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弘氣力不足,一招之後便有些不濟了,隻得站在原地細細平緩著唿吸,舒展著體內翻湧澎湃的氣血;而曾魁力一招對上穆弘竟然沒有占到絲毫便宜,不由得對穆弘產生了些許懼意,生怕穆弘是扮豬吃老虎故意詐傷引誘自己上鉤,好讓自己大意失手。..
曾魁經曆過家破人亡之後,心智也成長了不少,少了幾分輕狂,多了些成熟。所以,才遲遲沒有對穆弘出手。
兩人就這樣僵持在當場,誰也不敢先動手。忽然,一聲滄桑雄渾的佛號響起——“阿彌陀佛!這位施主手闕陰包心經受損,真氣流轉不順,若是強行動氣,隻怕會勞損身體,還請施主三思。”
老和尚居然一眼就瞧出來了穆弘傷勢的具體根由。這等眼力著實把穆弘嚇了一跳,能夠有如此眼界的人本事絕對不弱。
雖然是生死對手,但穆弘不敢失了江湖禮節,向著那大和尚做了一揖,道:“大師所言甚是,穆弘確實是有傷在身。大師法眼如炬,在下鬥膽,請教大師法號。”
穆弘也明白倘若這和尚是曾魁一夥,自己是絕無生還之理的,與其藏著掖著還不如直言相告,大大方方才是男兒本色。
那和尚微微一笑,手中佛珠輕輕撚動,迴道了句:“貧僧久居深山,對外事知之甚少,但是貧僧也曾聽聞,揭陽嶺鼇龍公子屠龍刀法冠絕當世,貧僧敬佩得很呐!至於貧僧嘛,不過是個山中老僧,賤陋微名不值閣下入耳,貧僧法號大悲。”
其實說來話長,這大悲和尚正是當年以一己之力平定青州的大苦禪師的師弟,大苦圓寂之後,便由這大苦執掌了法華寺,可是大悲品格性情跟大苦相差甚遠,雖然大悲武功更高,但是佛法有失,達不到師兄那般悲天憫人的境界。
“大悲和尚佛家有言道,世間慈悲皆是造化,有苦則有悲,無苦則無悲,苦悲不分,世是無痕。穆弘曾經聽聞當年青州曾經出過一位不世出的佛家宗師,名號大苦禪師,不敢動問大師跟大苦禪師是何關係?”
“不敢當,不敢當,貧僧師兄法號正是大苦,可是他在二十多年前就已經圓寂了!”
穆弘恍然大悟,像是想通了些什麽,繼續說道:“原來這深山老林就是當年大苦禪師的修行道場,難怪這麽多年無人知曉呢!確實,這老林之中,確實讓人難尋。..”
大悲和尚搖了搖頭道:“穆施主隻說對了一半,這老林之中確實是個世外桃源,不受戰亂之苦,可是,卻並不是師兄的修行道場,師兄講究入世濟人,世間各位皆是師兄道場,無一人、無一物不是師兄修行憑借。”
穆弘也是心具慧根,大悲語出禪鋒,穆弘一點便懂,當年的大苦和尚頗有佛陀割肉飼鷹的悲憫情懷,法號大苦,不隻是自己苦,更是憐憫世間人眾生苦。
“那大苦禪師當年大恩與青州,渡世濟人實是當世活佛,但是大師您為何會跟曾魁這樣的小人沆瀣一氣呢?豈不有辱佛門尊嚴還有,這法華寺內藏汙納垢,更損佛門清規,大師難道聽之任之不管不顧嗎?”
