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崇文館就在東宮裏,所以並不十分遠,長孫穎跟著晉陽公主攜手進去後,宮人們早就布置好了地方,一道珠簾隔住裏外,她與晉陽公主帶著宮女們坐在裏頭聽,那些人在外麵講。
雖然是大唐,雖然風氣開放,但怎麽也不可能讓著未婚女兒拋頭露麵。女人出門的時候一般都會帶帷帽,這會兒那帽上遮麵的輕紗還長及肩膀呢。等到晚唐,也不過是從齊腰的長度變短到遮住下巴,離拋頭露麵來還遠得很呢。
“講的有些太文了。”長孫穎一邊磕著瓜子,一邊跟晉陽公主點評剛講完的那個年輕人,“連我都不大聽得懂。”
長孫穎開始就不大讚同讓崇文館的人去當教書先生,因為這些人放到後世,大概都是博士的學曆。讓他們去教小學生,那完全就錯位了,大材小用不說,關鍵是學生完全聽不懂他們在說什麽。
“是,會的不一定教的好,”晉陽公主聽得倒認真,當下揉了揉頭,跟長孫穎感慨,“我看這幾個不合適,剛才那兩個也是這般毛病,雖然的確是學識淵博,但是我聽著尚覺辛苦,何況那些小孩子們。”
“太愛掉書袋了。”長孫穎又抓了一把瓜子,跟著晉陽公主感慨,“就沒有那種說人話的書生嗎”
“什麽說人話”晉陽公主一愣。
“就是跟咱們現在這樣的說話。”長孫穎比劃著解釋了一下,晉陽公主也笑了,“這麽一說,他們說的的確就都不是人話了。”
“看來將就挑兩個算了。”長孫穎跟著晉陽公主商量,沒想到晉陽公主卻搖了搖頭,一臉堅決的說道,“不行就是不行,”
兩人在那裏說笑,等著又有人開始講經後,便安靜下來,靜靜的聽內容。
就這樣,在失望了十個之後,長孫穎打了個哈欠,看了一眼晉陽公主,兩人都準備吩咐起身時,外頭忽然又響起了聲音。
晉陽公主皺了皺眉,不過聽了片刻之後,卻是擺了擺手,示意長孫穎不要說話,在那裏專心的聽了起來。
本來是隨便聽聽,但是長孫穎跟晉陽公主卻是越聽越入神,聽著這人講完,兩人不約而同的對視了一眼,然後點了點頭,臉上出現了個笑容。
跟著那些人相比,這個顯然像樣多。他也在講論語,但明顯深入淺出,學問算不上特別出色,但是無疑是長孫穎和晉陽公主聽得最透徹的一位。
“叫什麽名字哪家的”晉陽公主命人去查。
“迴稟殿下,這位叫李思訓,”伺候她們倆的小太監往簾子外探了探頭,轉過來便笑著說“還是個宗親呢。”
“宗親”晉陽公主聽著倒是有些茫然,“我,我不大記得了。”
小太監是機靈的,見狀便將著這人的來曆解釋了一番,晉陽公主這才知道,原來李思訓的祖父是長平王李叔良。李叔良是高祖李淵的從父弟,也就是說他跟李淵有著共同的一個祖父李虎。
李叔良的父親李煒是李虎的第六子,李淵的父親是李虎的第三子李暋r蛭李暿塹兆櫻後來就繼承了父親的爵位,其它兄弟則要出去打拚。李煒很不錯,在著隋朝的時候做到了上儀同三司。他的年紀比李曇小,跟侄子李淵很好,所以等著李淵起兵,他的兒子李叔良也很得李淵起兵,他被封為刑部侍郎,進爵為王?br>
不過李叔良才幹很一般,又倒黴的被派去防禦突厥,結果武德四年就在一起追擊突厥時誤中流矢而死。雖然是自己蠢死的,但是朝廷仍然給予了厚賞,當做是英勇殺敵,以身殉國的典範,贈左翊衛大將軍、靈州總管,諡曰肅。
李叔良死了之後,他的兒子李孝協繼承了他的爵位。但是李孝協才幹比他老爹還平庸,況且跟著李世民的關係也不好,所以他們家的爵位就按照慣例被降為了郡公。不過國公的日子還是很滋潤的,像是後世也有位郇國公韋陟,就能奢侈的研究各種珍饈美味,所以李孝協還是很舒服。但是他的兄弟們可能就慘了些,他的弟弟李孝斌,也就是李思訓的父親,不得不去原州都督府做幕僚討生活。
這是唐初,不是安史之亂那種地方割據誰拳頭大誰說話的年代,所以大家不是逼不得已,沒有人會甘願去地方做幕僚,況且還是在原州那種地方。
