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節
嫡結良緣(穿越之錦繡良緣) 作者:莫風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若那兩人是華靜芝派來報信的,那為什麽鬼鬼祟祟的不直接上門來找她,還和小丫頭側麵打聽?
還有,不直接來家裏,反而去鋪子裏?
蓉卿蹙了眉頭,喊明蘭過來:“你去外院看看齊公子迴來了沒有。”
明蘭應是而去,一會兒迴來稟道:“沒有!”蓉卿哦了一聲,露出若有所思的樣子。
齊宵晚上迴來的很晚,蓉卿已經睡了,第二天蓉卿讓明蘭去時,他又出了門,蓉卿隻能收了心思和蕉娘準備臘月二十三掃塵的事情,和去年一樣幾乎是全府出動,有時候府裏的下人就能覺出便利來,家裏沒有長輩,年輕的公子小姐沒什麽規矩,連帶著他們也輕鬆許多,隻要把事情做好做穩當,當值的時候不要偷懶,其餘的時間她們或在房裏歇著,或出去走動走動,八小姐都不會強求。
房裏在收拾,蓉卿就避開去了花房,拿著鏟子鬆土,又押了花肥進花盆裏,明蘭就笑著過來迴道:“小姐,齊公子迴來了。”
終於迴來了,蓉卿迴頭問道:“他人呢,是在外院還是進來了。”
明蘭笑著迴頭去看,蓉卿就看見齊宵立在花房後麵,她擦了手出門,問道:“怎麽連著兩日都不見你?”
“嗯。”齊宵微微笑著,頷首道,“你找我有事?”
蓉卿就指了花房門口她用來曬太陽的兩個半大不小的竹椅,椅子上搭著占絨毯子,蓉卿先落座就急著問他道:“就是想問問你,那天跟著我們的兩個人是什麽人,是不是靜芝派來報信的?”
齊宵的目光閃了閃,眼簾微垂又很快的恢複的淡然,迴道:“不是。”他淡淡的道,“人雖是江南來的,但卻是常州府的人,來京中投奔親戚的,找錯了地方,一場誤會罷了。”
一場誤會?蓉卿狐疑的看著齊宵,她可是聽青竹說,那兩個人問她百文衣庫是不是蘇八小姐的鋪子。
又怎麽會變成認錯人了呢,若是認錯了也不該打聽這裏是不是蘇八小姐的鋪子吧?
還有,既然來投奔親戚,就更不該躲躲藏藏的才是。
齊宵沒有和她說實話。
蓉卿皺著眉頭正要再問,齊宵就直接轉了話題,問道:“今天家裏除塵,能不能讓他們將我存的那些書也翻出來曬曬?”、
分明就是不想和她說,算了,齊宵不和她說想必應該有他不說的原因,蓉卿也就不再強求,順著他的話題去聊。
齊宵暗暗鬆了一口氣,她真怕蓉卿再繼續問下去,他是說也不好,不說也不好!
兩個人坐了一會兒,簡王府有人來請齊宵,他就和蓉卿告辭出了門,蓉卿看著他的背影有些發怔,齊宵與她在一起時,但凡她問的事情,他都會如實相告,唯獨這一次,他支支吾吾明顯有所隱瞞。
難道真是華靜芝出了什麽事,所以瞞著他故意不說?
