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節
悠然田居劄記(種田) 作者:魚丸和粗麵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宜悠心裏一咯噔,恨不得拍自己一巴掌:穆然肯相幫,你好生接著便是,為何要親自搗毀此事。
“幾日前你見廖兄那般,可能有所誤會。他這人雖有脾氣,可心腸卻是極好,定不會對此多做為難。”
說完見她麵露苦惱和懊悔,他終於忍不住拂過麵頰,輕掃那小巧的耳垂:“別想太多,此事我心中有數。”
宜悠隻覺被他摸過的地方發燙,低頭捂住臉:“那便有勞穆大哥,你已到家,我也該快些迴去。”
說完她如背後有狗追著咬般,捂臉朝路勁頭走去。
穆然卻是低頭望著手掌,那上麵還殘留著溫暖且柔軟的感覺。
她這是抗拒?還是害羞?想到後者,他心中也湧出一股甜意。姑娘家的心思難猜,他且當這是害羞,最起碼想著也能歡快。
**
歸家後便是好一陣忙碌,時值中秋,宜悠便想著做些月餅。
做得好可送人,差強人意也可趁著趕集稍低價賣出去。李氏本不欲她太過勞累,可聽聞可能誅連後她便改了想法。趁著如今安生多攢些銀錢,日後不論發生什麽,日子總也有依靠。
做月餅、賣包子同時準備及笄禮,她悶在四合院中,沒過幾日便到十五。
這一日天沒亮李氏便起來,燒開水加在新做的浴桶中。冒著氤氳熱氣的偏房內,她親自給閨女擦背洗頭。
“從今天起你就是大姑娘,洗得幹幹淨淨,也有個好兆頭。”
宜悠看著水麵上李氏那紅了的眼眶,低頭將臉埋在熱水中。背上輕柔的撫摸傳來,耳邊傳來她深長的歎息。
驀然間她想起李氏的前半生,幼年不幸婚後辛苦,美貌險些誤她一生,如此險惡她都堅忍的活下來。即便搬入縣城有了下人,她也堅持去幹先前那些活,從不肯多歇息一刻。而對她和長生,她卻是極盡全力的寵愛。
就在這一刻,她突然明了,她的身上不僅寄托著自己的理想和追求,更背負著李氏半生對幸福的向往。所以前世她入知州府為妾,她會一病不起;這輩子她即便她再出格,她也會一日比一日輕鬆。
“擦完了,可別悶著。”
撩一把水到臉上,她仰起頭逼迴淚水。為了李氏,她也得活出個人樣,越活越好。
“娘,洗太久憋得慌。”
“也是時候出來,不然頭發可幹不了。”
宜悠鑽出來,擦幹身上後穿上新做的褻衣。鴛鴦戲水的肚兜出自李氏之手,料子用的絲綢,雖不若官家麵料名貴,但精致的繡工足以彌補這一切。一襲紅袍用布莊自京城運來的細棉布做成,緊合著她的身段,針腳細密。
“碧桃,你來打著扇子,給她吹吹頭發。”
待頭發差不多吹幹,李氏親自給她梳起,盤了個雲州不常見的淩雲髻。
銅鏡中她雲髻高聳,未上濃妝的鵝蛋臉端得是清麗無雙。李氏扭頭,默默的擦去眼角淚珠。宜悠起身將帕子遞給她:“娘,這樣讓長生笑話。”
適時長生跨過門檻,抬頭愣在那,半晌道:“姐姐是仙子!”
宜悠點點他鼻子:“那娘呢?”
“娘……讓我想想,娘是大仙子!”