原州的地名很多人聽了一頭霧水,但是提起它隔壁的涼州,很多人就會對它略有了解。那是個跟著涼州一樣自然環境極其惡劣,但是卻又沒有涼州繁華的地方。李孝斌這種在長安城錦繡堆裏長大的公子哥到了那窮山惡水,腸子都悔青了,所以等有了兒子,那是發誓要不顧一切代價的將兒子送迴長安來。
居長安大不易,哪怕你是皇親國戚,這長安城裏頭一個酒樓塌了裏麵都能砸到一位皇親呢,何況是這種快出五服的親戚,沒點真本事是站不住腳的。李孝斌就是吃了不學無術的苦,所以輪到兒子們時,在教育上非常下苦功。或許是老李家的優良基因終於在他兒子這一代終於爆發了,五個兒子都非常出色,熟讀經史子集不說,還善書畫。
李孝斌知道閻立本就是因為善畫得到了皇帝的青睞,所以每次在看兒子們的畫時,都幸福的快要滿溢出來了。閻立本算什麽,他兒子根底兒更硬,隻要投了皇帝的好,還怕沒有加官進爵哼,老哥繼承了郡公之位又如何,說不定他兒子還能給他爭個國公呢!
懷著這種美好的期待,李孝斌便打包將人送到了長安,拿出畢生的積蓄走門路。雖然老李家的兒子們一出生就有官做,但是粥少僧多,輪到什麽位置還不好說呢。李孝斌在這個時候聰明了一把,直接把李思訓送到了崇文館。他的主意打的好,皇帝身邊那麽多人掙破頭,不如守在太子身邊。隻要在這兒打好了關係,這個皇帝不行我等下個,總有出頭之日。
李思訓來到崇文館,憑著書畫,的確很快就引起了李治的興趣。畢竟是族人,況且又那麽小,李治對他便一直很照顧。今天這事情,原本沒他什麽事,他在旁邊是圍觀黨。不過聽完幾位同僚的講述後,他覺得很好玩,便自告奮勇的上去了。
“我覺得他能勝任。”晉陽公主點了點頭,然後看向長孫穎,有些猶豫的說道,“隻是不知道他願不願意去”
以李思訓宗親的身份,去灰頭土臉的教那些小孩子們讀書識字,這實在是太有*份了。一個有著企圖心的年輕人,大約都是不願意做這種差事的。她原本也打算找個沒什麽前途的老頭子去應付差事,沒想到卻挑了這個人。
“這有什麽好煩惱的。”聽著晉陽公主這個顧慮,長孫穎微微一笑,“去問問他自己的意思不就行了。”
作者有話要說:為什麽要寫李思訓呢?唔,因為他雖然不出名,但是他卻有個很出名的侄子啊。他侄子奏是李林甫~
哈哈哈,李思訓算是這一脈李家唯一的好筍了
這是yy,輩分上他跟晉陽公主算是一輩,但是年紀上卻差很多。真實的曆史上,他還沒出生呢→_→
☆、第120章 日常
李治迴去的時候,長孫穎正在挑東西。她盤腿坐在廊下,下麵是白裙子,上麵是鵝黃色的襦衫,袖子綁在了肘上,烏發用簪子挽著貼在腦後,一看就讓人覺得很清麗。
隻是顯得略寒酸了一些,李治在心裏頭說著,他雖然也不喜歡那種將自己插得像是個針插子似得華麗打扮,但長孫穎這樣子,總讓她想到山裏澗邊的小娘子。
好吧,雖然這樣也別有風情,李治的視線在著長孫穎雪白的小臂上溜達著,隻覺得幾日不見,她身上好像又白了一些。
長孫穎麵前放著一個竹籮,裏麵有些黑漆漆的幹果,她正興致勃勃的在挑著。李忠也坐在她身側幫忙,不過李治親眼看到,李忠那小胖手在籮裏摸著摸著,然後瞅著長孫穎不注意,就把那黑糊糊的東西往嘴裏頭塞了。
這家夥,怕是幫忙為假,偷吃為真。
不過很顯然那東西不怎麽好吃,瞧那小臉皺的啊。
竟然還咽下去了李治吃驚的看著李忠皺著臉把偷吃的東西咽下去之後,不由得生出了一種我怎麽有這麽個蠢兒子的感覺。
不過,下一刻當他看到長孫穎也邊挑邊拿起一個塞進嘴裏後,總算知道李忠這都是跟誰學的了。
那瞬間,李治忽然覺得自己很擔憂自己未來兒子的智商。
“這是什麽東西,很好吃”李治走了過去,蹲在長孫穎身邊,從著她麵前的竹籮裏拿了個,然後塞進自己的嘴裏。
不過那一秒鍾,他就把東西吐出來了。
好酸!
