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降……不降?”


    陳名夏一直咀嚼著這兩個字,臉上也是略顯苦澀和羞愧之色。


    李自成進京之後陳名夏很快便是投降了。


    主要就是闖賊折騰了十幾年,從所有人的敵意和仇視還有鄙夷之中,這個西北漢子一直堅持不降,不管是當初的三十六家聯營,還是後來的革左五營,包括張獻忠和羅汝才在內的農民軍首領都曾經向朝廷投降過,不管是真心假意,總之各部流寇的首領都是曾經被招安投降過。


    但李自成從未投降,也根本沒有動過投降的念頭!


    這個流寇首領有不屈的意誌和屢敗屢戰不成功便誓不罷休的信念,也正因如此,李自成最終打下京師之時,所有人都認為其是新朝的奠基者,也是天命所在之人。


    王朝輪迴,天命更替,這些東西都是蘊藏在每個讀書人內心的東西,雖說天文星相氣運之說朝廷是不準私人研習,但私下裏研究這些東西的士紳生員豈是少數?


    圖讖之說自東漢時流傳,至大明也是信者甚眾。


    在李自成入京之後,大量的文武百官都是第一時間選擇了投降。


    誰知道闖逆流寇積習不改,不光是無視那些勳貴太監,對文官也是視若草芥。


    可能是在闖蕩天下時殺掉的大明官員太多,導致流寇集團隻重武力,對投降的武將倒是高看幾眼,對那些文官都是不放在眼裏。


    或者說流寇們對文人士紳有著幾分天生的仇視,他們都是赤貧黔首,在原籍為民之時欺負他們最狠的便這些士紳官員。


    在入京之後,李自成便放縱劉宗敏等人拷掠勳貴文官,夾棍之下不知道打死打殘了多少勳貴和官員,確實也是拷掠出了大量的金銀。


    但由此帶來的後果就是人民不附,這些官員一個看似不打緊,但每個人都不可能是孤立的個體,他有親族,有故舊,有門生,有好友。


    動了一個人就是動了一群人,一個士紳在民間就擁有強大的影響力,在識字率極低的大明,讀書人原本就被百姓敬重和信任,雖然有很多士紳生員多行不法,魚肉鄉裏,但也有很多人保持著相對的操守,這些人一言一行足以影響千百人。


    無數士紳官員的影響力,就足以影響曆史的進程。


    在李自成進京之後,其原本在山西河北的根基就不穩固,在京師又弄的士民離心,河北河南山東各地也沒有及時穩固統治,確立官員,征取賦稅,編練消化明軍殘部。


    進京後,李自成的實力不光沒有進步,反而是退步了。


    到其不得不遠征山海關時,進軍京師帶來的好處已經蕩然無存,到那時就算陳名夏也看的出來,李自成行事乖張,軍事上打了十來年算是有些譜,但在政務上完全就是草莽村夫的水準,不要說和大明太祖比,就是比起關外東虜那一夥子蠻夷都是差的遠了。


    說起來建奴雖是蠻夷,但自明初時從極北之地南遷,然後化為一個個小部落在大明撫順關外一帶安插,這幾百年來領大明的衛所指揮印信,也算是幾百年的武官世家,然後其首領勢強的就會稱汗,雖被剿滅多次也算是有不少的經驗。


    自努兒哈赤建國到如今也是好幾十年,哪怕原本是蠻夷胡鬧,封個村子就當國都,但從他們打下沈陽為國都也近三十年了,這麽多年下來,軍政兩道也算是相當嫻熟,不是李自成這種草莽英雄可比。


    也是因在此之前李自成一直沒有鞏固的後方,沒有任過官員,也沒有正經的大明文官和其打過交道。


    兵糧錢穀文教刑名人心爭奪,這些複雜的東西沒有一定的水準是真的不懂,也玩不轉。


    隻有宋獻策和劉金星等人,前者滿湖術士,說一嘴鬼話行,真的軍政大道懂什麽?


    後者就是一個舉人,連官也沒當過,個中竅門也是不通。


    李自成本人就是看幾本資治通鑒,那不過是迂腐文人記錄的史書,加幾句不切實際的點評,從這書上尋治國之道,也是真真笑話。


    象大明太祖其實原本也是讀書不多,但天賦點就是點在軍政大道之上,其後更是讀書不綴,這才有後來那般成就。


    李自成差就是差在這裏,天賦不足,後天的努力也是不夠,當然也是和其一直處於打壓之下,流離失所,想要通讀也是沒有辦法。


    陳名夏想到自己已經先降,接著還得再降東虜,相比較來說,區區一鹽商家族出身的朱萬春,自己一直也是當成個尋常人物,若不是朱家年年都有冰敬和炭敬奉上,以陳名夏的身份地位是絕不會與其相識,更不要說有什麽往來。


