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節
我的如意狼君(穿越為婦之道) 作者:八月薇妮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馬上之人說道:“給大人辦事,談什麽辛苦不辛苦。各位兄弟也要守好了城。”眾人說道:“這是自然的,自然的。”
城門開處,十數匹馬一湧而出,飛速地疾馳到了分叉路口,彼此停下馬匹,拱手告別,有的說:“我是去東平府,一兩日就可。”有的說:“我去江北平江,要四五日。”有人說道:“你們的還可,我要去西南邊陲,估計快也要十幾日才能往返。”大家互相叮囑了一陣,才各自分幾個方向,分散而去。
每一日,都是如此,也不知耗費多少人力馬力,那小樓之中的人,卻總是毫不疲倦,從最初的暴躁不耐,到最後的冷靜淡然,目光亦變得越發靜冷,望著簿子上記錄,手中的朱筆,穩穩地勾出一個又一個標記。
日複一日,一直到了大半年之後,又是一年冬,這未晚樓上,來了一些北邊的貨商。
這些人似是經曆長途跋涉,滿麵風霜,長相又跟京城之中有些不同,個個人高馬大,虎背熊腰,身上裹著的盡是動物的皮毛,一行六七人,看來粗獷無比,讓人望而生畏。這群人熙熙攘攘地在樓外,將騾馬停了,自有酒樓的小廝們照料了去。
未晚樓上的小二,都是見慣了場麵的,而且自這未晚樓開張,雖然有些個地痞流氓曾經來鬧過一兩場,但那些鬧過事的人,卻都統統被捉了起來,不是殘手就是斷腳,重則喪命,卻都因他們前科累累,所以無人敢言,甚至有些不知好歹的官家公子,偶爾鬧事,最後也還是灰溜溜地迴來道歉的。因此明眼人都知道這未晚樓身後的大老板來頭非小,更無人敢來撩虎須。
小二知道自家老板硬氣,然而卻是有名的賞罰分明,做事越發不敢偷懶。見這些人來的“兇猛”,雖然有些楞神,但到底是玲瓏慣了的手段,便仍舊滿麵堆笑,點頭哈腰,無微不至地將人迎了進去。
那些人進了門,上了樓,為首之人,一臉的絡腮胡子,頭上戴著一頂毛茸茸的皮毛帽子,著實威風。昂首挺胸地在小二帶領下進了門,說道:“聽說這京城裏的未晚樓不錯,看來還真挺好。”身後的人就說道:“大哥,要先嚐嚐東西,餓得我要死了。”
小二見他們人多,就特意地騰了個大地方,又多叫了幾個夥計一起伺候著。這幾位爺得了樂,說道:“真識相,等會多賞你銀子。”他們這些人,因著招搖,穿州過府之時,不知嚇壞多少膽子小的店家,還以為是強匪呢,到底是眼界不開,不夠大氣。
小二急忙謝了。跟那大漢同行的一個便又說道:“到底是京城,天子腳下,跟些小地方的不同,也沒有那等畏首畏尾的鼠輩姿態,我看著很好。”
小二笑嘻嘻說道:“謝謝各位客官誇獎,咱們這未晚樓雖然新開了不到一年,卻是這京城內數一數二的,我們自然也不能給自家店子抹黑……剛才聽這位爺說餓了,不如先點些東西來吃?”
領頭的大漢見他對答如流,也覺得高興,他們這群都是豪爽性子,當下便笑著說:“你這小兄弟說話有趣,好罷,你便替咱們點些好的來就是了。”
小二哥見慣人情,知道這些人恐怕是些北邊來的皮貨商,最是闊綽不過的,便說道:“咱們這店內,請的都是名廚,各位想吃什麽,應有盡有,若讓小人推說,我們這樓上做的好乳豬,想必各位客官是愛的,若是餓了,烤的金黃流油,正好墊饑,另有三鮮湯,這樣天氣,熱熱的喝上一碗,又滋補,又鮮甜。倘若是餐點,自有南邊的師傅,點些客官們沒吃過的南邊風味兒,譬如燒梅,湯包,蝦餃兒之類,來嚐嚐鮮。”
小二哥說著前麵時候,六個大漢都目不轉睛地聽,其中一個竟咽了口水,隻想叫那小二哥少些廢話,趕緊上菜,不料,當小二說到最後一句之時,這幫人聽著,竟都笑了出來。
這店小二是有名的眼神犀利,見狀不解,問道:“各位客官笑什麽,莫非小人說錯了話兒不成?”
那首領之人略一舉手,眾人才停下來,隻那個餓得趴在桌上的人,卻說道:“大哥,他看咱們是北邊來的,就認定咱們沒吃過南邊的東西,何其可笑。”
又有人說道:“老三說的對,隻不知這裏的人做的點心,可比不比的上大郎的手藝?”
那首領人性格沉穩,便說道:“你們不知道,便不要多話,做菜這些學問,好像我們習武,都是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又或者有人練得是刀,有人耍的是劍,你要說是用刀的厲害或者用劍的厲害,卻是門外漢才會說的話。隻各有千秋就是了。”
店小二就說道:“聽各位客官的口氣,好像是有人做的點心很是出色?”