不但酸,還帶著股怪味!
李治覺得他現在不懷疑李忠的智商了,而懷疑李忠的味覺了。
這麽難吃的東西他是怎麽吃下去的
李忠本來悶頭在“幫忙”,聽見李治的說話聲,抬頭一看是他來了,當下耷拉腦袋,縮著脖子,自以為不會被人發現的朝著長孫穎身邊挪了挪。
“叫耶耶。”李治看出他的“險惡用心”,一伸手就把他提溜起來,提著遠遠的地方放著,然後自己盤腿坐在了長孫穎身邊。
“他還不大會說話,你別嚇著他。”長孫穎經常見著李治“玩”李忠,還當他們父子感情好,很是微笑的提示李治這個當爹的不要太過分。
“耶耶。”李忠被李治搶了位置,倒是沒有哭,抬眼看了李治一眼,然後站起來顛顛的跑到長孫穎另外一邊去坐著,然後仍然低著頭縮在她身邊,一副怕他的樣子。
“你看,這不是很乖。”長孫穎笑嘻嘻的說道,然後從著籮裏拿了一個黑乎乎的東西給著李忠塞嘴裏,然後再拿了另外一個塞到李治嘴裏,“你剛才拿錯了。”
“還是酸,不過比那個好。”李治嚐了嚐嘴裏頭的東西,然後再看看籮筐裏,才發現裏頭果然混了好幾種顏色,不禁好奇,“你要這做什麽”
好吧,他兒子的智商沒問題,味覺也沒問題,是個地地道道的小吃貨。
“他們今天送來了一種新糖,我瞧著想做些新花樣,於是就叫他們送些烏梅來。”長孫穎將挑好的放在麵前的碗裏,“隻是送了三迴都沒有我要的東西,最後我叫他們把他們有的都拿出來,我自己慢慢挑。”
今天工匠們送來的糖,其實是冰糖。原先長孫穎嫌他們的糖不夠白,要著他們再想想辦法,把糖提純些。長孫穎也不知道白糖的工藝是怎麽樣,隻能含糊的建議,“你們看看人家釀酒怎麽弄的,也蒸蒸煮煮唄。”
有著長孫穎這句話,工匠們試驗了好多次,白糖的提純倒是沒見什麽進展,但是冰糖卻被意外的弄出來了。
作為一個吃貨,在著這個天氣特別熱的時候,長孫穎見著冰糖一下子就想起了冰冰涼涼的酸梅湯,所以當下就讓人送了烏梅來,打算給大家做飲品。
隻是不知道為什麽,送來的烏梅都是醃過的,她自能從中挑那些沒醃好的試試了。
李治看著她揀出來的都是色澤特別暗沉的那種,怎麽都不算上品,當下有些困惑,“你要什麽樣的”
“隻要把果子晾曬幹就行的那種,”長孫穎有些苦惱的說道,“可他們送來的都是醃好的。”
“這怕是沒醃好的吧,吃著都這麽酸。”李治看著她撿了半天才收起來的那一碗,取笑著說道,“你要錯地方了,要烏梅幹的話不應該叫尚食局的送,應該叫尚藥局的送。”
“哎呀,我怎麽忘了這一茬。”長孫穎聽著他這點播,才恍然大悟,“我白忙活了半天。”
“可不是呢。”李治笑著看她懊惱的樣子,“瞧你這一身打扮,還真像個傻村姑。”
長孫穎看看自身,也知道自己穿的簡單了,忍不住解釋道,“你不知道,我今天跟晉陽在前頭呆了大半天,熱都快熱死了,所以才一迴家就換了輕薄的衣裳。”
“哦,你們在前麵聽的怎麽樣”李治懶洋洋的問道,他迴來就是專門來問這件事的。
“不怎麽樣。”長孫穎搖了搖頭,站起來收拾東西,跟李治抱怨道,“要不是最後出來個人,這一趟就算白跑了。”
“哦有那麽差”李治吃了一驚。
“不是差,是太好了。”長孫穎搖搖頭,“夫子們都太有學問了,小孩子聽起來恐怕有壓力。”
長孫穎看了看旁邊的李忠,招了招手讓他過來,然後把他抱在懷裏,比著他對李治說,“你想,就這麽小個孩子,連字都不認識,你讓著一群張口聖人說,閉口嗚唿哀哉的人來教他,你說他聽得懂嗎”
“大家不都是這樣來的”李治莫名其妙的看著長孫穎,“這難道不是正常的想當初我們幾個開蒙,也都請的是大儒,難道你家不是”
