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王聽了這話,倒吸了一口涼氣。連連點頭。“俞壯士說的對、對。我這就帶你去找漢斌。”
兩人正要動身,突見一名漢子急匆匆的跑進來。
“報、報告王爺。聞香教的反賊們正在向兗州趕來。”
魯王聽了這話,一下子站了起來。
“離,離這兒還有多遠?”
“還有五十裏的樣子吧!”
“有多少人?”俞仁插嘴道。
“不下二十萬。”
魯王聽了這話,麵如死灰。再也顧不得俞仁了,起身便走。
“王爺要去哪裏?”
“我,我得走。我得趕快走!”魯王一麵說,四處找人。“管家、管家!”
俞仁看著魯王的樣子,知道他已嚇破了膽。但是他現在還要靠他守城。兗州城如果沒有魯王的協助,就光靠他們這五十人,是無論如何也守不住的。隻要聞香教一攻下兗州,那就大大的不好辦了。兗州城是一座老城,也是一座大城。城高池深,又臨近運河勾通南北。如果被聞香教占據。這一場叛亂就真的很不好平定了。
而眼下,朝廷平叛的大軍還沒有出發。俞仁深知,自己最大的任務便是在大軍到達之前,拖住聞香教徒,死守兗州。
隻要他能守到朝廷的大軍到來,這一場平叛之戰便算是贏了。這一個戰略問題,俞仁還是看的很清的。所以,眼下他絕不能讓魯王逃了。魯王一逃,這兗州城他也就守不住了。
“王爺,您莫慌。反賊還有五十裏才到兗州。他們那麽多的人,行軍一定很慢。待到他們到達兗州城下,怎麽著也得兩天以後了。咱們還有充分的時間。兗州城城高池深,咱們還有近千人的守軍,而反賊人雖然多,卻隻是烏合之眾。
我曾跟他們打過一戰,我們僅有百人,便打垮了他們三千人,那還是野戰。那三千人據說還是他們的精銳。您可以想見他們的戰鬥力了。
所以,我們雖然隻有千人,便隻要大家人人拚命,要守個個把月是不成問題的。到那時,朝廷大軍一到。這些反賊也就自然退走了。
魯王聽了這話,有些將信將疑。“真、真的可以守的住嗎?”
“當然,我跟他們交過手。這一點我比誰都清楚。”
魯王猶豫了一會兒,“好吧!我們馬上去找漢斌。”
魯王帶著俞仁趕到參將府的時候,府內已是空無一人。一名七十餘歲的老翁正在掃地。
魯王不知發生了什麽事。
“你們藩大人呢?”
“大人剛剛聽說聞香教二十多萬人向兗州攻過來,帶著手下跑了。”
“什麽!”魯王聽了這話,差點癱軟在地上。
愣了好一會兒,魯王才在侍衛的攙扶下,轉身離開。
俞仁見魯王麵色難看,知道一定要壞事,於是趕緊上前。
“王爺,王爺,你不能走啊!”
魯王一麵向前急行,一麵道,“事已至此,我不走,難道等著讓那些反賊攻進城來抓嗎?”
俞仁搖著頭。“不一定。王爺可曾想過。如果王爺不走,城中的百姓還留著幾分希望。藩大人雖然走了,守城的隊伍他卻帶不走多少。咱們再從百姓中緊急招募些青壯,守城還是大有希望的。
可是如果王爺如此棄城而走。兗州城就必失無疑了。
王爺莫要忘了,這兒可是您的封地。您拋下封地,主動逃命,按咱大明的律法,那是一定要被砍頭的。與其被事後砍頭,倒不如現在搏上一把。如果萬一事成了,您可就立一大功了!”
