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覺得,一個人如果每天都花點兒時間看《群書治要》,那麽,他所匯聚的種種曆史經驗結合在一起,會讓這個人越來越有智慧。這迴跟大家分享的是《呂氏春秋》,“呂氏”指的是呂不韋。他是一位相當有遠見的投資人,很早以前,他就投資於秦國的法脈。他通過人際關係的整合,一步步地成為宰相,最後在實際上控製了整個秦國。


    在古代,一個人在有點兒能耐時,都想做一件事,就是建立自己的曆史影響力。呂不韋清楚地知道,自己除了要獲得權力上的真正影響力以外,還要建立一種對上古文化的傳承,以及獲取在整個中國曆史當中的地位。


    讀中國曆史,你會發現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一個人要被曆史記住,隻有三種途徑。第一,殺很多人,比如說秦始皇、漢武帝或者是朱元璋。中國曆史上有幾百個皇帝,一朝一朝下來,按正根來算,其實真正能被大家記住的,不超過10個人。大部分都是因為他們殺了很多人,才在曆史上留下了名字。


    第二,寫一篇或者幾篇特別具有曆史穿透性的文章。比如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你在晚上起夜的時候,寫了1/4個微博,於是,被人千古傳唱,是吧?現在,所有小孩兒都知道駱賓王,“鵝鵝鵝,曲項向天歌,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


    我們小學時學的第一首古詩,我不知道現在還是不是。但是要寫出這樣的文章,也不是那麽容易的,因為這種文章要有足夠的曆史穿透性。渾然天成,不容易;能夠流傳下來,更不容易。柳永這麽有文采,到最後也隻有幾首詞被流傳下來而已。


    第三,述而不作。做大型曆史知識的編纂工作,比如,編《四庫全書》的人,我們記得住。紀曉嵐也是因為編書才被大家記住的,不是因為他是一個多好的大臣,其實是因為他編書編得好。魏征編了這套《群書治要》,也被大家記住了。


    呂不韋最後采取的策略正是編纂古籍。當時,他是一個宰相,論殺人,他不及秦始皇。他頂多是在政治格局上做些手腳,不可能大規模殺人。寫文章這種事得靠天分,不是說你想寫就寫得出來的。現在,滿大街的人都在榕樹下等各種網上文學社區寫文章。但到底有多少能留下來,很難說。所以,編書成了一個最合理的選擇。


    《呂氏春秋》就是由呂不韋組織當時的門客所編寫的著作。全書12卷,20多萬字,分成十二紀、八覽、六論,共160篇文章。《呂氏春秋》最大的意義在哪裏?在於它的編纂過程發生在焚書坑儒之前。所以,它很好地保留了一些古籍經典。並且,它是真正意義上的雜家。


    春秋戰國時期,有所謂的諸子百家,比如道家、法家、儒家等。呂不韋覺得每一家都各有偏頗。所以,他對當時的很多學術思想做了一個集成。這種集成,也就是雜家,它最大的好處就是,能夠讓我們以一種客觀的視角去思考問題。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也常常發現,為什麽大家要開會呢?提出一個問題後,你會發現,總有一些人有這樣的看法,另一些人有那樣的看法,當大家坐到一起討論時,因為人們彼此的製衡,慢慢會湧現出一種折中的、比較正確的方案。所以,匯聚百家觀點,不是一加一等於二的過程,是一加一產生了x。這個x就是這些觀點之間產生的一種平衡效應。


    作為讀者,我們在看《呂氏春秋》時會發現,它裏麵有這種觀點,也有那種觀點,它的觀點取舍比較均衡。就像我們吃飯一樣,所有的營養學專家都告訴你說,要遵循膳食寶塔,每天要吃多種食物,攝入各種維生素、氨基酸、蛋白質。