那老三便笑,說道:“那是自然,我們大郎做的點心是極好的,那燒梅,我一口能吃幾十個。”說話間,甚是自得。
小二聞言,便陪笑說道:“大郎?那是何人,姓甚名誰?……既然如此,不妨各位細細說說。我命人擇幾味合口的菜上來,大家邊吃邊說……隻因我們這店內有個規矩,倘若能說出地方上有做得好的點心之類,能說上名姓,講清地方,擅長哪種的,店內就為客官贈送一味菜色或一籠點心。”
老三笑道:“果然如此?我在路上聽了,還隻懷疑,你別是空口胡說。”小二說道:“當真如此,童叟無欺,各位客官請看,我們店內的筆錄師傅還在那邊忙呢。”
那大漢跟幾個兄弟轉頭一看,果然見靠近床邊,正有個人在誇誇其談,旁邊一位青衣者,捧著書正在記錄。而另外那邊,亦有一位同樣青衣者,亦在認真記錄。
老三見狀大喜,說道:“大哥,這等好事,便由我來說。”
這首領之人謹慎,便說道:“你們店內怎會有這樣古怪規矩?有何原因不曾?”
自來也不知有多少人問這個原因,店小二自然不慌,便說道:“我們店東是有名的喜愛天下美食,尤其歡喜點心果子,立誌要訪遍天下奇人妙物,以精益求精,所以才如此,並無其他原因。”
首領這才點了點頭。那老三見狀,便急躁,說道:“大哥,究竟叫不叫我說……”
首領思想一番,終究說道:“老三,咱們也不貪圖什麽菜色,自有銀兩買就是了,也不差那麽點兒,你急什麽……何況大郎跟小郎兩個,素來是安靜脾氣,不愛惹事,就別給他們招事是真的。”
便說到這裏,就在他們身後,那雅間裏頭,卻有個白衣之人,聞言之際,那舉杯的手勢便猛地停了一停。
其實那老三其實也並不是貪圖便宜,隻是他生性-愛說話,且在他心中,以為那“大郎”所做,是天下無雙,因此立誌想要好生誇耀一番大郎的,見首領這麽說,他是最聽話的,當下也不敢違抗,悻悻停了。
店小二見狀,還想勸一勸,不料這老大說道:“小二哥,不要隻是說,快些上菜來就是了。我們自有銀兩付賬。”小二見狀,不能強求,便隻好陪笑著去了。
剩下幾個人,聚著桌子,老三便問道:“大哥,為何不能說……平白叫他們以為我們說謊,再說,大郎做的燒梅那是一絕,我卻不信這裏的人能比他做的還好吃。”其他幾個也點頭,老四是個謹慎的,也說道:“雖然大哥這樣說,然而我們那離這裏千裏之遙,就算他們的店東當真喜愛成狂,也不至於就跑到我們那裏去,何況冰天雪地的,凍也凍死了他。”
老大說道:“雖然如此,仔細些好,天底下哪裏有免費的吃食,別隻貪那些小便宜。”
不一會的功夫,飯菜盡數上來,幾個人停了話。一嚐果然好吃,老三先讚不絕口,當下也不多話,隻是一陣狂吃狂喝。過了好一陣,店家又特送了燒梅上來,那首領老大便說道:“我們並沒要這個。”
店小二說道:“因客官們先前說過……有人做的好燒梅,因此我們裏麵的師傅聽了,便特意做了,請各位品嚐品嚐。”
既然人家不為難他們,又送這好東西來,老大的也不好說什麽,總不能叫人拿迴去。
老三見狀,眼前發亮,不由分說,先吃了一個。嚐了嚐,邊說道:“嗯,吃起來倒也不錯,我離了兩個月,尤其想念大郎的手藝,如今也算是望梅止渴了罷……二哥,是不是這個詞?”
老二的稍見斯文,便笑了笑點頭,說道:“吃你的罷了,總是多話。”老三又多說一句,隻道:“雖然這燒梅也好吃,不過仍比我們大郎做的差上一點。”
幾個人便又吃了一會,正酒足飯飽,要結賬之時,忽地有人恭敬說道:“侯爺!”一刹那,滿屋子鴉雀無聲,都看向一處。
連這一桌的客人,也都望向那邊,隻見自裏頭屋裏,出來一個翩翩的白衣公子,普一出場,真如美玉無瑕,渾身隱隱地似有光華籠著。
那老三見狀,一時看呆了眼,目不轉睛地過了半晌,才喝了聲彩,低聲說道:“真美,是不是女人?”
那老二低聲,啐道:“低聲,休得無禮,隻看到人家一張臉就什麽都忘了!隻管信口胡說。”老三的聽了,這才轉開眼去,卻見此人雖然生得極美,但身段高挑,腰背筆直,眉宇間威嚴隱隱,自有一股不容小覷的氣度,卻哪裏是女子會有的。
老三就低聲說:“說起來,……如今想想,大郎倒是比他更為女氣些。”老二見他死性不改,就伸手,在他的手臂上用力地捏了一把。老三吃痛,才停了。
說話間,這位美公子卻不偏不倚,隻向著這一桌子走來。人越近了,那壓迫感便更強,感覺倒好似是極銳利的鋒芒正一點一點逼近。連老三那樣遲鈍的也有些緊張起來,竟覺得大氣不敢出一聲,此一刻,把先前誤以為此人是女子的那輕視感,早拋到爪哇了裏去了。
這忽然出來的美公子,卻是何人?不是別個,正是敬安。敬安到了桌邊,那首領雖然是原來不曉得京城風物,見敬安氣勢不凡,早也站了起來,他一起身,眾兄弟也紛紛起立。那老大便抱拳問道:“不知這位公子是?”