蓉卿越想越覺得害怕,忙喊了木椿,把事情經過和他說了一說,又讓青竹把那兩人的相貌穿著說了一遍,叮囑道:“你去看看能不能找到那兩個人。”木椿應是而去,蓉卿又給華靜芝寫了一封信。
木椿出去找了幾天,也沒有找到青竹所說的那兩個人,蓉卿就隻能等等華靜芝來信了。
轉眼到了小年,不用祭祖大家也就湊在一起隨便吃了個飯,灤縣的迴禮來了,蓉卿親自去二門迎的,隨車的婆子是廖老太太的貼身媽媽,見蓉卿親自過來迎她,她激動的給蓉卿磕頭道:“奴婢魏姚氏給八小姐請安。”
蓉卿看了眼明蘭,明蘭將她扶起來,蓉卿笑著道:“祖父和祖母身體可好?”她覺得有些奇怪,這眼見就要過年了,怎麽這個時候送迴禮來了。
“大人和老太太身體都好的很。”魏姚氏恭恭敬敬的迴道,“小姐的節禮一到,老太太就吩咐人給您準備迴禮,隻是年底大爺迴來了,家裏有點事耽誤了,就拖到了今天。”又迴頭指著隨著來的車,“這裏都是小姐去時愛吃愛玩的,老太太就每樣備了一點,給您送來了。”
蓉卿心中溫暖,笑著請魏姚氏進去,笑道:“還有幾日就要過年了,魏媽媽就在我這裏過年吧,等開年路上好走點你再迴去。”一頓又道,“正好也和我說說,祖父和祖母的事情。”
“八小姐抬愛,奴婢心中感激,本也想厚著臉皮子在您這裏賴上幾日,隻是快過年了,府裏的事情也多,大人又不在家,奴婢今兒就要往迴趕,索性也沒有幾日的路程,奴婢這個年就在路上湊合了無妨。”
蓉卿聽著微愣,問道:“廖大人出去視察了?”魏媽媽就點了點頭,歎氣道,“一場戰,灤縣也錯過了春播,挨到秋天才種了麥子下去,但今年雪又特別的大,大人就怕將麥苗凍死了,日日帶著人去視察,就怕明年又是一個饑荒年!”
蓉卿歎了口氣,又問了魏媽媽許多廖大人夫婦的事情,見魏媽媽去意已決,就讓蕉娘陪魏媽媽下去吃飯,安頓了隨車的下人,正好蘇瑉從外麵迴來,蓉卿就介紹魏媽媽給蘇瑉,蘇瑉目光微頓,點了點頭道:“廖大人愛民如子,受災的幾個縣府中,隻有灤縣恢複的最快,就連王爺也讚賞不已。”
魏媽媽聽著又是道謝,蘇瑉就讓平洲拿了一副字畫出來交給魏媽媽:“偶爾得的,我是粗人也不懂欣賞,還請媽媽帶迴去給大人。”
蓉卿掃了一眼,好像是徐長風的畫,她記得周氏的嫁妝裏也有一副,蘇容君說徐長風因是半道學畫,晚年才顯出聲名,不到六十歲又猝然離世了,所留畫作存在今世的也不過十來幅罷了,如今蘇瑉拿出來贈給廖大人,看得出他對廖大人是真的讚賞崇敬的。
雖不是嫡親的外家,但蓉卿也希望蘇瑉能和廖大人來往,將來有孩子也多一個親戚走動。
更何況,廖大人的為人,也值得相交。
魏媽媽激動的捧了畫在手裏,謝了又謝,蓉卿讓蕉娘包了許多幹貨,又從鋪子拿了綢緞,妝花等布料,還帶了十幾套下人們穿的衣服讓魏媽媽一起帶迴去,魏媽媽顯得很激動,跟著車走到側門和蓉卿行了禮才跳上了車出了門。
“四哥。”蓉卿和蘇瑉往迴走,問道,“廖大人年年政績得”優“,卻十幾年沒有遷升,是因為朝中無人的緣故,還是有別的原因?”蘇瑉歎了口氣道,“他性子太過剛正,若非在王爺番地為官,隻怕早就……”說著微頓,迴頭看著蓉卿,道,“不過,廖大人這兩年好了許多,也知道了變通,王爺還打算保他做山東參政。”
“我雖覺得廖大人適合做地方父母官,但若他能升遷那是再好不過。”說起來,廖大人也不過五十出頭的年紀,若是身體好,再效力朝廷二十年也不是不可以。
蘇瑉笑著點了點頭,迴頭問蓉卿道:“你前幾天讓木椿去打聽什麽了,我怎麽瞧著那小子鬼鬼祟祟的。”
蓉卿噗嗤一聲笑了出來,將那天的事和後來齊宵有意瞞他的事情說了一遍:“……我就是怕靜芝姐出了事,他怕我擔心故意瞞著我。”
蘇瑉眉梢微揚,露出若有所思的的樣子。
等晚上和齊宵碰上,他就隨口問了一句:“……那兩個人是不是從應天來的?”齊宵麵色微沉,點頭道,“是祖母房裏的人。”
“老太君怎麽會讓人來打聽蓉卿?”蘇瑉不解的看著齊宵,隨即一愣想通了其中的關鍵,“你是不是試探家裏的人了?”
