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都有“貪婪”的本性,所謂“君子愛財,取之有道”首先肯定的是“君子愛財”。在股市的“博弈”中要真正做到理性還是很難的,往往在“拋”與“吸”間就是因為“貪婪”而失去良機。應該說我真正“炒股”也隻是剛剛開始的那幾年,後來在被“套牢”的那七八年裏隻是等待、無所事事,再後來就是零七年的股市行情異動,大家都盡顧著去做“發財夢”了,盼望著更高的“奧運”行情,結果期望終成泡影,又墜入了“套牢”時期。
我覺得剛開始“炒股”的那幾年,股市還不夠“成熟”,大家都是認真地在“炒”,對於行情變化的規律,還能摸著個幾分,再加上女兒有時給我提供點“情報”、“內部消息”什麽的,股票“炒”得還算順當。但是總的來說我還是一個“遊戲炒股”者,僅僅是泛泛地跟著感覺走,對於股市的那些術語:什麽指數、什麽“線”、什麽贏利、什麽市值、什麽壓力、什麽支撐……我一概不去理會它們。股市有一整套基於數理統計的理論,你不去研究,所以人家說你這算是哪門子“炒股”。
我每天都要看行情,特別是有了網絡,更是和上網、發博客、看點擊率等一並視為例行的“必修課”。慢慢地我發現,隨著股市的逐漸“成熟”,“投機”、“操縱”“稱霸”了,區區“散戶”隻能是被“玩弄”於“股掌”的“可悲”者。操縱者大筆買進,股價就上升了,等拉到了一定的價位時,操縱者得利就拋,等你還沒有迴過神來,股價大跌你又虧了。但是“貪婪”的本性和僥幸的“發財”心理,仍然讓“炒股”者“趨之若騖”,盡管“股市有風險,入市請謹慎”之類的警示比比皆是,然而就像是盡管香煙盒上有抽煙危及生命的警告一樣,煙民們照抽不誤。
以我這種心態“炒股”,能讓我體會到社會經濟跳動的脈搏,什麽道瓊斯指數、什麽恆生指數、倫敦指數,什麽期貨、原油,什麽黃金、美元、歐元,人民幣匯率等等,廣為涉足,大長見識。除了“炒股”之外,我還參與了另外一種“博弈”,那就是“彩票”
“彩票”也是一種“全民”性的大賭博,它以高額的巨獎吸引著想“一夜暴富”的人們,特別是吸引中、低資產層的人們。其實我心裏非常清楚,按照數理統計,每一注號碼都有中大獎的可能,但是絕大多數人哪怕你買一輩子“彩票”,也不可能中得大獎。我給自己找的理由是:“福利彩票”首先是為了籌集“福利”資金,為了做好事而購買“彩票”;二來我安慰我自己,反正我也不抽煙,就當是買煙的消費吧;其三這是很有吸引力的一條,那就是給自己一個念想、一種希望。
我是一個愛好幻想的人,從年輕時開始我的生活中就充滿了幻想,幻想讓我的生活充滿了希望,幻想激發我對“完美”的追求。當然雖說是“幻想”,也不能“亂想”,更必須是“理性”的;就是說既不能“盲目追求”,更不能“不擇手段”,隻是讓生活充滿希望。
截癱以後,我更必須讓我的生活充滿希望,我“認命”但我“不服”,我希望能做一些事情,也盡力去做成一些事情,讓我的心理、生理、讓我的生活隨時保持向上的活力、拓展的空間。“幻想”和“希望”還是要“現實”,就像是我在夢中常是一健全人的姿態出現一樣,我也從來沒有“幻想”過,我有朝一日會奇跡般地站立起來的情景。
跟“炒股”一樣,我“博彩”同樣是少量投入、長期堅持。在開始“博彩”時,我采用的方法是“以變對變”,就是說每期都選號去對獎,後來嫌麻煩就改用“以不變對變”的方法,就是死守幾組號碼,等待開獎去碰“運氣”。從理論上說任何一組好碼都有中大獎的可能,而“博彩”的人總是認為自己所選的號碼是最好的(不抱有中大獎的希望那就別去買彩票了),所以每天一大早就滿懷希望地去看“開獎公告”,其結果肯定是“失望”。
每期我選了號就一定要去買,對過獎的或是棄而不用的號,一定要銷毀,那是為了避免有朝一日發現棄號中了“大獎”而“遺憾”,這是我的心態。至於好些人有收集號碼的習慣,甚至企圖分析、預計中獎號碼,我認為那是徒勞的。中獎隻能靠“運氣”,當然買得多中獎的機會就多,可我沒有那個“實力”。
時間長了,也聽到過不少“彩票”到底有沒有“作假”的抱怨。我覺得“彩票”不像“股票”,“股票”肯定會受到人為的“操縱”,而“彩票”則不然。因為“彩票”的“莊家”無論輸贏他都要得利一半,他沒有必要讓“作弊”砸了自己的“盤子”,而且每期獎項的設置,是預先通過數理統計精確計算而得出來的,賠不了本。