李氏看看長高一截的兒子,再看嬌豔的女兒,這麽好的日子她傷春悲秋個什麽勁兒!抿唇,她笑得格外舒心。
**
忙完這一切,宵禁已開多時。李氏也換上新做的大紅對襟袍褂,長生同樣是新袍褂。
章氏派來的轎子到門口,囑咐同樣換了新裳的碧桃和劉媽媽好生看家,三人上了兩頂轎子。
很快便到縣衙,下轎時宜悠著實吃了一驚。正院處處張燈結彩,這般排場,竟隻比巧姐成親時低一點。
李氏有些拘謹:“拜見夫人。”
章氏忙拉住她,對著吳媽媽說道:“人都說女肖父,我看應該是閨女像娘才對。”
“還是夫人眼力好,老奴方才看了好一陣,竟是沒想到此處。”
李氏尊敬絲毫未減,舉手投足間卻不再那般拘謹。她同吳媽媽一道,擺著果盤點心,力所能及的幫忙。宜悠卻是被巧姐拉緊內室,後者緊張的告知於她。
“我娘邀請賓客,知州府那邊已經知曉,今日你及笄。”
宜悠無所謂的笑道:“今日如此多人,知州府還能強行把我拉走不成。早晚都得有這一遭,趕在今日倒也省得日日擔驚受怕。”
“也是,你放心,我會盡力幫你。”
兩人又嘰咕好一陣,直到臨近中午,賓客來全,及笄禮也要開始。
正賓理所當然的是縣丞夫人,讚者則分別由老縣尉之妻及師爺之妻代任,有司是縣衙中有老有臉的媽媽,賓眾則是縣衙其餘人。一場及笄禮,來者並不算多,可無一不是雲縣城中有頭臉的婦人。
或許這些人不若商家那般富裕,但其意義卻是大相徑庭。
讚禮到位、開禮、主賓入席、笄者出東房、賓盥、梳發、加冠笄、乃蘸、賜字、三拜、聆訓、答禮,繁瑣的步驟後,終於禮成。
章氏將翡翠釵子插過她的流雲髻,而後笑道:“我看宜悠兩字就極好,不若以此為字。”
先前喚她二丫之人著實不少,經此一事,眾人心中都留下一道痕跡:她已不是雲林村出來的那野丫頭,而是被縣丞夫人看中的宜悠姑娘。她顧念沈家那是人心善不忘本,若是沈家還有人妄圖用孝道壓她,那就是不知所謂。
禮成之後已過晌午,章氏早已命人備下菜肴。來人不多不少,剛好湊齊兩桌。眾人紛紛入座,還未等開席,吳媽媽疾步走進來,皺眉看她一眼,附在章氏耳邊說幾句。
“既然來了,那便請進來。”
不多時,垂花門外一衣著富貴的婆子走進。宜悠卻認得,她正是尹氏奶娘。奶娘極受尹氏看中,就連老夫人親賜、育有陳德仁嫡長子的梅姨娘見了,都得恭敬的喚她一聲尹媽媽。
“老婆子給各位夫人請安。”
“幾日前你見廖兄那般,可能有所誤會。他這人雖有脾氣,可心腸卻是極好,定不會對此多做為難。”
說完見她麵露苦惱和懊悔,他終於忍不住拂過麵頰,輕掃那小巧的耳垂:“別想太多,此事我心中有數。”
宜悠隻覺被他摸過的地方發燙,低頭捂住臉:“那便有勞穆大哥,你已到家,我也該快些迴去。”
說完她如背後有狗追著咬般,捂臉朝路勁頭走去。
穆然卻是低頭望著手掌,那上麵還殘留著溫暖且柔軟的感覺。
她這是抗拒?還是害羞?想到後者,他心中也湧出一股甜意。姑娘家的心思難猜,他且當這是害羞,最起碼想著也能歡快。
**
歸家後便是好一陣忙碌,時值中秋,宜悠便想著做些月餅。
做得好可送人,差強人意也可趁著趕集稍低價賣出去。李氏本不欲她太過勞累,可聽聞可能誅連後她便改了想法。趁著如今安生多攢些銀錢,日後不論發生什麽,日子總也有依靠。
做月餅、賣包子同時準備及笄禮,她悶在四合院中,沒過幾日便到十五。
這一日天沒亮李氏便起來,燒開水加在新做的浴桶中。冒著氤氳熱氣的偏房內,她親自給閨女擦背洗頭。
“從今天起你就是大姑娘,洗得幹幹淨淨,也有個好兆頭。”
宜悠看著水麵上李氏那紅了的眼眶,低頭將臉埋在熱水中。背上輕柔的撫摸傳來,耳邊傳來她深長的歎息。
驀然間她想起李氏的前半生,幼年不幸婚後辛苦,美貌險些誤她一生,如此險惡她都堅忍的活下來。即便搬入縣城有了下人,她也堅持去幹先前那些活,從不肯多歇息一刻。而對她和長生,她卻是極盡全力的寵愛。
就在這一刻,她突然明了,她的身上不僅寄托著自己的理想和追求,更背負著李氏半生對幸福的向往。所以前世她入知州府為妾,她會一病不起;這輩子她即便她再出格,她也會一日比一日輕鬆。
“擦完了,可別悶著。”
撩一把水到臉上,她仰起頭逼迴淚水。為了李氏,她也得活出個人樣,越活越好。
“娘,洗太久憋得慌。”
“也是時候出來,不然頭發可幹不了。”
宜悠鑽出來,擦幹身上後穿上新做的褻衣。鴛鴦戲水的肚兜出自李氏之手,料子用的絲綢,雖不若官家麵料名貴,但精致的繡工足以彌補這一切。一襲紅袍用布莊自京城運來的細棉布做成,緊合著她的身段,針腳細密。
“碧桃,你來打著扇子,給她吹吹頭發。”
待頭發差不多吹幹,李氏親自給她梳起,盤了個雲州不常見的淩雲髻。
銅鏡中她雲髻高聳,未上濃妝的鵝蛋臉端得是清麗無雙。李氏扭頭,默默的擦去眼角淚珠。宜悠起身將帕子遞給她:“娘,這樣讓長生笑話。”
適時長生跨過門檻,抬頭愣在那,半晌道:“姐姐是仙子!”