    而如今自己一降再降,對方卻是堅稱絕不會降,雖不知真假,但這種決心意誌,仍是令得陳名夏感覺尷尬和難堪。


    “絕不投降麽?”陳名夏嗬嗬一笑,對著梁世發道:“你且在我這裏住下罷。就在京師裏看風雲變化,也是要將你看到的如實稟報你家東主,且看到最後時他再做決斷罷。”


    “是,多謝老爺。”既然對方願意收留,梁世發當然也順勢改了稱唿,陳名夏對此無可不可,揮了揮手,便是示意梁世發退下。


    雖然陳名夏早前已經下了決心,希望通過湯若望引薦自己投降清廷,但在此時此刻,他也是突然有些猶豫起來。


    如果清軍能直撲南京,占據江南湖廣,那麽就算在別的地方有反複,那也是大勢已定。


    有滿洲八旗為主力,仆從漢軍為爪牙,加上東虜幾十年戰勝明軍的赫赫兇名,最少會有幾十萬明軍望風而降為清廷所用。


    其任命明朝降官在地方征取賦稅,又用減賦和免掉遼餉收攏人心,在陳名夏的判斷之中,清廷得天下最多一兩年時間。


    但如果江南有了變數,真有豪傑趁勢而起,隻要保住南京和江南,那麽明朝最不濟也能維持南北朝的格局。


    若是這樣,自己這一類降官的名聲可就難聽了,不光是陳名夏,就算是此時北方普通的一個進士出身的知縣,在是否降清的問題上都會產生猶豫。


    這就是大勢之下的人心變化,這也是陳名夏等人最為擔心的事情了。


    “不降,嘿嘿,不降?”陳名夏打發梁世發之後也是無心會客了,端坐在書房之中,也是連連苦笑起來。


    “閔元啟麽……”陳名夏提起筆來,寫給留在南都的一些故交好友,兩邊書信和人員往來其實是沒有斷絕了。


    清廷在此時還沒有羅織法網,李自成更沒有理會這些鳥蛋事,隻要能闖過響馬和多數牛毛的土匪杆子,能在亂兵和流寇交織之下跑到南方,李自成和清廷都沒有阻攔的意思。


    若不然此時也不會有大批京官持續南下,並且後來還有北京人跑到南京冒充太子之事了。


    不得不說此時在清廷的主持下,七月份剛剛斬首了幾個少年,就是清廷說的假冒朱明太子一案。


    南北兩邊都有假冒太子,南方的那個明顯是假的,但東林黨人混水摸魚,為了動搖弘光帝的法統和根基,非說那假貨是真的,結果在判定為假之後,東林黨人不依不饒,直接令左良玉興師向南京,說是要清君側。


    真實目的當然是清弘光帝和馬士英,馬士英也是不甘示弱,直接派黃得功等人迎戰,雙方為了一個假太子大打出手。


    而清廷在此時斬殺的少年卻是真正的大明太子,太子和永王,定王落入李自成手中,李自成倒是沒有為難這未成年的少年人,隻是將其帶在身邊。


    後來戰敗後李自成倉皇離京,太子和永王定王就落入了八旗手中。


    這些孩子知道什麽險惡,當即吐露身份,然後被清廷關押。


    後來多爾袞決心不放過這些大明天子的後人,當然這些畜生也是要臉麵,公然斬首崇禎之子等於是啪啪打臉,所以就偽托是假冒太子,根本沒經過多少審訊手段,直接就宣判斬首。


    可憐三個未成年的孩子直接被斬殺,還被誣陷為假冒太子。


    清廷對崇禎諸子的態度就是這般,一直到幾十年後,康熙還將七十多歲的皇五子斬殺,連同不知情的好心收留者一家,悉數斬殺。


    陳名夏寫好幾封書信,毫無例外的是打聽閔元啟的消息,也是要看看這個大河鎮的新總兵成色到底如何,是不是會真的在南方引發一些變數。


    寫完信後,他又寫信給在京的好友諸人,將梁世發從南方帶來的新消息告訴這些人。


    這些人中有的已經投降,有的在打算南下,有的則是決意先逗留在京師,看一段時間的風色再說。


    各人原本都是住東城或西城,隻有少數家境窘迫的才會住南城。


    現在倒是方便的很,所有漢官哪怕是當朝閣老都被從原本的內城攆出,大家夥都被攆在南城居住,這樣反而方便了互通消息和書信往還。


    隻是人員往來要小心許多,清廷在官員交往之上相當警惕小心,一旦露了形跡便是不小的禍事,陳名夏寫信時也是盡量曲筆,免得落到他人手中惹出風波。


    一切事情做完之後,這個國朝有名的清流官員才歎了口氣,揉動手腕之後起身看向窗子之南。


    南方的一切既熟悉也陌生,在這一刻,陳名夏也是懷疑自己是不是小題大做。


    那熟知的風景和人,能有什麽樣不同的變化,一個區區仆役的話,自己竟然是當真了不成?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謀明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淡墨青衫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淡墨青衫並收藏謀明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