但是有一點我還是有所懷疑,那就是在開獎前,全國聯網的計算機機係統肯定會預知相同號碼的分布和多少,如果說要控製一、二等獎開出的獲獎數量,那倒不是沒有那個可能的,而我認為這並不怎麽會影響到“博彩”的公正性和“彩民”的“機會均等”。
我覺得剛開始“炒股”的那幾年,股市還不夠“成熟”,大家都是認真地在“炒”,對於行情變化的規律,還能摸著個幾分,再加上女兒有時給我提供點“情報”、“內部消息”什麽的,股票“炒”得還算順當。但是總的來說我還是一個“遊戲炒股”者,僅僅是泛泛地跟著感覺走,對於股市的那些術語:什麽指數、什麽“線”、什麽贏利、什麽市值、什麽壓力、什麽支撐……我一概不去理會它們。股市有一整套基於數理統計的理論,你不去研究,所以人家說你這算是哪門子“炒股”。
我每天都要看行情,特別是有了網絡,更是和上網、發博客、看點擊率等一並視為例行的“必修課”。慢慢地我發現,隨著股市的逐漸“成熟”,“投機”、“操縱”“稱霸”了,區區“散戶”隻能是被“玩弄”於“股掌”的“可悲”者。操縱者大筆買進,股價就上升了,等拉到了一定的價位時,操縱者得利就拋,等你還沒有迴過神來,股價大跌你又虧了。但是“貪婪”的本性和僥幸的“發財”心理,仍然讓“炒股”者“趨之若騖”,盡管“股市有風險,入市請謹慎”之類的警示比比皆是,然而就像是盡管香煙盒上有抽煙危及生命的警告一樣,煙民們照抽不誤。
以我這種心態“炒股”,能讓我體會到社會經濟跳動的脈搏,什麽道瓊斯指數、什麽恆生指數、倫敦指數,什麽期貨、原油,什麽黃金、美元、歐元,人民幣匯率等等,廣為涉足,大長見識。除了“炒股”之外,我還參與了另外一種“博弈”,那就是“彩票”
“彩票”也是一種“全民”性的大賭博,它以高額的巨獎吸引著想“一夜暴富”的人們,特別是吸引中、低資產層的人們。其實我心裏非常清楚,按照數理統計,每一注號碼都有中大獎的可能,但是絕大多數人哪怕你買一輩子“彩票”,也不可能中得大獎。我給自己找的理由是:“福利彩票”首先是為了籌集“福利”資金,為了做好事而購買“彩票”;二來我安慰我自己,反正我也不抽煙,就當是買煙的消費吧;其三這是很有吸引力的一條,那就是給自己一個念想、一種希望。
我是一個愛好幻想的人,從年輕時開始我的生活中就充滿了幻想,幻想讓我的生活充滿了希望,幻想激發我對“完美”的追求。當然雖說是“幻想”,也不能“亂想”,更必須是“理性”的;就是說既不能“盲目追求”,更不能“不擇手段”,隻是讓生活充滿希望。
截癱以後,我更必須讓我的生活充滿希望,我“認命”但我“不服”,我希望能做一些事情,也盡力去做成一些事情,讓我的心理、生理、讓我的生活隨時保持向上的活力、拓展的空間。“幻想”和“希望”還是要“現實”,就像是我在夢中常是一健全人的姿態出現一樣,我也從來沒有“幻想”過,我有朝一日會奇跡般地站立起來的情景。
跟“炒股”一樣,我“博彩”同樣是少量投入、長期堅持。在開始“博彩”時,我采用的方法是“以變對變”,就是說每期都選號去對獎,後來嫌麻煩就改用“以不變對變”的方法,就是死守幾組號碼,等待開獎去碰“運氣”。從理論上說任何一組好碼都有中大獎的可能,而“博彩”的人總是認為自己所選的號碼是最好的(不抱有中大獎的希望那就別去買彩票了),所以每天一大早就滿懷希望地去看“開獎公告”,其結果肯定是“失望”。
每期我選了號就一定要去買,對過獎的或是棄而不用的號,一定要銷毀,那是為了避免有朝一日發現棄號中了“大獎”而“遺憾”,這是我的心態。至於好些人有收集號碼的習慣,甚至企圖分析、預計中獎號碼,我認為那是徒勞的。中獎隻能靠“運氣”,當然買得多中獎的機會就多,可我沒有那個“實力”。
時間長了,也聽到過不少“彩票”到底有沒有“作假”的抱怨。我覺得“彩票”不像“股票”,“股票”肯定會受到人為的“操縱”,而“彩票”則不然。因為“彩票”的“莊家”無論輸贏他都要得利一半,他沒有必要讓“作弊”砸了自己的“盤子”,而且每期獎項的設置,是預先通過數理統計精確計算而得出來的,賠不了本。
但是有一點我還是有所懷疑,那就是在開獎前,全國聯網的計算機機係統肯定會預知相同號碼的分布和多少,如果說要控製一、二等獎開出的獲獎數量,那倒不是沒有那個可能的,而我認為這並不怎麽會影響到“博彩”的公正性和“彩民”的“機會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