長孫穎沉默了下,然後低了頭含糊的說道,“哦,可能那個時候整天偷偷睡覺,所以,所以都忘記了……”
長孫穎發現自己忽略了一件事,那就是這個時候還沒有幼師這種東西,所以也沒有人注重過幼兒教育。
確切的說,在中國古代,有著完備的教育係統,卻從來都沒有係統的教育係統。有學校,但是學校裏教什麽,怎麽教,不同年紀不同類別的教育有什麽不同,從來沒有人研究過。在書塾裏,七八歲的兒童跟著十幾歲的少年同在一間屋子學習同樣的知識不是什麽稀奇事……
對於大戶人家來說,重視教育的表現就是請名師。而名師也就是有一定功名的人,或者說就是飽讀詩書,在文壇上有一定地位的人。這種師徒組合下,學生能學到多少東西,一看悟性,二就拚人品了。如果你不是天才,又遇到一個隻會學不會教的先生,那基本上這輩子就悲劇了。一句“孺子不可教”,耽誤了光陰不說,後麵稍微要臉一點的老師,也都不會教你了。
聽著長孫穎說上課偷偷睡覺,李治倒是一副了然的樣子,以長孫穎的學識,也不像是下過苦工的人。
“以後孩子這點可不能像你。”李治簡短的對她做了總結,然後問道,“那你們看中的那個人是誰”
“李思訓”長孫穎還記得那個少年的名字,她生怕李治不記得,所以還特別注明,“就是你們那個本家。”
“他”李治先是一愣,然後就笑了,“他還是個孩子呢。”
“是晉陽看中的,”長孫穎有些奇怪,“我看著個子挺高,就是有些麵嫩,也不知道他多少歲了。”
“今年才十五,”李治搖搖頭,“他自己還在學呢,能教人什麽。”
“這麽小,”長孫穎驚歎了一句,斜眼看李治,“沒想到你還是用童工的。”
“你不也在用。”李治戳了戳正在一邊默默偷吃的李忠,“這麽小的你都不放過。”
這麽多年,他也了解長孫穎用語,知道童工的意思。
“甘羅十二歲不就為相,有誌不在年高嘛。”長孫穎立馬轉了口風,然後期待的看著李治,“可是我們問過人家的意思,他自己很願意去。”
“他還願意”李治對於這個結果挺意外的,因為去鄉下教書可不是什麽好玩的事情,能辛辛苦苦爬到他身邊的,哪個不想著出將入相。
“是啊。”長孫穎把默默躲開李治的李忠抱迴來,點點頭對李治說道,“我開始還覺得他傻呢,竟然說在崇文館太憋悶了,想出去做點實事。現在知道他這年紀,有小孩兒心性也就不奇怪了。”
李思訓入東宮應該也是想要做點事情的,可是崇文館本來就是修書的地方,又有著一群老先生,那些人的暮氣沉沉自然讓他覺得不爽。他想要做些小事建功立業,也是少年當有的心氣兒。
“既然他有這份心,就把他添到名單裏去。”李治點了點頭同意,然後忽然一笑,“別的不說,他的話卻是沒得挑的,不比閻立本差,等將來為著朝廷培養一批出色的畫師也很好。”
☆、第121章 懷孕
兩人說完正事,李治看著長孫穎還在吃烏梅,當下忍不住伸手去撥她,“不要吃那個了,那麽酸,你就不怕倒牙。”
“很酸嗎?我覺得這個味道正好啊。”長孫穎有些奇怪的看著他,表情不像是作偽。
崇文館就在東宮裏,所以並不十分遠,長孫穎跟著晉陽公主攜手進去後,宮人們早就布置好了地方,一道珠簾隔住裏外,她與晉陽公主帶著宮女們坐在裏頭聽,那些人在外麵講。
雖然是大唐,雖然風氣開放,但怎麽也不可能讓著未婚女兒拋頭露麵。女人出門的時候一般都會帶帷帽,這會兒那帽上遮麵的輕紗還長及肩膀呢。等到晚唐,也不過是從齊腰的長度變短到遮住下巴,離拋頭露麵來還遠得很呢。