敬安身邊跟著的,卻是周大,剛要說話,敬安一個眼神。周大不語。敬安說道:“在下姓謝,世居京城,見幾位打扮不俗,豪傑相貌,說話爽利,必定是北邊的英雄,因此在下心生仰慕,特來結交一番。”
饒是那老大見多識廣,也摸不著頭腦,憑空出來一個翩翩貴公子,竟要同自己這些粗人結交……那一幹兄弟們也是呆了。敬安笑道:“隻因小弟從來不曾去過北方,很是向往那邊的英雄,今日有幸見到,自不可錯過。”他氣度高貴,言談有禮,生的又好,說這樣的話,屈尊降貴的,叫人簡直無從接茬,更無法拒絕。
拿人犯少卿親上門
長發盡數綰在頭頂,用白玉冠束著,額前亦用同色白玉蓮花雕的抹額圍了一圈,那玉色白淨,毫無瑕疵,本已經是極美,然而卻比不過這人臉色明淨。一身白衣勝雪,因身段修長,穿的瀟灑倜儻。前方腰下垂著兩串漢玉的玉佩,右邊腰間,卻帶著一柄紫檀鞘鑲銀紋的小唐刀。
烏發雪膚,白衣銀劍,偏偏他星眸燦爛,笑的和煦,言談溫文,禮遇有加,這些人一路自北邊跋涉而來,因樣貌同打扮皆跟本地不同,受盡無數冷眼跟驚奇目光,如今乍然被人如此對待,這人偏是個極出色的,真是又驚又喜。
那老二的先前是讀過書的,見這翩翩少年現身,腰間雖雜佩並排,然而他走起路來,那玉佩卻並無絲毫聲響,可見乃是從小養成的大家風範,就知道他出身必定非富即貴,定然大有來頭。
瞧著他眸光流轉,笑語嫣然,骨子裏卻是一股冷然煞氣隱隱,是那等養在家中不事世事的普通少年不能比的,這些人見多識廣,自明白這股煞氣來自何方,除了那些衝鋒陷陣的將軍,也除非是江洋大盜、殺人成性背負數條人命的才會養成。
然而看他麵容,偏偏如此無邪,這老二腦中驀地想起“詩經”裏頭一句:宜言飲酒,與子偕老。琴瑟在禦,莫不靜好。知子之來之,雜佩以贈之。知子之順之,雜佩以問之。知子之好之,雜佩以報之。忍不住也在心中叫一聲:美哉少年。
一行人目眩神迷,他們都是北邊的粗莽漢子,哪裏見識過如此了色,其中,唯有那首領老大,望著敬安笑麵如花,心頭卻暗暗警覺。
寒暄良久,未晚樓下,敬安自酒樓裏邁步而出,掌櫃的親自帶小二恭敬相送。
敬安翻身上馬,打馬徐行,周大緊緊跟隨,離開酒樓一段距離,周大才說道:“這些北方蠻子也忒不識相,侯爺給他們麵子,他們竟也瞞的密不透風,不肯多說一個字。”
敬安淡淡一笑,說道:“他們有本事一路無驚無險來到京城,自是有不凡之能。隻不過,方才他們沒說,卻隻是因那老大的在場攔著,此人心思慎密,不過不必管他,本侯自有法子得知端倪。”
周大答應一聲,也不知敬安想做什麽,隻悄悄退後,眉頭微微皺起,眼望前方之人,腰身筆挺,唯有那袍袖被風鼓起,微微動蕩。周大輕歎一聲,暗了眸子。
敬安今日不必去衙門點卯,卻先迴了衙門,即刻叫人來,吩咐去查今日在未晚樓上那一夥北方商客,來自何處,又在哪裏歇腳,慣常跟何人交易,一幹雜事。自有人去了。敬安坐著無事,才換了衣裳,便欲去武場操練一番,正在此時,有人門外進來,行禮說道:“稟大人,大理寺少卿來了,在外頭要見大人,說有要事。”
敬安一怔,周大問道:“可是大公子?”外麵的衙差說道:“正是。”
敬安不明白,卻也站起身來,疑惑問道:“大哥在做什麽?要事……”雖則沉吟,腳下卻邁步出去,一路到了廳上,卻果然見有個人站在那邊,背對著廳上而站,雙手垂在腰間。
此人身著一襲青色官袍,腰間勒玉帶,頭戴錦紋烏紗帽,兩條長翅端正橫著,敬安上前,行禮說道:“大哥!”
那人聞聲才迴過頭來,錦紋紗帽正中鑲嵌一塊同青色明玉,兩邊瓔珞垂著,一張清水臉,雙眸如星,唇如桃瓣,看似溫潤君子,實則冷若冰霜,雙眸淡淡看了敬安一言,拱手,冷冷說道:“謝大人!”
敬安一怔,見他官服相待,想必是正經事體,且自己的這位大哥,是向來的鐵麵無私,公事公辦,便也即刻說道:“本官唐突,不知少卿大人前來,有何要事?”
謝東炎麵色肅然,毫無表情地說道:“的確是有要事,最近本官接了一宗當街傷人致死的案子,經查屬實,案犯就是謝大人麾下將官,名字喚作趙銘之人,不料本官派人去捉拿此人,卻遭謝大人下屬阻撓,幾番未果,至今案犯未曾歸案。”
敬安一驚,說道:“竟有此事,這……本官對此一無所知。”
謝東炎冷笑一聲,說道:“有人欺上瞞下,或未可知。”
敬安看著東炎冷意嗖嗖的雙眸,知道自己這位大哥是有名的不徇私情,略微微微冷汗,說道:“這個的確是本官待下不嚴,請少卿大人放心,倘若查明屬實,本官將親自命人將人犯送到大理寺。”這番話說的也算婉轉了。
然而東炎看著他,卻越加冷峭,說道:“查明屬實?謝大人要用幾許時間?被趙銘當街所傷的老者,已經不治身亡,他家兒子將狀告在京府衙門上,衙門聽聞是九城指揮使大人的麾下,也是不敢管的,直接便轉到大理寺,本官已經將一切事情來龍去脈查探清楚,隻等人犯到場,莫非還要等大人再查探十天半個月,讓那老者屍骨未寒,死不瞑目?”