    所以,《呂氏春秋》有兩大意義。第一,它成書於焚書坑儒之前,幫我們整個中華民族保留了一些在上古時期、春秋戰國時期林林總總的著作細節。有一些我們現在已經看不到原本了,但起碼從《呂氏春秋》裏麵,我們可以管中窺豹地看到曾經有人是這樣思考問題的。第二,《呂氏春秋》通過把不同的思想糅合到一起之後,產生了一種綜合效應。呂不韋自認該書囊括了天地萬物、古往今來的事理,因此稱《呂氏春秋》。


    《呂氏春秋》有很多篇文章。其中有篇《貴當》。“荊有善相人者,所言無遺策,聞於國。”當時,荊就是楚國,有一個人善於給人看相,基本上沒有失算的時候。有一次,楚莊王就問:你是怎麽給人看相的,能不能把其中的秘訣告訴我?這個善於看相的人說:其實,我給人看相,並不是從他的眉、眼、麵相來看,看他有沒有三頭六臂,有沒有眼屎、眼袋,嘴唇多厚,牙齒是否整齊等。我看的是他周遭的朋友。如果你觀察一個平民,這個人的朋友們假如都孝順父母,尊敬兄長,忠厚嚴謹,敬畏政令,那麽這樣的人,家庭生活必然幸福美滿。在你對他有了基本的判斷之後,再跟他說,你看你的鼻子厚、高,眼睛好,耳朵長得對……總而言之,隻要有了基本的判斷之後,你再繼續描述他的麵相,那個人就會覺得你講得很準。


    這個故事很有啟發性。在這個移動互聯網時代,看一個人,你隻要看看他的微博,看看他的微信,你就可以很清楚地知道他有什麽樣的朋友,他是一個什麽樣的人了。看一個人,他這輩子大概有多少錢,很簡單,你把手機拿出來,看看你最常打電話的15個人分別有多少錢。你把他們的錢加在一起除以15,大概就是你的財富估計。我用這個方法作了一些測試,發現還真的挺準。換句話來說,我們對一個人的了解不需要對這個人進行全方位的了解,你可以通過他的周遭環境來對其進行了解。


    其實不光是財富,壽命也是一樣。我後來發現,一個人為什麽可以長壽?真的是有原因的,我過去5年花了很多時間去采訪一些90歲以上的人,甚至經常跟他們一起生活,觀察為什麽有些人活得長,有些人活得短。結果發現,但凡能夠活到90歲以上的人,都有一些很有意思的特點,他們都比較樂觀。而且,都有好奇心,對於新生事物很敏感。有一次,我向我的中醫老師鄧鐵濤匯報我的學習心得。他問及我的工作,那時我還在互聯網公司工作。他問我:互聯網怎麽樣啊?什麽東西是搜索引擎?我就慢慢跟他講搜索引擎是怎麽迴事,講大數據分析可能跟中醫有什麽關係。老先生聽得津津有味,隨喜讚歎。你可以在他的眼中看到一個射手座的人所綻放的好奇的光芒,射手座的人總是充滿好奇。他們在對新生事物保持好奇的同時,總是能把這些新生事物迴歸到基本的道統層麵上去思考,跟他的底層代碼進行連接。


    比如,有些道家的老師,他們相信事物總是循環往複,總會塵埃落定的。有一次,我跟一位道家朋友講蘋果這家公司多麽厲害時,這位老人家說:看樣子,這家公司可能很快要陷入低穀了。他完全不了解手機行業是什麽,也完全不知道互聯網行業怎麽樣。結果,他說完這話的三個月之後,蘋果公司的股票就開始大跌,至今已經跌了2000多億美元!蘋果公司在過去的大半年裏股票跌了這麽多,為什麽呢?我就問那位老師,他說:任何事情都不可能無限製地發展下去,它總會迴歸大地,塵埃落定,水落石出。所以,這就叫智慧。