齊宵也不避諱,直言迴道:“暗示了一點。”後麵的話兩個人都不用再說,蘇瑉不用問也知道涼國公府態度是什麽,要不然他也不會瞞著蓉卿了。
蘇瑉拍了拍他的肩膀,安慰道:“這也是你們的緣分。”齊宵眉頭一擰,眉宇見就有一股戾氣若隱若現,蘇瑉換了話題,“王爺今天請我去書房……”兩人說起軍中的事情來,齊宵也就沒有再提。
轉眼到了過年,蓉卿依舊請了牛順河夫妻到府裏來過年,他們一對兒女也進了府裏,兩個孩子大的男孩今年八歲,小的女孩才五歲,正都是上房揭瓦天不怕地不怕的年紀,牛嫂子怕他們兩個人亂來,就緊跟在後頭,一時間家裏頭仿佛多了十幾個人,鬧哄哄的好不熱鬧。
蓉卿也覺得高興,讓明蘭帶著兩個孩子去廚房裏找糖吃,她和牛嫂子在房裏說話:“……兩個人孩子可啟蒙了?”
“我們窮人家,以後能識幾個字就好了,還談什麽啟蒙。”牛嫂子說的唏噓,又道,“將來當家的把手藝傳給他,他能有個買賣營生不會餓死我們也就心滿意足了,至於別的事情,是想也不敢想的。”
她的話,讓蓉卿心裏一動,她記得三個鋪子裏夥計,好些都是成了家的,家裏大大小小的孩子,至少有兩三個,都是些北平城裏的百姓,出來混口飯吃,也常常辭職跳動,哪裏有錢往哪裏去,不講究工種隻看錢多少。
“也是,不管做什麽,先填飽肚子才是大事。”蓉卿讚同的點點頭,和牛嫂子又說了點別的事情,外麵就聽到此起彼伏的鞭炮聲響了起來,蓉卿笑著道,“大概是有人家開始吃年夜飯了。”話落,蕉娘已經在外頭喊道,“小姐,飯菜擺好了。”
蓉卿就和牛嫂子一起移去了廣廳裏,裏麵開了兩桌,大家就熱熱鬧鬧的坐了下來,木椿帶著牛家兄妹放了鞭炮,蕉娘蹲在牆角給周氏燒了紙錢,大家這才動了筷子開始吃飯。
還有,不直接來家裏,反而去鋪子裏?
蓉卿蹙了眉頭,喊明蘭過來:“你去外院看看齊公子迴來了沒有。”
明蘭應是而去,一會兒迴來稟道:“沒有!”蓉卿哦了一聲,露出若有所思的樣子。
齊宵晚上迴來的很晚,蓉卿已經睡了,第二天蓉卿讓明蘭去時,他又出了門,蓉卿隻能收了心思和蕉娘準備臘月二十三掃塵的事情,和去年一樣幾乎是全府出動,有時候府裏的下人就能覺出便利來,家裏沒有長輩,年輕的公子小姐沒什麽規矩,連帶著他們也輕鬆許多,隻要把事情做好做穩當,當值的時候不要偷懶,其餘的時間她們或在房裏歇著,或出去走動走動,八小姐都不會強求。
房裏在收拾,蓉卿就避開去了花房,拿著鏟子鬆土,又押了花肥進花盆裏,明蘭就笑著過來迴道:“小姐,齊公子迴來了。”
終於迴來了,蓉卿迴頭問道:“他人呢,是在外院還是進來了。”
明蘭笑著迴頭去看,蓉卿就看見齊宵立在花房後麵,她擦了手出門,問道:“怎麽連著兩日都不見你?”
“嗯。”齊宵微微笑著,頷首道,“你找我有事?”
蓉卿就指了花房門口她用來曬太陽的兩個半大不小的竹椅,椅子上搭著占絨毯子,蓉卿先落座就急著問他道:“就是想問問你,那天跟著我們的兩個人是什麽人,是不是靜芝派來報信的?”
齊宵的目光閃了閃,眼簾微垂又很快的恢複的淡然,迴道:“不是。”他淡淡的道,“人雖是江南來的,但卻是常州府的人,來京中投奔親戚的,找錯了地方,一場誤會罷了。”
一場誤會?蓉卿狐疑的看著齊宵,她可是聽青竹說,那兩個人問她百文衣庫是不是蘇八小姐的鋪子。
又怎麽會變成認錯人了呢,若是認錯了也不該打聽這裏是不是蘇八小姐的鋪子吧?