魯王聽了俞仁的話,不由的放慢了腳步。待到俞仁講完,他也停了下來。
“朱全,你馬上迴府,將府中所有青壯家丁給我召集起來,隨時待命。”
魯王身後的管家答應一聲,立馬躬身去了。
吩咐完朱全,魯王又向俞仁道,“咱們去城頭看看。”
俞仁抹了抹頭上冷汗。方才真的是把他嚇了一大跳。如果魯王真的不聽勸,而是棄城而逃。那這個局麵也就無人能夠收拾了。他答應亓詩教的事情,也就辦砸了。雖然他相信,這場叛亂最終還是會被平定。但影響力也會大大增加。他覺得這是自己對亓詩教的失信。
俞仁跟隨魯王來到城頭。十幾名守卒正聚在一起悄悄議論著什麽。俞仁看他們一個個臉色疑惑,毫無戰意的樣子,不由的皺起了眉。
“你們這兒誰是領頭?”俞仁問。
一名三十上下的中年人走了出來。“我是這兒的什長。”
俞仁向這名什長道,“你現在留下兩人負責守衛。其他人到東城各地將其他將士給我召集到城門口。告訴他們,各區隻留兩人看守,其他人全部在城下集合。魯王有話要訓示。”
那什長聽說是魯王的命令,不敢怠慢,趕緊去了。
俞仁則陪著魯王來到城門口等待著。
不一會兒,各區的將士紛紛到了。俞仁大略的估計了一下,大概有兩百人左右。
見眾人都已趕到。俞仁登上一個小台子,向眾人道,“眾位兄弟,眼下聞香教造反。反賊已經向我們兗州城趕來。藩大人受魯王之托,已經星夜出城,向朝廷請救兵去了。
不出數日,大軍必到。眼下,我們一定要守好城池。萬不能讓反賊攻進城來,否則,我們城中的父老、兄弟姐妹們就要受到反賊們的摧殘。”
“可是,我聽說這些反賊有二十多萬,我們全城的守軍不過一千來人。怎麽守?”俞仁話沒講完,一名百夫長站出來道。
第三百章 敵軍奇襲
俞仁看了那人一眼。“眾位放心。聞香教的這些反賊,我曾與他們交過手。他們就是一群烏合之眾。我們兗州城城高池深,隻要大家有信心,一定能夠守住。
此外,我跟魯王還商議了。我們會盡快給你們再補充五百人。每麵城牆上補五百人。這樣一來,咱們就不是一千人,而是三千人了。再加上我們武器方麵的優勢以及占據堅城的優勢,就算是守個三個月,也不成問題。”
魯王這時被俞仁逼的沒了退路,隻好也站了出來。
“眾位兄弟辛苦了。不過你們放心,待此戰結束,我一定親自向皇上為你們請功。另外,我馬上讓管家去準備。凡是留下來守城的將士,每人賞銀十兩。什長三十兩,百長百兩。有砍下敵人頭顱的,每顆人頭賞銀十兩。”
那些守城的軍士本來還有些猶豫,這時聽說魯王出如此重的賞金,紛紛表示一定要與反賊戰鬥到底。
魯王見眾人士氣高昂,這才鬆了口氣。
接著,他們又到其他三城分別做了一次戰前動員。守城的士卒聽說魯王的重賞,一個個都興奮不已。要知道,對於他們這些軍人,一輩子發財的機會並不多,而打仗,則被大多數人視為難得的發財機會。
鼓舞了守城士卒的士氣,俞仁又陪著魯王迴到府中查看他們府中的家丁。
朱全一共召集了六百名青壯家丁。俞仁看他們一個個穿著光鮮,但是卻有人神態傲慢,有的麵露怯意。俞仁知道,這些人難當大用。
“王爺,咱們還是趕緊發招募告示吧!”。
魯王知道此事迫在眉睫,於是他讓朱全從銀庫裏當場抬出兩萬兩銀子,又讓王府的長吏寫了一部募兵書,讓人分抄多份,派人到城中各處去派發。接著,魯王又讓朱全帶著人,將一萬兩銀子分發給守城的各將士。
而餘下的一萬兩銀子則就堆放在魯王府的門外。他們在門外臨時設了一個募兵台。
正所謂重賞之下必有勇夫。這銀子的誘惑力還是很大的。不出半日,果然便召募了近千人。
魯王將這些人全部交給俞仁。
俞仁將他們分組,選出頭領以後,便將他們分別派往四城。由於兗州城臨近運河,山東又有幾處鐵礦場。朝廷在那兒設了幾處軍械加工廠,生產普通的刀箭。為了轉運方便,兗州城內也設了一個軍械庫。
所以,這軍械倒也並不麻煩。
不過,這些軍械當中全部沒有火藥。
俞仁知道,以他們的兵力,與聞香教相比,還是相去太遠了。所以,這武器也就變的尤為重要。他命人將兗州城內的所有煙火場的匠人都召集了過來,讓他們盡量多的生產火藥。然後他又命人多多準備棉布,將火藥用棉布包成小包,再在裏麵塞些碎石塊,然後綁上引線。
這是俞仁的新發明,他不知道這東西該算是炸藥包,還是手榴彈。他在城中的一處空曠場地試爆了幾個,效果還不錯。
就在俞仁他們緊鑼秘鼓的備戰之時,兗州城卻突然出現了敵情。北城守將來報,城北突然出現大批聞香教徒。
魯王聽了軍報吃了一驚。“這麽快。不是說他們還有五十裏嗎?這才過了這不到一天,怎麽就到了!”