    我想跟大家分享的是,如果你想活得久,就應該經常去接觸活得很久的人,看看他們有什麽樣的心智模式。你要想快樂,就經常接觸那些總是樂嗬嗬的人,看看他們是如何麵對困難和遭遇的。如果你想賺錢,就經常和那些賺正財的人在一起,看看人家是怎樣發現機會,把握機會,利用趨勢創造財富的。在這個社會化的時代,一個人,他是誰,他將會成為誰,他到底會怎麽樣,完全可以憑借他的社交網絡來進行分析,甚至可以得出某些推演。


    今天,有了互聯網,我覺得這些道理是很容易理解的,但是想想看,在編纂《呂氏春秋》時,那時的人們也明白這些道理,甚至比我們理解得更透徹。每當我看到這些古書裏麵講到一些特別有趣的故事時,我就會結合現實得出結論:其實人類根本沒有進步,而且很可能在心性層麵上是在大幅地退步。


    最起碼,進步是不明顯的,我們奮鬥了這麽多年,穿得更好了嗎?也許設計形式會不一樣。但從舒服程度上來說,不見得。我曾經在一個小村莊,穿過一件用古法織就的衣服,柔軟、舒服、透氣,你會覺得那件衣服好像會唿吸一樣。食物也是如此,我前兩天去西安出差,吃到了當地的一種小吃——一種麵。那種麵不僅好吃,而且碗很大。很大的一個碗裏隻有幾根麵,我問為什麽這麽幾根麵要用這麽大個碗?他說,因為我們的調料很多,古法就是這樣的。


    春秋戰國時期,吃麵就是用這麽大的碗的。古代人就用碗裏1/10的空間裝麵條,然後加很多調料,這樣就有空間可以攪拌,麵條才能真正入味。所以你看,今天,我們在飲食方麵有什麽大的進步呢?今天也不過如此,甚至還不如以前。今天的人由於工業化對食物的影響,在食物品質上,其實是大幅退化的。如果你從事醫療行業,你就會知道,有很多病,完全是吃出來的。


    所以,我們每次在看古書時,都會有一種感觸:其實社會沒有多麽巨大的進步,在人的心性上更是如此。現在人寫的詩歌,能跟唐朝的人比嗎?現在人寫的詞,能跟宋朝的人比嗎?現在人寫的段子倒是不錯。所以,如果再過1000年,有人來評價本朝時,有唐詩、宋詞、元曲、清小說,到了本朝都是段子,這也是一個相當有意思的現象。


    《呂氏春秋》中有兩個觀點值得我們注意:第一,我們要通過社群關係去理解一個人。第二,我們要看到曆史的種種精當之處。其實今天的社會並沒有進步多少。今天,一個美國人吃的麵粉並不一定比200年前的美國人吃的麵粉更高級。今天,一個歐洲人穿的衣服也不一定比200年前的歐洲人穿的衣服高級。現在你到意大利去買包,不是說這個包是個什麽牌子的,就很貴,就很好,反而是一些特別小眾的、可能根本沒有品牌的包特別貴。我有一次在意大利看到一個皮包,愛不釋手。那是300年前的一個包,300年前的包留到現在,還是非常的好用。而且,那種質感讓你覺得,這是一件難得的好東西。這才是價值。


    所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在周遭環境的洪流中,很難有人獨善其身。時勢造人,同樣也會弄人,麵對種種意外,我們究竟該如何應對?行走於必然與偶然之間,我們又該何去何從?


    我們說,一個人的朋友如果都是很正直的,他的運氣也不會差。很多人可能會提出一些反例:某一個人,大家都認為他是好人,但是他命運多舛,或者總是飛來橫禍等。我說,這還得看偶然性和長期必然性的關係。巴菲特有一句話講得特別好,他說:如果一件事情是偶然的,我們不可控的,那麽我們就不要去考慮,我們要做的是可以控製的事情。假如你走在樓下,突然有人扔個花盆下來,把你砸到了。這種事情不能控製。


    什麽東西是可以考慮的呢?我們都知道,一家公司的價值來自它持續的賺錢能力,並且處在具有長期投資價值的行業。巴菲特說:有一些行業是不需要創新的,比如喜詩糖果這個行業。巴菲特說,他在五六歲、六七歲時,就吃那種糖,到現在那種糖還是老樣子,一點兒都沒變。相信再過50年、100年,這家企業還是可以靠生產這樣的糖果掙錢。