“講的有些太文了。”長孫穎一邊磕著瓜子,一邊跟晉陽公主點評剛講完的那個年輕人,“連我都不大聽得懂。”
長孫穎開始就不大讚同讓崇文館的人去當教書先生,因為這些人放到後世,大概都是博士的學曆。讓他們去教小學生,那完全就錯位了,大材小用不說,關鍵是學生完全聽不懂他們在說什麽。
“是,會的不一定教的好,”晉陽公主聽得倒認真,當下揉了揉頭,跟長孫穎感慨,“我看這幾個不合適,剛才那兩個也是這般毛病,雖然的確是學識淵博,但是我聽著尚覺辛苦,何況那些小孩子們。”
“太愛掉書袋了。”長孫穎又抓了一把瓜子,跟著晉陽公主感慨,“就沒有那種說人話的書生嗎”
“什麽說人話”晉陽公主一愣。
“就是跟咱們現在這樣的說話。”長孫穎比劃著解釋了一下,晉陽公主也笑了,“這麽一說,他們說的的確就都不是人話了。”
“看來將就挑兩個算了。”長孫穎跟著晉陽公主商量,沒想到晉陽公主卻搖了搖頭,一臉堅決的說道,“不行就是不行,”
兩人在那裏說笑,等著又有人開始講經後,便安靜下來,靜靜的聽內容。
就這樣,在失望了十個之後,長孫穎打了個哈欠,看了一眼晉陽公主,兩人都準備吩咐起身時,外頭忽然又響起了聲音。
晉陽公主皺了皺眉,不過聽了片刻之後,卻是擺了擺手,示意長孫穎不要說話,在那裏專心的聽了起來。
本來是隨便聽聽,但是長孫穎跟晉陽公主卻是越聽越入神,聽著這人講完,兩人不約而同的對視了一眼,然後點了點頭,臉上出現了個笑容。
跟著那些人相比,這個顯然像樣多。他也在講論語,但明顯深入淺出,學問算不上特別出色,但是無疑是長孫穎和晉陽公主聽得最透徹的一位。
“叫什麽名字哪家的”晉陽公主命人去查。
“迴稟殿下,這位叫李思訓,”伺候她們倆的小太監往簾子外探了探頭,轉過來便笑著說“還是個宗親呢。”
“宗親”晉陽公主聽著倒是有些茫然,“我,我不大記得了。”
小太監是機靈的,見狀便將著這人的來曆解釋了一番,晉陽公主這才知道,原來李思訓的祖父是長平王李叔良。李叔良是高祖李淵的從父弟,也就是說他跟李淵有著共同的一個祖父李虎。
李叔良的父親李煒是李虎的第六子,李淵的父親是李虎的第三子李暋r蛭李暿塹兆櫻後來就繼承了父親的爵位,其它兄弟則要出去打拚。李煒很不錯,在著隋朝的時候做到了上儀同三司。他的年紀比李曇小,跟侄子李淵很好,所以等著李淵起兵,他的兒子李叔良也很得李淵起兵,他被封為刑部侍郎,進爵為王?br>
不過李叔良才幹很一般,又倒黴的被派去防禦突厥,結果武德四年就在一起追擊突厥時誤中流矢而死。雖然是自己蠢死的,但是朝廷仍然給予了厚賞,當做是英勇殺敵,以身殉國的典範,贈左翊衛大將軍、靈州總管,諡曰肅。
李叔良死了之後,他的兒子李孝協繼承了他的爵位。但是李孝協才幹比他老爹還平庸,況且跟著李世民的關係也不好,所以他們家的爵位就按照慣例被降為了郡公。不過國公的日子還是很滋潤的,像是後世也有位郇國公韋陟,就能奢侈的研究各種珍饈美味,所以李孝協還是很舒服。但是他的兄弟們可能就慘了些,他的弟弟李孝斌,也就是李思訓的父親,不得不去原州都督府做幕僚討生活。
這是唐初,不是安史之亂那種地方割據誰拳頭大誰說話的年代,所以大家不是逼不得已,沒有人會甘願去地方做幕僚,況且還是在原州那種地方。
原州的地名很多人聽了一頭霧水,但是提起它隔壁的涼州,很多人就會對它略有了解。那是個跟著涼州一樣自然環境極其惡劣,但是卻又沒有涼州繁華的地方。李孝斌這種在長安城錦繡堆裏長大的公子哥到了那窮山惡水,腸子都悔青了,所以等有了兒子,那是發誓要不顧一切代價的將兒子送迴長安來。
