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洛客此話一落,廟堂之上眾人表情各異。


    李治心頭大石終於落下,這“人無災相”四個字,無疑是一顆定心丸。


    長孫無忌眉頭微微一挑,並未有過多的波動。


    柳奭卻大感意外,驚疑出了聲。


    相比長孫無忌的淵渟嶽峙,柳奭的壓力過於巨大,他出身於關中世家,能力不俗,但並不起眼。他第一次真正意義上的進入大眾視野靠得就是自己外甥女現在的王皇後。


    他因是太子妃王氏的舅父,被擢升為兵部侍郎,進入六部。


    在兵部並沒有特別的表現,然後因為李治繼位,王氏由太子妃成為皇後。


    柳奭理所當然的成為了三省之一中書審的一把手,管理中書省,加授同中書門下三品。


    完全可以說,柳奭有今日成就靠的就是外戚關係,有一個好外甥女。


    王皇後的存在,與之地位有著直接關係。


    李治動了廢皇後的意圖,柳奭焉能不慌?


    唯一值得慶幸的是長孫無忌的關隴軍事集團後繼無力,他們那些用生命在幫助李家奪得天下的勳貴,現在都不願意讓自己的兒子上戰場拚殺,守著偌大的家業開始墮落。


    長孫無忌需要吸收王家的人才,鞏固長孫一族的實力,雙方在同一戰線。


    若非如此,柳奭早就選擇辭去宰相職務,退卻自保了。


    他帶著些許不安的看了長孫無忌一眼。


    現今廟堂大權在長孫無忌手上,唯一的變數就是遠在江南的李元璦。


    論及資曆,李元璦無法與長孫無忌相比。


    但是李元璦崛起之後,所幹之事,一樁樁一件件,委實過於了得。就以他崛起之後所立功勳來計算,整個大唐無人可與之項背,哪怕是李績這樣的軍事統帥。


    除了功績,還有識人的遠見,他在江南所用之人調迴長安都展現出了超凡的天賦。


    劉仁軌、婁師德、上官儀這些人入京不久,已經憑借出色的幹略獲得不小的美譽。據說文武雙絕的裴行儉也是他最先發現的……


    可以想象隻要李元璦入長安為相,這些人立刻就能組成一夥朝氣蓬勃的新黨,聚在其帳下。


    這股後起的力量,在加上李治的偏心,任誰都無法忽視。


    阻擊李元璦迴京是他們黨派麵臨的最大問題,也是他們一同商議的結果。


    此次江淮疫情,李治欽點李元璦為帥,目的顯然。


    他們是順水推舟,隻要順勢而行,讓李元璦賑災失敗,就無迴京之刻。


    現在江淮如此災情,居然“人無災相”,委實不可思議。


    李治故作問道:“中書令何故慌亂?這江淮百姓安定,難道不是天大的喜訊?”


    柳奭不及長孫無忌有城府,卻也是機敏之輩,笑道:“臣並非慌亂,而是有些驚惶,江淮如此天災,吳王居然能做到人無災相,委實駭人聽聞。吳王屢顯奇跡,臣驚為天人。”


    李治一臉明白的頷首道:“朕亦如此!之前吏部侍郎王哲說吳王賑災指揮失當,朕這兩日左右思量,覺得甚有道理。還想準他所請,將吳王換下來呢,誰知道?”


    他這話是要多損有多損,今日的小朝會王哲這個吏部侍郎是沒有資格參加的。


    但王哲是柳奭引薦入朝的,算得是王家嫡係,得到王家頂尖資源的人物。


    李治這一說,等於再抽柳奭的臉了。


    柳奭一句話也迴不上來。


    長孫無忌說道:“還聽聽張郎中探得的消息吧!”


    他打斷了這份尷尬,自己現在這個盟友論及才智比褚遂良真是差遠了。不過他背後的人才儲備是褚遂良比及不上的。


    李治還是很給長孫無忌麵子的,示意張洛客細說。


    張洛客躬身道:“麵對所有災民,吳王用陛下的名義用得是一種很獨特的誌願者製度。他覺得災民最大問題就是人多難以控製,從而衍生諸多矛盾。特地從災民中選擇出威望高能服眾,或者有學識的飽學之士,讓他們站出來臨時充當誌願者管理災民衣食住行。這些誌願者不算朝廷編製,不屬於官亦不屬於吏。但所幹之事,會記錄於戶籍冊,多次記錄能上鄉鎮縣誌。未來真有機會為官,可作為道德參考。”


    “此政令一出,受難鄉紳以及飽讀詩書的有識之士,踴躍參加。他們將災民化繁為簡,統一管製。現今泗州以聚集近乎二十萬災民,但這二十萬災民,絲毫不亂,吳王如指臂使。”


    聽張洛客說道此處,殿中大員皆麵麵相覷。


    這一招確實厲害。


    李治問道:“糧食問題,如何解決?”


    張洛客說道:“此次天災,江南上下官員皆感陛下愛民如子,深感吳王不懼險阻,深入災區。地方官員、鄉紳皆極力為江淮災民籌糧,揚州水師以及護軍亦受感召,入海捕魚。同時狄知遜亦不負眾望,從真臘國求購了大批糧食。東南諸國得知我大唐災情,亦資助了不少糧食。吳王以茶葉入飯,在輔以魚湯,解決了災民吃食問題。”


    “不隻是如此,因為分工明確,所有災民都投入……”他想了一想,說道:“對,是災後建設,吳王是這麽說的,他說陛下仁德,不隻是賑災保他們活在現在,還吩咐他保他們未來,要助他們重新建立起家園。在吳王的帶領下,江淮災民已經投入災後建設,開始梳理河道,清理田地淤泥以及挖掘堰塞湖等工作。”


    “吳王最擅長的就是建築規劃,在他的統籌下,災民的士氣極高,對於河道田地的梳理進度很快,甚至不用影響來年春耕。”


    李治聽得眉飛色舞。


    長孫無忌一眾人一句話也說不出來。


    李治突然沉著臉,說道:“今日就到這裏吧,諸卿且去,舅舅留下。”


    長孫無忌目送柳奭、張洛客等人離去。


    李治瞧著長孫無忌,臉上突地有些驚恐,道:“舅舅,侄兒心底有些不安。十六叔於江南威勢太盛,他一言一行,居然讓邊陲之地全力以赴,連南邊諸國,亦不例外。萬一十六叔懷有異心,於南方行割據之勢,大唐危矣。”


    長孫無忌遲疑道:“吳王仁德,乃天下賢王,不至如此吧。”


    李治青著臉道:“王莽尚且謙恭,這人心叵測,誰知道?必需將十六叔調迴京城,隻有在眼皮下看著,侄兒才能安心。他若放得下江南權勢,自然是一代賢王可信。他若放不下,不願入京,還請舅舅誅之!”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建造盛唐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無言不信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無言不信並收藏建造盛唐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