    可口可樂公司也是如此,曾經有段時間,可口可樂想創新,搞一個新版的可樂,結果被人罵得半死。於是,它又重新恢複老配方了,大家習慣了。由此可見,長期的可持續的發展才是企業真正的基本價值。


    所以我們看一個人,不是看他眼角有沒有痣,看他的耳朵大不大,而是要看他的大方向。一個男人是否值得托付終身?女青年,怎麽考察你的男人,是不是能夠依靠一輩子?一個重要指標就是,看他是不是一個守時的人。所謂守時的人,並不是因為他要見的人很重要,他才守時,是因為他本身具有守時這種特質。守時這種特質的背後其實是一種承諾。承諾是什麽呢?就是信用。


    我覺得我人生最大的缺點之一,就是我有時候不夠守時,總是把它歸結於堵車等原因。這說明我受老莊思想影響太深。但是我要檢討,因為這是一個托詞。其實一個守時的人,就會講信用;一個講信用的人,就會信守承諾。他信守承諾的話,今天答應你要娶你,他總有一天會娶你。他答應了要把他的工資交給你,他就會把工資交給你。所以,一個男人愛不愛你,並不重要,一起生活的時間長了之後,都差不多。在一起生活幾十年,80分的愛也會降到60分,50分的愛慢慢地也會提升到60分,差不多的。重點是,他以後能不能把工資交給你,把一切都交給你,兌現他之前對你的承諾,這件事情比較重要。


    那麽,一個男人應該找什麽樣的女人做妻子呢?我每年都會給兒子寫一封信,一封來自父親的信。有一天,我早上5點多鍾起來,打坐,然後睡不著了,於是就給兒子寫信。想跟他說,你到底要娶一個什麽樣的女人作為你的太太?在愛你的人和你愛的人這兩者之中應該選誰?標準很簡單,選性格溫和的。因為不管她有多愛你,或者你當時有多愛她,都不重要。過些年,一切都會被時間淡化。這時,妻子的性格溫和很重要。要是娶了一個脾氣很暴躁的人,到了五六十歲時,性格又不好,天天吵架,生不如死,恨不得馬上出家。這種情況就很可悲。所以,這就是選人的秘訣,跟相貌有關係嗎?沒什麽關係,跟性格有關。


    好了,再說女人投資男人這件事。其實女人選擇丈夫,是一種投資,她用自己最寶貴的資源——青春——進行投資。一個女人,看這個男人將來會不會發達,有一個秘訣,這個秘訣很有意思。你跟這個男人迴家,女青年跟男生迴家時,都覺得自己是被觀察、被檢測的對象,覺得醜媳婦要見公婆了,所以,處處留意自己,自己這個地方對不對,那個地方對不對。


    當然,謹慎是應該的。但是,你還要用眼角的餘光,變被動為主動,觀察這個未來的丈夫,現在的男朋友和他父親的關係。一個男人出來混事業,他跟領導的關係其實是小時候和他父親關係的一種延伸和外化。所以,如果這個男人和他父親的關係很融洽,知道如何與他的父親相處,如何在尊重父親的同時又獲得父親對他的青睞,那麽將來在職場上,他也會相對順利很多。尤其在古代,在兒子很多的情況下,父親不會對每個兒子都青眼有加的。他一定最愛既尊重自己,又聰明,而且最有可能繼承自己事業的一個孩子。男孩子在童年期要學會一種技能,這個技能就是如何與成年的、比你有能力的男子共存。這個能力很重要。


