訴你。如果你無法全心全意地相信我,仍會質疑我,那麽就請你在我們還沒有完全陷進去的時候放手。”
她雖然麵無表情,沒有太多的感情波瀾,但他明白,他已經讓她失望了。
“對不起。我知道這樣問你很不應該。”安路濤上前,拉起秋兒的雙手,放在自己的手心。“秋兒,不管你還有多少事沒有告訴我,以後我都不會再問,等你什麽時候想說,或是突然間表現出來,我聽著,看著,不會再多問一句,無論你隱瞞的是什麽事,我都會支持你。請以後不要再說還沒有完全陷進去,我已經陷進去了,我不敢失去你,不能失去你。你明白嗎?”安路濤的再次深情告白,秋兒感動不己。
我又何嚐不是呢?千不該萬不該,我不該在嫁給你皇叔之後再愛上你。路濤,我是罪人,正因為我在乎你,愛著你,才不敢把這件事告訴你。路濤,告訴我,你若是知道我曾與你皇叔拜過堂,你還會繼續相信我,支持我嗎?若你知道我是冷寒宮宮主,你還會繼續站在我這邊嗎?若你知道我是前朝皇帝的女兒,你還會繼續愛著我嗎?
因為有太多的不知道,秋兒的謊言才越來越多,有時因情況所迫,她不得不站出來,以至於她的謊言一一被拆穿。當初若是知道進宮後會有這麽多的改變,她寧可在山上守著師父的骨骸,無憂無慮地過一輩子。
可惜,一切都太遲了,她醒悟得太晚了。總以為自己掌握了一切,總以為自己不會動心愛上誰,總以為自己這輩子隻為複仇而活。秋兒開始後悔當初一個又一個的自以為是。
有人說:當你經曆後才會明白。秋兒如今的處境正是應了這句話。
再說說皇上和淑妃。他們在“莫亭”聊著個人看法,談論著他們心中難解的謎。皇上正把太後的意思告訴給淑妃。淑妃聽後開始坐立不安。
“愛妃,你怎麽了?臉色很差,是不是累了?朕送你迴宮。”聽完皇上的講訴,淑妃突然臉色大變,皇上誤以為出來太久,她身體受不了。
實則,淑妃開始懷疑太後是否是她?
“皇上,臣妾對太後的事不是很清楚,今日也是第一次聽皇上提及,難道說太後和皇上不是親母子?”淑妃從不問皇上不願說的事,從她進宮以來也隻偶爾聽婢女提過太後之名,然而,太後的事在皇宮就像一個很不願被人提起的記憶。一向不問世事的淑妃自然不會主動打聽太後的事。
“不是。其實太後是前朝太後。”淑妃的心跳不明的加速,她怕自己聽錯,她努力讓自己平靜,她不願錯過皇上接下來的一字一句。“十年前,朕大舉進軍前朝,那時兩軍實力相當,朕眼看就要敗陣,豈料前朝一名大將前來投誠,他帶來了十萬大軍,並把前朝的各大要道,秘密機關,重軍之地全部告訴了朕。因為這樣,朕才會大獲全勝。”皇上說的事是淑妃完全不知道的,原來之前她知道的不過是個大概。“當朕殺進前朝皇帝的寢宮時,竟發現皇後喝了毒酒已故,前朝皇帝守在皇後身邊,他告訴朕,從將軍背叛他開始,他便輸了人心,一個輸了人心的君主已經沒有資格繼續統治一個國家,他也不願見百姓活在戰爭中,他原意把天下交給朕。臨走前,他讓朕答應幾件事,一是放過後宮裏所有無辜的女眷,二是給百官留一官半職,他們都是國家的棟梁,三是好好照顧久居五華山的太後。”迴憶到往事,皇上心中便有一絲遺憾。
“皇上答應前朝皇帝的要求了嗎?”在淑妃心裏,皇上已經完成了兩件,至於第一件淑妃始終想不明白。在此之前,她不明白皇上可以留用前朝百官,為何要殺光後宮所有手無寸鐵的女流之輩?趁今日的機會,她一定要問個明白。
“這是朕這輩子最後悔的事。朕這個江山是靠叛徒得來的,本來就贏得不光彩,就算前朝皇帝在不得人心,朕既然奪位,就應為百姓著想,那些無辜的人朕原本也不想殺之。可朕不知道為什麽,幾天後,後宮突失大火,燒死了所有前朝女眷。那麽多條人命全在一夜之間離去,這些都是朕的疏忽。”
沒錯,當年淑妃就是在大火中被風叔救走的人,而當年她清晰的記得,那場大火不是意外,而是人為,而且還是傳的皇上的聖旨。
“皇上,天災人禍本來就不是我們能控製的,皇上已經做得很好了,不要太過自責。”
皇上搖了搖頭,繼續說:“原本朕打算等登基之後再送她們離開,若是她們無家可去,仍可留在宮裏。要是朕早些離她們離開,她們也就不會……”
皇上的聲音哽咽著,淑妃認識皇上多年,從未見皇上傷心掉過淚。她已經相信他是個仁君,所以不管他說的這些到底是不是真實的,淑妃都會相信他。
淑妃上前,平穩了自己的情緒,拍了拍皇上的後背,以示安慰他。“皇上,事情已經過去十年了,臣妾想,她們也不會怪您的,畢竟當年您也是一片好心。”