他說這番話之時,聲音微微提高,甚是憤慨。
敬安情知他已經動怒。不敢就插嘴。東炎說完,便喝道:“來人!”門外進來一人。敬安不知何事,便隻看著,那人手中握著一冊簿子,彎腰遞上來,東炎伸手將那簿子拿過來,微微舉起,說道:“大人看明白了,所有事情經過,都在此處,人證物證都也有了。你要查,頃刻間就會看明白,要人證,本官也自給大人傳——本官今日就等在你這指揮使衙門,隻等人犯歸大理寺為止!”
說著,將簿子向著敬安懷中一送,敬安無法,急忙將簿子接過來,想了想,說道:“大……少卿大人何必如此,少卿大人做事,本官是深明的,必定毫無遺漏,——本官命人去拿人便是了。”
說著就喚周大。
卻不料東炎說道:“且慢!”雙眸如電,看著敬安,說道:“大人不用同我說這些,省得以後說起來,又說我威逼大人怎地……大人隻管將這案件經過仔細看明白了再說,反正此事已經拖延了幾日,也不差這片刻了!”說著微微拂袖,轉頭看外頭,不理會敬安。
敬安見狀,無法,隻好匆匆翻開那簿子,見果然是如此,不由暗暗皺眉,心想這下屬未免太糊塗了,犯什麽人手裏不好,偏撞到大理寺手中,大理寺的人也多,怎麽又偏被大哥見到,可見是不能善了了。
敬安平素是最為護短的,因此這些屬下也都格外忠心……然而遇到東炎,卻是無法。敬安看了片刻,心頭明了,便合了簿子,說道:“本官已經看明白了,果然如大人所說,本官這就命人去捉拿案犯,交由大理寺處理便是了。”
東炎聽了這話,麵色並不見緩和,隻又說道:“大人你身受皇恩,又居要職,掌管九門安危,自然更要督管好下屬,隻要為了盡忠,為民庇佑,怎可放縱散漫,叫他們為害百姓?據本官所知,此類事情已經發生數起,常此以往,何以了局?——這一次,本官絕對不會輕縱!”
敬安急忙說道:“少卿大人向來斷案公道,絕對不會有錯判誤判,徇私枉法之舉動,如今就全憑少卿大人處置便是。”
東炎見狀,才轉過頭去。
敬安便命人去捉拿那趙銘。一邊陪著東炎落座,片刻好茶奉上,敬安親自奉了一杯茶過去,一邊陪著小心,柔聲說道:“大哥,公事了了,不必如此了罷?”
東炎瞥了他一眼,仍舊淡淡地,簡單說道:“公服在身,不便如此,有話,迴家再說。”
敬安見他如此,便不便勉強,隻好將茶放下。兩個人端然坐著,竟不知說什麽好,東炎隻望著前方,麵色始終不曾變過,冷靜之極。敬安無法,隻在一邊歎氣。
幸而不多時候,人就捉拿上來,五花大綁地跪在地上,東炎跟敬安起身,走到那邊。那趙銘看著敬安,說道:“大人……”對上敬安銳利的眸子,也不敢求饒,隻磕頭說道:“小人丟了大人的顏麵,情願一死!”
敬安冷笑,說道:“你也知道,如今你的罪案發了,少卿大人親自上門,合該你命數到頭,本官也救不得你,你就自去罷。”
趙銘垂頭說道:“小人遵命。”
東炎聞言,說道:“殺人者死,你最不該的便是殺人後藏匿,企圖仗著身份躲過刑罰,還煽動同僚相助,阻撓辦案!來人,將趙銘拉下去,押迴大理寺!”自有人上來。
趙銘磕了頭,被人拉起身來,走了兩步,忽地迴頭,又說道:“大人,並非我不願出首,隻因我是一時錯手……事後後悔不跌,且又怕必死,我家中也有老父,我實不忍撇下他,所以才逃……”
敬安皺了皺眉,淡淡說道:“事到如今說這些又有何用,速去。”
趙銘流了兩滴淚,便也不再相求,隻被人押了出去。
這邊東炎見事體了了,便說道:“多謝大人深明大義,本官告辭。”
敬安無奈,隻好說道:“本官相送少卿大人。”
東炎便轉身,邁步欲走之時,停了停,微微瞥了敬安一眼,此刻麵色才稍見緩和,低聲說道:“晚上別盡在外頭胡亂遊蕩,早些迴家去。”
敬安聞言,才露出笑影,說道:“遵少卿大人命。”
東炎瞪了他一眼,才又轉過身,向前邁步之時,麵上又恢複了那種冷冷之態。
一直等東炎帶著大理寺的人盡數走了,敬安才鬆了一口氣。周大說道:“大公子還是昔日那個脾氣,半點不給人情麵。”敬安搖頭說道:“這還是好的……幸而他也是仗著官服在身,怕有失體統,才沒有給我一個耳光。”
周大也覺冷汗,說道:“大爺什麽都好,就是太過為公,一旦涉及了朝廷百姓,便奮不顧身的……得罪了多少大臣。”