    一個男人在35歲以前都是要有貴人相助的。35歲之後,要努力成為別人的貴人。35歲之前你要獲得貴人相助,你必須要學會與比你大、比你有力量的成年男子融洽地相處。讓那些人願意因為喜歡你而幫助你,這就是貴人相助的潛在邏輯。而這種能力跟一個人與他父親之間的關係有關。所以,一個女青年,如果你被男朋友帶到他們家時,你一定要看這個男孩子和他父親之間的關係到底怎麽樣。所以,中國古人強調“孝”,它對於一個男人事業的發展有很大的幫助。很多人說這是封建迷信,其實不盡然。


    有一天,我看到一篇文章,這篇文章的作者是西方的一個心理學家。他說他們作了一些統計和研究,發現一個男人與他父親的關係,是決定他這一輩子財富的主要原因。其實除了財富以外,還包括一個人的社會影響力,甚至整個人生的成就。當然,西方把它簡化成財富指標。所以,一個人的財商是和他的孝敬程度成正比的。


    反過來,一個男人被他女朋友帶迴家時,這個男人就要注意自己的形象,吃完飯之後要擦嘴,要有禮貌。除此之外,他還要用眼角的餘光去看未來的妻子,就是你現在的女朋友和她媽媽的關係。基本上來說,娶老婆就是娶丈母娘。她將來老的時候也會長得跟她媽媽現在一樣。很多男青年會被女朋友現在的身材,什麽c、d、e、f、g所蠱惑。再漂亮的女人最終也會變得跟她媽媽一樣。你不相信的話,你把她媽媽年輕時的照片拿出來看,當年也是水靈靈的一個人。


    所以,你必須要了解結婚的目的是什麽,結婚的目的是為了老的時候有個伴,是一種長期的投資,而不是現在就消費掉的事情。男人要去觀察這個女孩子和她媽媽的關係。同時也要觀察女孩子跟她周遭的“姐妹淘”的關係。她的姐妹是什麽樣的人?比如說,你們倆結婚的時候,在婚禮上,女方總會有一幫姐妹。你觀察一下,這群人坐下來之後,都是聊人生、談理想,談弗洛伊德的,那麽這就是一個文藝女青年;一開始就聊炒股,也是一種人;一開口就講名牌包包的是另外一種人。


    如果她的兄弟姐妹都在講名牌包包、名牌衣服,都在講打折什麽的,你就準備舉手投降吧。虛榮的女人最喜歡攀比,這些虛榮的人聚在一起不會幹別的,整天就會對比別人家開的什麽車,別的女人挎的什麽名牌包包,住的什麽別墅洋房,整天就像軍備競賽一樣,要迎頭趕上,唯恐落後。你這一輩子,你能掙到的大部分錢,全部都會被她和她的朋友們敗掉,在她和她朋友們的軍備競賽的過程當中消耗掉。


    看一個人,根本上來說,要看他的社會關係。馬克思說,人是社會動物,這句話一點兒沒錯。你要了解一個人之所以成為現在這個樣子的原因。它不僅有現實性,還有未來性。而且,它還會以某種奇怪的方式傳遞下來。很多人說心髒病是不能遺傳的,腦瘀血是不會遺傳的。好像隻有某些特殊的疾病才會遺傳。其實我告訴你,很多病都會以非基因的方式來遺傳。


    舉個例子,假如父親或者母親本身有幽門螺旋杆菌——胃裏的一種菌。中國人吃飯都是一起吃的,甚至用的碗都是一樣的。所以,小孩子可能在小小的年紀就會有同樣的胃病。甚至由於家庭的生活方式,大家看的同樣的電視,感受著同樣的韻律節奏,說話都會彼此互相影響。不要說血緣關係了,連夫妻在一起生活久了之後,都會越長越像。所以,很多小孩子的疾病都不是通過生理傳下來的,而是通過生活方式傳下來的。所以,會形成一種所謂的家族性的疾病。


    一個社會人不是平麵的,所以,當我們理解一個人的**,即前後左右上下,你就能夠了解這個人的方方麵麵,也就可以成為一個相麵大師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唐太宗的枕邊書:梁言《群書治要》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梁冬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梁冬並收藏唐太宗的枕邊書:梁言《群書治要》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