居長安大不易,哪怕你是皇親國戚,這長安城裏頭一個酒樓塌了裏麵都能砸到一位皇親呢,何況是這種快出五服的親戚,沒點真本事是站不住腳的。李孝斌就是吃了不學無術的苦,所以輪到兒子們時,在教育上非常下苦功。或許是老李家的優良基因終於在他兒子這一代終於爆發了,五個兒子都非常出色,熟讀經史子集不說,還善書畫。
李孝斌知道閻立本就是因為善畫得到了皇帝的青睞,所以每次在看兒子們的畫時,都幸福的快要滿溢出來了。閻立本算什麽,他兒子根底兒更硬,隻要投了皇帝的好,還怕沒有加官進爵哼,老哥繼承了郡公之位又如何,說不定他兒子還能給他爭個國公呢!
懷著這種美好的期待,李孝斌便打包將人送到了長安,拿出畢生的積蓄走門路。雖然老李家的兒子們一出生就有官做,但是粥少僧多,輪到什麽位置還不好說呢。李孝斌在這個時候聰明了一把,直接把李思訓送到了崇文館。他的主意打的好,皇帝身邊那麽多人掙破頭,不如守在太子身邊。隻要在這兒打好了關係,這個皇帝不行我等下個,總有出頭之日。
李思訓來到崇文館,憑著書畫,的確很快就引起了李治的興趣。畢竟是族人,況且又那麽小,李治對他便一直很照顧。今天這事情,原本沒他什麽事,他在旁邊是圍觀黨。不過聽完幾位同僚的講述後,他覺得很好玩,便自告奮勇的上去了。
“我覺得他能勝任。”晉陽公主點了點頭,然後看向長孫穎,有些猶豫的說道,“隻是不知道他願不願意去”
以李思訓宗親的身份,去灰頭土臉的教那些小孩子們讀書識字,這實在是太有*份了。一個有著企圖心的年輕人,大約都是不願意做這種差事的。她原本也打算找個沒什麽前途的老頭子去應付差事,沒想到卻挑了這個人。
“這有什麽好煩惱的。”聽著晉陽公主這個顧慮,長孫穎微微一笑,“去問問他自己的意思不就行了。”
作者有話要說:為什麽要寫李思訓呢?唔,因為他雖然不出名,但是他卻有個很出名的侄子啊。他侄子奏是李林甫~
哈哈哈,李思訓算是這一脈李家唯一的好筍了
這是yy,輩分上他跟晉陽公主算是一輩,但是年紀上卻差很多。真實的曆史上,他還沒出生呢→_→
☆、第120章 日常
李治迴去的時候,長孫穎正在挑東西。她盤腿坐在廊下,下麵是白裙子,上麵是鵝黃色的襦衫,袖子綁在了肘上,烏發用簪子挽著貼在腦後,一看就讓人覺得很清麗。
隻是顯得略寒酸了一些,李治在心裏頭說著,他雖然也不喜歡那種將自己插得像是個針插子似得華麗打扮,但長孫穎這樣子,總讓她想到山裏澗邊的小娘子。
好吧,雖然這樣也別有風情,李治的視線在著長孫穎雪白的小臂上溜達著,隻覺得幾日不見,她身上好像又白了一些。
長孫穎麵前放著一個竹籮,裏麵有些黑漆漆的幹果,她正興致勃勃的在挑著。李忠也坐在她身側幫忙,不過李治親眼看到,李忠那小胖手在籮裏摸著摸著,然後瞅著長孫穎不注意,就把那黑糊糊的東西往嘴裏頭塞了。
這家夥,怕是幫忙為假,偷吃為真。
不過很顯然那東西不怎麽好吃,瞧那小臉皺的啊。
竟然還咽下去了李治吃驚的看著李忠皺著臉把偷吃的東西咽下去之後,不由得生出了一種我怎麽有這麽個蠢兒子的感覺。
不過,下一刻當他看到長孫穎也邊挑邊拿起一個塞進嘴裏後,總算知道李忠這都是跟誰學的了。
那瞬間,李治忽然覺得自己很擔憂自己未來兒子的智商。
“這是什麽東西,很好吃”李治走了過去,蹲在長孫穎身邊,從著她麵前的竹籮裏拿了個,然後塞進自己的嘴裏。
不過那一秒鍾,他就把東西吐出來了。
好酸!