還是俞仁比較鎮定。他放下手中的地圖問,“他們有多少人?”
“不清楚。如果從火把上判斷,估計不下萬人。”
俞仁搖了搖頭。
“不可能,如果是一萬人的隊伍,不可能逃的過我們的耳目。我估計他們最多不會超過兩千。
這定是他們的先鋒隊,想要乘我們全無防備時,突然襲擊,妄圖一舉攻下兗州城。
你去告訴軍士們,就說讓他們不要心慌,我們馬上再派三百人馳援他們。這股敵人不過是試探我們虛實的先鋒,人數絕對不會多。如果他們不攻城,你讓兄弟們不要浪費弓箭。如果他們攻城,就給我狠狠的打。”
傳命官答應著,下去了。
魯王仍然有些不放心。
“咱們是不是到現場看看?”
俞仁看看天色,此時已是下半夜了。“我去吧!王爺不必擔心,隻需派人分別通知其他三城的守將,要他們多多提防,防止敵人偷襲便可以了。我想,敵人的主力還沒這麽快到。真正的大戰,還沒有到來。這種小敵還是交給我吧!您現在還是先好好的養足精神。
眼下,您老就是全城軍民的希望。您必須要時刻保持著良好的精神麵貌,這樣大家看到王爺也就有了信心。”
說完,俞仁拿起長弓向北城趕去。
俞仁登上北城的城樓,見城下果然滿是密密麻麻的火把。一個人舉著火把,正站在城下向城上喊著。
“城上的人聽著,快快放下你們的武器,開城投降。我們保證不會傷害你們。如若不然。等我們大軍攻下城池,你們一個也別想活。”
見城上毫無反映,那人又道,“你們也看見了。我們長老親帥五萬大軍,已經包圍了兗州城。再過一日,我們教主親帥的二十萬大軍也將趕到。你們是不可能守的住兗州的。不如早些投降,或許還能留下一條活路。”
俞仁站在城樓上,冷冷的看著這一幕,並不說話。
那人喊了一會兒,見毫無效果,隻好退了下去。這時,俞仁見一大群火把之下圍擁著兩個人。是兩個熟人。
這兩人正是劉子明的女兒,也是他的二弟子劉玉蓉和曹文詔。
俞仁見曹文詔也在,忍不住放下手中的弓箭,向他高喊道,“文詔,我們終於還是在戰場相見了。
不過,我勸你還是不要徒勞了。有我在此地鎮守,你們是不可能攻進城的。莫說你們隻有二三千人,就算是真有一萬人,我也照樣讓你們碰壁而歸。”
曹文詔突然聽到俞仁的聲音,吃了一驚。他忙抬頭望去。月光下,果然見俞仁正站在城樓上。
見俞仁出現在此,又一言道破了他的計謀,曹文詔不由的暗歎了口氣。這一次,本是他向劉子明提出的一個奇招。打算在大軍之前,突然出現在兗州城下,再以夜晚來隱瞞真實實力,以恐嚇兗州守將開城投降。沒想到卻碰上了俞仁。
曹文詔與俞仁有過一段時間的接觸。他太了解俞仁了,知道俞仁是個一旦決定要做什麽事情,便會全力以赴,絕不會被任何困難所嚇倒的人。有他在兗州,除法攻破城池;否則,要想讓他們投降是絕不可能的。
看到俞仁,曹文詔便知道這次的計劃失敗了。他向劉玉蓉道,“走吧!有他在此守衛。憑我們這點人,是不可能攻的進城的。還是等大軍到了,再作打算的吧!”
劉玉蓉卻不同意。
“咱們好容易提前趕到了這兒,怎麽能隻因為這麽一個人便放棄攻城呢!據我所知,兗州城的守軍不會超過千人。此麵城頭上最多不過三百人,我們的兵力足足是他的十倍。他一個俞仁,難道還能有三頭六臂不成。”說完,劉玉蓉向身後一揮手。
“給我把雲梯抬過來,馬上攻城。”
身後的人答應著,立馬便抬上來兩支雲梯。劉玉蓉親自站在他們的身後指揮攻城。
然而,不等雲梯抬過護城河,城上的弓箭便如亂雨般射過來。雲梯隊立時便倒下了一片,氣的劉玉蓉再也顧不得淑女形象,抽出長劍向著身後大喊,“殺,給我殺上城去。”
兩人正要動身,突見一名漢子急匆匆的跑進來。
“報、報告王爺。聞香教的反賊們正在向兗州趕來。”
魯王聽了這話,一下子站了起來。
“離,離這兒還有多遠?”