還有,既然來投奔親戚,就更不該躲躲藏藏的才是。
齊宵沒有和她說實話。
蓉卿皺著眉頭正要再問,齊宵就直接轉了話題,問道:“今天家裏除塵,能不能讓他們將我存的那些書也翻出來曬曬?”、
分明就是不想和她說,算了,齊宵不和她說想必應該有他不說的原因,蓉卿也就不再強求,順著他的話題去聊。
齊宵暗暗鬆了一口氣,她真怕蓉卿再繼續問下去,他是說也不好,不說也不好!
兩個人坐了一會兒,簡王府有人來請齊宵,他就和蓉卿告辭出了門,蓉卿看著他的背影有些發怔,齊宵與她在一起時,但凡她問的事情,他都會如實相告,唯獨這一次,他支支吾吾明顯有所隱瞞。
難道真是華靜芝出了什麽事,所以瞞著他故意不說?
蓉卿越想越覺得害怕,忙喊了木椿,把事情經過和他說了一說,又讓青竹把那兩人的相貌穿著說了一遍,叮囑道:“你去看看能不能找到那兩個人。”木椿應是而去,蓉卿又給華靜芝寫了一封信。
木椿出去找了幾天,也沒有找到青竹所說的那兩個人,蓉卿就隻能等等華靜芝來信了。
轉眼到了小年,不用祭祖大家也就湊在一起隨便吃了個飯,灤縣的迴禮來了,蓉卿親自去二門迎的,隨車的婆子是廖老太太的貼身媽媽,見蓉卿親自過來迎她,她激動的給蓉卿磕頭道:“奴婢魏姚氏給八小姐請安。”
蓉卿看了眼明蘭,明蘭將她扶起來,蓉卿笑著道:“祖父和祖母身體可好?”她覺得有些奇怪,這眼見就要過年了,怎麽這個時候送迴禮來了。
“大人和老太太身體都好的很。”魏姚氏恭恭敬敬的迴道,“小姐的節禮一到,老太太就吩咐人給您準備迴禮,隻是年底大爺迴來了,家裏有點事耽誤了,就拖到了今天。”又迴頭指著隨著來的車,“這裏都是小姐去時愛吃愛玩的,老太太就每樣備了一點,給您送來了。”
蓉卿心中溫暖,笑著請魏姚氏進去,笑道:“還有幾日就要過年了,魏媽媽就在我這裏過年吧,等開年路上好走點你再迴去。”一頓又道,“正好也和我說說,祖父和祖母的事情。”
“八小姐抬愛,奴婢心中感激,本也想厚著臉皮子在您這裏賴上幾日,隻是快過年了,府裏的事情也多,大人又不在家,奴婢今兒就要往迴趕,索性也沒有幾日的路程,奴婢這個年就在路上湊合了無妨。”
蓉卿聽著微愣,問道:“廖大人出去視察了?”魏媽媽就點了點頭,歎氣道,“一場戰,灤縣也錯過了春播,挨到秋天才種了麥子下去,但今年雪又特別的大,大人就怕將麥苗凍死了,日日帶著人去視察,就怕明年又是一個饑荒年!”