穆弘對大悲和尚印象還不壞,雖然大悲和尚不像是個好人,但是他佛法禪道造詣卻不凡,一些事理,大悲不可能不明白。所以,穆弘才繼續如此詢問道。
大悲聽了穆弘的話,臉上現出了幾分難色,猶豫了片刻,緩緩說道:“貧僧有難言之隱呐,也是貧僧修行不夠,心中始終記有牽掛羈絆,這曾魁少爺先嚴曾弄先生曾經對貧僧有過救命之恩,貧僧答應過他要答應他一個條件,如今正是償還債務的時候了!至於這位法聿師弟,本不是出家人,他原是”
大悲和尚剛要說話,法聿忽然大聲喊道:“老和尚,你敢多說!出家人忌長舌,你他娘的佛經都讀到狗肚子”
忽然,穆弘隻覺麵前一道人影倏然而過,速度之快竟然連穆弘這等人物都沒有來得及分辨行蹤,隻是在人影閃過之後,有一股淡淡的檀香氣味在身邊飄過,聞在鼻子裏有清雅的僧門幽香。
穆弘心中震驚,這人影分明就是大悲和尚,隻是萬萬想不到他的武功竟然高到了這種地步,單是輕功造詣自己就遠遠不及。
大悲離得法聿較遠,卻在一晃眼之間略到了法聿麵前,出指如風,連點了法聿胸前的五道大穴,直接封印住了法聿的語門,讓他有口難說。
“師弟,得罪了,這話貧僧已經在心裏憋了許久了,今日,貧僧有一種特殊的感覺,仿佛大限將至的感覺,若是不說與外人聽隻怕這個秘密就得隨貧僧而去了,那樣的話,貧僧西去,難登極樂大道。所以,隻好委屈你一番了,你先少說句話,容貧僧把話說完。”
法聿氣的臉上鐵青,卻苦於被大悲點住了穴道沒法說話,想要動手,但又知道自己武功離這位佛門大師還差的很遠,打又打不過隻好忍氣吞聲耐下了。眼神卻一直恨恨地盯著大悲和尚。
大悲和尚視若無睹,仿佛沒有瞧見法聿的目光一般,繼續對穆弘說道:“施主,且聽。這法聿師弟原來本姓韓,乃是當初冀州刺史韓馥的嫡長子,名叫韓法聿,當年韓刺史被袁紹所殺,貧僧一位故人救下了他,千裏迢迢把他送到了我處,萬千叮嚀貧僧要好好照顧他。貧僧為了友人之諾,才縱容他到了今日。”
“大師良苦用心呀,不容易,著實也不容易,學佛之人被外界關係幹擾,被俗事沾染了便是個麻煩!大師所做人之常情而已,無法論斷對錯。”
大悲滿意地點了點頭,讚道:“穆施主身具慧根,貧僧沒有認錯人,沒有認錯人呐!”
穆弘瞧見大悲對自己很有好感,便又壯著膽子問道:“那今日這個局麵,大師打算如何收場呢?雙方以死相拚,搏一個魚死網破”
“不會,不會,貧僧早有打算,貧僧親自殺死你們兩位,以報當年恩人之情,然後自裁謝罪,以贖殺生的罪愆。”
(本章完)
曾魁經曆過家破人亡之後,心智也成長了不少,少了幾分輕狂,多了些成熟。所以,才遲遲沒有對穆弘出手。
兩人就這樣僵持在當場,誰也不敢先動手。忽然,一聲滄桑雄渾的佛號響起——“阿彌陀佛!這位施主手闕陰包心經受損,真氣流轉不順,若是強行動氣,隻怕會勞損身體,還請施主三思。”
老和尚居然一眼就瞧出來了穆弘傷勢的具體根由。這等眼力著實把穆弘嚇了一跳,能夠有如此眼界的人本事絕對不弱。
雖然是生死對手,但穆弘不敢失了江湖禮節,向著那大和尚做了一揖,道:“大師所言甚是,穆弘確實是有傷在身。大師法眼如炬,在下鬥膽,請教大師法號。”
穆弘也明白倘若這和尚是曾魁一夥,自己是絕無生還之理的,與其藏著掖著還不如直言相告,大大方方才是男兒本色。
那和尚微微一笑,手中佛珠輕輕撚動,迴道了句:“貧僧久居深山,對外事知之甚少,但是貧僧也曾聽聞,揭陽嶺鼇龍公子屠龍刀法冠絕當世,貧僧敬佩得很呐!至於貧僧嘛,不過是個山中老僧,賤陋微名不值閣下入耳,貧僧法號大悲。”
其實說來話長,這大悲和尚正是當年以一己之力平定青州的大苦禪師的師弟,大苦圓寂之後,便由這大苦執掌了法華寺,可是大悲品格性情跟大苦相差甚遠,雖然大悲武功更高,但是佛法有失,達不到師兄那般悲天憫人的境界。
“大悲和尚佛家有言道,世間慈悲皆是造化,有苦則有悲,無苦則無悲,苦悲不分,世是無痕。穆弘曾經聽聞當年青州曾經出過一位不世出的佛家宗師,名號大苦禪師,不敢動問大師跟大苦禪師是何關係?”