敬安聞言便冷笑,說道:“也算是那些人倒黴,哪個被他盯上的會是好下場的?他們暗地裏盡管切齒去,卻不敢對大哥怎樣,見了他,如老鼠見了貓。倒是好笑。”
城門開處,十數匹馬一湧而出,飛速地疾馳到了分叉路口,彼此停下馬匹,拱手告別,有的說:“我是去東平府,一兩日就可。”有的說:“我去江北平江,要四五日。”有人說道:“你們的還可,我要去西南邊陲,估計快也要十幾日才能往返。”大家互相叮囑了一陣,才各自分幾個方向,分散而去。
每一日,都是如此,也不知耗費多少人力馬力,那小樓之中的人,卻總是毫不疲倦,從最初的暴躁不耐,到最後的冷靜淡然,目光亦變得越發靜冷,望著簿子上記錄,手中的朱筆,穩穩地勾出一個又一個標記。
日複一日,一直到了大半年之後,又是一年冬,這未晚樓上,來了一些北邊的貨商。
這些人似是經曆長途跋涉,滿麵風霜,長相又跟京城之中有些不同,個個人高馬大,虎背熊腰,身上裹著的盡是動物的皮毛,一行六七人,看來粗獷無比,讓人望而生畏。這群人熙熙攘攘地在樓外,將騾馬停了,自有酒樓的小廝們照料了去。
未晚樓上的小二,都是見慣了場麵的,而且自這未晚樓開張,雖然有些個地痞流氓曾經來鬧過一兩場,但那些鬧過事的人,卻都統統被捉了起來,不是殘手就是斷腳,重則喪命,卻都因他們前科累累,所以無人敢言,甚至有些不知好歹的官家公子,偶爾鬧事,最後也還是灰溜溜地迴來道歉的。因此明眼人都知道這未晚樓身後的大老板來頭非小,更無人敢來撩虎須。
小二知道自家老板硬氣,然而卻是有名的賞罰分明,做事越發不敢偷懶。見這些人來的“兇猛”,雖然有些楞神,但到底是玲瓏慣了的手段,便仍舊滿麵堆笑,點頭哈腰,無微不至地將人迎了進去。
那些人進了門,上了樓,為首之人,一臉的絡腮胡子,頭上戴著一頂毛茸茸的皮毛帽子,著實威風。昂首挺胸地在小二帶領下進了門,說道:“聽說這京城裏的未晚樓不錯,看來還真挺好。”身後的人就說道:“大哥,要先嚐嚐東西,餓得我要死了。”
小二見他們人多,就特意地騰了個大地方,又多叫了幾個夥計一起伺候著。這幾位爺得了樂,說道:“真識相,等會多賞你銀子。”他們這些人,因著招搖,穿州過府之時,不知嚇壞多少膽子小的店家,還以為是強匪呢,到底是眼界不開,不夠大氣。
小二急忙謝了。跟那大漢同行的一個便又說道:“到底是京城,天子腳下,跟些小地方的不同,也沒有那等畏首畏尾的鼠輩姿態,我看著很好。”
小二笑嘻嘻說道:“謝謝各位客官誇獎,咱們這未晚樓雖然新開了不到一年,卻是這京城內數一數二的,我們自然也不能給自家店子抹黑……剛才聽這位爺說餓了,不如先點些東西來吃?”
領頭的大漢見他對答如流,也覺得高興,他們這群都是豪爽性子,當下便笑著說:“你這小兄弟說話有趣,好罷,你便替咱們點些好的來就是了。”
小二哥見慣人情,知道這些人恐怕是些北邊來的皮貨商,最是闊綽不過的,便說道:“咱們這店內,請的都是名廚,各位想吃什麽,應有盡有,若讓小人推說,我們這樓上做的好乳豬,想必各位客官是愛的,若是餓了,烤的金黃流油,正好墊饑,另有三鮮湯,這樣天氣,熱熱的喝上一碗,又滋補,又鮮甜。倘若是餐點,自有南邊的師傅,點些客官們沒吃過的南邊風味兒,譬如燒梅,湯包,蝦餃兒之類,來嚐嚐鮮。”
小二哥說著前麵時候,六個大漢都目不轉睛地聽,其中一個竟咽了口水,隻想叫那小二哥少些廢話,趕緊上菜,不料,當小二說到最後一句之時,這幫人聽著,竟都笑了出來。
這店小二是有名的眼神犀利,見狀不解,問道:“各位客官笑什麽,莫非小人說錯了話兒不成?”
那首領之人略一舉手,眾人才停下來,隻那個餓得趴在桌上的人,卻說道:“大哥,他看咱們是北邊來的,就認定咱們沒吃過南邊的東西,何其可笑。”
又有人說道:“老三說的對,隻不知這裏的人做的點心,可比不比的上大郎的手藝?”
那首領人性格沉穩,便說道:“你們不知道,便不要多話,做菜這些學問,好像我們習武,都是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又或者有人練得是刀,有人耍的是劍,你要說是用刀的厲害或者用劍的厲害,卻是門外漢才會說的話。隻各有千秋就是了。”
店小二就說道:“聽各位客官的口氣,好像是有人做的點心很是出色?”