“還有五十裏的樣子吧!”
“有多少人?”俞仁插嘴道。
“不下二十萬。”
魯王聽了這話,麵如死灰。再也顧不得俞仁了,起身便走。
“王爺要去哪裏?”
“我,我得走。我得趕快走!”魯王一麵說,四處找人。“管家、管家!”
俞仁看著魯王的樣子,知道他已嚇破了膽。但是他現在還要靠他守城。兗州城如果沒有魯王的協助,就光靠他們這五十人,是無論如何也守不住的。隻要聞香教一攻下兗州,那就大大的不好辦了。兗州城是一座老城,也是一座大城。城高池深,又臨近運河勾通南北。如果被聞香教占據。這一場叛亂就真的很不好平定了。
而眼下,朝廷平叛的大軍還沒有出發。俞仁深知,自己最大的任務便是在大軍到達之前,拖住聞香教徒,死守兗州。
隻要他能守到朝廷的大軍到來,這一場平叛之戰便算是贏了。這一個戰略問題,俞仁還是看的很清的。所以,眼下他絕不能讓魯王逃了。魯王一逃,這兗州城他也就守不住了。
“王爺,您莫慌。反賊還有五十裏才到兗州。他們那麽多的人,行軍一定很慢。待到他們到達兗州城下,怎麽著也得兩天以後了。咱們還有充分的時間。兗州城城高池深,咱們還有近千人的守軍,而反賊人雖然多,卻隻是烏合之眾。
我曾跟他們打過一戰,我們僅有百人,便打垮了他們三千人,那還是野戰。那三千人據說還是他們的精銳。您可以想見他們的戰鬥力了。
所以,我們雖然隻有千人,便隻要大家人人拚命,要守個個把月是不成問題的。到那時,朝廷大軍一到。這些反賊也就自然退走了。
魯王聽了這話,有些將信將疑。“真、真的可以守的住嗎?”
“當然,我跟他們交過手。這一點我比誰都清楚。”
魯王猶豫了一會兒,“好吧!我們馬上去找漢斌。”
魯王帶著俞仁趕到參將府的時候,府內已是空無一人。一名七十餘歲的老翁正在掃地。
魯王不知發生了什麽事。
“你們藩大人呢?”
“大人剛剛聽說聞香教二十多萬人向兗州攻過來,帶著手下跑了。”
“什麽!”魯王聽了這話,差點癱軟在地上。
愣了好一會兒,魯王才在侍衛的攙扶下,轉身離開。
俞仁見魯王麵色難看,知道一定要壞事,於是趕緊上前。
“王爺,王爺,你不能走啊!”
魯王一麵向前急行,一麵道,“事已至此,我不走,難道等著讓那些反賊攻進城來抓嗎?”
俞仁搖著頭。“不一定。王爺可曾想過。如果王爺不走,城中的百姓還留著幾分希望。藩大人雖然走了,守城的隊伍他卻帶不走多少。咱們再從百姓中緊急招募些青壯,守城還是大有希望的。
可是如果王爺如此棄城而走。兗州城就必失無疑了。
王爺莫要忘了,這兒可是您的封地。您拋下封地,主動逃命,按咱大明的律法,那是一定要被砍頭的。與其被事後砍頭,倒不如現在搏上一把。如果萬一事成了,您可就立一大功了!”