宜悠點點他鼻子:“那娘呢?”
“娘……讓我想想,娘是大仙子!”
李氏看看長高一截的兒子,再看嬌豔的女兒,這麽好的日子她傷春悲秋個什麽勁兒!抿唇,她笑得格外舒心。
**
忙完這一切,宵禁已開多時。李氏也換上新做的大紅對襟袍褂,長生同樣是新袍褂。
章氏派來的轎子到門口,囑咐同樣換了新裳的碧桃和劉媽媽好生看家,三人上了兩頂轎子。
很快便到縣衙,下轎時宜悠著實吃了一驚。正院處處張燈結彩,這般排場,竟隻比巧姐成親時低一點。
李氏有些拘謹:“拜見夫人。”
章氏忙拉住她,對著吳媽媽說道:“人都說女肖父,我看應該是閨女像娘才對。”
“還是夫人眼力好,老奴方才看了好一陣,竟是沒想到此處。”
李氏尊敬絲毫未減,舉手投足間卻不再那般拘謹。她同吳媽媽一道,擺著果盤點心,力所能及的幫忙。宜悠卻是被巧姐拉緊內室,後者緊張的告知於她。
“我娘邀請賓客,知州府那邊已經知曉,今日你及笄。”
宜悠無所謂的笑道:“今日如此多人,知州府還能強行把我拉走不成。早晚都得有這一遭,趕在今日倒也省得日日擔驚受怕。”
“也是,你放心,我會盡力幫你。”
兩人又嘰咕好一陣,直到臨近中午,賓客來全,及笄禮也要開始。
正賓理所當然的是縣丞夫人,讚者則分別由老縣尉之妻及師爺之妻代任,有司是縣衙中有老有臉的媽媽,賓眾則是縣衙其餘人。一場及笄禮,來者並不算多,可無一不是雲縣城中有頭臉的婦人。
或許這些人不若商家那般富裕,但其意義卻是大相徑庭。
讚禮到位、開禮、主賓入席、笄者出東房、賓盥、梳發、加冠笄、乃蘸、賜字、三拜、聆訓、答禮,繁瑣的步驟後,終於禮成。
章氏將翡翠釵子插過她的流雲髻,而後笑道:“我看宜悠兩字就極好,不若以此為字。”
先前喚她二丫之人著實不少,經此一事,眾人心中都留下一道痕跡:她已不是雲林村出來的那野丫頭,而是被縣丞夫人看中的宜悠姑娘。她顧念沈家那是人心善不忘本,若是沈家還有人妄圖用孝道壓她,那就是不知所謂。
禮成之後已過晌午,章氏早已命人備下菜肴。來人不多不少,剛好湊齊兩桌。眾人紛紛入座,還未等開席,吳媽媽疾步走進來,皺眉看她一眼,附在章氏耳邊說幾句。
“既然來了,那便請進來。”
不多時,垂花門外一衣著富貴的婆子走進。宜悠卻認得,她正是尹氏奶娘。奶娘極受尹氏看中,就連老夫人親賜、育有陳德仁嫡長子的梅姨娘見了,都得恭敬的喚她一聲尹媽媽。
“老婆子給各位夫人請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