那老三便笑,說道:“那是自然,我們大郎做的點心是極好的,那燒梅,我一口能吃幾十個。”說話間,甚是自得。
小二聞言,便陪笑說道:“大郎?那是何人,姓甚名誰?……既然如此,不妨各位細細說說。我命人擇幾味合口的菜上來,大家邊吃邊說……隻因我們這店內有個規矩,倘若能說出地方上有做得好的點心之類,能說上名姓,講清地方,擅長哪種的,店內就為客官贈送一味菜色或一籠點心。”
老三笑道:“果然如此?我在路上聽了,還隻懷疑,你別是空口胡說。”小二說道:“當真如此,童叟無欺,各位客官請看,我們店內的筆錄師傅還在那邊忙呢。”
那大漢跟幾個兄弟轉頭一看,果然見靠近床邊,正有個人在誇誇其談,旁邊一位青衣者,捧著書正在記錄。而另外那邊,亦有一位同樣青衣者,亦在認真記錄。
老三見狀大喜,說道:“大哥,這等好事,便由我來說。”
這首領之人謹慎,便說道:“你們店內怎會有這樣古怪規矩?有何原因不曾?”
自來也不知有多少人問這個原因,店小二自然不慌,便說道:“我們店東是有名的喜愛天下美食,尤其歡喜點心果子,立誌要訪遍天下奇人妙物,以精益求精,所以才如此,並無其他原因。”
首領這才點了點頭。那老三見狀,便急躁,說道:“大哥,究竟叫不叫我說……”
首領思想一番,終究說道:“老三,咱們也不貪圖什麽菜色,自有銀兩買就是了,也不差那麽點兒,你急什麽……何況大郎跟小郎兩個,素來是安靜脾氣,不愛惹事,就別給他們招事是真的。”
便說到這裏,就在他們身後,那雅間裏頭,卻有個白衣之人,聞言之際,那舉杯的手勢便猛地停了一停。
其實那老三其實也並不是貪圖便宜,隻是他生性-愛說話,且在他心中,以為那“大郎”所做,是天下無雙,因此立誌想要好生誇耀一番大郎的,見首領這麽說,他是最聽話的,當下也不敢違抗,悻悻停了。
店小二見狀,還想勸一勸,不料這老大說道:“小二哥,不要隻是說,快些上菜來就是了。我們自有銀兩付賬。”小二見狀,不能強求,便隻好陪笑著去了。
剩下幾個人,聚著桌子,老三便問道:“大哥,為何不能說……平白叫他們以為我們說謊,再說,大郎做的燒梅那是一絕,我卻不信這裏的人能比他做的還好吃。”其他幾個也點頭,老四是個謹慎的,也說道:“雖然大哥這樣說,然而我們那離這裏千裏之遙,就算他們的店東當真喜愛成狂,也不至於就跑到我們那裏去,何況冰天雪地的,凍也凍死了他。”
老大說道:“雖然如此,仔細些好,天底下哪裏有免費的吃食,別隻貪那些小便宜。”
不一會的功夫,飯菜盡數上來,幾個人停了話。一嚐果然好吃,老三先讚不絕口,當下也不多話,隻是一陣狂吃狂喝。過了好一陣,店家又特送了燒梅上來,那首領老大便說道:“我們並沒要這個。”
店小二說道:“因客官們先前說過……有人做的好燒梅,因此我們裏麵的師傅聽了,便特意做了,請各位品嚐品嚐。”
既然人家不為難他們,又送這好東西來,老大的也不好說什麽,總不能叫人拿迴去。
老三見狀,眼前發亮,不由分說,先吃了一個。嚐了嚐,邊說道:“嗯,吃起來倒也不錯,我離了兩個月,尤其想念大郎的手藝,如今也算是望梅止渴了罷……二哥,是不是這個詞?”
老二的稍見斯文,便笑了笑點頭,說道:“吃你的罷了,總是多話。”老三又多說一句,隻道:“雖然這燒梅也好吃,不過仍比我們大郎做的差上一點。”
幾個人便又吃了一會,正酒足飯飽,要結賬之時,忽地有人恭敬說道:“侯爺!”一刹那,滿屋子鴉雀無聲,都看向一處。
連這一桌的客人,也都望向那邊,隻見自裏頭屋裏,出來一個翩翩的白衣公子,普一出場,真如美玉無瑕,渾身隱隱地似有光華籠著。
那老三見狀,一時看呆了眼,目不轉睛地過了半晌,才喝了聲彩,低聲說道:“真美,是不是女人?”
那老二低聲,啐道:“低聲,休得無禮,隻看到人家一張臉就什麽都忘了!隻管信口胡說。”老三的聽了,這才轉開眼去,卻見此人雖然生得極美,但身段高挑,腰背筆直,眉宇間威嚴隱隱,自有一股不容小覷的氣度,卻哪裏是女子會有的。
老三就低聲說:“說起來,……如今想想,大郎倒是比他更為女氣些。”老二見他死性不改,就伸手,在他的手臂上用力地捏了一把。老三吃痛,才停了。
說話間,這位美公子卻不偏不倚,隻向著這一桌子走來。人越近了,那壓迫感便更強,感覺倒好似是極銳利的鋒芒正一點一點逼近。連老三那樣遲鈍的也有些緊張起來,竟覺得大氣不敢出一聲,此一刻,把先前誤以為此人是女子的那輕視感,早拋到爪哇了裏去了。
這忽然出來的美公子,卻是何人?不是別個,正是敬安。敬安到了桌邊,那首領雖然是原來不曉得京城風物,見敬安氣勢不凡,早也站了起來,他一起身,眾兄弟也紛紛起立。那老大便抱拳問道:“不知這位公子是?”