蓉卿歎了口氣,又問了魏媽媽許多廖大人夫婦的事情,見魏媽媽去意已決,就讓蕉娘陪魏媽媽下去吃飯,安頓了隨車的下人,正好蘇瑉從外麵迴來,蓉卿就介紹魏媽媽給蘇瑉,蘇瑉目光微頓,點了點頭道:“廖大人愛民如子,受災的幾個縣府中,隻有灤縣恢複的最快,就連王爺也讚賞不已。”
魏媽媽聽著又是道謝,蘇瑉就讓平洲拿了一副字畫出來交給魏媽媽:“偶爾得的,我是粗人也不懂欣賞,還請媽媽帶迴去給大人。”
蓉卿掃了一眼,好像是徐長風的畫,她記得周氏的嫁妝裏也有一副,蘇容君說徐長風因是半道學畫,晚年才顯出聲名,不到六十歲又猝然離世了,所留畫作存在今世的也不過十來幅罷了,如今蘇瑉拿出來贈給廖大人,看得出他對廖大人是真的讚賞崇敬的。
雖不是嫡親的外家,但蓉卿也希望蘇瑉能和廖大人來往,將來有孩子也多一個親戚走動。
更何況,廖大人的為人,也值得相交。
魏媽媽激動的捧了畫在手裏,謝了又謝,蓉卿讓蕉娘包了許多幹貨,又從鋪子拿了綢緞,妝花等布料,還帶了十幾套下人們穿的衣服讓魏媽媽一起帶迴去,魏媽媽顯得很激動,跟著車走到側門和蓉卿行了禮才跳上了車出了門。
“四哥。”蓉卿和蘇瑉往迴走,問道,“廖大人年年政績得”優“,卻十幾年沒有遷升,是因為朝中無人的緣故,還是有別的原因?”蘇瑉歎了口氣道,“他性子太過剛正,若非在王爺番地為官,隻怕早就……”說著微頓,迴頭看著蓉卿,道,“不過,廖大人這兩年好了許多,也知道了變通,王爺還打算保他做山東參政。”
“我雖覺得廖大人適合做地方父母官,但若他能升遷那是再好不過。”說起來,廖大人也不過五十出頭的年紀,若是身體好,再效力朝廷二十年也不是不可以。
蘇瑉笑著點了點頭,迴頭問蓉卿道:“你前幾天讓木椿去打聽什麽了,我怎麽瞧著那小子鬼鬼祟祟的。”
蓉卿噗嗤一聲笑了出來,將那天的事和後來齊宵有意瞞他的事情說了一遍:“……我就是怕靜芝姐出了事,他怕我擔心故意瞞著我。”
蘇瑉眉梢微揚,露出若有所思的的樣子。
等晚上和齊宵碰上,他就隨口問了一句:“……那兩個人是不是從應天來的?”齊宵麵色微沉,點頭道,“是祖母房裏的人。”
“老太君怎麽會讓人來打聽蓉卿?”蘇瑉不解的看著齊宵,隨即一愣想通了其中的關鍵,“你是不是試探家裏的人了?”
齊宵也不避諱,直言迴道:“暗示了一點。”後麵的話兩個人都不用再說,蘇瑉不用問也知道涼國公府態度是什麽,要不然他也不會瞞著蓉卿了。
蘇瑉拍了拍他的肩膀,安慰道:“這也是你們的緣分。”齊宵眉頭一擰,眉宇見就有一股戾氣若隱若現,蘇瑉換了話題,“王爺今天請我去書房……”兩人說起軍中的事情來,齊宵也就沒有再提。
轉眼到了過年,蓉卿依舊請了牛順河夫妻到府裏來過年,他們一對兒女也進了府裏,兩個孩子大的男孩今年八歲,小的女孩才五歲,正都是上房揭瓦天不怕地不怕的年紀,牛嫂子怕他們兩個人亂來,就緊跟在後頭,一時間家裏頭仿佛多了十幾個人,鬧哄哄的好不熱鬧。
蓉卿也覺得高興,讓明蘭帶著兩個孩子去廚房裏找糖吃,她和牛嫂子在房裏說話:“……兩個人孩子可啟蒙了?”
“我們窮人家,以後能識幾個字就好了,還談什麽啟蒙。”牛嫂子說的唏噓,又道,“將來當家的把手藝傳給他,他能有個買賣營生不會餓死我們也就心滿意足了,至於別的事情,是想也不敢想的。”
她的話,讓蓉卿心裏一動,她記得三個鋪子裏夥計,好些都是成了家的,家裏大大小小的孩子,至少有兩三個,都是些北平城裏的百姓,出來混口飯吃,也常常辭職跳動,哪裏有錢往哪裏去,不講究工種隻看錢多少。
“也是,不管做什麽,先填飽肚子才是大事。”蓉卿讚同的點點頭,和牛嫂子又說了點別的事情,外麵就聽到此起彼伏的鞭炮聲響了起來,蓉卿笑著道,“大概是有人家開始吃年夜飯了。”話落,蕉娘已經在外頭喊道,“小姐,飯菜擺好了。”
蓉卿就和牛嫂子一起移去了廣廳裏,裏麵開了兩桌,大家就熱熱鬧鬧的坐了下來,木椿帶著牛家兄妹放了鞭炮,蕉娘蹲在牆角給周氏燒了紙錢,大家這才動了筷子開始吃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