不但酸,還帶著股怪味!
李治覺得他現在不懷疑李忠的智商了,而懷疑李忠的味覺了。
這麽難吃的東西他是怎麽吃下去的
李忠本來悶頭在“幫忙”,聽見李治的說話聲,抬頭一看是他來了,當下耷拉腦袋,縮著脖子,自以為不會被人發現的朝著長孫穎身邊挪了挪。
“叫耶耶。”李治看出他的“險惡用心”,一伸手就把他提溜起來,提著遠遠的地方放著,然後自己盤腿坐在了長孫穎身邊。
“他還不大會說話,你別嚇著他。”長孫穎經常見著李治“玩”李忠,還當他們父子感情好,很是微笑的提示李治這個當爹的不要太過分。
“耶耶。”李忠被李治搶了位置,倒是沒有哭,抬眼看了李治一眼,然後站起來顛顛的跑到長孫穎另外一邊去坐著,然後仍然低著頭縮在她身邊,一副怕他的樣子。
“你看,這不是很乖。”長孫穎笑嘻嘻的說道,然後從著籮裏拿了一個黑乎乎的東西給著李忠塞嘴裏,然後再拿了另外一個塞到李治嘴裏,“你剛才拿錯了。”
“還是酸,不過比那個好。”李治嚐了嚐嘴裏頭的東西,然後再看看籮筐裏,才發現裏頭果然混了好幾種顏色,不禁好奇,“你要這做什麽”
好吧,他兒子的智商沒問題,味覺也沒問題,是個地地道道的小吃貨。
“他們今天送來了一種新糖,我瞧著想做些新花樣,於是就叫他們送些烏梅來。”長孫穎將挑好的放在麵前的碗裏,“隻是送了三迴都沒有我要的東西,最後我叫他們把他們有的都拿出來,我自己慢慢挑。”
今天工匠們送來的糖,其實是冰糖。原先長孫穎嫌他們的糖不夠白,要著他們再想想辦法,把糖提純些。長孫穎也不知道白糖的工藝是怎麽樣,隻能含糊的建議,“你們看看人家釀酒怎麽弄的,也蒸蒸煮煮唄。”
有著長孫穎這句話,工匠們試驗了好多次,白糖的提純倒是沒見什麽進展,但是冰糖卻被意外的弄出來了。
作為一個吃貨,在著這個天氣特別熱的時候,長孫穎見著冰糖一下子就想起了冰冰涼涼的酸梅湯,所以當下就讓人送了烏梅來,打算給大家做飲品。
隻是不知道為什麽,送來的烏梅都是醃過的,她自能從中挑那些沒醃好的試試了。
李治看著她揀出來的都是色澤特別暗沉的那種,怎麽都不算上品,當下有些困惑,“你要什麽樣的”
“隻要把果子晾曬幹就行的那種,”長孫穎有些苦惱的說道,“可他們送來的都是醃好的。”
“這怕是沒醃好的吧,吃著都這麽酸。”李治看著她撿了半天才收起來的那一碗,取笑著說道,“你要錯地方了,要烏梅幹的話不應該叫尚食局的送,應該叫尚藥局的送。”
“哎呀,我怎麽忘了這一茬。”長孫穎聽著他這點播,才恍然大悟,“我白忙活了半天。”
“可不是呢。”李治笑著看她懊惱的樣子,“瞧你這一身打扮,還真像個傻村姑。”
長孫穎看看自身,也知道自己穿的簡單了,忍不住解釋道,“你不知道,我今天跟晉陽在前頭呆了大半天,熱都快熱死了,所以才一迴家就換了輕薄的衣裳。”
“哦,你們在前麵聽的怎麽樣”李治懶洋洋的問道,他迴來就是專門來問這件事的。
“不怎麽樣。”長孫穎搖了搖頭,站起來收拾東西,跟李治抱怨道,“要不是最後出來個人,這一趟就算白跑了。”
“哦有那麽差”李治吃了一驚。
“不是差,是太好了。”長孫穎搖搖頭,“夫子們都太有學問了,小孩子聽起來恐怕有壓力。”
長孫穎看了看旁邊的李忠,招了招手讓他過來,然後把他抱在懷裏,比著他對李治說,“你想,就這麽小個孩子,連字都不認識,你讓著一群張口聖人說,閉口嗚唿哀哉的人來教他,你說他聽得懂嗎”