敬安身邊跟著的,卻是周大,剛要說話,敬安一個眼神。周大不語。敬安說道:“在下姓謝,世居京城,見幾位打扮不俗,豪傑相貌,說話爽利,必定是北邊的英雄,因此在下心生仰慕,特來結交一番。”
饒是那老大見多識廣,也摸不著頭腦,憑空出來一個翩翩貴公子,竟要同自己這些粗人結交……那一幹兄弟們也是呆了。敬安笑道:“隻因小弟從來不曾去過北方,很是向往那邊的英雄,今日有幸見到,自不可錯過。”他氣度高貴,言談有禮,生的又好,說這樣的話,屈尊降貴的,叫人簡直無從接茬,更無法拒絕。
拿人犯少卿親上門
長發盡數綰在頭頂,用白玉冠束著,額前亦用同色白玉蓮花雕的抹額圍了一圈,那玉色白淨,毫無瑕疵,本已經是極美,然而卻比不過這人臉色明淨。一身白衣勝雪,因身段修長,穿的瀟灑倜儻。前方腰下垂著兩串漢玉的玉佩,右邊腰間,卻帶著一柄紫檀鞘鑲銀紋的小唐刀。
烏發雪膚,白衣銀劍,偏偏他星眸燦爛,笑的和煦,言談溫文,禮遇有加,這些人一路自北邊跋涉而來,因樣貌同打扮皆跟本地不同,受盡無數冷眼跟驚奇目光,如今乍然被人如此對待,這人偏是個極出色的,真是又驚又喜。
那老二的先前是讀過書的,見這翩翩少年現身,腰間雖雜佩並排,然而他走起路來,那玉佩卻並無絲毫聲響,可見乃是從小養成的大家風範,就知道他出身必定非富即貴,定然大有來頭。
瞧著他眸光流轉,笑語嫣然,骨子裏卻是一股冷然煞氣隱隱,是那等養在家中不事世事的普通少年不能比的,這些人見多識廣,自明白這股煞氣來自何方,除了那些衝鋒陷陣的將軍,也除非是江洋大盜、殺人成性背負數條人命的才會養成。
然而看他麵容,偏偏如此無邪,這老二腦中驀地想起“詩經”裏頭一句:宜言飲酒,與子偕老。琴瑟在禦,莫不靜好。知子之來之,雜佩以贈之。知子之順之,雜佩以問之。知子之好之,雜佩以報之。忍不住也在心中叫一聲:美哉少年。
一行人目眩神迷,他們都是北邊的粗莽漢子,哪裏見識過如此了色,其中,唯有那首領老大,望著敬安笑麵如花,心頭卻暗暗警覺。
寒暄良久,未晚樓下,敬安自酒樓裏邁步而出,掌櫃的親自帶小二恭敬相送。
敬安翻身上馬,打馬徐行,周大緊緊跟隨,離開酒樓一段距離,周大才說道:“這些北方蠻子也忒不識相,侯爺給他們麵子,他們竟也瞞的密不透風,不肯多說一個字。”
敬安淡淡一笑,說道:“他們有本事一路無驚無險來到京城,自是有不凡之能。隻不過,方才他們沒說,卻隻是因那老大的在場攔著,此人心思慎密,不過不必管他,本侯自有法子得知端倪。”
周大答應一聲,也不知敬安想做什麽,隻悄悄退後,眉頭微微皺起,眼望前方之人,腰身筆挺,唯有那袍袖被風鼓起,微微動蕩。周大輕歎一聲,暗了眸子。
敬安今日不必去衙門點卯,卻先迴了衙門,即刻叫人來,吩咐去查今日在未晚樓上那一夥北方商客,來自何處,又在哪裏歇腳,慣常跟何人交易,一幹雜事。自有人去了。敬安坐著無事,才換了衣裳,便欲去武場操練一番,正在此時,有人門外進來,行禮說道:“稟大人,大理寺少卿來了,在外頭要見大人,說有要事。”
敬安一怔,周大問道:“可是大公子?”外麵的衙差說道:“正是。”
敬安不明白,卻也站起身來,疑惑問道:“大哥在做什麽?要事……”雖則沉吟,腳下卻邁步出去,一路到了廳上,卻果然見有個人站在那邊,背對著廳上而站,雙手垂在腰間。
此人身著一襲青色官袍,腰間勒玉帶,頭戴錦紋烏紗帽,兩條長翅端正橫著,敬安上前,行禮說道:“大哥!”
那人聞聲才迴過頭來,錦紋紗帽正中鑲嵌一塊同青色明玉,兩邊瓔珞垂著,一張清水臉,雙眸如星,唇如桃瓣,看似溫潤君子,實則冷若冰霜,雙眸淡淡看了敬安一言,拱手,冷冷說道:“謝大人!”
敬安一怔,見他官服相待,想必是正經事體,且自己的這位大哥,是向來的鐵麵無私,公事公辦,便也即刻說道:“本官唐突,不知少卿大人前來,有何要事?”
謝東炎麵色肅然,毫無表情地說道:“的確是有要事,最近本官接了一宗當街傷人致死的案子,經查屬實,案犯就是謝大人麾下將官,名字喚作趙銘之人,不料本官派人去捉拿此人,卻遭謝大人下屬阻撓,幾番未果,至今案犯未曾歸案。”
敬安一驚,說道:“竟有此事,這……本官對此一無所知。”
謝東炎冷笑一聲,說道:“有人欺上瞞下,或未可知。”
敬安看著東炎冷意嗖嗖的雙眸,知道自己這位大哥是有名的不徇私情,略微微微冷汗,說道:“這個的確是本官待下不嚴,請少卿大人放心,倘若查明屬實,本官將親自命人將人犯送到大理寺。”這番話說的也算婉轉了。
然而東炎看著他,卻越加冷峭,說道:“查明屬實?謝大人要用幾許時間?被趙銘當街所傷的老者,已經不治身亡,他家兒子將狀告在京府衙門上,衙門聽聞是九城指揮使大人的麾下,也是不敢管的,直接便轉到大理寺,本官已經將一切事情來龍去脈查探清楚,隻等人犯到場,莫非還要等大人再查探十天半個月,讓那老者屍骨未寒,死不瞑目?”