“不敢當,不敢當,貧僧師兄法號正是大苦,可是他在二十多年前就已經圓寂了!”
穆弘恍然大悟,像是想通了些什麽,繼續說道:“原來這深山老林就是當年大苦禪師的修行道場,難怪這麽多年無人知曉呢!確實,這老林之中,確實讓人難尋。..”
大悲和尚搖了搖頭道:“穆施主隻說對了一半,這老林之中確實是個世外桃源,不受戰亂之苦,可是,卻並不是師兄的修行道場,師兄講究入世濟人,世間各位皆是師兄道場,無一人、無一物不是師兄修行憑借。”
穆弘也是心具慧根,大悲語出禪鋒,穆弘一點便懂,當年的大苦和尚頗有佛陀割肉飼鷹的悲憫情懷,法號大苦,不隻是自己苦,更是憐憫世間人眾生苦。
“那大苦禪師當年大恩與青州,渡世濟人實是當世活佛,但是大師您為何會跟曾魁這樣的小人沆瀣一氣呢?豈不有辱佛門尊嚴還有,這法華寺內藏汙納垢,更損佛門清規,大師難道聽之任之不管不顧嗎?”
穆弘對大悲和尚印象還不壞,雖然大悲和尚不像是個好人,但是他佛法禪道造詣卻不凡,一些事理,大悲不可能不明白。所以,穆弘才繼續如此詢問道。
大悲聽了穆弘的話,臉上現出了幾分難色,猶豫了片刻,緩緩說道:“貧僧有難言之隱呐,也是貧僧修行不夠,心中始終記有牽掛羈絆,這曾魁少爺先嚴曾弄先生曾經對貧僧有過救命之恩,貧僧答應過他要答應他一個條件,如今正是償還債務的時候了!至於這位法聿師弟,本不是出家人,他原是”
大悲和尚剛要說話,法聿忽然大聲喊道:“老和尚,你敢多說!出家人忌長舌,你他娘的佛經都讀到狗肚子”
忽然,穆弘隻覺麵前一道人影倏然而過,速度之快竟然連穆弘這等人物都沒有來得及分辨行蹤,隻是在人影閃過之後,有一股淡淡的檀香氣味在身邊飄過,聞在鼻子裏有清雅的僧門幽香。
穆弘心中震驚,這人影分明就是大悲和尚,隻是萬萬想不到他的武功竟然高到了這種地步,單是輕功造詣自己就遠遠不及。
大悲離得法聿較遠,卻在一晃眼之間略到了法聿麵前,出指如風,連點了法聿胸前的五道大穴,直接封印住了法聿的語門,讓他有口難說。
“師弟,得罪了,這話貧僧已經在心裏憋了許久了,今日,貧僧有一種特殊的感覺,仿佛大限將至的感覺,若是不說與外人聽隻怕這個秘密就得隨貧僧而去了,那樣的話,貧僧西去,難登極樂大道。所以,隻好委屈你一番了,你先少說句話,容貧僧把話說完。”
法聿氣的臉上鐵青,卻苦於被大悲點住了穴道沒法說話,想要動手,但又知道自己武功離這位佛門大師還差的很遠,打又打不過隻好忍氣吞聲耐下了。眼神卻一直恨恨地盯著大悲和尚。
大悲和尚視若無睹,仿佛沒有瞧見法聿的目光一般,繼續對穆弘說道:“施主,且聽。這法聿師弟原來本姓韓,乃是當初冀州刺史韓馥的嫡長子,名叫韓法聿,當年韓刺史被袁紹所殺,貧僧一位故人救下了他,千裏迢迢把他送到了我處,萬千叮嚀貧僧要好好照顧他。貧僧為了友人之諾,才縱容他到了今日。”
“大師良苦用心呀,不容易,著實也不容易,學佛之人被外界關係幹擾,被俗事沾染了便是個麻煩!大師所做人之常情而已,無法論斷對錯。”
大悲滿意地點了點頭,讚道:“穆施主身具慧根,貧僧沒有認錯人,沒有認錯人呐!”
穆弘瞧見大悲對自己很有好感,便又壯著膽子問道:“那今日這個局麵,大師打算如何收場呢?雙方以死相拚,搏一個魚死網破”
“不會,不會,貧僧早有打算,貧僧親自殺死你們兩位,以報當年恩人之情,然後自裁謝罪,以贖殺生的罪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