魯王聽了俞仁的話,不由的放慢了腳步。待到俞仁講完,他也停了下來。
“朱全,你馬上迴府,將府中所有青壯家丁給我召集起來,隨時待命。”
魯王身後的管家答應一聲,立馬躬身去了。
吩咐完朱全,魯王又向俞仁道,“咱們去城頭看看。”
俞仁抹了抹頭上冷汗。方才真的是把他嚇了一大跳。如果魯王真的不聽勸,而是棄城而逃。那這個局麵也就無人能夠收拾了。他答應亓詩教的事情,也就辦砸了。雖然他相信,這場叛亂最終還是會被平定。但影響力也會大大增加。他覺得這是自己對亓詩教的失信。
俞仁跟隨魯王來到城頭。十幾名守卒正聚在一起悄悄議論著什麽。俞仁看他們一個個臉色疑惑,毫無戰意的樣子,不由的皺起了眉。
“你們這兒誰是領頭?”俞仁問。
一名三十上下的中年人走了出來。“我是這兒的什長。”
俞仁向這名什長道,“你現在留下兩人負責守衛。其他人到東城各地將其他將士給我召集到城門口。告訴他們,各區隻留兩人看守,其他人全部在城下集合。魯王有話要訓示。”
那什長聽說是魯王的命令,不敢怠慢,趕緊去了。
俞仁則陪著魯王來到城門口等待著。
不一會兒,各區的將士紛紛到了。俞仁大略的估計了一下,大概有兩百人左右。
見眾人都已趕到。俞仁登上一個小台子,向眾人道,“眾位兄弟,眼下聞香教造反。反賊已經向我們兗州城趕來。藩大人受魯王之托,已經星夜出城,向朝廷請救兵去了。
不出數日,大軍必到。眼下,我們一定要守好城池。萬不能讓反賊攻進城來,否則,我們城中的父老、兄弟姐妹們就要受到反賊們的摧殘。”
“可是,我聽說這些反賊有二十多萬,我們全城的守軍不過一千來人。怎麽守?”俞仁話沒講完,一名百夫長站出來道。
第三百章 敵軍奇襲
俞仁看了那人一眼。“眾位放心。聞香教的這些反賊,我曾與他們交過手。他們就是一群烏合之眾。我們兗州城城高池深,隻要大家有信心,一定能夠守住。
此外,我跟魯王還商議了。我們會盡快給你們再補充五百人。每麵城牆上補五百人。這樣一來,咱們就不是一千人,而是三千人了。再加上我們武器方麵的優勢以及占據堅城的優勢,就算是守個三個月,也不成問題。”
魯王這時被俞仁逼的沒了退路,隻好也站了出來。
“眾位兄弟辛苦了。不過你們放心,待此戰結束,我一定親自向皇上為你們請功。另外,我馬上讓管家去準備。凡是留下來守城的將士,每人賞銀十兩。什長三十兩,百長百兩。有砍下敵人頭顱的,每顆人頭賞銀十兩。”
那些守城的軍士本來還有些猶豫,這時聽說魯王出如此重的賞金,紛紛表示一定要與反賊戰鬥到底。
魯王見眾人士氣高昂,這才鬆了口氣。
接著,他們又到其他三城分別做了一次戰前動員。守城的士卒聽說魯王的重賞,一個個都興奮不已。要知道,對於他們這些軍人,一輩子發財的機會並不多,而打仗,則被大多數人視為難得的發財機會。
鼓舞了守城士卒的士氣,俞仁又陪著魯王迴到府中查看他們府中的家丁。
朱全一共召集了六百名青壯家丁。俞仁看他們一個個穿著光鮮,但是卻有人神態傲慢,有的麵露怯意。俞仁知道,這些人難當大用。
“王爺,咱們還是趕緊發招募告示吧!”。
魯王知道此事迫在眉睫,於是他讓朱全從銀庫裏當場抬出兩萬兩銀子,又讓王府的長吏寫了一部募兵書,讓人分抄多份,派人到城中各處去派發。接著,魯王又讓朱全帶著人,將一萬兩銀子分發給守城的各將士。
而餘下的一萬兩銀子則就堆放在魯王府的門外。他們在門外臨時設了一個募兵台。
正所謂重賞之下必有勇夫。這銀子的誘惑力還是很大的。不出半日,果然便召募了近千人。
魯王將這些人全部交給俞仁。
俞仁將他們分組,選出頭領以後,便將他們分別派往四城。由於兗州城臨近運河,山東又有幾處鐵礦場。朝廷在那兒設了幾處軍械加工廠,生產普通的刀箭。為了轉運方便,兗州城內也設了一個軍械庫。
所以,這軍械倒也並不麻煩。
不過,這些軍械當中全部沒有火藥。
俞仁知道,以他們的兵力,與聞香教相比,還是相去太遠了。所以,這武器也就變的尤為重要。他命人將兗州城內的所有煙火場的匠人都召集了過來,讓他們盡量多的生產火藥。然後他又命人多多準備棉布,將火藥用棉布包成小包,再在裏麵塞些碎石塊,然後綁上引線。
這是俞仁的新發明,他不知道這東西該算是炸藥包,還是手榴彈。他在城中的一處空曠場地試爆了幾個,效果還不錯。
就在俞仁他們緊鑼秘鼓的備戰之時,兗州城卻突然出現了敵情。北城守將來報,城北突然出現大批聞香教徒。
魯王聽了軍報吃了一驚。“這麽快。不是說他們還有五十裏嗎?這才過了這不到一天,怎麽就到了!”