“這些年朕一直在後悔,辰逸曾提醒過朕,說那場大火很可能是人為,朕也派人調查過,卻一直一無所獲。朕答應過太後,一定要查出真兇,也還朕一個清白。”皇上為了十年前的奪位,讓很多人誤會了他。想必這些年他也一定在後悔中度過。淑妃憐他,也會更加珍惜他。
“皇上,人在做天在看,總有一天會真相大白,兇手會得到應有的報應。”淑妃知道了多年來圍繞在她心頭的不解之謎,同時她也更加相信,不是不報,是時候未到。兇手總有露出狐狸尾巴的時候。淑妃真想親眼看到兇手被繩之以法。
“君無戲言。朕答應太後的事就一定會辦到。”皇上出神地看著遠方,原來這些皇上過得並不開心。一個不解之謎困惑了他十年,他懊悔了十年,這十年他都在惡夢中驚醒,一次又一次經受著後悔之心的煎熬。
“皇上剛剛詢問臣妾的事,想聽聽臣妾的想法嗎?”淑妃轉移話題。
“說來聽聽。”
“太後為兒辦陰辰,皇上應該體諒一個母親對兒子的思念,況且太後連兒子最後一麵都未曾見到。皇上稱太後為母後,算是太後的半個兒子,皇上為自己的皇兄辦場法事也不足為奇。前朝皇帝也許不懂治國之道,但忠於他的人仍大有人在,或許皇上應該趁著這個機會,把當年的真相說出來,讓眾臣知道皇上的真性情,這樣皇上也不用擔心前朝官員會對皇上不利。皇上也不會因為擔心而不敢重用他們。遠的不說,就拿封太醫來說,皇上心裏其實非常相信封太醫的醫術,隻因他的前朝身份,放棄了一個有用之才。這樣是對皇上的損失,也是對天下的不負責。”淑妃凱凱而談,皇上聽得津津有道。“臣妾說得有不多的地方,還請皇上莫怪。”
“愛妃分析得很有道理。其實朕也有這樣的想法,是時候讓大家知道一些真相,正如愛妃所言,不能因為擔心害怕而放棄有用之才。”
此次通過淑妃的疾病,皇上更是意識到這點。前朝很多大將之才都被埋沒,這是對他們的不公平,也是對天下的損失。
在“莫亭”,皇上和淑妃聊了許久,開始起風,淑妃感覺不適,皇上這才陪同淑妃迴宮。待他們迴宮,遠遠便看到安路濤和秋兒站在宮門口等候。
“給父皇請安,給淑妃請安。”
“皇上吉祥,淑妃吉祥。”
“平身。”
“謝父皇(皇上)”
“濤兒在這兒所謂何事?”皇上詢問。
“兒臣來找父皇有事相商。”
“那就在淑妃這兒說吧。”皇上的如意算盤是,關鍵時刻也好讓淑妃出個主意。
迴到屋裏,皇上和淑妃上坐,安路濤和秋兒站於前方。
安路濤很快便切入正題,把秋兒的想法告訴了皇上。皇上和淑妃聽著頻頻點頭。
“秋大人的想法很不錯。”皇上聽完迫不及待地發表了意見。“果然是個人才。”皇上欣慰安國人才濟濟,就連這樣的小丫頭有些治國之道,真是英雄出少年。“愛妃怎麽看?”
“臣妾和皇上的想法一樣,難得秋大人有這份心,願意把自己所學傾囊相授,頗有大將之風。”
“娘娘謬讚。”秋兒談吐不凡,一看就是非等閑之輩。“臣自知不是當官的料,但皇上信任,委於重任,臣不敢不從,故而想出兩全其美之方,既可保全醫術,又不會為難臣。還望皇上成全。”
“皇上,秋大人畢竟是有史以來的首位女官,難免會有些不適應。既然秋大人想出如此良計,皇上倒不如答應她的請求。臣妾的身子還需秋大人照料,不如皇上把秋大人留在臣妾身邊可好?”
“愛妃言之有理。朕準奏。”
“謝皇上,謝娘娘。”秋兒甚喜,安路濤也佩服這丫頭想法不錯,運氣也不錯。
“那秋大人以後就留在本宮這兒,殿下舍得嗎?”
淑妃也許是真心喜歡秋兒,想把她留在身邊,至於安路濤,他怎麽可能同意呀。“迴父皇,娘娘,兒臣宮裏本來宮女就不多,而且秋兒本身就是東宮的宮女,這有現成的禦醫,兒臣何苦再去訓練一個。娘娘,請恕兒臣不忍割愛。”
“愛妃,這可如何是好?”一方是愛妃,一方是愛子,為了一女官相爭,皇上舉棋不定。
安路濤和淑妃相持不下,皇上不知如何是好,秋兒為了兩邊不得罪,又想到兩全其美地方法。“皇上,娘娘的病還未完全康複,臣理應前來照料,但臣進宮以來就在東宮當差,對於東宮的一切難免有些不舍。其實永壽宮和東宮相距不遠,臣既可以顧到娘娘,也可照料到東宮上下。”
“好一個秋兒。”皇上像是拾到寶貝似的,喜上眉稍。“王喜,傳朕旨意,即刻起在各宮挑選幾名聰慧的宮女進行醫術培訓,太醫院上下全體配合秋大人安排。”
“遵旨。”
本書由瀟湘書院首發,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