“大家不都是這樣來的”李治莫名其妙的看著長孫穎,“這難道不是正常的想當初我們幾個開蒙,也都請的是大儒,難道你家不是”
長孫穎沉默了下,然後低了頭含糊的說道,“哦,可能那個時候整天偷偷睡覺,所以,所以都忘記了……”
長孫穎發現自己忽略了一件事,那就是這個時候還沒有幼師這種東西,所以也沒有人注重過幼兒教育。
確切的說,在中國古代,有著完備的教育係統,卻從來都沒有係統的教育係統。有學校,但是學校裏教什麽,怎麽教,不同年紀不同類別的教育有什麽不同,從來沒有人研究過。在書塾裏,七八歲的兒童跟著十幾歲的少年同在一間屋子學習同樣的知識不是什麽稀奇事……
對於大戶人家來說,重視教育的表現就是請名師。而名師也就是有一定功名的人,或者說就是飽讀詩書,在文壇上有一定地位的人。這種師徒組合下,學生能學到多少東西,一看悟性,二就拚人品了。如果你不是天才,又遇到一個隻會學不會教的先生,那基本上這輩子就悲劇了。一句“孺子不可教”,耽誤了光陰不說,後麵稍微要臉一點的老師,也都不會教你了。
聽著長孫穎說上課偷偷睡覺,李治倒是一副了然的樣子,以長孫穎的學識,也不像是下過苦工的人。
“以後孩子這點可不能像你。”李治簡短的對她做了總結,然後問道,“那你們看中的那個人是誰”
“李思訓”長孫穎還記得那個少年的名字,她生怕李治不記得,所以還特別注明,“就是你們那個本家。”
“他”李治先是一愣,然後就笑了,“他還是個孩子呢。”
“是晉陽看中的,”長孫穎有些奇怪,“我看著個子挺高,就是有些麵嫩,也不知道他多少歲了。”
“今年才十五,”李治搖搖頭,“他自己還在學呢,能教人什麽。”
“這麽小,”長孫穎驚歎了一句,斜眼看李治,“沒想到你還是用童工的。”
“你不也在用。”李治戳了戳正在一邊默默偷吃的李忠,“這麽小的你都不放過。”
這麽多年,他也了解長孫穎用語,知道童工的意思。
“甘羅十二歲不就為相,有誌不在年高嘛。”長孫穎立馬轉了口風,然後期待的看著李治,“可是我們問過人家的意思,他自己很願意去。”
“他還願意”李治對於這個結果挺意外的,因為去鄉下教書可不是什麽好玩的事情,能辛辛苦苦爬到他身邊的,哪個不想著出將入相。
“是啊。”長孫穎把默默躲開李治的李忠抱迴來,點點頭對李治說道,“我開始還覺得他傻呢,竟然說在崇文館太憋悶了,想出去做點實事。現在知道他這年紀,有小孩兒心性也就不奇怪了。”
李思訓入東宮應該也是想要做點事情的,可是崇文館本來就是修書的地方,又有著一群老先生,那些人的暮氣沉沉自然讓他覺得不爽。他想要做些小事建功立業,也是少年當有的心氣兒。
“既然他有這份心,就把他添到名單裏去。”李治點了點頭同意,然後忽然一笑,“別的不說,他的話卻是沒得挑的,不比閻立本差,等將來為著朝廷培養一批出色的畫師也很好。”
☆、第121章 懷孕
兩人說完正事,李治看著長孫穎還在吃烏梅,當下忍不住伸手去撥她,“不要吃那個了,那麽酸,你就不怕倒牙。”
“很酸嗎?我覺得這個味道正好啊。”長孫穎有些奇怪的看著他,表情不像是作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