還是俞仁比較鎮定。他放下手中的地圖問,“他們有多少人?”
“不清楚。如果從火把上判斷,估計不下萬人。”
俞仁搖了搖頭。
“不可能,如果是一萬人的隊伍,不可能逃的過我們的耳目。我估計他們最多不會超過兩千。
這定是他們的先鋒隊,想要乘我們全無防備時,突然襲擊,妄圖一舉攻下兗州城。
你去告訴軍士們,就說讓他們不要心慌,我們馬上再派三百人馳援他們。這股敵人不過是試探我們虛實的先鋒,人數絕對不會多。如果他們不攻城,你讓兄弟們不要浪費弓箭。如果他們攻城,就給我狠狠的打。”
傳命官答應著,下去了。
魯王仍然有些不放心。
“咱們是不是到現場看看?”
俞仁看看天色,此時已是下半夜了。“我去吧!王爺不必擔心,隻需派人分別通知其他三城的守將,要他們多多提防,防止敵人偷襲便可以了。我想,敵人的主力還沒這麽快到。真正的大戰,還沒有到來。這種小敵還是交給我吧!您現在還是先好好的養足精神。
眼下,您老就是全城軍民的希望。您必須要時刻保持著良好的精神麵貌,這樣大家看到王爺也就有了信心。”
說完,俞仁拿起長弓向北城趕去。
俞仁登上北城的城樓,見城下果然滿是密密麻麻的火把。一個人舉著火把,正站在城下向城上喊著。
“城上的人聽著,快快放下你們的武器,開城投降。我們保證不會傷害你們。如若不然。等我們大軍攻下城池,你們一個也別想活。”
見城上毫無反映,那人又道,“你們也看見了。我們長老親帥五萬大軍,已經包圍了兗州城。再過一日,我們教主親帥的二十萬大軍也將趕到。你們是不可能守的住兗州的。不如早些投降,或許還能留下一條活路。”
俞仁站在城樓上,冷冷的看著這一幕,並不說話。
那人喊了一會兒,見毫無效果,隻好退了下去。這時,俞仁見一大群火把之下圍擁著兩個人。是兩個熟人。
這兩人正是劉子明的女兒,也是他的二弟子劉玉蓉和曹文詔。
俞仁見曹文詔也在,忍不住放下手中的弓箭,向他高喊道,“文詔,我們終於還是在戰場相見了。
不過,我勸你還是不要徒勞了。有我在此地鎮守,你們是不可能攻進城的。莫說你們隻有二三千人,就算是真有一萬人,我也照樣讓你們碰壁而歸。”
曹文詔突然聽到俞仁的聲音,吃了一驚。他忙抬頭望去。月光下,果然見俞仁正站在城樓上。
見俞仁出現在此,又一言道破了他的計謀,曹文詔不由的暗歎了口氣。這一次,本是他向劉子明提出的一個奇招。打算在大軍之前,突然出現在兗州城下,再以夜晚來隱瞞真實實力,以恐嚇兗州守將開城投降。沒想到卻碰上了俞仁。
曹文詔與俞仁有過一段時間的接觸。他太了解俞仁了,知道俞仁是個一旦決定要做什麽事情,便會全力以赴,絕不會被任何困難所嚇倒的人。有他在兗州,除法攻破城池;否則,要想讓他們投降是絕不可能的。
看到俞仁,曹文詔便知道這次的計劃失敗了。他向劉玉蓉道,“走吧!有他在此守衛。憑我們這點人,是不可能攻的進城的。還是等大軍到了,再作打算的吧!”
劉玉蓉卻不同意。
“咱們好容易提前趕到了這兒,怎麽能隻因為這麽一個人便放棄攻城呢!據我所知,兗州城的守軍不會超過千人。此麵城頭上最多不過三百人,我們的兵力足足是他的十倍。他一個俞仁,難道還能有三頭六臂不成。”說完,劉玉蓉向身後一揮手。
“給我把雲梯抬過來,馬上攻城。”
身後的人答應著,立馬便抬上來兩支雲梯。劉玉蓉親自站在他們的身後指揮攻城。
然而,不等雲梯抬過護城河,城上的弓箭便如亂雨般射過來。雲梯隊立時便倒下了一片,氣的劉玉蓉再也顧不得淑女形象,抽出長劍向著身後大喊,“殺,給我殺上城去。”