他說這番話之時,聲音微微提高,甚是憤慨。
敬安情知他已經動怒。不敢就插嘴。東炎說完,便喝道:“來人!”門外進來一人。敬安不知何事,便隻看著,那人手中握著一冊簿子,彎腰遞上來,東炎伸手將那簿子拿過來,微微舉起,說道:“大人看明白了,所有事情經過,都在此處,人證物證都也有了。你要查,頃刻間就會看明白,要人證,本官也自給大人傳——本官今日就等在你這指揮使衙門,隻等人犯歸大理寺為止!”
說著,將簿子向著敬安懷中一送,敬安無法,急忙將簿子接過來,想了想,說道:“大……少卿大人何必如此,少卿大人做事,本官是深明的,必定毫無遺漏,——本官命人去拿人便是了。”
說著就喚周大。
卻不料東炎說道:“且慢!”雙眸如電,看著敬安,說道:“大人不用同我說這些,省得以後說起來,又說我威逼大人怎地……大人隻管將這案件經過仔細看明白了再說,反正此事已經拖延了幾日,也不差這片刻了!”說著微微拂袖,轉頭看外頭,不理會敬安。
敬安見狀,無法,隻好匆匆翻開那簿子,見果然是如此,不由暗暗皺眉,心想這下屬未免太糊塗了,犯什麽人手裏不好,偏撞到大理寺手中,大理寺的人也多,怎麽又偏被大哥見到,可見是不能善了了。
敬安平素是最為護短的,因此這些屬下也都格外忠心……然而遇到東炎,卻是無法。敬安看了片刻,心頭明了,便合了簿子,說道:“本官已經看明白了,果然如大人所說,本官這就命人去捉拿案犯,交由大理寺處理便是了。”
東炎聽了這話,麵色並不見緩和,隻又說道:“大人你身受皇恩,又居要職,掌管九門安危,自然更要督管好下屬,隻要為了盡忠,為民庇佑,怎可放縱散漫,叫他們為害百姓?據本官所知,此類事情已經發生數起,常此以往,何以了局?——這一次,本官絕對不會輕縱!”
敬安急忙說道:“少卿大人向來斷案公道,絕對不會有錯判誤判,徇私枉法之舉動,如今就全憑少卿大人處置便是。”
東炎見狀,才轉過頭去。
敬安便命人去捉拿那趙銘。一邊陪著東炎落座,片刻好茶奉上,敬安親自奉了一杯茶過去,一邊陪著小心,柔聲說道:“大哥,公事了了,不必如此了罷?”
東炎瞥了他一眼,仍舊淡淡地,簡單說道:“公服在身,不便如此,有話,迴家再說。”
敬安見他如此,便不便勉強,隻好將茶放下。兩個人端然坐著,竟不知說什麽好,東炎隻望著前方,麵色始終不曾變過,冷靜之極。敬安無法,隻在一邊歎氣。
幸而不多時候,人就捉拿上來,五花大綁地跪在地上,東炎跟敬安起身,走到那邊。那趙銘看著敬安,說道:“大人……”對上敬安銳利的眸子,也不敢求饒,隻磕頭說道:“小人丟了大人的顏麵,情願一死!”
敬安冷笑,說道:“你也知道,如今你的罪案發了,少卿大人親自上門,合該你命數到頭,本官也救不得你,你就自去罷。”
趙銘垂頭說道:“小人遵命。”
東炎聞言,說道:“殺人者死,你最不該的便是殺人後藏匿,企圖仗著身份躲過刑罰,還煽動同僚相助,阻撓辦案!來人,將趙銘拉下去,押迴大理寺!”自有人上來。
趙銘磕了頭,被人拉起身來,走了兩步,忽地迴頭,又說道:“大人,並非我不願出首,隻因我是一時錯手……事後後悔不跌,且又怕必死,我家中也有老父,我實不忍撇下他,所以才逃……”
敬安皺了皺眉,淡淡說道:“事到如今說這些又有何用,速去。”
趙銘流了兩滴淚,便也不再相求,隻被人押了出去。
這邊東炎見事體了了,便說道:“多謝大人深明大義,本官告辭。”
敬安無奈,隻好說道:“本官相送少卿大人。”
東炎便轉身,邁步欲走之時,停了停,微微瞥了敬安一眼,此刻麵色才稍見緩和,低聲說道:“晚上別盡在外頭胡亂遊蕩,早些迴家去。”
敬安聞言,才露出笑影,說道:“遵少卿大人命。”
東炎瞪了他一眼,才又轉過身,向前邁步之時,麵上又恢複了那種冷冷之態。
一直等東炎帶著大理寺的人盡數走了,敬安才鬆了一口氣。周大說道:“大公子還是昔日那個脾氣,半點不給人情麵。”敬安搖頭說道:“這還是好的……幸而他也是仗著官服在身,怕有失體統,才沒有給我一個耳光。”
周大也覺冷汗,說道:“大爺什麽都好,就是太過為公,一旦涉及了朝廷百姓,便奮不顧身的……得罪了多少大臣。”
敬安聞言便冷笑,說道:“也算是那些人倒黴,哪個被他盯上的會是好下場的?他們暗地裏盡管切齒去,卻不敢對大哥怎樣,見了他,如老鼠見了貓。倒是好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